公元四百零二年,公元40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元兴元年;后燕光始二年;后秦弘始四年;北魏天兴五年;后凉神鼎二年;南凉建和三年,弘昌元年;北凉永安二年;南燕建平三年;西凉庚子三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401--500.    公元四百零二年,公元40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元兴元年;后燕光始二年;后秦弘始四年;北魏天兴五年;后凉神鼎二年;南凉建和三年,弘昌元年;北凉永安二年;南燕建平三年;西凉庚子三年。






公元四百零二年



公元四百零二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隆安六年(三月复用)

年号:隆安397年-401年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六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二个年号】,

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元兴元年

年号:元兴(402年正月~二月)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七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三个年号】,

桓玄三月攻入建康时就废除了元兴年号,恢复隆安年号(三月复用隆安)隆安六年

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大亨元年(桓玄辅政)

年号:大亨(402年四月~十二月)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第三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八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四个年号】,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1.成汉】【2.前赵】【3.前凉】【4.后赵】【5前燕】【6前秦


07慕容鲜卑部落十六国【后燕】(384年—407年)

后燕】龙城)第七位昭文皇帝慕容熙光始

年号光始(401年八月-406年十二月),后燕第七位昭文皇帝慕容熙第一个年号,后燕第九个年号。


08【羌族十六国后秦】(384年—417年)

后秦】常安)第二位皇帝(秦王)姚兴弘始

年号弘始(或作洪始;399年九月-416年正月),后秦第二位皇帝文桓皇帝姚兴第二个年号,后秦政权第4个年号


09【鲜卑】【西秦】(385年—400年)

乞伏鮮卑金城)西秦2.(始称)秦王乞伏乾归(400年降于后秦,409年复位)

年号:太初(388年六月-400年),十六国西秦第二位皇帝武元王乞伏乾归第一个年号,西秦政权第二个年号。


10【氐族】【后凉】(386年—403年)

后凉】姑臧)第四位吕隆神鼎

年号神鼎(401年二月-403年八月),后凉第四位皇帝吕隆第一个年号,后凉第六个年号。


11【秃发鲜卑】【南凉】(397年—414年)

南凉】西平)第二位君主武王秃髮利鹿孤.建和年.三月卒

年号建和(400年-402年),南凉第二位君主康王秃发利鹿孤第一个年号,南凉第二个年号。

南凉】乐都)第三位君主景王秃发傉檀弘昌元年(三月即位改元)

年号:弘昌(402年三月—404年二月),南凉第二位君主景王秃发傉檀第一个年号,南凉第三个年号。


12【汉,】【北凉】(397年—460年)

卢水胡.匈奴】【北凉】张掖)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永安

年号永安(401年六月-412年十月),北凉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第一个年号,北凉第三个年号。


13【慕容鲜卑】【南燕】(398年—410年)

南燕】广固)开国皇帝献武帝慕容德建平

年号建平(400-405年),南燕第一位君主献武皇帝慕容德第二个年号,南燕第二个年号。


14【汉,】【西凉】(400年—421年)

西凉】敦煌)第一位君主武昭王李暠庚子

年号庚子(400年十一月-405年),西凉第一位君主武昭王李暠第一个年号,西凉第一个年号。


15【汉,】【北燕】(407年—436年):被北魏  灭


16【匈奴】【大夏】(407年—431年):431年被吐谷浑军队所俘,后解送北魏,432年被魏太武帝拓跋焘处死,灭


【南朝北朝】

拓跋鲜卑】【北魏】平城)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天兴

年号:天兴(398年十二月己丑-404年十月),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第三个年号,北魏第三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桓楚】开国皇帝桓玄大亨元年桓玄受晋禅称帝

年号大亨(402三月--403年十月)桓楚开国皇帝桓玄第一个年号,桓楚第一个年号。

孙恩】【卢循】~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399年-402年恩卒--循411年)

