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盛~十六国后仇池第二位国君(394年10月-396-425年)
杨盛
个人信息
杨盛(364年~425年),出生于略阳清水的氐族家族,是杨佛狗之子、杨难敌之孙、杨安族弟以及杨定之弟。公元394年10月,他继位成为后仇池国的第二任君主。 在公元394年10月,杨盛的堂兄杨定进攻西秦主乞伏乾归,然而最终兵败身死。这一事件使得杨盛开始代理仇池的各项事务。到了东晋隆安三年(即公元399年),他接受了东晋的册封,被授予仇池公的爵位。在此期间,杨盛与后秦政权有过交战,但遭遇了重大失败,不得不向后秦称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再次与后秦决裂,并转而向东晋朝廷示好。 当南朝宋取代东晋之后,杨盛被进一步封为车骑大将军及武都王。从这个时候起,在史书的记载中,后仇池国正式更名为武都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元443年杨盛的孙子杨文德将治所迁至葭芦城,因此通常人们会把由杨文德建立并治理的国家称为武都国,而在此之前则习惯上称为后仇池国。
公元425年,杨盛因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在他去世后,被追尊谥号为“武都惠文王”。
【人物生平】
称臣自守
公元394年10月,陇西王杨定在战场上不幸战死。随后,杨盛被推举为监国,负责防守战略要地仇池。在此期间,杨盛自封为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及仇池公,并成为后仇池国的第二任君王。此时,前秦末代皇帝苻崇之子苻宣也前来投奔杨盛。为了适应当时复杂多变的战争环境,杨盛将所属的氐族和羌族划分为二十个护军部,各自镇守并保卫自己的家园,暂时不再设置郡县制度。 到了公元396年12月,杨盛派遣使者向后秦国请求册封与任命。后秦随即加封杨盛为使持节、镇南将军及仇池公。与此同时,杨盛上表推荐苻宣担任平北将军一职。
公元398年12月,同年6月拓跋珪将代国国号改为魏国,即历史上所称的北魏。为了缓解来自后秦的强大压力,杨盛派遣使者向北魏朝贡,并选择依附于北魏。北魏则回应加封杨盛为征南大将军及仇池王。 到了公元399年2月,杨盛又向东晋派遣使者表达臣服之意,并进贡地方特产。东晋随之任命杨盛为辅国将军、平羌校尉及仇池公。 时间推进到公元402年,后秦国主姚兴派遣乞伏乾归跟随后秦大将齐难共同出征,成功攻克了由杨盛部将苻帛驻守的皮氏堡。不久之后,他们再次攻克了由杨盛另一部将杨玉驻守的西阳堡。 公元404年,桓玄取代东晋称帝后,加封杨盛为平北将军、凉州刺史及西戎校尉。同年9月,后秦国主姚兴派遣乞伏乾归讨伐杨盛。双方在竹岭(位于仇池台地北部一带,根据《读史方舆纪要》第59卷记载,竹岭处于甘肃天水市西南二百里的位置)展开激战。最终,乞伏乾归被杨盛击败。
两取汉中
公元405年2月,东晋时期的益州刺史兼梁州刺史毛璩得知桓振(桓玄的堂侄)攻陷江陵的消息后,迅速集结三万大军,沿长江顺流而下,准备对桓振发动攻击。然而,由于益州士兵普遍不愿参与远征,军中矛盾逐渐激化。最终,益州将士强行推举毛璩的参军谯纵为领袖,并尊其为梁、秦二州刺史。面对这一变故,毛璩被迫撤回成都。然而,局势进一步恶化,益州的军营户李腾竟打开城门投降叛军,并残忍地杀害了毛璩及其弟弟毛瑗,同时屠戮了毛家满门。这一事件导致蜀地陷入混乱,汉中地区也因此兵力空虚。
此时,仇池首领杨盛抓住机会,派遣其兄长之子、平南将军杨抚进攻汉中。成功占领汉中后,杨盛随即任命杨抚为梁州刺史,负责镇守该地。 同年稍晚时候,后秦国主姚兴派遣大将姚硕德、姚敛成、姚寿都等率三万大军讨伐仇池的杨盛。其中,姚寿都从宕昌(今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出发,向仇池发起攻击;姚敛成则率部向下方的辩(今甘肃省陇南市成县西北)方向推进。杨盛迅速做出反应,派遣其弟杨寿迎战姚敛成,堂侄杨斌则负责阻击姚寿都。然而,在战斗中,姚成都指挥部队反击杨斌,成功生擒杨斌,并俘虏了其麾下的全部士兵。杨寿等人见状,心生恐惧,最终选择率众投降。