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四十二年,公元34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成汉汉兴五年;东晋咸康八年;前凉建兴三十年;后赵建武八年;代国建国五年。
公元三百四十二年
公元342年,农历壬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水
【东晋】健康)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八年(7月26日卒)
(年号:咸康(335年~342年六月)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六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二个年号】。咸康八年六月晋康帝司马岳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建元元年。
【东晋】健康)第四位皇帝康帝司马岳7月27日即位.次年改元)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年号:汉兴(338年四月-343年),十六国成汉第四位皇帝李寿第一个年号,成汉政权第五个年号,汉兴六年八月李势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太和元年。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凉州)第四任位君主张骏太元十九年)(建兴三十)
(年号:太元(324年五月—346年四月)十六国前凉第四任位君主张骏年号,前凉政权第三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同时期政权】
【丁零部】①翟斌~翟魏国君先祖,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
【陈留国】第3代陈留王曹励(劢)(326年冬十月—(358年12月1日)冬十月乙丑)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三任君主刘虎(刘乌路孤)(309—341年十月卒)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四任君主.平北将军、左贤王.刘务桓(341年-356年)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四任君主杨初(337年-355年在位)
【氐族】【前秦】【氐族人~苻洪,前秦政权奠基人,略阳郡氐族首领,310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使者任命苻洪为平远将军,苻洪不肯接受汉国的官职,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郡公。 (310年-350年在位)
(鲜卑族)
1.【代国】盛乐)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五年(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
(年号: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第一个年号,共使用39年。
3.【慕容鲜卑部落】大棘城)第二任首领,(前燕奠基人燕王慕容皝(333-348年)
4.【段部鲜卑(徒何)】会支)段部鲜卑第九任君主段兰(343~?年在位)
5.【乞伏鮮卑】西秦奠基人乞伏司繁(329年?---376年在位)
【在位皇帝】
【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325年10月-342年7月26日)
(325年10月19日.农历325年闰八月(小)二十六.己丑日--342年7月25日.农历342年六月(大)初七.壬辰日)
【东晋】第四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342年7月27日-344年11月17日在位)
【巴氐族】十六国【成汉】第四位皇帝昭文帝李寿(338年--343年在位)
公元342年2月22日
农历:342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289年12月28日,波斯历:前281年12月2日,星期:星期一,干支:壬寅年 壬寅月 己未日,属相:虎,星座:双鱼座,节气:雨水,数九:七九第8天,儒略日数:1846026
【逝世名人】
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7月26日),字世根,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同母兄,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咸康八年(342年)六月初五,司马衍身体不适,下诏让他的弟弟琅琊王司马岳继承帝位,是为康帝。次年正月,康帝改元建元。六月初七司马衍在西堂驾崩,享年二十二岁,谥号成皇帝,庙号显宗,葬于兴平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鸡笼山)。
