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二十二年,公元322年,闰十一月,农历壬午(马)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永昌元年 成汉玉衡十二年 汉赵光初五年 前凉建兴十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301年-400年    公元三百二十二年,公元322年,闰十一月,农历壬午(马)年,天干五行属水。东晋永昌元年 成汉玉衡十二年 汉赵光初五年 前凉建兴十年






公元三百二十二年




公元322年,农历壬午(马)年,闰十一月,天干五行属水

东晋】健康)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大(太)兴四年

年号:大(太)兴(318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初十.丙辰日-321年)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第二个年号,称帝后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二个年号。【晋王朝第十八个年号】

东晋】健康)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永昌元年(323年1月3日.农历322年闰十一月初十.己丑日崩)

年号永昌(318年4月26日.农历三月初十.丙辰日-323年4月21日.二月二十九丁丑日)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第三个年号,称帝后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三个年号。【晋王朝第十九个年号】

东晋】健康)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323年1月4日.农历322年闰十一月十一.庚寅日继位,次年改元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南匈奴】十六国【前赵长安)汉赵末帝刘曜光初五年

年号光初(或作佐初318年十月~329年八月),十六国前赵第四任皇帝少主刘曜第一个年号,前赵政权第九个年号

【巴氐族】【成汉】成都)十六国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玉衡十二年

年号:玉衡(311年―334年),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成武帝李雄的第三个年号,称帝第二个年号,成汉政权第三个年号,

卢水胡】【前凉】凉州)第三任位君主張茂永元三年建兴十年六月即位)

年号:永元(320年六月—324年四月)十六国前凉第三任位君主張茂年号,前凉政权第二个年号。沿用西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第2代陈留王曹过(302年--326年在位) 曹奂之子

】【后赵】襄国)大赵天王石勒 (319年~333年8月17日在位)319年十一月,自称大赵天王,定都襄国,史称后赵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三任君主刘虎(刘乌路孤)(309—341年在位‌)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二任君主杨难敌(317-334在位)

氐族】【前秦】【氐族人~苻洪前秦政权奠基人,略阳郡氐族首领,310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使者任命苻洪为平远将军,苻洪不肯接受汉国的官职,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郡公。 (310年-350年在位)

鲜卑族

代国】鲜卑代国第五任君主拓跋贺傉,(321-325年在位)

【慕容吐谷浑部落】②慕容吐延(317年―329年在位)慕容吐谷浑长子

慕容鲜卑部落,】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285年~307年-333年在位)

段部鲜卑(徒何)】都城会支)段部鲜卑第七任首领段末柸(318--325年在位)(河北迁安县)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五任国王.美川王(乙弗利)(300年-331年在位)

【世纪】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019年
【年代】晋愍、成,列国。汉,列国前凉

【在位皇帝】

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317年4月6日 -323年1月3日,农历322年闰十一月初十在位)

东晋】第二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323年1月4日--325年10月18日,闰八月二十五日)

南匈奴】十六国【前赵长安)中山王刘曜(318-329年在位)

氐族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成武帝李雄(304年~334年在位)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第三任位君主張茂(320年六月—324年四月在位)

【年号】玉衡,光初,永昌,建兴(永元)

【朝代】

晋朝】【人物东晋(317年至420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公元322年2月3日

农历:322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09年4月28日,波斯历:前301年11月13日,星期:星期六,干支:壬午年 辛丑月 乙卯日,属相:马,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五九第7天,儒略日数:1838702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司马睿,(276年-322年),即晋元帝,字景文,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司马懿曾孙,琅邪王司马觐与夏侯氏之子。东晋开国皇帝。317年三月,司马睿在建康称晋王,署百官,改元建武。318年,愍帝死讯传至建康后,司马睿称帝,改元大兴,东晋王朝正式成立。322年,王敦以诛刘隗为名在驻地武昌起兵,直逼建康。同年闰十一月,晋元帝在忧愤中病逝。

【家族成员】
曾祖父:晋宣帝司马懿
曾祖母:伏夫人
祖父:琅琊武王司马伷
父亲:琅琊恭王司马觐
母亲:琅琊王妃夏侯光姬(司马睿继承琅琊王之时封王太妃)
司马家族成员......

