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一十六年,公元316年,农历丙子(鼠)年,天干五行属火。晋愍帝司马邺建兴四年,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玉衡六年,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建元二年,麟嘉元年
公元三百一十六年
公元316年,农历丙子(鼠)年,天干五行属火
【西晋】长安)4.司马邺建兴四年(长安陷,被刘聪所俘)司马邺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围长安,至十一月晋愍帝出降
(年号:建兴(313年四月二十七-316年十一月十一日降赵) 西晋第四位皇帝孝愍帝司马邺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共5年。西晋王朝第十六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316年12月11日.农历316年十一月十一.乙未日,西晋灭亡。317年三月被杀。
西晋~也叫司马晋、中朝(265年—316年),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王朝,首都洛阳。【洛阳(265-313)、长安(313-317)】,从晋武帝建国开始,传四帝~晋武帝司马炎、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晋愍帝司马邺(末帝)。期间经历八王之乱,又有五胡十六国相随,建兴四年(316年)八月,汉赵刘曜攻打长安。晋愍帝司马邺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于十一月十一日出城投降汉赵,受封怀安侯 ,历尽屈辱,西晋灭亡,国祚51年。建兴五年十二月戊戌日(318年2月7日 ),晋愍帝司马邺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终年十八岁,葬处不明。从永嘉五年(311年)六月晋怀帝司马炽被俘后,西晋皇室、世族从京师洛阳纷纷迁至江南,此举也是晋王朝的延续......(东晋)。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公元265年—公元31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南匈奴】【前赵】平阳)十六国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建元二年
(年号:建元(315年三月-316年十月),十六国前赵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第三个年号,前赵政权第六个年号
【南匈奴】【前赵】平阳)十六国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麟嘉元年
(年号:麟嘉(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十六国前赵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第四个年号,前赵政权第七个年号
(年号:玉衡(311年―334年),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成武帝李雄的第三个年号,称帝第二个年号,成汉政权第三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建兴三年(315)二月十二日.丙子, 愍帝封司马睿为丞相
【陈留国】第2代陈留王曹过(302年--326年在位) 曹奂之子
【羯】【后赵】襄国)石勒 (生卒274年~333年8月17日)襄国,中国古代的都城、郡、县,位于今邢台市襄都区,西楚霸王项羽更名信都为襄国。为赵王赵歇和赵王张耳之国都。西汉设为襄国县。东晋十六国时,羯族人石勒建以襄国为都建立后赵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三任君主刘虎(刘乌路孤)(309—341年在位)
【氐族】【前仇池国】都城.清水)前仇池国第一任君主楊茂搜(296-317年在位)
【氐族】【氐族人~苻洪,前秦政权奠基人,略阳郡氐族首领,310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使者任命苻洪为平远将军,苻洪不肯接受汉国的官职,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郡公。 (310年-350年在位)
(鲜卑族)
【代国】鲜卑代国第二任君主.拓跋部21任首领.【拓跋普根大人】左贤王.居代郡之北(305~316年在位)
【代国】鲜卑代国第一任君主.拓跋部20任首领.【拓跋猗卢】盛乐)居定襄的盛乐故城(295--307年--315年晋封代王--316年在位,)三月被子所殺
