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384--407年)
后燕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
中文名:后燕
外文名:Later Yan
别名:燕
时间范围:384年 至 407年
首都:中山、龙城
主要城市:邺城、中山、龙城、信都、蓟县、晋阳
官方语言:中古汉语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慕容垂、慕容宝
主要民族:汉族、鲜卑族
主要宗教:道教、儒教、佛教
国土面积:800000 km²
概述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是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割据政权之一,其创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第五子——慕容垂。作为十六国历史中的重要一环,后燕历经三世四位君主,统治时间总计二十四年。在疆域鼎盛时期,后燕的版图覆盖了今天的河北、辽宁全境,以及山西、河南、山东的部分地区,还包括内蒙古的一些区域。 后燕以继承前秦正统自居,尊奉前秦宗室苻绍为“三恪”,并定期祭祀前秦历代帝王,以此彰显自身的合法性与权威性。
公元384年,建元二十年,慕容垂于荥阳称燕王,正式宣告后燕政权的成立。初期,后燕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迅速崛起,成为北方最不可忽视的力量。慕容垂先后击败东晋军队,击退前秦残余势力,讨灭翟魏,攻灭西燕,将周边敌对势力逐一铲除。这一系列胜利使后燕一度成为当时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然而,长期的战争消耗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叛乱频发,局势逐渐趋于不稳定。
公元395年,参合陂之战爆发,后燕惨败于北魏皇帝拓跋珪之手,这场战役成为后燕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次年,即公元396年,慕容垂病逝,其子慕容宝继位称帝。慕容宝执政期间,推行严刑峻法,甚至杀害了段太后,此举进一步激化了内部矛盾,导致人心涣散。同年,北魏再次兴兵攻打后燕,慕容宝及其麾下诸王公无力抵抗,屡战屡败,致使国家元气大伤,国势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398年,后燕被迫迁都至龙城(今辽宁省朝阳市)。不久之后,内乱再起,段速骨发动叛乱,大量慕容氏王公被杀,慕容农亦遭诱杀,叛军随后攻破龙城。此时的后燕已深陷内外交困的局面,宗室成员自相残杀,最终被外戚兰汗篡夺皇位。 公元399年,慕容垂之孙、长乐王慕容盛诛杀兰汗,恢复了后燕的国祚。然而,慕容盛性格多疑且刻薄寡恩,致使朝廷上下人心离散,群臣纷纷离心离德,政权根基愈发动摇。
公元401年,慕容盛遇刺身亡,其堂兄、河间公慕容熙在丁太后的扶持下登基称帝。慕容熙执政期间,暴虐无道,昏庸腐朽,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民怨沸腾,民心尽失。最终,在公元407年,后燕被北燕天王高云所取代,宣告灭亡。
【历史脉络】
恢复燕国
慕容垂,字道明,本名慕容霸,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累有战功。前燕景昭帝慕容儁封他为吴王。前燕幽帝慕容暐即位后,慕容垂受到太后可足浑氏和慕容评猜忌,被迫于370年投奔前秦,苻坚拜为冠军将军、封爵宾徒侯,食华阴五百户。
