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二十四年,公元324年,农历甲申(猴)年,天干五行属木。东晋太宁二年,成汉玉衡十四年,汉赵光初七年,前凉建兴十二年,前凉张骏太元元年。
公元三百二十四年
公元324年,农历甲申(猴)年,天干五行属木
(年号:太宁(323年4月22日.农历三月初一.丙辰日-326年3月19日.农历326年正月(小)二十九.庚申日))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四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个年号】太宁三年闰八月晋成帝即位沿用。太宁四年二月改元咸和元年。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年号:光初(或作佐初318年十月~329年八月),十六国前赵第四任皇帝少主刘曜第一个年号,前赵政权第九个年号
(年号:玉衡(311年―334年),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成武帝李雄的第三个年号,称帝第二个年号,成汉政权第三个年号,
【卢水胡】【前凉】凉州)第三任位君主張茂永元五年(建兴十二年)
(年号:永元(320年六月—324年四月)十六国前凉第三任位君主張茂年号,前凉政权第二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卢水胡】【前凉】凉州)第四任位君主张骏太元元年)(建兴十二年)(五月即位)
(年号:太元(324年五月—346年四月)十六国前凉第四任位君主张骏年号,前凉政权第三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第2代陈留王曹过(302年--326年在位) 曹奂之子
【羯】【后赵】襄国)大赵天王石勒 (319年~333年8月17日在位)319年十一月,自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三任君主刘虎(刘乌路孤)(309—341年在位)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二任君主杨难敌(317-334在位)
【氐族】【前秦】【氐族人~苻洪,前秦政权奠基人,略阳郡氐族首领,310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使者任命苻洪为平远将军,苻洪不肯接受汉国的官职,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郡公。 (310年-350年在位)
(鲜卑族)
【代国】鲜卑代国第五任君主拓跋贺傉,(321-325年在位)
【慕容吐谷浑部落】②慕容吐延(317年―329年在位)慕容吐谷浑长子
【慕容鲜卑部落,】自称>鲜卑大单于①慕容廆(285年~307年-333年在位)
【在位皇帝】
【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323年1月4日--325年10月18日,闰八月二十五日)
【南匈奴】十六国【前赵】长安)中山王刘曜(318-329年在位)
【巴氐族】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成武帝李雄(304年~334年在位)
公元324年2月11日
农历:324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07年5月28日,波斯历:前299年11月21日,星期:星期二,干支:甲申年 丙寅月 癸酉日,属相:猴,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六九第5天,儒略日数:1839440
【逝世名人】
