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五十二年,公元352年,农历壬子(鼠)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永和八年;前凉建兴四十年;代国建国十五年;冉魏永兴三年;前秦皇始二年;前燕元玺元年;张琚建昌元年。
公元三百五十二年
公元三百五十二年,农历壬子(鼠)年,天干五行属水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03【汉卢水胡】十六国【前凉】(301年/318年-376年)
【前凉】姑臧)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永乐七年(建兴四十年)
(年号:永乐(346年-353年)十六国前凉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年号,前凉政权第四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年号:永宁(350年三月-351年四月),十六国时期后赵第七位君主石祗的年号,后赵政权第七个年号。
05【慕容鲜卑部落】【前燕】(337年 - 370年):被前秦灭
【前燕】苏)开国皇帝景昭帝慕容儁元玺元年(称帝:353年1月3日.农历352年十一月十二.丁卯日)
(年号:元玺(352年十一月十二-357年正月),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皇帝景昭帝慕容儁第一个年号,前燕政权第一个年号。
【前秦】长安)开国皇帝景明帝苻健皇始二年(352年2月2日.正月初一称帝)
(年号:皇始(351年3月4日.正月二十~355年7月10日.六月十五),十六国时期前秦开国皇帝景明帝苻健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一个年号。
07【鲜卑】【后燕】(384年—407年):北燕天王高云所取代
08【羌,】【后秦】(384年—417年):被东晋太尉刘裕 灭
09【鲜卑】【西秦】(385年—400年):400年被后秦灭,409年复国,431年被夏国灭
10【氐,】【后凉】(386年—403年):降于后秦
11【鲜卑】【南凉】(397年—414年):降于西秦
12【汉,】【北凉】(397年—460年):降于北魏
13【鲜卑】【南燕】(398年—410年):归于东晋
14【汉,】【西凉】(400年—421年):想袭击北凉,结果全军覆灭,国亡
15【汉,】【北燕】(407年—436年):被北魏 灭
16【匈奴】【大夏】(407年—431年):431年被吐谷浑军队所俘,后解送北魏,432年被魏太武帝拓跋焘处死,灭
【同时期政权】
【十六国时期前燕起义将领苏林(352年)
【军阀首领秦王张琚建昌元年(正月立,五月亡于前秦)
(年号:建昌(352年正月--352年五月)东晋十六国时期军阀首领秦王张琚年号。
【冉魏】邺)武悼天王冉闵永兴三年(350年润二月--352年四月)
(年号:永兴(350年润二月--352年四月)东晋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第一位君主武悼天王冉闵年号,冉魏政权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
