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三十九年,公元339年,汉昭文帝李寿汉兴元二年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五年。 前凉忠成公张骏建兴二十七年(太元十六年)。 后赵武帝石虎建武五年, 代国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301年-400年    公元三百三十九年,公元339年,汉昭文帝李寿汉兴元二年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五年。 前凉忠成公张骏建兴二十七年(太元十六年)。 后赵武帝石虎建武五年, 代国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






公元三百三十九年




公元339年,农历己亥(猪)年,天干五行属土

东晋】健康)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五年

年号:咸康(335年~342年六月)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六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二个年号】。咸康八年六月晋康帝司马岳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建元元年。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巴氐族】十六国【成汉】成都)第四位皇帝昭文帝李寿汉兴二年

年号:汉兴(338年四月-343年),十六国成汉第四位皇帝李寿第一个年号,成汉政权第五个年号,汉兴六年八月李势即位沿用,次年改元太和元年。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凉州)第四任位君主张骏太元十六年)(建兴二十七)

年号:太元(324年五月—346年四月)十六国前凉第四任位君主张骏年号,前凉政权第三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十六国【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建武五年

年号建武(335年-348年)十六国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第一个年号,后赵政权第四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丁零部】①翟斌~翟魏国君先祖,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

陈留国】第3代陈留王曹励(劢)(326年冬十月—(358年12月1日)冬十月乙丑)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三任君主刘虎(刘乌路孤)(309—341年在位‌)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四任君主杨初(337年-355年在位)

氐族】【前秦】【氐族人~苻洪前秦政权奠基人,略阳郡氐族首领,310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使者任命苻洪为平远将军,苻洪不肯接受汉国的官职,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郡公。 (310年-350年在位)


鲜卑族

1.【代国】繁峙)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年(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

年号: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第一个年号,共使用39年。建国元年(338年)十月,拓跋翳槐病危,临终前遗命诸部大人,一定要迎立拓跋什翼犍继位,社稷才可安定。拓跋翳槐死后,梁盖等人认为旧主新丧,而拓跋什翼犍离国尚远,怕其到后会引起变乱,便准备重立新君。拓跋翳槐次弟拓跋屈,刚猛多诈,不如拓跋屈弟拓跋孤仁厚,便杀拓跋屈而立拓跋孤,拓跋孤不同意,亲自到后赵请拓跋什翼犍回国。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在繁畤城以北继位,时年十九岁,改元建国。【代国~北魏前身】


2.【慕容吐谷浑部落】③吐谷浑叶延(329年―351年)

3.【慕容鲜卑部落】大棘城)第二任首领,(前燕奠基人燕王慕容皝(333-348年)
4.【段部鲜卑(徒何)】会支)段部鲜卑第九任君主段辽(325~339年四月被杀)

4.【段部鲜卑(徒何)】会支)段部鲜卑第九任君主段兰(343~?年在位)

5.【乞伏鮮卑西秦奠基人乞伏司繁(329年?---376年在位)

6.【宇文鲜卑】鲜卑宇文部末代首领宇文逸豆归 (333--约345年在位)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六任国王.故国原王(钊)(331年 - 371年)

【在位皇帝】

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325年10月-342年7月)

(325年10月19日.农历325年闰八月(小)二十六.己丑日--342年7月25日.农历342年六月(大)初七.壬辰日)


【巴氐族】十六国【成汉】第四位皇帝昭文帝李寿338年--343年在位)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第四任位君主张骏(324年五月—346年四月)

,,】十六国【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334-349在位)

【世纪】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036年
【年代】东晋成帝,列国。汉,列国前凉

【在位皇帝】

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325年10月-342年7月)

(325年10月19日.农历325年闰八月(小)二十六.己丑日--342年7月25日.农历342年六月(大)初七.壬辰日)


【巴氐族】十六国【成汉】第四位皇帝昭文帝李寿(338年--343年在位)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第四任位君主张骏(324年五月—346年四月)

,】十六国【后赵】第三位皇帝石虎(334-349在位)

【年号】汉兴,咸康,建兴(太元),建武,建国

【朝代】

晋朝】【人物东晋(317年至420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公元339年1月27日