【代国】鲜卑代国第四任君主拓跋郁律,拓跋猗迤之弟拓跋弗的儿子(316-321年)
【慕容吐谷浑部落】①慕容吐谷浑(283--317年)(领地范围:内蒙古阴山。公元313年左右,又从阴山南下,进入祁连山,后又向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青海地区发展)
【在位皇帝】
【西晋】3.皇帝晋怀帝司马炽(307年1月11日~公元313年3月14日)
(农历306年十一月二十一>农历313年二月初一.丁未日在位,311年被俘后,西晋未另立天子,仍是名义上的皇帝))
【南匈奴】十六国【前赵】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310--318年8月31日)
公元316年2月10日
农历:316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315年2月28日,波斯历:前307年11月20日,星期:星期五,干支:丙子年 庚寅月 庚寅日,属相:鼠,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六九第4天,儒略日数:1836517
【逝世名人】
拓跋普根,(305~316年),云中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人,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首领。北魏皇帝先祖之一,拓跋猗迤之子。公元305~316年,统治鲜卑索头部中部地区,316年去世,葬于云中金陵。北魏建立后,追谥为“景皇帝”,史称北魏景帝。
【家族成员】
高祖:拓跋诘汾(?--220) ,追封北魏圣武帝。
曾祖:拓跋力微(174--277) ,追封神元皇帝。
爷爷:拓跋沙漠汗(?--277),追封北魏文帝。
父亲:拓跋猗迤(267--305),追封北魏桓帝。
兄弟:拓跋纥那(?--337),追封北魏炀帝。 拓跋贺傉(?--325),追封北魏惠帝。
姬澹,(?--316),字世雅,晋十六国时期名将。代国信义将军,事桓、穆二帝,征战有功,为朝廷征战南北战立有大功,被封为楼烦侯。
刘易(?-316三月),汉赵第三位皇帝刘聪之子,封河间王。
陈元达(?-316),字长宏 匈奴后部人,五胡十六国匈奴汉国刘渊的重臣。历任黄门郎、廷尉、左司隶校尉、御史大夫、仪同三司等重要职务。
麹允(?~316年),凉州金城(今甘肃省兰州市)人,西晋大臣、将领。投降汉赵,被汉赵皇帝刘聪幽禁侮辱,麹允发愤自杀。
索綝(?~316年),字巨秀,敦煌人。西晋大臣,后将军索靖之子,曾迎晋愍帝入关中并助其登位为帝,且掌握朝中权力。晋愍帝被俘后与其一同到汉赵都城平阳,被刘聪以不忠处死。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孝愍皇帝下建兴四年(丙子,公元三一六年)
春,正月,司徒梁芬议追尊吴王晏,右仆射索纟林等引魏明帝诏以为不可;乃赠太保,谥曰孝。
汉中常侍王沈、宣怀、中宫仆射郭猗等,皆宠幸用事。汉主聪游宴后宫,或三日不醒,或百日不出;自去冬不视朝,政事一委相国粲,唯杀生、除拜乃使沈等入白之。沈等多不白,而自以其私意决之,故勋旧或不叙,而奸佞小人有数日至二千石者。军旅岁起,将士无钱帛之赏,而后宫之家,赐及僮仆,动至数千万。沈等车服、第舍逾于诸王,子弟中表为守令者三十馀人,皆贪残为民害。靳准阖宗谄事之。
郭猗与准皆有怨于太弟乂,猗谓相国粲曰:“殿下光文帝之世孙,主上之嫡子,四海莫不属心,奈何欲以天下与太弟乎!且臣闻太弟与大将军谋因三月上巳大宴作乱,事成,许以主上为太上皇,大将军为皇太子,又许卫军为大单于。三王处不疑之地,并握重兵,以此举事,无不成者。然二王贪一时之利,不顾父兄,事成之后,主上岂有全理?殿下兄弟,固不待言;东宫、相国、单于,当在武陵兄弟,何肯与人也!今祸期甚迫,宜早图之。臣屡言于主上,主上笃于友爱,以臣刀锯之馀,终不之信。愿殿下勿泄,密表其状。殿下倘不信臣,可召大将军从事中郎王皮、卫军司马刘惇,假之恩意,许其归首以问之,必可知也。”粲许之。猗密谓皮、惇曰:“二王逆状,主上及相国具知之矣,卿同之乎?”二人惊曰:“无之。”猗曰:“兹事已决,吾怜卿亲旧并见族耳!”因歔欷流涕。二人大惧,叩头求哀。猗曰:“吾为卿计,卿能用之乎?相国问卿,卿但云‘有之’;若责卿不先启,卿即云‘臣诚负死罪。然仰惟主上宽仁,殿下敦睦,苟言不见信,则陷于诬谮不测之诛,故不敢言也。’”皮、惇许诺。粲召问之,二人至不同时,而其辞若一,粲以为信然。
勒准复说粲曰:“殿下宜自居东宫,以领相国,使天下早有所系。今道路之言,皆云大将军、卫将军欲奉太弟为变,期以季春;若使太弟得天下,殿下无容足之地矣。”粲曰:“为之奈何?”准曰:“人告太弟为变,主上必不信。宜缓东宫之禁,使宾客得往来;太弟雅好待士,必不以此为嫌,轻薄小人不能无迎合太弟之意为之谋者。然后下官为殿下露表其罪,殿下收其宾客与太弟交通者考问之,狱辞既具,则主上无不信之理也。”粲乃命卜抽引兵去东宫。
少府陈休、左卫将军卜崇,为人清直,素恶沈等,虽在公座,未尝与语,沈等深疾之。侍中卜干谓休、崇曰:“王沈等势力足以回天地,卿辈自料亲贤孰与窦武、陈蕃?”休、崇曰:“吾辈年逾五十,职位已崇,唯欠一死耳!死于忠义,乃为得所;安能俛首仾眉以事阉竖乎!去矣卜公,勿复有言!”
