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曜 ~ 前赵.汉赵 末代皇帝(318-329年在位)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二前(汉赵    刘曜 ~ 前赵.汉赵 末代皇帝(318-329年在位)






刘曜~汉赵末代皇帝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东晋.十六国(汉赵)

籍贯:新兴郡(匈奴族)

全名:刘曜(刘永明)

字:永明,

封号:中山王(即位前))

谥号:

庙号:

在位年号:光初(318年十月~329年八月)

出生日期:不详

逝世日期:329年

在位时间:(318年--329年在位)

前任:::汉隐皇帝刘粲

继任:::,

主要成就:攻破长安外城,晋愍帝出降,改刘汉为前赵,称帝。

出生地::新兴郡

逝世地:: 平阳城光极殿

陵墓:::永光陵

个人简介

        刘曜(?~329年),字永明,出生于新兴郡(今山西省忻州市),是匈奴族的重要历史人物。作为汉赵末代皇帝及杰出的军事家,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刘曜是光文帝刘渊的堂侄,同时也是宣成帝刘郁之子。 刘曜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卓越的气度。他擅长撰写文章,在书法方面尤其精通草书和隶书。凭借过人的智慧与胆识,他从汉赵建国之初便追随刘渊、刘聪南征北战。在漫长的军事生涯中,刘曜以其骁勇善战闻名于世,屡建奇功。他不仅参与了引发中国历史重大变革的永嘉之乱,更直接推动了西晋王朝的覆灭,为汉赵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之后的岁月里,刘曜被委以重任,领兵镇守长安这一战略要地。他官拜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并被封为中山王。在平定外戚靳准发动的叛乱后,刘曜成功登上帝位,并将都城迁至长安,开启了新的统治篇章。光初二年(319年),刘曜正式改国号为“赵”,并尊奉冒顿单于,彰显其对民族传统的重视。然而,不久之后,大将军石勒发动叛乱,建立了后赵政权,双方由此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在刘曜的统治时期,他不仅在外征战连连告捷,击败仇池和凉州等势力,还成功抵御了后赵中山王石虎的大规模入侵。同时,他对内积极推行文教政策,提倡汉学,设立学校,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光初十二年(329年),刘曜在与石勒的交战中不幸被俘,最终遭杀害。


【人物生平】

少年英杰
         刘曜幼年时便失去了父亲,从此便由叔父刘渊抚养成人。他自小聪慧过人,展现出非凡的气度与才智。八岁那年,刘曜随刘渊前往西山狩猎。途中突遇大雨,众人在一棵大树下避雨。不料一道闪电击中大树,巨大的震动让周围的人都惊慌失措、纷纷跌倒,而年仅八岁的刘曜却神色自若,毫无惧色。这一幕深深打动了刘渊,使他对刘曜刮目相看。 刘曜不仅天资聪颖,还酷爱读书。不过,他的兴趣并不在于逐字逐句地精读,而是倾向于广泛涉猎,尤其是对兵法书籍情有独钟,几乎每本都熟记于心。除此之外,他还擅长写作和书法,尤其精通草书与隶书,笔力遒劲,颇具风采。同时,刘曜体魄强健,武艺高超,箭术更是出神入化。据说,他曾用一箭轻松穿透厚度超过一寸的铁板,因此得名“神射”。他常常以乐毅、萧何、曹参等历史名人自比,但当时的人们多对此持怀疑态度,唯有刘聪真正了解他的才华。 二十岁时,刘曜曾到洛阳游历。然而,在此期间,他因某种罪名被判处死刑,不得不逃亡至朝鲜以躲避追捕。后来,由于朝廷颁布大赦令,他才得以重返故土。尽管如此,刘曜始终认为自己的外貌与众不同,担心难以被世人接受,于是选择隐居于管涔山,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无论是文学修养、军事才能,还是个人气质,刘曜都展现出了卓越的天赋与潜力。

