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斌~东晋.十六国时期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在位)
翟斌
个人简介
翟斌(?~384年),是丁零族人,活跃于十六国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曾担任丁零部落的首领。其家族世代居住在康居地区,后来逐渐迁徙至中原地带,成为当时历史舞台上的一股重要力量。 咸和五年(公元330年),翟斌向后赵政权朝见,因其卓越表现被封为句町王,彰显了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影响力。到了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前秦宣昭帝苻坚将翟斌所率领的部族安置在新安与渑池一带,进一步巩固了该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太元九年(公元384年),翟斌因成功辅佐慕容垂建立后燕政权,被任命为建义大将军,并受封河南王。然而,翟斌自恃功高,逐渐变得傲慢无礼,不仅频繁邀官求赏,还表现出强烈的贪婪之心。此外,在攻打邺城的过程中,由于久攻不下,他内心开始萌生背叛之意。 翟斌暗中唆使丁零族人及其同党,请求让自己出任尚书令这一要职。然而,慕容垂以官署尚未正式建立、此职位无法迅速设置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翟斌对此极为愤怒,遂秘密与前秦长乐公苻丕勾结,企图谋反。然而,此事最终败露,翟斌因此被慕容垂处死,结束了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人物生平】
首叛前秦
翟斌家族世代居住于康居之地,后来逐渐迁入中原地区,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一支力量。在咸和五年(330年),翟斌前往后赵朝见,因其卓越的才能与地位,受到后赵明帝石勒的高度认可,并被封为句町王,彰显了其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 到了咸安元年(371年),前秦宣昭帝苻坚初步平定关东地区后,为了加强对地方豪强及少数民族部族的控制,实施了一项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政策。他将十五万户关东地区的豪杰以及杂夷部族迁徙至关中地区。其中,翟斌的部族被安置在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和渑池(今河南省渑池县)一带,这一举措不仅改变了当地的人口结构,也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在著名的肥水之战中遭遇惨败,国力大损,局势动荡不安。在此背景下,翟斌率先举起反叛的大旗,脱离前秦的统治。而前秦则派遣前燕旧臣慕容垂率军进行讨伐。然而,慕容垂心中怀有复国之志,在此过程中也趁机反叛前秦,意图重建自己的国家。
助建后燕
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正月,历史的风云在此刻交汇。当时,翟斌在慕容凤、王腾、段延等人的劝说下,决定拥护慕容垂为盟主。这一举动标志着各方势力之间的合作逐渐成型,也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然而,慕容垂心中却另有盘算。他虽然有意袭击洛阳,但对翟斌是否真心诚意尚存疑虑,因此暂时拒绝了翟斌的提议。慕容垂言辞谨慎地回应道:“我此行是为了救援豫州,并非投奔于你。既然你要成就大事,那么成功与否都应由你自己承担。至于我,暂时不会参与其中。”这番话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也透露出他对局势的深思熟虑。 到了正月初二这一天,慕容垂率军抵达洛阳。前秦平原公苻晖得知慕容垂杀害了苻飞龙后,便将慕容垂拒之门外。面对这一困境,翟斌再次派遣长史郭通前往游说慕容垂,希望他能接受盟主之位。然而,慕容垂依然没有轻易答应。郭通见状,便进一步说道:“将军之所以拒绝我的请求,恐怕是因为您认为翟斌及其兄弟不过是山野之人,虽为异族,却缺乏超凡的才能与深远的谋略,难以成就大业吧?可是,将军为何不考虑当下借助他们的力量,正好可以实现您的宏伟抱负呢?”这番话语直击要害,令慕容垂深感认同。于是,他最终同意担任盟主。 随后,翟斌率领其部众前来与慕容垂会合,并极力劝说慕容垂称帝。不久之后,在荥阳,慕容垂正式称帝,宣告建立后燕政权。作为回报,慕容垂任命翟斌为建义大将军,并封其为河南王。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奠定了后燕政权的基础,同时也彰显了慕容垂卓越的政治智慧与领导才能。
傲慢被杀
翟斌因自认为对慕容垂有功,逐渐变得傲慢放纵。他不仅公开邀官求赏,还表现出贪得无厌的态度。此外,由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久攻不下,翟斌内心暗生背叛之意。对此,慕容垂的太子慕容宝察觉后,曾多次请求除掉翟斌以绝后患。然而,慕容垂却冷静回应道:“我们曾在河南立下盟誓,这份承诺不可轻易背弃。如果翟斌真要发难,那他的罪过将由他自己承担。如今,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便将其诛杀,世人必定会认为我忌恨他的功劳与才能。眼下,我正致力于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共同成就大业,若此时表现出狭隘之心,无疑会让天下人失望。假如他真的怀有阴谋,我自有智谋加以防范,他终究无法有所作为。” 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以及骠骑大将军慕容农等人也纷纷进言,指出翟斌兄弟居功自傲,极有可能成为国家未来的祸患。然而,慕容垂依然保持镇定,说道:“傲慢之人往往难以持久,反而容易导致迅速失败,又怎能真正成为祸患?翟斌虽立下大功,但其行为已显露出自我毁灭的迹象,我们不妨静观其变,让他自行走向灭亡。”基于此,慕容垂不仅没有采取行动,反而对翟斌愈发礼遇优厚。 翟斌见状,误以为自己可以掌控局势,于是暗示丁零人及其同党向慕容垂提出,希望让他出任尚书令一职。慕容垂听后,巧妙地回应道:“以翟王的卓越功勋,确实应当位居宰相之位。然而,目前官署尚未完全建立,这一职位暂时无法设置。”翟斌闻此答复,心中满是愤怒,遂暗中与前秦长乐公苻丕勾结,密谋让丁零人开决输引漳水的堤防,意图放水以扰乱军心。然而,这一计划最终被慕容垂识破。事发后,慕容垂果断下令,将翟斌及其弟弟翟檀、翟敏全部处死,而其余参与者则一律赦免,以此彰显宽宏大度的同时,也彻底消除了潜在威胁。之后翟真统领丁零部。
