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何)段氏鲜卑~西晋时期鲜卑人段日陆眷建立的游牧部落

首页标题    五胡    2,鲜卑族    4(徒何)段氏鲜卑    (徒何)段氏鲜卑~西晋时期鲜卑人段日陆眷建立的游牧部落






段氏鲜卑




318年

东部鲜卑三部(慕容部、段部、宇文部)之一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两晋之际

中文名:段氏鲜卑
别名:段部鲜卑、段部、段国
归属:东部鲜卑的一支
性质:部落组织
组成:鲜卑乌桓为主,部分汉人匈奴遗民
地域:西接渔阳,东界辽水
中心城市:令支,蓟城(今北京)


概述

         段氏鲜卑是东部鲜卑的一支,历史上也被称为段部鲜卑、段部或段国。这一部落是以鲜卑族和乌桓族为主体,并融合了部分汉人与匈奴人而形成的游牧民族群体,其活跃时期主要集中在两晋十六国时代。 在东汉中叶,段氏鲜卑从辽东地区向西迁徙,最终分布于辽西一带。他们世代传承部落首领之位,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在曹魏末年,段氏鲜卑的势力开始显著增强。到了4世纪初,段氏鲜卑已经成为东部鲜卑中最为强盛的部族之一,其管辖范围西起渔阳(今北京市密云区),东至辽水流域。 作为两晋十六国时期鲜卑部族的一个重要分支,段氏鲜卑的根据地大致位于今天的辽西走廊区域。与同一时期的慕容部、宇文部等其他东部鲜卑分支相比,段氏鲜卑曾一度是最为强悍的一支。据历史学家马长寿先生考证,段氏鲜卑很可能是在东汉中叶迁入辽西地区的。

     段氏鲜卑的首领以“段”为姓氏。根据《魏书》记载,段氏鲜卑的第一位知名首领名为段日陆眷(《晋书》中作段就陆眷)。然而,段氏祖先最初的处境并不优越。段日陆眷曾被卖为奴隶,服务于渔阳(今北京密云)的乌桓贵族家庭,饱受屈辱。后来,由于渔阳地区发生饥荒,当地的贵族与官僚认为段日陆眷体格健壮,便派遣他率领百姓前往辽西抢夺粮食,并招募流民归顺。通过这一过程,段氏鲜卑逐渐积累了实力,走向强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段氏鲜卑的根据地一直以令支(今河北迁安)为中心展开活动。这一地区不仅成为段氏鲜卑的政治中心,也是其军事与经济力量的重要依托。


【发展过程】
段部兴起

      段部并非原始部落组织以血缘为纽带的自然演进,而是鲜卑段氏家族通过召集多个少数民族群体,在辽西地区以地域原则为核心组建起来的一个政治集团。作为这一政治集团的核心力量,段部的统治者——段氏家族,是具有鲜卑贵族身份的特殊存在。然而,段氏家族从鲜卑族继承的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部落体系,而仅仅是以段日陆眷这一特定人物为中心的兄弟子孙群体,即段氏家族本身。在段部的统治阶层中,除了段氏家族成员之外,并没有其他异姓外族作为外围力量拱卫王室。这种独特的结构使得段部成为一个以地域和政治关系为主导、而非传统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实体。 段部的部众构成复杂,包含了多个不同民族的成员。这些部众之间,以及统治者与部众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血缘联系。这表明段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部落联盟模式,形成了一个基于地域管理和政治整合的新型社会组织形式。 在段部鲜卑的发展历程中,第三位首领段务目尘执政时期尤为重要。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五胡乱华”的开端,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段务目尘凭借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成功占据了辽西这片战略要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基础。同时,为了争取更大的政治合法性,段务目尘主动向晋朝廷称臣,从而确立了段部鲜卑与中原政权之间的隶属关系。

 

联结王浚
     在西晋时期,幽州刺史王浚是一位出身显赫的人物,他来自太原王氏家族,是曹魏骠骑将军王沈之子。当时,王浚预见到天下即将陷入大乱,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利益,他试图通过对外结盟来增强自己的势力。为此,他将其中一个女儿嫁给段部鲜卑的首领段务目尘,并向中央朝廷提议,封段务目尘为辽西公,同时将辽西郡(今河北秦皇岛一带)划归其管辖。这一举措使得段部鲜卑建立了一个以令支(今河北迁安)为都城的政权,历史上称之为“辽西公国”。 据史书记载,当时的段部鲜卑已经占据了辽西地区,并且名义上臣属于西晋。他们所统辖的范围包括三万余户人家,拥有四五万能够随时出征的精锐骑兵。这股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了东晋对抗北方其他民族的重要依靠。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局势发生了变化。到了公元311年,段部鲜卑的单于已更换为段疾陆眷,他是段部鲜卑的第四位首领。这一年,段疾陆眷率领的军队在与石勒的后赵政权交战中遭遇失败。战败之后,段部鲜卑不得不选择归附石勒建立的后赵政权,从而改变了其政治立场和归属。这一事件标志着段部鲜卑从依附西晋转向了新的权力格局之中。