进攻洛阳
         在西晋永兴元年,即公元304年,刘渊初建汉国之际,刘曜便已崭露头角。当时,他担任前汉国的建威将军,率领军队接连攻克泫氏(今山西省高平县)、屯留(今山西省长子县)以及中都(其治所位于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这一系列军事胜利,为前汉国在并州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永嘉二年,刘渊正式称帝后,派遣刘曜与刘聪、王弥等人两次围攻洛阳,但均未能成功攻克该城。然而,这几次战役极大地消耗了西晋的力量,也为后续的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永嘉四年,随着刘聪继位成为皇帝,刘曜与刘粲一同率军深入洛川地区,在河南一带与西晋军队展开长期周旋。在此期间,他们攻陷了超过一百处晋军的堡垒,并最终将洛阳包围起来,使得西晋的局势愈发危急。 至永嘉五年,也就是公元311年,刘曜联合石勒、王弥共同进攻洛阳。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中,刘曜命令部下焚烧洛阳的坊市,并屠杀包括诸王公及百官在内的三万余人。随后,他将西晋怀帝司马炽、羊皇后以及象征皇权的传国玺送往平阳,标志着西晋政权的实质性崩溃。

 

长安攻守
         刘曜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攻陷洛阳之后,他奉命跟随赵染一同进攻位于关中的南阳王司马模。随着司马模的投降,局势逐渐明朗化。刘聪随即任命刘曜为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牧,并改封其为中山王,负责镇守长安这一战略要地。 刘曜镇守长安之后,当地局势却并未因此而平静下来。安定太守贾疋被护军麹允与频阳令梁肃推举为平南将军,率领五万大军对刘曜展开攻势。与此同时,扶风太守梁综以及麹特、竺恢等人也集结了十万之众,共同向刘曜发起围攻。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刘曜派遣刘雅与赵染抵御敌军,然而赵染等人不幸战败。 为了扭转不利局面,刘曜亲率长安全部精锐,在黄丘(今陕西省泾阳县西北)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决战。在这场战斗中,刘曜不幸被流矢击中,不得不退守至甘渠以保存实力。尽管遭遇挫折,刘曜依然迅速调整策略,随后攻克池阳,掠夺万余人口返回长安,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力量。 然而,麹特等人并未因刘曜的一时反击而停止攻势,他们继续对长安进行围攻。刘曜虽然多次组织反击,但均未能取得胜利。无奈之下,刘曜只能选择撤退,从长安撤离时,他带走了八万余名士女,最终退回到平阳。


交战刘琨
        刘聪再次派遣刘粲、刘曜等将领对晋阳的刘琨展开攻势。刘琨命令张乔进行抵御,双方在武灌展开激战。然而,张乔不幸战败被杀,这一结果使得晋阳陷入极度危急的状态。 在此关键时刻,太原太守高乔与刘琨的别驾郝聿选择以晋阳向刘粲投降。面对如此困境,刘琨无奈之下只能弃城而逃。随后,刘粲和刘曜顺利进入晋阳。 刘琨曾与代王拓跋猗卢结拜为兄弟,在此危难之际,他向拓跋猗卢请求援兵。拓跋猗卢派遣自己的儿子日利孙、宾六须,以及将军卫雄、姬澹等人率领数万大军进攻晋阳。与此同时,刘琨也聚集了千余名散兵作为向导。拓跋猗卢亲自率领六万大军进至狼猛之地。 战斗中,刘曜与宾六须在汾东交战。不幸的是,刘曜从马上坠落,身中流矢,身上遭受七处创伤。在这生死存亡之际,讨虏将军傅武将自己的马给了刘曜。刘曜感慨道:“现在是最危险的时候,人人都考虑自己如何脱身。我伤势严重,料定自己必死无疑。” 傅武听后,泪流满面地说道:“我本是无名小卒,承蒙大王赏识提拔,才有了今日的地位。我一直思索着如何报答您的知遇之恩,今天正是时候。况且,如今国家刚刚建立,面临大敌当前,这天下一天都不可没有大王您啊。”于是,傅武扶着刘曜上马,并驱使战马载着刘曜渡过汾水。而傅武则毅然回身,英勇战死。 刘曜重新进入晋阳后,当夜与刘粲等人劫掠百姓,并跨越蒙山逃离。拓跋猗卢随即率领骑兵追击,两军在蓝谷再次交锋,刘粲等人最终战败。刘琨收拢残兵,退守阳曲,而拓跋猗卢则率军返回。

 