永兴元年:350年二月,石闵杀石鉴,自称皇帝,闰二月建元(永兴元年),恢复冉姓。冉闵以其出身地为古魏郡,都城也为魏郡治所邺城,故国号为“魏”,史称“冉魏”。石虎第十一子石袛据襄国称帝,联合羌族首领姚弋仲和鲜卑族前燕皇帝慕容俊,与冉闵互相攻伐。永宁二年(351年)四月,石祗讨伐冉闵战败被部将刘显杀害,冉闵(石闵)又杀害石氏子孙40余人,后赵政权灭亡。冉闵~石虎养孙,352年,冉闵被慕容儁擒获处斩,前燕军攻破邺城,冉魏皇后、太子投降,冉魏灭亡。
【丁零部】①翟斌~翟魏国君先祖,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
【陈留国】第3代陈留王曹励(劢)(326年冬十月—(358年12月1日)冬十月乙丑)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四任君主.平北将军、左贤王.刘务桓(341年-356年)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四任君主杨初(337年-355年在位)
【氐族】【前秦】【氐族人~前秦开国功臣苻雄(350-354年)
(鲜卑族)
1.【代国】盛乐)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十五年(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
(年号: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第一个年号,共使用39年。
3.【慕容鲜卑部落】苏)【前燕】第三任首领容儁慕燕元三年(农历352年十一月十二日称帝)
4.【段部鲜卑(徒何)】广固)段部鲜卑第十一任君主齐王段龛(350年―356年在位)
4.【段部鲜卑(徒何)】段勤~东晋时期段部鲜卑首领(352-359年)
5.【乞伏鮮卑】西秦奠基人乞伏司繁(329年?---376年在位)
6.【宇文鲜卑】
【在位皇帝】
【东晋,】第五位皇帝穆帝司马聃(344年11月18日-361年7月10日)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凉州)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346年五月--353年12月29日)
公元352年2月2日
农历:352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278年3月28日,波斯历:前271年11月12日,星期:星期日,干支:壬子年 辛丑月 辛卯日,属相:鼠,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五九第5天,儒略日数:1849658
【逝世名人】
姚弋仲,(280年~352年),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羌族。后赵时期名将,官至右丞相,封爵亲赵王。曹魏镇西将军姚柯回之子,后秦武昭帝姚苌之父。永和八年(3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三岁。其子姚苌建立后秦,追尊皇帝,谥号景元,庙号始祖,迁葬于高陵。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姚柯回,曹魏镇西将军。
儿子:姚弋仲共有四十二子,有10子较出名,
第二十四子姚苌,字景茂,后秦武昭帝,后秦开国君主。
