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雄[fú xióng]~十六国前秦开国功臣、政治家、军事家(350--354年在位)
东海王苻雄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五胡十六国
本名:蒲雄
全名:苻雄
别名:苻元才、秦文桓皇帝、东海敬武王
字:元才
谥号:敬武王.文桓皇帝(追封)
封号:东海公.东海王.魏国王
民族族群:氐族
所属国家:前秦
家族:略阳苻氏
出生地:略阳郡临渭县
生卒:?--354年7月26日
逝世地:雍城附近
人品·:尊奉法度,泛爱士民,备受世人推崇
最高官职:丞相、雍州牧、车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主要成就:征伐段部鲜卑,屡立战功(后赵时期);攻克三河、秦州、雍州、豫州;击败麻秋、杜洪、石宁、孔特、胡阳赤、桓温、桓冲、司马勋、张重华、王擢、谢尚、姚襄、杨初(前秦时期),一生无败绩。
前任:苻洪
继任:苻健
个人简介
苻雄(?~354年7月26日),字元才,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氐族人。他是前秦开国的重要功臣,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其仕途中,苻雄官至丞相、雍州牧、车骑大将军,并被封为东海王。作为惠武帝苻洪的小儿子,景明帝苻健的弟弟以及宣昭帝苻坚的父亲,苻雄在前秦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苻雄文武兼备,不仅精通兵法谋略,还以乐善好施和谦逊守礼著称于世。他具备极高的政治才能,能够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的事务。在后赵建武年间,苻雄凭借父亲苻洪的荫庇开始步入仕途。他屡立战功,逐渐晋升为龙骧将军,其出色的表现引起了当时后赵将领冉闵的忌惮。到了后赵末年,中原地区陷入混乱,苻雄率领军队平定了杜洪与石宁的叛乱,成功攻占三河、雍秦二州。他的军队军纪严明,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和归附。
皇始元年(351年),苻健自立为天王,建立了前秦政权,定都长安并设置了百官制度。苻雄在此时被任命为丞相、车骑大将军、雍州牧以及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被赐予东海公的爵位。次年(352年),随着苻健正式称帝,苻雄的爵位也进一步提升为东海王。他在朝中尊奉法度,关爱士民,深得朝廷内外的赞誉。他还积极主持关户市场的运行,使得国家仓库充盈,财政充裕。同时,他向朝廷进谏,建议摒弃后赵时期的制度,全面效仿汉朝与晋朝的治理模式,为前秦的国体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外征战方面,苻雄更是战绩显赫,几乎未曾有过败绩。他先后攻陷豫州,大破仇池,重创关西军阀王擢,战胜羌族首领姚襄等强敌。他多次以少胜多,消灭了关中的诸多军阀势力,成功瓦解了东晋与前凉联军的威胁,甚至击败了东晋名将桓温、桓冲及司马勋等人。苻雄的英勇表现使前秦与前燕、东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因此被苻健誉为“秦之周公”。
皇始四年(354年),东海王苻雄不幸去世。这一噩耗令景明帝苻健悲痛万分。前秦朝廷追封他为魏国王,谥号敬武王,其葬礼规格完全依照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旧例进行。到了永兴元年(357年),宣昭帝苻坚即位后,追尊苻雄为文桓皇帝,但其庙号至今尚未明确考证。 苻雄的一生,无论是在内政建设还是军事扩张上,都展现了非凡的才能与贡献,堪称前秦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伟大人物。
【人物生平】
文武双全