再攻长安
           晋愍帝在长安即位之时,刘聪派遣刘曜、司隶乔智明、武牙李景年等将领向长安发起进攻,并命令赵染也率领军队共同进攻长安。当时,大都督麹允据守黄白城,多次遭到刘曜和赵染的攻击而败退。 赵染对刘曜说道:“如今麹允率大军在外,这使得长安内部空虚,正是攻取的好时机。一旦我们拿下长安,黄白城自然就会屈服。希望大王您能率领大军驻守于此,我则带领轻装部队攻取长安。”于是,刘曜按照制度加封赵染为前锋大都督、安南大将军,并调配五千精锐骑兵给赵染。赵染趁着夜色攻入长安外城,晋愍帝慌忙逃往射雁楼。赵染焚烧了龙尾及各个军营,杀掠千余人,待天亮后撤退至逍遥园。麹允随即率领军队袭击刘曜,连续作战将刘曜击败。刘曜被迫进入粟园,随后返回平阳。 后来,刘曜再次来到渭汭,赵染则抵达新丰。然而,赵染被索綝击败,他把战败的责任推卸给长史鲁徽,并将鲁徽处死。刘曜听闻此事后感叹道:“心胸狭隘,不能容人,说的就是赵染这样的人啊。” 刘曜回师攻打郭默于怀城,收缴了八十万斛米粟,并布置三支部队守护。此时刘聪派遣使者召回刘曜,于是刘曜回到薄坂。不久,刘聪征召刘曜辅政。 刘曜从盟津渡过黄河,准备攻打河南。将军魏该则逃往一泉坞。刘曜在荥阳进攻李矩,李矩派遣将军李平驻扎在成皋,却被刘曜歼灭。李矩因此感到害怕,送交人质请求投降。 刘曜多次进攻长安,但均未能攻克,最终选择撤退。随后,刘曜进军上党,打算进攻阳曲。刘聪再次派遣使者召回刘曜,刘曜在回军途中消灭了郭迈。刘曜朝见刘聪之后,又到达蒲阪。 刘曜再次进军,驻扎在粟邑。麹允因缺粮,离开黄白城转而驻扎在灵武。刘曜进攻上郡,太守张禹与冯翊太守梁肃逃奔至允吾。至此,关右地区都顺从了刘曜。刘曜进而占据黄阜。 刘曜与麹允在磻石谷展开激战,麹允战败后逃往灵武。 建元二年(316年),刘曜攻破长安外城,晋愍帝出城投降,西晋至此灭亡。 大兴元年(318年),刘聪去世,其子刘粲继位。此后,匈奴汉国的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靳准因其女受到刘粲宠爱,逐渐窃取了汉国政权。不久,靳准发动政变,杀死刘粲,并将在平阳的匈奴刘氏宗室无论老少全部斩杀于东市。靳准自号大将军、汉天王,派遣使者向东晋称藩。


平定内乱
        刘曜在担任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期间,负责统领全国的军事事务。在攻破长安并导致西晋灭亡之后,他便驻守于长安这一战略要地。然而,当平阳爆发靳准叛乱的消息传来时,刘曜当即决定亲自率领大军从长安出发,奔赴平阳以平定叛乱。 行军途中,当部队抵达赤壁(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的赤石川)时,遇到了从平阳仓皇出逃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这两位重臣向刘曜进言,劝说他应当趁此机会登上帝位,称尊号。于是,在众人的拥戴下,刘曜正式即位为帝,并改年号为“光初”。这一年,正是太兴元年(公元318年)。 刘曜即位后,立即对朝廷进行了人事任命:朱纪被封为司徒,呼延晏被封为司空,范隆等旧臣也全部恢复了原有的官职。同时,他还命令征北将军刘雅和镇北将军刘策率军进军汾阴,以巩固北方的战略布局。当时,石勒正驻守河北,刘曜为了联合石勒共同对抗叛军,特地册封石勒为大将军,从而形成南北呼应的态势,合力进攻平阳。 然而,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不久之后,靳准被其部下靳明所杀,靳准的部众一致推举靳明为首领。靳明不仅向刘曜表示效忠,还献出了象征皇权的传国玺,表明了投降的诚意。然而,这一举动却激怒了石勒。石勒迅速调集主力部队,对平阳发动了猛烈攻击。面对石勒的强大攻势,靳明不得不向刘曜求救。刘曜随即派遣刘雅和刘策率军前往平阳,迎接靳明撤退。 最终,平阳城内的15000名士民随靳明一同归附刘曜。然而,刘曜并未善待靳明及其家族成员,而是将靳明以及靳氏家族的所有男女全部处斩,以此彻底消除隐患,彰显自己的权威与决心。