冉魏开国皇帝冉闵,(?~352年6月1日 ),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人,石虎养孙,石虎死后,先拥立石遵为帝,后杀石遵改立石鉴。350年弑杀石鉴称帝,恢复冉姓,建立魏国,史称冉魏,改元永兴。352年被前燕太原王慕容恪击败,后为燕王慕容儁所擒,斩于遏陉山,追谥武悼天王。冉闵的玄孙冉华(染华)的墓志铭则称冉闵为“平帝”。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冉瞻,后赵武帝石虎养子,冉闵称帝后追谥烈祖高皇帝
母亲:王太后,冉闵称帝后尊为皇太后
石琨,(?~352年),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人,羯族。后赵宗室大臣、将领。后赵武帝石虎之子,后赵末帝石祗之兄。永宁元年(350年),石祗称帝后,任石琨为相国,率众攻邺,最终兵败邯郸。351年,引兵救援襄国,与姚襄、慕容儁军联合,大败冉魏。351年四月,石祗为部将刘显杀害,后赵灭亡。永宁三年(352年),石琨逃奔东晋,被杀于建康。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八年(壬子,公元三五二年)
春,正月,辛卯,日有食之。
秦丞相雄等请秦王健正尊号,依汉、晋之旧,不必效石氏之初。健从之,即皇帝位,大赦。诸公皆进爵为王。且言单于所以统壹百蛮,非天子所宜领,以授太子苌。
司马勋既还汉中,杜洪、张琚屯宜秋。洪自以右族,轻琚,琚遂杀洪,自立为秦王,改元建昌。
刘显攻常山,魏主闵留大将军蒋干使辅太子智守鄴,自将八千骑救之。显大司马清河王宁以枣强降魏。闵击显,败之,追奔至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纳闵。闵杀显及其公卿己下百馀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鄴。赵汝阴王琨以其妻妾来奔,斩于建康市,石氏遂绝。
尚书左丞孔严言于殷浩曰:“比来众情,良可寒心,不知使君当何以镇之。愚谓宜明受任之方,韩、彭专征伐,萧、曹守管籥,内外之任,各有攸司;深思廉、蔺屈身之义,平、勃交欢之谋,令穆然无间,然后可以保大定功也。观顷日降附之徒,皆人面兽心,贪而无亲,恐难以义感也。”浩不从。严,愉之从子也。
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许之。以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奖荀羡为督统,进屯寿春。谢尚不能抚尉张遇,遇怒,据许昌叛,使其将上官恩据洛阳,乐弘攻督护戴施于仓垣,浩军不能进。三月,命荀羡镇准阴,寻加监青州诸军事,又领兗州刺史,镇下邳。
乙巳,燕王俊还蓟,稍徙军中文武兵民家属于蓟。
姚弋仲有子四十二人,及病,谓诸子曰:“石氏待吾厚,吾本欲为之尽力。今石氏已灭,中原无主;我死,汝亟自归于晋,当固执臣节,无为不义也!”弋仲卒,子襄秘不发丧,帅户六万南攻阳平、元城、发干,破之,屯于碻磝津,以太原王亮为长史,天水尹赤为司马,太原薛瓚、略阳权翼为参军。襄与秦兵战,败,亡三万馀户,南至荥阳,始发丧。又与秦将高昌、李历战于麻田,马中流矢而毙。弟苌以马授襄,襄曰:“汝何以自免?”苌曰:“但令兄济,竖子必不敢害苌!”会救至,俱免。尹赤奔秦,秦以赤为并州刺史,镇蒲阪。
襄遂帅众归晋,送其五弟为质。诏襄屯谯城,襄单骑渡淮,见谢尚于寿春。尚闻其名,命去仗卫,幅巾待之,欢若平生。襄博学,善谈论,江东人士皆重之。
魏主闵既克襄国,因游食常山、中山诸郡。赵立义将军段勤聚胡、羯万馀人保据绎幕,自称赵帝。夏,四月,甲子,燕王俊遣慕容恪击魏,慕容霸等击勤。
