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廆[Mùróng Wěi]~前燕政权奠基者(生卒269年~333年))

首页标题    五胡    2,鲜卑族    2鲜卑.慕容廆部落    慕容廆[Mùróng Wěi]~前燕政权奠基者(生卒269年~333年))






慕容廆


 

所处时代:晋朝(西晋

全名:慕容廆
别名:弈洛瑰 、若洛廆
谥号:襄公>武宣王>武宣皇帝(追)
封号:辽东郡公(封)
庙号:高祖(追)

官职:都督幽平二州、车骑将军、平州牧

在职时间:283-333年

前任:慕容涉归(父亲)(慕容部鲜卑酋长)

继任:慕容皝(十六国时期前燕开国君主)
民族族群:鲜卑族
出生地: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
生卒:269年~333年6月4日
主要成就:为前燕建立打下基础

陵墓:


个人简介

慕容廆同慕容吐谷浑是同父异母兄弟,(慕容涉归继任慕容部鲜卑酋长后,生了一个长子叫慕容吐谷浑,不过这个长子是庶长子,也就是说是慕容涉归跟小妾所生,而老二慕容廆虽然是次子,确是慕容涉归的嫡长子。若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慕容部的首领位置要传给慕容廆。 )

      慕容廆(269年~333年),字弈洛瑰,鲜卑名为若洛廆,出生于昌黎郡棘城县(今辽宁省义县),是鲜卑族的重要领袖之一。作为前燕政权的奠基者,他是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之子,同时也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的父亲。 慕容廆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气度与才华。他身材魁伟,容貌俊美,且才智过人,深得部众敬重。

        太康四年(283年),其叔父慕容耐篡夺了部族首领之位,为避祸患,慕容廆不得不选择逃亡。然而,命运并未让这位杰出的领导者长期隐匿于世。不久之后,慕容耐被杀,慕容廆重新被部众拥戴为首领,并正式继承了慕容部的领导权。 在其统治初期,慕容廆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以巩固自身地位。他曾率军袭击辽西地区的百姓,但最终被晋武帝司马炎派遣的将领击败。尽管如此,慕容廆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他连续多年对昌黎地区的百姓进行劫掠,直至被西晋东夷校尉何龛击败。此后,慕容廆明智地选择率领部众臣服于晋朝,迁居徒河(今辽宁锦州)之青山以此谋求更大的发展机会。

          永嘉元年(307年),慕容廆将都城迁至大棘城,并自称为大单于。在此期间,他积极修明政事,推动农业发展,注重教育事业,广纳贤才,使得士大夫和普通民众纷纷归附。同时,他还成功镇抚了周边的扶余、宇文鲜卑、段部鲜卑以及高句丽等势力,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力。

       太兴四年(321年),晋元帝司马睿对慕容廆予以高度认可,遥拜其为散骑常侍、车骑将军、都督幽平二州东夷诸军事、平州牧,并封爵辽东郡公。

       太宁三年(325年),随着晋成帝司马衍即位,慕容廆更是被加封为侍中、特进,彰显了他在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五岁。东晋朝廷为表彰其功绩,追赠他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赐予谥号“襄公”。

       永和八年(352年),慕容廆的孙子慕容儁称帝后,追尊慕容廆为皇帝,谥号“武宣皇帝”,庙号“高祖”,以此铭记他为家族及国家奠定的基础与贡献。 慕容廆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智慧与胆识不仅使慕容部逐渐崛起,更为后来前燕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是一位兼具军事才能与政治远见的伟大领袖,其历史地位至今仍备受推崇。


【人物生平】
继承父位

      慕容氏是鲜卑族的一支,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史书记载,慕容廆的曾祖父莫护跋,在三国曹魏初年率领众部落从鲜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迁徙至辽西地区定居。这一迁徙不仅标志着鲜卑慕容部的崛起,也为后续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基础。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莫护跋协助太尉司马懿成功征讨了辽东太守公孙渊,因功勋卓著被封为“率义王”,并在棘城之北建立了自己的王国。关于慕容姓氏的由来,历史上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莫护跋喜好佩戴步摇冠,“步摇”一词逐渐音讹为“慕容”;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莫护跋仰慕天地二仪之德,并继承日月星三光之容,因此以“慕容”为姓氏。无论哪一种说法更为准确,都反映出鲜卑慕容部在文化上向中原汉化靠拢的趋势。 慕容廆的祖父慕容木延,曾任左贤王,是部落中的重要人物。而他的父亲慕容涉归,在西晋时期因保全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市)有功,被封为鲜卑单于。随着慕容部落逐步迁居至汉族聚居的辽东北部地区,这一过程进一步加速了整个部落的汉化进程。