 

登基称帝
       不久之后,平阳便被石勒成功攻占。此时,刘曜与石勒之间的关系已经逐渐紧张,呈现出剑拔弩张的态势。然而,由于刘曜在关陇地区的根基尚未稳固,存在后顾之忧,因此他暂时不敢与石勒正面冲突。为了稳住局势,刘曜任命石勒为太宰、兼任大将军,并给予特殊礼遇,同时将河内二十四郡封给石勒,册封其为赵王。这一举措类似于当年曹操辅佐汉室的故事,意在通过表面的尊崇来暂时安抚石勒,从而腾出时间集中力量对付关陇地区的敌对势力。 到了公元319年,刘曜正式称帝,追尊刘渊等历代祖先为皇帝,确立了家族的正统地位。随后,他迁都至长安,并大兴土木,修建了宏伟壮丽的光世殿和紫光殿,彰显皇权的威严与气派。在家庭方面,刘曜立妻子羊氏为皇后,长子刘熙为皇太子,其余诸子及宗室成员也都被封为王爵,以巩固内部团结。 此外,刘曜还致力于完善国家制度,修缮宗庙、社稷以及南北郊祭祀场所,象征着政权的合法性与神圣性。在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框架下,他宣布以水德承接晋朝的金德,并改国号为“赵”。在礼仪文化上,他崇尚黑色,将冒顿视为配天之祖,而刘渊则被尊为配上帝之主。同时,刘曜颁布大赦令,免除境内大部分罪犯的刑罚,但重罪者不在赦免之列,以此体现宽严并济的治国理念。