张茂(277年~325年),字成逊,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人,凉武王张轨之子,凉昭王张寔胞弟 ,前凉第三位君主(320年~324年在位)。建兴十二年(324年)永元五年,张茂薨逝,终年四十八岁,谥号成公, 葬于文陵,张祚称帝后,追谥成王 ,庙号太宗。
【家族成员】
鼻祖:张仪,秦朝宰相。
始祖叔:张苍,西汉宰相,张苍、李斯、韩非乃是荀子最得意的三大弟子。
始祖:张耳,张仪曾孙,赵王。
曾祖父:张烈,外黄令。
祖父:张温,太官令。
祖母:辛氏,凉州人。
父亲:张轨,前凉武王。
叔叔:张肃,建威将军。
兄长:张寔,前凉昭王。
侄子:张骏,前凉文王。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西晋末为琅琊王司马睿大将,后拥司马睿为帝建东晋,升任大将军、荆州牧,与族弟王导分掌军政。永昌元年(322年),攻入建康,谋夺司马氏政权,后回屯武昌(今湖北鄂城)。太宁二年(324年),明帝乘其病危,下诏讨之。王敦再次进兵建康,病死军中。
【家族成员】
祖父:王览
父亲:王基,治书侍御史
兄长:王含,光禄勋
族兄:王导,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
儿子:王应,武卫将军
侄子:王瑜(王含子),散骑常侍
周札,(?-324年),字宣季,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东晋将领,平西将军周处之子,建武将军周玘之弟。太宁二年(324年),王敦遣军攻会稽。周札战死,宗族子侄尽皆被杀。王敦之乱平定后,追赠卫尉。
【家庭成员】
祖父:周鲂,仕东吴为鄱阳太守。
父亲:周处,历仕东吴、西晋,官至御史中丞,征讨氐人齐万年叛乱时战死,追赠平西将军。
(兄长)
1.周玘,曾为西晋三定江南,官至建武将军,封乌程县公。因不满北人执政,密谋发动政变,事泄忧愤而死。
2.周靖,早逝。
(儿子)
1.周澹,官至太宰府掾。
2.周稚,曾举孝廉。
3.周续,曾响应徐馥叛乱,后被堂兄周筵诱杀。
(侄子)
周勰,周玘之子,官至临淮太守,袭封乌程县公,曾与徐馥合谋起事。
周彝,周玘之子,官至丞相掾,早逝。
周懋,周靖之子,官至晋陵太守,封清流亭侯。
周筵,周靖之子,官至冠军将军、都督会稽吴兴等五郡诸军事。
周赞,周靖之子,官至大将军从事中郎,封武康县侯。
周缙,周靖之子,官至太子文学,封都乡侯。
沈充,(?~约324年),字士居,吴兴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东晋初年官员、将领。出身于吴兴沈氏豪族。太宁二年(324年),同王敦阴谋篡位共同起兵,后被晋军击败,遂逃入故将吴儒家,被吴儒所杀。葬于武康县北上费村。
【家庭成员】
妻子:魏氏,夫人,出身会稽魏氏
儿子:沈劲,冠军将军长史,赠东阳太守
孙子;沈赤黔,沈劲子,大长秋
曾孙:沈叔任,沈赤黔子,益州刺史
(玄孙)
1.沈融之,沈叔任子,早卒
2.沈演之,沈叔任子,尚书下省
(来孙)
1.沈畅之,沈融之子,袭封宁新县男
2.沈睦,沈演之子,黄门侍郎
3.沈勃,沈演之子,司徒左长史
4.沈统,沈演之子,著作佐郎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甲申,公元三二四年)
春,正月,王敦诬周嵩、周莛与李脱谋为不轨,收嵩、莛于军中,杀之;遣参军贺鸾就沈充于吴,尽杀周札诸兄子;进兵袭会稽,札拒战而死。
后赵将兵都尉石瞻寇下邳、彭城,取东莞、东海,刘遐退保泗口。
司州刺史石生击赵河南太守尹平于新安,斩之,掠五千馀户而归。自是二赵构隙,日相攻掠,河东、弘农之间,民不聊生矣。
石生寇许、颍,俘获万计;攻郭诵于阳翟,诵与战,大破之,生退守康城。后赵汲郡内史石聪闻生败,驰救之,进攻司州刺史李矩、颍川太守郭默,皆破之。
成主雄,后任氏无子,有妾子十馀人,雄立其兄荡之子班为太子,使任后母之。群臣请立诸子,雄曰:“吾兄,先帝之嫡统,有奇材大功,事垂克而早世,朕常悼之。且班仁孝好学,必能负荷先烈。”太傅骧、司徒王达谏曰:“先王立嗣必子者,所以明定分而防篡夺也。宋宣公、吴馀祭,足以观矣。”雄不听。骧退而流涕曰:“乱自此始矣!”班为人谦恭下士,动遵礼法,雄每有大议,辄令豫之。
