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五十三年,公元353年,农历癸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永和九年; 前凉建兴四十一年; 代国建国十六年; 前秦皇始三年; 前燕元玺二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301年-400年    公元三百五十三年,公元353年,农历癸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永和九年; 前凉建兴四十一年; 代国建国十六年; 前秦皇始三年; 前燕元玺二年






公元三百五十三年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写《兰亭序》。

公元353年,农历癸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晋】健康)第五位皇帝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

年号:永和(345年~356年)东晋第五位皇帝晋穆帝司马聃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八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四个年号】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成汉】【前赵】【后赵


03【汉卢水胡】十六国【前凉】(301年/318年-376年)

前凉】姑臧)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永乐八年(兴四十一年

年号:永乐(346年-353年)十六国前凉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年号,前凉政权第四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前凉】姑臧)第六位君主.哀公张耀灵(353年十一月十八日继位.十二月被废

前凉】姑臧)第七任位君主.张祚(十二月即位)永乐八年(兴四十一年


05【慕容鲜卑部落】【前燕】(337年 - 370年):被前秦灭

前燕】苏)开国皇帝景昭帝慕容儁元玺二年

年号:元玺(352年十一月十二-357年正月),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皇帝景昭帝慕容儁第一个年号,前燕政权第一个年号。


06【氐族】【前秦】(351年—394年)

前秦长安)开国皇帝景明帝苻健皇始三年

年号:皇始(351年3月4日.正月二十~355年7月10日.六月十五),十六国时期前秦开国皇帝景明帝苻健第一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一个年号。


07【鲜卑】【后燕】(384年—407年):北燕天王高云所取代


08【羌,】【后秦】(384年—417年):被东晋太尉刘裕 灭


09【鲜卑】【西秦】(385年—400年):400年被后秦灭,409年复国,431年被夏国灭


10【氐,】【后凉】(386年—403年):降于后秦


11【鲜卑】【南凉】(397年—414年):降于西秦


12【汉,】【北凉】(397年—460年):降于北魏


13【鲜卑】【南燕】(398年—410年):归于东晋


14【汉,】【西凉】(400年—421年):想袭击北凉,结果全军覆灭,国亡


15【汉,】【北燕】(407年—436年):被北魏  灭


16【匈奴】【大夏】(407年—431年):431年被吐谷浑军队所俘,后解送北魏,432年被魏太武帝拓跋焘处死,灭

【同时期政权】 

丁零部】①翟斌~翟魏国君先祖,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

陈留国】第3代陈留王曹励(劢)(326年冬十月—(358年12月1日)冬十月乙丑)

羌族】【后秦】第二任首领姚襄(352-357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四任君主.平北将军、左贤王.刘务桓(341年-356年)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四任君主杨初(337年-355年在位)

氐族】【前秦】【氐族人~前秦开国功臣苻雄(350-354年)


鲜卑族

1.【代国】盛乐)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十六年(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

年号: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第一个年号,共使用39年。


2.【慕容吐谷浑部落】④吐谷浑碎奚(351年―371年)

4.【段部鲜卑(徒何)】广固)段部鲜卑第十一任君主齐王段龛(350年―356年在位)

4.【段部鲜卑(徒何)】段勤~东晋时期段部鲜卑首领(352-359年)

5.【乞伏鮮卑西秦奠基人乞伏司繁(329年?---376年在位)

6.【宇文鲜卑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六任国王.故国原王(钊)(331年 - 371年)

 

【世纪】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050年
【年代】东晋穆、哀,列国前凉,列国前秦

【在位皇帝】

东晋,】第五位皇帝穆帝司马聃(344年11月18日-361年7月10日)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凉州)第五任位君主.敬烈公张重华(346年五月--353年12月29日)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凉州)第六位君主.哀公张耀灵(353年十一月十八日继位.十二月被废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凉州)第七任位君主.张祚(353年-355年)

慕容鲜卑部落】【前燕】苏)开国皇帝景昭帝慕容儁(352年十一月十二-360年2月23日)

氐族,】十六国【前秦】开国皇帝景明帝苻健(351年3月4日~355年7月10日)

【年号】永和,建兴(永乐)建国,元玺,皇始

【朝代】

晋朝】【人物东晋(317年至420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公元353年2月20日