二月,汉主聪出临上秋阁,命收陈休、卜崇及特进綦毋达、太中大夫公彧、尚书王琰、田歆、大司农硃谐并诛之,皆宦官所恶也。卜干泣谏曰:“陛下方侧席求贤,而一旦戮卿大夫七人,皆国之忠良,无乃不可乎!藉使休等有罪,陛下不下之有司,暴明其状,天下何从知之!诏尚在臣所,未敢宣露,愿陛下熟思之!”因叩头流血。王沈叱干曰:“卜侍中欲拒诏乎!”聪拂衣而入,免干为庶人。
太宰河间王易、大将军勃海王敷、御史大夫陈元达、金紫光禄大夫西河王延等皆诣阙表谏曰:“王沈等矫弄诏旨,欺诬日月,内谄陛下,外佞相国,威权之重,侔于人主,多树奸党,毒流海内。知休等忠臣,为国尽节,恐发其奸状,故巧为诬陷。陛下不察,遽加极刑,痛彻天地,贤愚伤惧。今遗晋未殄,巴、蜀不宾,石勒谋据赵、魏,曹嶷欲王全齐,陛下心腹四支,何处无患!乃复以沈等助乱,诛巫咸,戮扁鹊,臣恐遂成膏盲之疾,后虽救之,不可及已。请免沈等官,付有司治罪。”聪以表示沈等,笑曰:“群儿为元达所引,遂成痴也。”沈等顿首泣曰:“臣等小人,过蒙陛下识拔,得洒扫闺阁;而王公、朝士疾臣等如仇,又深恨陛下。愿以臣等膏鼎镬,则朝廷自然雍穆矣。”聪曰:“此等狂言常然,卿何足恨乎!”聪问沈等于相国粲,粲盛称沈等忠清;聪悦,封沈等为列候。
太宰易又诣阙上疏极谏,聪大怒,手坏其疏。三月,易忿恚而卒。易素忠直,陈元达倚之为援,得尽谏诤。及卒,元达哭之恸,曰:“‘人之云亡,邦国殄悴。’吾既不复能言,安用默默苟生乎!”归而自杀。
初,代王猗卢爱其少子比延,欲以为嗣,使长子六修出居新平城,而黜其母。六修有骏马,日行五百里,猗卢夺之,以与比延。六修来朝,猗卢使拜比延,六修不从。猗卢乃坐比延于其步辇,使人导从出游。六修望见,以为猗卢,伏谒路左;至,乃比延,六修惭怒而去。猗卢召之不至,大怒,帅众讨之,为六修所败。猗卢微服逃民间,有贱妇人识之,遂为六修所弑。拓跋普根先守外境,闻难来赴,攻六修,灭之。
普根代立,国中大乱,新旧猜嫌,迭相诛灭。左将军卫雄、信义将军箕澹,久佐猗卢,为众所附,谋归刘琨,乃言于众曰:“闻旧人忌新人悍战,欲尽杀之,将奈何?”晋人及乌桓皆惊惧,曰:“死生随二将军!”乃与琨质子遵帅晋人及乌桓三万家、马牛羊十万头归于琨。琨大喜,亲诣平城抚纳之,琨兵由是复振。
夏,四月,普根卒。其子始生,普根母惟氏立之。
张实下令:所部吏民有能举其过者,赏以布帛羊米。贼曹佐高昌隗瑾曰:“今明公为政,事无巨细,皆自决之,或兴师发令,府朝不知;万一违失,谤无所分。群下畏威,受成而已。如此,虽赏之千金,终不敢言也。谓宜少损聪明,凡百政事,皆延访群下,使各尽所怀,然后采而行之,则嘉言自至,何必赏也!”实悦,从之,增瑾位三等。实遣将军王该帅步骑五千入援长安,且送诸郡贡计。诏拜实都督陕西诸军事,以实弟茂为秦州刺史。
石勒使石虎攻刘演于廪丘,幽州刺史段匹磾使其弟文鸯救之;虎拔廪丘,演奔文鸯军,虎获演弟启以归。
宁州刺史王逊,严猛喜诛杀。五月,平夷太守雷炤、平乐太守董霸帅三千馀家叛,降于成。
六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秋,七月,汉大司马曜围北地太守麹昌,大都督麹允将步骑三万救之。曜绕城纵火,烟起蔽天,使反间绐允曰:“郡城已陷,往无及也!”众惧而溃。曜追败允于磻石谷,允奔还灵武,曜遂取北地。
允性仁厚,无威断,喜以爵位悦人。新平太守竺恢、始平太守杨像、扶风太守竺爽、安定太守焦嵩,皆领征、镇,杖节,加侍中、常侍;村坞主帅,小者犹假银青将军之号;然恩不及下,故诸将骄恣而士卒离怨。关中危乱,允告急于焦嵩;嵩素侮允,曰:“须允困,当救之。”
曜进至泾阳,渭北诸城悉溃。曜获建威将军鲁充、散骑常侍梁纬、少府皇甫阳。曜素闻充贤,募生致之,既见,赐之酒曰:“吾得子,天下不足定也!”充曰:“身为晋将,国家丧败,不敢求生。若蒙公恩,速死为幸。”曜曰:“义士也。”赐之剑,令自杀。梁纬妻辛氏,美色,曜召见,将妻之,辛氏大哭曰:“妾夫已死,义不独生,且一妇人而事二夫,明公又安用之!”曜曰:“贞女也。”亦听自杀,皆以礼葬之。