农历:339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292年10月28日,波斯历:前284年11月6日,星期:星期六,干支:己亥年 乙丑月 丁丑日,属相:猪,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8日小寒 1月23日大寒,数九:四九第9天,儒略日数:1844904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小字赤龙 ,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朝政治家、书法家,东晋开国元勋。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享年六十四岁。晋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家庭成员】
父:王裁
妻妾
正室:曹淑:彭城人,曹韶之女。
妾室:雷氏,被蔡谟戏称为“雷尚书”。
子:
王悦,王恬,王洽,王协,王劭,王荟。

    段辽,(?~339年),又作段护辽,出于东部鲜卑,世居辽西。段就六眷之孙,段末波从弟,东晋时鲜卑段部第八位首领。咸康五年(339年),举兵反叛慕容皝,事泄被杀。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祖父:段就陆眷,别作段日陆眷,段部鲜卑第一位首领。 
从弟:段屈云。
子:段乞特真。

     呼延晃,(?--339年),后赵时期将领,官至积弩将军,咸康五年(339年),追击前燕军队,被慕容评斩杀。

    李演,史书记载:汉主寿疾病,罗恒、解思明复议奉晋;寿不从。李演复上书言之;寿怒,杀演。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咸康五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丑,大赦。

  三月,乙丑,广州刺史邓岳将兵击汉宁州,汉建宁太守孟彦执其刺史霍彪以降。

  征西将军庾亮欲开复中原,表桓宣为都督沔北前锋诸军事、司州刺史,镇襄阳;又表其弟临川太守怿为监梁、雍二州诸军事、染州刺史,镇魏兴;西阳太守翼为南蛮校尉,领南郡太守,镇江陵;皆假节。又请解豫州,以授征虏将军毛宝。诏以宝监扬州之江西诸军事、豫州刺史,与西阳太守樊峻帅精兵万人戍邾城。以建威将军陶称为南中郎将、江夏相,入沔中。称将二百人下见亮,亮素恶称轻狡,数称前后罪恶,收而斩之。后以魏兴险远,命庾怿徙屯半洲;更以武昌太守陈嚣为梁州刺史,趣汉中。遣参军李松攻汉巴郡、江阳。夏,四月,执汉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建康。汉主寿以李弈为镇东将军,代闳守巴郡。

  庾亮上疏言:“蜀甚弱而胡尚强,欲帅大众十万移镇石城,遣诸军罗布江、沔为伐赵之规。”帝下其议。丞相导请许之。大尉鉴议,以为:“资用未备,不可大举。”

  太常蔡谟议,以为:“时有否泰,道有屈伸,苟不计强弱而轻动,则亡不终日,何功之有!为今之计,莫若养威以俟时。时之可否系胡之强弱,胡之强弱系石虎之能否。自石勒举事,虎常为爪牙,百战百胜,遂定中原,所据之地,同于魏世。勒死之后,虎挟嗣君,诛将相;内难既平,剪削外寇,一举而拔金墉,再战而擒石生,诛石聪如拾遗,取郭权如振槁,四境之内,不失尺土。以是观之,虎为能乎,将不能也?论者以胡前攻襄阳不能拔,谓之无能为。夫百战百胜之强而以不拔一城为劣,譬诸射击百发百中而一失,可以谓之拙乎?

  “且石遇,偏师也,桓平北,边将也,所争者疆场之土,利则进,否则退,非所急也。今征西以重镇名贤,自将大军欲席卷河南,虎必自帅一国之众来决胜负,岂得以襄阳为比哉!今征西欲与之战,何如石生?若欲城守,何如金墉?欲阻沔水,何如大江?欲拒石虎,何如苏峻?凡此数者,宜详校之。

  “石生猛将,关中精兵,征西之战殆不能胜也。金墉险固,刘曜十万众不能拔,征西之守殆不能胜也。又当是时,洛阳、关中皆举兵击虎,今此三镇反为其用;方之于前,倍半之势也。石生不能敌其半,而征西欲当其倍,愚所疑也。苏峻之强不及石虎,沔水之险不及大江;大江不能御苏峻,而欲以沔水御石虎,又所疑也。昔祖士稚在谯,佃于城北界,胡来攻,豫置军屯以御其外。谷将熟,胡果至,丁夫战于外,老弱获于内,多持炬火,急则烧谷而走。如此数年,竟不得其利。当是时,胡唯据河北,方之于今,四分之一耳;士稚不能捍其一,而征西欲以御其四,又所疑也。

