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洪~十六国.前秦政权奠基者(生卒285年~350年)
惠武帝苻洪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晋.十六国
所属国家:前秦
全名:苻洪
本名:蒲洪
别名:秦太祖、秦惠武帝
字:广世
庙号:太祖
谥号:惠武皇帝
封号:
1.石虎册封>西平郡公
2.石虎册封>略阳郡公
3.东晋册封>广川郡公、氐王
4.自称>三秦王
民族族群:氐族
主要郡望:略阳苻氏
出生地: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
生卒:285年~350年
前任:蒲怀归(父亲)
继任:苻健(儿子)
主要成就永嘉之乱,收留流民、击败段辽、梁犊、姚襄、麻秋;为前秦建立奠定基础
逝世地:枋头
个人简介
苻洪(公元285年—350年),原姓蒲,字广世,出生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是氐族的杰出领袖。他不仅是后赵时期的名将与军事家,更是前秦帝国的重要奠基人。苻洪是前秦景明帝苻健的父亲、宣昭帝苻坚的祖父,同时也是后唐时期秦王符存审的先祖。 苻洪为人嫉恶如仇,乐善好施,兼具勇猛威武和卓越谋略。十二岁时,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在之后寻访名师学习汉文化,展现出对治理部下的非凡才能,深得氐族人民的敬重与爱戴。
永嘉五年(公元311年),随着永嘉之乱的爆发,中原大地陷入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苻洪在此期间招揽贤才,安抚无家可归的流民,吸引了大量民众扶老携幼前来投奔,为稳定局势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苻洪选择归顺前赵皇帝刘曜,并被册封为率义侯。然而,随着后赵灭掉前赵,苻洪转而归降石虎,被任命为冠军将军及都督六夷诸军事。在赵明帝石勒去世后,石虎弑杀少帝石弘篡位,苻洪趁机脱离后赵,依附于前凉主张骏。但不久之后,因受到后赵的讨伐,苻洪再次向石虎投降,出任龙骧将军、流民都督、西平公等职,驻守枋头。 苻洪曾多次在朝堂上直言劝谏石虎,建议其停止暴政,改用怀柔政策治理国家。然而,他的正直与智慧却引发了石虎的忌惮,导致苻洪的子嗣屡遭迫害。尽管如此,苻洪仍积极参与平定段辽、梁犊之乱等重大战役,屡建奇功,赢得了将士们的拼死效忠。因此,他被授予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都督雍秦诸军事、雍州刺史、略阳公等一系列显赫官职。 到了后赵末年,苻洪因遭受皇帝石遵与武兴公石闵的联合打压,最终决定投降东晋。东晋朝廷对苻洪颇为器重,加封其为氐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都督河北诸军事、使持节、广川郡公。此时,苻洪已占据枋头,收留了大量来自河北地区的流民,麾下部众多达十余万人,势力日益壮大。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苻洪击败羌族首领姚襄的大军,并成功俘获后赵名将麻秋。随后,他自称大单于、三秦王,设立文武百官,初步构建了自己的政权体系,意图进一步谋取中原霸业。然而,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关键时刻,苻洪却被降将麻秋暗中下毒杀害,享年六十六岁。
皇始元年(公元351年),苻洪的儿子苻健继位称帝,追尊苻洪为皇帝,谥号惠武皇帝,庙号太祖。苻洪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奠定了前秦帝国的基础,更为氐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物生平】
童年承业
苻洪,原姓蒲,字广世,出生于略阳郡临渭县,是氐族人。蒲氏家族历史悠久,据传为有扈氏的后裔,世代担任西戎地区的酋长,地位显赫,在当地颇具影响力。 苻洪的父亲名为蒲怀归,曾是略阳氐族的重要首领之一。在太康六年(285年),蒲怀归的妻子姜氏在一次睡梦中产下一名男婴。当时正值陇右地区连日大雨,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时刻,蒲怀归便给儿子取名为“洪”。 到了元康六年(296年),蒲怀归不幸去世,年仅十二岁的苻洪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氐族的新一代领袖。