夏,五月,甲申,张茂疾病,执世子骏手泣曰:“吾家世以孝友忠顺著称,今虽天下大乱,汝奉承之,不可失也。”且下令曰:“吾官非王命,苟以集事,岂敢荣之!死之日,当以白帢入棺,勿以朝服敛。”是日,薨。愍帝使者史淑在姑臧,左长史汜祎、右长史马谟等使淑拜骏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赦其境内。前赵主曜遣使赠茂太宰,谥曰成烈王。拜骏上大将军、凉州牧、凉王。
王敦疾甚,矫诏拜王应为武卫将军以自副,以王含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钱凤谓敦曰:“脱有不讳,便当以后事付应邪?”敦曰:“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为。且应年少,岂堪大事!我死之后,莫若释兵散众,归身朝廷,保全门户,上计也;退还武昌,收兵自守,贡献不废,中计也;及吾尚存,悉众而下,万一侥幸,下计也。”凤谓其党曰:“公之下计,乃上策也。”遂与沈充定谋,俟敦死即作乱。又以宿卫尚多,奏令三番休二。
初,帝亲任中书令温峤,敦恶之,请峤为左司马。峤乃缪为勤敬,综其府事,时进密谋以附其欲。深结钱凤,为之声誉,每曰:“钱世仪精神满腹。”峤素有藻鉴之名,凤甚悦,深与峤结好。会丹杨尹缺,峤言于敦曰:“京尹咽喉之地,公宜自选其才,恐朝廷用人,或不尽理。”敦然之,问峤:“谁可者?”峤曰:“愚谓无如钱凤。”凤亦推峤,峤伪辞之,敦不听,六月,表峤为丹杨尹,且使觇伺朝廷。峤恐既去而钱凤于后间止之,因敦饯别,峤起行酒,至凤,凤未及饮,峤伪醉,以手版击凤帻坠,作色曰:“钱凤何人,温太真行酒而敢不饮!”敦以为醉,两释之。峤临去,与敦别,涕泗横流,出阁复入者再三。行后,凤谓敦曰:“峤于朝廷甚密,而与庾亮深交,未可信也。”敦曰:“太真昨醉,小加声色,何得便尔相谗!”峤至建康,尽以敦逆谋告帝,请先为之备,又与庚亮共画讨敦之谋。敦闻之,大怒曰:“吾乃为小物所欺!”与司徒导书曰:“太真别来几日,作如此事!当募人生致之,自拔其舌。”
帝将讨敦,以问光禄勋应詹,詹劝成之,帝意遂决。丁卯,加司徒导大都督、领扬州刺史,以温峤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与右将军卞敦守石头,应詹为护军将军、都督前锋及硃雀桥南诸军事,郗鉴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庾亮领左卫将军,以吏部尚书卞壸行中军将军。郗鉴以为军号无益事实,固辞不受,请召临淮太守苏峻、兗州刺史刘遐同讨敦。诏征峻、遐及徐州刺史王邃、豫州刺史祖约、广陵太守陶瞻等入卫京师。帝屯于中堂。
司徒导闻敦疾笃,帅子弟为敦发哀,众以为敦信死,咸有奋志。于是尚书腾诏下敦府,列敦罪恶曰:“敦辄立兄息以自承代,未有宰相继体而不由王命者也。顽凶相奖,无所顾忌;志骋凶丑,以窥神器。天不长奸,敦以陨毙;凤承凶宄,弥复煽逆。今遣司徒导等虎旅三万,十道并进;平西将军邃等精锐三万,水陆齐势;朕亲统诸军,讨凤之罪。有能杀凤送首,封五千户侯。诸文武为敦所授用者,一无所问,无或猜嫌,以取诛灭。敦之将士,从敦弥年,违离家室,朕甚愍之。其单丁在军,皆遣归家,终身不调;其馀皆与假三年,休讫还台,当与宿卫同例三番。”
敦见诏,甚怒,而病转笃,不能自将;将举兵伐京师,使记室郭璞筮之,璞曰:“无成。”敦素疑璞助温峤、庾亮,及闻卦凶,乃问璞曰:“卿更筮吾寿几何?”璞曰:“思向卦,明公起事,必祸不久。若住武昌,寿不可测。”敦大怒曰:“卿寿几何?”曰:“命尽今日日中。”敦乃收璞,斩之。
敦使钱凤及冠军将军邓岳、前将军周抚等帅众向京师。王含谓敦曰:“此乃家事,吾当自行。”于是以含为元帅。凤等问曰:“事克之日,天子云何?”敦曰:“尚未南郊,何得称天子!便尽卿兵势,保护东海王及裴妃而已。”乃上疏,以诛奸臣温峤等为名。秋,七月,壬申朔,王含等水陆五万奄至江宁南岸,人情恟惧。温峤移屯水北,烧硃雀桁以挫其锋,含等不得渡。帝欲新将兵击之,闻桥已绝,大怒。峤曰:“今宿卫寡弱,征兵未至,若贼豕突,危及社稷,宗庙且恐不保,何爱一桥乎!”
