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发利鹿孤~十六国时期南凉第二位国君(399年八月—402三月年在位)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11】南凉‌    秃发利鹿孤~十六国时期南凉第二位国君(399年八月—402三月年在位)







康王秃发利鹿孤




399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

本名:秃发利鹿孤
民族族群:鲜卑族(秃发)
出生地:河西
生卒:?--402年
主要成就:迁都西平,攻伐后凉,大败凉军;称河西王
年号:建和
谥号:康王
在位时间399年—402年

前任:秃发乌孤

继任:秃发傉檀


个人简介

           秃发利鹿孤(?—402年),是河西鲜卑族的一员重要人物。在十六国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他成为了南凉的第二位国君(399年—402年在位),同时也是南凉武王秃发乌孤的弟弟。

          太初三年(399年),秃发乌孤将都城迁至乐都(今青海省乐都县),并任命利鹿孤为骠骑大将军、西平公,负责驻守安夷(今青海省平安县)。同年,后凉的吕绍与吕纂对北凉发动了进攻。面对这样的局势,秃发乌孤响应北凉王段业的求援请求,命令利鹿孤与杨轨率领军队进行救援。最终,吕绍等人撤退,利鹿孤因此被改任为凉州牧,并镇守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同年,秃发乌孤去世,利鹿孤继位成为国君,随之将都城迁往西平。

          建和二年(401年),由于祥瑞之兆的出现,利鹿孤一度打算称帝。然而,在安国将军鍮勿仑的劝说下,他改变了主意,转而自称河西王。同年,利鹿孤亲自率领军队攻打后凉,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俘获了杨桓,还强行迁移了两万户人口。

         建和三年(402年),利鹿孤再次派遣部队攻破魏安,成功俘获了占据当地的焦朗。同年,利鹿孤去世,谥号为康王,葬于西平东南。 值得一提的是,利鹿孤的父亲秃发思复鞬一直以来都非常疼爱并重视他的弟弟秃发傉檀。在利鹿孤在位期间,许多军国大事实际上是由秃发傉檀处理的。因此,在利鹿孤去世后,便由秃发傉檀继位,继续统治南凉。


【人物生平】
击退后凉

         太初三年,即公元399年,南凉武王秃发乌孤作出了一项重要的决策——将国都迁至乐都。与此同时,他任命自己的兄长秃发利鹿孤为骠骑大将军,并封其为西平公,负责驻守安夷地区,以巩固南凉的边疆防御体系。 同年,后凉吕纂对北凉发动了军事进攻。在此危急时刻,北凉王段业向南凉求助。秃发乌孤当即决定派遣秃发利鹿孤率领精锐部队前往救援。面对南凉军队的强大声势,后凉吕纂深感压力,最终选择撤退。在撤退之前,他下令焚烧了氐池与张掖两地的谷物和麦田,企图通过破坏粮草来削弱北凉的实力。然而,这一行动并未改变战局。随后,秃发乌孤对兄长的表现予以高度肯定,任命秃发利鹿孤为凉州牧,令其镇守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进一步强化南凉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地位。


迁都改元
          同年,秃发乌孤因酒后坠马,导致肋骨受伤,伤势严重不幸去世。在临终前,他向臣下表达了自己的意愿,认为应当立年长者为新君。因此,由其弟秃发利鹿孤继位。秃发利鹿孤即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首先赦免了国内犯有死罪以下的所有罪犯,以示仁慈;其次将都城迁至西平,稳固政权基础。他还派遣记室监麹梁明前往段业处,旨在通问修好,建立友好关系。 然而,段业提出了疑问:“贵主先王乌孤开创大业,开启世运,功绩卓著,理应成为国家的太祖。他既然有儿子,为何不让他继承王位?”麹梁明回答道:“先王确实有子名为羌奴,但不让他继位是先王的遗命。”段业进一步追问:“古时周成王年纪虽小,却有周公、召公辅佐;汉昭帝八岁时,亦有金日磾、霍光辅弼。即便继位者年幼,只要左右有贤能之士辅佐,难道不可以吗?”麹梁明则反驳道:“宋宣公能够将国家让出,《春秋》对此大加赞美;孙策把国事交给孙权,最终开创了吴国的大业。而且兄终弟及,这是殷汤的成法,也是圣人的格言,更是千秋万代的通则。为何一定要坚持儿子继承才算正确,而弟弟接替哥哥就不对呢?”段业听后表示赞同:“说得好啊!使者的话很有道理。”

