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绍~东晋第二位皇帝(323年-公元325年10月18日.农历325年闰八月二十五.戊子日)

首页标题    晋朝    东晋    司马绍~东晋第二位皇帝(323年-公元325年10月18日.农历325年闰八月二十五.戊子日)






晋明帝司马绍



司马绍世系:司马防→司马懿→司马伷→司马觐→司马睿→司马绍



司马绍资料】
本名:::司马绍
别名:::晋明帝
字::::道畿(dào

庙号:::肃祖(一说肃宗)

谥号:::明皇帝
封号:::晋王太子、皇太子(即位前)

曾任官职:中郎将
祖籍:::河内郡温县(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

出生日期:299年-325年10月18日

出生地::琅琊国开阳县(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

在位时间:323年 至 325年
年号:::太宁(323年--325年10月18日卒-
晋成帝沿用
326年3月19日)

前任:司马睿

继任:司马衍
民族族群:汉族

逝世地::建康宫东堂(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
子辈:::2子,3女
主要成就:平定“王敦之乱”
所处时代:东晋十六国
墓地:::武平陵


个人简介

         司马绍(299年~325年),字道畿,祖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出生于琅琊国(今山东省临沂市)。他是东晋的第二位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长子,同时也是晋简文帝司马昱的异母兄长,其生母为宫人荀氏。 司马绍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与品德,他为人孝顺友爱,兼具文韬武略,且处事聪明果断。在永昌元年(322年),他正式即位成为东晋皇帝。在其短暂而辉煌的执政生涯中,尽管中央政权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但司马绍依然凭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成功制衡了权臣世家的力量,推动了南方社会的安定与发展,为东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太宁二年(324年),司马绍平定了由王敦发动的叛乱,这一事件对东晋政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平定叛乱后,他采取了宽容的政策,停止追究王敦党羽的责任,并全力重用丞相王导,以此维持与江东士族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些举措不仅有效稳定了东晋的局势,还极大地促进了国家的团结与繁荣,对巩固皇室权威以及维护国家大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位才华横溢、心怀天下的年轻帝王却英年早逝。太宁三年(325年),司马绍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七岁。他被追谥为“明皇帝”,庙号“肃宗”,安葬于武平陵。


【生平经历】
早年经历

      司马绍自幼聪慧过人,深得父亲司马睿的宠爱。他不仅天资聪颖,而且性格沉稳,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人格魅力。 永嘉元年(307年),司马绍随父亲司马睿一同迁往建业(后改建康,即今天的江苏省南京市)。在那里,他开始接触政务,并逐渐崭露头角。 建兴元年(313年),晋愍帝司马邺继位后,对司马睿极为倚重,任命其为左丞相。同时,司马绍也被授予东中郎将之职,负责镇守广陵。这一任命体现了朝廷对他的高度信任,也为他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武元年(317年)三月初九日,司马睿正式登基成为晋王。同年四月初四日,司马睿立司马绍为晋王世子,确立了他在家族中的继承地位。随后,在太兴元年(318年)三月初十日,司马睿称帝,史称晋元帝。同年三月二十四日,晋元帝正式册立司马绍为皇太子。 司马绍性情极为孝顺,无论对待父母还是长辈,都表现出极高的敬意。他不仅擅长文学创作,还精通军事谋略,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他尊敬贤能之人,待客真诚热情,尤其喜爱撰写文章辞藻,才华横溢。当时众多名臣如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均与他关系密切,受到他的重视与礼遇。 在一次重要的学术讨论中,司马绍与大臣们就圣人真伪之意展开激烈辩论。尽管王导等人提出了许多观点,但都无法动摇司马绍坚定的立场,展现了他卓越的思辨能力和坚定信念。此外,他还热衷于练习武艺,善于安抚将士,深受军队爱戴。当时江东地区人才济济,无论是本地精英还是外来贤士,皆心悦诚服地归附于司马绍麾下。 然而,在王敦发动叛乱期间,局势一度十分危急。王室六军遭遇惨败,形势岌岌可危。面对如此困境,司马绍毅然决然地想要率领将士与叛军决战。他登上战车准备出发,誓死保卫国家。然而,太子中庶子温峤坚决劝阻,甚至拔剑斩断马套绳,才使他暂时放弃行动。