私通石勒
       晋怀帝永嘉六年,即公元312年,广平(现今河北省鸡泽县东南)的张豺、游纶二人率众数万,占据苑乡(今河北邢台东北)。他们受命于晋朝幽州刺史王浚。王浚出身太原王氏家族,是西晋时期的著名将领,同时也是曹魏骠骑将军王沈之子。 同年十二月,石勒派遣夔安、支雄等七位将领进攻苑乡,成功突破了其外垒防线。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王浚迅速做出反应,派遣督护王昌率领诸军,并联合辽西鲜卑段氏部落中的段疾陆眷及其兄弟段匹磾、段文鸯、段末丕等人,共计五万人马,共同向襄国发起猛烈攻势。鲜卑段氏军队驻扎在渚阳(今邢台市东北),与石勒部展开激战。然而,石勒一方屡次败退,使得段疾陆眷更加自信,开始大量制造攻城器械,准备全面攻破石勒的城池。 石勒的部下对此深感恐惧,建议固守城池以拖垮敌军,待其撤退时再伺机反击。但石勒采纳了谋士张宾和部将孔苌的计策,在北城墙秘密开设二十多道突门(暗门)。当鲜卑军队攻城时,石勒故意让其队伍松懈,随后命令孔苌率领精锐部队从突门出击,突然袭击王浚军中的悍将段末枉所部。尽管首次攻击未能成功,但段末枉追击至城垒门口时,被石勒预先埋伏的士兵俘获。这一胜利使王浚军士气大挫,孔苌乘胜追击,导致鲜卑军队尸横遍野达三十多里,最终缴获铠甲战马五千匹。段疾陆眷收拾残兵,退守渚阳。 与此同时,王浚自立为朝廷代表,假意拥立太子,设置百官,分封征镇,甚至自封为尚书令。然而,他的手下游统因不满被外调而心生怨恨,进而与石勒勾结。石勒趁机诈降王浚,不仅诛杀了游统,还通过卑屈言辞和大量珍宝贿赂王浚,使其放松警惕,不再设防。

          建兴二年(公元314年),石勒屯兵易水,此时王浚麾下的督护孙纬请求出兵抵抗,却被王浚拒绝。不仅如此,王浚反而主动邀请石勒前来,并命人准备好迎接仪式。然而,石勒进城后却大肆抢掠,见到王浚时更与其妻并坐,此举令王浚勃然大怒。然而,石勒却指责王浚不忠于晋室,命令五百骑兵将其押解至襄国处死,并将他的头颅献给汉国皇帝刘聪。此外,石勒还屠杀了王浚手下的一万精兵。石勒在蓟城(今北京市)停留两天后,下令焚烧王浚宫殿,同时任命西晋前尚书刘翰代理幽州刺史,留守蓟城,随后班师回朝。 然而,刘翰并不愿臣服于石勒,于是转而投靠段疾陆眷的弟弟段匹磾。段匹磾随即进驻蓟城。王浚败亡后,其从事中郎阳裕为避祸逃往令支,依附于段疾陆眷。当时,段氏部落势力最为强盛,其力量也因此延伸至蓟城,为日后令支与蓟城两派之间的纷争埋下了伏笔。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乱世中各方势力的角逐,也揭示了权力争夺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战略博弈。


段部分裂
     令支政变,末波夺权
太兴元年,即公元318年的正月,晋朝骠骑大将军、辽西公、鲜卑单于段疾陆眷在令支不幸去世。由于他的儿子年纪尚幼,无法承担起统领部族的重任,因此段疾陆眷的叔父段涉复辰便接替其位置,成为鲜卑段部的新首领。 消息传至蓟城后,段疾陆眷的弟弟段匹磾闻讯悲痛万分,立刻启程从蓟城返回辽西的令支,准备为兄长奔丧。当时寄居在蓟县的刘琨也派遣自己的儿子刘群一同前往陪伴段匹磾,以示哀悼与支持。 然而,在此关键时刻,段匹磾的另一位堂弟段末波却心生疑虑。他对当时的临时首领段涉复辰进言道:“匹磾此次归来,恐怕并非单纯为了奔丧,而是另有图谋,他极有可能是为了篡夺您的首领之位。”这一番话让段涉复辰深感不安。 果然,当段匹磾抵达右北平时,段涉复辰迅速作出反应,下令调集军队出城迎战,试图阻止段匹磾进入令支。然而,就在双方对峙之际,段末波却趁机采取了更为激进的行动。他利用段涉复辰兵力空虚的机会,率军偷袭令支城,成功杀害了段涉复辰,并吞并了他的家族成员及其追随者。 随后,段末波拥立段羽鳞为新的鲜卑单于。从此,段羽鳞与段末波共同掌控了辽西旧地——令支,开启了他们对这一地区的统治时期。