征战关陇
         在西晋末年的动荡局势中,关中与陇右地区聚集着大量未被完全归化的氐族、羌族等少数民族。这些部族时常联合西晋残余势力,对刘曜政权发起进攻,对其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到了大兴三年(公元320年),刘曜麾下的长水校尉尹车,勾结巴氐酋长徐库彭发动叛乱。面对这一情况,刘曜采取了严厉措施,他先将尹车处死,随后囚禁了包括徐库彭在内的五千余人,并计划将他们全部处决。当时,光禄大夫游子远极力劝谏,希望刘曜能够赦免这些人,但刘曜并未采纳他的建议,最终还是将这五千多人尽数斩首。 这一残酷的举动引发了巴氐人民的强烈不满和义愤,他们迅速组织起反抗力量,推举巴氐归善王句渠知为领袖,掀起了大规模的起义。很快,羌、氐、巴、羯等三万余人纷纷响应,整个关中地区陷入混乱,局势变得异常紧张。为了平息这场动乱,刘曜不得不采纳游子远提出的安抚政策。他任命游子远为车骑大将军,负责统领雍州和秦州的军事行动。游子远率军驻扎于雍城后,成功招降了十余万人。随后,他继续向安定推进,使得那些反叛者纷纷投降。然而,句渠知的宗党五千余人却选择坚守阴密。游子远对他们发动了猛烈攻击,最终彻底消灭了句氏宗族。之后,游子远挥师进入陇右,陈安亲自到郊外迎接。 在此之前,上郡地区的氐、羌等十余万部众占据险要地势,拒绝投降。他们的首领虚除权渠甚至自立为秦王。游子远率军抵达虚除权渠的堡垒附近后,权渠多次出兵迎战,结果五战皆败。眼见形势不利,权渠打算投降,但其子伊余坚决反对,并率领五万精锐部队在清晨突袭游子远的军营。游子远的将领们请命出击,但他认为伊余军队士气正盛,不宜硬拼,于是下令坚守不出。而伊余因轻敌冒进而疏于防备,游子远抓住机会,趁夜色偷袭,一举击溃伊余的部队。得知此消息后,权渠深感恐惧,按照羌族的传统习俗披散头发、割破面颊表示屈服并投降。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游子远基本平定了此次叛乱。刘曜封虚除权渠为征西将军、西戎公,并将伊余兄弟及其部落二十余万人迁徙至长安安置。至此,西边的氐、羌等少数民族中实力最强的虚除权渠也归顺了刘曜,西部边境终于得以安定。 与此同时,刘曜亲自率军征讨氐羌部落。杨难敌迎战失败后退守仇池,仇池一带的氐、羌等部族相继归降刘曜。随后,刘曜又向南安进发,讨伐杨韬。杨韬畏惧之下,与陇西太守梁勋等人一起投降刘曜,均被封为列侯。刘曜派遣侍中乔豫率领五千甲士,将杨韬及陇右万余户居民迁往长安。接着,刘曜继续攻打仇池。然而此时刘曜身患疾病,军中还爆发了瘟疫,他一度打算撤军。但考虑到杨难敌可能会乘机追击,刘曜决定派尚书郎王犷作为使者前往仇池,说服杨难敌。最终,杨难敌遣使表示臣服。刘曜大喜,授予杨难敌“使持节、侍中、假黄钺、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领护南氐校尉、宁羌中郎将、武都王”等一系列重要职务,并封其子弟十五人为公侯或列将,官秩达两千石。 