            十二月,后凉国主吕光去世。秃发利鹿孤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派遣将领金树、苏翘率领五千骑兵屯驻于昌松漠口,以备不测。次年,秃发利鹿孤在国内颁布赦令,改年号为建和。对于那些清廉高尚且政绩教化良好的二千石长吏,皆封为亭侯或关内侯,以此激励官员尽忠职守。 不久,吕纂前来攻打,秃发利鹿孤命令其弟秃发傉檀率军抵抗。吕纂军队士卒精锐,向前越过了三堆,致使秃发傉檀的三军陷入混乱与恐惧之中。关键时刻,秃发傉檀果断下马,靠着胡床坐下,以此稳定军心。随后,他指挥部队与吕纂作战,成功将其打败,并斩杀敌军两千余人。吕纂战败后转而向西攻打段业,秃发傉檀趁此机会率领一万骑兵乘虚袭击姑臧。吕纂的弟弟吕纬只能坚守南北城以自保。秃发傉檀在朱明门上设宴,擂响钟鼓犒赏将士,在青阳门展示武力,最后俘虏了八千多户人家凯旋而归。 与此同时,西秦国主乞伏乾归被后秦皇帝姚兴打败,仅率数百名骑兵前来投奔。秃发利鹿孤将他安置在晋兴,并以上宾的礼节热情接待。乞伏乾归为了表达诚意,派儿子乞伏谦等到西平作为人质。然而,镇北将军俱延却向秃发利鹿孤进言:“乞伏乾归本是我国属国,自立为王后走投无路才来归顺,并非真心实意。如果他投奔东边的秦国,必定会领兵向西侵犯我国,这对我国并无好处。我们应将其迁至乙弗部中间,以防逃跑。”然而,秃发利鹿孤却坚持己见,说道:“我正在弘扬信义以收天下人心,若乞伏乾归向我投诚却被强行迁走,四海之人必会说我不能以诚信相托。”遗憾的是,不久乞伏乾归果然投奔姚兴。

          对此,秃发利鹿孤对俱延感叹道:“我没有采纳你的话,乞伏乾归果然叛逃了,请你为我走一趟吧。”于是,俱延追击乞伏乾归至黄河,但未能追上,只得返回。


称河西王
        公元401年,也就是建和二年,南凉境内出现了诸多祥瑞之兆。当时的大臣们纷纷劝说秃发利鹿孤称帝。然而,秃发利鹿孤并未急于接受这一建议,而是在同年自称河西王。在这一关键时刻,将领鍮勿仑站出来发表了一番深思熟虑的见解。 鍮勿仑说道:“从前,我们的先祖从遥远的北方开始创业。那时,我们披头散发,衣襟向左开着,没有遵循冠冕的礼制。我们四处迁徙,居无定所,也没有建造城邑的制度。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将天下一分为二,威震邻国。如今,我们建立大号,称王称帝,这确实是顺应天意之举。然而,安居于安乐之地,并非留给子孙后代的最佳策略。府库中储存的粮食与丝绸,反而可能引发敌人前来抢掠的欲望。 此外,率先兴兵称王称帝者,往往难以成功。陈胜、项籍的故事便是前车之鉴,离我们并不遥远。因此,我们应当将晋人安置到各个城池之中,鼓励并督促农业生产,以此来满足军队和国家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应不断练习作战技巧,以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人。如果东边或西边的敌人对我们有所行动,我们可以运用长远的计策来牵制他们;若敌人过于强大,我们则可以迁移以避开其锋芒。这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吗?” 秃发利鹿孤听后,认为鍮勿仑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他决定采纳这一建议。