  后赵谋臣张宾卒
司马氶被杀
  甘卓被袭杀
徐龛卒
  王廙卒

     羊献容,(?-322年),泰山郡南城县(今山东省新泰市)人,尚书右仆射羊瑾孙女,尚书右仆射羊玄之之女,先后为晋惠帝司马衷和刘曜的皇后。光初五年(322年),羊献容去世,谥号献文皇后,葬于显平陵。
【家庭成员】
曾祖父:羊耽,官至太常。
祖父:羊瑾,尚书右仆射。
父亲:羊玄之,尚书右仆射、侍中,封兴晋县公。
外祖:孙旂,兖州刺史 车骑将军、开府。
(丈夫)
第一任:西晋惠帝司马衷。
第二任:前赵昭文帝刘曜。
(儿子)
1.刘熙,与刘曜所生。 
2.刘袭,与刘曜所生。
3.刘阐,与刘曜所生。
(女儿)
清河公主,与司马衷所生,永嘉之乱时被掠卖为奴,后得救,改封为临海公主,嫁曹统。

     荀组,(257年—322年12月6日),字泰章(《晋书》作大章,大字在当时常作为泰字的简写,当以墓志为正),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西晋大臣。东汉司空荀爽玄孙,司徒荀勖第三子,司空荀藩之弟。322年去世,时年六十五岁,谥号元。
【家族成员】
父亲:荀勖,西晋的开国功臣,魏晋时期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太康十年(289年)卒,追赠司徒,谥号为成。 
大哥:荀辑,继承父职,官至卫尉,谥曰简。 
二哥:荀藩,字大坚,西晋大臣,官至司空,封爵西华县公,谥曰成,追赠太保。
妻:华苕,字宣华。魏太尉华歆曾孙女。

    戴渊,(269年-322年),字若思,广陵郡(今江苏省扬州市)人。晋朝大臣、名士,会稽太守戴昌之子。王敦之乱时(322年),出任骠骑将军,率军勤王,兵败遇害。太宁二年,获赠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为“简”。
【家族成员】
祖父:戴烈,三国孙吴时官至左将军。
父亲:戴昌,官至会稽太守。
弟弟:戴邈,字望之,官至尚书仆射,卒赠卫将军,谥号穆。

       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郡安成县(今河南省汝南县)人。晋朝大臣、名士。永昌元年(322年),王敦反晋时,惨遭杀害,终年五十四岁,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为康。
【家族成员】
先祖:周仁,西汉官员,汝南安城周氏始祖,封汝坟侯,赐号“正公”。
祖父:周斐,官至曹魏少府卿。
父亲:周浚,字开林。累迁曹魏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

(弟弟:)

1.周嵩,字仲智,累迁御史中丞、丞相从事中郎。后遭王敦诬陷被害。

2.周谟,字阿奴,历任侍中、中护军、西平贞侯,赠金紫光禄大夫。
(儿子)
1.周闵,字子骞,左仆射、护军将军、成武烈侯,赠金紫光禄大夫。
2.周恬,历任朝廷、地方官职。
3.周怡,历任朝廷、地方官职。
孙子:周琳,周颐长子,出继伯父周闵,官至东阳太守。
曾孙:周文,周琳少子,官至骠骑谘议参军。

      刁协,(?-322年),字玄亮,一作元亮,渤海郡饶安(今河北南皮刁公楼)人,东晋大臣,御史中丞刁攸之子,曾任西晋太常博士,本郡大中正、颖川太守。永昌元年(322年),与王敦在建康交战,兵败逃走时途中被杀。

【亲属成员】
祖父:刁恭,官至齐郡太守
父亲:刁攸,官至御史中丞
儿子:刁彝,官至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曾杀王敦党羽以报父仇。
(孙子)
1.刁逵,曾任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参与桓玄之乱,授为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后被刘裕斩于石头城。
2.刁畅,曾任始兴相,参与桓玄之乱,授为右卫将军,后被刘毅击败,伏诛。
3.刁骋,桓玄之乱后幸免于难,官至给事中,后因谋反被杀。

        桓雄,又名日神之子、天王、天王郎。桓雄是太阳神桓因的儿子,也是檀君朝鲜的开国王檀君的父亲。檀君神话是朝鲜族最古老的族源图腾神话。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年(壬午,公元三二二年)

  春,正月,郭璞复上疏,请因皇孙生,下赦令,帝从之。乙卯,大赦,改元。

  王敦以璞为记室参军。璞善卜筮,知敦必为乱,己预其祸,甚忧之。大将军掾颖川陈述卒,璞哭之极哀,曰:“嗣祖,焉知非福也!”