苻雄,字元才,是略阳郡临渭县人,氐族人。他是前秦的开国功臣,曾官至丞相、雍州牧、车骑大将军,并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的重要职务,被封为东海郡王。苻雄不仅是前秦惠武帝苻洪的小儿子,也是景明帝苻健的弟弟,更是宣昭帝苻坚的父亲和哀平帝苻丕的祖父,在家族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苻雄自幼聪慧过人,熟读兵法且精通其中奥义,具备卓越的谋略与计策才能。他心怀仁德,乐于施舍贫困百姓,对待士民始终保持谦恭有礼的态度。此外,他在弓马技巧方面造诣深厚,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华,同时在政治方略上也颇具远见,是一位文武双全的杰出人物。
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攻灭前赵之后,氐族首领苻洪率领部众归附后赵。当时,后赵皇帝石勒对苻洪颇为器重,任命他为监察六夷军事、冠军将军,负责管理西部地区的事务。到了后赵建武年间,苻雄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立战功,因此受到后赵皇帝石虎的关注与肯定,被授予龙骧将军一职。
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后赵武帝石虎去世,其子嗣之间因争夺帝位而陷入激烈的内斗,导致后赵国内局势混乱不堪。在此背景下,后赵皇帝石遵听从石闵的建议,决定削减苻洪的权力,剥夺了他都督雍州的实权,仅保留一些象征性的虚职。这一举措令苻洪极为愤怒,他返回枋头后,立即派遣使者向东晋示好并寻求合作。然而,随着石遵被石鉴杀害,河北地区陷入了持续的动荡之中。面对这样的局势,苻洪开始在枋头一带积极招纳来自秦、雍二州的流民百姓,逐渐壮大势力。最终,苻氏的部众发展到十余万人。
意欲入关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正月,东晋朝廷得知中原地区陷入大乱,遂萌生了收复中原的宏图伟志。为此,东晋朝廷派遣使者前往北方,加封氐族首领苻洪为氐王、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并册封其为广川郡公。同时,东晋还册封苻洪之子、氐王世子苻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东晋对苻洪父子的信任与重视,也体现了东晋希望借助苻洪的力量,在北方建立稳固的据点,以实现收复中原的战略目标。 当时,中原局势复杂多变,各路势力纷纷崛起。其中,羌族首领姚弋仲和氐族首领苻洪各自怀有占据关右、问鼎天下的雄心壮志。为了争夺主导权,姚弋仲派遣其子姚襄率领五万精锐大军进攻苻洪。面对强敌压境,苻洪毫不畏惧,亲自率军迎战。经过一番激烈厮杀,苻洪最终击败姚襄的大军,斩杀或俘虏敌军三万多人,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此役之后,苻洪声威大震,自立为三秦王,并加封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等头衔,同时设置幕府,广纳贤才,任命诸多文臣武将辅佐自己,意图进一步巩固实力,进而占领关中这片战略要地。恰在此时,后赵将领麻秋率部东归邺城,途经苻洪的势力范围。苻洪抓住机会,派遣其子苻雄领兵出击,成功击败麻秋并将其俘获。苻洪随后任命麻秋为军师将军,试图利用其才能为己所用。 不久之后,苻洪正式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他将长子苻健立为三秦王世子,继承家族事业。此外,苻洪还对麾下众将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雷弱儿被任命为辅国将军,梁楞为前将军兼左长史,鱼遵为右将军兼右长史,段陵为左将军兼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兼右司马;赵俱、牛夷、辛牢等人则被加封为从事中郎,负责处理军政事务。而氐族酋长毛贵更是被尊为大单于辅相,成为苻洪的重要助手。通过这些任命,苻洪进一步加强了内部团结,奠定了统一指挥的基础。 然而,就在苻洪如日中天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打破了平静。同年三月,麻秋因不满自己的地位,暗怀异心,企图吞并苻氏的部曲。为了达到目的,他在一次宴会上秘密下毒,将苻洪害死。危急关头,苻洪的次子苻健临危不惧,果断采取行动,迅速诛杀了麻秋,平定了这场叛乱。 