魏主闵将与燕战,大将军董闰、车骑将军张温谏曰:“鲜卑乘胜锋锐,且彼众我寡,请且避之,俟其骄惰,然后益兵以击之,”闵怒曰:“吾欲以此众平幽州,斩慕容俊;今遇恪而避之,人谓我何!”司徒刘茂、特进郎闿相谓曰:“吾君此行,必不还矣,吾等何为坐待戮辱!”皆自杀。
闵军于安喜,慕容恪引兵从之。闵趣常山,恪追之,丙子,及于魏昌之廉台。闵与燕兵十战,燕兵皆不胜。闵素有勇名,所将兵精锐,燕人惮之。慕容恪巡陈,谓将士曰:“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其士卒饥疲,甲兵虽精,其实难用,不足破也!”闵以所将多步卒,而燕皆骑兵,引兵将趣林中。恪参军高开曰:“吾骑兵利平地,若闵得入林,不可复制。宜亟遣轻骑邀之,既合而阳走,诱致平地,然后可击也”。恪从之。魏兵还就平地,恪分军为三部,谓诸将曰:“闵性轻锐,又自以众少,必致死于我。我厚集中军之陈以待之,俟其合战,卿等从旁击之,无不克矣。”乃择鲜卑善射者五千人,以铁锁连其马,为方陈而前。闵所乘骏马曰硃龙,日行千里。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以击燕兵,斩首三百馀级。望见大幢,知其为中军,直冲之;燕两军从旁夹击,大破之。围闵数重,闵溃围东走二十馀里,硃龙忽毙,为燕兵所执。燕人杀魏仆射刘群,执董闵、张温,及闵皆送于蓟。闵子操奔鲁口。高开被创而卒。慕容恪进屯常山,俊命恪镇中山。
己卯,冉闵至蓟。俊大赦,立闵而责之曰:“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俊怒,鞭之三百,送于龙城。
慕容霸军至绎幕,段勤与弟思陪举城降。
甲申,俊遣慕容评及中尉侯龛帅精骑万人攻鄴。癸巳,至鄴,魏蒋干及太子智闭城拒守。城外皆降于燕,刘宁及弟崇帅胡骑三千奔晋阳。
秦以张遇为征东大将军、豫州牧。
五月,秦主健攻张琚于宜秋,斩之。
鄴中大饥,人相食,故赵时宫人被食略尽。蒋干遗侍中缪嵩、詹事刘猗奉表请降,且求救于谢尚。庚寅,燕王俊遣广威将军慕容军、殿中将军慕舆根、右司马皇甫真等帅步骑二万助慕容评攻鄴。
辛卯,燕人斩冉闵于龙城。会大旱,蝗,燕王俊谓闵为祟,遣使祀之,谥曰悼武天王。
初,谢尚使戴施据枋头,施闻蒋干求救,乃自仓垣徙屯棘津,止干使者求传国玺。刘猗使缪嵩还鄴白干,干疑尚不能救,沈吟未决。六月,施帅壮士百馀人入鄴,助守三台,绐之曰:“今燕寇在外,道路不通,玺未敢送也。卿且出以付我,我当驰白天子。天子闻玺在吾所,信卿至诚,必多发兵粮以相救饷。”干以为然,出玺付之。施宣言使督护何融迎粮,阴令怀玺送于枋头。甲子,蒋干帅锐卒五千及晋兵出战,慕容评大破之,斩首四千级,干脱走入城。
甲申,秦主健还长安。
谢尚、姚襄共攻张遇于许昌。秦主健遣丞相东海王雄、卫大将军平昌王菁略地关东,帅步骑二万救之。丁亥,战于颍水之诚桥,尚等大败,死者万五千人。尚奔还淮南,襄弃辎重,送尚于芍陂;尚悉以后事付襄。殷浩闻尚败,退屯寿春。秋,七月,秦丞相雄徙张遇及陈、颍、许、洛之民五万馀户于关中,以右卫将军杨群为豫州刺史,镇许昌。谢尚降,号建威将军。
赵故西中郎将王擢遣使请降;拜擢秦州刺史。
丁酉,以武陵王晞为太宰。
丙辰,燕王俊如中山。
王午闻魏败,时邓恒已死,午自称安国王。八月,戊辰,燕王俊遣慕容恪、封弈、阳骛攻之,午闭城自守,送冉操诣燕军;燕人掠其禾稼而还。