         慕容廆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气质。他身材魁梧、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体态雄伟且气度不凡。安北将军张华以善于识别人才闻名,少年时期的慕容廆曾前往拜见张华。张华见到慕容廆后大为赞叹,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奇才,并预言道:“待你长大成人之后,必定会成为治理天下的人才,同时也能匡扶时局、解救危难。”为了表达对慕容廆的欣赏,张华还将自己的簪帻赠予他,两人结为挚友后方才依依惜别。 然而,命运多舛。

       晋武帝太康四年(公元283年),慕容廆的父亲慕容涉归去世,其叔父慕容耐趁机篡夺了政权,并企图杀害慕容廆。为了避免祸及自身,慕容廆不得不选择出逃以避灾祸。

        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慕容部的部众联合起来诛杀了篡权者慕容耐,随后迎立慕容廆为新的单于。从此,慕容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启了属于他的传奇篇章。这一事件不仅巩固了慕容廆的地位,也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叛晋侵边
       慕容涉归与宇文鲜卑之间的恩怨纠葛,为后世留下了诸多值得深思的故事。慕容廆作为慕容部的重要首领,继位后便怀揣着为先君复仇的决心。他上书晋武帝,请求允许其讨伐宇文鲜卑,然而这一请求并未得到晋武帝的批准。面对朝廷的拒绝,慕容廆内心充满了愤怒与不甘。于是,他采取了更为直接且激烈的手段——率军侵犯辽西郡,这一地区如今大致位于河北省卢龙县一带。慕容廆的军队在当地肆意杀戮、劫掠,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得知这一情况后,晋武帝司马炎迅速调遣幽州诸军前往平叛。双方在肥如(今河北省迁安市)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最终西晋军队凭借精锐的战斗力击败了慕容廆的部队。尽管遭遇失败,但慕容廆并未因此收敛。相反,他继续对昌黎郡进行劫掠,并且这种行为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太康六年(公元285年),慕容廆决定将目光投向东方,发动了一场针对扶余国(今吉林省双城县附近)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这场战争中,扶余王依虑因实力悬殊而惨败,最终选择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其子依罗则被迫逃离故土,辗转流亡至沃沮(今朝鲜咸兴市)。慕容廆成功征服扶余后,驱赶数万名俘虏凯旋而归,进一步巩固了自身的势力。 然而,慕容廆的扩张野心并未就此止步。

         太康七年(公元286年)五月,他再次挥师东进,目标直指辽东地区。此时,依罗已向晋朝东夷校尉何龛求助,希望能够借助外部力量重新复兴扶余国。何龛随即派遣督护贾沈率领军队护送依罗返回扶余。当这支联军行进途中时,慕容廆派出部将孙丁带领骑兵试图予以截击。然而,在贾沈的指挥下,晋军奋勇作战,不仅成功击溃了鲜卑骑兵,还斩杀了敌方将领孙丁。此役过后,依罗得以顺利回归故土,扶余国也迎来了短暂的复兴。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当时各民族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冲突,同时也凸显出晋朝在边疆治理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修边发展
          慕容廆曾与众人商议道:“自我们的祖先开始,世代都忠心耿耿地侍奉中原王朝。华夏民族与边裔民族在风俗习惯和礼仪制度上各有不同,且强弱之势也有所差异。我们又怎能与晋朝这样的强大政权相抗衡呢?为何不去寻求和平共处之道,反而要让我们的百姓遭受无谓的伤害呢?”这番话充分体现了慕容廆对局势的清醒认识以及对百姓安危的深切关怀。

