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八十二年,公元382年,农历壬午(马)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太元七年; 前秦建元十八年
公元三百八十二年
公元382年,农历壬午(马)年,天干五行属水
(年号:太元(376年2月9日.正月初三-396年11月6日.九月二十二)东晋第九位皇帝孝武帝司马曜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五个年号。【晋王朝第三十一个年号】,太元二十一年九月晋安帝即位沿用,次年改元隆安元年。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03【汉卢水胡】十六国【前凉】(301年/318年-376年)
【前凉】姑臧)第九任位君主.凉悼公张天锡,376年9月26日.农历376年八月(大)二十七.甲午日降秦~国亡。其子张大豫随父降秦,后被长水校尉王穆所匿,后与王穆投奔鲜卑首领秃发思复鞬。传檄起兵,攻打后凉主吕光,进逼姑臧。太安二年(386年),张大豫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以王穆为长史。不久被吕光所败,后被执送姑臧,最终被吕光所杀。
(年号:建元(365年二月至385年七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三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五个年号。
07【鲜卑】【后燕】(384年—407年):北燕天王高云所取代
08【羌,】【后秦】(384年—417年):被东晋太尉刘裕 灭
09【鲜卑】【西秦】(385年—400年):400年被后秦灭,409年复国,431年被夏国灭
10【氐,】【后凉】(386年—403年):降于后秦
11【鲜卑】【南凉】(397年—414年):降于西秦
12【汉,】【北凉】(397年—460年):降于北魏
13【鲜卑】【南燕】(398年—410年):归于东晋
14【汉,】【西凉】(400年—421年):想袭击北凉,结果全军覆灭,国亡
15【汉,】【北燕】(407年—436年):被北魏 灭
16【匈奴】【大夏】(407年—431年):431年被吐谷浑军队所俘,后解送北魏,432年被魏太武帝拓跋焘处死,灭
【同时期政权】
【丁零部】①翟斌~翟魏国君先祖,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
【陈留国】第5代陈留王..
【羌族】【后秦】第三任首领姚苌,357年姚襄被前秦杀死后,其弟姚苌带领余部降前秦,东晋司马曜太元九年(384年),姚苌抓住机会,正式宣布自己为大将军、大单于以及万年秦王,之后颁布了大赦令,同时改年号为“白雀”。白雀三年(386年)姚苌即位为帝,改年号建初,建国号大秦。
【南匈奴】【铁弗匈奴】代来城)第七任君主.刘卫辰(359—391年)
(鲜卑族)
1.【代国】盛乐)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 尽管代国覆灭,但拓跋什翼犍的后代并未放弃复兴家族的梦想, 多年后,他的孙子拓跋珪成功复国并建立北魏王朝。续386年>>>北魏)
5.【乞伏鮮卑】勇士川)西秦2.秦宣烈王乞伏国仁(385年-388年)
6.【宇文鲜卑】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七任国王.小兽林王(丘夫)(371年 - 384年)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
公元382年1月31日
农历:382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247年2月28日,波斯历 前241年11月11日,星期:星期一,干支:壬午年 辛丑月 丁卯日,属相:马,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7日小寒 1月22日大寒,数九:五九第4天,儒略日数:1860614
【出生名人】