  “然此但论征西既至之后耳,尚未论道路之虑也。自沔以西,水急岸高,鱼贯溯流,首尾百里。若胡无宋襄之义,及我未阵而击之,将若之何?今王土与胡,水陆异势,便习不同;胡若送死,则敌之有馀,若弃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惧非庙胜之算也。”

  朝议多与谟同。乃诏亮不听移镇。

  燕前军师慕容评、广威将军慕容军、折冲将军慕舆根、荡寇将军慕舆泥袭赵辽西,俘获千馀家而去。赵镇远将军石成、积弩将军呼延晃、建威将军张支等追之,评等与战,斩晃、支首。

  段辽谋反于燕,燕人杀辽及其党与数十人,送辽首于赵。

  五月,代王什翼犍会诸大人于参合陂,议都A212源川。其母王氏曰:“吾自先世以来,以迁徙为业。今国家多难,若城郭而居,一旦寇来,无所避之。”乃止。

  代人谓它国之民来附者皆为乌桓,什翼犍分之为二部,各置大人以监之。弟孤监其北,子寔君监其南。

  什翼犍求昏于燕,燕王皝以其妹妻之。

  秋,七月,赵王虎以太子宣为大单于,建天子旌旗。

  庚申,始兴文献公王导薨,丧葬之礼视汉博陆候及安平献王故事,参用天子之礼。

  导简素寡欲,善因事就功,虽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馀。辅相三世,仓无储谷,衣不重帛。初,导与庾亮共荐丹杨尹何充于帝,请以为己副,且曰:“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微庾亮为丞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亮固辞。辛酉,以充为护军将军,亮弟会稽内史冰为中书监、扬州刺史,参录尚书事。

  冰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昼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翕然称之,以为贤相。初,王导辅政,每从宽恕;冰颇任威刑,丹杨尹殷融谏之。冰曰:“前相之贤,犹不堪其弘,况如吾者哉!”范汪谓冰曰:“顷天文错度,足下宜尽消御之道。”冰曰:“玄象岂吾所测,正当勤尽人事耳。”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馀人,以充军实。冰好为纠察,近于繁细,后益矫违,复存宽纵,疏密自由,律令无用矣。

  八月,壬午,复改丞相为司徒。

  南昌文成公郗鉴疾笃,以府事付长史刘遐,上疏乞骸骨,且曰:“臣所统错杂,率多北人,或逼迁徙,或是新附,百姓怀土,皆有归本之心;臣宣国恩,示以好恶,处与田宅,渐得少安。闻臣疾笃,众情骇动,若当北渡,必启寇心。太常臣谟,平简贞正,素望所归,谓可以为都督、徐州刺史。”诏以蔡谟为太尉军司,加侍中、辛酉,鉴薨,即以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兗、青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假节。

  时左卫将军陈光请伐赵,诏遣光攻寿阳。谟上疏曰:“寿阳城小而固。自寿阳至琅邪,城壁相望,一城见攻,众城必救。又,王师在路五十馀日,前驱未至,声息久闻,贼之邮驿,一日千里,河北之骑,足以来赴。夫以白起、韩信、项籍之勇,犹发梁焚舟,背水而阵。今欲停船水渚,引兵造城,前对坚敌,顾临归路,此兵法之所诫。若进攻未拔,胡骑猝至,惧桓子不知所为而舟中之指可掬也。今光所将皆殿中精兵,宜令所向有征无战。而顿之坚城之下,以国之爪士击寇之下邑,得之则利薄而不足损敌,失之则害重而足以益寇,惧非策之长者也。”乃止。

  初,陶侃在武昌,议者以江北有邾城,宜分兵戍之。侃每不答,而言者不巳。侃乃渡水猎,引将佐语之曰:“我所以设险而御寇者,正以长江耳。邾城隔在江北,内无所倚,外接群夷。夷中利深,晋人贪利,夷不堪命,必引虏入寇。此乃致祸之由,非御寇也。且吴时戍此城,用三万兵,今纵有兵守之,亦无益于江南;若羯虏有可乘之会,此又非所资也。”