匹磾败归,误杀刘琨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多纷争与权谋交织成了一幕幕令人叹为观止的故事。其中,段末波的一系列行动便是这样一个充满戏剧性和复杂性的篇章。 段末波在成功斩杀单于段涉复辰之后,迅速率领军队迎击段匹磾,并且最终将其击败。在这场战役中,随行的刘群也不幸被段末波活捉。随后,段末波逼迫刘群写信,信中承诺推举刘琨为幽州刺史,意在联合刘琨共同对抗段匹磾。然而,送信人在途中被段匹磾的巡逻兵截获。而此时的刘琨对于整个事件却完全不知情。 当段匹磾将截获的信件展示给刘琨时,刘琨大吃一惊,急忙表明自己的立场。段匹磾向来敬重刘琨,起初对此事也并未产生怀疑,打算就此放下此事。然而,他的弟弟段叔军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们本是胡夷之人,能够统治晋人全赖我们的力量和人数优势。如今面对这样的情况,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否则万一事情属实,我们将面临灭顶之灾。”段匹磾听后心生疑虑,于是决定软禁刘琨。 这一举动引发了刘琨部下的强烈不满,他们群情激愤,准备发动叛乱,局势瞬间变得难以控制。这一连串事件不仅展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也凸显了信任在权力博弈中的脆弱性。此时东晋权臣王敦心怀异志,闻知此事,写信来劝段匹磾除掉刘琨。刘琨在狱中,给外甥卢谌写下了名篇《重赠卢谌》,抒发了一代英雄壮志难酬的遗憾和忧愤,倾诉了个体生命在绝望中的悲歌:
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
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刚,化为绕指柔!
     五月,段匹磾声称奉朝廷旨意,把刘琨及其子侄四人一并处死。段匹磾陷入局中,骑虎难下,做出这亲者痛、仇者快之事,大失人心。刘在琨的阵营中,原本忠心耿耿的谋臣与将士们纷纷投靠了段末柸一方。这一变故不仅令琨的实力大打折扣,更让幽州治下的军民对琨失去了信心,许多人因此选择离开。一时间,段匹磾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状态。 与此同时,北方的令支地区持续遭受段末柸的猛烈进攻与骚扰,局势日益紧张。而在西南方向,石勒率领的大军更是步步紧逼,不断向幽州推进。幽州境内的诸多城池相继被攻破,整个领地逐渐陷入危局,难以支撑。内外交困之下,琨所面临的困境愈发严峻,其统治基础也摇摇欲坠。


匹磾南走,为晋尽忠
      太兴二年(公元318年)四月,段匹磾率领其忠心耿耿的部众撤离幽州,向南迁徙至厌次(现今山东省惠民县东部),投奔了乐陵太守邵续。二人携手合作,共同守护这座孤立无援的城池,并且多次击败了石勒的军队。然而,正当他们并肩作战之际,段末柸却突然发兵攻打厌次。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段匹磾怒不可遏,果断出击,不仅大败段末柸,还一路追击至蓟城。然而,就在他全力征战之时,后方的情况却被后赵探知。石虎率领大军迅速行动,将厌次围得水泄不通。 到了太兴三年(公元320年)二月,邵续在一次反击战中不幸被俘。恰在此时,段匹磾率军回师救援,险些无法进入已被重重包围的厌次城。至此,段匹磾再次陷入孤军奋战的困境。尽管如此,他依然顽强抵抗,直至次年三月,邵续的弟弟邵洎见局势无可挽回,便暗中控制了鲜卑兵马,最终献城投降。此时的段匹磾打算独自突围,返回晋朝,但未能如愿,反被后赵军队擒获。 石勒对段匹磾颇为敬重,给予了他优厚的待遇,甚至封他为冠军将军。然而,段匹磾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从未屈服于石勒。他常常身着晋朝的官服,手持象征晋朝权威的节杖,以此表明自己对故国的忠诚。一年之后,石勒担心段氏旧部可能密谋造反,于是下令将其与追随者一同杀害。 回顾往昔,段匹磾曾与刘琨歃血为盟,誓言同生共死,可最终却因误会而冤杀刘琨。如今,他自己也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当初立下的盟誓:“若有违背此盟之人,必令其宗族覆灭,使其军队崩溃,断绝后代。”竟一语成谶,应验得如此迅速。这一切仿佛在警示世人:诚信与忠诚乃是立身处世的根本,任何背信弃义的行为终将自食其果。