【家庭成员】(家族成员)
父亲:司马绍,晋明帝
母亲:庾文君,明穆皇后,庾亮之妹
庾怿,(293年-342年),字叔预,颍川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人。东晋外戚大臣,征西将军庾亮次弟。咸康八年(342年),阴谋毒杀江州刺史王允之。事发之后,坐罪自尽,享年五十岁,获赠侍中、卫将军,谥号为简。
【家庭成员】
父亲:庾琛,丞相军谘祭酒
母亲:毌丘氏,追封乡君
长兄:庾亮,征西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三弟:庾冰,车骑将军,江州刺史
四弟:庾条,冠军将军,临川太守
五弟:庾翼,征西将军,荆州刺史
姐妹:庾文君,明穆皇后,嫁晋明帝司马绍
长子:庾统,广饶男,建威将军,宁夷护军,寻阳太守
孙子:庾玄之,广饶男,庾统长子,宣城内史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显宗成皇帝下咸康八年(壬寅,公元三四二年)
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乙丑,大赦。
豫州刺史庾怿以酒饷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觉其毒,饮犬,犬毙,密奏之。帝曰:“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二月,怿饮鸩而卒。
三月,初以武悼后配食武帝庙。
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曰:“乐乡去武昌千有馀里,数万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中,非但扞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方岳重将,固当居要害之地,为内外形势,使闚之心不知所向。昔秦忌亡胡之谶,卒为刘、项之资;周围恶檿弧之谣,而成褒姒之乱。是以达人君子,直道而行,禳避之道,皆所不取;正当择人事之胜理,思社稷之长计耳。”朝议亦以为然。翼乃止。
夏,五月,乙卯,帝不豫;六月,庚寅,疾笃。或诈为尚书符,敕宫门无得内宰相;众皆失色。庾冰曰:“此必诈也。”推问,果然。帝二子丕、弈,皆在襁褓。庾冰自以兄弟秉权日久,恐易世之后,亲属愈疏,为它人所间,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立长君;请以母亲弟琅邪王岳为嗣,帝许之。中书令何充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易之者鲜不致乱。故武王不授圣弟,非不爱也。今琅邪践阼,将如孺子何!”冰不听。下诏,以岳为嗣,并以弈继琅邪哀王。壬辰,冰、充及武陵王晞、会稽王昱、尚书令诸葛恢并受顾命。癸巳,帝崩。帝幼冲嗣位,不亲庶政;及长,颇有勤俭之德。
甲午,琅邪王即皇帝位,大赦。
己亥,封成帝子丕为琅邪王,弈为东海王。
康帝亮阴不言,委政于庾冰、何充。秋,七月,丙辰,葬成帝于兴平陵。帝徒行送丧,至阊阖门,乃升素舆至陵所。既葬,帝临轩,庾冰、何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己未,以充为骠骑将军、都督徐州、扬州之晋陵诸军事、领徐州刺史,镇京口,避诸庾也。
冬,十月,燕王皝迁都龙城,赦其境内。
建威将军翰言于皝曰:“宇文强盛日久,屡为国患。今逸豆归篡窃得国,群情不附。加之性识庸暗,将帅非才,国无防卫,军无部伍。臣久在其国,悉其地形;虽远附强羯,声势不接,无益救援;今若击之,百举百克。然高句丽去国密迩,常有闚之志。彼知宇文既亡,祸将及己,必乘虚深入,掩吾不备。若少留兵则不足以守,多留兵则不足以行。此心腹之患也,宜先除之;观其势力,一举可克。宇文自守之虏,必不能远来争利。既取高句丽,还取宇文,如返手耳。二国既平,利尽东海,国富兵强,无返顾之忧,然后中原可图也。”皝曰:“善!”将击高句丽。高句丽有二道,其北道平阔,南道险狭,众欲从北道。翰曰:“虏以常情料之,必谓大军从北道,当重北而轻南。王宜帅锐兵从南道击之,出其不意,丸都不足取也。别遣偏师出北道,纵有蹉跌,其腹心己溃,四支无能为也。”皝从之。
十一月,皝自将劲兵四万出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别遣长史王寓等将兵万五千出北道,以伐高句丽。高句丽王钊果遣弟武帅精兵五万拒北道,自帅羸兵以备南道。慕容翰等先至,与钊合战,皝以大众继之。左常侍鲜于亮曰:“臣以俘虏蒙王国士之恩,不可以不报;今日,臣死日也!”独与数骑先犯高句丽阵,所向摧陷。高句丽阵动,大众因而乘之,高句丽兵大败。左长史韩寿斩高句丽将阿佛和度加,诸军乘胜追之,遂入丸都。钊单骑走,轻车将军慕舆泥追获其母周氏及妻而还。会王寓等战于北道,皆败没,由是皝不复穷追。遣使招钊,钊不出。
皝将还,韩寿曰:“高句丽之地,不可戍守。今其主亡民散,潜伏山谷;大军既去,必复鸠聚,收其馀烬,犹足为患。请载其父尸、囚其生母而归,俟其束身自归,然后返之,抚以恩信,策之上也。”皝从之。发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收其府库累世之宝,虏男女五万馀口,烧其宫室,毁丸都城而还。