陈留国】第5代陈留王曹灵诞(383年十一月二十七—408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代来城)第七任君主.刘卫辰(359—391年)北魏登国六年(391年),铁弗部被拓跋魏击败,部众四散,辖地尽失。(东晋义熙三年.407年),其子(刘屈孑)刘勃勃改姓赫连,自号天王、大单于,建立大夏,史称胡夏,又称赫连夏,年号龙升,定都统万城,率兵征战四方......。义熙十四年(418年)称帝,位传三帝,享国24年。【统万城】:位于陕西省靖边县最北端的白城则村,距县城50公里。它是中国东晋时期匈奴大夏国的都城,坐落于无定河北岸的沙漠里。“统万”的寓意是“一统天下,君临万邦”。始建于夏国龙升七年(413年),为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征发秦岭以北十余万各族民众历时六年而建成,距今已有1610年的历史。

氐族,】 【后仇池国】武都)第二任首领杨盛,394-425年在位


鲜卑族)【东胡

2.【慕容吐谷浑部落】⑦谷浑乌纥提(400年―405年)

柔然】第一任可汗,①豆伐可汗(402--410年在位)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九任国王.广开土王(好太王,高谈德)(391年 - 412年)

刘裕(363年4月16日-420年自立--422年6月26日)

 
【世纪】5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099年
【年代】东晋安帝,列国后秦,列国。夏,北朝北魏

【在位皇帝】

东晋】第十位晋安帝司马德宗(396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418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在位。

慕容鲜卑部落十六国后燕第七位昭文皇帝慕容熙(401年八月~407年)

羌族】十六国【后秦】第二位皇帝文桓帝姚兴(393年四月~416年)

氐族】十六国【后凉第四位皇帝吕隆(401—403年)

乞伏鮮卑】十六国【西秦】2.武元王乞伏乾归(388年- 400年、409年-412年)

卢水胡.匈奴】十六国【北凉第二位君主河西武宣王沮渠蒙逊(401年~433年)

秃发鲜卑】十六国【南凉】西平)第二位君主武王秃髮利鹿孤(399年八月—402年)

秃发鲜卑】十六国【南凉】西平)第三位君主景王秃发傉檀(402-414)

慕容鲜卑】十六国【南燕献武帝慕容德(398年~405年10月18日

【汉,】十六国【西凉】开国君主武昭王李暠(400-416年)

拓跋鲜卑】南北朝【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珪(386年2月20日~409年11月6日)

【年号】东晋元兴元年;后燕光始二年;后秦弘始四年;北魏天兴五年;后凉神鼎二年;南凉建和三年,弘昌元年;北凉永安二年;南燕建平三年;西凉庚子三年。

【朝代】

晋朝人物东晋(317年至420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公元402年2月18日

农历:402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227年10月28日,波斯历:前221年11月29日,星期:星期二,干支:壬寅年 壬寅月 庚午日,属相:虎,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七九第4天,儒略日数:1867937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安皇帝丁元兴元年(壬寅,公元四零二年)

  春,正月,庚午朔,下诏罪状桓玄,以尚书令元显为骠骑大将军、征讨大都督、都督十八州诸军事,加黄钺,又以镇北将军刘牢之为前锋都督,前将军谯王尚之为后部,因大赦,改元,内外戒严;加会稽王道子太傅。

  元显欲尽诛诸桓。中护军桓修,骠骑长史王诞之甥也,诞有宠于元显,因陈修等与玄志趣不同,元显乃止。诞,导之曾孙也。

  张法顺言于元显曰:“桓谦兄弟每为上流耳目,宜斩之以杜奸谋。且事之济不,系在前军,而牢之反覆,万一有变,则祸败立至。可令牢之杀谦兄弟以示无贰心,若不受命,当逆为其所。”元显曰:“今非牢之,无以知玄;且始事而诛大将,人情不安。”再三不可。又以桓氏世为荆土所附,桓冲特有遗惠,而谦,冲之子也,乃自骠骑司马除都督荆、益、宁、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欲以结西人之心。