           太康十年(公元289年),慕容廆派遣使者前往晋朝表达归顺之意。晋武帝得知后十分欣赏慕容廆的明智之举,遂授予他“鲜卑都督”一职。慕容廆为了表达对晋朝的敬意,亲自前往东夷府拜会。当时,他身着束巾衣,在府邸门口按照士大夫之礼向对方致意。然而,何龛却以武将的姿态列兵引见,慕容廆见状随即换上了戎装才进入府内。事后,有人询问他为何如此行事,慕容廆从容答道:“若主人不以礼相待,宾客又能做些什么呢?”此言一出,令何龛深感惭愧,从此对慕容廆更加敬重。 彼时,段部鲜卑目睹慕容廆的威望与德行日益增长,担心自身有被其吞并的风险,于是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频繁侵扰慕容部。面对这种情况,慕容廆并未选择正面冲突,而是采取了忍让的态度,通过谦逊的言辞和丰厚的礼物来安抚对方。这一举措最终赢得了段部鲜卑酋长段阶的认可,甚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慕容廆为妻,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关系。 鉴于辽东郡地理位置偏远,慕容廆决定率领部族迁往辽西郡徒河县(今辽宁省锦州市)境内的青山(今辽宁省义县)。

       元康四年(公元294年),慕容廆再次带领族人迁居至被称为“颛顼之墟”的大棘城(今辽宁省义县)。在此期间,他积极引导百姓从事农桑生产,并且推行与晋朝相似的法律制度。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慕容部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的农业生活方式,同时也加速了他们对汉文化的接受过程,极大地推动了鲜卑慕容氏的封建化进程。
        永宁二年,即公元302年,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冀州等四州地区不幸遭遇了严重的水灾。这场自然灾害不仅波及范围广泛,还对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与冀州相邻的幽州也同样未能幸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 面对如此严峻的灾情,慕容廆果断采取行动,下令打开粮仓救济受灾民众,积极帮助幽州地区的人民度过这一艰难时期。从他的举措中可以看出,慕容部族此时已经将农耕作为主要的生产方式之一,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粮食储备能力,这为他们救助灾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鉴于慕容廆在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责任担当和卓越贡献,晋惠帝司马衷特意下诏对其进行嘉奖,赐予其象征荣誉的命服,以表彰他在维护地方稳定、保障民生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慕容廆的仁德之心及其部族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守卫辽东
       太安元年,即公元302年,鲜卑宇文部的酋长宇文莫圭派遣其弟宇文屈云率领军队进攻慕容廆。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慕容廆采取了明智的战略决策。他选择避开宇文屈云的主力部队,转而对宇文部的另一支部队发起反击,成功重创了由宇文素延指挥的队伍。 这一战果让宇文素延深感羞愤。为了挽回颜面,他迅速动员十万大军,将慕容廆所在的要塞——大棘城团团围住。城内的将士们目睹敌军浩浩荡荡的阵势后,无不感到恐惧,士气低落,几乎失去了抵抗的决心。然而,在这危急关头,慕容廆却表现出了非凡的胆识与智慧。他冷静地鼓舞众人:“尽管宇文素延的人马如同蚂蚁般众多,但他的军队缺乏纪律和秩序,实际上已经落入我的计策之中。各位只需奋勇作战,无需担忧其他。”随后,慕容廆亲自率领精锐部队出城迎击,凭借卓越的指挥才能再次重创宇文素延的兵马。战斗中,慕容廆的部队一路追击敌军达百里之遥,斩杀及俘虏万余人,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此役之后,原本隶属于宇文部的辽东人孟晖,带着数千家眷归顺了慕容廆。慕容廆不仅接纳了他们,还任命孟晖为建威将军,以表彰其忠诚与贡献。