苻洪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不仅精通典籍,还乐善好施,深得族人爱戴。他性格多谋善断,机智灵活,同时又以勇猛威武著称,尤其擅长骑马和射箭。在他的领导下,氐族内部秩序井然,族人们对他既敬畏又服从。 永嘉四年(310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使者前来,任命苻洪为平远将军。然而,苻洪并未接受这一官职,而是选择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以及略阳郡公,以此彰显其独立自主的态度。 彼时正值永嘉之乱,中原大地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面对这样的局势,苻洪展现出了非凡的仁慈与智慧。他慷慨解囊,将家中财物分发给贫困的民众,并积极召集各方英杰共同商讨应对危机的策略。他的善举吸引了大量流民前来投奔,队伍日益壮大。在此背景下,同族中的蒲光、蒲突等人一致推举苻洪为盟主,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地位。 太兴二年(319年),刘曜于长安登基称帝,建立了前赵政权。苻洪审时度势,决定率领部众投降前赵,从而获得了一定的政治庇护。刘曜对苻洪颇为器重,册封他为率义侯,这一举措也标志着苻洪正式步入了更广阔的政治舞台,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归降后赵
东晋司马衍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是一个充满动荡与变革的年代。这一年,前赵皇帝刘曜与后赵天王石勒之间展开了决定性的决战。这场战争不仅关乎两国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最终,前赵军队不幸战败,刘曜本人也被后赵俘虏,这一事件成为了前赵国运急转直下的关键节点。为了保存实力,苻洪率领部众向西撤退,占据了陇山一带,试图在乱世中寻求一线生机。 到了咸和四年(公元329年)九月,后赵中山公石虎继续对前赵发动猛烈攻势,在义渠一役中大败前赵军队。此战之后,刘曜之子、南阳王刘胤等人被迫逃往上邽,然而这并未能阻止后赵的追击步伐。石虎乘胜追击,一路势如破竹,沿途尸横遍野,景象惨烈至极,据说尸体堆积绵延千里。不久之后,上邽城也被攻破,石虎成功擒获了前赵太子刘熙以及刘胤等重要人物,并连同前赵的将军、郡王、公卿、校尉以下共计三千余人全部杀害,彻底摧毁了前赵的核心力量。 为了巩固胜利成果,后赵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削弱前赵残余势力的影响。他们将前赵剩余的官员以及关东地区的流民、秦州和雍州的大族共计九千多人强行迁徙到襄国,以此来分散其凝聚力。此外,后赵还在洛阳残忍地坑杀了来自五郡的屠各部众五千余人,进一步打击了异己力量。与此同时,石虎挥师进攻河西羌族的集木且部,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俘虏数万人。通过这一系列军事行动,秦州与陇西地区完全被后赵平定,标志着前赵的覆灭已成定局。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苻洪不得不选择投降以求自保。他主动向石虎示好,而石虎对此大为欢喜。随后,石虎向后赵天王石勒上表,极力推荐苻洪担任监察六夷军事及冠军将军的重要职务。石勒采纳了这一建议,并任命苻洪负责管理后赵西部地区的所有朝政事务,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后赵对苻洪能力的认可,也为苻洪日后崛起埋下了伏笔。从这一刻起,苻洪的名字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他的命运也因此与后赵紧密相连。
迁民关东
东晋司马衍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八月,后赵帝国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后赵的开国皇帝石勒不幸驾崩,这一事件引发了朝堂内部的权力斗争。石虎迅速采取行动,挟持了太子石弘即位,并自封为丞相、魏王,同时加授九锡之礼,实际上掌控了后赵的内政与军事大权,成为国家的实际掌权者。 同年十月,局势进一步复杂化。后赵宗室成员石生与石朗相继起兵,公开讨伐石虎,试图夺回政权。石生更是自称秦州刺史,并派遣使者向东晋朝廷投降,寻求外部支持。