庚午,魏长水校尉马愿等开鄴城纳燕兵,戴施、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慕容评送魏后董氏、太子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攸等及乘舆服御于蓟。尚书令王简、左仆射张乾、右仆射郎肃皆自杀。燕王俊诈云董氏得传国玺献之,赐号奉玺君,赐冉智爵海宾侯。以申钟为大将军右长史。命慕容评镇鄴。
桓温使司马勋助周抚讨萧敬文于涪城,斩之。
谢尚自枋头迎传国玺至建康,百僚毕贺。
秦以雷弱儿为大司马,毛贵为太尉,张遇为司空。
殷浩之北伐也,中军将军王羲之以书止之,不听。既而无功,复谋再举。羲之遗浩书曰:“今以区区江左,天下寒心,固已久矣。力争武功,非所当作。自顷处内外之任者,未有深谋远虑,而疲竭根本,各从所志,竟无一功可论,遂令天下将有土崩之势。任其事者,岂得辞四海之责哉!今军破于外,资竭于内,保淮之志,非所复及,莫若还保长江,督将各处复旧镇。自长江以外,羁縻而已。引咎责躬,更为善治,省其赋役,与民更始,庶可以救倒悬之急也!使君起于布衣,任天下之重,当董统之任,而败丧至此,恐阖朝群贤未有与人分其谤者。若犹以前事为未工,故复求之分外,宇宙虽广,自容何所!此愚智所不解也。”
又与会稽王昱笺曰:“为人臣者谁不愿尊其主比隆前世!况遇难得之运哉!顾力有所不及,岂不可不权轻重而处之也!今虽有可喜之会,内求诸己,而所忧乃重于所喜。功未可期,遗黎歼尽,劳役无时,征求日重,以区区吴、越经纬天下十分之九,不亡何待!而不度德量力,不弊不己,此封内所痛心叹悼而莫敢吐诚者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愿殿下更垂三思,先为不可胜之基,须根立势举,谋之未晚。若不行,恐糜鹿之游,将不止林薮而已!愿殿下暂废虚远之怀,以救倒悬之急,可谓以亡为存,转祸为福也。”不从。
九月,浩屯泗口,遣河南太守戴施据石门,荥阳太守刘遯据仓垣。浩以军兴,罢遣太学生徒,学校由此遂废。
冬,十月,谢尚遣冠军将军王侠攻许昌,克之。秦豫州刺史杨群退屯弘农。征尚为给事中,戍石头。
丁卯,燕王俊还蓟。
故赵将拥兵据州郡者,各遣使降燕;燕王俊以王擢为益州刺史,夔逸为秦州刺史,张平为并州刺史,李历为兗州刺史,高昌为安西将军,刘宁为车骑将军。
慕容恪屯安平,积粮,治攻具,将讨王午。丙戌,中山苏林起兵于无极,自称天子;恪自鲁口还讨林。闰月,戊子,燕王俊遣广威将军慕舆根助恪攻林,斩之。王午为其将秦兴所杀。吕护杀兴,复自称安国王。
燕群僚共上尊号于燕王俊,俊许之。十一月,丁卯,始置百官,以国相封弈为太尉,左长史阳骛为尚书令,右司马皇甫真为尚书左仆射,典书令张悕为右仆射;其馀文武,拜授有差。戊辰,俊即皇帝位,大赦。自谓获传国玺,改元元玺。追尊武宣王为高祖武宣皇帝,文明王为太祖文明皇帝。时晋使适至燕,俊谓曰:“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改司州为中州,建留台于龙都,以玄菟太守乙逸为尚书,专委留务。
秦丞相雄攻王擢于陇西,擢奔凉州,雄还屯陇东。张重华以擢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特宠待之。
【公元三百五十二年大事记】
苻健称皇帝
皇始二年(352)正月,前秦丞相苻雄等请苻健称皇帝,依汉、晋之制,而不必仿效石虎先称天王,后即皇位,苻健采纳此议,遂即皇帝位。诸公进爵为王;以太子苻长统临百蛮之事。
石氏被灭绝
后赵自石虎大杀石勒子孙后,宗室之间便不断相互残杀,赵国陷入混乱,石世、石遵先后被杀,石鉴又死于冉闵刀下。至此,石氏宗族基本上被消灭。至永宁二年(351)四月,石祗又为部将刘显所杀,余下另一大将石琨于次年正月在冉魏进攻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时携其妻妾逃奔东晋,被斩于建康(今南京)。石氏宗族于是灭绝。