姚硕德在完成任务后,率军退回后秦。 不久之后,后秦国主姚兴再次派遣姚硕德与冠军将军徐洛生等人讨伐仇池。与此同时,建武将军赵琨奉命从宕昌方向进攻仇池。在这次战役中,姚硕德所部多次击败杨盛的军队。为了进一步削弱杨盛的实力,姚兴还派遣部将敛俱进攻汉中。敛俱成功攻占汉中郡的成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位于汉中东部),并将郭陶等三千多户汉中百姓迁徙至关中地区。 到了七月,杨盛接连被后秦将领姚硕德击败,深感自身处境危险,遂决定向后秦请降。他派遣自己的儿子杨难当以及重要部属的子弟数十人作为人质送往后秦。姚硕德等人见杨盛已无反抗之力,便撤军返回。随后,后秦正式任命杨盛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宁益二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开府、益州牧,并封其为武都侯。 然而,11月时,后秦国主姚兴再度派乞伏乾归讨伐仇池。但此次杨盛表现出色,成功大破乞伏乾归所部,彰显出其不俗的军事才能。
公元407年4月,杨盛任命平北将军苻宣为梁州督护,令其率军进攻汉中。此举得到了后秦梁州别驾吕莹及徐逸、席难等人的响应,他们纷纷起兵支持苻宣。然而,后秦梁州刺史王敏却对吕莹等人展开攻势。吕莹等人向杨盛求援,杨盛随即派军逼近
后秦交攻
公元412年10月,杨盛对后秦的祁山(位于现今甘肃省陇南市礼县东北部以及天水市东南部地区)发起了进攻。面对这一局势,后秦国主姚兴迅速做出反应,派遣建威将军赵琨率领五千精锐骑兵作为先锋部队先行出击,同时命令立节将军姚伯寿带领步兵部队作为后续支援力量跟进。此外,前将军姚恢与左将军姚文宗则奉命进军鹫峡(即仇池山以北区域),而镇西将军、秦州刺史姚暠也率军向羊头峡(可能位于仇池山东侧一带)挺进。右卫将军胡翼度则从汧城(今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一带)出兵,多方军队协同作战,共同对抗杨盛的攻势。 为了进一步增强军事压力,姚兴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从雍城(今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出发,计划与诸路大军在陇口(陇山出口处,大致位于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东北部附近)会师。然而,在实际交战过程中,杨盛凭借其对地形的熟悉与有利条件,成功地与后秦前锋部队赵琨所部形成对峙局面。由于后秦内部配合不力,尤其是姚伯寿因胆怯畏惧而未能及时推进,导致赵琨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被杨盛击败。此役过后,后秦军队士气受到严重打击。加之北方胡夏政权赫连勃勃对后秦始终虎视眈眈,威胁其国家安全,姚兴在斩杀失职的姚伯寿之后,不得不选择撤军以保存实力。
公元413年11月,东晋朝廷任命敦煌人索邈为梁州刺史,而在此之前由杨盛所任命的行梁州刺史苻宣主动退守仇池,并将汉中地区的控制权移交给东晋方面,从而结束了双方在此地的争夺态势。 时间推移到公元416年6月,趁着后秦国主姚兴去世所带来的权力更替与国内动荡之机,杨盛再次发起攻势,成功攻占后秦的祁山要塞,俘虏了后秦建节将军王总。随后,杨盛进一步向后秦秦州发动攻击。针对这一威胁,后秦新任国主姚泓紧急派遣后将军姚平率军前往救援。然而,当杨盛得知后秦援军即将到来时,果断选择撤退策略。姚平与上邽守将姚嵩随即率军追击,在竹岭(大致位于仇池台地北部区域)附近终于追上了杨盛的部队,双方形成对峙状态。 不久之后,姚赞带领陇西太守姚秦都、略阳太守王焕以及禁卫军前来增援。其中,姚秦都与王焕率先抵达战场,与姚嵩联合对抗杨盛。而此时姚赞尚在清水(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途中。尽管后秦方面投入了大量兵力,但杨盛依然展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在激烈的战斗中击败了姚嵩所部。此战中,姚嵩、姚秦都、王焕均不幸阵亡。随后,姚赞抵达秦州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杨盛见状遂退回仇池台地以作休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杨盛与姚嵩于竹岭对峙期间,北方的胡夏政权首领赫连勃勃趁机率领四万铁骑突袭后秦重镇上邽,企图从中渔利。