汉主聪立故张后侍婢樊氏为上皇后,三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复有七人。嬖宠用事,刑赏紊乱。大将军敷数涕泣切谏,聪怒曰:“汝欲乃公速死邪,何以朝夕生来哭人!”敷忧愤,发病卒。
河东平阳大蝗,民流殍者什五六。石勒遣其将石越帅骑二万屯并州,招纳流民,民归之者二十万户。聪遣使让勒,勒不受命,潜与曹嶷相结。
八月,汉大司马曜逼长安。
九月,汉主宴群臣于光极殿,引见太弟乂。乂容貌憔悴,鬓发苍然,涕泣陈谢,聪亦为之恸哭;乃纵酒极欢,待之如初。
焦嵩、竺恢、宋哲皆引兵救长安,散骑常侍华辑监京兆、冯翊、弘农、上洛四郡兵,屯霸上,皆畏汉兵强,不敢进。相国保遣胡崧将兵入援,击汉大司马曜于灵台,破之。崧恐国威复振则麹、索势盛,乃帅城西诸郡兵屯渭北不进,遂还槐里。
曜攻陷长安外城,麹允、索纟林退守小城以自固。内外断绝,城中饥甚,米斗直金二两,人相食,死者太半,亡逃不可制,唯凉州义众千人,守死不移。太仓有麹数十饼,麹允屑之为粥以供帝,既而亦尽。冬,十一月,帝泣谓允曰:“今穷厄如此,外无救援,当忍耻出降,以活士民。”因叹曰:“误我事者,麹、索二公也!”使侍中宗敞送降笺于曜。索纟林潜留敝,使其子说曜曰:“今城中食犹足支一年,未易克也,若许纟林以车骑、仪同、万户郡公者,请以城降。”曜斩而送之,曰:“帝王之师,以义行也。孤将兵十五年,未尝以诡计败人,必穷兵极势,然后取之。今索纟林所言如此,天下之恶一也,辄相为戮之。若兵食审未尽者,便可勉强固守;如其粮竭兵微,亦宜早寤天命。”
甲午,宗敞至曜营;乙未,帝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东门降。群臣号泣,攀车执帝手,帝亦悲不自胜。御史中丞冯翊吉朗叹曰:“吾智不能谋,勇不能死,何忍君臣相随,北面事贼虏乎!”乃自杀。曜焚榇受璧,使宗敞奉帝还宫。丁酉,迁帝及公卿以下于其营;辛丑,送至平阳。壬寅,汉主聪临光极殿,帝稽首于前。麹允伏地恸哭,扶不能起。聪怒,囚之,允自杀。聪以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候。以大司马曜为假黄钺、大都督、督陕西诸军事、太宰,封秦王。大赦,改元麟嘉。以麹允忠烈,赠车骑将军,谥节愍候。以索纟林不忠,斩于都市。尚书梁允、侍中梁浚等及诸郡守皆为曜所杀,华辑奔南山。
干宝论曰:“昔高祖宣皇帝,以雄才硕量,应时而起,性深阻有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行数术以御物,而知人善采拔。于是百姓与能,大象始构。世宗承基,太祖继业,咸黜异图,用融前烈。至于世祖,遂享皇极,仁以厚下,俭以足用,和而不弛,宽而能断,掩唐、虞之旧域,班正朔于八荒,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虽太平未洽,亦足以明民乐其生矣。
武皇既崩,山陵未干而变难继起。宗子无维城之助,师尹无具瞻之贵,朝为伊、周,夕成桀、跖;国政迭移于乱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无钧石之镇,关门无结草之固。戎、羯称制,二帝失尊,何哉?树立失权,托付非才,四维不张,而苟且之政多也。