与此同时,苻洪也趁乱自立为雍州刺史,并选择向西依附前凉君主张骏,试图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然而,石虎展现出了极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不久之后,他成功镇压了石生与石朗的叛乱,彻底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了进一步稳定局势,石虎命令众将领分别驻扎于汧水与陇上等地,以确保边境的安全。同时,他还派遣将军麻秋前往讨伐苻洪,试图消除潜在威胁。 面对后赵的强大压力,苻洪最终率部两万户归降石虎。石虎对苻洪的投诚表示满意,任命他为光烈将军及护氐校尉,给予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
苻洪抵达长安后,积极向石虎进言,提出了一项极具战略眼光的建议:将关中的豪强大族以及氐族、羌族等少数民族部落迁往都城附近,以此充实国力并加强中央集权。苻洪自信地说道:“关西地区的氐族部落皆是我家的旧部,我若率领他们归顺,谁敢不服从?” 石虎采纳了苻洪的建议,随即下令大规模迁移秦州与雍州的士民以及氐族、羌族十余万户至关东地区,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民族分布格局。作为回报,石虎再次提升苻洪的地位,任命他为龙骧将军兼流民都督,允许苻洪带领其部曲驻扎于枋头,从而为日后苻氏家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虎重用
东晋司马衍咸康四年,即公元338年的五月,苻洪因为在讨伐段部鲜卑的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到了后赵皇帝石虎的高度认可与嘉奖。石虎正式任命苻洪为使持节,并授予其都督六夷诸军事、冠军大将军等重要职务,同时封爵西平郡公,赋予了他极高的地位和权力。此外,苻洪麾下的两千多名将士也因功勋卓著而被册封为关内侯,彰显了石虎对苻洪及其部队的重视程度。不仅如此,石虎还进一步任命苻洪为关内领侯将,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 然而,这一系列优待却引起了冉闵的警惕。冉闵向石虎进言道:“苻洪不仅才智过人,而且深得将士们的拥戴,能够激发他们拼死效力。更值得注意的是,苻洪的儿子们,如苻健、苻雄等人,也都才华横溢,各具非凡才能。如今,苻氏家族掌握着五万精锐之师,且驻扎在都城附近,这对我们的国家社稷构成了潜在威胁。为了确保大赵的长治久安,我们应当秘密采取行动,尽早除去这一隐患。”然而,石虎并未采纳冉闵的建议,他回答说:“我正打算倚仗苻洪父子的力量去攻灭东吴(东晋)和巴蜀(成汉),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伟业,又怎能轻易杀害他们呢?” 为了巩固与苻洪的关系,石虎对他的待遇愈发优厚,试图以此赢得苻洪的忠诚。然而,高僧佛图澄却敏锐地察觉到了苻氏家族的不凡之处。他向石虎谏言道:“通过观察天象和气数,我发现苻氏家族有着帝王之相,未来极有可能成为大赵的威胁。因此,我们应该及早采取措施,消除这一潜在的危险。”尽管佛图澄的劝告令石虎心中有所动摇,但他最终还是未能下定决心彻底清除苻洪。面对石虎逐渐显露的杀机,苻洪选择称病不再上朝,以此避免可能的灾祸。这一举动既展现了苻洪的谨慎与智慧,也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东晋司马聃永和五年(公元349年)正月,后赵天王石虎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太宁,并宣布大赦天下。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却伴随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叛乱。当时,梁犊在雍城发动起义,自立为东晋征东大将军,迅速集结力量攻占下辩,对后赵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面对梁犊的挑战,后赵安西将军刘宁奉命率军平叛。然而,这场战斗并未如预期般顺利,梁犊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大败刘宁,使得秦、雍二州迅速沦陷。随后,梁犊乘胜追击,一路向东推进,成功击破驻守长安的乐平王石苞,其兵锋直逼关东地区,对后赵的核心区域形成了巨大压力。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石虎紧急调兵遣将,加封李农为大都督、大将军,同时命令卫军将军张贺度、征西将军张良以及征虏将军冉闵等人率领十万步骑精锐讨伐叛军。