383年,慕容垂得到苻坚的许可来到邺城拜谒祖陵,实际上是联络旧部,准备复国。当时丁零族翟斌于河南起兵反秦,镇守邺城的苻丕立即派慕容垂前去镇压,给了慕容垂二千兵马,派遣苻飞龙率领一千氐族骑兵为辅。到了夜晚,慕容垂让儿子慕容宝在前面领路,氐族士兵走在中间,慕容垂的儿子慕容隆带兵跟在后面。安排好后,慕容垂让身边的士兵擂响战鼓,慕容宝、慕容隆立即指挥官兵两面夹击,很快就歼灭了氐族士兵,杀了苻飞龙。杀了苻飞龙后,翟斌带兵同慕容垂会合,归附了慕容垂。翟斌劝慕容垂称帝,慕容垂说:“慕容暐是燕国的正统,他是我们的国君。”又对部下说:“洛阳四面受敌,不是我们的立足之地,不如夺取邺城,控制天下。”于是带兵向邺城挺进,到达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市)时,慕容垂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正式立国,史称后燕。
攻打苻丕
公元384年1月,慕容垂率军兵临邺城之下。当时,镇守邺城的苻丕派遣使者姜让出城,试图劝说慕容垂尽早撤兵以避免冲突升级。然而,慕容垂对此并不理会。他向姜让传达了一番强硬的态度:“请你回去转告苻丕,希望他尽快带领军队撤离邺城。我打算在邺城重建燕国。如果他执意不肯离开,那就休要怪我对他们不客气了。” 打发走姜让之后,慕容垂又写了一封信给苻坚。在这封信中,他详细陈述了自己的立场与无奈:“我本无大才,却因种种变故导致燕国内部发生动乱。走投无路之际,我不得不投奔于您。而您对我的恩情如海之深,我终生铭记于心,时刻想着如何报答您的大恩大德。去年讨伐东晋虽遭遇失败,但我始终一心一意地拥戴您。为了大秦的安全,我奉命北巡。然而,苻丕不仅不允许我去凭吊祖庙,还对我横加猜忌。丁零叛乱之时,苻丕仅给了我两千残兵就逼迫我去平定叛乱,并且派苻飞龙暗中监视甚至意图刺杀我。到了洛阳后,苻晖同样拒绝让我进城。在这种情况下,丁零翟斌等人见我处境艰难,便推举我为盟主。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投奔我。这一切皆是天意所为,并非我个人意愿。既然事已至此,我也只能顺应天命,接受这一切。况且,邺城本是我们燕国的都城,理应归还于我们。如今虽然我已包围了邺城,但念及您昔日对我的恩情,我不想采取猛烈进攻的方式,而是希望能够心平气和地办理交接手续。希望您能够下令,让苻丕早日离开邺城。” 苻坚读完这封信后,气得暴跳如雷。他为自己当初未能及时察觉慕容垂的野心而懊悔不已,感叹自己养虎为患。然而,由于地理上的限制,他鞭长莫及,无法迅速扭转局势,只能无可奈何地面对这一局面。 慕容垂见软的手段不起作用,便果断采取强硬措施。他下令堵住漳水,引水灌城,以此施加压力。直到公元385年8月,苻丕才不得不放弃邺城,撤退至晋阳。最终,慕容垂成功占领了邺城,为其重建燕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扑灭西燕
(后燕灭西燕之战/台璧之战)
公元385年12月,慕容垂正式定都于中山(今河北省唐县王京镇,旧属河北定州)。到了公元386年2月,慕容垂在中山登基称帝,并改年号为“建兴”。同时,他还对自身的名字进行了修改。他将哥哥慕容俊(即慕容儁)赐予的“𡙇”字去掉其边旁“夬”,更名为“垂”,字改为“道明”。 同年10月,西燕太尉、尚书令慕容永谋害了自己所拥立的傀儡皇帝慕容忠,随后自立为帝,建立年号“中兴”,并将山西长子设为首都。
慕容垂与慕容永乃是堂兄弟关系,同宗同源。然而,在慕容垂看来,西燕的存在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正统地位,必须予以铲除。当时众多将领都认为后燕连年征战,官兵早已疲惫不堪,此时不宜再行出兵。唯有慕容垂的小弟慕容德支持此次军事行动。慕容德表示:“慕容永不过是燕国的一个分支,又怎能容许他擅自称帝,蛊惑人心呢?从大燕的长远利益考虑,我们应当先消灭伪燕,统一人心。”慕容垂听罢慕容德的一番话,笑着对众将士说道:“我的决心已下,绝不动摇。我虽已近古稀之年,但凭借我的智谋,足以夺取长子,擒获慕容永。” 公元392年6月,慕容垂再次展现其卓越的军事才能,成功消灭了由自己册封的河南王翟辽在黎阳(今河南省浚县)建立的翟魏政权。 到了公元394年2月,慕容垂亲自率军攻打西燕。慕容永得知消息后,迅速将所有军粮集中到台壁,而后分兵多路抵御后燕军队的进攻。同年8月,慕容垂一举攻克长子城,斩杀慕容永及其王公大臣三十余人。至此,慕容垂基本恢复了前燕时期的版图,其统治范围涵盖了现今的河北、山东以及辽宁、山西、河南的大部分地区。
燕魏开战
(参合陂之战;北魏攻后燕之战;魏燕柏肆之战)