         永嘉元年,也就是公元307年,慕容廆正式自称大单于,标志着他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并为后续建立强大的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永嘉三年(公元309年),辽东地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政治冲突事件。当时,辽东太守庞本因个人恩怨杀害了东夷校尉李臻。这一行为引发了边疆地区的动荡不安。鲜卑部落中的素连、木津等人借着为李臻报仇的名义,实际上却怀有乘机作乱的野心。他们迅速发动攻势,攻陷了多个县城,并对当地士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杀戮和掠夺,使得边境局势进一步恶化。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太守袁谦多次组织反击,但均以失败告终。而东夷校尉封释则因为内心的恐惧,选择了与叛军议和的方式试图平息事态。然而,这种妥协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让百姓陷入了更深的苦难之中。由于连年的劫掠,无数家庭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大量民众被迫流离失所,纷纷逃离故土寻求庇护。一时间,归附慕容廆势力的难民络绎不绝,形成了浩浩荡荡的人流。 在此危急关头,慕容廆之子慕容翰向父亲进言道:“在当今乱世,与其四处求助于诸侯,不如主动承担起勤王救国的责任。纵观历史,凡是有所作为的君主,无不是通过勤王之举来奠定自己的基业。如今,素连、木津等人骄横跋扈,不仅导致晋军惨败,更使无辜百姓饱受欺凌,其罪行可谓罄竹难书!那些所谓的‘复仇者’,表面上打着报复庞本的旗号,实则心怀不轨,企图趁机作乱。而封释使君为了求和,不惜牺牲庞本性命,却换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辽东地区已经陷入倾覆状态将近两年,中原大地战火纷飞,各州军队接连失利。此时正是我们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最佳时机。单于应当果断采取行动,彰显严惩叛逆的决心,解救那些如同倒悬般痛苦不堪的吏民。同时,我们要明确谴责素连、木津等人的罪行,联合一切正义力量共同讨伐他们。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复兴辽东的国土,还能吞并素连、木津二部的力量,既向朝廷彰显我们的忠诚与正义,又为我国谋取实际利益。这不仅是国家强大的开端,更是我们在诸侯之间实现宏伟志向的重要一步。” 慕容廆深以为然,采纳了慕容翰的建议。随即,他亲自率领精锐骑兵出征,直指素连、木津两部。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慕容廆的军队大获全胜,成功斩杀了素连、木津两位首领。随后,慕容廆将这两支部落的残余势力全部收服,并将其迁徙至棘城进行安置。最后,他在辽东重新设立了郡县制度,恢复了当地的秩序,凯旋而归。 此次军事行动不仅巩固了慕容廆在辽东地区的统治地位,还为慕容氏家族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决策充分体现了慕容廆父子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佳话。
          建兴元年,即公元313年,晋怀帝司马炽在平阳遭遇不幸,陷入困境。在此危难之际,大司马王浚秉承皇帝旨意,任命慕容廆为散骑常侍、冠军将军、前锋大都督以及大单于等重要职务。然而,慕容廆秉持谦逊态度,推辞了这些职位,并未接受。 在建兴年间,晋愍帝司马邺为了表彰慕容廆的功绩与影响力,特意派遣使者前去册封他为镇军将军,并授予其昌黎、辽东两国公的爵位。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朝廷对慕容廆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了他在当时政局中的重要地位。
          建武元年(317年),东晋元帝司马睿正式承制,颁布诏令,授予慕容廆假节、散骑常侍、都督辽左杂夷流人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以及昌黎公等一系列重要官职与爵位。然而,面对如此显赫的封赏,慕容廆却表现出了极大的谦逊态度,他以自身德行不足以胜任为由,推辞不受。 当时,征虏将军鲁昌敏锐地察觉到局势的重要性,他向慕容廆进言道:“如今,中原大地历经战乱,洛阳与长安相继陷落,天子蒙受极大苦难。琅琊王司马睿在江东建立基业,逐渐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明公您雄踞北方,掌控辽东地区,麾下势力强大,但周边各部族依然凭借自身实力频繁作乱,尚未完全接受王道教化。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部落首领认为自己的权势并非来自朝廷的正式任命,因而肆意妄为。因此,我们应当派遣使者前往建康,与琅琊王通好,并劝说他继承晋室大统,完成中兴之业。之后再以皇帝之命号令天下,讨伐那些抗拒王化的罪人。如此一来,谁还敢不听从号令呢?” 慕容廆同意了鲁昌的建议。于是,他决定派遣长史王济通过海路前往建康,向晋元帝表达支持,并力劝其登基称帝。随后,在晋元帝继位后,为了表彰慕容廆的忠诚与贡献,朝廷派遣谒者仆射陶辽携带诏书前来,再次申明之前的任命,并进一步提升其职位为平北将军、大单于。即便如此,慕容廆依旧秉持着一贯的谦让精神,坚决辞谢了东晋王朝给予他的诸多封赏。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对权力的淡泊态度,也体现了他作为一方诸侯的高尚品格与政治智慧。