农历:353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277年4月28日,波斯历:前270年12月1日,星期:星期六,干支:癸丑年 甲寅月 乙卯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6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七九第6天,儒略日数:1850042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张重华,(327年~353年),字泰临,一作太林,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汉族,乃凉武王张轨曾孙,凉明王张寔之孙,凉文王张骏之子,前凉第五位君主(346年~353年)。建兴四十一年(353年),张重华薨逝,谥号桓公,葬于显陵,其兄张祚篡位哀公张耀灵称帝后,追谥凉桓王,庙号凉世宗。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前凉文王张骏
嫡母:太王太后严氏
生母:王太后马氏

    谢艾,(?--353年),凉州敦煌(今甘肃省敦煌市)人,十六国时期前凉名将。儒生出身,官至酒泉太守、使持节、都督征讨诸军事、行卫将军。 其文武兼备,受到前凉国君张重华的赏识。曾三次以少胜多,击败后赵名将麻秋,迫使石虎放弃灭亡前凉的企图。永和九年(353年),张重华病逝,谢艾被篡位的张祚诛杀。个人作品《谢艾集》八卷。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孝宗穆皇帝中之上永和九年(癸丑,公元三五三年)

  春,正月,乙卯朔,大赦。

  二月,庚子,燕王俊立其妃可足浑氏为皇后,世子晔为皇太子,皆自龙城迁于蓟宫。

  张重华遣将军张弘、宋修会王擢帅骑万五千伐秦。秦丞相雄、卫将军菁拒之,大败凉兵于龙黎,斩首万二千级,虏张弘、宋修,王擢弃秦州,奔姑臧。秦主健以领军将军苻愿为秦州刺史,镇上邽。

  三月,交州刺史阮敷讨林邑,破五十馀垒。

  赵故卫尉常山李犊聚众数千人叛燕。

  西域胡刘康诈称刘曜子,聚众于平阳,自称晋王;夏,四月,秦左卫将军苻飞讨擒之。

  以安西将军谢尚为尚书仆射。

  五月,张重华复使王擢帅众二万伐上邽,秦州郡县多应之;苻愿战败,奔长安。重华因上疏请伐秦。诏进重华凉州牧。

  燕主俊遣卫将军恪讨李犊,犊降,遂东击吕护于鲁口。

  六月,秦苻飞攻氐王杨初于仇池,为初所败。丞相雄、平昌王菁帅步骑四万屯于陇东。

  秦主健纳张遇继母韩氏为昭仪,数于众中谓遇曰:“卿,吾假子也。”遇耻之,因雄等精兵在外,阴结关中豪杰,欲灭苻氏,以其地来降。秋,七月,遇与黄门刘晁谋夜袭健,晃约开门以待之。会健使晃出外,晃固辞,不得已而行。遇不知,引兵至门,门不开。事觉,伏诛。于是孔持起池阳,刘珍、夏侯显起鄠,乔秉起雍,胡阳赤起司竹,呼延毒起灞城,众数万人,各遣使来请兵。

  秦以左仆射鱼遵为司空。

  九月,秦丞相雄帅众二万还长安,遣平昌王菁略定上洛,置荆州于丰阳川,以步兵校尉金城郭敬为刺史。雄与清河王法、苻飞分讨孔持等。

  姚襄屯历阳,以燕、秦方强,未有北伐之志,乃夹淮广兴屯田,训厉将士。殷浩在寿春,恶其强盛,囚襄诸弟,屡遣刺客刺之,刺客皆以情告襄。安北将军魏统卒,弟憬代领部曲。浩潜遣憬帅众五千袭之,襄斩憬,并其众。浩愈恶之,使龙骧将军刘启守谯,迁襄于梁国蠡台,表授梁国内史。

  魏憬子弟数往来寿春,襄益疑惧,遣参军权翼使于浩。浩曰:“身与姚平北共为王臣,休戚同之。平北每举动自专,甚失辅车之理,岂所望也!”翼曰:“平北英姿绝世,拥兵数万而远归晋室者,以朝廷有道,宰辅明哲故也。今将军轻信谗慝之言,与平北有隙,愚谓猜嫌之端,在此不在彼也。”浩曰:“平北姿性豪迈,生杀自由,又纵小人掠夺吾马。王臣之体,固若是乎?”翼曰:“平北归命圣朝,岂肯妄杀无辜!奸宄之人,亦王法所不容也,杀之何害!”浩曰:“然则掠马何也?”翼曰:“将军谓平北雄武难制,终将讨之,故取马欲以自卫耳。”浩笑曰:“何至是也!”