晋安帝司马德宗(382年~419年1月28日),字德宗 [36] ,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母亲陈归女(追尊为德皇太后)。晋恭帝司马德文同母兄。太元十二年八月辛巳日(387年9月16日),司马德宗被立为太子。东晋的第十位皇帝。太元二十一年九月庚申日(396年11月6日),晋孝武帝驾崩,同年九月辛酉日(396年11月7日),太子司马德宗继位,次年正月改年号为隆安,立妃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为皇后。义熙十四年十二月戊寅日(419年1月28日),晋安帝被刘裕派出王韶之勒死于东堂,时年三十七岁。死后其弟司马德文继位,是为晋恭帝,改元元熙。元熙元年(419年)正月庚申日,葬晋安帝于休平陵,陵址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县的蒋山。在位年号~隆安:397年-401年。大亨 :402年—403年。义熙:405年-419年。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司马曜,晋孝武帝。
母亲:陈归女,追尊安德太后。
(兄弟姐妹)
司马德文:晋恭帝。
晋陵公主:下嫁谢安之孙,谢琰之子谢混。
鄱阳公主:下嫁王导曾孙王嘏。
后妃:王神爱:安僖皇后,王羲之孙女,王献之女。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七年(壬午,公元三八二年)
春,三月,秦大司农东海公阳、员外散骑侍郎王皮、尚书郎周飏谋反,事觉,收下廷尉。阳,法之子;皮,猛之子也。秦王坚问其反状,阳曰:“臣父哀公死不以罪,臣为父复仇耳。”坚泣曰:“哀公之死,事不在朕,卿岂不知之!”王皮曰:“臣父丞相,有佐命之勋,而臣不免贫贱,故欲图富贵耳。”坚曰:“丞相临终托卿,以十具牛为治田之资,未尝为卿求官。知子莫若父,何其明也!”周飏曰:“飏世荷晋恩,生为晋鬼,复何问乎!”先是,飏屡谋反叛,左右皆请杀之。坚曰:“孟威烈士,秉志如此,岂惮死乎!杀之适足成其名耳!”皆赦,不诛,徙阳于凉州之高昌郡,皮、飏于朔方之北。飏卒于朔方。阳勇力兼人,寻复徙鄯善。及建元之末,秦国大乱,阳劫鄯善之相,欲求东归,鄯善王杀之。
秦王坚徙鄴铜驼、铜马、飞廉、翁仲于长安。
夏,四月,坚扶风太守王永为幽刺史。永,皮之兄也。皮凶险无行,而永清修好学,故坚用之。以阳平公融为司徒,融固辞不受。坚方谋伐晋,乃以融为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五月,幽州蝗生,广袤千里。秦王坚使散骑常侍彭城刘兰发幽、冀、青、并民扑除之。
秋,八月,癸卯,大赦。
秦王坚以谏方大夫裴元略为巴西、樟潼二郡太守,使密具舟师。
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入朝于秦,请为乡导,以伐西域之不服者,因如汉法置都护以统理之。秦王坚以骁骑将军吕光为使持节、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与凌江将军姜飞、轻车将军彭晃、将军杜进、康盛等总兵十万,铁骑五千,以伐西域。阳平公融谏曰:“西域荒远,得其民不可使,得其地不可食,汉武征之,得不补失。今劳师万里之外,以踵汉氏之过举,臣窃惜之。”不听。
桓冲使扬威将军硃绰击秦荆州刺史都贵于襄阳,焚践沔北屯田,掠六百馀户而还。
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硃肜曰:“陛下返中国士民,使复其桑梓,然后回舆东巡,告成岱宗,此千载一时也!”坚喜曰:“是吾志也。”尚书左仆射权翼曰:“昔纣为无道,三仁在朝,武王犹为之旋师。今晋虽微弱,未有大恶。谢安、桓冲皆江表伟人,君臣辑睦,内外同心。以臣观之,未可图也。”坚嘿然良久,曰:“诸君各言其志。”
太子左卫率石越曰:“今岁镇守斗,福德在吴。伐之,必有天殃。且彼据长江之险,民为之用,殆未可伐也!”坚曰:“昔武王伐纣,逆岁违卜。天道幽远,未易可知。夫差、孙皓皆保据江湖,不免于亡。今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又何险之足恃乎!”对曰:“三国之君皆淫虐无道,故敌国取之,易于拾遗。今晋虽无德,未有大罪,愿陛下且案兵积谷,以待其衅。”于是群臣各言利害,久之不决。坚曰:“此所谓筑室道旁,无时可成。吾当内断于心耳!”