后燕与北魏之间的恩怨纠葛书写了无数波澜壮阔的篇章。其中,慕容垂作为后燕的重要人物,在其统治期间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而这些决策也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历史进程。
公元395年5月,慕容垂在消灭西燕之后,因连战连胜而志得意满,遂决定向北魏发动战争。然而,这一举动却遭到了散骑常侍高湖的强烈反对。高湖言辞恳切地对慕容垂说道:“我们与北魏本是亲家关系(前燕时期,慕容皝曾将妹妹和女儿嫁给前代国君拓跋什翼健为妻),双方一直保持友好往来。您为何要无端挑起战端?更何况,北魏国主拓跋珪绝非等闲之辈,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啊!”然而,此时的慕容垂已被胜利冲昏头脑,根本听不进任何劝谏。为了杜绝他人的异议,他果断罢免了高湖的官职。 随后,慕容垂派遣太子慕容宝,联合慕容农、慕容麟率领八万大军,同时命慕容德、慕容绍率领一万八千骑兵,浩浩荡荡地向北魏首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进发。两军在黄河两岸对峙十余日,局势一度胶着。然而,后燕内部却出现了内乱——将军慕舆嵩等人企图发动叛乱,导致慕容宝不得不在半夜烧毁战船,仓皇撤退。北魏抓住机会,迅速追击,并在参合陂(今山西阳高境内)重创后燕军队。此役,四五万后燕士兵被迫投降北魏,其中包括陈留王慕容绍、桂林王慕容道成在内的数千名文武官员惨遭杀害。 北魏国主拓跋珪原本打算释放被俘虏的后燕士兵,但中部大人王建却进言道:“燕军实力雄厚,此次倾全国之力前来进攻,我们侥幸取得大捷。若能将这些俘虏全部处死,则可使燕国元气大伤,便于我们日后攻取其国土。倘若抓获敌寇却轻易放走,实乃大错特错。”于是,拓跋珪下令将投降的四五万后燕士兵尽数坑杀。 参合陂之战的惨败让慕容宝深感羞愧,他回到后燕后便再次请求出兵北魏。尽管内心对之前的失败耿耿于怀,但慕容垂仍然答应了次年的全面反击计划。
公元396年3月,慕容垂亲自率领后燕大军秘密离开中山,一路翻越青岭,穿过天门,开山辟路,最终绕道云中,成功攻陷北魏首都平城,并俘虏了三万余人。 然而,这场胜利并未让慕容垂感到欣慰。当他携带战利品撤离平城,路过参合陂时,看到数万官兵尸骨堆积如山,不禁悲从中来。士兵们望着眼前的惨状,纷纷想起自己的父亲、亲人与战友,忍不住失声痛哭,整个队伍哭声震天动地。慕容垂听到这悲怆的哭声,心中涌起无限的悲伤、懊悔与愤恨,竟至口吐鲜血,病情急剧恶化。行至河北易县上谷时,慕容垂已生命垂危。他艰难地留下遗言:“如今国家多难,丧礼务必从简。为防止强敌趁机作乱,待抵达京师后再公布我的死讯。”话音刚落,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便撒手人寰。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慕容垂个人的悲剧命运,也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争霸、群雄逐鹿的残酷现实。
贺麟乱政
公元396年6月,后燕太子慕容宝继位成为新君。然而,仅仅两个月后的8月,魏王拓跋珪便抓住了慕容垂刚去世、后燕国内局势动荡的时机,亲自率领40万大军向后燕发动进攻。同年9月,北魏军队迅速攻下了后燕的重要据点——并州(今山西太原)。到了10月,魏军继续西进,穿越井陉关(今河北井陉),直逼后燕的核心地带中山城。在这场战争中,北魏军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后燕守军要么弃城而逃,要么闻风丧胆。最终,只剩下邺城、信都(今河北冀县)和中山三座城市仍在坚守。 进入公元397年2月,后燕内部也爆发了一场严重的政治危机。当时,尚书郎慕舆皓与他的妻兄苏尼等人密谋策划了一场政变,企图杀害慕容宝,另立赵王慕容麟(字贺麟)为皇帝。然而,由于苏尼的背叛告密,这一阴谋很快败露。慕舆皓及其数十名同伙被逮捕并处死,而慕容麟则被迫逃亡至丁零部落。此时,留守中山城的官兵大多为慕容麟的旧部,他们对慕容宝心存不满。在这种紧张气氛下,慕容宝担心自身安危,于是率领一万骑兵离开中山城,向北返回龙城。 随着慕容宝的逃离,中山城中的官民陷入了极大的恐慌之中。为了稳定局势,他们不得不推举太谷太守、开封公慕容详为新的领袖。慕容详于5月正式称帝,并改元“建始”。然而,这位新皇帝的行为却极其残暴且荒淫无道。他不仅杀害了北魏派来的特使、拓跋珪之弟拓跋觚,还诛杀了慕容宝手下的一百多名王公大臣。更令人发指的是,他霸占了慕容宝的所有后妃,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与此同时,中山城内因长期围困而陷入严重饥荒,无数百姓饿死街头。 同年7月,此前逃亡至丁零部的赵王慕容麟突然率兵偷袭中山城。他成功斩杀了慕容详及其三百余名党羽,随后自立为帝,改元“延平”。