十二月,壬子,立妃褚氏为皇后。征豫章太守褚裒为待中、尚书。裒自以后父,不愿居中任事,苦求外出;乃除建威将军、江州刺史,镇半洲。
赵王虎作台观四十馀所于鄴,又营洛阳、长安二宫,作者四十馀万人;又欲自鄴起阁道至襄国,敕河南四州治南伐之备,并、朔、秦、雍严西讨之资,青、冀、幽州为东征之计,皆三五发卒。诸州军造甲者五十馀万人,船夫十七万人,为水所没,虎狼所食者三分居一。加之公侯、牧宰竞营私利,百姓失业愁困。贝丘人李弘因众心之怨,自言姓名应谶,连结党与,署置百寮;事发,诛之,连坐者数千家。
虎畋猎无度,晨出夜归,又多微行,躬察作役。侍中京兆韦謏谏曰:“陛下忽天下之重,轻行斤斧之间,猝有狂夫之变,虽有智勇,将安所施!又兴役无时,废民耘获,吁嗟盈路,殆非仁圣之所忍为也。”虎赐謏谷帛,而兴缮滋繁,游察自若。
秦公韬有宠于虎,太子宣恶之。右仆射张离领五兵尚书,欲求媚于宣,说之曰:“今诸侯吏兵过限,宜渐裁省,以壮本根。”宣使离为奏:“秦、燕、义阳、乐平四公,听置吏一百九十七人,帐下兵二百人;自是以下,三分置一,馀兵五万,悉配东宫。”于是诸公咸怨,嫌衅益深矣。
青州上言:“济南平陵城北石虎,一夕移于城东南,有狼狐千馀迹随之,迹皆成蹊。”虎喜曰:“石虎者,朕也;自西北徙而东南者,天意欲使朕平荡江南也。其敕诸州兵明年悉集,朕当亲董六师,以奉天命。”群臣皆贺,上《皇德颂》者一百七人。制:“征士五人出车一乘,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调不办者斩。”民至鬻子以供军须,犹不能给,自经于道树者相望。
康皇帝
【公元三百四十二年大事记】
晋成帝死,康帝立
咸康八年(342)五月,成帝染病;六月,病情转重。其二子丕、奕尚在襁褓。庾冰自以兄弟秉权日久,恐易主之后,庾氏为他人所间。所以极力劝成帝立其母弟岳为嗣。中书令何充反对,冰不听。于是庾亮、何充及司马晞、司马昱、尚书令诸葛恢并受遗诏顾命。六月八日,成帝病逝,年二十二岁。司马岳即位,是为康帝;封成帝子丕为琅邪王,奕不东海王。康帝即位后,委政于庾冰、何充。同年七月,葬成帝于兴平陵;随后任命何充为骠骑将军、领徐州刺史,镇守京口(今江苏镇江)。十二月,立褚妃为皇后,征豫章太守褚裒为侍中、尚书;但裒因系皇后之父,不愿居中任事乞除江州刺史,镇半洲(今江西九江西)。
前燕迁都
当初慕容廆先居徒河青山(今辽宁义县东北),后又徒至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前燕八年(342)十月,燕王慕容皝又将都城迁至龙城(今辽宁朝阳),并大赦境内。
前燕袭击高句丽
前燕六年(342)十月,建威将军慕容翰向燕王皝建议进攻宇文部,但因恐高句丽背后袭击,所以先取高句丽,后攻宇文。皝以为然。同年十一月,慕容皝亲率四万大军选择险狭的南道,以慕容翰、慕容霸为前锋,又派王寓率兵出北道进攻高句丽。南道兵很快与高句丽王钊接触,乘势大败其众,高句丽举国震动。燕兵旋攻入丸都(今吉林集安西北),高句丽王钊单骑逃走;燕将慕舆埿获其母周氏。北道王寓军却败于高句丽。慕容皝入丸都,掘钊父乙弗利墓,载其尸体,收该国府库积宝,并掳男女五万口,尽杂毁丸都而归。次年二月,高句丽王钊向燕王称臣,燕将其父尸归还,但留其母为质。
东晋改元建元
咸康八年(342)六月,晋成帝死,因其子尚幼,故以其弟岳继位,是为康帝。次年正月,康帝改元建元。
庾怿饮鸩而卒
庾怿字叔预,庾亮之弟。早附东海王司马冲,因讨苏峻,被封广饶男,出镇魏兴(今陕西安康西北)。当时庾亮专统六州,进怿为秦州氐羌诸军事;后改镇芜湖,任豫州刺史。咸康八年(342)正月,怿以毒洒送与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察觉,饮犬而犬毙,允之于是密报成帝。成帝叹曰:“大舅(指庾亮)已乱天下,小舅复欲尔邪!”怿闻后,于二月饮鸩而死,年五十岁。
庾亮欲徒镇乐乡
庾亮死后,庾翼继其兄出镇武昌(今湖北鄂城),至咸康(342)三月,竟以妖怪作乱为由,准备移镇乐乡(今湖北松滋东北)。征虏长史王述力阻,认为武昌为重镇,下可达都城,上可守中流,而乐乡远在西陲,一旦下游有变,下相接救,劝其以社稷为计,勿为迁徒;朝议亦以王述所论为然,于是庾翼停止西徒。
石虎兴役无度
后赵王石虎兴役无度。百姓深受其害,而石虎不加体恤,力役日重。建武八年(342),石虎在邺城(今河北磁县东南)大兴台观四十余所;发四十万人营建洛阳、长安二宫;又俗在邺城与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之间筑阁道;敕河南四州治南伐之备、并、朔四州为攻河西之资,青、冀、幽为征燕之计,上述州郡均三丁发二,五丁出三;又征发造甲五十万人,船夫十七万人;而公侯、官吏竞营私利,百姓痛苦,生计无着,于是在该年底,贝丘人李弘集聚起义,但旋被石虎镇压,诛连数千家。石虎仍不听臣下谏阻,继结兴缮,又畋猎无度,游察自若。下令“征士五人出车一乘,牛二头,米十五斛,绢十匹,调不办者斩。”赵国民苦不堪言,“自经于道树者相望。”
【魏晋诗词】
雉朝飞操
[魏晋] 佚名
雉朝飞。鸣相和。雌雄群游于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
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