段部内乱
       晋明帝太宁三年,即公元325年的三月,段末波不幸去世,其弟弟段牙继位成为新的首领。 同年十一月,辽东公慕容廆向辽西公段牙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建议。他提议段牙放弃原来的都城令支,迁都至其他更为适宜的地方。然而,这一决定却引发了部下对段牙的不满与怨恨。 到了十二月,段日陆眷的孙子段辽利用部下的这种情绪,以讨伐段牙之罪为名,发动了一场政变。在这场政变中,段辽成功攻杀段牙,从而掌握了大权,改变了当时的权力格局。


段国覆灭
        段部鲜卑的第八位首领段辽继位后,因其频繁侵犯前燕和后赵两国,最终招致了两国的联合夹击。公元338年3月,段辽的弟弟段兰在与慕容廆的交战中遭遇埋伏,惨败而归。与此同时,前燕与后赵联军中的将领支雄也率兵攻入段部鲜卑境内,各地郡守纷纷望风投降后赵。段辽因段兰战败而导致实力大损,不得不放弃令支,退守至密云山。 同年12月,段辽表面上向后赵诈降,暗地里却选择投降前燕,并与前燕秘密策划,在密云山设下伏击,意图打击前来接受投降的后赵将领麻秋所率领的部队。 然而,到了公元339年4月,段辽的密谋反叛计划被揭露。前燕迅速采取行动,诛杀了段辽及其党羽,并将段辽的首级送往后赵,以此表明立场并化解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


段部余绪
    公元343年,后赵政权派遣段辽的弟弟段兰,率领其原有的鲜卑部众驻守辽西故都令支。在段兰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段龛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继续统领这支鲜卑部众。到了公元350年,后赵的石闵诛杀了石氏宗族并自立为帝,这一事件使得中原地区再次陷入混乱的局面。趁着这个机会,段龛在广固(现今中国山东省青州市)自称齐王。不久之后,他向东晋投降,并被封为齐公。然而实际上,他的势力范围仍然牢牢掌控着如今山东半岛一带的区域,且实力十分强盛。 与此同时,在公元352年,另一位段部鲜卑的重要首领段末波的儿子段勤也在绎幕(现今中国山东省平原县)自称为赵帝。这两股强大的鲜卑势力最终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分别在公元356年和公元352年,它们被前燕逐一消灭。段勤与段龛在投降前燕之后,他们及其所统帅的部众最终都被前燕残酷杀害,至此,段部鲜卑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任首领】
段日陆眷
段部鲜卑第一任君主
段日陆眷(此名系根据《魏书》所载,《晋书》则作段就陆眷),生卒年不详,约当中国西晋时期段部鲜卑的首位首领,在位期间亦不详。

段乞珍
段部鲜卑第二任君主
段乞珍,生卒年不详,约于西晋末期为段部鲜卑首领。也有人怀疑段乞珍与段皇后的父亲段阶(仅见于《通鉴》)是同一人。

段务勿尘(303~311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三任君主
段务勿尘(?~311年),字务勿尘,辽西郡石城县(今辽宁省建昌县)人,鲜卑族。西晋时期段部鲜卑首领,前任首领段乞珍之子。称臣于西晋,成为幽州刺史王浚女婿。太安二年(303年),支持东海王司马越作战,受封辽西郡公。永兴元年(304年),跟随幽州刺史王浚进攻成都王司马颖。永嘉四年(310年),授大单于。永嘉五年(311年),去世,其子段疾陆眷嗣位。

段疾陆眷(311~318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四任君主
段疾陆眷(?~318年),段部鲜卑人,晋骠骑大将军、辽西公、段部鲜卑首领。段务勿尘之子。晋辽西公段务勿尘死后,辽西世子段疾陆眷继位为辽西公、大单于。312年12月,辽西公段疾陆眷、段匹磾、段文鸯、段末波等五万人随都护王昌大军攻打襄国石勒。段末波被石勒军设计生擒后,为救末波,疾陆眷与石勒私定盟约,并与石虎结为兄弟,随后撤军。313年,王浚以疾陆眷不肯出师为由,邀拓跋部、慕容部夹击辽西段氏,慕容翰夺其徒河、新城等地。317年,段疾陆眷等一百八十人上书建康,劝晋王司马睿称帝(推奉东晋为正朔),司马睿婉拒。318年正月,段疾陆眷在令支逝世,叔父涉复辰代立。

段涉复辰(318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五任君主
段涉复辰(?~318年),简称段辰,又称截附真,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的首领,辽西公。段务目尘之弟,前任首领段就六眷之叔父。

段羽鳞(318~321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六任君主
段羽鳞(又作驎、忽跋邻),辽西鲜卑人,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单于。段涉复辰的堂兄弟,段匹磾的堂叔。