  初,浩阴遣人诱秦梁安、雷弱儿,使杀秦主健,许以关右之任,弱儿伪许之,且请兵应接。浩闻张遇作乱,健兄子辅国将军黄眉自洛阳西奔,以为安等事已成。冬,十月,浩自寿春帅众七万北伐,欲进据洛阳,修复园陵。吏部尚书王彪之上会稽王昱笺,以为:“弱儿等容有诈伪,浩未应轻进。”不从。浩以姚襄为前驱。襄引兵北行,度浩将至,诈令部众夜遁,阴伏甲以邀之。浩闻而追襄至山桑。襄纵兵击之,浩大败,弃辎重,走保谯城。襄俘斩万馀,悉收其资仗,使兄益守山桑,襄复加淮南。会稽王昱谓王彪之曰:“君言无不中,张、陈无以过也!”西平敬烈公张重华有疾,子曜灵才十岁,立为世子,赦其境内。重华庶兄长宁侯祚,有勇力、吏干,而倾巧善事内外,与重华嬖臣赵长、尉缉等结异姓兄弟。都尉常据请出之,重华曰:“吾方以祚为周公,使辅幼子,君是何言也!”

  谢艾以枹罕之功有宠于重华,左右疾之,谮艾,出为酒泉太守。艾上疏言:“权幸用事,公室将危,乞听臣入侍。”且言:“长宁侯祚及赵长等将为乱,宜尽逐之。”十一月,己未,重华疾甚,手令征艾为卫将军,监中外诸军事,辅政;祚、长等匿而不宜。

  丁卯,重华卒,世子曜灵立,称大司马、凉州刺史、西平公。赵长等矫重华遗令,以长宁侯祚为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辅政。

  殷浩使部将刘启、王彬之攻姚益于山桑。姚襄自淮南击之,启、彬之皆败死。襄进据芍陂。

  赵末,乐陵硃秃、平原杜能、清河丁娆、阳平孙元各拥兵分据城邑,至是皆请降于燕;燕主俊以秃为青州刺史,能为平原太守,娆为立节将军,元为兗州刺史,各留抚其营。

  秦丞相雄克池阳,斩孔特。十二月,清河王法、苻飞克鄠,斩刘珍、夏侯显。

  姚襄济淮,屯盱眙,招掠流民,众至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遣使诣建康罪状殷浩,并自陈谢。诏以谢尚都督江西、淮南诸军事、豫州刺史,镇历阳。

  凉右长史赵长等建议,以为:“时难未夷,宜立长君,曜灵冲幼,请立长宁侯祚。”张祚先得幸于重华之母马氏,马氏许之,乃废张曜灵为凉宁侯,立祚为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凉公。祚既得志,恣为淫虐,杀重华妃裴氏及谢艾。

  燕卫将军恪、抚军将军军、左将军彪等屡荐给事黄门侍郎霸有命世之才,宜总大任。是岁,燕主俊以霸为使持节、安东将军、北冀州剌史,镇常山。


【公元三百五十三年大事记】

前秦前凉争秦州
  王擢原为赵将,赵亡国后,擢先附东晋,任秦州(今甘肃天水)刺史。秦皇始二年(352)十一月,前秦莅雄向王擢所在地陇西进攻,擢奔投凉州,受到前凉张重华优礼,复任其为秦州刺史。晋永和九年(353)二月,重华派出所张弘、宋修与王擢率军进攻前秦,但被前秦击败,损失惨重。弘、修被俘,王擢逃奔姑臧(今甘肃武威),秦主健遂以苻愿为秦州刺史。但至五月,重华又派王擢击败苻愿,占领上邽(今甘肃天水)。愿奔长安。重华乘势上书晋廷请伐秦,被晋封为凉州牧。

 

刘康自称晋王
  与李犊叛晋同时,西域胡人刘康也于前秦皇始三年(353)三月在前秦境内平阳(今山西临汾西)聚众反叛。刘康诈称故汉主刘曜之子,自称晋王,应附者甚众。四月,前秦派左卫将军苻飞讨而擒之。计刘康称王仅一月。