       王敦素来认为司马绍英明神武,具有杰出的战略眼光,深受朝野上下敬重。因此,他企图以“不孝”之罪废黜司马绍。为此,王敦召集百官举行大会,在众人面前质问温峤:“皇太子有何功德值得称颂?”语气严厉,显然是希望借此迫使温峤说出不利于司马绍的话。然而,温峤从容应对,回答道:“探讨高深治国之道,确保国家长治久安,这并非见识浅薄者所能理解。从礼仪角度来看,这就是孝的表现。”此言一出,赢得满堂喝彩,众大臣纷纷表示认同。最终,王敦的阴谋未能得逞,司马绍的地位得以保全。


登基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闰十一月初十,晋元帝司马睿不幸驾崩。次日,即闰十一月十一日,皇太子司马绍继承大统,正式登基为帝,并宣布大赦天下,史称晋明帝。同时,他尊奉自己的生母荀氏为建安郡君,彰显了对母亲的孝道与敬重。 太宁元年(公元323年)二月,晋明帝司马绍亲自将父亲晋元帝安葬于建平陵,以示追思与哀悼。同年六月初六,司马绍册立爱妃庾文君为皇后,进一步稳固了皇室内部的秩序与和谐。 然而,在这一时期,朝局却暗流涌动。王敦早在永昌元年(公元322年)便已退居武昌,但他并未真正远离政治舞台,而是通过遥控的方式继续影响朝廷事务。由于其野心勃勃,意欲篡夺皇位,他在太宁元年(公元323年)向朝廷暗示,要求被征召入京。面对这一复杂局面,晋明帝司马绍果断以手诏的形式正式征召王敦入朝,试图稳住局势。 就在此时,一件关键事件改变了历史走向。武卫将军王允之在一次酒宴上察觉到王敦的不轨图谋,随即秘密返回京城,向其父荆州刺史王舒汇报情况。随后,王舒联合时任宰相的王导,共同将这一重要情报呈报给晋明帝。凭借这些及时的情报,司马绍得以提前做好防御准备,为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奠定了基础。 为了确保京师建康的安全,司马绍积极组织力量加强防护措施。最终,在当年七月,他成功击退了由王敦派遣、王含统领的进攻建康的军队,彻底平定了这场威胁皇权稳定的“王敦之乱”。

         乱平之后,晋明帝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与宽容胸怀。他下令不对王敦及其党羽中的官员进行株连问罪,力求稳定人心。同时,他还重新调整了地方官职配置:任命应詹为江州刺史、刘遐为徐州刺史、陶侃为荆州刺史、王舒为湘州刺史。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有效平衡了各州势力,还消除了此前琅琊王氏家族凭借宗族优势占据多州、从而削弱皇室权威的不良局面,为东晋政权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去世
      太宁三年,即公元325年的三月初二这一天,司马绍正式立他的长子司马衍为皇太子。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东晋王朝的继承秩序,也标志着国家未来的稳定与发展有了明确的方向。 同年闰八月十九日,也就是公历10月12日,司马绍因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召集了当时朝廷中的重要大臣和宗室成员,包括太宰、西阳王司马羕、司徒王导、尚书令卞壸、车骑将军郗鉴、护军将军庾亮、领军将军陆晔以及丹杨尹温峤。司马绍在病榻之上向他们颁布遗诏,嘱托这些忠臣贤士共同辅佐即将登基的皇太子司马衍,以确保国家能够平稳过渡。

      仅仅过了六天,闰八月二十五日,也就是公历10月18日,年仅二十七岁的司马绍在东堂不幸病逝。他的离世让整个东晋朝廷陷入悲痛之中。次日,即闰八月二十六日(公历10月19日),皇太子司马衍依照礼制即位成为皇帝,史称晋成帝。为了缅怀父亲的功绩与德行,司马衍追赠其父司马绍谥号为明皇帝,并尊奉庙号为肃祖(根据《资治通鉴》记载,也有称为肃宗的说法)。 到了九月十一日,晋成帝司马衍按照皇家礼仪将先帝司马绍安葬于武平陵。