司徒导遗含书曰:“近承大将军困笃,或云已有不讳。寻知钱凤大严,欲肆奸逆;谓兄当抑制不逞,还蕃武昌,今乃与犬羊俱下。兄之此举,谓可得如大将军昔年之事乎?昔年佞臣乱朝,人怀不宁,如导之徒,心思外济。今则不然。大将军来屯于湖,渐失人心,君子危怖,百姓劳弊。临终之日,委重安期;安期断乳几日?又于时望,便可袭宰相之迹邪?自开辟以来,颇有宰相以孺子为之者乎?诸有耳者,皆知将为禅代,非人臣之事也。先帝中兴,遗爱在民;圣主聪明,德洽朝野。兄乃欲妄萌逆节,凡在人臣,谁不愤叹!导门户小大受国厚恩,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为忠臣而死,不为无赖而生矣!”含不答。
或以为“王含、钱凤众力百倍,苑城小而不固,宜及军势未成,大驾自出拒战”。郗鉴曰:“群逆纵逸,势不可当,可以谋屈,难以力竞。且含等号令不一,抄盗相寻,吏民惩往年暴掠,皆人自为守。乘逆顺之势,何忧不克!且贼无经略远图,惟恃豕突一战;旷日持久,必启义士之心,令智力得展。今以此弱力敌彼强寇,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万一蹉跌,虽有申胥之徒,义存投袂,何补于既往哉!”帝乃止。
帝帅诸军出屯南皇堂。癸酉夜,募壮士,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帅甲卒千人渡水,掩其未备。平旦,战于越城,大破之,斩其前锋将何康。秀,匹磾之弟也。
敦闻含败,大怒曰:“我兄,老婢耳!门户衰。世事去矣!”顾谓参军吕宝曰:“我当力行。”。因作势而起,困乏,复卧,乃谓其舅少府羊鉴及王应曰:“我死,应便即位,先立朝廷百官,然后营葬事。”敦寻卒,应秘不发丧,裹尸以席,蜡涂其外,埋于厅事中,与诸葛瑶等日夜纵酒淫乐。
帝使吴兴沈桢说沈充,许以为司空。充曰:“三司具瞻之重,岂吾所任!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且丈夫共事,终始当同,岂可中道改易,人谁容我乎!”遂举兵趣建康。宗正卿虞潭以疾归会稽,闻之,起兵馀姚以讨充,帝以潭领会稽内史。前安东将军刘超、宣城内史钟雅皆起兵以讨充。义兴人周蹇杀王敦所署太守刘芳,平西将军祖约逐敦所署淮南太守任台。
沈充帅众万馀人与王含军合,司马顾飏说充曰:“今举大事,而天子已扼其咽喉,锋摧气沮,相持日久,必致祸败。今若决破栅塘,因湖水以灌京邑,乘水势,纵舟师以攻之,此上策也;藉初至之锐,并东、西军之力,十道俱进,众寡过倍,理必摧陷,中策也;转祸为福,召钱凤计事,因斩之以降,下策也。”充皆不能用,飏逃归于吴。
丁亥,刘遐、苏峻等帅精卒万人至,帝夜见,劳之,赐将士各有差。沈充、钱凤欲因北军初到疲困击之,乙未夜,充、凤从竹格渚渡淮。护军将军应詹、建威将军赵胤等拒战,不利,充、凤至宣阳门,拔栅,将战,刘遐、苏峻自南塘横击,大破之,赴水死者三千人。遐又破沈充于青溪。
寻阳太守周光闻敦举兵,帅千馀人来赴。既至,求见敦。王应辞以疾。光退曰:“今我远来而不得见,公其死乎!”遽见其兄抚曰:“王公已死,兄何为与钱凤作贼!”众皆愕然。
丙申,王含等烧营夜遁。丁酉,帝还宫,大赦,惟敦党不原。命庾亮督苏峻等追沈充于吴兴,温峤督刘遐等追王含、钱凤于江宁,分命诸将追其党与。刘遐军人颇纵虏掠,峤责之曰:“天道助顺,故王含剿绝,岂可因乱为乱也!”遐惶恐拜谢。
王含欲奔荆州,王应曰:“不如江州。”含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欲归之?”应曰:“此乃所以宜归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今睹困厄,必有愍恻之心。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邪!”含不从,遂奔荆州。王舒遣军迎之,沉含父子于江。王彬闻应当来,密具舟以侍之;不至,深以为恨。钱凤走至阖庐洲,周光斩之,诣阙自赎。沈充走失道,误入故将吴儒家。儒诱充内重壁中,因笑谓充曰:“三千户侯矣!”充曰:“尔以义存我,我家必厚报汝。若以利杀我,我死,汝族灭矣。”儒遂杀之,传首建康。敦党悉平。充子劲当坐诛,乡人钱举匿之,得免;其后劲竟灭吴氏。
