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成汉第四代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一】成汉.    李寿~成汉第四代皇帝(338年--343年在位)






昭文帝李寿



338年五胡十六国【1.成汉李特】【李流】【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范贲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成汉)

全名:李寿
别名:汉昭文帝、李武考
字:武考

年号:汉兴(338年四月-343年)
在位时间:338年 至 343年

生卒:300年~343年

民族族群:氐族
出生地:蜀郡成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
前任:李期
继任:李势
主要成就:平定宁州诸郡、击溃司马勋、治理巴西郡,政绩卓著

陵墓:安昌陵 (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县)


个人简介

       李寿(公元300年~公元343年),字武考,祖籍蜀郡成都县(今四川省成都市),是氐族人。在成汉政权中,他作为第四位皇帝登上了历史舞台。他是成武帝李雄的堂弟,同时也是末代皇帝李势的父亲,在成汉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李寿自幼聪慧敏悟,勤奋好学,不仅具备骁勇善战的军事才能,还十分注重礼仪和风范,这些特质使他在李氏家族的众多子弟中显得尤为突出。在玉衡年间,李寿被委以重任,治理巴西郡。在此期间,他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同时也树立了极大的威望与恩惠。此外,他还成功平定了宁州诸郡县,并降服了前仇池国,为成汉开辟了广袤的土地,声名远播四方。成武帝李雄对李寿的才华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他足以承担国家的重要使命。 然而,成汉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

       玉衡二十四年(公元334年),一场宫廷变故彻底改变了局势。李越弑杀了李班,并拥立李期为帝。李期继位后,改封李寿为汉王。在此期间,李寿率军击败了东晋名将司马勋,进一步巩固了成汉的边疆安全。然而,

       玉恒四年(公元338年),李寿发动兵变,攻克成都。在这一过程中,他的军队肆意劫掠,残害了许多李氏宗族的妇女。随后,李寿废黜了李期,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并建立了新的年号“汉兴”。然而,李寿即位后,生活奢靡无度,大兴土木工程,滥杀无辜,导致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社会动荡不安。 汉兴六年(公元343年),李寿病逝,终年四十四岁。他去世后,被追尊庙号为中宗,谥号为昭文皇帝,安葬于安昌陵。

【人物生平】
委以重任

      李寿,自幼聪慧敏达,勤奋好学,且性格宽厚大度。他从小便注重礼仪和自身修养,行为举止端庄得体,与李氏家族中的其他子弟相比,显得格外不同凡响。他的堂兄、成汉武帝李雄对李寿的才能颇为赏识,认为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具有承担重任的能力,因此任命他为前将军,并督管巴西军事事务。随着李寿在军中逐渐崭露头角,他又被提升为征东将军。 当时年仅十九岁的李寿,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眼光和领导才能。为了广纳贤才,他特意聘请隐居不出的谯秀作为自己的顾问,虚心听取其正直而富有远见的意见。在他的治理下,巴西地区不仅政令畅通,社会秩序井然,而且民众对其威信和仁政交口称赞。父亲李骧去世后,李寿进一步升迁为大将军、大都督、侍中等要职,同时被封爵为扶风公,负责总领尚书省事务。在随后的宁州征讨战事中,他指挥若定,经过一百多天的围攻作战,成功平定了该地区的各个郡县,巩固了成汉政权的边疆稳定。这一胜利让李雄深感欣慰,遂加封李寿为建宁王以示嘉奖。 公元334年(玉衡二十四年)六月,成汉武帝李雄因病卧床不起。临终之际,他特意下诏召来李寿,嘱托其辅佐朝政,确保国家平稳过渡。同年六月二十五日,李雄驾崩,其子李班继位,是为成汉哀帝。新帝即位后,任命李寿为录尚书事,将朝廷大小事务交由李寿与司徒何点、尚书王瑰共同商议处理。 然而,成汉内部权力斗争并未因此停止。同年十月,李雄的第四子李越从江阳郡赶来奔丧,与弟弟李期密谋篡位。最终,他们发动政变,弑杀了李班。随后,李期自立为帝,改元称制。为了安抚人心,李期重新调整了朝廷的封赏格局,将李寿改封为汉王,划拨梁州五郡作为其食邑范围,并兼任梁州刺史一职。 纵观这一时期的历史进程,李寿凭借其出色的个人能力和政治智慧,在复杂的局势中始终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无论是早期的军事征战,还是后来的朝堂博弈,他都展现出非凡的领导力和决策能力,成为成汉王朝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