 

【为政举措】

      东晋明帝司马绍,是一位聪慧敏捷、才智过人的君主。他以随机应变的能力处理国事,尤其在明察事理方面表现出色。在其短暂的在位期间,国家面临重重困境:兵乱连年不断,饥荒此起彼伏,再加上瘟疫肆虐,导致死于战乱、饥饿和疾病的人数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社会经济空虚,民生凋敝,国家局势极为艰难。 当时,权臣王敦手握重兵,对朝廷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企图篡夺皇位。面对如此险恶的局面,司马绍展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与胆略。他采取了“以弱制强”的策略,通过表面的妥协与周旋,暗中积蓄力量,最终果断决策,成功平定了王敦之乱,肃清了大奸巨恶,为国家扫除了重大隐患。 为了巩固政权,司马绍还对荆、湘等四州的将领进行了调整,巧妙地分散了长江上游地方势力的权力,从而实现了拨乱反正的目标。他的这些举措不仅加强了中央集权,还有效削弱了地方割据的力量,为东晋政权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尽管他在位时间不长,但其深远的影响却为后世所称道。 此外,东晋自建国以来,北方侨姓士族与南方吴姓士族之间的矛盾始终十分尖锐,吴姓士族常常受到排挤和压制。为了缓解这一矛盾,司马绍在临终前一个月,特意颁布诏书,明确表示希望选拔那些能够继承家训、秉持忠孝仁义精神的吴姓士族贤能之士,鼓励他们积极入仕,为国家效力。此举旨在打破宗族界限,广纳贤才,以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发展。

        在个人品行上,司马绍也堪称楷模。他在遗言中特别嘱咐大臣们,在为自己治丧时务必从简,切勿铺张浪费。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也为后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轶事典故】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马绍年幼时,其父晋元帝闲坐,将他放置在膝前,正遇长安使者来,因问司马绍说:“你说日与长安哪个远?”司马绍回答说:“长安近,不曾听说过人从日边来,由此就可以知道了。”晋元帝觉得奇异。第二天,群臣宴会时又问他这个问题,回答说:“日近。”晋元帝脸色一变说:“怎么和昨天说的不同呢?”司马绍回答说:“抬头就望见日,但却望不见长安。”由此晋元帝更觉得他是个奇童。


太子西池
     司马绍想挖池塘,修亭台,他的父亲晋元帝不答应。当时司马绍还是太子,喜欢招养武士。有一晚半夜叫这些人挖池塘,到天亮就挖成。这就是当时的太子西池。 [31]据说是东吴时所挖成的,名叫西苑,后来淤泥积满,司马绍时又修复,故俗称太子西池。

 

遗鞭脱身
    太宁元年(323年)六月,王敦将举兵向京师进发,晋明帝暗中得知,于是骑着巴滇骏马微服出行,到王敦驻地于湖,沿着王敦的营区走了一圈就出来了。王敦的士兵发现了,说:“这不是普通人啊!”这天王敦白天睡觉,梦见太阳绕其城,受惊而起,说:“这必定是黄胡须的鲜卑奴来了。”司马绍的母亲荀氏是燕代人,司马绍状貌类似外族人,胡须黄色,所以王敦这样说。于是王敦派五个骑兵去寻找追赶晋明帝。晋明帝也策马奔驰而去,马拉粪时,就浇上冷水。遇到旅舍卖饭的老妇,送给她一把七宝鞭,对她说:“后面有骑兵来,可把此鞭给他们看。”过了片刻,追骑来到旅舍,问老妇,老妇说:“人已经走远了。”并把七宝鞭拿出来给他们看。五个士兵传递着玩赏,停留了很久。又见马粪是冷的,认为确实已走远,便停止追赶。晋明帝因此得以脱身。