临终之际,苻洪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苻雄和苻健留下了最后的嘱托:“我之所以迟迟未入关,是因为我认为中原尚可平定。如今却被麻秋这个小人暗算致死。然而,中原的乱局并非你们兄弟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待我死后,你们务必尽快率军西进,入主关西,以确保家族基业得以延续。”言毕,一代枭雄苻洪溘然长逝。 苻洪去世后,其世子苻健继承父志,统领全军,开始谋划进军关中的计划。苻健深知,只有占据关中这一战略重地,才能为苻氏家族奠定长远发展的根基。于是,他带领部众踏上征程,开启了新的篇章。
入主关西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八月,当时后赵的雍州司马杜洪占据长安,自称东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在关西地区的胡汉民众中,杜洪拥有较高的声望,许多人纷纷归附于他。然而,这一局势并未长久维持。苻健此时正有夺取长安之心,遂命令诸将向西进发,展开军事行动。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苻健精心部署了多路进攻计划。他派遣辅国将军苻雄率领五千精兵从潼关进入长安地区,同时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紧随其后,以确保攻势顺利推进。此外,他还派遣侄子苻菁率领七千兵众从轵关出发,攻略关中一带。
九月,杜洪集结全部可用兵力试图抵御苻氏的进攻,但最终不敌苻健与苻雄的联军,遭到惨败。 战局失利后,苻健迅速采取行动,命令苻雄率部巡行渭水以北地区,进一步巩固战果。在苻雄的强大威慑下,关西地区的民众纷纷归附苻氏。与此同时,氐族酋长毛受、徐磋以及羌族酋长白犊各自统领数万士兵,原本是杜洪拉拢的对象。然而,他们却果断斩杀了杜洪派来的使者,并主动派遣自己的儿子前往苻健处作为人质,正式宣布投降苻氏。随着苻菁、鱼遵等将领所到之处郡县望风而降,杜洪的势力范围迅速缩小。 得知苻健、苻雄、苻菁即将进军至京兆郡的消息后,杜洪深感恐惧,只能选择固守长安以图自保。他随即派遣征虏将军张先领军迎击苻菁。然而,苻菁在渭水北面成功击败并活捉张先,三辅地区的郡县长官及坞堡主纷纷向苻菁投降。至此,苻健的势力已牢牢掌控该区域。
同年十月,苻健率领大军长驱直入抵达长安城下。面对苻健的强势压境,杜洪与张琚不得不率领残余部队仓皇逃奔至司竹县,长安遂落入苻健之手。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十一月,苻健正式率众入驻长安。考虑到当地民众对东晋仍存有一定的怀念之情,苻健采取怀柔政策,派遣参军杜山伯前往东晋京师建康报捷,并与东晋名将桓温修好,以稳定局势。在苻健的治理下,秦州、雍州的胡汉民众皆表示归附,唯有后赵凉州刺史石宁仍据守上邽,成为最后的顽抗力量。 十二月,苻雄奉命率兵攻打石宁。经过激烈战斗,苻雄一举将其斩杀,彻底平定了秦州地区。自此,苻健成功统一了关中及周边区域。
开国功臣
公元351年,永和七年正月二十日,苻健正式登基称王,自封为天王、大单于,并确立国号为“大秦”,这一政权在历史上被称为前秦。定都长安之后,苻健颁布诏令,大赦天下,同时改元为皇始,标志着前秦王朝的正式建立。为了稳固新政权,苻健对朝廷内部进行了重要的人事任命,其中苻雄被委以重任,担任都督中外诸军事、丞相,兼任车骑大将军与雍州牧,同时被封爵为东海郡公。此外,其他大臣也各自得到了相应的封赏,整个朝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皇始二年(公元352年)正月,苻雄联合众多朝廷重臣共同上书,请求苻健进一步登上帝位,提出应当遵循汉朝与晋朝的传统制度,不必沿袭后赵最初先称天王再称皇帝的做法。苻健采纳了这一建议,正式即位为皇帝,并再次宣布大赦天下。与此同时,苻健将苻雄的爵位提升为东海王,其余原本封为公的大臣也都晋升为王。不仅如此,苻雄等人还提出,大单于一职所涉及的治理百蛮的事务不适合由皇帝亲自管理,因此苻健决定将这部分权力交由皇太子苻苌负责,从而进一步明确了朝廷内部的职能分工。 前秦建立之后,苻雄作为开国功臣,其地位之尊贵无人能及。他的权力几乎等同于皇帝,然而苻雄始终保持着谦逊谨慎的态度,从不因宠信而骄傲自满。