双方在新安县展开激战,但李农与冉闵等人不幸被梁犊击败。紧接着,两军又在洛阳交锋,后赵军队再度惨败,李农只能带领残部退守成皋,而梁犊则趁机掠夺荥阳、陈留等郡县,进一步扩大了战果。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石虎深感忧虑,随即任命燕王石斌为大都督,全权负责内外军事事务,并派遣一万精锐骑兵前往增援。此外,他还指派冠军大将军姚弋仲与车骑将军苻洪共同出征,全力讨伐梁犊。最终,在荥阳东面的决战中,苻洪与姚弋仲联手击败梁犊,斩下了他的首级凯旋而归。随后,他们分兵清剿梁犊余党,彻底平定了此次叛乱。 战后,苻洪因功勋卓著被石虎授予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同时兼任都督雍秦二州诸军事及雍州刺史,封爵略阳郡公。
叛赵降晋
东晋司马聃永和五年,即公元349年的四月,后赵武皇帝石虎不幸驾崩,皇太子石世随即继承大统。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之后,在同年五月,石虎的第九子石遵便发动政变,杀害了自己的弟弟石世,并篡夺了帝位。 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下,时任武兴公的冉闵向新登基的后赵皇帝石遵进言道:“苻洪乃当世罕见的杰出人才。如今先帝命他镇守关中地区,我担心这样一来,秦州与雍州之地恐怕将不再归属于我们大赵王朝。虽然让苻洪镇守关中是先帝临终前的旨意,但如今陛下已经即位,理应重新考虑这一安排,改变策略以稳固江山。” 石遵采纳了冉闵的建议,决定解除苻洪都督关西职务的任命,而保留其原有的其他官职与待遇不变。苻洪得知此事后深感愤怒,返回枋头驻地后,果断派遣使者向东晋投降,以此表达对后赵朝廷的不满。 时间推移到同年十一月,后赵内部再度发生剧变,石遵被石鉴所杀。此时,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尤其是关东各地更是烽烟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大量来自秦州、雍州的流民纷纷结伴西归故土。当这些流民途经枋头时,他们共同推举苻洪为领袖。自此,苻洪麾下的部众迅速壮大,人数达到了十余万之多,形成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
苻洪的世子苻健当时正身处邺城,面对局势的变化,他也果断带领家人冲破重重关卡,一路投奔至枋头。然而,石鉴对苻洪的势力逐渐靠近自己的地盘感到不安,于是心生一计,企图通过任命的方式将苻洪调离。他随即授予苻洪都督关中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牧以及秦州刺史等重要职务。 当这一消息传到苻洪耳中时,他立即召集手下的官吏们共同商议是否接受后赵的任命。主簿程朴在此时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认为可以暂时与后赵讲和,并采取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分地而治的策略,以谋求相对稳定的局面。然而,苻洪志在统一天下,对于这种分地而治的想法极为反感。他听后勃然大怒,厉声说道:“我难道就不配做天子吗?你为何要说出这种列国分地而治的话语!”愤怒之下,苻洪下令将程朴拉出去斩杀,以此彰显自己统一寰宇的决心与威严。
称王称霸
东晋司马聃永和六年(公元350年)闰正月,东晋朝廷正式册封苻洪为氐王,并授予其使持节、征北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冀州刺史等重要官职,同时封爵广川郡公。此外,东晋还任命苻洪的世子苻健为假节、右将军、监河北征讨前锋诸军事、襄国公。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东晋对苻洪势力的认可,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北方地区的地位。 当时,苻洪与羌族首领姚弋仲均怀有占据关右地区的雄心壮志。为了争夺战略要地,姚弋仲派遣其子姚襄率领五万精锐兵马攻打苻洪。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苻洪毫不退缩,迅速集结部队迎击。经过激烈交战,苻洪成功击败姚襄,斩杀和俘虏了三万余名羌军士兵,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此役不仅稳固了苻洪在河北地区的统治基础,同时也向周边势力展现了其强大的军事实力。 