  及庾亮镇武昌,卒使毛宝、樊峻戍邾城。赵王虎恶之,以夔安为大都督,帅石鉴、石闵、李农、张貉、李菟等五将军、兵五万人寇荆、扬北鄙,二万骑攻邾城。毛宝求救于庾亮,亮以城固,不时遣兵。

  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夔安、李农陷沔南;硃保败晋兵于白石,杀郑豹等五将军;张貉陷邾城,死者六千人,毛宝、樊峻突围出走,赴江溺死。夔安进据胡亭,寇江夏;义阳将军黄冲、义阳太守郑进皆降于赵。安进围石城,竟陵太守李阳拒战,破之,斩首五千馀级,安乃退。遂掠汉东,拥七千馀户迁于幽、冀。

  是时,庾亮犹上疏欲迁镇石城,闻邾城陷。乃止。上表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以辅国将军庾怿为豫州刺史,监宣城、庐江、历阳、安丰四郡诸军事,假节,镇芜湖。

  赵王虎患贵戚豪恣,乃擢殿中御史李巨为御史中丞,特加亲任,中外肃然。虎曰:“朕闻良臣如猛虎,高步旷野而豺狼避路,信哉!”

  虎以抚军将军李农为使持节、监辽西、北平诸军事、征东将军、营州牧,镇令支。农帅众三万与征北大将军张举攻燕凡城。燕王皝以榼卢城大悦绾为御难将军,授兵一千,使守凡城。及赵兵至,将吏皆恐,欲弃城走。绾曰:“受命御寇,死生以之。且凭城坚守,一可敌百,有敢妄言惑众者斩!”众然后定。绾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举等攻之经旬,不能克,乃退。虎以辽西迫近燕境,数遭攻袭,乃悉徙其民于冀州之南。

  汉主寿疾病,罗恒、解思明复议奉晋;寿不从。李演复上书言之;寿怒,杀演。

  寿常慕汉武、魏明之为人,耻闻父兄时事,上书者不得言先世政教,自以为胜之也。舍人杜袭作诗十篇,托言应璩以讽谏。寿报曰:“省诗知意。若今人所作,乃贤哲之话言;若古人所作,则死鬼之常辞耳。”

  燕王皝自以称王未受晋命,冬,遣长史刘翔、参军鞠运来献捷论功,且言权假之间,并请刻期大举,共平中原。皝击高句丽,兵及新城,高句丽王钊乞盟,乃还。又使其子恪、霸击宇文别部。霸年十三,勇冠三军。

  张骏立辟雍、明堂以行礼。十一月,以世子重华行凉州事。

  十二月,丁丑,赵太保桃豹卒。

  丙戌,以骠骑将军琅邪王岳为侍中、司徒。

  汉李弈寇巴东,守将劳杨败死。


【公元三百三十九年大事记】

宁州复归晋
  宁州(今云南澄江西)本系晋地。咸和八年(333)三月,宁州刺史尹奉降附成将李寿;次年三月,成将宁诈兴古、永昌、牂柯、越巂及夜郎等郡分出另置交州,以霍彪为宁州刺史,爨深为交州刺史。咸康二年(336),晋广州刺史邓岳派兵攻克夜郎和兴古,随即以岳兼督宁州。五年(339)三月,邓岳又袭击宁州,成汉建宁太守孟彦执获霍彪降晋,于是宁州又归晋有。

 

代国议定都盛乐
  代建国二年(339)五月,代国什翼犍与诸大人会于参合陂(位于代郡境内),议论移都今河北遵化北,但遭到其母王氏反对,王氏认为若定居一处,外敌侵袭,便无处可避,定都一事因此暂停。与此同时,什翼犍将其附民分为二部,派其弟孤监理北部,子实君监理南部。又向燕国求婚,娶慕容皝之妹为妻。但至次年三月,其国终于确定都城,移至云中盛乐宫(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

 

