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五十年,公元350年,农历庚戌(狗)年,闰二月,天干五行属金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六年。 前凉敬烈公张重华建兴三十八年(永乐五年) 后赵石鉴青龙二年(闰二月卒) 后赵石祗永宁元年(三月改元) 代国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十三年 前燕景昭帝慕容儁燕元二年 冉魏冉闵永兴元年
公元三百五十年
公元350年,农历庚戌(狗)年,闰二月,天干五行属金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01【巴氐族】十六国【成汉】(304年—347年)第五位皇帝李势,347年被东晋将领桓温 灭
02【南匈奴】十六国【前赵】(304年—329年):它灭掉了西晋,被后赵石虎 灭
03【汉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姑臧)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永乐五年(建兴三十八年)
(年号:永乐(346年-353年)十六国前凉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年号,前凉政权第四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后赵】邺)第六位君主义阳王石鉴青龙元年(太宁二年)(闰二月卒)
石鉴12月17.十一月十二日即位--450年闰二月被杀,详细日期不详,在位约90天。
(年号:青龙(350年正月.2月-闰二月.4月)十六国后赵第六位皇帝石鉴年号,后赵政权第六个年号。
**注~太宁元年(349年)正月,石虎称帝,进封义阳王。同年四月,石虎去世,石世即位。石世在位三十三天,石遵杀石世自立。不久,冉闵率军入宫弑杀石遵,拥立石鉴,为冉闵所控制。太宁二年(350年),冉闵改国号为卫、改石氏为李氏,改年号青龙。同年闰二月,冉闵废杀石鉴(李鉴),自立为帝。石鉴共在位约90日。年号使用约70余日。确切的说~此年号为冉闵的年号,只是石鉴还没去世算他的年号罢了。
(年号:永宁(350年三月-351年四月),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七位君主石祗的年号,后赵政权第七个年号。
05【鲜卑】【前燕】(337年 - 370年):被前秦灭
06【氐】,【前秦】(351年—394年):被西秦凉州刺史乞伏轲弹斩杀 灭
07【鲜卑】【后燕】(384年—407年):北燕天王高云所取代
08【羌,】【后秦】(384年—417年):被东晋太尉刘裕 灭
09【鲜卑】【西秦】(385年—400年):400年被后秦灭,409年复国,431年被夏国灭
10【氐,】【后凉】(386年—403年):降于后秦
11【鲜卑】【南凉】(397年—414年):降于西秦
12【汉,】【北凉】(397年—460年):降于北魏
13【鲜卑】【南燕】(398年—410年):归于东晋
14【汉,】【西凉】(400年—421年):想袭击北凉,结果全军覆灭,国亡
15【汉,】【北燕】(407年—436年):被北魏 灭
16【匈奴】【大夏】(407年—431年):431年被吐谷浑军队所俘,后解送北魏,432年被魏太武帝拓跋焘处死,灭
【同时期政权】
【冉魏】邺)武悼天王冉闵永兴元年(闰二月建元)(350年润二月--352年四月)
(年号:永兴(350年润二月--352年四月)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第一位君主武悼天王冉闵年号,冉魏政权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