出身安定梁氏的梁楞,作为关西地区颇具影响力的名门望族代表,他对苻洪进言道:“如今胡人政权气数将尽,中原大地动荡不安。明公您英明神武,苻氏家族定能成就一番伟业,继承周朝与汉朝的辉煌传统。您应当顺应天命,称帝以满足天下百姓的期望。”苻洪听后深以为然,加之谶语中提到“草付应称王”的预言,以及他的孙子苻坚出生时背部便带有“草付”字样的奇异现象,遂决定改姓为“苻”,并自立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正式宣告建立自己的政权。 苻洪在组建新政权的过程中,精心挑选了一批贤能之士担任要职。他任命南安羌酋雷弱儿为辅国将军,安定人梁楞为前将军兼左长史,冯翊人鱼遵为后将军兼右长史,京兆人段陵为左将军兼左司马,王堕为右将军兼右司马。此外,天水人赵俱、陇西人牛夷、北地人辛牢被任命为从事中郎,而氐族酋长毛贵则被委任为单于辅相。这些任命充分体现了苻洪对多民族联合治理模式的重视,也为日后的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苻洪曾对博士胡文说道:“我统率十万大军,占据地势优越的战略要地,冉闵与慕容儁这样的对手皆可轻易铲除,至于姚襄父子更是早已在我的算计之中。我相信,夺取天下对我来说比当年汉祖刘邦得天下还要容易。”这番豪言壮语不仅展现了苻洪的雄才大略,也预示着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壮志未酬
石虎时期的一系列事件为后世留下了诸多传奇故事。当时,石虎委派麻秋驻守枹罕,而麻秋与王朗则从长安出发奔赴洛阳。在此过程中,麻秋遵照冉闵书信中的指令,对王朗部队中的千余名胡人士兵进行了屠杀。这一举动使得王朗不得不投奔襄国以求自保。随后,麻秋率领部队准备返回邺城时,却遭遇了苻洪之子、龙骧将军苻雄的迎头痛击,最终被俘获。苻洪见麻秋颇具才能,便任命他为军师将军。 麻秋向苻洪进言道:“如今,冉闵与石祗彼此对峙,中原局势混乱不堪,短时间内难以平定。大王不如先攻取关中地区,待大业根基稳固之后,再向东扩展势力争夺天下。届时,又有谁能与您抗衡呢?”苻洪听后深以为然,对麻秋的建议表示赞同。 然而,同年三月,麻秋心怀不轨,在宴席上将有毒的酒献给苻洪,企图借此吞并其麾下的军队。但此阴谋败露,苻健迅速采取行动,将麻秋擒获并处死。临终之际,苻洪对自己的儿子苻健说道:“我先前之所以未进军入关,是因为我认为中原可以迅速平定。然而,不幸的是,我却被麻秋这等小人所困。平定中原之事,暂时并非你们兄弟所能完成。在我死后,你们务必迅速占据关中之地!”说完,苻洪便撒手人寰,享年六十六岁。
东晋司马聃永和七年(公元351年)正月二十日,苻健正式进入关西地区,并登基称天王,建立了前秦政权,定都于长安,改元为皇始。为了缅怀父亲苻洪的功绩,苻健追谥其为秦惠武皇帝(《资治通鉴》中记载为秦武惠皇帝),并将庙号定为秦太祖。
【轶事典故】
姓氏由来
当初,苻洪家旁的水池中长出了蒲草,蒲草共有五丈长,其中有五节很像竹子,邻居们都称他家为蒲家,于是便以“蒲”为姓。
西晋末年,陇西地区下起了大雨,百姓身受暴雨之苦,有民谣说:“雨水如果不止,洪水必将来到。”他的父亲蒲怀归便给他取名叫洪。永和六年(349年),苻洪因应谶文“草付应王”,于是将姓氏改为“苻”。
嫉恶如仇
建武十二年(346年)五月,后赵中黄门严生与尚书朱轨关系交恶,适逢后赵国内大雨连绵,严生便谮毁朱轨不修整道路,又诽谤、讥讽朝政,于是石虎将朱轨囚禁。蒲洪劝谏说:“陛下已经拥有了襄国、邺城的宫殿,现在又要营建长安、洛阳的宫殿,这是准备用来干什么呢!陛下又要制造猎车一千辆,围地几千里用来豢养禽兽,强夺百姓妻子、女儿十万人充实后宫,贤圣的帝王、明智的君主的所作所为,难道原本就是如此吗!现今又因道路没有修整,就想杀害朱尚书。因为陛下不修德政,所以上天才会降下淫雨,历经七十天刚放晴,天晴不过两天,即使有鬼神之兵百万人,也不能去除道路上的泥泞和积水,何况是人力呢!政治和刑法变成这样,陛下对天下人如何交待,对后人又要如何交待!希望陛下能停止劳作的徒役,废除苑囿,释放宫女,赦免朱轨,用以满足众人的期望。”石虎听后很不高兴,但忌惮苻氏的庞大势力,不敢处罚苻洪,为此停止了长安、洛阳的劳作徒役。
【人物评价】
冉闵:①“蒲洪雄俊,得将士死力。”;②“蒲洪,人杰也。”
石虎:“吾方倚其父子(苻洪、苻健、苻雄等人)以取吴、蜀(东晋、成汉),奈何杀之!”
佛图澄:“观蒲氏有王气,请急除之。”
崔鸿《十六国春秋》:“好学,多权略,善骑射。”
房玄龄《晋书》:
①“苻洪擅蛮陬之桀黠,乘羯虏之危亡,乃附款江东而志图关右,祸生虿毒,未逞狼心。”;
②“洪惟壮勇,威棱氐种。”;
③“好施,多权略,骁武善骑射。”
司马光《资治通鉴》:“略阳临渭氐酋蒲洪,骁勇多权略,群氐畏服之。”
王堕:“谶言苻氏应王,公其人也。”
梁楞:“今胡运将终,中原丧乱。明公神武,必成大业,继踪周汉,宜称尊号,以副四海之望!”