段末波(321~325(三)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七任君主
段末波(?~325年)(又作段末柸、段末杯),简作段波,辽西鲜卑人,晋代段部鲜卑首领,石勒署其为北平公、辽西公。段疾陆眷、段匹磾的从弟,前任首领段涉复辰的堂侄,后燕武成帝慕容垂岳父。312年,段末波随段疾陆眷进攻汉赵,与汉国将领石勒战于襄国。末波素有勇名,却于此战为石勒军所俘,致使段部大败。石勒以末波为人质,双方和解。318年,疾陆眷去世,段涉复辰宣布继位。末波袭杀涉复辰并其子弟党羽,自称单于。自此以后,与段匹磾相互攻击。五月,自称幽州刺史。325年,段末波去世,其弟段牙继位。

段牙(325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八任君主
段牙 (?—325年),中国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的首领,辽西公。是前任首领段末波之弟。

段辽(325~339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九任君主
段辽(?~339年),又作段护辽,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就六眷之孙,段末波从弟,东晋时鲜卑段部首领。太宁三年(325年),段辽率族人攻杀段牙,遂继其号,为幽州刺史、大单于。咸和六年(331年),段辽晋封为骠骑将军。同期,被代国封为骠骑大将军、幽州刺史、大单于、北平公。咸和九年(334年),遣军攻打慕容皝。咸康二年(336年),联合宇文逸豆归攻打慕容皝,但是兵败而归。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联合后赵皇帝石虎攻打段部鲜卑。次年,被后赵皇帝石虎击败,逃至密云山。诈降于石虎,又归附慕容皝。咸康五年(339年),举兵反叛慕容皝,事泄被杀。

段兰(343~?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十任君主
段兰,生卒年月不详,《魏书》作段郁兰,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的首领。前任首领段辽之弟。段辽为首领时,段兰数度率军攻击邻近的政权。

段龛(?~356年在位)
段部鲜卑第十一任君主
段龛(?~357年),鲜卑族,十六国时期段部鲜卑首领,前任首领段兰之子,段兰死后接管其部。永和六年(350年),段龛趁乱占据广固,自称齐王。永和七年(351年),段龛归附东晋,授任镇北将军,封齐公,但仍保持独立,其势力在青州一带颇为强盛。永和十一年(355年),段龛写信谴责前燕皇帝慕容俊的称帝行为,慕容俊大怒,派太原王慕容恪攻打段龛。永和十二年(356年),段龛兵败投降前燕,慕容俊任命他为伏顺将军。升平元年(357年),段龛被慕容俊无故杀害,部众三千多人被慕容俊活埋。

段勤(350~352年在位),时称赵帝
段部鲜卑第十二任君主
段勤(?—359年),中国十六国时期兵变首领之一。鲜卑人,属于段部鲜卑一系,是段部鲜卑首领、辽西公段末波之子。

 
【臣属子民】
  僚属:崔悦、卢谌、刘启(刘舆之子)、刘述(刘舆之子)、刘群(刘琨之子)、阳裕(北平相)、荣卲(段匹磾左长史)、李咏
  转投慕容廆:宋该、杜群、刘翔

