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灵~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六位君主(353年)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三】前凉,汉,卢水胡人    张耀灵~东晋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六位君主(353年)






张耀灵



353年前凉】【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张重华】【张耀灵】【张祚】【张玄靓】【张天锡】【张大豫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前凉)

本名:张耀灵

别名:张曜灵、张元舒、凉哀公
字:元舒

谥号:哀公

在位时间:353年十一月十八日继位.十二月被废)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
生卒:344年~355年
籍贯: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


个人简介

      张耀灵(公元344年~355年),又作张曜灵,字元舒,出生于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他是前凉第六位君主,同时也是凉武王张轨的玄孙、凉明王张寔的曾孙、凉文王张骏的孙子以及凉桓王张重华的儿子。 在建兴四十一年(公元353年),张重华身患重病,为了确保国家稳定与皇室传承,他决定立年仅十岁的张耀灵为太子。同年十一月,张重华不幸病逝,张耀灵正式继位,成为前凉的新君主。他自称大司马、西平公,继续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然而,仅仅一个月后,在十二月时,辅政大臣张祚联合赵长等人密谋发动政变,将张耀灵废黜,并自立为前凉的新君主。 到了和平二年(公元355年),张祚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派遣手下杀害了年仅十二岁的张耀灵。张耀灵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不已。后人追谥其为“哀”,以表达对这位短命君主的哀思与怀念。


【人物生平】
立为太子

      张耀灵,这一历史人物的名字在不同的史书中有着不同的记载。《晋书》中作“张耀灵”,而在《魏书》与《资治通鉴》中则写作“张曜灵”。此外,《十六国春秋别传》又将其名记为“张灵曜”。尽管名字存在差异,但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却始终被后人所关注。他的字为“元舒”,是安定乌氏人,出身显赫,为前凉文王张骏之孙,同时也是前凉桓公张重华之子。 时间追溯至永和九年(即前凉建兴四十一年,公元353年十月),当时前凉国内发生了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张重华因病缠身,不得不提前安排继承大统之事。他派遣左长史马岌荣册立年仅十岁的张耀灵为太子,并宣布大赦境内,以示新君即将继位的庄重与威严。然而,这一决定也埋下了后续政治风波的隐患。 在此背景下,张重华的庶兄长宁侯张祚逐渐成为权力斗争的核心人物之一。张祚不仅力大无穷,还展现出果敢勇猛的性格以及卓越的为官才能。然而,他为人狡诈多端,善于察言观色,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与张重华身边的宠臣右长史赵长、尉缉等人结拜为异姓兄弟,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利益集团。 面对张祚的崛起,都尉常据曾多次上书请求将张祚调离朝廷,以削弱其影响力。然而,张重华对此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张祚可以成为如同周公般的贤臣,辅佐年幼的太子张耀灵,稳固国家根基。因此,当常据提出建议时,张重华回应道:“我正打算让张祚担当周公的角色,辅佐幼子张耀灵,你为何要说出这样的话呢?”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前凉政权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也反映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峻与挑战。张耀灵作为年幼的太子,在这样的局势下注定要经历诸多波折。而张祚的野心与权谋,则为前凉日后的动荡埋下了伏笔。


父死继位
         永和九年,即前凉建兴四十一年,公元353年的十一月初十这一天,张重华因病势沉重,亲自写下了一道命令。在这份命令中,他任命谢艾为卫将军,并赋予其监察中外诸军事的重任,期望谢艾能够凭借自己的才华与能力,辅佐朝政,稳定国家局势。 然而,这道手令却被张祚、赵长等人暗中扣留,未对外公布。他们此举显然意在掌控局势,为后续的政治布局铺平道路。同年十一月十八日,张重华不幸病逝,年仅二十岁的太子张耀灵继位。新君登基后,沿用了其父的封号,自称大司马、凉州牧、校尉、刺史以及西平公,试图继承父亲的遗志,继续治理这片土地。 但就在这一时期,右长史赵长等人却伪造了张重华的遗令,声称先主曾有意任命张祚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抚军大将军,以辅佐朝政。这一举动无疑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也为前凉政权内部埋下了诸多隐患。


废黜封侯
        永和九年,即前凉建兴四十一年,公元353年的十二月,右长史赵长、尉缉等重要官员向朝廷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建议。他们认为,当前国家正处于灾难尚未完全平息的动荡时期,为了稳定局势,应当选择一位年长且有能力的人来担任君主之位。而当时的张耀灵年纪尚幼,显然难以承担如此重任。因此,他们提议改立长宁侯张祚为新的君主。 事实上,张祚在此之前与张重华的母亲、同时也是张耀灵的祖母——王太后马氏之间存在私通关系。基于这一特殊背景,马氏最终采纳了赵长等人提出的建议。她以太后的身份颁布命令,宣布废黜自己的孙子张耀灵的君主之位,并将其降封为凉宁侯(也有史料记载为“宁凉侯”)。与此同时,马氏下令拥立张祚为新的君主。 随着这一政变的成功实施,张祚顺利继任了君主之位。他随即自封了一系列显赫的官职与称号,包括大都督、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以及凉公等职位,以此彰显其权威并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惨遭杀害
        张祚继位之后,行为荒淫残暴,毫无道义可言。无论是朝廷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对他充满了怨恨与愤怒。 永和十一年(即前凉和平二年,公元355年)的七月,张祚因为忌惮河州刺史张瓘势力强大,便心生嫌隙,决定削弱其权力。他派遣张掖太守索孚取代张瓘,前往枹罕镇守,并命令张瓘率兵讨伐反叛的胡人部落。然而,张祚并未就此满足,不久之后又派遣部将易揣等人率领军队突袭张瓘。面对这一系列针对自己的行动,张瓘愤然反抗,他先是在枹罕杀死了索孚,随后起兵攻打张祚。张瓘还向各地州郡发布了讨伐檄文,文中宣布废黜张祚,剥夺其君主之位,仅以侯爵身份归家养老,同时提议重新拥立张耀灵为国君。 到了八月,张祚闻讯后采取了极端手段。他派遣杨秋胡将年仅十二岁的张耀灵诱骗至东苑,残忍地扳断了他的腰肢,将其杀害,随后草草地将尸体掩埋在沙坑之中。张耀灵英年早逝,令人痛惜不已。事后,张祚为张耀灵追赠谥号“哀公”。

【史籍记载】

《资治通鉴·卷九十九》
《资治通鉴·卷一百》 

《魏书·卷九十九 列传第八十七》
《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 
《十六国春秋别传·卷七·前凉录》

 【亲属成员】 

祖父:前凉文王张骏
祖母:王太后马氏
父亲:前凉桓公
张重华
伯父:前凉威王张祚
叔父:前凉悼公张天锡
弟弟:前凉冲王张玄靓

【其他阅读】
=======
2025年4月3日 22:0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