他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制度,展现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高尚的个人品德,赢得了朝野内外的一致赞誉。正因为如此,苻雄深得景明帝苻健的信任与器重。苻健曾多次公开称赞苻雄,称他为“元才”,并感叹道:“苻雄就是我们家的周公啊!”这充分体现了苻健对苻雄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治国能力的极大认可。苻雄的存在不仅巩固了前秦的统治基础,也为这个新兴政权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攻无不克
皇始二年(公元352年)五月,东晋将领谢尚与羌族首领姚襄率领的联军对后赵将领张遇发动了进攻,战事爆发于许昌地区。与此同时,前秦皇帝苻健为解张遇之围,派遣丞相、东海王苻雄,以及卫大将军、平昌王苻菁,共同率兵两万步骑兵东进,意图攻占关东地区并救援张遇。
同年五月二十九日,双方军队在颍水附近的诫桥展开激烈交锋。经过一番鏖战,东晋与羌族联军大败,损失惨重,共计一万五千人阵亡。苻雄乘胜追击,率领部队直逼敌营,再次造成东晋军队重大伤亡。最终,东晋主帅谢尚仓皇撤退至淮南,而姚襄则放弃部分军用物资,亲自护送谢尚抵达芍陂。闻讯赶来的东晋名将殷浩得知谢尚战败的消息后,迅速下令全军退回寿春,以图保存实力。 战斗结束后,苻雄进一步采取行动,将张遇及陈郡、颍川、许昌、洛阳等地的五万多户百姓迁徙至关中地区,以充实前秦的人力资源。同时,苻健任命左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驻守许昌,巩固前秦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基础。
同年十一月,苻雄率军西进陇西郡,向当地割据势力首领王擢发起进攻。此役中,王擢不敌苻雄的强攻,遭遇惨败,被迫逃亡至前凉,并投靠了前凉主张重华。张重华随即封王擢为征东大将军,令其联合前凉将领张弘、宋修共同出兵讨伐前秦。然而,面对苻雄与苻菁的再度反击,王擢再次失利,不仅自身败北,还导致前凉将领张弘和宋修被俘,随后二人被押送至前秦都城长安。
皇始三年(公元353年)五月,前秦东海王苻雄继续拓展疆域,挥师攻打前仇池国。面对来势汹汹的前秦大军,仇池公杨初组织军队奋力抵抗,但最终仍被苻雄击败,国家遭受重创。 而在同年的七月,东晋境内接连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包括大规模瘟疫流行以及地震频发,给社会民生带来了巨大冲击,进一步削弱了东晋的国力。
渔翁之利
皇始三年(公元353年)九月,东海王苻雄率领两万兵马凯旋而归,抵达长安。与此同时,平昌王苻菁率军向东晋发起进攻,并在当月成功攻克上洛郡。前秦皇帝苻健为了进一步巩固国家经济基础,在丰阳川设立了荆州,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对南方物资的控制,还吸引了大量珍贵的铜器、奇货以及弓竿、漆蜡等重要资源流入前秦。此外,苻健还开放边境市场,积极招徕远方各国的商贩前来贸易。通过这些政策,前秦的国库逐渐充盈,国家财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在此背景下,苻健任命步兵校尉、金城人郭敬为荆州刺史,以负责新设立的荆州地区事务。
与此同时,东海王苻雄与清河王苻法、将军苻飞分别率军讨伐盘踞关中的割据势力孔特等人,意图彻底平定地方叛乱,稳固前秦在这一区域的统治。 然而,就在前秦内部忙于整合力量之时,东晋方面也在伺机而动。当时,东晋扬州刺史殷浩秘密派遣使者接触前秦大臣雷弱儿和梁安,试图说服他们刺杀苻健,并承诺事成之后将授予他们关右地区的官职作为回报。雷弱儿和梁安表面上答应了殷浩的要求,甚至请求东晋朝廷派兵接应,但实际上却另有图谋。
十月,殷浩决定发动北伐,亲自率领七万东晋精锐部队从寿春出发,目标直指西晋旧都洛阳。殷浩计划先占领洛阳,修复西晋历代帝王如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司马衷等人的陵墓,以此彰显正统地位并鼓舞士气。然而,东晋吏部尚书王彪之对此表示强烈反对,他向会稽王司马昱上书,指出雷弱儿和梁安的投降极有可能是诈降,建议殷浩谨慎行事,避免轻举妄动。遗憾的是,司马昱并未采纳这一意见。 结果,殷浩的北伐行动遭遇重挫。在出师途中,东晋军队遭到羌族首领姚襄的突然袭击,损失惨重。殷浩不得不率残部撤退至谯城,与姚襄形成对峙局面。而此时,雷弱儿和梁安的计谋终于得逞,他们成功利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矛盾,使得双方两败俱伤,从而让前秦坐收渔翁之利。