此时的中山城已经濒临崩溃,城中几乎断粮。为了维持生存,慕容麟不得不允许百姓出城采集野粮充饥。但即便如此,国库仍迅速耗尽。无奈之下,慕容麟只好带领两万士兵撤离中山城,前往新市寻求粮食补给。就这样,北魏军队在未费一兵一卒的情况下轻松占领了中山城。随后,魏军掘开慕容详的坟墓,将其尸体拖出凌辱;同时捕获了杀害拓跋觚的凶手,并以极刑处死。 之后,北魏军队派遣精锐部队追击慕容麟。双方先后在派水和义台展开激战,慕容麟均以失败告终。最终,慕容麟携家带口,辗转逃入西山,又通过小路抵达邺城。在那里,他主动放弃了帝号,重新自称赵王,并投靠了自己的叔父范阳王慕容德。然而,好景不长,慕容德以谋反罪名将慕容麟处死,结束了这场持续多年的权力争斗。
归北被弑(蓟城激变)
慕容宝在北归龙城的途中,于蓟城(今北京西广安门)与前来接应的次子慕容会成功会合。慕容会是慕容宝的庶子,自幼便展现出多才多艺的一面,深受其祖父慕容垂的喜爱,因而被封为清河公。在慕容垂讨伐北魏、进军平城之时,他曾委任慕容会“代摄宫事,总录政务”,并给予他如同太子一般的礼遇。这使得慕容会在众臣心中逐渐被视为既定的皇太孙。 然而,在慕容垂临终之际,他嘱托慕容宝立慕容会为太子,但慕容宝却因偏爱小儿子、濮阳公慕容策而未遵从这一遗命。这一决定令慕容会心生不满。此次慕容会前来救援中山时,行动极为迟缓,甚至在卢龙附近停留了整整三个多月,迟迟不肯向中山进发。直到慕容宝多次严词责备后,他才缓缓抵达蓟城。这种拖延和怠慢引发了众多大臣的不满。 慕容宝对此也十分愤怒,当他见到慕容会时,当即收回了他的兵权,并将慕容会的部队分配给了自己的弟弟慕容农和慕容隆。面对兵权被夺的局面,慕容会的脸色自然变得十分难看。慕容宝察觉到这一点后,预感到若将慕容会留在身边,终究会成为隐患。于是,他将自己的担忧坦率地告诉了慕容农和慕容隆,希望他们能够理解自己的决定。
二人却认为:“慕容会年纪尚轻,不过是对你撒娇罢了,不会有其他心思。我们只需好好教导他即可。” 然而,慕容会被剥夺兵权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在军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慕容会的士兵们纷纷聚集到慕容宝的住处,齐声说道:“慕容会天资聪慧,权谋与策略远超常人。我们愿意与他同生共死!恳请陛下和皇太子暂时留在蓟宫,允许慕容会带领我们解除北魏对中山的围困,随后再回来迎接你们返回国都。”目睹慕容会如此深得人心,慕容宝的大臣们更加嫉妒,纷纷劝说慕容宝尽快除掉慕容会。 然而,还没等慕容宝采取行动,慕容会已经有所察觉。他迅速派遣仇尼归等二十多名壮士潜入慕容隆的营帐,将其杀害。随后,慕容会指挥军队攻打慕容宝。慕容宝则派慕容腾迎击慕容会,自己率领百余骑兵疾驰两百里,仓皇逃回龙城。慕容会因不敌慕容腾,最终率数十人逃至中山城,却被慕容详所斩杀。至此,这场父子间的权力争斗以悲剧收场。
龙城内乱
永康三年,即公元398年的正月,慕容德派遣侍郎李延前往劝说慕容宝向南进军。这一消息令慕容宝十分欣喜。然而,慕容盛却深感忧虑,他恳切地向慕容宝进谏道:“我军将士连年征战,早已疲惫不堪。而魏军刚刚平定中原,士气正盛。我们应当休养生息,积蓄力量,观察敌方动向,待时机成熟再行出击。”尽管慕容盛言辞恳切,慕容宝却似乎更倾向于听从李延的建议。 此时,抚军慕舆腾也提出异议。他进谏道:“如今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应当趁刚刚平定局势的有利时机,一鼓作气完成进取大业。士兵可以命令他们服从,但难以与他们共谋创业之计。唯有圣上独自决断,不应四处征求意见,以免动摇军心、贻误大事。”慕容宝听后怒不可遏,斩钉截铁地说道:“吾计已决!敢谏者斩!”于是,他决定让太子慕容策留守龙城,亲自率领三万步兵和骑兵展开南征。此次出征,慕容宝任命慕舆腾为前军大司马,慕容农统领中军,自己则亲领后军。