夫基广则难倾,根深则难拔,理节则不乱,胶结则不迁。昔之有天下者所以能长久,用此道也。周自后稷爱民,十六王而武始君之,其积基树本,如此其固。今晋之兴也,其创基立本,固异于先代矣。加以朝寡纯德之人,乡乏不二之老,风俗淫僻,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荡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是以刘颂屡言治道,傅咸每纠邪正,皆谓之俗吏;其倚杖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盖共嗤黜以为灰尘矣!由是毁誉乱于善恶之实,情慝奔于货欲之涂,选者为人择官,官者为身择利,世族贵戚之子弟,陵迈超越,不拘资次。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列官千百,无让贤之举。子真著《崇让》而莫之省,子雅制九班而不得用。其妇女不知女工,任情而动,有逆于舅姑,有杀戮妾媵,父兄弗之罪也,天下莫之非也。礼法刑政,于此大坏。“国之将亡,本必先颠,”其此之谓乎!
故观阮籍之行而觉礼教崩弛之所由,察庾纯、贾充之争而见师尹之多僻,考平吴之功而知将帅之不让,思郭钦之谋而寤戎狄之有衅,览傅玄、刘毅之言而得百官之邪,核傅咸之奏、《钱神》之论而睹宠赂之彰。民风国势,既已如此,虽以中庸之才、守文之主治之,犹惧致乱,况我惠帝以放荡之德临之哉!怀帝承乱得位,羁以强臣;愍帝奔播之后,徒守虚名。天下之势既去,非命世之雄才,不能复取之矣!
石勒围乐平太守韩据于坫城,据请救于刘琨。琨新得拓跋猗卢之众,欲因其锐气以讨勒。箕澹、卫雄谏曰:“此虽晋民,久沦异域,未习明公之恩信,恐其难用。不若且内收鲜卑之馀谷,外抄胡贼之牛羊,闭关守险,务农息兵,待其服化感义,然后用之,则功无不济矣!”琨不从,悉发其众,命澹帅步骑二万为前驱,琨屯广牧,为之声援。
石勒闻澹至,将逆击之。或曰:“澹士马精强,其锋不可当,不若且引兵避之,深沟高垒,以挫其锐,必获万全。”勒曰:“澹兵虽众,远来疲弊,号令不从,何精强之有!今寇敌垂至,何可舍去!大军一动,岂易中还!若澹乘我之退而逼之,顾逃溃不暇,焉得深沟高垒乎!此自亡之道也。”立斩言者。以孔苌为前锋都督,令三军:“后出者斩!”勒据险要,设疑兵于山上,前设二伏,出轻骑与澹战,阳为不胜而走。澹纵兵追之,入伏中。勒前后夹击澹军,大破之,获铠马万计。澹、雄帅骑千馀奔代郡,韩据弃城走,并土震骇。
十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司空长史李弘以并州降石勒。刘琨进退失据,不知所为,段匹磾遣信邀之,己未,琨帅众从飞狐奔蓟。匹磾见琨,甚相亲重,与之结婚,约为兄弟。勒徙阳曲、乐平民于襄国,置守宰而还。
孔苌攻箕澹于代郡,杀之。
苌等攻贼帅马严、冯者,久而不克,司、冀、并、兗流民数万户在辽西,迭相招引,民不安业。勒问计于濮阳侯张宾,宾曰:“严、者本非公之深仇,流民皆有恋本之志,今班师振旅,选良牧守使招怀之,则幽、冀之寇可不日而清,辽西流民将相帅而至矣。”勒乃召苌等归,以武遂令李回为易北督护,兼高阳太守。马严士卒素服回威德,多叛严归之,严惧而出走,赴水死。冯者帅其众降。回徙居易京,流民归之者相继于道。勒喜,封回为弋阳子,增张宾邑千户,进位前将军;宾固辞不受。
丞相睿闻长安不守,出师露次,躬擐甲胄,移檄四方,刻日北征。以漕运稽期,丙寅,斩督运令史淳于伯。刑者以刀拭柱,血逆流上,至柱末二丈馀而下,观者咸以为冤。丞相司直刘隗上言:“伯罪不至死,请免从事中郎周莚等官。”于是右将军王导等上疏引咎,请解职。睿曰:“政刑失中,皆吾暗塞所致。”一无所问。
隗性刚讦,当时名士多被弹劾,睿率皆容贷,由是众怨皆归之。南中郎将王含,敦之兄也,以族强位显,骄傲自恣,一请参佐及守长至二十许人,多非其才;隗劾奏含,文致甚苦,事虽被寝,而王氏深忌疾之。
丞相睿以邵续为冀州刺史。续女婿广平刘遐聚众河、济之间,睿以遐为平原内史。
托跋普根之子又卒,国人立其从父郁律。