【历史评价】
慕容垂:“翟王之功,宜居上辅
慕容德、慕容绍、慕容农:“翟斌兄弟恃功而骄,必为国患
司马光《资治通鉴》:“翟斌恃功骄纵,邀求无厌
【史籍记载】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
弟弟:
1.翟檀。
2.翟敏。
侄子:
1.翟真。
2.翟成。
1.翟檀基本信息
姓名:翟檀
民族:丁零人
历史时期:十六国时期
丁零人,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游牧民族,原居于贝加尔湖附近,后因历史变迁逐渐南迁至中原地区。翟檀正是这一部落的重要成员之一,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群雄并起的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大地,各民族交错融合,政权更迭频繁,翟檀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命运与家族背景、政治斗争息息相关。
家族背景与亲属关系 :翟檀出身于丁零部落,该部落在历史上以游牧为生,曾长期活跃于贝加尔湖周边区域。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丁零部落逐渐南迁,进入中原腹地,并在此过程中与中原各政权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 翟檀的兄长翟斌,是丁零部落中一位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他在后燕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帮助慕容垂奠定了后燕的基础。然而,翟斌的性格刚烈且傲慢无忌,在功高震主的情况下,最终招致慕容垂的猜忌和不满,被设计杀害。翟斌的反叛与被杀事件,不仅对丁零部落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燕的政治格局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 翟檀作为翟斌的弟弟,自然也深受这一事件的影响。他的家族背景使他在后燕政权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但也让他不得不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权力斗争。
个人经历与官职: 翟檀在后燕政权中拥有较高的地位,尤其在慕容垂燕元元年(公元384年),他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这一职位在古代官制体系中极为显赫,通常被视为仅次于皇帝的最高荣誉性官职,甚至位在丞相之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往往用于安置那些对国家有重大贡献或具有特殊影响力的权臣。翟檀能够担任此职,充分说明了他在后燕政权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然而,关于翟檀个人的具体事迹,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相对较少。从有限的资料来看,他作为丁零部落的一员,其一生的命运与家族兴衰紧密相连,同时也深受当时复杂政治斗争的影响。尽管如此,翟檀的存在仍然为我们了解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与中原政权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总的来说,翟檀不仅是丁零部落的一名杰出代表,也是十六国时期历史舞台上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
2.翟敏基本信息
姓名:翟敏
民族:丁零人
历史时期:十六国时期
丁零人作为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重要游牧民族,其活动范围广泛,对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翟敏正是这一民族中的一员,他的生平事迹虽然在史书中记载不多,但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却极为复杂且充满戏剧性。
家族背景: 翟敏的家族属于丁零部落,该部落最初居住于贝加尔湖附近地区,过着以游牧为主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变迁与族群间的互动,丁零部落逐渐向南迁徙,最终进入了中原腹地。这一过程不仅标志着丁零人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也为他们在十六国时期的乱世中崭露头角奠定了基础。 翟敏的兄长翟斌是家族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后燕政权建立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个人魅力赢得了慕容垂的信任和支持。然而,权力斗争往往伴随着风险。翟斌因自恃功高,行事傲慢无忌,最终引起了慕容垂的猜忌。
个人经历 :翟敏作为翟斌的弟弟,在后燕政权中可能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尽管具体职位和职责未见详细记载,但他显然与兄长翟斌一同参与了当时的政治事务。遗憾的是,关于翟敏个人的具体事迹在现存的历史文献中记载甚少,这使得我们对其生平了解有限。 最为人所知的一段历史,发生在翟斌请求出任尚书令遭到拒绝之后。由于未能如愿获得更高的权位,翟斌心生不满,并秘密与前秦长乐公苻丕建立了联系,试图通过外部力量改变自身处境。然而,这一阴谋很快被揭发。慕容垂得知此事后,迅速采取行动,将翟斌及其家族成员包括翟敏在内的多人杀害。这一事件不仅终结了翟氏家族在后燕政权中的地位,也成为十六国时期权力斗争的一个典型缩影。 翟敏的死,不仅是个人命运的终结,更是丁零人在中原舞台上短暂辉煌后的又一次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