起初,陈安请求觐见刘曜,但由于刘曜患病未能成行。陈安心生怨恨,误以为刘曜已经去世,便带着掠夺来的财物返回。 太宁元年,陈安在南安围攻刘曜的征西将军刘贡。休屠王石武从桑城出发,准备攻打上邽以解南安之围。陈安闻讯惊慌失措,匆忙赶回上邽,在瓜田与石武相遇。由于兵力悬殊,石武退守张春故垒。陈安率军追击,石武则闭垒坚守。此时,刘贡击败了陈安的后军,俘虏并斩杀了万余人。陈安急忙回援,却被刘贡再次击败。随后,石武的骑兵大举进攻,陈安军队全面崩溃。陈安勉强集结八千骑兵,逃往陇城。刘贡留下石武督率后军,自己身先士卒,再次击败陈安,最终将陈安围困于陇城。
       刘曜亲征陈安,将陈安围困于陇城。陈安多次出城挑战,但屡次遭到失败,最终被斩杀了八千余人。与此同时,右军将军刘干攻打平襄并成功攻克,陇上的各个县纷纷投降。陈安留下杨伯支、姜冲儿等人驻守陇城,自己率领数百骑兵突围而出,计划引导上邽和平襄的军队前来解救陇城之围。然而,当陈安突围后,得知上邽已被围困,而平襄也已经失败,于是向南撤退至陕中。 刘曜派遣他的将军平先和丘中伯率领精锐骑兵追击陈安。经过数次交战,平先和丘中伯多次击败陈安,俘虏并斩杀四百余人。陈安与十余名壮士在陕中展开激烈战斗。他左手挥舞七尺大刀,右手紧握丈八蛇矛,近战时刀矛齐发,杀伤五、六人;远战时则双带箭囊,左右驰射而逃。平先同样英勇无比,体魄健壮超群,与陈安搏斗了三个回合后,成功夺取了陈安手中的蛇矛而后退。夜幕降临,大雨倾盆,陈安弃马,与左右五六人步行翻越山岭,隐匿于溪涧之中。第二天,赵军四处搜寻却始终未能找到陈安的踪迹。随着雨势渐歇,辅威将军呼延清发现了陈安的踪迹,并在涧边将其斩杀。 随后,刘曜开始大规模用兵凉州张氏政权。张氏政权的奠基者是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张轨。张轨为西汉常山王张耳第十七代孙,家族世代以儒学闻名。西晋永宁年间,张轨出任凉州刺史、护羌校尉。洛阳陷落后,晋愍帝迁都长安,并封张轨为凉州牧。张轨去世后,由张寔、张茂相继继位。当刘曜进军凉州时,张茂正担任凉州刺史。刘曜的大军长驱直入西河,二十万五千士兵浩浩荡荡地抵达黄河岸边,百余里间钟鼓之声震天动地,其规模之宏大堪称空前绝后。凉州因此震惊恐惧,张茂遂献上牛羊、金银、女妓、珍宝、珠玉以及凉州特产,向刘曜称藩。刘曜任命张茂为西域大都护、凉王等职,随后班师回朝。 尽管刘曜在短时间内征服了关、陇地区,但他面临着荀子所说的“兼并易而坚凝难”的问题。虽然在统治期间起用了部分有学识的汉人为官,并在长安开办学校教授经学,但他始终没有一套完整的治国安民的政治策略。初入关中时,刘曜尚能听取部下的规谏,例如在命令建造陵宵台及霸陵西南的寿陵时,侍中乔豫、和苞上疏进谏,刘曜听后大喜,称赞他们为社稷之臣,并停止了工程。然而,在平定巴、氐叛乱之后,刘曜逐渐不再听取大臣们的建议。陈安之乱尚未平息,他就为其父母建造永垣陵和显平陵,耗费巨大,即便游子远进言停止建设,他也置若罔闻。