群臣皆出,独留阳平公融,谓之曰:“自古定大事者,不过一二臣而已。今众言纷纷,徒乱人意,吾当与汝决之。”对曰:“今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一也;晋国无衅,二也;我数战兵疲,民有畏敌之心,三也。群臣言晋不可伐者,皆忠臣也,愿陛下听之。”坚作色曰:“汝亦如此,吾复何望!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吾虽未为令主,亦非暗劣。乘累捷之势,击垂亡之国,何患不克,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哉!”融泣曰:“晋未可灭,昭然甚明。今劳师大举,恐无万全之功。且臣之所忧,不止于此。陛下宠育鲜卑、羌、羯,布满畿甸,此属皆我之深仇。太子独与弱卒数万留守京师,臣惧有不虞之变生于腹心肘掖,不可悔也。臣之顽愚,诚不足采;王景略一时英杰,陛下常比之诸葛武侯,独不记其临没之言乎!”坚不听。于是朝臣进谏者众,坚曰:“以吾击晋,校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而朝廷内外皆言不可,诚吾所不解也!”
太子宏曰:“今岁在吴分,又晋君无罪,若大举不捷,恐威名外挫,财力内竭,此群下所以疑也!”坚曰:“昔吾灭燕,亦犯岁而捷,天道固难知也。秦灭六国,六国之君岂皆暴虐乎!”
冠军、京兆尹慕容垂言于坚曰:“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此理势自然,非难知也。以陛下神武应期,威加海外,虎旅百万,韩、白满朝,而蕞尔江南,独违王命,岂可复留之以遗子孙哉!《诗》云:‘谋夫孔多,是用不集。’陛下断自圣心足矣,何必广询朝众!晋武平吴,所仗者张、杜二三臣而已,若从朝众之言,岂有混壹之功乎!”坚大悦,曰:“与吾共定天下者,独卿而已。”赐帛五百匹。
坚锐意欲取江东,寝不能旦。阳平公融谏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自古穷兵极武,未有不亡者。且国家本戎狄也,正朔会不归人。江东虽微弱仅存,然中华正统,天意必不绝之。”坚曰:“帝王历数,岂有常邪!惟德之所在耳!刘禅岂非汉之苗裔邪,终为魏所灭。汝所以不如吾者,正病此不达变通耳!”
坚素信重沙门道安,群臣使道安乘间进言。十一月,坚与道安同辇游于东苑,坚曰:“朕将与公南游吴、越,泛长江,临沧海,不亦乐乎!”安曰:“陛下应天御世,居中土而制四维,自足比隆尧、舜,何必栉风沐雨,经略遐方乎!且东南卑湿,沴气易构,虞舜游而不归,大禹往而不复。何足以上劳大驾也!”坚曰:“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使司牧之,朕岂敢惮劳,使彼一方独不被泽乎!必如公言,是古之帝王皆无征伐也!”道安曰:“必不得已,陛下宜驻跸洛阳,遣使者奉尺书于前,诸将总六师于后,彼必稽首入臣,不必亲涉江、淮也。”坚不听。
坚所幸张夫人谏曰:“妾闻天地之生万物,圣王之治天下,皆因其自然而顺之,故功无不成。是以黄帝服牛乘马,因其性也;禹浚九川,障九泽,因其势也;后稷播殖百谷,因其时也;汤、武帅天下而攻桀、纣,因其心也。皆有因则成,无因则败。今朝野之人皆言晋不可伐,陛下独决意行之,妾不知陛下何所因也。《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犹因民,而况人乎!妾又闻王者出师,必上观天道,下顺人心。今人心既不然矣,请验之天道。谚云:‘鸡夜鸣者不利行师,犬群嗥者宫室将空,兵动马惊,军败不归。’自秋、冬以来,众鸡夜鸣,群犬哀嗥,厩马多惊,武库兵器自动有声,此皆非出师之祥也。”坚曰:“军旅之事,非妇人所当预也!”
坚幼子中山公诜最有宠,亦谏曰:“臣闻国之兴亡,系贤人之用舍。今阳平公,国之谋主,而陛下违之;晋有谢安、桓冲,而陛下伐之,臣窃惑之。”坚曰:“天下大事,孺子安知!”