【宗族成员】

      段匹磾:务勿尘之子,是段氏鲜卑中坚定支持晋室的重要人物。他一生忠于晋朝,曾被封为左贤王、渤海公,并在《晋书》中享有专传。作为段氏鲜卑亲晋派的代表人物,段匹磾深受晋人敬重与爱戴。 晋愍帝建兴二年(314年)三月,石勒发动突袭,攻占幽州并杀害了王浚。在此危急时刻,幽州军民一致推举段匹磾担任领导角色。段匹磾随即与弟弟段文鸯、段叔军等人率领部众抵达蓟县(今北京市),正式就任幽州刺史,肩负起抵抗石勒的重任。当时,晋朝在黄河以北仅存的两个重要据点便是由刘琨统领的并州和段匹磾掌控的幽州。然而,并州早已残破不堪,至建兴四年(316年)十二月,更是完全落入汉赵之手。无奈之下,刘琨只能带领残部前往幽州投靠段匹磾。段匹磾对刘琨仰慕已久,此次相见自然欢喜异常,二人结拜为兄弟,并缔结亲家关系。 建武元年(317年)三月,段匹磾与刘琨歃血为盟,共同立誓效忠晋室,永不背弃。这份盟约由刘琨亲自撰写,言辞慷慨激昂,感人至深,彰显了两人对抗外敌、复兴晋室的决心。 然而,这段短暂的蜜月期很快便告终结。太兴元年(318年)正月,疾陆眷去世后,段匹磾返回辽西奔丧,刘琨派遣儿子刘群随行护送。途中,段末柸突然袭击,俘虏了刘群,并强迫他写信给刘琨,许诺让他担任幽州刺史,企图联合刘琨共同对抗段匹磾。然而,送信人在途中被段匹磾的巡逻兵截获。而此时的刘琨对此事毫不知情。当段匹磾将信件展示给刘琨时,刘琨大吃一惊,急忙解释澄清。尽管段匹磾一向敬重刘琨,起初并未怀疑其忠诚,但段叔军却从中挑拨,称:“哥哥,我们本是胡夷出身,能统治晋人全赖实力。如今此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否则一旦属实,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受此蛊惑,段匹磾开始对刘琨产生疑虑,遂将其软禁。此举引发了刘琨部下的强烈不满,局势迅速恶化。东晋权臣王敦闻讯后,也写信鼓动段匹磾除掉刘琨。同年五月,段匹磾宣称奉朝廷旨意,将刘琨及其子侄四人处死。 段匹磾此举不仅令亲者痛、仇者快,更使自己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刘琨的手下谋士将士纷纷转投段末柸,幽州境内的部分军民亦对其失去信心,选择离去。北方面临段末柸的持续进攻骚扰,西南则遭受石勒大军的压迫,幽州各城相继失守,局势岌岌可危。太兴二年(319年)四月,段匹磾率忠心部众撤出幽州,南下厌次(今山东惠民东),与乐陵太守邵续合力守护孤城,多次击败石勒军队(石勒于当年十一月建立后赵政权)。然而,段末柸再度来袭,段匹磾愤然迎战,大败对手,一路追击至蓟城。可惜后方虚实被后赵探知,石虎率大军包围厌次。太兴三年(320年)二月,邵续出城迎战不幸被俘。恰逢段匹磾回师救援,险些无法进城。自此,段匹磾再次陷入孤军作战的局面。苦苦支撑至次年三月,邵续之弟邵洎见大势已去,控制鲜卑兵马献城投降。段匹磾本欲独自突围归朝,却未能成功,最终被挟持至后赵都城襄国。 即便身处困境,石勒父子仍对段匹磾颇为敬重,给予优厚待遇,封其为冠军将军。然而,段匹磾始终不忘旧志,拒绝屈服于石勒,经常身着晋朝官服,手持晋朝节杖。大约一年后,石勒再也无法容忍,担心段氏旧部密谋作乱,于是将他们全部杀害。回想当初段匹磾与刘琨歃血为盟,誓言犹在耳边,如今却落得同样悲惨结局。“若有违背此盟之人,必将灭其宗族,使其坠入军旅,断绝后代。”这誓言应验之速,令人唏嘘不已。