  敦既与朝廷乖离,乃羁录朝士有时望者,置己幕府,以羊曼及陈国谢鲲为长史。曼,祜之兄孙也。曼、鲲终日酣醉,故敦不委以事。敦将作乱,谓鲲曰:“刘隗奸邪,将危社稷,吾欲除君侧之恶,何如?”鲲曰:“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敦怒曰:“君庸才,岂达大体!”出为豫章太守,又留不遣。

  戊辰,敦举兵于武昌,上疏罪状刘隗,称:“隗佞邪谗贼,威福自由,妄兴事役,劳扰士民,赋役烦重,怨声盈路。臣备位宰辅,不可坐视成败,辄进军致讨。隗首朝悬,诸军夕退。昔太甲颠覆厥度,幸纳伊尹之忠,殷道复昌。愿陛下深垂三思,则四海乂安,社稷永固矣。”沈充亦起兵于吴兴以应敦,敦以充为大都督、督护东吴诸军事。敦至芜湖,又上表罪状刁协。帝大怒,乙亥,诏曰:“王敦凭恃宠灵,敢肆狂逆,方朕太甲,欲见幽囚。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今亲帅六军以诛大逆,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敦兄光录勋含乘轻舟逃归于敦。

  太子中庶子温峤谓仆射周顗曰:“大将军此举似有所在,当无滥邪?”顗曰:“不然。人主自非尧、舜,何能无失,人臣安可举兵以胁之!举动如此,岂得云非乱乎!处仲狼抗无上,其意宁有限邪!”

  敦初起兵,遣使告梁州刺史甘卓,约与之俱下,卓许之。及敦升舟,而卓不赴,使参军孙双诣武昌谏止敦。敦惊曰:“甘侯前与吾语云何,而更有异?正当虑吾危朝廷耳!吾今但除奸凶,若事济,当以甘侯作公。”双还报,卓意狐疑。或说卓:“且伪许敦,待敦至都而讨之。”卓曰:“昔陈敏之乱,吾先从而后图之,论者谓吾惧逼而思变,心常愧之。今若复尔,何以自明!”卓使人以敦旨告顺阳太守魏该,该曰:“我所以起兵拒胡贼者,正欲忠于王室耳。今王公举兵向天子,非吾所宜与也。”遂绝之。

  敦遣参军桓罴说谯王承,请承为军司。承叹曰:“吾其死矣!地荒民寡,势孤援绝,将何以济!然得死忠义,夫复何求!”承檄长沙虞悝为长史,会悝遭母丧,承往吊之,曰:“吾欲讨王敦,而兵少粮乏,且新到,恩信未洽。卿兄弟,湘中之豪俊,王室方危,金革之事,古人所不辞,将何以教之?”悝曰:“大王不以悝兄弟猥劣,亲屈临之,敢不致死!然鄙州荒弊,难以进讨;宜且收众固守,传檄四方,敦势必分,分而图之,庶几可捷也。”承乃囚桓罴,以悝为长史,以其弟望为司马,督护诸军,与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长沙王循、衡阳太守淮陵刘翼、舂陵令长沙易雄,同举兵讨敦。雄移檄远近,列敦罪恶,于是一州之内皆应承。惟湘东太守郑澹不从,承使虞望讨斩之,以徇四境。澹,敦姊夫也。