同年十一月,东海王苻雄再次率军出击,迅速收复池阳县,并将叛乱分子孔特斩首示众,进一步巩固了前秦在关中地区的统治地位。
败晋挫凉
公元354年,正值皇始四年。这一年的正月,东海王苻雄率领前秦军队成功击败了胡阳赤,顺利收复了司竹县。战败后的胡阳赤仓皇逃窜至霸城县,并投靠了呼延毒。
二月,东晋决定兴兵北伐前秦。征西大将军桓温亲自统领四万精锐部队,包括步兵和骑兵,从江陵出发,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与此同时,东晋还派遣水军从襄阳进入均口,一路抵达南乡;步兵则从淅川进入武关,多路并进。此外,桓温还命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率部从子午谷出兵讨伐前秦,试图对前秦形成全面的军事压力。
三月,桓温率领的军队攻打上洛郡,成功俘虏了前秦荆州刺史郭敬。随后,桓温继续进军,攻克了青泥关。另一边,东晋梁州刺史司马勋的部队也深入前秦西部地区进行掳掠。此时,前凉主张祚也响应桓温的号召,派遣秦州刺史王擢率军进攻陈仓县,进一步扩大了对前秦的压力。 面对东晋及盟友的猛烈攻势,前秦皇帝苻健迅速做出反应,派遣东海王苻雄、皇太子苻苌、淮南王苻生、平昌王苻菁以及北平王苻硕等人,率领五万大军驻扎在峣柳县,以阻截东晋军队的推进。
四月二十二日,双方在蓝田县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前秦皇太子苻苌派出了勇猛善战的淮南王苻生出战。苻生孤身冲入晋军阵中,往返十多次,杀伤众多晋军将士,一度使晋军处于劣势。然而,关键时刻,东晋主帅桓温亲临战场指挥,他奋力督战,激励士兵与秦军拼死搏斗,最终成功扭转局势,将秦军击退。同一时期,东晋将军桓冲也在白鹿原击败了苻雄率领的部队。而苻雄则率领七千骑兵在子午谷再次与司马勋交锋,成功击溃了司马勋的部队,迫使其退守到女娲堡。
五月,苻健再度命令东海王苻雄出击晋军。苻雄与桓温等人的部队在白鹿原再次交战,结果桓温被苻雄打败,晋军损失惨重,超过一万人被斩杀。起初,桓温计划收割前秦境内的麦田作为军粮,但苻健早已察觉其意图,下令坚壁清野,等待桓温的到来。由于晋军在野战中遭受重创,又无法获取粮食补给,逐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
六月,桓温意识到局势已不可挽回,只能选择撤退。他迁徙了关中的三千多户百姓返回东晋。然而,在撤退途中,前秦皇太子苻苌率军追击,晋军屡次被击败,仅在潼关一地就阵亡上万人。与此同时,苻雄在陈仓攻打东晋将领司马勋与前凉将领王擢的联军,取得了又一次大胜。司马勋被迫逃往汉中郡,而王擢则逃往略阳郡。至此,前凉与东晋的三路联军攻势被前秦彻底瓦解,标志着此次北伐行动的失败。
遗憾离世
皇始四年(公元354年7月26日),前秦名将苻雄正准备率军讨伐盘踞在雍城的叛军首领乔秉,然而不幸的是,在出征前夕,苻雄却因病在军营中溘然长逝。这一噩耗传至长安,令前秦皇帝苻健悲痛欲绝,甚至口吐鲜血。苻健哀叹道:“难道是上天不愿让我平定四海吗?为何如此迅速地夺走了我家的栋梁之才?”苻雄的离世不仅使前秦失去了重要的军事支柱,也让整个朝廷陷入深深的悲恸之中。 为表彰苻雄生前卓越的功绩,前秦朝廷追赠他为魏国王,并赐谥号“东海敬武王”。苻雄的葬礼规格极高,参照了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的礼仪制度,彰显了他对国家的贡献与地位。同时,苻雄的爵位由其子苻坚继承,苻坚因此成为新的东海王。
永兴元年(公元357年),时任东海王的苻坚联合亲信党羽发动了一场重大政变,史称“云龙门之变”。在这场政变中,暴虐无道的前秦皇帝苻生及其爪牙董荣、赵韶等二十余名奸佞之臣被诛杀。随后,苻坚正式即位于长安太极殿,但他并未沿用传统的“皇帝”尊号,而是自称“大秦天王”,并宣布大赦天下。 与此同时,苻坚追尊已故的父亲苻雄为“文桓皇帝”,以表达对这位英雄人物的深切怀念与崇敬;其母东海太妃苟氏则被尊为“皇太后”。此外,苻坚还册立自己的妻子苟氏为皇后,封儿子苻宏为皇太子,从而确立了新一代的统治核心。