有司发王敦瘗,出尸,焚其衣冠,跽而斩之。与沈充首同悬于南桁。郗鉴言于帝曰:“前朝诛杨骏等,皆先极官刑,后听私殡。臣以为王诛加于上,私义行于下,宜听敦家收葬,于义为弘。”帝许之。司徒导等皆以讨敦功受封赏。
周抚与邓岳俱亡,周光欲资给其兄而取岳。抚怒曰:“我与伯山同亡,何不先斩我!”会岳至,抚出门遥谓之曰:“何不速去!今骨肉尚欲相危,况他人乎!”岳回舟而走,与抚共入西阳蛮中。明年,诏原敦党,抚、岳出首,得免死禁锢。
故吴内史张茂妻陆氏,倾家产,帅茂部曲为先登以讨沈充,报其夫仇。充败,陆氏诣阙上书,为茂谢不克之责;诏赠茂太仆。
有司奏:“王彬等敦之亲族,皆当除名。”诏曰:“司徒导以大义灭亲,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皆公之近亲乎!”悉无所问。
有诏:“王敦纲纪除名,参佐禁锢”温峤上疏曰:“王敦刚愎不仁,忍行杀戮,朝廷所不能制,骨肉所不能谏;处其朝者,恒惧危亡,故人士结舌,道路以目,诚贤人君子道穷数尽,遵养时晦之辰也。原其私心,岂遑晏处!如陆玩、刘胤、郭璞之徒常与臣言,备知之矣。必其赞导凶悖,自当正以典刑;如其枉陷奸党,谓宜施之宽贷。臣以玩等之诚,闻于圣听,当受同贼之责;苟默而不言,实负其心,惟陛下仁圣裁之!”郗鉴以为先王立君臣之教,贵于伏节死义。王敦佐吏,虽多逼迫,然进不能止其逆谋,退不能脱身远遁,准之前训,宜加义责。帝卒从峤议。
冬,十月,以司徒导为太保、领司徒,加殊礼,西阳王羕领太尉,应詹为江州刺史,刘遐为徐州刺史,代王邃镇淮阴,苏峻为历阳内史,加庾亮护军将军,温峤前将军。导固辞不受。应詹至江州,吏民未安,詹抚而怀之,莫不悦服。
十二月,凉州将辛晏据枹罕,不服,张骏将讨之。从事刘庆谏曰:“霸王之师,必须天时、人事相得,然后乃起。辛晏凶狂安忍,其亡可必;标何以饥年大举,盛寒攻城乎!”骏乃止。骏遣参军王骘聘于赵,赵主曜谓之曰:“贵州款诚和好,卿能保之乎?”骘曰:“不能。”侍中徐邈曰:“君来结好,而云不能保,何也?”骘曰:“齐桓贯泽之盟,忧心兢兢,诸侯不召自至;葵丘之会,振而矜之,叛者九国。赵国之化,常如今日,可也;若政教陵迟,尚未能察迩者之变,况鄙州乎!”曜曰:“此凉州之君子也,择使可谓得人矣!”厚礼而遣之。
是岁,代王贺傉始亲国政,以诸部多未服,乃筑城于东木根山,徙居之。
【公元三百二十四年大事记】
李雄立侄班为太子
成主李雄皇后任氏无子,雄有妾子十余人,但李雄均舍弃不立,于玉衡十四年(324)初,立其亡兄荡之子班为太子,命任后抚之。群臣劝阻,太傅李骧、司徒王达上谏,认为“立嗣必子者,所以明定分而防篡夺也。”但李雄不听。李班字世文,初署平南将军,立为太子后,廉虚博纳,敬爱贤儒,多与名士往还。当时诸李子弟皆尚奢靡,李班则以为戒。每朝中大议,雄常命班参与。
前凉张茂卒
前凉建兴十二年(324),凉主张茂染病。茂自张实死后,被州人推为凉王,至此已逾五年。茂字成逊,雅有志节,能断大事。永昌初年,派将军韩璞率军取陇西南安之地置秦州(今甘肃天水)。五月,茂疾甚,执世子张骏之手,弟泣嘱托:“吾家世以孝友忠顺著称,今虽天下大乱,汝奉承之,不可失也。”旋即病卒,年四十八岁,私谥曰成。张实之子骏嗣位。晋使史淑拜骏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前赵刘曜亦拜骏上大将军、凉王。
明帝讨平王敦
晋明帝司马绍即位,继其父睿遗志,欲击灭王敦,王敦亦欲篡绍自立。太宁二年(324)五月,敦病甚,矫诏任命王应为武卫将军以自副,以王含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其党钱风与沈充谋议,一俟敦死即举兵叛乱。时丹杨尹温峤为敦所信,峤闻王敦之谋尽报朝廷。六月,明帝诏以王导为大都督、领扬州刺史,温峤都督东安北部诸军事,与卞敦守石头城,应詹、郗鉴、庾亮、卞壶、苏峻、刘遐等共讨王敦。司马绍下诏历数敦之罪恶,悬赏诛钱风。王敦闻晋帝声讨,病疾转甚,于是上疏以诛温峤为名,派王含、钱风、邓岳、周抚等率军直攻京师。七月,王含率水陆五万至江宁(今江苏南京)南岸,温峤挫其前锋,晋军连续出击,大败含军。王敦闻之,气愤而死,命以应为嗣,应秘不发丧,裹席而埋。王敦之党沈充闻敦举兵,亦帅兵进攻建康,联合王含与晋军刘遐、苏峻等部激烈交战,大败。王含逃奔荆州,被王舒沈于长江;钱风败走长江阖庐洲,被周光追斩;沈充为故将吴儒所杀,周抚、邓岳均亡入西阳蛮中。王敦之叛至是平息,敦本人亦被剖棺掘尸,与沈充悬首示众。