  承遣主簿邓骞至襄阳,说甘卓曰:“刘大连虽骄蹇失众心,非有害于天下。大将军以其私憾,称兵向阙,此忠臣义士竭节之时也。公受任方伯,奉辞伐罪,乃桓、文之功也。”卓曰:“桓、文则非吾所能,然志在徇国,当共详思之。”参军李梁说卓曰:“昔隗嚣跋扈,窦融保河西以奉光武,卒受其福。今将军有重望于天下,但当按兵坐以待之,使大将军事捷,当委将军以方面,不捷,朝廷必以将军代之。何忧不富贵,而释此庙胜,决存亡于一战邪?”骞谓梁曰:“光武当创业之初,故隗、窦可以文服从容顾望。今将军之于本朝,非窦融之比也;襄阳之于太府,非河西之固也。使大将军克刘隗,还武昌,增石城之戍,绝荆、湘之粟,将军欲安归乎!势在人手,而曰我处庙胜,未之闻也。且为人臣,国家有难,坐视不救,于义安乎!”卓尚疑之。骞曰:“今既不为义举,又不承大将军檄,此必至之祸,愚智所见也。且议者之所难,以彼强而我弱也。今大将军兵不过万馀,其留者不能五千;而将军见众既倍之矣。以将军之威名,帅此府之精锐,杖节鸣鼓,以顺讨逆,岂王含所能御哉!溯流之众,势不自救,将军之举武昌,若摧枯拉朽,尚何顾虑邪!武昌既定,据其军实,镇抚二州,以恩意招怀士卒,使还者如归,此吕蒙所以克关羽也。今释必胜之策,安坐以待危亡,不可以言智矣。”

  敦恐卓于后为变,又遣参军丹杨乐道融往邀之,必欲与之俱东。道融虽事敦,而忿其悖逆,乃说卓曰:“主上亲临万机,自用谯王为湘州,非专任刘隗也。而王氏擅权日久,卒见分政,便谓失职,背恩肆逆,举兵向阙。国家遇君至厚,今与之同,岂不违负大义!生为逆臣,死为愚鬼,永为宗党之耻,不亦惜乎!为君之计,莫若伪许应命,而驰袭武昌,大将军士众闻之,必不战自溃,大勋可就矣。”卓雅不欲从敦,闻道融之言,遂决,曰:“吾本意也。”乃与巴东监军柳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露檄数敦逆状,帅所统致讨。遣参军司马赞、孙双奉表诣台,罗英至广州约陶侃同进。戴渊在江西,先得卓书,表上之,台内皆称万岁。陶侃得卓信,即遣参军高宝帅兵北下。武昌城中传卓军至,人皆奔散。

  敦遣从母弟南蛮校尉魏乂、将军李恒帅甲卒二万攻长沙。长沙城池不完,资储又阙,人情震恐。或说谯王承,南投陶侃或退据零、桂。承曰:“吾之起兵,志欲死于忠义,岂可贪生苟免,为奔败之将乎!事之不济,令百姓知吾心耳。”乃婴城固守。未几,虞望战死,甘卓欲留邓骞为参军,骞不可。卓乃遣参军虞冲与骞偕至长沙,遗谯王承书,劝之固守,当以兵出沔口,断敦归路,则湘围自解。承复书称:“江左中兴,草创始尔,岂图恶逆萌自宠臣!吾以宗室受任,志在陨命;而至止尚浅,凡百茫然。足下能卷甲电赴,犹有所及;若其狐疑,则求我于枯鱼之肆矣。”卓不能从。

  二月,甲午,封皇子昱为琅邪王。

  后赵王勒立子弘为世子。遣中山公虎将精卒四万击徐龛。龛坚守不战,虎筑长围守之。

  赵主曜自将击杨难敌,难敌逆战,不胜,退保仇池。仇池诸氐、羌及故晋王保将杨韬、陇西太守梁勋皆降于曜。曜迁陇西万馀户于长安,进攻仇池。会军中大疫,曜亦得疾,将引兵还;恐难敌蹑其后,乃遣光国中郎将王犷说难敌,谕以祸福,难敌遣使称籓。曜以难敌为假黄钺,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秦州刺史陈安求朝于曜,曜辞以疾。安怒,以为曜已卒,大掠而归。曜疾甚,乘马舆而还。使其将呼延寔监辎重于后,安邀击,获之,谓寔曰:“刘曜已死,子尚谁佐!吾当与子共定大业。”寔叱之曰:“汝受人宠禄而叛之,自视智能何如主上?吾见汝不日枭首于上邽市,何谓大业!宜速杀我!”安怒,杀之,以寔长史鲁凭为参军。安遣其弟集帅骑三万追曜,卫将军呼延瑜逆击,斩之。安乃还上邽,遣将袭汧城,拔之。陇上氐、羌皆附于安,有众十馀万,自称大都督、假黄钺、大将军、雍、凉、秦、梁四州牧、凉王,以赵募为相国。鲁凭对安大哭曰:“吾不忍见陈安之死也!”安怒,命斩之。凭曰:“死自吾分,悬吾头于上邽市,观赵之斩陈安也!”遂杀之。曜闻之,恸哭曰:“贤人,民之望也。陈安于求贤之秋而多杀贤者,吾知其无所为也!”