就在大军驻扎于乙连(今辽宁省建昌县附近)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彻底打乱了慕容宝的计划。后军将领段速骨与宋赤眉等人对继续南下征战心生不满,遂发动兵变。他们杀害了乐浪威王慕容宙、中牟公段谊以及多位宗室成员,随后拥立高阳王慕容隆之子慕容崇为主。在这场混乱中,唯有河间王慕容熙因与慕容崇关系较好而幸免于难。 得知兵变的消息后,慕容宝仓皇逃至慕容农的营地,并与慕舆腾会合。三人原本打算整顿兵马剿灭叛将,但军队本就缺乏战胜北魏的信心,加之这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导致士气尽失,士兵纷纷溃散。慕容盛闻讯后迅速带兵赶来接应慕容宝与慕容农,三人一同返回龙城。 然而,龙城内部局势同样不容乐观。后燕尚书、顿丘王兰汗暗中与叛军勾结,他将附近的大部队调至龙城东侧驻扎,以隔岸观火的姿态静候事态发展。同时,他还引诱慕容农叛逃到段速骨阵营。面对严峻形势,慕容盛自行招募大量敢死之士守卫城池,成功击退了段速骨的多次进攻。然而,当段速骨派慕容农至城下劝降时,慕容农素以忠节闻名,守城士兵视其为榜样,见他在城下出现,无不惊愕丧气,最终纷纷逃离,龙城因此沦陷。 段速骨的部队多由被裹挟的乌合之众组成,他们在城中肆意杀戮抢掠,死者遍地,惨不忍睹。慕容宝、慕容盛、慕舆腾仅率少数轻骑突围而出。段速骨则将慕容农软禁在皇宫之中。段速骨的谋士阿交罗认为高阳王慕容崇年幼且能力不足,欲改立慕容农为主。此举引起了慕容崇亲信的强烈不满,于是,在丁酉日,慕容崇的亲信鬷让、出力犍等人设计杀害了阿交罗和慕容农。段速骨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即处死了。
困败东北
随后,兰汗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残忍地杀害了太子慕容策以及众多王公大臣,人数多达百余人。在清除异己之后,兰汗自立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并称昌黎王。同年四月,兰汗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青龙”,开启了他短暂而血腥的统治时期。 然而,由于兰汗的女儿嫁给了慕容盛为妻,因此在妻子与女儿的苦苦哀求之下,兰汗最终没有对慕容盛痛下杀手,而是任命他为侍中,并加封左光禄大夫之职。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对慕容盛的信任,但实际上也为后来的变局埋下了伏笔。 到了七月,慕容盛利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谋略,施展了一条巧妙的离间计,成功挑拨了兰汗与其兄弟之间的关系,导致他们互相攻杀。趁此混乱之际,兰汗被慕容盛的亲信部将李旱、卫双等人联手诛杀。至此,兰汗的统治彻底结束。随后,慕容盛以长乐王的身份颁布政令,开始行使皇帝职权,并改元为“建平”。同年十月,慕容盛正式登基称帝,改年号为“长乐”。 即位后,慕容盛尊奉嫡母段氏为皇太后,同时追尊伯母丁氏(慕容垂长子慕容令的妻子)为献庄皇后,以示孝道与家族尊卑秩序。然而,在对待自己妻子兰氏的问题上,慕容盛却因岳父兰汗之前的罪行而有所顾虑。尽管兰氏本应被立为皇后,但由于其父兰汗的原因,她未能获得这一称号,仅保留“妃”的身份。此后,慕容盛也未曾再册立其他女子为皇后。
公元400年,慕容盛的生母段氏不幸病逝。为了表达对长辈的敬重,慕容盛尊奉伯母丁氏为皇太后,同时确立儿子慕容定为太子,以确保皇位传承的稳定。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即公元401年八月,前将军段矶发动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兵变。虽然叛乱最终被镇压下去,但在这场动乱中,慕容盛身受重伤,不久便撒手人寰。他的猝然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遗憾与思考。
荒淫乱政