              随后,秃发利鹿孤率领军队攻打后凉的吕隆,结果大获全胜,不仅重创了敌军,还擒获了后凉的右仆射杨桓。面对战俘杨桓,秃发傉檀质问道:“身处危险境地却仍安逸自守,不愿择主而事,年老之后沦为囚虏,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智慧吗?” 杨桓回答道:“我深受吕氏厚恩,得以担任尚书省的职务。即使洪水滔天,我也要与主公共存亡。实在羞于做叛臣来见明主。” 听完杨桓的回答,秃发傉檀感叹道:“你真是个忠臣!”随即任命杨桓为左司马。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秃发傉檀对忠诚之士的尊重,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南凉的地位。


兴教惜才 

        秃发利鹿孤曾对他的大臣们说道:“我自知缺乏治理国家、济世安民的卓越才能,却惭愧地继承了先辈的大业。从我登基为王至今,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这期间,我日夜操劳,始终思索着如何弘扬道德教化,使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我所施行的刑罚与政令未能做到公平合理,社会风气依然存在诸多衰败之处;多次出征,却未见开疆拓土的显著功绩;虽努力延揽贤才,民间却仍有众多英才尚未被发掘。这一切究竟是因为我任用了无能之人,还是因为我自身缺乏明察秋毫的能力?诸位爱卿,请直言不讳地提出你们的看法和建议,不必有所顾虑。我将认真思考,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祠部郎中史暠听后,恭敬地回答道:“古之圣君用兵之时,以保全军队为上策,击败敌国次之,而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更为重要。然而,当我们征伐四方时,却引发了其他地区民众的怨愤。如今,我们并未将安定百姓作为首要任务,反而一味专注于迁徙人口。人们本就希望在自己的故土安居乐业,不愿轻易背井离乡,因此才会出现背离反叛的现象。这也是我们虽然能够斩将夺城,但土地却未能有效扩展的根本原因。另外,在选拔人才方面,我们过分强调骑射武艺,而将才华横溢、擅长文章的人才视为无用之辈。这种做法显然不是吸引远方尚未归顺之人的长久之计。孔子曾言:‘不学礼,无以立。’因此,我认为应当建立学校,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挑选德高望重且学识渊博之人担任教师,专门训导帝王及公卿贵族的子弟,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栋梁之材。” 秃发利鹿孤听罢,深感此言有理,随即任命田玄冲、赵诞为博士祭酒,负责教育帝王与公卿贵族的后代。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他对教育的重视,也为国家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时,尽管秃发利鹿孤已自称帝号,但他仍向后秦称臣。杨桓之兄杨经曾辅佐姚兴的父亲姚苌,可惜英年早逝。姚兴闻知杨桓德行高尚、声望卓著,遂决定征召他入朝效力。临别之际,秃发利鹿孤特意于城东为杨桓设宴饯行,并感慨万千地说道:“我原本期望能与你携手共创大业,奈何天意弄人,事态发展竟与我的初衷相违背。此刻分别,内心的感伤之情实在难以言表,甚至比古人所描述的离愁还要深沉。然而,鲲鹏若非身处溟海之中,又怎能自由舒展身躯?凤凰若无高大的梧桐栖息,又怎能展翅高飞?你拥有匡扶天下、辅佐时代的非凡才能,恰似夜光珠般珍贵无比。你理应前往更高远的地方施展才华,成就一番伟业,展现出连城玉般的非凡价值。相比之下,区区河西之地,实在不足以让你尽情施展抱负。愿你珍惜此去的机会,不断进取,日新月异,最终成就人生的大美境界!” 杨桓听后不禁泪流满面,泣不成声地回应道:“昔日我曾侍奉吕氏,却未能建树任何情义。幸蒙陛下宽恕,将我从俘虏中解救出来,并视我如贤良老臣般特别优待。我内心时常怀揣着攀龙附凤的愿望,渴望能为陛下建立些许微薄功勋。如今,龙门已然开启,而我却不得不与陛下分别,那种公衡般的依恋之情,又岂是轻易可以忘怀的呢?” 秃发利鹿孤听罢,亦忍不住潸然泪下。这场送别不仅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情谊,更展现了秃发利鹿孤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望。