晋祚不长
        一次,王导和温峤一起谒见司马绍,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温峤还没有回答,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黄须鲜卑
   《世说新语·假谲》记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其相貌特征是“黄须”。注引《异苑》所载,王敦语作:“黄头鲜卑奴”,并加以解释:“帝所生母荀氏,燕国人,故貌类焉”。黄头指的是金发,黄须指的是黄胡子,可见司马绍的相貌特征就是金发黄胡子,具有白种人的相貌特征。

 

《晋书·卷六·帝纪第六》亦载,王敦称司马绍为“黄须鲜卑奴”,并称“帝状类外氏,须黄,敦故谓帝云”,明确指出司马绍的相貌与其母族相近,说明其母族的相貌具有白种人的特征。既然司马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其生母荀氏应为鲜卑人。

 

        司马绍生母荀氏的身份是宫人,《晋书·后妃传》未载其出身,《晋书·卷六·帝纪第六》称其为“燕代人”,据《晋书·地理志上》:“起雁门以东,尽辽阳,为燕代”,则“燕代”一词显然指的是地理范畴。但《晋书·刘聪载记》称“鲜卑之众星布燕代”,足见燕代地区是鲜卑人的主要分布区,《晋书》之所以称荀氏为燕代人,是本着为尊者讳的原则,不直书荀氏为鲜卑人,而以与鲜卑人关系至为密切的燕代地区代指。《异苑》称荀氏为“燕国人”,此燕国是指鲜卑人建立的前燕政权,也是以此暗示荀氏是鲜卑人。 

 

     东晋人认为,司马绍因母亲是鲜卑人而相貌类似于鲜卑人,所以才被称为“黄头鲜卑奴”或“黄须鲜卑奴”,证明“黄头”或“黄须”正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金发是白种人的显着特征之一,可见鲜卑人、至少是东部鲜卑人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白种人。不仅东晋人把“黄头”或“黄须”看成是鲜卑人的相貌特征,在唐朝人的观念中,鲜卑人的相貌特征仍具有金发碧眼等白种人的特点。

【历史评价】

     曹毗《晋江左宗庙歌》之六:“明明肃祖,阐弘帝胙。英风夙发,清晖载路。奸逆纵忒,罔式皇度。躬振朱旗,遂豁天步。宏猷渊塞,高罗云布。品物咸宁,洪基永固。
     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虽略于形色,颇得神气。笔迹超越,亦有奇观。
      唐·房玄龄等《晋书》:“帝聪明有机断,尤精物理。于时兵凶岁饥,死疫过半,虚弊既甚,事极艰虞。属王敦挟震主之威,将移神器。帝骑驱遵养,以弱制强,潜谋独断,廓清大昆。改授荆、湘等四州,以分上流之势,拨乱反正,强本弱枝。虽享国日浅,而规模弘远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明帝不夭,中原其复矣乎!天假五胡以乱中夏,气数之穷也,帝乃早世!王敦之横,元帝惴惴而崩,帝以幼冲当多难,举动伟然出人意表,可不谓神武哉?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晋元帝司马睿
母亲:宫人荀氏,死后追赠豫章郡君 
(弟弟)
二弟:琅邪孝王司马裒,司马绍同母弟
三弟:东海哀王司马冲
四弟:武陵威王司马晞
五弟:琅邪悼王司马焕
六弟:晋简文帝司马昱
姐妹:寻阳公主,嫁荀羡
后妃:明穆皇后庾文君,庾琛之女,庾亮妹,生晋成帝、晋康帝 
(儿子)
1.晋成帝司马衍
2.晋康帝司马岳
(女儿)
1.南康公主司马兴男,下嫁桓温 
2.庐陵公主司马南弟,下嫁刘惔 
3.南郡悼公主,下嫁东晋大臣羊曼之子羊贲
 
开国皇帝司马睿,【二】司马绍,【三】司马衍,【四】司马岳,【五】司马聃,【六】司马丕,【七】司马奕,【八】司马昱 ,【九】司马曜,【十】司马德宗,【十一】司马德文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25日 22:1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