攻克成都
        李寿的威名远扬四方,他的才干与权势让李越、景骞等人深感忌惮。然而,这份威名也为他带来了不少困扰与担忧。当时,李寿代替李玝屯守涪城,在朝见的日期到来时,他常常以边疆军情紧急为由推辞不去,声称此时无人可以替代他镇守要地,因此得以避免入朝参见。 与此同时,李寿心中还有一层更深的忧虑。他观察到李期、李越兄弟等十多人正值壮年,并且各自掌握着强大的军队。这种局势让李寿感到自己随时可能陷入危险境地,难以保全性命。于是,他多次以礼相邀,聘请巴西人龚壮前来辅佐。虽然龚壮并未正式接受邀请,但他时常主动前往拜见李寿。 当时,岷山发生了一次罕见的山崩,江水也因此一度枯竭。这一异象被李寿视为不祥之兆,他开始频繁向龚壮请教如何自保并稳固自身地位的方法。龚壮心中早有深仇大恨——李期的祖父李特曾杀害了他的父亲和叔父,他一直渴望复仇,却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他决定借机劝说李寿道:“殿下如果能够放下个人的小节,顺应更大的事业,将眼前的危机转化为安全,那么不仅可以开国割据,长久地成为一方诸侯,更能让您的声名超越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千古贤君,功勋流传百代。” 李寿听从了龚壮的建议,秘密联合长史略阳人罗恒以及巴西人解思明,共同商议夺取成都的计划。他们决定占据成都后向东晋称臣归顺,以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公元338年(玉恒四年),李寿召集文武官员举行盟誓仪式,参与的人数多达数千。随后,他率军突然袭击成汉都城成都,并成功攻克该城。然而,在占领成都的过程中,李寿的军队纪律败坏,纵容士兵肆意抢掠,甚至对李雄的女儿以及其他李氏家族的妇女实施了残忍的暴行。这场混乱造成了大量无辜平民的伤亡,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恐慌之中,直到数日后才逐渐恢复秩序。 


即皇帝位
   在成功攻克成都之后,罗恒、解思明与李奕、王利等人共同劝说李寿自立为镇西将军、益州牧以及成都王,并向东晋称臣。然而,任调、司马蔡兴、侍中李艳以及张烈等人则主张李寿应自立为帝。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建议,李寿决定通过占筮来寻求答案。占者给出的结果是:“可以当数年的天子。”听到这一结果,任调感到十分欣喜,他说道:“即便只当一天的天子也足以满足了,更何况能当数年之久呢!”然而,解思明却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当数年的天子又怎能比得上当百世的诸侯?”对此,李寿引用古语回应道:“朝闻道,夕死可矣。任侯的话,才是真正的上策。”于是,在同一年,李寿正式登上帝位,宣布大赦境内罪犯,改年号为汉兴,同时将国号从“成”改为“汉”,这一时期的历史被称为成汉。 李寿即位后,任命董皎为相国,罗恒和马当为辅佐重臣,李奕、任调、李闳为心腹爪牙,而解思明则被委以谋主之重任。为了彰显对贤才的重视,李寿特意用安车和束帛聘请龚壮担任太师一职。然而,龚壮坚决推辞不受,最终被特许穿戴缟巾素带,以师友的身份参与朝政。此外,李寿还大力提拔那些长期埋没于基层的优秀人才,给予他们显赫的地位。追尊其父李骧为献帝,母亲昝氏为太后;册立妻子阎氏为皇后,长子李势为太子。 到了公元338年(汉兴元年)七月,有人向朝廷告发广汉太守李乾与某些大臣勾结,密谋废黜李寿。得知此事后,李寿命令自己的儿子李广与众大臣在前殿盟誓效忠,同时将李乾调任为汉嘉太守。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天降异象,狂风暴雨席卷而来,雷电击中了宫殿的端门。面对此等不祥之兆,李寿深感悔恨与自责,随即下令群臣畅所欲言,尽陈忠言,不必顾忌任何忌讳。 同年八月,成汉国内遭遇连绵阴雨天气,导致粮食歉收,百姓陷入饥荒,疫病随之流行开来。面对严峻的局势,李寿再次下诏,要求群臣毫无保留地陈述朝政中的得失,以期找出解决危机的有效办法。


大造宫室
       李寿继承了李雄宽厚与俭朴的作风。然而,他刚篡夺帝位时,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不得不遵行李雄时期的政策,尚未敢放纵个人欲望。当时正值李闳、王嘏从邺城返回,他们极力描述后赵石虎的威武强盛,称其宫殿壮美华丽,邺地百姓生活殷实富裕。与此同时,李寿还得知石虎肆意滥用刑法,而王逊也凭借严酷的杀罚手段来驾驭部下,但二人均能有效控制自己的统治区域。这些信息让李寿心中产生了仰慕之情,于是开始模仿这种方式进行治理。对于部下的一些小过失,他也采取严厉措施,动辄杀戮以树立威势。 此外,由于郊野地区人口稀少,都市内物资匮乏,工匠器械等各方面资源都十分缺乏,李寿决定将附近郡县中凡有三个以上壮丁的人家迁至成都,以此充实城市人口。同时,他还建立了尚方御府,调集各州郡的能工巧匠集中于此,大规模修建宫室,并引水入城,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为了彰显文化成就,他又扩建太学,建造谠殿。然而,这种大规模的工程使得百姓被迫频繁服役,苦不堪言,哭喊叹息之声四起,甚至有十家中九家都想发动叛乱。 面对这种情况,左仆射蔡兴曾极力劝谏,希望李寿能够改变政策。然而,李寿认为蔡兴是在诽谤自己,最终将其诛杀。右仆射李嶷也曾多次直言反对李寿的旨意,这让李寿极为不满。为了除掉这个“眼中钉”,李寿假借其他罪名,将李嶷投入监狱并杀害。 到了公元343年(汉兴六年)七月,李寿去世,终年四十四岁,在位共计六年。他死后被谥为昭文皇帝,庙号中宗,葬于安昌陵。