庙号失考
在历史的长河中,前秦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权,其内部的政治与文化体系一直为后世所关注。其中,前秦太史令王彛曾将苻洪、苻健与苻雄三位杰出人物并称为“大秦三祖”。这一评价不仅彰显了他们在前秦建立和发展过程中的卓越贡献,也为我们理解前秦皇室的宗庙祭祀制度提供了重要线索。 从这一称谓可以推测,苻坚即位之后,为了表达对父亲苻雄的尊崇,很可能会追尊苻雄的庙号为“某祖”。然而,由于历史资料的缺失,关于苻雄庙号的具体内容至今未能得到明确考证。这不仅是史料不足所带来的遗憾,同时也提醒我们,对于前秦历史的研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综上所述,尽管我们无法确切知晓苻雄庙号的具体名称,但通过“大秦三祖”的称号以及苻坚追尊传统的推论,我们可以感受到前秦皇室对于祖先崇拜的高度重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文化的深厚底蕴。
【人物评价】
司马光《资治通鉴》:“雄以佐命元勋,权侔人主,而谦恭泛爱,遵奉法度,故健重之。
冉闵:“蒲洪雄俊,得将士死力,诸子皆有非常之才。
石虎:“吾方倚其父子以取吴、蜀,奈何杀之!
崔鸿《十六国春秋》:“少善兵书,而多谋略,便弓马,有政术,好施下士。
蔡东藩:“雄位兼将相,权侔人主,独能谦恭奉法,下士礼贤,所以望重一时,交相推重。
房玄龄《晋书》:
①“少善兵书,而多谋略,好施下士,便弓马,有政术。
②“健僭位,为佐命元勋,权侔人主,而谦恭奉法。
苻健:
①“元才,吾姬旦也。”
②“天不欲吾平四海邪!何夺吾元才之速也?
【史载】
《十六国春秋别传·卷四·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三·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四·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五·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六·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四十一·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四十二·前秦录》
《晋书·卷一百十二·载记第十二》
《资治通鉴·卷九十八》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资治通鉴·卷一百》
【家庭成员】
祖父:蒲怀归,略阳氐族首领。
祖母:姜夫人。
父亲:苻洪,前秦惠武帝,庙号太祖。
母亲:姜太后,前秦时期太后
叔父:
1.苻安,前秦武都王。
2.苻侯,前秦永安威公。
哥哥:苻健,前秦景明帝,庙号高祖。
嫂子:强太后,前秦明德皇后。
苻雄还有数名兄长,皆有非凡的才能,遭到后赵皇帝石虎忌惮并杀害,只有苻健幸存。
妻妾:
1.正妻:苟太后,出身略阳苟氏,生子苻坚、苻融、苻双。宣昭帝苻坚即位,尊为皇太后,谥号明德皇后。
2.妾室:某氏,生东海公苻法;某氏,生河南公苻忠。
儿子:
1.苻法,前秦丞相、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东海献哀公。
2.苻坚,前秦宣昭帝,庙号世祖。
3.苻融,前秦征南大将军、阳平哀公。
4.苻双,前秦征西大将军、秦州刺史、赵公。
5.苻忠,前秦河南公。
儿媳:
1.苟皇后,前秦时期皇后,苻坚正妻。
2.张夫人,前秦时期妃子,苻坚宠妃。
3.慕容夫人,前秦时期妃子,原前燕清河公主。
孙子
苻阳,前秦东海公
苻敷,前秦清河公
苻丕,前秦哀平帝
苻宏,前秦皇太子
苻晖,前秦平原悼公
苻睿,前秦巨鹿愍公
苻熙,前秦广平公
苻琳,前秦河间公
苻诜,前秦中山公
苻雄孙辈只有苻法、苻坚系名留史册,苻融、苻双、苻忠皆有子嗣,但在史书上没有留下名字
后代:
1.达符武迁,宣昭帝苻坚之后,改姓达符氏,官至唐朝左亲卫都督
2.达符夫人,达符武迁之女,与琅琊诸葛氏联姻
3.符存审,宣昭帝苻坚之后,改姓符氏,官至后唐番汉总管、宣武军节度使,封爵秦王(一说齐王),子孙后代显贵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