慕容盛去世后,按照常理本应由太子慕容定继承皇位。然而,当时慕容定年纪尚幼,显然无法承担起治理国家的重任。在这样的情况下,慕容宝的第四子、平原公慕容元被认为是最佳的人选。然而,皇太后丁氏却另有打算。她暗中与慕容垂的小儿子慕容熙私通,并最终决定拥立慕容熙为帝。 慕容熙,字道文,是慕容垂的小儿子。他最初被封为河间王。在段速骨之乱中,许多王子都遭到了迫害,但慕容熙由于受到高阳王崇的喜爱和保护而幸免于难。
在兰汗篡位期间,慕容熙被任命为辽东公,以维持宗庙祭祀的传统。慕容盛即位后,将他的爵位降为公爵,并授予他都督中外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以及领中领军等重要职务。慕容熙曾随军征战高句骊和契丹,表现得极为英勇,堪称众将之首。慕容盛曾评价他说:“叔父雄才英武,颇具世祖之风范,只是在宏图大略上稍逊一筹。” 当慕容盛去世后,太后丁氏认为国家多灾多难,应该立一位年长且有能力的君主来稳定局势。虽然群臣普遍认为平原公元是最合适的人选,但丁氏心中却偏向慕容熙。于是,她废黜了太子慕容定,迎立慕容熙入宫。群臣劝进时,慕容熙曾谦让给慕容元,但慕容元坚决推辞,最终慕容熙登上了皇位。随后,他下令处决了大臣段玑、秦兴等人,并诛灭了他们的三族。慕容元因涉嫌谋反也被赐死。慕容元,字道光,是慕容宝的第四子。慕容熙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为“光始”,并将北燕台更名为大单于台,设置了左右辅官职,其地位仅次于尚书。 事实上,慕容熙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与丁氏之间的私情。然而,当他宠幸苻贵人后,丁氏心生怨恨并进行咒骂诅咒,甚至与其侄子七兵尚书丁信密谋废黜慕容熙。慕容熙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逼迫丁氏自尽,并以皇后之礼安葬了她,同时处死了丁信。 某次,慕容熙在北原狩猎时,石城令高和杀害了司隶校尉张显,并关闭城门抗拒慕容熙。慕容熙迅速率领骑兵返回,高和的部下纷纷放下武器投降,慕容熙进入城内将其处决。之后,他在东宫召见了各州郡及单于八部的耆旧,询问他们民间疾苦。 慕容熙还大规模修建了龙腾苑,占地面积达十余里,动用了两万名劳役。他在苑内建造了景云山,基座宽五百步,山峰高达十七丈。此外,他还修建了逍遥宫和甘露殿,建筑群连绵数百间,观阁相互交错。为了引水入宫,他开凿了天河渠。同时,他为昭仪苻氏开凿了曲光海和清凉池。在炎炎夏日中,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劳作,许多人因酷暑而倒下,死亡人数过半。
有一次,慕容熙在城南游玩时,停在一棵大柳树下,忽然听到有人喊道:“大王请留步。”慕容熙对此感到厌恶,命人砍伐那棵树,结果从中爬出一条长达一丈多的蛇。 慕容熙册立贵嫔苻氏为皇后,并再次宣布大赦天下。 慕容熙率军北伐契丹,取得了重大胜利。 苻氏死后,被追封为愍皇后。苻谟被追赠为太宰,谥号文献公。苻氏姐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性格妖艳,喜欢微服出游设宴。慕容熙对她们的行为从不加以约束,所有请愿都必须得到她们的同意,甚至连国家的刑罚和赏赐政策也要听从她们的意见。起初,昭仪苻氏生病时,龙城人王温自称能治愈她,但不久后苻氏便去世了。慕容熙愤怒于王温的欺骗行为,命人在公车门前将其肢解并焚烧。此后,慕容熙沉迷于游猎活动,苻氏也常常随行。他们一路向北登上白鹿山,向东越过青岭,向南抵达沧海。百姓深受其扰,士卒中有五千多人被豺狼袭击或冻死。恰逢高句骊侵犯燕郡,杀掠百余人。慕容熙率军讨伐高句骊时,带上了苻氏。他使用冲车和地道攻打交辽东城,并扬言说:“等到攻破敌城,朕将与皇后乘辇而入,绝不允许将士抢先登城。”然而,城内防御严密,久攻不下。又遇大雪纷飞,士卒伤亡惨重,最终只得撤退。 慕容熙仿照邺城的凤阳门建造了弘光门,共三层台阶。 慕容熙与苻氏再次攻打契丹,因畏惧其兵力强盛而准备撤退,但苻氏坚持继续进攻。于是,他们抛弃辎重,轻装简行袭击高句骊,辗转三千余里。士兵和马匹疲惫不堪,死者沿途不断。在攻打木底城时未能成功,只好无功而返。 慕容熙彻底消灭了慕容宝的所有儿子。他还在肥如和宿军大规模筑城,任命仇尼倪为镇东大将军、营州刺史,驻守宿军;上庸公慕容懿为镇西将军、幽州刺史,驻守令支;尚书刘木为镇南大将军、冀州刺史,驻守肥如。 