【主要成就】

政治
       公元338年,即成汉政权所称的汉兴元年九月,成汉朝廷内部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叛乱事件。时任仆射的任颜图谋反叛,最终被成汉皇帝李寿察觉并迅速平定,任颜因此被处死。值得注意的是,任颜不仅是成汉政权中的重要官员,更是李雄的妻子——任太后(或称任皇后)的亲兄弟。这起事件对成汉皇室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由于任颜的身份特殊,这一叛乱直接导致了李寿对皇室内部的深度清洗。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李寿采取了极端手段,将李雄的所有子嗣尽数诛杀。此举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也进一步加剧了成汉政权内部的矛盾与分裂,为日后国家的衰落埋下了隐患。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古代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也反映了权力争夺中亲情往往难以抗衡政治利益的现实。


军事
     公元340年,也就是汉兴三年,成汉政权的统治者李势派遣散骑常侍王嘏与中常侍王广出使后赵,旨在与后赵皇帝石虎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外交行动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在此之前,石虎曾致信李寿(李势之父),提出两国联合,意图共同谋划对中原地区的入侵,并约定事成之后平分天下。 李寿对此提议感到非常兴奋,随即开始大规模筹备军事行动。他命令工匠修造战船,同时对兵器和铠甲进行整修,力求装备精良。此外,他还确保军吏和士兵都备足了干粮,以应对可能的长期征战。随后,李寿任命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并授予其节钺,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军事指挥权。马当率军在东场扎营,准备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当时,参战的军人多达七万多人,水军沿江逆流而上,声势浩大。当军队经过成都时,鼓声与呐喊声响彻江面。李寿亲自登上城楼,目睹这一切壮观景象。 然而,在群臣商议此次军事行动时,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许多大臣认为,成汉国力有限,兵力薄弱,而吴会地区距离遥远且地形险峻,攻打那里并非易事。其中,解思明更是诚恳地劝谏,极力反对这次冒险行动。面对争议,李寿决定召集群臣,要求他们详细分析此次行动的利弊。 龚壮作为一位直言敢谏的大臣,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他指出:“陛下选择与胡人结交,远不如与东晋建立联系更为有利。胡人本性如同豺狼,一旦东晋被灭,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必定迫使我们北向臣服于他们。如果与之争夺天下,我们的实力显然无法与之抗衡。这正是历史上虞国、虢国相继灭亡的前车之鉴,教训极为惨痛。希望陛下能够深思熟虑,避免重蹈覆辙。”龚壮的言论得到了群臣的一致认同,大家纷纷叩首流泪,强烈谏阻此次军事行动。 最终,李寿采纳了群臣的意见,取消了原本的计划。得知这一消息后,士兵们欢欣鼓舞,齐声高呼“万岁”,表达了对和平局面得以延续的喜悦之情。

【人物评价】
     李寿开始做王的时候,好学而爱护士人,还希望行正道,每当阅读到良将贤相建功立业的故事,没有不反复诵读的,所以能征伐四方而取胜,开辟千里国土。李雄既在上位非常虚心,李寿也在下位极尽忠诚,被称为贤相。到了登上帝位之后,改立宗庙,将父亲李骧作为汉始祖庙,李特、李雄为大成庙,又下书说和李期、李越不是一族,但凡各种制度,都有所改换。公卿以下的官员,大部分任用自己的僚属部下,李雄那时的旧臣和六郡的士人,都被废黜。李寿刚生病的时候,解思明等人又一次提议事奉王室,李寿不答应。李演从越巂上书,劝李寿回归正统,去掉帝号而称王,李寿大怒而杀了他,借以威胁龚壮、解思明等人。龚壮写了七首诗,假托说是应璩写的来讽劝李寿。李寿回答说:“读了诗知道意思。如果是现在的人的作品,那是贤哲的话。如果是古人写的,不过是死鬼的套话罢了!”平时仰慕汉武帝、魏明帝的作为,耻于听人讲他父兄时期的事情,上书的人不能说先世的政绩教化,因为他自认为自己超过了先辈。

 

历代评价
  房玄龄《晋书》

①“武考凭藉世资,穷兵窃位,罪百周带,毒甚楚围,获保归全,何其幸也!

②“敏而好学,雅量豁然,少尚礼容,异于李氏诸子。雄奇其才,以为足荷重任。”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
《魏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
《资治通鉴》卷九十五至卷九十七

【家庭成员】

祖父:李慕

父亲:李骧,太傅、汉献王。赠相国。昭文帝追尊为献皇帝。
妻妾:
1.阎皇后,昭文帝立为皇后,李势尊为皇太后。
2.李宫人,为李势生母。
儿子:
1.李势,成汉末代皇帝。东晋归义侯。
2.李广,大将军、汉王。贬为临邛侯。
女儿:李夫人,成汉灭亡为桓温所纳。

【其他阅读】
=======
2025年3月31日 20:5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