 

前凉易主
  建兴四十一年(353)十月,前凉主华重华患病,其子张曜灵被立为世子。重华庶兄长宁侯张祖先以勇力、吏干著称,倾巧善结内外,与重华嬖臣赵长、尉缉等结拜兄弟。都尉常据曾上书重华将祖先调出,但重华欲以祖先为周公,使辅幼子,故不允。十一月,重华病情转重,手令招酒泉太守谢艾入朝辅政,但为张祚所阻。重华死后,世子曜灵嗣位,称凉州刺史,西平公,赵长等矫诏以张祚代谢艾辅政。张祚又得幸于重华之母马氏,于同年十二月,在赵长等配合下,将年仅十岁的曜灵罢废,自为凉州牧、凉公。旋杀重华妃裴氏及谢艾。次年正月,张祚又自称凉王,改建兴四十二年为和平元年,遂不复用晋建兴年号。立妻辛氏为王后,子太和为太子,设置百官,郊祀天地,行天子礼乐。尚书马岌及郎中丁琪上书切谏禁用天子之礼,遭祚拒绝,并杀丁琪。此后,凉州形势急转直下。

 

王羲之作“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晋司徒王导从子,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人称他为“王右军”。王羲之一生喜好游山玩水和结交朋友。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开始通读前人笔论。他的主要贡献也集中表现在书法的成就上,与其子献之并称“二王”。他先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后博采众长,书精诸体,尤其擅长楷书和行草书,风格妍美流畅,一改汉魏以来质朴书风,把书法推向全新的境界,被誉为“书圣”。他的传世代表作有《兰亭序》、《十七帖》、《姨母帖》、《奉橘》、《丧乱》、《初月》等。其中《兰亭序》对后世的影响最大,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的文士名流谢安、孙绰等41人会集在会稽山阴县境内的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事后集结成册,编定为《兰亭集诗》,由王羲之撰写《兰亭集序》。

 

莫高窟工程开始
  东晋永和九年(353),敦煌石窟中的莫高窟工程开始营造。敦煌石窟由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和水峡口小千佛四窟组成,规模巨大。其中莫高窟最为著名,工程亦最大,艺术成就最高,其他几处均为其分支。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甘肃敦煌东南25公里处,在大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大泉沟西岸玉门砾岩绵延3里多长的崖壁上。从东晋时开凿后,经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历代增修,现存洞窟550余座。莫高窟由上至下,分层开凿,最多可达四层。因所在崖壁石质松脆,不宜雕刻,所以石窟内的艺术精品多为大型壁画和塑像。现在洞窟中469窟存有精美、细致的壁画和塑像,保存了历代塑像2000多座,壁画50000多平方米。壁画上画着关于佛教的神话故事,内容丰富多彩。所画形象逼真,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尤其在细微处见功夫,衣褶、纹饰、肌肉、表情等恰到好处,体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李犊叛燕
  正当前燕与前凉激战秦陇时,被燕人占据的后赵与冉魏故地不断出现反燕势力。元玺二年(353)三月,原后赵卫尉常山李犊聚众数千人反燕,五月,燕主俊派卫将军慕容恪讨李犊,犊降,计犊起兵仅二月。

 

关中豪杰反秦
  前秦立国关中后,积极发展自身势力。不断扩张,与周边不断发生战争。皇始二年(353),前秦击败晋军,将后赵降将张遇等迁往关中。苻健因纳张遇继母韩氏为昭仪,数于众中谓遇曰:“卿,吾假子也。”遇耻之,阴结关中豪杰,欲灭苻氏,以其地降晋。遇遂于皇三年(353)七月,谋杀健,事败伏诛。于是孔持起池阳,刘珍、夏侯显起鄂,乔秉起雍,胡阳赤起司竹,呼延毒起灞城,各据本地同时举兵反秦,并派使求援于晋。同年九月,前秦丞相苻雄率军回长安,与苻法、共进飞分讨孔持等,至皇始四年(354)初,各地反秦势力,皆被平定。

 