  休屠王石武以桑城降赵,赵以武为秦州刺史,封酒泉王。

  帝征戴渊、刘隗入卫建康。隗至,百官迎于道,隗岸帻大言,意气自若。及入见,与刁协劝帝尽诛王氏;帝不许,隗始有惧色。

  司空导帅其从弟中领军邃、左卫将军廙、侍中侃、彬及诸宗族二十馀人,每旦诣台待罪。周顗将入,导呼之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至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之。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后。”既出,又上表明导无罪,言甚切至。导不之知,甚恨之。

  帝命还导朝服,召见之。导稽首曰:“逆臣贼子,何代无之,不意今者近出臣族!”帝跣而执其手曰:“茂弘,方寄卿以百里之命,是何言邪!”

  三月,以导为前锋大都督,加戴渊骠骑将军。诏曰:“导以大义灭亲,可以吾为安东时节假之。”以周顗为尚书左仆射,王邃为右仆射。帝遣王廙往谕止敦;敦不从而留之,廙更为敦用。征虏将军周札,素矜险好利,帝以为右将军、都督石头诸军事。敦将至,帝使刘隗军金城,札守石头,帝亲被甲徇师于郊外。以甘卓为镇南大将军、侍中、都督荆、梁二州诸军事,陶侃领江州刺史;使各帅所统以蹑敦后。

  敦至石头,欲攻刘隗。杜弘言于敦曰:“刘隗死士众多,未易可克,不如攻石头。周札少恩,兵不为用,攻之必败,札败则隗自走矣。”敦从之,以弘为前锋,攻石头,札果开门纳弘。敦据石头。叹曰:“吾不复得为盛德事矣!”谢鲲曰:“何为其然也!但使自今已往,日忘日去耳。”

  帝命刁协、刘隗、戴渊帅众攻石头,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三道出战,协等兵皆大败。太子绍闻之,欲自帅将士决战;升车将出,中庶子温峤执鞚谏曰:“殿下国之储副,奈何以身轻天下!”抽剑斩鞅,乃止。敦拥兵不朝,放士卒劫掠,宫省奔散,惟安东将军刘超按兵直卫,及侍中二人侍帝侧。帝脱戎衣,着朝服,顾而言曰:“欲得我处,当早言!何至害民如此!”又遣使谓敦曰:“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当归琅邪以避贤路。”

  刁协、刘隗既败,俱入宫,见帝于太极东除。帝执协、隗手,流涕呜咽,劝令避祸。协曰:“臣当守死,不敢有贰。”帝曰:“今事逼矣,安可不行!”乃令给协、隗人马,使自为计。协老,不堪骑乘,素无恩纪,募从者,皆委之,行至江乘,为人所杀,送首于敦。隗奔后赵,官至太子太傅而卒。

  帝令公卿百官诣石头见敦,敦谓戴渊曰:“前日之战,有馀力乎?”渊曰:“岂敢有馀,但力不足耳!”敦曰:“吾今此举,天下以为何如?”渊曰:“见形者谓之逆,体诚者谓之忠。”敦笑曰:“卿可谓能言。”又谓周顗曰:“伯仁,卿负我!”顗曰:“公戎车犯顺,下官亲帅六军,不能其事,使王旅奔败,以此负公。”

  辛未,大赦。以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封武昌郡公;并让不受。

  初,西都覆没,四方皆劝进于帝。敦欲专国政,忌帝年长难制,欲更议所立,王导不从。及敦克建康,谓导曰:“不用吾言,几至覆族。”

  敦以太子有勇略,为朝野所向,欲诬以不孝而废之。大会百官,问温峤曰:“皇太子以何德称?”声色俱厉。峤曰:“钩深致远,盖非浅局所量。以礼观之,可谓孝矣。”众皆以为信然,敦谋遂沮。