  丁丑,燕慕容拔攻魏令支戍,克之,宿沓干走,执魏辽西太守那颉。燕以拔为幽州刺史,镇令支,以中坚将军辽西阳豪为本郡太守。丁亥,以章武公渊为尚书令,博陵公虔为尚书左仆射,尚书王腾为右仆射。

  戊子,魏材官将国和突攻黜弗、素古延等诸部,破之。初,魏主珪遣北部大人贺狄干献马千匹求昏于秦,秦王兴闻珪已立慕容后,止狄干而绝其昏;没弈干、黜弗、素古延,皆秦之属国也,而魏攻之,由是秦、魏有隙。庚寅,珪大阅士马,命并州诸郡积谷于平阳之乾壁,以备秦。

  柔然社仑方睦于秦,遣将救黜弗、素古延;辛卯,和突逆击,大破之,社帅仑其部落远遁漠北,夺高车之地而居之。斛律部帅倍侯利击社仑,大为所败,倍侯利奔魏。社仑于是西北击匈奴遗种日拔也鸡,大破之,遂吞并诸部,士马繁盛,雄于北方。其地西至焉耆,东接朝鲜,南临大漠,旁侧小国皆羁属焉。自号豆代可汗。始立约束,以千人为军,军有将;百人为幢,幢有帅。攻战先登者赐以虏获,畏懦者以石击其首而杀之。

  秃发礻韦檀克显美,执孟礻韦而责之,以其不早降。礻韦曰:“礻韦受吕氏厚恩,分符守土;若明公大军甫至,望旗归附,恐获罪于执事矣。”礻韦檀释而礼之,徙二千馀户而归,以礻韦为左司马。礻韦辞曰:“吕氏将亡,圣朝必取河右,人无愚智皆知之。但礻韦为人守城不能全,复忝显任,于心窃所未安。若蒙明公之惠,使得就戮姑臧,死且不朽。”礻韦檀义而归之。

  东土遭孙恩之乱,因以饥馑,漕运不继。桓玄禁断江路,商旅俱绝,公私匮乏,以粰、橡给士卒。玄谓朝廷方多忧虞,必未暇讨己,可以蓄力观衅。及大军将发,从兄太傅长史石生密以书报之。玄大惊,欲完聚保江陵。长史卞范之曰:“明公英威振于远近,元显口尚乳臭,刘牢之大失物情,若兵临近畿,示以祸福,土崩之势可翘足而待,何有延敌入境,自取穷蹙者乎!”玄从之,留桓伟守江陵,抗表传檄,罪状元显,举兵东下。檄至,元显大惧。二月,丙午,帝饯元显于西池,元显下船而不发。

  癸丑,魏常山王遵等至高平,没弈干弃其部众,帅数千骑与刘勃勃奔秦州。魏军追至瓦亭,不及而还,尽获其府库蓄积,马四万馀匹,杂畜九万馀口,徙其民于代都,馀种分迸。平阳太守贰尘复侵秦河东,长安大震,关中诸城昼闭,秦人简兵训卒以谋伐魏。

  秦王兴立子泓为太子,大赦。泓孝友宽和,喜文学,善谈咏,而懦弱多病。兴欲以为嗣,而狐疑不决,久乃立之。

  姑臧大饥,米斗直钱五千,人相食,饥死者十馀万口。城门昼闭,樵采路绝,民请出城为胡虏奴婢者,日有数百,吕隆恶其沮动众心,尽坑之,积尸盈路。沮渠蒙逊引兵攻姑臧,隆遣使求救于河西王利鹿孤,利鹿孤遣广武公傉檀帅骑一万救之,未至,隆击破蒙逊军,蒙逊请与隆盟,留谷万馀斛遣之而还。傉檀至昌松,闻蒙逊已退,乃徙泽段冢民五百馀户而还。