殷浩北伐失败
  晋永和八年(352)初,东晋大臣都督扬豫徐兖青五州军事,殷浩上疏请北出许、洛,诏许之。于是,以安西将军谢尚、北中郎将荀羡为督统进屯寿春(今安徽寿县)。后赵降将张遇因不满谢尚而发动叛乱,同年五月,谢尚大败,损失一万五千人,逃还淮南。殷浩亦退屯寿春。中军将军王羲之建议就此罢兵,但殷浩不从,复谋再举,并于九月进驻泗口(今江苏淮阴北),派戴施、刘遁据守石门和仓垣。浩以军兴,甚至罢遣太学生徒,晋学校由此遂废。十二月,谢尚派王侠率军又攻占许昌,逼秦豫州刺史退屯弘农,而尚遂镇戍石头。殷浩又与前秦大将梁安、雷弱儿沟通关系,许以重职,但梁、雷伪许之。及浩闻张遇欲在关中叛秦,健兄子黄眉自洛阳西奔,以为安等事已成,九年(353)十月,殷浩遂率大军七万自寿春北伐,欲进占洛阳,修复园陵,以姚襄为前驱。但襄与殷浩构隙,反伏兵山桑(今安徽蒙城北)攻击殷浩,浩军大败,走保谯城(今安徽毫县)。殷浩北伐至此而失败。

 

慕容霸镇守常山
  慕容霸系皝帝第五子,俊弟,参与燕国多次对外战争,立有战功,系燕之重臣。时任给事黄门侍郎。慕容恪、慕容彪、慕容军等多次向燕王俊推荐。燕王占常山后。于元玺二年(353)以霸为安东将军、北冀州刺史,镇守常山。在此之前,后赵旧将朱秃、杜能、丁娆、孙元等纷纷降附燕国,被委以军职,留抚本营。

 

殷浩被废卒
  殷浩字深源,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东北)人。好老易之学,崇尚玄言。向为风流谈论者所宗。初为庾亮记室参军,又任庾翼司马。建元初,庾氏兄弟及何充先后去世,殷浩被征为建武将军、扬州刺史。永和三年(347),桓温灭蜀,为朝臣所忌,司马昱引浩以抗桓温,参综朝权。浩不知兵,且刚愎多疑,自欺人侮皆不觉。故虽连年北伐,竟以失败告终。桓温于是上书罪浩,于永和十年(354)初被朝廷免为庶人,徒于东阳信安(今浙江衢州)浩遭流放,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久之,桓温谓朝廷用浩实违其才,将以浩为尚书令。以书告之,浩喜,将答书,虑有谬误,开闭者十数,竟达空函。温大怒,由是遂绝。永和十二年(356)初卒于徒所。

 

姚襄叛晋降燕
  姚襄自姚弋仲病逝,率众附晋,先是屯驻历阳(今安徽和县),夹淮河广兴屯田,训练将士。但此举招致殷浩疑忌。浩屡派刺客杀襄,均未成。又派魏憬率众五千袭襄,但为襄所并。永和九年(353)十月,浩以襄为前锋北伐,襄预率兵埋伏于山桑(今安徽蒙城北)袭击殷浩,浩大败。十一月,殷浩复派兵进攻山桑襄兄益守军,但亦以失败告终。姚襄屯居盱眙(今县东北),招掠流民,聚众七万,分置守宰,劝课农桑,十二月派使至建康告殷浩罪,并自谢过。晋廷旋派谢尚镇历阳以备之。至次年二月,姚襄遣使降燕。五月,江西流民郭敞等执陈留内史刘仕降于姚襄。晋廷震动,即任周闵为中军将军,屯中堂,又调豫州刺史谢尚自历阳还卫京师,固江备守。

 

慕容霸遭忌
  慕容霸字道明,前燕主慕容皝第五子,今燕帝俊弟。少为皝喜爱,恩宠逾世子俊。因攻灭宇文氏而封都乡侯。后因骑猎坠马折齿,俊即位后改其曰垂。后迁侍中,录留台事,徒镇龙城(今辽宁朝阳北),但俊内心常忌恨垂,复召还。从常山(今河北正定南)徒至信都(今河北冀县)。

【外国大事记】
 

【魏晋诗词】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九

[魏晋] 陶渊明
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
俱至虞渊下,似若无胜负。
神力既殊妙,倾河焉足有!
馀迹寄邓林,功竟在身后。

 
【其他阅读】
=======
2023年9月3日 11:5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