王彫:“谨案谶云:‘古月之末乱中州,洪水大起健西流,惟有雄子定八州。’此即三祖(苻洪、苻健、苻雄)、陛下(苻坚)之圣讳也。”
蒋福亚《前秦史》:①“苻洪是个善于观察和利用形式、很有才干的氐族豪酋。”②“苻洪才识不凡,几个儿子大都与他类似。三子苻健‘勇果便弓马,好施,善事人’;少子苻雄‘善兵书而多谋略,好施下士,便弓马,有政术’。其他几个儿子怎样,史文不明,不敢妄言,但冉闵对他们有一个总的评价:“其诸子皆有非常之才。”苻氏父子文武全才,有着笼络人心的家风。” [44]
丁宏武等:“略阳苻氏历代国主自陇右至关中、中原的迁徙发展,以及其家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西域佛教文化的借鉴、对新兴玄学思潮的接受,在当时堪称典范。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苻氏家族未能实现一统华夏的梦想。但是,这个家族身上体现的进取精神、对多元文化的兼容以及其促进多元文化交融的客观效应,对后来拓跋氏(北魏)、宇文氏(北周)的兴起以及隋唐时期多元文化的交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洪涛《三秦史》:“蒲洪好施,多权略,骁勇善骑射,可说是氐族中的不凡人物。”
《晋书·卷一百七·载记第七》
《晋书·卷一百十二·载记第十二》
《十六国春秋别传·卷四·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三·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四·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五·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三十六·前秦录》
《十六国春秋·卷四十二·前秦录》
【家族成员】
父亲:蒲怀归,略阳氐族首领。
母亲:姜氏。
妻子:姜太后,景明帝苻健生母。
(弟弟)
1.苻安,前秦武都王。
2.苻侯,前秦永安威公。
(儿子)
1.苻健,前秦景明帝。
2.苻雄,前秦文桓帝。
3,苻洪还有数名子嗣,皆有超凡的才能,遭到后赵皇帝石虎忌惮,最终都被杀害。
(孙子)
平昌王苻菁,苻健兄子。
北海公苻重,苻健兄子。
行唐公苻洛,苻健兄子。
广平王苻黄眉,苻健兄子。
献哀太子苻苌,苻健长子。
平原王苻靓,苻健次子。
废帝苻生,苻健三子。
长乐王苻觌,苻健四子。
高阳公苻方,苻健五子。
北平王苻硕,苻健六子。
淮阳公苻腾,苻健七子。
晋公苻柳,苻健八子。
汝南王苻桐,苻健九子。
魏公苻廋,苻健十子。
燕公苻武,苻健十一子。
赵王苻幼,苻健十二子。
东海公苻法,苻雄子。
宣昭帝苻坚,苻雄子,苻洪最疼爱的孙子。
阳平公苻融,苻雄子。
赵公苻双,苻雄子。
河南公苻忠,苻雄子。
(后代)
济阴王妃苻氏,文桓帝苻雄之后,北魏景穆帝之子济阴惠王拓跋小新成之妻,生济阴康王元郁。(元郁墓志的济阴太妃有两种解读,另一种说法王妃是前秦外戚大臣雷某之后,雷某与苻双在前秦的爵位皆为河南公)
苻真卫,北魏散骑常侍、尚书、丹阳公。
苻宝,景明帝苻健之后,北魏西中郎将、清水太守。
苻范,北魏平东将军、银青光禄大夫。
苻灵,东魏冠军将军、中散大夫,北齐南秦州大中正。
苻盛,北齐将作寺主簿,隋朝晋州平阳令。
苻元,北齐龙亢令。
苻达,隋朝邺县丞。
苻肃,唐朝房州房陵县尉。
达符武迁,改姓达符氏,宣昭帝苻坚之后,唐朝左亲卫都督。
达符夫人,达符武迁之女,与琅琊诸葛氏联姻。
符政,改姓符氏,宣昭帝苻坚之后,后唐追赠建国公,妻楚国太夫人刘氏。
符楚,符政之子,后唐追赠郑王,妻秦国太夫人李氏。
符存审,符楚之子,后唐番汉总管、宣武军节度使,封爵秦王(一说齐王),家族显贵于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
符彦卿,符存审之子,北宋凤翔节度使、太师、中书令,封爵魏王。
符彦能,符存审之子,后周楚州防御使。
宣懿皇后符氏,符存审孙女,符彦卿之女,后周世宗柴荣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