  帝召周顗于广室,谓之曰:“近日大事,二宫无恙,诸人平安,大将军固副所望邪?”顗曰:“二宫自如明诏,臣等尚未可知。”护军长史郝嘏等劝顗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敦参军吕猗,尝为台郎,性奸谄,戴渊为尚书,恶之。猗说敦曰:“周顗、戴渊,皆有高名,足以惑众,近者之言,曾无怍色,公不除之,恐必有再举之忧。”敦素忌二人之才,心颇然之,从容问王导曰:“周、戴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止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又不答。丙子,敦遣部将陈郡邓岳收顗及渊。先是,敦谓谢鲲曰:“吾当以周伯仁为尚书令,戴若思为仆射。”是日,又问鲲:“近来人情何如?”鲲曰:“明公之举,虽欲大存社稷,然悠悠之言,实未达高义。若果能举用周、戴,则群情贴然矣!”敦怒曰:“君粗疏邪!二子不相当,吾已收之矣!”鲲愕然自失。参军王峤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奈何戮诸名士!”敦大怒,欲斩峤,众莫敢言。鲲曰:“明公举大事,不戮一人。峤以献替忤旨,便以衅鼓,不亦过乎!”敦乃释之,黜为领军长史。峤,浑之族孙也。

  顗被收,路经太庙,大言曰:“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神祇有灵,当速杀之!”收人以戟伤其口,血流至踵,容止自若,观者皆为流涕。并戴渊杀之于石头南门之外。

  帝使侍中王彬劳敦。彬素与顗善,先往哭顗,然后见敦。敦怪其容惨,问之。彬曰:“向哭伯仁,情不能已。”敦怒曰:“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汝何哀而哭之?”彬曰:“伯仁长者,兄之亲友;在朝虽无謇愕,亦非阿党,赦后加之极刑,所以伤惋也。”因勃然数敦曰:“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图为不轨,祸及门户矣!”辞气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曰:“尔狂悖乃至此,以吾为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脚痛不能拜!且此复何谢!”敦曰:“脚痛孰若颈痛!”彬殊无惧容,竟不肯拜。

  王导后料检中书故事,乃见顗救己之表,执之流涕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沈充拔吴国,杀内史张茂。

  初,王敦闻甘卓起兵,大惧。卓兄子卬为敦参军,敦使卬归卓曰:“君此自是臣节,不相责也。吾家计急,不得不尔。想便旋军襄阳,当更结好。”卓虽慕忠义,性多疑少决,军于猪口,欲待诸方同出军,稽留累旬不前。敦既得建康。乃遣台使以驺虞幡驻卓军。卓闻周顗、戴渊死,流涕谓卬曰:“吾之所忧,正为今日。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临敦上流,亦未敢遽危社稷。适吾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不如还襄阳,更思后图。”即命旋军。都尉秦康与乐道融说卓曰:“今分兵断彭泽,使敦上下不得相赴,其众自然离散,可一战擒也。将军起义兵而中止,窃为将军不取。且将军之下,士卒各求其利,欲求西还,亦恐不可得也。”卓不从。道融昼夜泣谏,卓不听;道融忧愤而卒。卓性本宽和,忽更强塞,径还襄阳,意气骚扰,举动失常,识者知其将死矣。

  王敦以西阳王羕为太宰,加王导尚书令,王廙为荆州刺史;改易百官及诸军镇,转徙黜免者以百数;或朝行暮改,惟意所欲。敦将还武昌,谢鲲言于敦曰:“公至都以来,称疾不朝,是以虽建勋而人心实有未达。今若朝天子,使君臣释然,则物情皆悦服矣。”敦曰:“君能保无变乎?”对曰:“鲲近日入觐,主上侧席,迟得见公,宫省穆然,必无虞也。公若入朝,鲲请侍从。”敦勃然曰:“正复杀君等数百人,亦复何损于时!”竟不朝而去。夏,四月,敦还武昌。初,宜都内史天门周级闻谯王承起兵,使其兄子该潜诣长沙,申款于承。魏乂等攻湘州急,承遣该及从事邵陵周崎间出求救,皆为逻者所得。又使崎语城中,称大将军已克建康,甘卓还襄阳,外援理绝。崎伪许之,既至城下,大呼曰:“援兵寻至,努力坚守!”乂杀之。乂考该至死,竟不言其故,周级由是获免。

  乂等攻战日逼,敦又送所得台中人书疏,令乂射以示承。城中知朝廷不守,莫不怅惋。相持且百日,刘翼战死,士卒死伤相枕。癸巳,乂拔长沙,承等皆被执。乂将杀虞悝,子弟对之号泣。悝曰:“人生会当有死,今阖门为忠义之鬼,亦复何恨!”

