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贺傉~东晋晋时期鲜卑代国第五任君主(321-325年在位)
惠皇帝拓跋贺傉
个人简介
拓跋贺傉(nù)(?~325年),出生于云中郡盛乐县(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他是十六国时期鲜卑索头部的一位重要首领(321~325年在位),同时也是北魏皇帝的先祖,其父为被追封为桓皇帝的拓跋猗迤,母亲则是桓皇后惟氏。 太兴四年(321年),拓跋贺傉正式继位成为鲜卑索头部的首领。然而由于他性格较为懦弱,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能力,在实际统治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因此,他的母亲桓皇后惟氏不得不临朝执政,以维持部族的稳定与秩序。 到了太宁二年(324年),拓跋贺傉才开始正式亲政。但即便如此,他依旧难以有效管理部众。在此背景下,他决定将都城迁往东木根山,希望通过地理环境的变化来改善部族的生存状况和发展前景。 然而,仅仅一年之后,太宁三年(325年),拓跋贺傉因长期积压的忧虑与愤懑而去世。在他去世多年之后,当北魏建立时,为了纪念这位先祖,追谥他为惠皇帝。
【人物生平】
拓跋贺傉,是十六国时期鲜卑索头部的首领之一,同时也是北魏皇帝的先祖之一,桓皇帝拓跋猗迤之子。作为一位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登上权力舞台的人物,他的生平充满了复杂的政治斗争与动荡局势。
太兴四年(公元321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宫廷政变悄然展开。其母惟氏发动了这场政变,成功弑杀了当时的平文帝拓跋郁律,并迅速扶持自己的儿子拓跋贺傉继位。然而,由于当时部族内部权力结构的复杂性,尽管惟氏以桓皇后的身份临朝执政,但实际统治仍然面临重重困难。
公元324年,惟氏正式亲政,但此时的拓跋贺傉性格懦弱,缺乏强有力的领导能力,难以有效控制各部族势力。这种软弱的表现使得各部落首领心怀二意,对中央政权阳奉阴违,不服从调度的现象日益严重。 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局面,拓跋贺傉决定迁徙居所至东木根山。他选择在这里倚仗地势险要修建一座新的都城,以此作为巩固自身权力和防御外敌的重要据点。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日夜担忧各部落的联合进犯,生活充满了焦虑与不安。
太宁三年(公元325年),长期的忧愁与压力最终压垮了这位年轻的统治者,拓跋贺傉在这一年忧愤而死。随后,其弟拓跋纥那继承了王位,继续承担起维护部族稳定的重任。 到了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初年,为纪念先祖的功绩,追封拓跋贺傉为“惠皇帝”。
高祖:拓跋诘汾(?~220年),追封北魏圣武皇帝。
曾祖:拓跋力微(174~277年),追封北魏神元皇帝。
祖父:拓跋沙漠汗(?~277年),追封北魏文皇帝。
父亲:拓跋猗迤(267~305年),追封北魏桓皇帝。
母亲:惟(祁)氏(?~324年),追封北魏桓皇后。
兄弟:拓跋纥那(?~337年),追封北魏炀皇帝。
兄弟:拓跋普根(?~316年)。左贤王,追尊北魏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