永兴元年:350年二月,石闵杀石鉴,自称皇帝,闰二月建元(永兴元年),恢复冉姓。冉闵以其出身地为古魏郡,都城也为魏郡治所邺城,故国号为“魏”,史称“冉魏”。石虎第十一子石袛据襄国称帝,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皇帝慕容俊,与冉闵互相攻伐。永宁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讨伐冉闵战败被部将刘显杀害,冉闵(石闵)又杀害石氏子孙40余人,后赵政权灭亡。冉闵~石虎养孙,352年,冉闵被慕容儁擒获处斩,前燕军攻破邺城,冉魏皇后、太子投降,冉魏灭亡。
【丁零部】①翟斌~翟魏国君先祖,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
【陈留国】第3代陈留王曹励(劢)(326年冬十月—(358年12月1日)冬十月乙丑)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四任君主.平北将军、左贤王.刘务桓(341年-356年)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四任君主杨初(337年-355年在位)
【氐族】【前秦】【氐族人~三秦王苻洪, 元年,(闰二月建国,三月被毒死)
【氐族】【前秦】【氐族人~前秦开国功臣苻雄(350-354年)
(鲜卑族)
1.【代国】盛乐)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十三年(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
(年号: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第一个年号,共使用39年。
4.【段部鲜卑(徒何)】会支)段部鲜卑第十任君主段兰(343~350年前在位)
4.【段部鲜卑(徒何)】广固)段部鲜卑第十一任君主齐王段龛(350年―356年在位)
5.【乞伏鮮卑】西秦奠基人乞伏司繁(329年?---376年在位)
6.【宇文鲜卑】
【在位皇帝】
【东晋】第五位皇帝穆帝司马聃(344年11月18日-361年7月10日)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凉州)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346年五月--353年12月29日)
公元350年1月25日
农历:350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280年2月28日,波斯历:前273年11月4日,星期:星期四,干支:庚戌年 丁丑月 癸酉日,属相:狗,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7日小寒 1月22日大寒,数九:四九第7天,儒略日数:1848920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六年(庚戌,公元三五零年)
春,正月,赵大将军闵欲灭去石氏之迹,托以谶文有“继赵李”,更国号曰卫,易姓李氏,大赦,改元青龙。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及公侯、卿、校、龙腾等万馀人,出奔襄国,汝阴王琨奔冀州。抚军将军张沈据滏口,张贺度据石渎,建义将军段勤据黎阳,宁南将军杨群据桑壁,刘国据阳城,段龛据陈留,姚弋仲据滠头,蒲洪据枋头,众各数万,皆不附于闵。勤,末柸之子;龛,兰之子也。