         段文鸯:段氏鲜卑部落中有一位威名赫赫的战将,他便是段文鸯。他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更以忠诚刚毅著称于时。他是哥哥段匹磾最为信赖的得力助手,两人共同为部落的发展与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襄国之战的关键时刻,段文鸯展现了非凡的胆识与远见。当时,首领疾陆眷为了换取段末柸的生命,准备选择退兵。然而,段文鸯毅然出言劝阻:“敌军已显败象,眼看胜利在望。如今却因一人之故而放弃唾手可得的成功,您难道不担心此举会招致王浚的责罚吗?如此行事,恐怕后患无穷。”他的谏言体现了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 石勒派兵围攻厌次邵续之际,段文鸯率军南下,成功击退石勒,解除了危机。建兴四年(316年),他远赴兖州,在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北)救援北中郎将刘演,彰显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太兴二年(318年),他护卫段匹磾撤退至厌次,并于同年八月受命为朝廷征讨叛将徐龛。太兴三年(320年),他再次展现英勇无畏的一面,痛击段末柸的进犯之师,并一路追击至蓟地。回师厌次后,他大败后赵将军孔苌,即便身处孤城之中,依然斗志昂扬,毫不畏惧。 太兴三年(320年)三月,段文鸯决心作最后的一战。他率领数十名壮士,骑马直冲后赵军营,所向披靡,杀敌无数,直至坐骑因过度劳累而无法再行。此时,石虎在重重包围之外高声喊道:“文鸯兄!你我同为夷狄之人,何苦自相残杀?今日事已至此,何必再战?放下武器吧!”然而,段文鸯怒目而视,大声斥骂:“贼子!你早该死了!若当初大哥(疾陆眷)听从我的建议,你还能活到今天吗?我宁愿战死沙场,也绝不向你投降!”随后,他下马继续奋战,长矛折断后又拔出佩刀,苦苦支撑,从辰时一直战斗到申时,最终因体力耗尽而筋疲力竭。后赵士兵用战马身上的披甲遮挡,蜂拥而上,才勉强将他擒获。 即便被俘,段文鸯依旧赢得了敌人的尊敬。石虎对他敬佩不已,亲自拜服,将其送往襄国。石勒对这位英雄颇为欣赏,封他为左中郎将。然而,随着段匹磾遇害,段文鸯也未能幸免,最终被毒酒毒死。他的英勇事迹与忠义精神,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段龛:是段兰之子。在其父去世之后,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统领部众继续驻守令支这一重要地区。在晋穆帝永和五年(公元349年)十二月,后赵的冉闵发动了一场重大的政变,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中原地区的局势陷入混乱之中。 面对如此动荡的局面,段龛果断地率领其部众向南迁移,成功占据了陈留(现今河南省开封市东南一带)。次年七月,他又进一步带领军队向东进军,稳固地占据了广固(现今山东省益都县西北一带),并且成功地控制了周边的一大片土地。基于此,他自立为齐王,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体系。 由于其所占据的地域与东晋相邻,为了自身的安全与发展,段龛主动向东晋表示臣服以寻求庇护。到了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他得到了东晋的正式册封,被授予齐公、镇北将军的头衔。然而,在内部事务中,他依旧沿用着齐王的称号进行统治。 随着北方冉魏以及后赵残存势力逐渐被前燕慕容儁所消灭,段龛抓住这一机会,积极扩展自己的领土,并在其境内设置了青州、徐州两个州级行政区划。然而,到了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段龛做出了一个极为冒险且不明智的决定:他竟然试图与慕容儁平起平坐,写信指责对方自称皇帝的行为。这一举动无疑激怒了前燕,招致了前燕大军的猛烈进攻。 更糟糕的是,段龛缺乏足够的军事战略眼光。他没有选择坚守黄河这一天然屏障,反而贸然决定在平原上与敌军展开决战。次年正月,他率领三万部众迎战燕军,结果惨败而归,只能退回城内死守。眼看着自己治下的城池一个个被攻陷,他却毫无有效的应对策略。直至十一月,段龛在绝境之下,不得不以绳索绑缚自己,出城投降。 尽管如此,慕容儁对段龛的态度还算客气,将其封为伏顺将军。然而,段龛与他的叔父段辽一样,始终无法甘心屈居人下,心中一直怀有东山再起的念头。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六月,慕容儁最终决定对段龛采取严厉措施,先弄瞎了他的双眼,随后将他处死。与此同时,段龛的三千多名部下也被活埋。这一事件标志着段龛及其势力的彻底覆灭。


     段勤:段勤是后赵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段末柸之子。在历史上,他曾被后赵封为建义将军,这一身份使他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冉闵发动的动乱期间,段勤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东部)起兵,联合其他割据势力共同对冉魏展开进攻。然而,此次军事行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战败之后,段勤退守枉人山(位于今山东省平原县境内),并在当地自立为赵王,同时依附于前燕政权,寻求庇护与支持。 永和八年(公元352年),段勤再次集结胡羯部众一万余人,在绎幕(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北部)自称赵帝。这一举动直接触犯了前燕皇帝慕容儁的忌讳,导致前燕军队对其发动猛烈围攻。同年四月,段勤所据之城沦陷,他被迫投降。尽管暂时保全性命,但其野心始终未泯。升平三年(公元359年)二月,因密谋反叛之事败露,段勤最终被处死,结束了他充满波折的一生。 从历史记载来看,段勤的一生充满了起伏与转折,他的经历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群雄并起、局势动荡的特点,也揭示了个人命运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无奈。


       段叔军:是段匹磾的二弟。他平日里酷爱学习,展现出过人的智慧与谋略,因此深得兄长段匹磾的信任与器重。在历史的长河中,段叔军虽然鲜有记载,但他的名字却因刘琨事件而被铭刻于史册。在这场关键的历史事件中,段叔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正是由于他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段匹磾声望的急剧下降以及事业的迅速衰败。最终,段叔军与兄长段匹磾一同遭遇不幸,惨遭杀害,结束了他们波澜壮阔却又充满遗憾的一生。


      段秀:是段匹磾的另一位弟弟。关于他的生平记载并不详尽,只知道他在某个时期南下渡江,并在东晋朝廷中担任将军一职。 太宁二年(公元324年),当时的政治局势十分动荡。反臣王敦公然谋反,对东晋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此危急存亡之际,晋明帝果断下令对其进行讨伐。而段秀作为东晋的重要将领之一,在此次战役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他与同僚们共同率领着一千多名披甲战士英勇出征,最终在战场上大败敌军,为平定叛乱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遗憾的是,除了这次辉煌的战绩之外,史书中再难寻觅到有关段秀的其他事迹记录。尽管如此,他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卓越表现,依然让他成为了东晋历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英雄人物。