  中散骑常侍张融言于利鹿孤曰:“焦朗兄弟据魏安,潜通姚氏,数为反覆,今不取,后必为朝廷忧。”利鹿孤遣傉檀讨之,朗面缚出降,傉檀送于西平,徙其民于乐都。

  桓玄发江陵,虑事不捷,常为西还之计。及过寻阳,不见官军,意甚喜,将士之气亦振。庾楷谋泄,玄囚之。丁巳,诏遣齐王柔之以驺虞幡宣告荆、江二州,使罢兵;玄前锋杀之。柔之,宗之子也。

  丁卯,玄至姑孰,使共将冯该等攻历阳,襄城太守司马休之婴城固守。玄军断洞浦,焚豫州舟舰。豫州刺史谯王尚之帅步卒九千阵于浦上,遣武都太守杨秋屯横江,秋降于玄军。尚之众溃,逃于涂中,玄捕获之。司马休之出战而败,弃城走。

  刘牢之素恶骠骑大将军元显,恐桓玄既灭,元显益骄恣,又恐己功名愈盛,不为元显所容,且自恃材武,拥强兵,欲假玄以除执政,复伺玄之隙而自取之,故不肯讨玄。元显日夜昏酣,以牢之为前锋。牢之骤诣门,不得见,及帝出饯元显,遇之公坐而已。

  牢之军溧洲,参军刘裕请击玄,牢之不许。玄使牢之族舅何穆说牢之曰:“自古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而能自全者,谁邪?越之文种,秦之白起,汉之韩信,皆事明主,为之尽力,功成之日,犹不免诛夷,况为凶愚者之用乎!君如今日战胜则倾宗,战败则覆族,欲以此安归乎!不若翻然改图,则可以长保富贵矣。古人射钩、斩祛,犹不害为辅佐,况玄与君无宿昔之怨乎!”时谯王尚之已败,人情愈恐,牢之颇纳穆言,与玄交通。东海中尉东海何无忌,牢之之甥也,与刘裕极谏,不听。其子骠骑从事中郎敬宣谏曰:“今国家衰危,天下之重在大人与玄。玄藉父、叔之资,据有全楚,割晋国三分之二,一朝纵之使陵朝廷,玄威望既成,恐难图也,董卓之变,将在今矣。”牢之怒曰:“吾岂不知!今日取玄如反覆手耳;但平玄之后,令我奈骠骑何!”三月,乙巳朔,牢之遣敬宣诣玄请降。玄阴欲诛牢之,乃与敬宣宴饮,陈名书画共观之,以安悦其意;敬宣不之觉,玄佐吏莫不相视而笔。玄板敬宣为咨议参军。

  元显将发,闻玄已至新亭,弃船,退屯国子学。辛未,陈于宣阳门外。军中相惊,言玄已至南桁,元显引兵欲还宫。玄遣人拔刀随后大呼曰:“放仗!”军人皆崩溃,元显乘马走入东府,唯张法顺一骑随之。元显问计于道子,道子但对之涕泣。玄遣太傅从事中郎毛泰收元显送新亭,缚于舫前而数之。元显曰:“为王诞、张法顺所误耳。”

  壬申,复隆安年号,帝遣侍中劳玄于安乐渚。玄入京师,称诏解严,以玄总百揆、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录尚书事、扬州牧、领徐、荆、江三州刺史,假黄钺。玄以桓伟为荆州刺史,桓谦为尚书左仆射,桓修为徐、兗二州刺史,桓石生为江州刺史,卞范之为丹阳尹。

  初,玄之举兵,侍中王谧奉诏诣玄,玄亲礼之。及玄辅政,以谧为中书令。谧,导之孙也。新安太守殷仲文,觊之弟也,玄姊为仲文妻。仲文闻玄克京师,弃郡投玄,玄以为咨议参军。刘迈往见玄,玄曰:“汝不畏死,而敢来邪?”迈曰:“射钩斩祛,并迈为三。”玄悦,以为参军。