秦刘兰讨蝗,经秋冬不能灭。十二月,有司奏请征兰下廷尉。秦王坚曰:“灾降自天,非人力所能除,此由朕之失政,兰何罪乎?”是岁,秦大熟,上田亩收七十石,下者三十石,蝗不出幽州境,不食麻豆,上田亩收百石,下者五十石。
【公元三百八十二年大事记】
秦徒铜驼等于长安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三月,苻坚命将后赵石虎在邺城所置铜驼、铜马、飞廉、翁仲徒往长安。
东夷五国朝贡于东晋
东晋太元七年(382)九月,东夷五国遣使到建康,向晋朝廷贡献方物。
秦君王议伐晋事
前秦统一北方以后,将兵力逐渐转移到南线,准备征伐东晋。前秦建元十八年(382)十月,苻坚大会群臣于太极殿,对群臣道:“我继承王业已有三十年,如今北方统一,只有东南一隅不属秦地。如今大略计算,秦有士卒九十七万,我将亲自伐晋,不知群臣以为如何?”秘书监朱肜认为伐晋必胜无疑。尚书仆射权翼却认为,晋朝君臣和睦,谢安、桓冲皆为江表伟人,内外同心,未必可图。太子左卫率支持权翼的看法,他指出:晋朝据有长少天险,而且百姓为其所用,秦国难以取胜。苻坚坚持道:“以我之众,投鞭于长江,可以截断长江水流,东晋又有何险可恃呢?”群臣各言利弊,久而不决。苻坚只好让群臣退出,但将阳平公苻融留下了。苻坚要苻融发表看法,苻融对道:“伐晋有三难:天道不顺,晋国无内乱,我方经战争而士卒疲劳。因此言晋不可伐者皆为忠臣。”苻坚不听,苻融泣而进言:“我担忧的并不是东南的晋朝,倒是在陛下周围受宠的鲜卑、羌、羯等族。倘若陛下出征,只恐京师发生变乱。再说,陛下常将丞相王景略比作诸葛亮,为什么不想想他临终建议不要伐晋的遗言呢?”苻坚仍然固执己见。太子苻宏、沙门道安、苻坚宠幸的张夫人、幼子苻诜也先后劝谏,苻坚坚决不听。只有冠军将军、京兆尹慕容垂别有用心地对苻坚说:“弱并于强,小并于大,是必然趋势,以秦国虎旅百万,何愁不灭晋朝?”苻坚听后大喜道:“与我共定天下者只有你一人!”代晋之事于是决定下来。
苻坚徒江汉民于凉州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为了充实凉州(治武威,今属甘肃),下令将与东晋交界的江汉地区百姓迁往凉州。
林邑入贡于晋
东晋太元七年(382)三月,林邑王范熊遣使向东晋朝贡,并献方物。
朱绰袭襄阳
东晋太元九年(382)九月,晋将桓冲派杨威将军朱绰袭击前秦荆州刺史都贵于襄阳,践踏、焚烧前秦在沔水(今名汉水,在湖北境)以北的屯田,并俘掠江汉百姓百余户而还。
吕光远征西域
前秦建元十八年(382)九朋,西域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入朝前秦,请求前秦出兵讨伐西域不归服者,并愿担任秦军的向导。秦王苻坚以骁骑将军吕为都督西域征讨诸军事,与陵江将军姜飞等统兵十万、铁骑五千,远征西域。建元十九年一月,吕光自长安出发,以鄯善王休密驮、东师前部王弥窴为向导,经过艰难跋涉,行越流沙三百余里,于建元十九年(383)十二月抵达西域。西域焉耆等诸国皆降秦。只有龟兹王帛纯拥兵固守城池,吕光进军讨伐,经过半年甘战,于建光二十年(384)六月,击败帛纯及救援他的狯胡、温宿、尉头等诸国兵七十余万。帛纯出逃,依附帛纯的三十余国王侯皆降。吕光入城抚慰,立帛纯弟震为龟兹王,西域及远方诸国纷纷归附。
【魏晋诗词】
醉太平 题许康侯盥孚之母夫人寿萱图
[魏晋] 高燮
情真语悲。儿孤母慈。
三株树折中枝。白萱堂鬓丝。
高燮 ,字季和,勃海蓚人也,有文才。太武帝每诏征选,辞疾不应,常笑高允屈折久官,栖泊京邑,从容于家,冀州辟为主簿,卒于家中。
【家庭成员】
父亲:高韬,丞相参军。
哥哥:高允,字伯恭,北魏名相;高推,字仲让,小名檀越,辅国将军。
侄孙:高市宾,开府从事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