 

纳民任能
      当时,东西二京相继陷落,幽冀地区也告沦陷。慕容廆以严明的政令和法纪治理部属,同时虚怀若谷,广纳贤才。这一举措吸引了大量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士族和平民,他们纷纷携家带口前来投奔慕容廆。慕容廆为妥善安置这些流民,设立了专门的郡进行管理:冀州人归属冀阳郡,豫州人划入成周郡,青州人编入营丘郡,并州人则归于唐国郡。 不仅如此,慕容廆还注重选拔贤能之士参与政务处理。他任用河东裴嶷、代郡鲁昌以及北平阳耽作为主要谋士;委任北海逢羡、广干游邃、北平西方虔、渤海封抽、西河宋奭和河东裴开为心腹大臣。此外,渤海封弈、平原宋该、安定皇甫岌与兰陵缪恺因其卓越的文章才华被置于枢要之位。会稽朱左车、泰山胡毋翼及鲁国孔纂因其德高望重而被引为宾友。 在教育方面,慕容廆同样重视人才的培养。他邀请对儒学有深厚造诣的平原刘赞担任东庠祭酒,负责教授贵族子弟。世子慕容皝更是亲自带领众贵族子弟向刘赞拜师求学。 慕容廆在审理政务之余,还会亲自前往学堂听课,与师生们共同研习经典。一时间,朗朗读书声不绝于耳,礼让之风逐渐盛行于整个社会,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文化景象。


三国联攻
      平州刺史、东夷校尉崔毖自视甚高,他以南方名士自居,意图通过怀柔政策吸引流亡之人归附。然而,他的计划并未如愿实现,无人前来投靠。崔毖因此心生怨恨,误以为是慕容廆强行留住了这些流民。出于对土地和权力的贪婪,他暗中联合了高句丽以及宇文鲜卑、段部鲜卑等势力,共同商议如何消灭慕容廆,并计划瓜分其领土。

      太兴元年(公元319年),三国联军正式发动了对慕容廆的讨伐行动。面对强大的敌人,慕容廆冷静分析局势,说道:“他们轻信了崔毖的谎言,贪图一时之利,如今不过是乌合之众前来攻伐罢了。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彼此之间互不顺服,我坚信一定能够战胜他们。然而,他们的军队刚刚会合,士气正盛,如果我们贸然迎战,就会落入对方的圈套。我们应当稳住阵脚,耐心等待战机。这样一来,他们会因久攻不下而心生疑虑,互相猜忌。一方面,他们可能会怀疑我和崔毖设下诡计来消灭他们;另一方面,内部也可能出现三国之中有人与我密谋的猜测。等到他们人心涣散之时,再一举击溃他们,胜利便唾手可得。” 果然,三国联军攻打棘城时,慕容廆紧闭城门,拒不迎战。他派遣使者带着牛酒犒赏宇文部,并故意当着众人高声宣称:“崔毖已经派使者前来。”此举成功挑拨了二国对宇文部的信任,导致这两国怀疑宇文部与慕容廆暗中勾结,于是撤兵而回。宇文部首领宇文悉独官见状却毫不退缩,他自信满满地说道:“虽然两国撤军,但我独自一人也能兼并慕容廆的国土,又何必依赖他人?”随后,他率领全部兵马逼近棘城,连营绵延三十里。 慕容廆迅速调整战略,挑选精锐士兵交由慕容皝指挥,命其冲锋在前;同时,让慕容翰带领一支奇兵从侧翼突袭,直捣宇文部军营;自己则亲自率主力部队列阵推进。宇文悉独官仗着兵力优势,未设防备,直到慕容廆大军压境才仓促应战。双方前锋刚一接触,慕容翰已率奇兵冲入敌营,放火焚烧军营,顿时造成敌军大乱。宇文部将士惊慌失措,完全失去了战斗力,最终惨败。宇文悉独官仅以身免,侥幸逃脱,而他的士卒则全数被俘。