王朗、麻秋自长安赴洛阳。秋承闵书,诛朗部胡千馀人。朗奔襄国。秋帅众归鄴,蒲洪使其子龙骧将军雄迎击,获之,以为军师将军。
汝阴王琨及张举、王朗帅众七万伐鄴,大将军闵帅骑千馀与战于城北;闵操两刃矛,驰骑击之,所向摧陷,斩首三千级,琨等大败而去。闵与李农帅骑三万讨张贺度于石渎。
闰月,卫主鉴密遣宦者赍书召张沈等,使乘虚袭鄴。宦者以告闵、农,闵、农驰还,废鉴,杀之,并杀赵主虎三十八孙,尽灭石氏,姚弋仲子曜武将军益、武卫将军若帅禁兵数千斩关奔滠头。弋仲帅众讨闵,军于混轿。
司徒申钟等上尊号于闵,闵以让李农,农固辞。闵曰:“吾属故晋人也,今晋室犹存,请与诸君分割州郡,各称牧、守、公、侯,奉表迎晋天子还都洛阳,何如?”尚书胡睦进曰:“陛下圣德应天,宜登在位,晋氏衰微,远窜江表,岂能总驭英雄,混壹四海乎!”闵曰:“胡尚书之言,可谓识机知命矣。”乃即皇帝位,大赦,改元永兴,国号大魏。
朝廷闻中原大乱,复谋进取。己丑,以扬州刺史殷浩为中军将军、假节、都督扬、豫、徐、兗、青五州诸军事,以蒲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剌史、广川郡公;蒲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
姚弋仲、蒲洪各有据关右之志。弋仲遣其子襄帅众五万击洪,洪迎击,破之,斩获三万馀级。洪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改姓苻氏。以南安雷弱儿为辅国将军;安定梁椤为前将军,领左长史;冯翊鱼遵为右将军,领右长史;京兆段陵为左将军,领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领右司马;天水赵俱、陇西牛夷、北地辛牢皆为从事中郎;氐酋毛贵为单于辅相。
二月,燕王俊使慕容霸将兵二万自东道出徒河,慕舆于自西道出蠮螉塞,俊自中道出卢龙塞,以伐赵。以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驱,命慕舆泥槎山通道。留世子晔守龙城,以内史刘斌为大司农,与典书令皇甫真留统后事。
霸军至三陉,赵征东将军邓恒惶怖,焚仓库,弃安乐遁去,与幽州刺史王午共保蓟。徙河南部都尉孙泳急入安乐,扑灭馀火,籍其谷帛。霸收安乐、北平兵粮,与俊会临渠。
三月,燕兵至无终。王午留其将王佗以数千人守蓟,与邓恒走保鲁口。乙巳,俊拔蓟,执王佗,斩之。俊欲悉坑其士卒千馀人,慕容霸谏曰:“赵为暴虐,王兴师伐之,将以拯民于涂炭而抚有中州也;今始得蓟而坑其士卒,恐不可以为王师之先声也。”乃释之。俊入都于蓟,中州士女降者相继。燕兵至范阳,范阳太守李产欲为石氏拒燕,众莫为用,乃帅八城令长出降;俊复以产为太守。
产子绩为幽州别驾,弃其家从王午在鲁口。邓恒谓午曰:“绩乡里在北,父已降燕,今虽在此,恐终难相保,徒为人累,不如去之。”午曰:“此何言也!夫以当今丧乱,而绩乃能立义捐家,情节之重,虽古烈士无以过,乃欲以猜嫌害之?燕、赵之士闻之,谓我直相聚为贼,了无意识。众情一散,不可复集,此为坐自屠溃也。”恒乃止。午犹虑诸将不与己同心,或致非意,乃遣绩归。绩始辞午往见燕王俊,俊让之曰:“卿不识天命,弃父邀名,今日乃始来邪!”对曰:“臣眷恋旧主,志存微节,官身所在,何事非君!殿下方以义取天下,臣未谓得见之晚也。”俊悦,善待之。
俊以弟宜为代郡城郎,孙泳为广宁太守,悉置幽州郡县守宰。
甲子,俊使中部俟釐慕舆句督蓟中留事,自将击邓恒于鲁口。军至清梁,恒将鹿勃早将数千人夜袭燕营,半已得入,先犯前锋都督慕容霸,突入幕下,霸起奋击,手杀十馀人,早不能进。由是燕军得严,俊谓慕舆根曰:“贼锋甚锐,宜且避之。”根正色曰:“我众彼寡,力不相敌,故乘夜来战,冀万一获利。今求贼得贼,正当击之,复何所疑!王但安卧,臣等自为王破之!”俊不能自安,内史李洪从俊出营外,屯高冢上。根帅左右精勇数百人从中牙直前击早,李洪徐整骑队还助之,早乃退走。众军追击四十馀里,早仅以身免,所从士卒死亡略尽。俊引兵还蓟。