与此同时,杨盛亦派遣其兄长之子杨倦对后秦的长蛇镇(大致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北部地区)展开攻击。对此,后秦国主姚泓迅速调派辅国将军敛曼嵬与前将军姚光儿在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组织防御,成功击退了杨倦的进攻。杨倦被迫撤退至散关一带暂避锋芒。
改封武都
公元420年7月,南朝宋武帝刘裕正式登基称帝后,对周边的势力进行了相应的册封与调整。其中,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杨盛被授予更高的军衔,晋升为车骑大将军。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刘裕对杨盛实力的认可,也进一步巩固了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
公元422年4月,南朝宋武帝刘裕再次对杨盛进行加封,将他从原来的仇池公提升为武都王。自此之后,后仇池国正式更名为武都国,成为当时区域内的一个重要政权。同时,刘裕还特别嘉奖了杨盛的长子杨玄和次子杨难当,分别赐予他们不同的官职与荣誉。杨玄被封为武都王世子,并获得“前将军”的军号;而杨难当则被任命为冠军将军。此外,杨盛的侄子杨抚也被授予安南将军的头衔。这些封赏充分显示了南朝宋对武都国的重视以及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彼此间的政治联系。
公元425年6月,杨盛不幸去世。据史书记载,在生前的一次谈话中,杨盛曾向自己的世子杨玄表达过忠于东晋的决心。他说:“我已经年迈,此生愿做东晋的大臣。而你,则要好好追随宋国。”这番话反映了杨盛对于旧主东晋的忠诚,同时也表明了他对后代寄予厚望,希望其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与新兴的南朝宋保持友好关系。杨盛在位共计30年,死后被追谥为惠文王,由其子杨玄继承王位,继续统治武都国。
公元426年,由于杨盛之子杨玄一直对南朝宋表现出臣服的态度,新继位的宋文帝刘义隆决定追赠杨盛多项尊贵的头衔。其中包括骠骑大将军、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等重要职务,同时保留其原有的武都王封号。
公元394年,杨定战死,杨盛继承仇池国领袖,自称:使持节、征西将军、秦州刺史、平羌校尉、仇池公
公元396年,后秦册封杨盛:使持节、镇南将军、仇池公
公元398年,北魏册封杨盛:征南将军、仇池王
公元399年,东晋册封杨盛:辅国将军、平羌校尉、仇池公
公元404年,东晋进封杨盛:平北将军、凉州刺史、西戎校尉
公元405年,后秦进封杨盛: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益宁二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益州牧、开府、武都侯
公元406年,东晋进封杨盛:都督陇右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公元407年,东晋再封杨盛:使持节、北秦州刺史
公元420年,南朝宋册封杨盛:车骑大将军、侍中
公元422年,南朝宋进封杨盛:武都王
公元426年,南朝宋追赠杨盛:使持节、都督陇右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羌校尉、北秦州刺史、武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