       慕容廆还在敌军营地的瞭望台上缴获了三纽皇帝玉玺,并委派长史裴嶷将此珍贵物品送往建邺。 崔毖得知慕容廆取得大胜后,深感恐惧。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他派侄子崔焘假意前来祝贺,并试图推卸责任。恰逢三国使者也前来求和,声称此次战争并非出自他们的本意,而是受崔毖唆使。慕容廆识破了崔毖的诡计,当着崔焘的面展示了突围之地,并摆开兵阵,质问道:“你叔父教唆三国来灭我,为何还要假装来祝贺?”崔焘心中惶恐,不得不坦白认罪。慕容廆随即遣返崔焘,让他回去劝说崔毖:“投降是上策,逃跑则是下策。”同时,他还派出士兵随行监视。崔毖最终选择抛弃家室,带着数十名骑兵逃往高句丽。慕容廆则顺利收降了崔毖的士众,并将崔焘、高瞻等人迁至棘城,以宾客之礼相待。

        次年(公元320年),高句丽趁机侵犯辽东。慕容廆果断派遣军队迎击,成功击败入侵者,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彰显了慕容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裴嶷从建邺返回后,晋元帝派遣使者授予慕容廆多项重要职务:监平州诸军事、安北将军以及平州刺史,并额外增加二千户的食邑作为奖赏。不久之后,慕容廆再次获得提升,被任命为使持节,同时担任都督幽、平二州及束夷诸军事,更进一步升任车骑将军和平州牧,封号也由原来的辽东郡侯晋升为辽东郡公,食邑扩大至一万户。此外,他原有的常侍和单于等职位保持不变。 慕容廆不仅手握皇帝亲赐的丹书铁券,象征着世代享有特权,还受命负责统辖海东地区。在这一区域内,他拥有设置百官以及任命平州各级官员的权力,充分展现了晋元帝对他的高度信任与倚重。

        与此同时,在周边部族方面,段部鲜卑的首领段末波刚刚继位,其统治尚不稳定,且对武力防备有所疏忽。慕容廆抓住这一时机,派遣其子慕容皝率军袭击段部鲜卑部落。此次行动直捣令支之地,成功缴获大量名马与珍贵宝物后凯旋而归。这次军事行动不仅彰显了慕容廆卓越的战略眼光,也进一步巩固了他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力。

 

表忠于晋
         在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后赵天王石勒派遣使者前来,试图与慕容廆达成和解。然而,慕容廆并未接受这一提议,他果断地将石勒的使者送至建邺,表明了自己坚定的态度。这一举动激怒了石勒,于是石勒迅速调派宇文乞得龟对慕容廆展开攻击。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慕容廆沉着应对,命令慕容皝率军迎击,并任命裴嶷为右部都督,率领索头部落作为右翼部队,同时派遣自己的小儿子慕容仁从王郭出发,奔赴柏林,形成左翼攻势。在这场精心部署的战役中,慕容廆的军队大获全胜,不仅成功击败了宇文乞得龟的部队,还将对方的部众尽数俘虏。乘胜追击之下,慕容廆的军队一举攻下了敌方国都,缴获了数以亿计的资财物品,并将当地数万户居民迁徙而归,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实力。

        太宁三年(公元325年),晋成帝司马衍正式即位,为了表彰慕容廆的功绩,朝廷加封其为侍中,并授予特进之位,进一步肯定了他的地位与贡献。 时间推移到咸和五年(公元330年),慕容廆再次受到嘉奖,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尊贵职位。然而,慕容廆秉持谦逊的态度,坚决辞让了这一荣誉,展现了他高尚的品格与非凡的胸襟。 此外,慕容廆还积极与东晋太尉陶侃保持通信往来,在信中他高度评价了王导、庾亮等东晋名臣,并称陶侃为“海内之望,唯足为楚汉轻重者”,表达了自己愿意为复兴东晋贡献力量的决心。然而,他也坦诚地指出,由于自身孤军作战难以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期待东晋能够发起大规模的北伐行动,以便他能及时响应。与此同时,他还附上了封抽、韩矫等人联名上疏的建议书,请求朝廷封慕容廆为燕王,并授予行大将军事的职权。这份上疏最终由陶侃呈报给朝廷,交由朝议裁定,体现了慕容廆在当时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与深远影响。