晋邾城失陷
  邾城(今湖北黄冈西北)在长江北岸,与武昌(今鄂城)对望。陶侃镇守武昌时,以该城居北岸,易攻不易守,遂将其放弃不理。庾亮代佩镇守武昌后,派毛宝、樊峻戍守该城,引起后赵石虎担忧。建武五年(339)八月,石虎派大军南侵,其部将张貉于九日攻陷邾城,毛宝等突围投江溺死。赵将夔安又进围石城(今安徽安庆南),掠汉水之东七千余户迁于幽、冀等地。庾亮闻邾城换陷,停止北伐,上表谢过,自贬三等。

 

燕兵攻击高句丽
  高句丽位于前燕之东,燕国内部反叛者常逃往其国以图反抗。前燕三年(339)冬,慕容皝派兵进攻高句丽,军及新城(今辽宁新宾);高句丽王钊惧,向前燕乞盟,皝于是退兵。

 

代国颁布法令
  鲜卑拓跋部初建代国,当时尚未健全体制,刑禁疏简,有违法犯罪者均临时决处。至穆帝拓跋猗卢时始定刑法,而又多以军令从事。什翼犍建国二年(339),下令规定:犯死罪者,可以献金马赎罪;犯大逆者,亲族男女均同被处死;男女之间违犯婚俗或背礼者均处决;民众之间因争斗致死者,应向死者家庭送马牛四十九头及其他送葬器物;无系讯连逮之坐;盗官物者,五倍偿还,私物则十倍偿还。于是代国法规初具。

 

庾亮开复中原受阻
  咸康五年(339)三月,晋征西将军庾亮建议北伐,开复中原,并请任命桓宣、庾翼等人镇守襄阳、魏兴、江陵等地待进。亮旋即上书,声言率十万大军移镇石城,布阵于江、沔以为伐赵之军。晋厉帝下诏令群臣商议。王导赞同,郗鉴以为时机未至,不可大举。太常蔡谟以为目前敌强我弱,不宜北伐。“若弃江远进,以我所短,击彼所长,惧非庙胜之算。”蔡谟引议为多数人首肯。成帝于是下诏庾亮停止移镇北代。同年八月,左卫将军陈光又上表请伐赵,成帝令其先拔寿阳。蔡谟亦上书劝阻,谓晋兵力不足取胜,随后亦止。

 

王导病卒
  王导字茂弘,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末年,导追随琅邪王司马睿,协助睿建立东晋政权,又助睿树立君主威信,逐渐赢得江南大族的拥护。历仕元、明、成三帝,于东晋制度多所制定创设,官至丞相。曾参与平定华轶、徐龛、王敦、苏峻、祖约之乱。曾两次受遗诏辅政,深得晋帝信任,尤为成帝敬重。导率领南迁士族,联合江南豪望,共同维持东晋政权的稳固统治。为人简素寡欲,仓无储粮,衣不重帛。咸康五年(339)七月卒,年六十四岁。成帝为之举哀三日,丧礼一准汉博陆侯及安平献王故事,并参用天子礼。同年八月,晋适因王导病卒,复改丞相为司徒。

 

郗鉴卒
  然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今属山东)人。在西晋末年战乱中,被推为坞主,率千余家避难于峄山。司马睿镇守江左,鉴投其麾下。明帝时,王敦举兵反叛,鉴与帝共谋灭敦;又参与平定王含、钱岗之乱,以此受器重。明帝临终,郗与王导等受遗诏辅佐太子。成帝即立后,郗鉴又协助助平定苏峻叛乱;进而大兴京口城(今江苏镇江),官职累进。共历元、明、成三帝,为东晋重臣,咸康五年(339)八月病卒,年七十一岁。鉴死前向朝廷推荐蔡谟,于是以谟为征北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诸军事、徐州刺史,并假节。

 

石虎整肃贵戚
  后赵贵戚多豪恣不法,石虎患之,于是在建武五年(339)九月,任命殿中御史李巨为御史中丞,特加亲任,使其大加整顿,一时内外肃然。石虎尤为高兴,说“吾闻良臣如猛虎,虽高步旷野,而豺狼避路,信哉!”

 
【外国大事记】
 

【魏晋诗词】

临高台

[魏晋] 曹丕
临台行高。
高以轩。
下有水。
清且寒。
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
当尽忠。
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
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
雌不能随。
我欲躬衔汝。
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
毛衣摧颓。
五里一顾。
六里徘徊。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30日 12:19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