     段屈云:是段辽的堂弟,曾被封为扬威将军,在历史上留下了短暂却颇具传奇色彩的一笔。 根据史书记载,咸康三年(公元337年)七月,段屈云率领一支精锐骑兵部队,趁着夜色对慕容部的重要边境要塞——兴国城发动了一次突袭。然而,此次行动未能取得成功,最终无功而返。次年正月,段屈云再次展现其军事才能,他率领军队与后赵幽州刺史的部队交战,并取得了胜利。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后赵的大军大举进攻,面对强大的敌军攻势,整个国家迅速崩溃,段屈云也因此失去了立足之地。 在此之后,关于段屈云的具体事迹便再也没有明确的记载,他的后续命运成为了历史中的一个谜团。尽管如此,他在短时间内展现出的英勇与谋略,仍然让人印象深刻,也为后人留下了许多遐想的空间。


     段罴:是段龛的弟弟,也是军中极为难得的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他不仅拥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还具备敏锐的战略眼光,在战场上常常能提出独到而有效的建议。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前燕大军大举进攻,局势十分危急。面对强敌压境,段罴冷静分析了当前的敌情,并向兄长段龛提出了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他说:“敌人兵力众多,而且其统帅是一位善于用兵、经验丰富之人。如果我们坐视不管,让敌军顺利渡过黄河并长驱直入,一旦都城被围困,到时候我们恐怕连求和的机会都没有了。因此,我建议您留在都城坚守阵地,同时由我率领精锐部队前往黄河南岸迎击敌军。如果我能够取得胜利,那么您就可以带领后备部队乘胜追击,彻底击溃敌军;即便万一出现失败的情况,我们也还可以抓住机会向敌军投降,至少可以保住性命与地位,不至于全军覆没。” 然而,段龛并不愿意采纳分兵作战的策略,对段罴的建议予以拒绝。段罴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为了家族和军队的利益,他坚持己见,多次恳切请求段龛重新考虑这一战略部署。但段龛却因愤怒于弟弟的反复劝谏,最终失去了理智,竟然下令将段罴杀害。 这一决策无疑是对整体战局的重大打击,也令后人深感惋惜。段罴之死不仅是家族内部矛盾激化的结果,更是失去了一位极具潜力的军事人才,为后续战事埋下了隐患。


    段思:是段勤的弟弟。在段勤遇害之后,为了躲避灾祸,他辗转逃亡至东晋。在晋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发动北伐之际,段思曾为晋军担任向导,协助其进行军事行动。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段思不幸被燕军捕获,并再次成为俘虏。 段思的儿子段赞,在后燕政权中任职。到了晋安帝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段赞因参与谋反作乱而被揭发。最终,段赞不仅自身难逃一劫,还连累了整个家族,遭受了族诛的严厉惩罚。

 

【段部女子】
段部鲜卑尤其在其盛时,慕容部鲜卑(燕国)贵族为加强政治联盟,多与之联姻,且段部的女子所生之子不少当了五燕的太子、皇帝。

段王后:文明皇后,丈夫慕容皝,生子慕容俊

大段后:成昭皇后, 段末柸之女,丈夫,慕容垂(慕容皝之子),生子慕容令、慕容宝 
段元妃:小段后,成哀皇后,段仪之女,成昭皇后侄女,丈夫,慕容垂(慕容皝之子),生子慕容朗、慕容鉴
段皇后:惠德皇后,丈夫,慕容宝(慕容垂之子),生子慕容策,
段季妃:段皇后,段太后,段元妃妹妹,丈夫,慕容德(慕容垂之弟),生俩个公主
段氏:段太后,丈夫,慕容纳(慕容垂之弟),慕容纳的发妻,,生子慕容超(慕容德养子)

 

【其他阅读】

 

投鹿侯,
檀石槐,
和连,和连即死。骞曼幼小,和连兄子魁头继立。魁头既立后,骞曼长大了,与魁头争国,部众遂离散。魁头死后,魁头弟步度根代立。
和连子~骞曼
魁头   既立后,骞曼长大了,与魁头争国,部众遂离散。魁头死后,魁头弟步度根代立。
步度根(?-约233年),檀石槐之孙,魁头之弟。中国三国时期鲜卑首领之一。
 
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左右,代郡以东的中东部鲜卑也分裂为三个势力集团,
1.其大人一为步度根,其部众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门等地;魏明帝青龙元年(233年)被杀
2.二为轲比能,其部众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
3.三为东部鲜卑素利、弥加、阙机,部众分布在幽州的辽西、右北平、渔阳塞外。
 
3,228年素利死,其子年少,以弟成律归为王,统领其众。
3,弥加:鲜卑部落首领。与中原通市,又遣使贡献。魏文帝时,立弥加为归义王。

 

2025年3月15日 00:4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