  癸酉,有司奏会稽王道子酣纵不孝,当弃市,诏徙安成郡;斩元显及东海王彦璋、谯王尚之、庾楷、张法顺、毛泰等于建康市。桓修为王诞固请,得流岭南。

  玄以刘牢之为会稽内史。牢之曰:“始尔,便夺我兵,祸其至矣!”刘敬宣请归谕牢之,使受命,玄遣之。敬宣劝牢之袭玄,牢之犹豫不决,移屯班渎,私告刘裕曰:“今当北就高雅之于广陵,举兵以匡社稷,卿能从我去乎?”裕曰:“将军以劲卒数万,望风降服,彼新得志,威震天下,朝野人情皆已去矣,广陵岂可得至邪!裕当反服还京口耳。”何无忌谓裕曰:“我将何之?”裕曰:“吾观镇北必不免,卿可随我还京口。桓玄若守臣节,当与卿事之;不然,当与卿图之。”

  于是牢之大集僚佐,议据江北以讨玄。参军刘袭曰:“事之不可者莫大于反。将军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反桓公;一人三反,何以自立!”语毕,趋出,佐吏多散走。牢之惧,使敬宣之京口迎家;失期不至,牢之以为事已泄,为玄所杀,乃帅部曲北走,至新洲,缢而死。敬宣至,不暇哭,即渡江奔广陵。将吏共殡敛牢之,以其丧归丹徒。玄令斫棺斩首,暴尸于市。

  大赦,改元大亨。

  桓玄让丞相荆、江、徐三州,改授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扬州牧、领豫州刺史,总百揆;以琅邪王德文为太宰。

  司马休之、刘敬宣、高雅之俱奔洛阳,各以子弟为质于秦以求救。秦王兴与之符信,使于关东募兵,得数千人,复还屯彭城间。

  孙恩寇临海,临海太守辛景击破之,恩所虏三吴男女,死亡殆尽。恩恐为官军所获,乃赴海死,其党及妓妾从死者以百数,谓之“水仙”。馀众数千人复推恩妹夫卢循为主。循,谌之曾孙也,神采清秀,雅有材艺。少时,沙门惠远尝谓之曰:“君虽体涉风素,而志存不轨,如何?”太尉玄欲抚安东土,乃以循为永嘉太守。循虽受命,而寇暴不已。甲戌,燕大赦。

  河西王秃发利鹿孤寝疾,遣令以国事授弟傉檀。初,秃发思复鞬爱重傉檀,谓诸子曰:“傉檀器识,非汝曹所及也。”故诸兄不以传子而传于弟。利鹿孤在位,垂拱而已,军国大事皆委于傉檀。利鹿孤卒,傉檀袭位,更称凉王,改元弘昌,迁于乐都,谥利鹿孤曰康王。

  夏,四月,太尉玄出屯姑孰,辞录尚书事,诏许之,而大政皆就咨焉,小事则决于尚书令桓谦及卞范之。

  自隆安以来,中外之人厌于祸乱。及玄初至,黜奸佞,擢俊贤,京师欣然,冀得少安。既而玄奢豪纵逸,政令无常,朋党互起,陵侮朝廷,裁损乘舆供奉之具,帝几不免饥寒,由是众心失望。三吴大饥,户口减半,会稽减什三、四,临海、永嘉殆尽,富室皆衣罗纨,怀金玉,闭门相守饿死。

  乞伏炽磐自西平逃归苑川,南凉王傉檀归其妻子。乞伏乾归使炽磐入朝于秦,秦主兴以炽磐为兴晋太守。

  五月,卢循自临海入东阳,太尉玄遣抚军中兵参军刘裕将兵击之,循败,走永嘉。

  高句丽攻宿军,燕平州刺史慕容归弃城走。

  秦主兴大发诸军,遣义阳公平、尚书右仆射狄伯支等将步骑四万伐魏,兴自将大军继之,以尚书令姚晃辅太子泓守长安,没弈干权镇上邽,广陵公钦权镇洛阳。平攻魏乾壁六十馀日,拔之。秋,七月,魏主珪遣毘陵王顺及豫州刺史长孙肥将六万骑为前锋,自将大军继发以击之。