【公元三百一十六年大事记】
代国内乱
拓跋猗卢建立代国后,欲以其少子比延为嗣,令长子六修出居新平城(今山西山阴北),并黜弃其母。六修有骏马,又被猗卢夺去赐给比延。晋建兴四年(316)三月,六修来朝,猗卢欲使六修拜比延,六修不肯,猗卢乃令比延坐己步辇,六修见步辇而拜,及审视,乃比延,六修大怒而去。猗卢于是率众征讨,反被六修所败,后为六修所杀。不久,拓跋普根杀六修,政权归于普根。但国内形势大乱,新旧猜嫌,左将军卫雄、信义将军箕澹等趁势率晋人及乌桓三万家、马牛羊十万头归于晋将刘琨。琨大喜过望,亲至平城迎纳,琨兵势复振。
晋愍帝出降
汉建元二年(316),汉军在大司马刘曜统帅下,向长安不断发起攻势。同年八月,汉军逼近长安,形势危急,各路援兵相继赶到,但畏汉军声势,互相观望。相国司马保所派胡崧一军,又因曲允、索綝势力复振,竟退还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刘曜于九月乘势攻陷长安外城,曲允、索綝退保小城以自固。内外断绝,城中饥馑,甚至人自相食。十一月,晋愍帝遣宗敞乞降,但被索綝所阻,綝派其子见刘曜,欲以乞降为己功,刘曜斩之。于是晋愍帝乘羊车肉袒出降。群臣号泣,御史中丞吉郎悲愤自杀。刘曜将愍帝一行送往平阳。汉帝刘聪御光极殿,降愍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封曜大都督、督陕西诸军事、太宰,封秦王,假黄钺。并大赦,改元麟嘉。至此,西晋共历司马炎、司马衷、司马炽、司马邺四帝,共四十二年(265——306)而亡。
张华《博物志》编成
西晋张华编成一部广征地理博物琐闻的志怪小说《博物志》。西晋志怪小说盛行,这与当时神仙方士之说盛行、佛道二教广泛流传有密切关系。这时期志怪小说流行至今的便有30多种,内容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炫耀地理博物琐闻,二是夸饰正史之外的历史传闻,三是讲说神仙鬼怪故事。地理博物类小说除《博物志》外,还有《神异记》、《十洲记》等。《博物志》分类记载异境奇物、古代琐闻杂事和神仙方术等,既有山川地理知识,又有历史人物传说,奇异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的描述,还有怪诞不经的神仙方技故事,大都取材古籍,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资料,如书中记载八月有人浮槎至天河见织女的奇闻,成为牛郎织女神话的原始资料。据《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共10卷。流传至今内容混杂,文辞疏略,注释极少,可能是原书失传后由后人搜辑而成。
玄学的完成
郭象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庄子注》中玄学的范式完成。在他那里,道并非天地、万物的造物主,天是也不造生万物,众物自造,也就是“独化”,从玄冥中独化而出,而成为有后就处于变化之中,这样就取消了本体论,把万物之有归于它的自然。从此出发,他发展了各安其性的处世哲学,也就完成了在自然论,玄学的辨言析理的方法在这里也得到了完成,其表现就是言决之辨。这一方法与品鉴风格同样是得意忘言,找到对象形质背后的神韵、意义,这是玄学使人感到玄的本质,他的《庄子注》也不是语言注解,而是进行逍遥游。因此郭象哲学取消了本体论,也取消了对象;他肯定的有不是事物自身作为有,而是它们的独化,事物和生化和变化。这与裴頠的《崇有论》不同,后者肯定事物的有和有的先天性,并认为与万物有关,与欧阳建的言尽意论一样是对玄学的背叛,郭象是玄学的古典典范。郭象完成的玄学体系抛弃了存在和其本性,而使存在物的化(其实是意即神韵的一种)成为哲学对象,这是理学的本质路线。