征伐去世
        后凉时期的秃发傉檀,在显美之地再次发动了对吕隆属下昌松太守孟祎的攻势,并成功将其击败。秃发傉檀俘获孟祎后,愤怒地质问道:“懂得随机应变之人,理应受到奖赏;而固执不化者,则必然遭受刑罚。我正欲挥师玉门,彰显神威,进而扫平秦、陇之地。你却执意死守这困窘之城,阻挠王法施行,莫非是想以身试法吗?”面对质问,孟祎从容答道:“明公开拓河西,威名远播四海。您以文德安抚未归顺之民,以武力惩戒不敬之人。像我这样微不足道的孟祎,又怎敢违抗天命!即便受罚于衅鼓之下,亦是我应得之报。然而,忠义之心不分彼此。我既受吕氏厚恩,肩负守护国土之重任,若在明公面前轻易投降,实有愧于心。还请明公自行裁决。”秃发傉檀听罢,甚为欣赏孟祎的气节,遂解开绳索,以礼相待。随后,他将显美与丽靬两地的二千余户迁回本土。鉴于孟祎的忠烈表现,秃发傉檀任命他为左司马。然而,孟祎婉言谢绝,表示:“吕氏覆亡在即,圣朝吞并河西已是大势所趋。但我未能守护好吕氏托付的土地,如今又怎能安心就任高位?恳请明公赐我一死,让我在姑臧以身殉职,如此虽死犹荣。”秃发傉檀深感其节义,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不久之后,吕隆遭到沮渠蒙逊的进攻,急忙遣使向秃发利鹿孤求援。对此,秃发利鹿孤召集众臣商议对策。尚书左丞婆衍仑分析道:“目前姑臧正值饥荒,民生凋敝,粮价飞涨,一石粮食竟值万钱,甚至郊野间连青草都难寻踪迹,实在难以筹措军需。而沮渠蒙逊的军队长途跋涉而来,粮草供应必然接济不上。不如坐观其变,让这两方势力自相残杀,待时局明朗再作打算。倘若沮渠蒙逊攻下姑臧,也难以久守,届时我们便可顺势取之,故无需急于出兵救援。”然而,秃发傉檀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婆衍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姑臧虽已空虚破败,但因其地理位置优越,仍是河西的战略要地,断不可落入沮渠蒙逊之手。我们必须迅速派兵救援。”秃发利鹿孤听后,点头称赞道:“车骑将军所言,正合吾意。”于是派遣秃发傉檀率领一万骑兵前往救援。大军抵达昌松之时,沮渠蒙逊已经撤退,秃发傉檀随即迁徙凉泽、段冢五百余户返回。

              建和三年(公元402年),秃发利鹿孤因病重而卧床不起。临终前,他颁布遗命称:“天下纷乱,忧患重重,国事繁杂。现命车骑将军秃发傉檀继承大统,以完成先王未竟之志。”同年,秃发利鹿孤在位四年去世,葬于西平东南,谥号康王。其弟秃发傉檀继位,正式接管南凉政权。

 

历史评价:

       房玄龄《晋书》:“鹿孤从史暠之言,建学而延胄子。遂能开疆河右,抗衡强国。道由人弘,抑此之谓!


【家庭成员】

高祖:秃发务丸
曾祖:
祖父:秃发推斤
父亲:秃发思复鞬。
兄弟:
1.秃发乌孤,利鹿孤兄,南凉武王。
2.秃发傉檀,利鹿孤弟,南凉景王。
3.秃发俱延,利鹿孤弟,封张松侯。
4.秃发文支,利鹿孤弟,封兴城侯。后入仕北凉。
5.秃发文真,利鹿孤弟。
侄子:
1.秃发羌奴,秃发乌孤子。
2.秃发樊尼,秃发乌孤子,安西将军,后归北魏。
3.秃发虎台,秃发傉檀子,南凉太子。
4.秃发保周,秃发傉檀子,后归北魏,封张掖王。
孙子:秃发副周,南凉亡时奔北凉,后入北魏。

【其他阅读】
=======
2025年4月18日 19:04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