魏主闵复姓冉氏,尊母王氏为皇太后,立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胤、明裕皆为王。以李农为太宰、领太尉、录尚书事,封齐王,其子皆封县公。遣使者持节赦诸军屯,皆不从。
麻秋说苻洪曰:“冉闵、石祗方相持,中原之乱未可平也。不如先取关中,基业已固,然后东争天下,谁能敌之!”洪深然之。既而秋因宴鸩洪,欲并其众;世子健收秋斩之。洪谓健曰:“吾所以未入关者,以为中州可定;今不幸为竖子所困。中州非汝兄弟所能办,我死,汝急入关!”言终而卒。健代统其众,乃去大都督、大将军、三秦王之号,称晋官爵,遣其叔父安来告丧,且请朝命。
赵新兴王祗即皇帝位于襄国,改元永守。以汝阴王琨为相国,六夷据州郡拥兵者皆应之。祗以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待以殊礼。弋仲子襄,雄勇多才略,士民爱之,请弋仲以为嗣,弋仲以襄非长子,不许;请者日以千数,弋仲乃使之将兵。祗以襄为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新昌公。又以苻健为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兗州牧、略阳郡公。夏,四月,赵主祗遣汝阴王琨将兵十万伐魏。
魏主闵杀李农及其三子,并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待严震、赵升。闵遣使临江告晋曰:“逆胡乱中原,今已诛之;能共讨者,可遣军来也”。朝廷不应。
五月,庐江太守袁真攻魏合肥,克之,虏其居民而还。
六月,赵汝阴王琨进据邯郸,镇南将军刘国自繁阳会之。魏卫将军王泰击琨,大破之,死者万馀人。刘国还繁阳。
初,段兰卒于令支,段龛代领其众,因石氏之乱,拥部落南徙。秋,七月,龛引兵东据广固,自称齐王。
八月,代郡人赵榼帅三百馀家叛燕,归赵并州刺史张平。燕王俊徙广宁、上谷二郡民于徐无,代郡民于凡城。
王朗之去长安也,朗司马京兆杜洪据长安,自称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以冯翊张琚为司马;关西夷、夏皆应之。苻健欲取之,恐洪知之,乃受赵官爵。以赵俱为河内太守,戍温;牛夷为安集将军,戍怀;治宫室于枋头,课民种麦,示无西意,有知而不种者,健杀之以徇。既而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以武威贾玄硕为左长史,洛阳梁安为长史,段纯为左司马,辛牢为右司马,京兆王鱼、安定程肱、胡文等为军咨祭酒,悉众而西。以鱼遵为前锋,行至盟津,为浮梁以济。遣弟辅国将军雄帅众五千自潼关入,兄子扬武将军菁帅众七千自轵关入。临别,执菁手曰:“若事不捷,汝死河北,我死河南,不复相见。”既济,焚桥,自帅大众随雄而进。
杜洪闻之,与健书,侮嫚之。以张琚弟先为征虏将军,帅众万三千逆战于潼关之北。先兵大败,走还长安。洪悉召关中之众以拒健。洪弟郁劝洪迎健,洪不从;郁帅所部降于健。
健遣苻雄徇渭北。氐酋毛受屯高陵,徐磋屯好畤,羌酋白犊屯黄白,众各数万,皆斩洪使,遣子降于健。苻菁、鱼遵所过城邑,无不降附。洪惧,固守长安。
张贺度、段勤、刘国、靳豚会于昌城,将攻鄴。魏主闵自将击之,战于苍亭,贺度等大败,死者二万八千人,追斩靳豚于阴安,尽俘其众而归。闵戎卒三十馀万,旌旗、钲鼓绵亘百馀里,虽石氏之盛,无以过也。
故晋散骑常侍陇西辛谧,有高名,历刘、石之世,征辟皆不就;闵备礼征为太常。谧遗闵书,以为:“物极则反,致至则危。君王功已成矣,宜因兹大捷,归身晋朝,必有由、夷之廉,享松、乔之寿矣。”因不食而卒。
九月,燕王俊南徇冀州,取章武、河间。初,勃海贾坚,少尚气节,仕赵为殿中督。赵亡,坚弃魏主闵还乡里,拥部曲数千家。燕慕容评徇勃海,遣使招之,坚终不降。评与战,擒之。俊以评为章武太守,封裕为河间太守。俊与慕容恪皆爱贾坚之材。坚时年六十馀,恪闻其善射,置牛百步上以试之。坚曰:“少之时能令不中,今老矣,往往中之。”乃射再发,一矢拂脊,一矢磨腹,皆附肤落毛,上下如一,观者咸服其妙。俊以坚为乐陵太守,治高城。