  八月,太尉玄讽朝廷以玄平元显功封豫章公,平殷、杨功封桂阳公,并本封南郡如故。玄以豫章封其子昇,桂阳封其兄子俊。

  魏主珪至永安,秦义阳公平遣骁将帅精骑二百觇魏军,长孙肥逆击,尽禽之。平退走,珪追之,乙巳,及于柴壁。平婴地固守,魏军围之。秦王兴将兵四万七千救之,将据天渡运粮以馈平。魏博士李先曰:“兵法:高者为敌所栖,深者为敌所囚。今秦皆犯之,宜及兴未至,遣奇兵先据天渡,柴壁可不战而取也。”珪命增筑重围,内以防平之出,外以拒兴之入。广武将军安同曰:“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馀里,蹊径不通。兴来,必从汾西直临柴壁;如此,虏声势相接,重围虽固,不能制也。不如为浮梁,渡汾西,筑围以拒之。虏至,无所施其智力矣。”珪从之。兴至蒲阪,惮魏之强,久乃进兵。甲子,珪帅步骑三万逆击兴于蒙坑之南,斩首千馀级,兴退走四十馀里,平亦不敢出。珪乃分兵四据险要,使秦兵不得近柴壁。兴屯汾西,赁壑为垒,束柏村从汾上流纵之,欲以毁浮梁,魏人皆钩取以为薪蒸。

  冬,十月,平粮竭矢尽,夜,悉众突西南围求出;兴列兵汾西,举烽鼓噪为应。兴欲平力战突免,平望兴攻围引接,但叫呼相和,莫敢逼围。平不得出,计穷,乃帅麾下赴水死,诸将多从平赴水;珪使善游者钩捕之,无得免者。执狄伯支及越骑校尉唐小方等四十馀人,馀众二万馀人皆敛手就禽。兴坐视其穷,力不能救。举军恸哭,声震山谷。数遣使求和于魏,珪不许,乘胜进攻蒲阪,秦晋公绪固守不战。会柔然谋伐魏,珪闻之,戊申,引兵还。

  或告太史令晁崇及弟黄门侍郎懿潜召秦兵,珪至恶阳,赐崇、懿死。

  秦徙河西豪右万馀户于长安。

  太尉玄杀吴兴太守高素、将军竺谦之及谦从兄朗之、刘袭并袭弟季武,皆刘牢之北府旧将也。袭兄冀州刺史轨邀司马休之、刘敬宣、高雅之等共据山阳,欲起兵攻玄,不克而走,将军袁虔之、刘寿、高长庆、郭恭等皆往从之。将奔魏,至陈留南,分为二辈:轨、休之、敬宣奔南燕;虔之、寿、长庆、恭奔秦。

  魏主珪初闻休之等当来,大喜。后怪其不至,令兗州求访,获,其从者,问其故,皆曰:“魏朝威声远被,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附;既而闻崔逞被杀,故奔二国。”珪深悔之。自是士人有过,颇见优容。

  南凉王傉檀攻吕隆于姑臧。

  燕王熙纳故中山尹苻谟二女,长曰戎娥,为贵人,幼曰训英,为贵嫔,贵嫔尤有宠。丁太后怨恚,与兄子尚书信谋废熙立章武公渊。事觉,熙逼丁太后自杀,葬以后礼,谥曰献幽皇后。十一月,戊辰,杀渊及信。