书法成为独立艺术
汉魏时期,通行的隶书开始走向衰落,楷书作为一种新字体,尤其在钟繇创楷书之后,正走上取代隶书的过程;由隶书的简易发展起来的章草日益兴盛时,章草在楷体兴起发展激盛下,已露出取代章书的端倪;行书则在楷书、草书两种势力的夹攻下也在积累孕育,它们都为中国书法艺术在晋代大放异彩准备了内在的条件,魏晋时期,纸普遍使用,为书法练习和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在书法工具上提供了保证。汉魏晋之际,玄、道、佛思想广泛流行,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背景。魏晋玄学兴起。崇尚清谈,文风放达,直接影响了当时士大夫们的思想情趣,表现在书法便开始大胆追求超逸潇洒的艺术风格,这对行书的自由挥洒,丰神潇洒,草书的遒润多波,信手万变,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准备了心理基础。这个时期开窟造像、凿石刻经、建寺立碑之风的盛行,在客观上给书法的普及和发展起了催化促进作用。魏晋时期,书法理论也很盛行,这一时期层出不穷的书法家作为书法艺术的主体,在代代传承,代代创新的艺术积累中,最终使中国的书法在晋代成为一种独立艺术。晋代书法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可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相提并论,是中国古代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水磨大量使用
西汉时期,作为粮食加工机械的水磨已经得到运用,但都是一轮一磨,水能利用率不高,工效也不大。西晋杜预对其进行了改进。他将原动轮改成一具大型卧式水轮,大水轮的长轴上安装三个齿轮,各联动三台石磨,共9台水磨,称水转连磨,水转连磨的制成,大大提高了水能的利用,根据同样的原理,杜预还创制了“连机碓”,即用一个水轮带动几个或十几个碓,成倍提高了这种碓击式加工机械的效果。水转连磨(包括连机碓)创制后,迅速得到了推广使用,和此前已有的单磨一起,给当时人们的生活事来很大的便利。
青瓷工艺成熟
青瓷是指施青色高温釉的瓷器,也是中国制瓷业中烧造时间最早的一个品种。青瓷出现于夏商,因制作工艺粗陋,故称原始青瓷。三国两晋时,烧造青瓷的已有越窑、瓯窑、婺州窑、宜兴窑等,青瓷生产进入繁荣期,烧造工艺也趋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器物种类大为增多;瓷器的装饰更为丰富;瓷器的成型工艺明显改进;烧成技术显著提高。此期青瓷的釉色比较稳定,以青绿色为主,其他釉色较少,这表明当时已能很好地掌握烧制的窑温。青瓷以其素雅、清丽、明净的釉色和多姿多彩的装饰纹样及传神生动的器物造型受到国内外人民的普遍喜爱。
汉王沈等专政弄权
汉中常侍王沈、宣怀、中宫仆射郭猗等人乘汉主刘聪沈迷酒色之时,干权弄政,任用奸佞,奢华逾制,残害民生。郭猗、靳准与太弟义有隙,私下离间相国粲与太弟义,诬太弟反叛,并迫使大将军从事中郎王皮与卫军司马刘惇同共诬陷。靳准又劝粲暂缓东宫门禁,故使其宾客往来,然后收其宾客,使曲承谋反之罪。但少府陈休、左卫将军卜崇素恶王沈等人,建兴二年(316)二月,与大将军刘敷、陈元达等人上表请罢王沈等付有司治罪,刘聪不但拒绝,反而封沈等为列侯。
陈元达自杀