慕容熙为苻氏修建了承华殿,高度是承光殿的一倍。为了运送泥土到北门,导致土价与谷物相当。典军杜静载着棺材来到皇宫前,上书极力劝谏。慕容熙大怒,立即下令将其斩首。苻氏曾在盛夏时节想吃冻鱼脍,寒冬腊月却要生地黄,慕容熙每次都严厉责备下属官员,若无法满足她的要求,则会判处死刑。由此可见其残暴程度。 苻氏去世后,慕容熙悲痛欲绝,捶胸顿足,如同失去了父母一般。他抱着苻氏的尸体哭诉道:“身体已经变冷,生命就此终结!”随后他昏倒在地,许久才苏醒过来。大殓完成后,他又打开棺材与苻氏遗体相拥。他身穿粗麻丧服,只喝稀粥。他还命令百官在宫内为苻氏哭泣致哀,并要求僧侣穿着素服。派有司检查哭泣者的表现,有眼泪的被视为忠孝之人,反之则会被治罪。因此,群臣无不战战兢兢,甚至含辛茹苦也要挤出泪水。慕容隆的妻子张氏,是慕容熙的嫂子,她姿容秀丽且富有巧思。慕容熙打算让她为苻氏殉葬,故意找借口杀了她。他毁坏了她的禭靴,发现里面有一块破毡,以此为由赐死张氏。张氏的三个女儿跪地求饶,但慕容熙不予理会。他还命令公卿以下至普通百姓,每户都要参与修建苻氏的陵墓,耗费了国库大量资财。陵墓的地基深入地下三泉,周围输送物资数里。墓室内绘制了尚书八坐的画像。慕容熙说道:“好好建造,朕随后也将入此陵。”有识之士认为这是不祥之兆。右仆射韦璆等人害怕成为殉葬品,提前沐浴等待死亡。苻氏的陵墓被称为征平陵。慕容熙披散头发赤脚跟随苻氏的灵柩,由于轜车过高过大,不得不拆毁北门才得以通过。当地的老人们私下议论说:“慕容氏自己拆毁了自家的大门,恐怕国运不会长久了。
北燕灭亡
中卫将军冯跋与左卫将军张兴,早先都因犯事而逃亡。鉴于慕容熙残暴的统治,他们联合冯跋的堂兄万泥等二十二人共同结盟,推举慕容云为领袖,率领尚方监的五千余名囚徒发动起义,并关闭城门据守。当时中黄门赵洛生匆忙逃离叛军,向慕容熙报告了这一变故。 慕容熙听闻后轻蔑地说道:“这不过是些窃贼罢了,朕回去定会将他们全部诛杀。”于是他迅速集结军队,披甲戴盔,率兵疾驰返回龙城平乱。然而,当夜抵达龙城时,慕容熙对北门发起的进攻未能成功,最终失败。他被迫带领残兵撤退至龙腾苑,换上平民服饰藏身于树林之中,但最终还是被发现并抓获。慕容云将其逮捕后杀害,并将慕容熙及其诸子一同安葬于城北。 慕容熙时年仅二十三岁,在位六年便告终结。慕容云按照礼制将他埋葬于苻氏墓地,并追赠其谥号为“昭文皇帝”。
追溯历史,慕容垂在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建立后燕政权,历经四代君主,共存续二十四年,至慕容熙时期,于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被慕容云所灭。 早在慕容熙统治之前,民间就流传着一首童谣:“一束藁,两头然,秃头小儿来灭燕。”其中,“藁”字由草字头和禾字组成,若两头燃烧,则草与禾皆尽,仅留下“高”字。而慕容云的父亲名为拔,小名“秃头”。慕容云是他的第三个儿子。慕容熙最终果然被慕容云所灭,应验了童谣中的预言。
【政治】
后燕基本上沿袭了前燕时期的制度,在地方治理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除了通过州、郡、县对普通编户齐民进行管理外,还存在一种特殊的人口形式,即不隶属于郡县,而是直接归属于军营管辖的群体。这种管理模式反映了慕容氏政权在统治策略上的灵活性。 慕容氏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特别注重与汉族豪强大族的合作。他们以坞堡主为地方官员(守宰),将这些地方势力纳入到政权体系中,从而形成了共同治理的局面。到了慕容宝时期,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秩序,他开始核定士族的旧籍,区分士族的高低贵贱(清浊之分),并明确尊重士族所享有的特权。