郭璞被杀
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璞以经术见长,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辞,词赋为当世之冠。尤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历算。从郭公受卜筮之业,遂通五行天文卜筮之术。西晋末,中原大乱,璞避地江南。初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后投王导门下,被引见元帝司马睿,为著作佐郎、迁尚书郎;明帝储居东宫,璞亦以才学见重,但其为人轻易,不修威仪,嗜酒好色,自以才高位卑,著《客傲》以示不满。后王敦以璞为记室参军。太宁二年(324)六月,明帝下诏进讨王敦,敦将举兵,令郭璞卜筮,因闻卦凶而将璞杀害,年四十九岁。王敦平后追赠为弘农太守。郭璞生前撰述甚多,曾注《尔雅》,别为《音义》、《图谱》,又注《三苍》、《方言》、《穆天子传》、《山海经》及《楚辞》、《子虚》、《上林赋》等数十万言,另有诗赋文辞亦称是。
王敦族灭周札
周札字宣季,周处之子,义兴阳羡人(今江苏宜兴南)。周氏系江南望族。札少以豪右自处,后投司马睿门下,镇守石头城。永昌元年(322)初,王敦起兵反晋,进攻石头,札开门降,王师于是大败。王敦因以札为稽内史。当时札兄子懋被封为清流亭侯,懋弟筵为吴兴内史,筵弟赞为武康县侯,赞弟缙为都乡侯,次兄子勰为乌程公,周氏一门五侯,为吴士族之最,深遭敦忌。敦部下钱凤劝敦宜先防备,尽除周氏,时道士李脱以妖术惑众,自称八百岁,称为李八百,其弟子权弘亦附会应谶当王。于是王敦暗使庐江太守李恒告周札及其兄子与李脱谋图不轨,并于太宁二年(324)正月诛周嵩、周筵及李脱、李弘等,又派参军贺鸾杀周札兄弟诸子,随后进兵会稽。周札率数百人出拒,兵败被杀。周氏合族被杀殆尽。
二赵构隙
后赵六年(324)正月,后赵石瞻率兵进攻晋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彭城(今江苏徐州),攻取东莞(今山东莒县)、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晋将刘遐退保泗口(今活菩萨淮阴北)。而另一将石生向前赵河南太守尹平进攻,俘掠五千余户而归。前、后二赵则是构隙,日相攻掠,二赵交界河东、弘农之间民无宁日。随后,石生又向许昌、颍川(今许昌东)进攻,攻郭诵于阳翟(今河南禹县),但为诵所败。
张骏复有河南地
张茂死后,张实子骏即位。前凉建兴十二年(324)末,凉州将辛晏占据枹罕(今甘肃临夏)不服张骏。骏欲发兵征讨,被从事刘庆谏阻。骏又派王骘聘于前赵,赵主刘曜厚礼之。次年二月,晋元帝凶问消息传到此地,张骏为其举哀三日。辛晏亦以枹罕降,张骏于是复有黄河以南地。
【魏晋诗词】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魏晋] 陶渊明
弱龄寄事外,委怀在琴书。
被褐欣自得,屡空常晏如。
时来苟冥会,宛辔憩通衢。
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
眇眇孤舟逝,绵绵归思纡。
我行岂不遥,登降千里余。
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
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
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
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