 

两赵相争
东晋太宁元年(公元324年),后赵对前赵发动了全面的军事攻势。这场战争标志着两国之间长期的对抗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双方为了争夺中原地区的控制权展开了激烈的较量。 次年(公元325年),后赵开国君主石勒派遣将领石他率军从上郡出发,进攻依附于前赵的北羌王盆句除。此次战役中,后赵军队俘虏了三千多部众,并缴获牛羊两万多只,取得了初步胜利。然而,这一举动激怒了前赵皇帝刘曜。刘曜闻讯后勃然大怒,当即下令全军动员,亲自率兵迅速进军至渭城。同时,他还紧急命令大将刘岳追击石他,以图反击后赵的侵略行为。 随后,刘曜率军抵达富平,为刘岳提供战略支援。不久之后,刘岳与石他在黄河岸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在这场交锋中,后赵军队损失惨重:一千五百多人被斩杀,另有五千余人因战败慌不择路而坠入黄河溺亡。更为重要的是,主将石他在战场上当场阵亡。此役结束后,石他之前所掠夺的所有战利品都被刘岳缴获,前赵军队凯旋而归,士气大振。 同年,后赵将领石生在新安(今河南省新安县)一带进攻前赵河南太守尹平。经过一番激战,尹平最终不敌,战败被斩首。石生乘胜追击,掠夺了前赵五千名百姓作为战俘,随后班师回朝。 到了太宁三年(公元326年),刘曜再次组织大规模军事行动,派遣刘岳率军进攻驻守洛阳的后赵将领石生。为了确保此次行动的成功,刘曜为刘岳配备了精锐部队,其中包括五千名身披铠甲的勇士以及一万名为宫廷宿卫的精锐士兵。此外,镇东将军呼延谟也率领荆州、司州等地的军队从崤渑方向向东进发,与刘岳形成夹击之势。 战斗初期,刘岳顺利攻克了后赵在盟津和石梁的防御阵地,斩杀了五千余名敌军,并进一步包围了石生于金墉城内。然而,后赵方面并未坐以待毙。石虎率领四万步骑兵从皋关进入战场,试图解救被困的石生。面对来势汹汹的后赵援军,刘岳严阵以待,在洛西地区与石虎展开了一场决定性的会战。然而,由于实力悬殊,刘岳最终未能抵挡住石虎的强大攻势,战败撤退至石梁据守。此时,石虎采取围困战术,在刘岳营地周围挖掘壕沟、树立栅栏,切断了刘岳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随着时间推移,刘岳军中的粮食逐渐耗尽,不得不宰杀战马充饥。 与此同时,石虎还成功击败了前来支援的呼延谟,并将其斩杀。尽管如此,刘曜并未放弃救援刘岳的计划,他亲自率领大军前往增援。然而,在八特坂附近,刘曜的先锋部队遭到石虎部将石聪的重创。尽管刘曜后来在金谷稍作整顿,但其军队却因不明原因连续两次发生夜惊事件,导致士兵大量逃散。最终,刘曜被迫撤退至渑池暂避锋芒。然而,就在刘曜驻扎渑池期间,他的军队再次发生夜惊,士兵纷纷逃离战场,迫使刘曜无奈返回长安。 另一边,石虎抓住战机,成功抓捕了刘岳及其部将王腾等八十多名高级军官,同时还俘虏了三千余名氐羌士兵。这些战俘随后被押送至后赵首都襄国,并在那里被集体坑杀,共计一万六千人丧命。得知这一噩耗后,刘曜悲痛万分,当他到达渑池时,身穿素服为死去的将士们举行祭奠仪式,并连续七天守丧才重新进城处理政务。 此战之后,前赵的实力受到严重削弱,而后赵则趁机扩大了领土范围。郭默南下投奔东晋建康,李矩部下率领两千余人投降后赵。至此,包括司州、豫州、徐州、兖州在内的大片区域全部落入后赵之手,标志着后赵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兵败身死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后赵石勒派遣石虎率领四万大军,自轵关(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北)向西进发,直逼蒲阪(今山西省永济县),对前赵刘曜发动猛烈攻势。面对后赵的强大压力,刘曜亲自率领精锐部队火速赶往蒲阪进行救援。然而,刘曜心中始终存有顾虑,他担心张骏与杨难敌会趁虚而入,攻击其首都长安。因此,他命令河间王刘述调动氐羌部众驻扎于秦州,以确保后方安全。 随后,刘曜集结所有精锐部队迎战石虎,并从卫关北渡黄河。石虎见状心生畏惧,迅速率军撤退。刘曜乘胜追击,两军最终在高侯(今山西省闻喜县境内)展开决战。在这场战役中,石虎惨遭大败,其部将石瞻阵亡,后赵军队尸横遍野达二百多里。前赵军队缴获了数以亿计的物资,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石虎率残兵南逃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刘曜则从大阳(今山西省平陆县西南)渡过黄河,乘胜追击,一路推进至金墉(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并决开千金堨(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以北)引水灌城,使得洛阳陷入一片震动之中。 同年十一月,石勒调集三路大军进攻刘曜。到了十二月,后赵各路大军在成皋完成集结,发现前赵并未设防,遂迅速推进至洛河。刘曜匆忙在洛水以西布下十万大军,南北绵延十余里,准备应战。然而,刘曜自幼嗜酒如命,随着年龄增长,酒量更是有增无减。在石勒到达时,刘曜饮酒数斗,甚至更换了平时常骑的战马,改为一匹小马。出战之际,他又饮下大量烈酒,导致意识模糊。石勒抓住这一战机,命石虎从洛阳城北向西进攻刘曜中军,石堪率兵自城西向北攻击刘曜前锋,而石勒本人则亲自从洛阳阊阖门出击,形成夹击之势。前赵军队瞬间溃不成军。 在退兵过程中,刘曜所骑战马不慎跌入石渠,坠落于冰面上。他身负十余处创伤,其中三处为贯穿伤,最终被石堪活捉,并押送至石勒面前。石勒取得决定性胜利,斩杀五万余人。石勒要求刘曜写信劝说其子刘熙投降,但刘曜在信中却嘱咐刘熙:“与大臣共同守护国家社稷,切勿因我而改变心意。”石勒见状,随即下令处死刘曜。这场战役标志着前赵国力的急剧衰落,而后赵则进一步巩固了其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地位。