苻菁与张先战于渭北,擒之,三辅郡县堡壁皆降。冬,十月,苻健长驱至长安,杜洪、张琚奔司竹。
燕王俊还蓟,留诸将守之;俊还龙城,谒陵庙。
十一月,魏主闵帅骑十万攻襄国。署其子太原王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以降胡一千配之为麾下。光禄大夫韦謏谏曰:“胡、羯皆我之仇敌,今来归附,苟存性命耳;万一为变,悔之何及!请诛屏降胡,去单于之号,以防微杜渐。”闵方欲抚纳群胡,大怒,诛謏及其子伯阳。
甲午,苻健入长安,以民心思晋,乃遣参军杜山伯诣建康献捷,并修好于桓温。于是秦、雍夷夏皆附之。赵凉州刺史石宁独据上邽不下,十二月,苻雄击斩之。
蔡谟除司徒,三年不就职;诏书屡下,太后遣使谕意,谟终不受。于是帝临轩,遣侍中纪据、黄门郎丁纂征谟;谟陈疾笃,使主簿谢攸陈让。自旦至申,使者十馀返,而谟不至。时帝方八岁,甚倦,问左右曰:“所召人何以至今不来?临轩何时当竟?”太后以君臣俱疲,乃诏:“必不来者,宜罢朝。”中军将军殷浩奏免吏部尚书江虨官。会稽王昱令曹曰:“蔡公傲违上命,无人臣之礼。若人主卑屈于上,大义不行于下,亦不知所以为政矣。”公卿乃奏:“谟悖慢傲上,罪同不臣,请送廷尉以正刑书。”谟惧,帅子弟素服诣阙稽颡,自到廷尉待罪。殷浩欲加谟大辟。会徐州刺史荀羡入朝,浩以问羡,羡曰:“蔡公今日事危,明日必有桓、文之举。”浩乃止。下诏免谟为庶人。
【公元三百五十年大事记】
李闵称帝,冉魏建国
石闵大杀胡羯后,于太宁二年(350)正月将后赵国号改为“卫”,易姓李,改元青龙。但引起赵文臣武将一致反对,赵庶、张举、张春等公卿将校出奔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石琨、张沈、张贺度以及姚弋仲、蒲洪等亦各据一方,与李闵对抗,石琨与张举、王朗等旋即率军向邺城进攻,赵帝石鉴欲乘势里外应合,但为李闵所执。闰正月,李闵将石鉴击杀,并杀石虎二十八孙,尽灭石氏。李闵于是自登皇位,改元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三月,李闵复姓冉,尊其母王氏为皇太后,立妻董氏为皇后,冉智为皇太子,其余诸子进爵为王,李农录尚书事,封齐王。
蒲洪自称三秦王
永和五年(349),氐人酋长蒲洪受后赵石遵及石闵猜忌,派人向东晋称藩。次年闰二月,洪又受晋封为氐王,其子蒲健为襄国公。乘助晋北伐之机,据有关右。旋与羌酋姚弋仲不协,败姚襄军,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又改姓苻氏。
慕容俊攻赵
正当后赵内乱之际,燕将士纷纷请慕容俊遣军袭之,俊以父皝死不足一年而未许,直至俊元年(349)五月始派慕容恪、慕容评、阳鹜率军二十万准备向赵进攻。同年底,燕又派人至凉州,约与张重华共同击赵,但未果。次年二月,燕王俊与慕容霸、慕容舆兵分三道展开攻势,很快占领赵境安乐、临渠、无终等地,随后攻占蓟城,后赵范阳太守李产以其地降,俊又进攻鲁口(今河北饶阳南),但受赵将鹿勃偷袭而退还蓟城。三月,燕将都城迁徒于蓟。同年八月,代郡人赵榼率三百余家叛燕附赵,燕王俊遂将广宁(今河北汲鹿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二郡民众迁至徐无(今河北遵化北),又将代郡(今河北尉县东北)之民徒于凡城(今河南辉县南),以防止再出现叛燕归赵的事件。九月,燕王俊又攻取冀州章武、河间等地,以赵将贾坚为乐陵太守。随后燕王俊自蓟还至龙城(今辽宁朝阳)。
赵魏相攻