  辛未,熙畋于北原,石城令高和与尚方兵于后作乱,杀司隶校尉张显,入掠宫殿,取库兵,胁营署,闭门乘城。熙驰还,城上人皆投仗开门;尽诛反者,唯和走免。甲戌,大赦。

  魏以庾岳为司空。

  十二月,辛亥,魏主珪还云中。

  柔然可汗社仑闻珪伐秦,自参合陂侵魏,至豺山,及善无北泽,魏常山王遵以万骑追之,不及而还。

  太尉玄使御史杜林防卫会稽文孝王道子至安成,林承玄旨,鸩道子,杀之。

  沮渠蒙逊所署西郡太守梁中庸叛,奔西凉。蒙逊闻之,笑曰:“吾待中庸,恩如骨肉,而中庸不我信,但自负耳,孤岂在此一人邪!”乃尽归其孥。西凉公暠问中庸曰:“我何如索嗣?”中庸曰:“未可量也。”暠曰:“嗣才度若敌我者,我何能于千里之外以长绳绞其颈邪?”中庸曰:“智有短长,命有成败。殿下之与索嗣,得失之理,臣实未之能详。若以身死为负,计行为胜,则公孙瓚岂贤于刘虞邪?”暠默然。

  袁虔之等至长安,秦王兴问曰:“桓玄才略何如其父?卒能成功乎?”虔之曰:“玄乘晋室衰乱,盗据宰衡,猜忌安忍,刑赏不公。以臣观之,不如其父远矣。玄今已执大柄,其势必将篡逆,正可为他人驱除耳。”兴善之,以虔之为广州刺史。

  是岁,秦王兴立昭仪张氏为皇后,封子懿、弼、洸、宣、谌、愔、璞、质、逵、裕、国儿皆为公,遣使拜秃发傉檀为车骑将军、广武公,沮渠蒙逊为镇西将军、沙州刺史、西海侯,李暠为安西将军、高昌候。

  秦镇远将军赵曜帅二万西屯金城,建节将军王松匆帅骑助吕隆守姑臧。松匆至魏安,傉檀弟文真击而虏之。傉檀大怒,送松匆还长安,深自陈谢。


【公元四百零二年大事记】

晋下诏讨伐桓玄,以司马元显为征讨大都督,刘牢之为前锋。桓玄举兵东下,刘牢之倒戈。玄至京师,恢复隆安年号,放逐道子,杀元显等。刘牢之又欲反桓玄,僚属都散,牢之自杀。改元大亨。孙恩攻临海,败死。妹夫卢循统其众。桓玄任循为永嘉太守。

 

是时,三吴大饥,户口减半,会稽减什三四,临海、永嘉(治今浙江温州)几尽,富室怀金玉而饿死。

 

岁末,司马道子被毒死。魏击破黜弗、素古延等部。柔然社仑救诸部,亦败。乃远走漠北,夺高车之地,自号豆代可汗。

 

后秦攻魏,魏道武帝在柴壁(今山西襄汾西南)歼灭姚平一军,南凉秃发利鹿孤死,弟辰檀立,改元弘昌。

【外国大事记】
 

【魏晋诗词】

游仙诗十九首 其五

[魏晋] 郭璞
逸翮思拂霄,迅足羡远游。
清源无增澜,安得运吞舟。
圭璋虽特达,明月难闇投。
潜颖怨清阳,陵苕哀素秋。
悲来恻丹心,零泪缘缨流。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 建平太守郭瑗之子。  东晋时期学者,文学家、训诂学家、道学术数大师、游仙诗祖师。太宁二年(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同年王敦之乱平定后,朝廷追赠郭璞为弘农郡太守。
宋徽宗大观三年(1109年),郭璞因算学方面的成就被追封为闻喜伯。 
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年),郭璞被追封为灵应侯。
个人成就~曾注释《周易》《山海经》《葬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今《辞海》《辞源》上均可见郭璞的注释。
【家庭成员】
父亲:郭瑗,西晋时任尚书都令史。当时尚书杜预对朝廷制度进行了一些增减调整,郭瑗常常予以辩驳纠正,因此以公正端方著称,后死在建平太守任上。
儿子:郭骜,官至临贺太守。

 
【其他阅读】
=======
 
2023年9月18日 21:0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