这一政策使得汉族大族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加深了士族阶层与政权之间的联系。 然而,慕容宝的另一项改革却引发了较大的争议。他下令重新校阅户口,取消了原本由军营封荫保护的特殊户籍,并将其划归郡县管理。这项措施虽然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和税收效率,但却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因此招致了不少怨恨和反对。 值得注意的是,后燕并未像其他一些胡人政权那样一开始就采取严格的胡汉分治政策。但在慕容垂执政期间,其太子慕容宝已经开始兼任大单于一职,并在龙城设置了留台,显示出对少数民族事务的重视。到了慕容盛时期,更是在龙城建立了燕台,专门用来统辖各部杂夷,进一步强化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 至慕容熙继位后,他将北燕台改名为大单于台,并设立了左右辅官职,标志着后燕正式在龙城推行胡汉分治的政策。
庙号:世祖
谥号:成武皇帝
姓名:慕容垂
表字:道明
生卒:约326年~396年
年号:
1.燕元,384—385
2.建兴,386—396
陵墓:宣平陵
庙号:烈宗
谥号:惠愍皇帝
姓名:慕容宝
表字:道佑
生卒:355年~398年5月27日
年号:永康,396—398
陵墓:
庙号:
谥号:
姓名:慕容详
表字:
生卒:?~397年8月
年号:建始,397(三~六月)
陵墓:
庙号:
谥号:
姓名:慕容麟
表字:贺麟
生卒:?~398年
年号:延平,397(六~九月)
陵墓:
庙号:
谥号:
姓名:兰汗
表字:
生卒:
年号:青龙,398年(六~九月)
陵墓:
庙号:
谥号:
姓名:慕容盛
表字:道运
生卒:(373年~401年9月13日
年号:
1.建平,398(九~十二月)
2.长乐,399—401
陵墓:兴平陵
【七】
庙号:高宗
谥号:昭文皇帝
姓名:慕容熙
表字:道文
生卒:385年~407年9月14日
年号:
1.光始,401—406
2.建始,407
陵墓:徽平陵
【家庭成员】
父亲:慕容皝,前燕时期追尊“文明皇帝”。
母亲:兰淑仪,后燕时期追尊“文昭皇后”。
(妻妾)
1.段皇后与段王妃为段氏宗主段末波之女,段元妃为二位王妃的侄女,可足浑为可足浑皇后之妹。
2.正室:段皇后,封为吴王妃,后燕时期追谥“成昭皇后”。
3.正室:可足浑,封为长安君。
4.正室:段王妃,封为吴王妃。
5.正室:段元妃,册封为皇后,后燕时期谥为“成哀皇后”。
6.妾室:段贵嫔,尊为皇太后。
(儿子)
1.慕容令,字不详,封吴王世子。后燕时期追尊“献庄皇帝”。
2.慕容马奴,字不详,不愿投奔前秦,被慕容垂杀死。
3.慕容农,字道厚,封为辽西王,官至中军大司马。谥号“桓烈”。
4.慕容宝,字道祐,后燕第二位皇帝。
5.慕容隆,字不详,封为高阳王,官至尚书右仆射。赠司徒,谥号“康”。
6.慕容麟,字不详,后燕第四位皇帝。
7.慕容柔,字不详,封为阳平王。谥号“孝”。
8.慕容朗,字不详,封为渤海王。
9.慕容鉴,字不详,封为博陵王。
10.慕容熙,字道文,后燕第六位皇帝。
(慕容垂的舅父,慕容楷、慕容宝庶长子~慕容盛的岳父,慕容宝的舅爷)窜通将慕容宝杀害,时年四十四岁。慕容宝遇害后,慕容宝庶长子~慕容盛派遣慕容奇聚众诛杀兰汗,正式即位,年号建平。追尊父亲慕容宝~谥号为惠愍皇帝,庙号烈宗(一作烈祖)。
【家庭成员】(慕容家族情况)
父亲:后燕成武帝慕容垂。
母亲:成昭皇后段氏(先段皇后)
后妃
惠德皇后段氏(段皇后),生下太子慕容策。
孟氏,生有一女,封漂阳县君
某氏,生下慕容会,397年被赐死。
(儿子)
长子:慕容盛,后燕昭文帝。
次子:慕容会,后燕清河王,造反被杀。
三子:慕容策,后燕皇太子。
四子:慕容元,后燕城阳公,后封平原公,401年被慕容熙赐死。
慕容渊,后燕章武公,406年为慕容熙所杀。
慕容敏,后燕河东公。
慕容虔,后燕博陵公,406年被慕容熙赐死。
慕容昭,后燕上党公,406年被慕容熙赐死。
养子:慕容云,原名高云,北燕惠懿帝。
(女儿)
慕容皇后,嫁给魏道武帝拓跋珪。
【家庭成员】
生父:慕容垂
养父:宋牙
兄弟:慕容令、慕容农、慕容隆、慕容宝、慕容麟、慕容熙、慕容朗、慕容鉴
【家庭成员】
父亲:慕容恪,前燕太原王
妻子:兰氏,兰汗之女
兄弟:慕容绍,慕容恪次子,封陈留王。
儿子:慕容奇,继承太原王爵位
【家庭成员】
父亲:慕容恪,前燕太原桓王。
(兄弟)
1.慕容楷,后燕太原桓王,征西将军。
2.慕容肃,随慕容暐进入前秦,在长安和慕容暐一同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