冉闵篡赵建魏,引起石虎另一子石祗的激烈反对。太宁元年(349)冉闵杀石遵,石祗与姚弋仲、蒲洪连兵声讨。及冉闵称帝,石祗亦于次年三月在襄国即皇帝位,改元永宁。任用石琨、姚弋仲、姚襄、苻健等,又收罗胡、羯、氐、羌、段氏及巴蛮等六夷之民。随即于加月派石琨将兵十万向魏国进攻,冉闵遣使临江告晋约与讨赵,但晋廷不应;闵于是派将军王泰于同年六月击败石琨。八月,冉闵自率军击破赵将张贺度、段勤、闵集众三十余万,气势大盛。正在此时,十一月,闵又率步骑十万进攻赵都襄国,以子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至永兴二年(351)二月,魏兵围襄国已达百日。石祗乃去皇帝之号,称赵王,派张举、张春求援于前燕和姚弋仲,弋仲即派子襄救援;冉闵派兵抵挡,但先后败退。又采纳道士法饶意见,与姚襄、石琨及燕军三面作战,背又受襄国石祗袭击,所以闵军很快崩溃,闵逃回邺城。石祗随后于三月派将刘显率众七万攻打邺城,冉闵背水决战,大破赵军,刘显又降于魏。冉闵复得以保全。
段龛自称齐王
鲜卑段辽部被燕皝击败后,段辽弟段兰投奔宇文部。后宇文逸豆归畏后赵,将段兰执送赵国,又献贡骏马万匹。石虎随即以兰所率鲜卑五千人屯守令支(今河北迁安西),晋永和六年(350)段兰卒,段龛代领其众,因后赵内乱不已,龛遂率部南徒。同年七月,龛进据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遂自称齐王。次年初,龛又向晋请以青州内附;晋即封龛为镇北将军、齐公。
苻健建前秦
氐酋苻(蒲)洪于永和六年(350)称三秦王后,旋于同年三月被赵将麻秋毒死。其世子苻健杀秋自立,洪死前嘱苻健占据关中,巩固地盘。健去三奏王之号,遣使向晋告丧请命。同年八月,赵将王朗、司马杜洪趁势占据长安,自称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当地夷夏人纷纷响应;苻健亦自称晋征西大将军、都督关中诸军事、雍州刺史,与弟苻雄、侄苻青率军向长安进攻,而杜洪部众及羌、氐部酋多弃洪降健。冬十月,苻健大军长驱直入,因为安民心思晋,又派人至建康献捷,与晋将桓温修好,从而赢得大批胡汉百姓。次年正月,苻健在长安即天王位,称大单于,建国号大秦,建元皇始,史称前秦。追尊其父苻洪为武惠皇帝,庙号太祖;立妻强氏为天王后,子苻苌为太子,余子进爵为公;苻雄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封东海公;苻菁为卫大将军、平昌公;雷弱儿、毛贵、姜伯周以下皆有封拜。
蔡谟被免为庶人
蔡谟被晋廷任命为侍中、司徒,连续三年不就任。永和六年(350),复辞以疾。晋帝派人一天之内十余次往返,蔡谟仍不答应。穆帝时年八岁,对此大惑不解,太后令罢朝,朝臣以谟为“傲违上命,无人臣之礼”,纷纷要求惩处。谟惧,帅子弟诣阙叩头,自到廷尉待罪。殷浩欲加谟大辟,荀羡阻之,于是诏免谟为庶人。
【魏晋诗词】
晋凯歌二首 其二 劳还师歌
【魏晋】张华
猃狁背天德,构乱扰邦畿。戎车震朔野,群帅赞皇威。
嚣声动山谷,金光曜素晖。挥戟陵劲敌,武步蹈横尸。
鲸鲵皆授首,北土永清夷。昔往冒隆暑,今来白雪霏。
征夫信勤瘁,自古咏采薇。收荣于舍爵,燕喜在凯归。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 西汉留侯张良十六世孙。西晋文学家、政治家。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与孙秀废贾后为庶人,意欲篡权,张华拒绝合作,被杀。时年六十九岁。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十六世祖:张良,字子房,西汉初年著名谋士,封留侯,卒谥文成。
父亲:张平,在曹魏官至渔阳郡太守。
妻子:刘氏,刘放的女儿。
(儿子)
1.张祎,字彦仲,官至散骑常侍,与张华同时遇害。
2.张韪,官至散骑侍郎,与张华同时遇害。
【其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