 


主要成就
      刘曜在匈奴汉消灭西晋的战争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成功攻陷了洛阳,并擒杀了魏浚,随后平定了关西地区,立下了赫赫战功。这些辉煌的战绩奠定了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后来,在平定靳准之乱后,刘曜改国号为前赵,并正式称帝,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称帝之后,刘曜不仅继续巩固和扩展疆土,还致力于国家内部的治理与发展。他先后平定了羌氐之乱与陈安之乱,有效压制了前凉的势力,使得前赵能够在秦川一带稳固立足,形成了一方霸主之势。在内政方面,刘曜提倡汉学文化,积极设立学校,推动文教事业的发展,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在与后赵石虎的争霸过程中,刘曜展现了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指挥能力。特别是在高候之战中,他率领军队大破石虎,几乎令对方全军覆没。


【轶事典故】
神射手

      刘曜从小聪慧过人,八岁时,一次从刘渊上山打猎,忽遇暴雨,刘曜与同行者避于树下。其时,迅雷震树,别人都仆倒在树下,唯刘曜神色自若。刘渊十分惊异说。“此吾家千里驹也。”刘曜身长九尺。三寸,垂手过膝,白眉,目有赤光,须髯不过百余根,而皆长五尺,不仅仪态不凡,而且性格“拓落高亮,与众不群”。读书志于博览,不求精思章句,射技尤佳,能洞穿一寸厚的铁板,被称为“神射手”。

 

祥端征兆
      自匈奴刘渊起事以来,汉国历代国君都要杜撰一些耸人听闻的祥瑞征兆故事。史载刘曜在隐居管涔山时,一天晚上,忽有二童子,手托一剑,跪在刘曜面前说道:“管涔王使小臣奉见赵皇帝,献剑一口。”置剑遂离去。刘曜掌灯一看,剑长二尺,光辉耀目,后来又发现剑光随四时而改变颜色。大概刘曜的永明和以后的赵国号皆由此而来。


【历史评价】
刘渊:“此吾家千里驹也,从兄为不亡矣。”
刘聪:“永明,世祖、魏武之流,何数公足道哉!”
羊献容:“陛下开基之圣主。”
房玄龄:“刘曜则天资虓勇,运偶时艰,用兵则王翦之伦,好杀亦董公之亚。而承基丑类,或有可称。子远纳忠,高旌暂偃;和苞献直,酆明罢观。而师之所处,荆棘生焉,自绝强籓,祸成劲敌。天之所厌,人事以之,骇战士而宵奔;酌戎杯而不醒,有若假手,同乎拾芥。岂石氏之兴欤,何不支之甚也!” 
司马光:“刘曜以疎属屡建大功,专制关中,遭靳准之乱,兴师讨贼,遂承汉业。及扬戈陇阪,则陈安授首;按甲西河,则张茂称藩,亦一时之雄俊也。然始与靳氏约降,则非义;终灭其家,则非信;使石勒因而自绝,则非智。乃知二三其德而能成功者鲜矣。及乘高堠之捷,以围金墉一战而跌,生为禽虏,虽其轻易以取祸亦不幸而天亡也。”
谢采伯:“若刘渊、聪、粲、曜,石勒、虎、闵,苻生,赫连勃勃等,其凶徒逆俦,淫酷屠戮,无复人理,祸亦不旋踵矣。”
《十六国春秋》:“张茂谓马岌曰:‘刘曜自古可谁等辈也?’岌谓曰:‘曹孟德之流。’茂默然。岌曰:‘孟德,公族也;刘曜,戎狄;难易不同,曜殆过之。’茂曰:‘曜可方吕布、关羽,而云孟德不及,岂不过哉!’”
蔡东藩:“刘曜、石勒、王弥辈,徒知屠掠,毫无英雄气象,不过因晋室无人,遂至横行海内,否则跳梁小丑,亦何能为?试看索綝、贾疋等之倡言起义,一鼓而集十余万人,破刘粲,败刘曜,兵威大震,向使始终如一,则中兴事业,当属诸愍帝,而琅琊王睿无与也。彼刘曜、石勒,亦乌能更迭称雄乎?”

【家族成员】
父亲:刘绿(追封宣成皇帝)
母亲:胡太后(追封宣明皇太后)
(后妃)
1,卜皇后,刘曜即位前就去世,追谥为元悼皇后。
2,羊献容,原为晋惠帝皇后,永嘉之乱后被刘曜所纳。刘曜即位后次年被立为皇后。 死后谥献文皇后
3,刘皇后,死后谥献烈皇后
4,刘芳(刘皇后),326年立为皇后,献烈皇后的堂姐,刘皑之女。
(儿子)
刘俭,封临海王,长子。母卜皇后。
刘胤,封世子、永安王,后改封南阳王,次子。母卜皇后。
刘熙,
封皇太子,母羊献容。
刘袭,封长乐王,母羊献容。
刘阐,封太原王;母羊献容。
刘冲,封淮南王。
刘敞,封齐王。
刘高,封鲁王。
刘徽,封楚王。
(女儿)
安定公主刘氏(318年―349年),刘曜幼女,前赵灭亡后成为后赵太祖石虎的天王皇后,即刘皇后,生子石世。后来母子皆被废杀。
家族成员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22日 18:5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