段勤称赵帝,降燕
永宁二年(351)四月,后赵大将刘显杀石祗自立为帝;至次年正月,魏主冉闵杀刘显,进占襄国。赵立义将军鲜卑人段勤又聚集胡、羯万余人保据绎幕(今山东平原西北),自称赵帝。同年四月,前燕派慕容霸率军进攻,段勤势单力弱,与其弟段思聪举城降附前燕。至光寿三年(359)二月,段勤被燕人所杀,思聪奔东晋。
冉魏亡国
冉闵建魏后,燕支援后赵石祗以抗之。后赵既亡,燕王俊便欲攻魏邺城。魏永兴三年(352)四月,燕王俊派大将慕容恪率军向魏展开攻势。冉闵不听部将董闰、张温劝阻,在安喜、常山及廉台等地与燕人交战。由于冉魏多步军,燕人多骑兵,燕人避开丛林,与魏军激战平地,尽管冉闵勇力有加,部众精锐,仍不敌燕人锁马方阵,最后因马毙而被燕军俘获,其子冉操逃奔鲁口(今河北饶阳南)。冉闵旋旋被至蓟都,慕容俊责闵曰:“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禽兽之类扰称帝,况我中出英雄何得不称帝邪?”俊怒,鞭之三百,又送至燕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北),杀之。冉魏共历三年而亡。
邺被围,人相食
晋永和八年(352)四月,冉魏被前燕灭亡,魏将艾干及冉闵太子冉智等犹困守邺城。在燕军围攻之下,双方相持五月,城内粮食无存,人相食,后赵时宫人被食略尽。
燕破邺,魏太后、太子被俘
慕容俊四年(352)四月,俊遣慕容评率精骑万人围邺,冉魏艾干及太子智闭城拒守,城外皆降于燕。干使人奉表请降,且求救于晋谢尚。六月,尚派戴施率百余人入邺,助守三台,干帅五千锐卒与慕容评战,干死四千人。八月,魏长水校尉马顺等开邺城降,戴施、蒋干缒城奔仓垣。燕兵进至邺城,俘获魏后董氏、太子冉智、太尉申钟、司空条枚等,并送于蓟城。俊诈云董后得传国玺献之,赐号奉玺君。赐冉智爵海宾侯。
燕王俊称皇帝
燕王俊乘中原战乱之机,屡派大军南下,先后败后赵、灭冉魏,并讨平河北各小股势力。至前燕慕容俊四年(352)十一月,燕臣共上俊尊号,俊于是即皇帝位。自谓获得传国玺,改元元玺。追尊慕容廆为武宣王,慕容皝为文明王;又改司州为中州,在龙都(即龙城,今辽宁朝阳北)建留台。置百官,封奕为太尉,阳鹜为尚书令,皇甫真、张悕为左右仆射,其余文武各封赏有差。次年二月,俊又立妃可足浑氏为皇后,世子慕容晔为皇太子;自龙城迁都于蓟(今北京西南)。
“白版天子”得玉玺
永和八年(352)八月,传国玺辗转归晋。传国玺,据称传自秦朝。玺上有蟠螭文稳起书,共八字:“昊天之命,皇帝寿昌”建兴四年(316)十一月,刘聪灭西晋,得传国玺。大兴元年(318)十一月,刘曜称帝,聪故将王腾、马忠送传国玺于刘曜。以后中原战乱,玺自洛阳宫禁落入石勒、石虎之手,虎在玺上刻“天命石氏”四字。石虎卒,冉闵自邺城得之。燕军攻邺,冉闵大将蒋干遣使求救于谢尚。尚命戴施率百余壮士入邺助守。蒋干遂将玺送戴施。施遣何融携玺送于枋头。352年八月,谢尚自枋头迎传国玺至建康,百僚庆贺,自司马睿起,因无传国玺,中原诸国讥东晋诸帝为“白版天子”。至此,传国玺复归于晋。
张琚自称秦王,被杀
张琚系冯翊(今陕西大荔)人。晋永和六年(350)八月,赵将杜洪占据长安,自称晋征北将军、雍州刺史,任张琚为司马。但洪、琚旋被苻健赶走。次年又与苻健 战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败逃至宜秋(今陕西泾阳西北)。永和八年(352)正月,张琚击杀杜洪,自立为秦王,改元建昌。但至同年五月,前秦苻健率军攻张琚于宜秋,斩之。
冉闵杀刘显,毁襄国宫室