       咸和八年(333年),慕容廆离世,终年六十五岁。当时朝廷内部对于某些决议尚在讨论之中,尚未形成最终定论。得知慕容廆去世的消息后,相关议程便随之停止。东晋朝廷派遣使者前来吊唁,并追赠慕容廆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同时赐予谥号“襄公”,以表彰其生前的功绩与贡献。 到了咸康三年(337年),慕容廆的长子慕容皝继承家业,自立为燕王,正式建立前燕政权。为了表达对父亲的敬重与怀念,慕容皝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王”,以此彰显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智慧。 永和八年(352年),慕容廆的孙子慕容俊继位称帝,进一步巩固了家族的统治地位。为了纪念先祖的丰功伟绩,慕容俊再次追谥慕容廆为“武宣皇帝”,并尊其庙号为“高祖”。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体现了慕容家族对慕容廆的崇敬之情,也凸显了他在家族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轶事典故】

       慕容廆曾经以一种从容不迫的姿态说道:“刑狱之事,直接牵涉到人命关天的大问题,因此绝不可草率行事,必须秉持谨慎的态度来处理。贤人君子是国家的基石与栋梁,他们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应当给予充分的敬重和礼遇。农业作为国家的根本所在,是支撑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务必抓紧发展,不可有丝毫懈怠。而酒色以及阿谀奉承之事,则是扰乱政德、败坏风气的重大隐患,对此必须严加禁止,以维护清明的政治环境。” 为了进一步阐明自己的治国理念与主张,慕容廆还曾撰写了数以千字的《家令》,详细地将自己的思想观点记录其中,以此向世人清晰地传达他的政治智慧与远见卓识。

【历史评价】
张华:“君至长必为命世之器,匡难济时者也。” 
房玄龄《晋书》:

①“廆幼而魁岸,美姿貌,身长八尺,雄杰有大度。”

②“廆刑政修明,虚怀引纳,流亡士庶多襁负归之。”

③“慕容廆英姿伟量,是曰边豪,衅迹奸图,实惟乱首。何者?无名而举,表深讥于鲁册;象龚致罚,昭大训于姚典。况乎放命挻祸,距战发其狼心;剽邑屠城,略地骋其蝥贼。既而二帝遘平阳之酷,按兵窥运;五铎启金陵之祚,率礼称藩。勤王之诚,当君危而未立;匡主之节,俟国泰而将徇。适所谓相时而动,岂素蓄之款战!然其制敌多权,临下以惠,劝农桑,敦地利,任贤士,该时杰,故能恢一方之业,创累叶之基焉。”
《国史大纲》:“是五胡虽云扰,而北方儒统未绝。时河、洛一带久已荒残,山西亦为东西交兵之冲,石虎之乱,屠割尤惨,故东方惟慕容(指慕容廆),西方惟苻、姚(指苻健、苻坚、姚兴),为北方文化残喘所托命。” 

【史籍记载】:《晋书·卷一百八·载记第八》、《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十六国春秋别传·卷三·前燕录》
【家族成员】
曾祖父:莫护跋。
祖父:慕容木延。
父亲:慕容涉归。
叔父:慕容耐。
(兄弟)
哥哥:慕容吐谷浑,吐谷浑政权建立者。
弟弟:慕容运,封西平公、洛阳王。
(妻子)
段夫人,段部鲜卑人,生慕容皝、慕容仁和慕容昭。
(儿子)
1.慕容翰,慕容廆庶长子,文武双全,并成防卫高句丽的进攻。慕容皝嗣位后先后投奔段辽及宇文归,终返回慕容部,但被慕容皝所忌,被慕容皝杀死。
2.慕容皝,慕容廆三子,嗣子。后获东晋封为燕王,官至大将军。其子慕容俊称帝后谥为文明皇帝。
3.慕容仁,慕容皝同母弟,征虏将军。在慕容皝继嗣后起兵叛乱,被慕容皝杀死。
4.慕容昭,慕容皝同母弟,广武将军。慕容皝嗣位后与慕容仁叛乱,被慕容皝杀死。
5.慕容幼,慕容皝庶弟。
6.慕容稚,慕容皝庶弟。
7.慕容军,慕容皝庶弟。
8.慕容汗,慕容皝庶弟。
9.慕容评,慕容皝庶弟。
10.慕容彪,慕容皝庶弟。
(女儿)
慕容氏,慕容皝妹,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妃子。
 
【其他阅读】
=======
2025年3月15日 21:1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