陈元达字长宏,本姓高,以生月妨父,故改姓陈。后被刘渊征为黄门郎。刘聪即位后,多行杀戮,朝政无章,元达屡苦谏,不畏危难。建元二年(316)二月,王沈诸人干权弄政,残害忠良,元达与太宰河间王刘易等人上书极谏,要求惩治王沈等,但遭到刘聪严辞拒绝,并手坏其疏。刘易于三月忿恚而卒。易死后,元达以“吾既不复能言安用默默苟生”,亦愤恨自杀,时人均以为冤。
张实延访群下
凉州刺史张实自继父位以后,于晋建兴四年(316)四月下令吏民有能举其过者,赏赐布帛羊米。贼曹佐隗瑾献议张实延访群下,使各尽所怀,然后择善而行,嘉言自至,不烦厚赏此议一出,张实深赏之,当即增瑾位三等。
晋二太守降成
建兴四年(316)五月,晋平夷(今贵州毕节)太守雷炤、平乐(今广西平乐东北)太守董霸因不满宁州刺史王逊严猛专杀,率二地三千余家叛晋投附于成国。
刘曜攻陷北地
汉建元二年(316)七月,汉大司马刘曜攻围晋北地太守曲昌,晋大都督曲允率步骑三万营救。刘曜绕城纵火,使反间欺给曲允,云该城已陷,允兵惧溃,曜乘势追败曲允,于是攻陷北地(今陕西耀县)。旋率军进至泾阳(今甘肃平凉西北),晋渭北诸城纷纷溃降,建威将军鲁充、散骑常侍梁纬、少府皇甫阳等先后被俘。刘曜又获梁纬妻辛氏,欲娶之,但遭拒绝,鲁充与辛氏皆自杀。
刘聪立侍婢为后
汉帝刘聪上皇后靳月光因秽行自杀,建元二年(316)七月,刘聪又册立已故张皇后之侍婢樊氏为上皇后,三皇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还有七人。当时嬖宠用事,刑赏紊乱,大将军刘敷涕泣苦谏,但刘聪不听,刘敷忧愤,发病而卒。
曲(麹)允被俘自杀
曲允、金城(今甘肃兰城西北)人。世为豪族。洛阳失陷、怀帝被俘时,允为安夷护军、始平太守,后代贾疋任雍州刺史。愍帝即位,允官秩有加。数度率军阻止汉军进扰,保卫晋境,建兴四年(316)七月,汉将刘曜进攻北地(今陕西耀县),允增兵救援,但为曜击败。同年十一月,刘曜率军攻陷长安(今陕西西安),允与愍帝被俘,掳至平阳,悲愤至极,遂自杀身亡。被赠车骑将军,谥节愍侯。
索綝被杀
索綝,字巨秀,敦煌人。索靖少子。曾参与诸王混战及防御汉军侵扰。晋怀帝被俘后,参与拥立司马业。愍帝即位后,以首迎大驾之功封赏甚厚,成为愍帝朝重臣。后又连续击败汉军刘曜部下呼延莫、赵染等军。建兴四年(316)九月,汉将刘曜军围攻长安,晋司马保将胡崧因惧曲允、索綝功盛拒绝救援,长安外城失守,索綝与曲允退入小城自固。当时城中饥窘,人相食,死亡逃奔者甚众。十一月,晋愍帝遣宗敞乞降,但被綝所阻,复以子告知刘曜晋军犹可坚持一年,但被刘曜识破。晋懂帝于是出降,綝随帝掳至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汉帝刘聪以綝不忠于本朝,杀之。
石勒击败刘琨
汉麟嘉元年(316)十一月,晋愍帝出降以后,汉将石勒围攻乐平太守韩据于坫城(今山西昔阳附近),据向刘琨求救,琨因新得拓跋猗卢之众,士气大增,动员全部军队增援。石勒以孔苌为前锋都督,占据险要,设置埋伏,击败刘琨部将箕澹军,晋军随即溃败,并州震骇。十二月,刘琨部下司空长史李弘以并州降于石勒,刘琨进退失据, 遂投奔蓟(今北京南)地鲜卑段匹磾。
石勒招纳流民
汉麟嘉元年(316)末,汉将石勒击败晋将刘琨后,随即派遣孔苌进攻活跃于幽(今河北汲县)冀(今河北冀县)之间的流民马严等二部。当时司、冀、并、兖州流民避乱中原而散奔辽西者多达数万户,局势动荡,民情不稳,谋臣张宾向石勒献议,以流民有恋本之意,劝其择派良吏招抚,马、冯二部亦可不日而归。勒遂召回孔苌等,派李回为易北督护兼高阳太守。马严士卒多叛严归乡,严惊惧赴水而死。冯率部众投降,辽西流民尽归于石勒。
【魏晋诗词】
送苏修撰赴阙四首 其三
[魏晋] 张载
阖辟天机未始休,袗衣胝足两何求。
巍巍只为苍生事,彼美何尝与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