后赵永宁二年(351)三月,石祗派大将刘显率军七万进攻冉魏邺都,但反为冉闵击败,显请求杀石祗自效。四月,刘显遂杀祗,被冉闵封为大单于。但刘显随后又向邺城进攻,力图消灭冉魏,失败后,于七月退还襄国,自称皇帝。次年初,显又攻魏常山,冉闵自率魏兵救助,击败刘显,乘胜追到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纳闵,于是冉闵击杀刘显及公卿以下百余人,焚毁襄国宫室,将其百姓全部迁入邺城。
姚襄归晋
羌酋姚弋仲自后赵灭亡后降附东晋,被授予大单于,进爵高陵郡公。晋永和八年(352)三月,弋仲病重,临死前瞩其诸子归附东晋,“固执臣节,无为不义”,卒年七十三岁。弋仲有子四十二人,襄乃第五子。弋仲死后,襄秘不发丧,率军南攻阳平、元城、发干;以王亮为长史,尹赤为司马,薛瓒、权翼为参军。旋为前秦所败,南至荥阳(今县东北),始发丧行服;继而又与秦将高昌、李历交战,其马中流箭而毙,赖弟苌救获免。襄于是率部众归晋,送第五弟为质,受晋诏屯驻谯城(今安徽毫县);又单骑渡淮河,晋见豫州刺史谢尚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谢尚久闻其名,命去仗卫,幅巾以待之,欢若平生。襄博学,善谈论,江东人士皆重之。
前秦移许颍之民于关中
后赵大将张遇在亡国时奔降东晋,后又据许昌叛投前秦。永和八年(352)六月,晋将谢尚、姚襄向许昌进攻,秦王苻健派苻雄、苻菁率军救援,意在经略关东。双方战于许昌附近诫桥,晋军大败,退还淮南。同年七月,苻雄尽徒张遇及陈、颍、许、洛百姓五万余户于关中。此后,张遇之命制于苻氏之手。前秦以杨群为豫州刺史,镇守许昌。但至十月,许昌又为晋人所夺,秦杨群退屯弘农(今河南灵宝北)。
王午、吕护皆称安国王
王午系后赵大将,原任幽州刺史。后赵太宁二年(350)二月,燕人乘赵国大乱,慕容霸率军与燕王俊分兵三路向赵进攻。王午与赵征东将军邓恒退保蓟,旋退守鲁口(今河北饶阳南),燕人复攻而未果。冉闵建魏手,王午据鲁口割为一方,前燕慕容俊三年(351)八月,燕人又曾进攻该地,但亦未攻破。冉闵被燕人俘获后,其子冉操逃奔王午,当时邓恒已死,冉魏又亡,王午遂于晋永和八年(352)七月自称安国王(安国,地名)。八月,燕将慕容恪等率军再次进攻,午闭城自守,将冉操送于燕,慕容恪旋退军。同年十月,王午为部将秦兴所杀,吕护又杀秦兴,亦自称安国王。次年五月,慕容恪又率军击吕护,并于元玺三年(354)三月攻拔鲁口,吕护奉表降燕,被委以河内太守。
苏林称天子,被杀
正当燕王俊派大将军慕容恪全力征讨后赵故将王午(自称安国王)时,中山(今河北定县)苏林又于永和八年(352)十月在无极(今河北无极县)起兵反燕,自称天子。慕容恪急从鲁口(今河北饶阳南)调军击讨苏林。闰十月,燕王俊又派广威将军慕舆根协助恪攻林杀之。
[魏晋] 陆云
一
鸣鹤在阴。
戢其左翼。
肃雍和鸣。
在川之域。
假乐君子。
祚尔明德。
思乐重虚。
归于其极。
嗟我怀人。
惟馨黍稷。
二
鸣鹤在阴。
其鸣喈喈。
垂翼兰沼。
濯清芳池。
假乐君子。
其茂猗猗。
底之瑰宝。
有粲琼瓌。
乃振褧裳。
袭尔好衣。
嗟我怀人。
启襟以晞。
三
鸣鹤在阴。
其仪蔼蔼。
谓天盖高。
和音于迈。
假乐君子。
笃膺俊乂。
穆风潜烈。
兴云戢荟。
德茂当年。
时愆嘉会。
安德鞶藻。
改尔缟带。
嗟我怀人。
心焉忼忾。
四
鸣鹤在阴。
载好其声。
渐陆仪羽。
遵渚回泾。
假乐君子。
祚之笃生。
德耀有穆。
如瑶如琼。
视流濯发。
灭景遗缨。
安得风云。
雨尔北冥。
嗟我怀人。
惟用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