  乂以槛车载承及易雄送武昌,佐吏皆奔散,惟主簿桓雄、西曹书佐韩阶、从事武延,毁服为僮,从承,不离左右。乂见桓雄姿貌举止非凡人,惮而杀之。韩阶、武延执志愈固。荆州刺史王廙承敦旨,杀承于道中,阶、延送承丧至都,葬之而去。易雄至武昌,意气忼慨,曾无惧容。敦遣人以檄示雄而数之,雄曰:“此实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救国难耳。今日之死,固所愿也!”敦惮其辞正,释之,遣就舍。众人皆贺之,雄笑曰:“吾安得生!”既而敦遣人潜杀之。

  魏乂求邓骞甚急,乡人皆为之惧,骞笑曰:“此欲用我耳,彼新得州,多杀忠良,故求我以厌人望也。”乃往诣乂。乂喜曰:“君,古之解扬也。”以为别驾。

  诏以陶侃领湘州刺史;王敦上侃复还广州,加散骑常侍。

  甲午,前赵羊后卒,谥曰献文。

  甘卓家人皆劝卓备王敦,卓不从,悉散兵佃作,闻谏,辄怒。襄阳太守周虑密承敦意,诈言湖中多鱼,劝卓遣左右悉出捕鱼。五月,乙亥,虑引兵袭卓于寝室,杀之,传首于敦,并杀其诸子。敦以从事中郎周抚督沔北诸军事,代卓镇沔中。抚,访之子也。

  敦既得志,暴慢滋甚,四方贡献多入其府,将相岳牧皆出其门。以沈充、钱凤为谋主,唯二人之言是从,所谮无不死者。以诸葛瑶、邓岳、周抚、李恒、谢雍为爪牙。充等并凶险骄恣,大起营府,侵人田宅,剽掠市道,识者咸知其将败焉。

  秋,七月,后赵中山公虎拔泰山,执徐龛送襄国;后赵王勒盛之以囊,于百尺楼上扑杀之,命王伏都等妻子刳而食之,坑其降卒三千人。

  兗州刺史郗鉴在邹山三年,有众数万。战争不息,百姓饥馑,掘野鼠、蛰燕而食之,为后赵所逼,退屯合肥。尚书右仆射纪瞻,以鉴雅望清德,宜从容台阁,上疏请征之;乃征拜尚书。徐、兗间诸坞多降于后赵,后赵置守宰以抚之。

  王敦自领宁、益二州都督。

  冬,十月,己丑,荆州刺史武陵康侯王廙卒。王敦以下邳内史王邃都督青、徐、幽、平四州诸军事,镇淮阴;卫将军王含都督沔南诸军事,领荆州刺史;武昌太守丹杨王谅为交州刺史。使谅收交州刺史脩湛、新昌太守梁硕杀之。谅诱湛。斩之。硕举兵围谅于龙编。

  祖逖既卒,后越屡寇河南,拔襄城、城父,围谯。豫州刺史祖约不能御,退屯寿春。后赵遂取陈留,梁、郑之间复骚然矣。

  十一月,以临颖元公荀组为太尉;辛酉,薨。

  罢司徒,并丞相府。王敦以司徒官属为留府。

  帝忧愤成疾,闰月,己丑,崩。司空王导受遣诏辅政。帝恭俭有馀而明断不足,故大业未复而祸乱内兴。庚寅,太子即皇帝位,大赦,尊所生母荀氏为建安君。

  十二月,赵主曜葬其父母于粟邑,大赦。陵下周二里,上高百尺,计用六万夫,作之百日乃成。役者夜作,继以脂烛,民甚苦之。游子远谏,不听。

  后赵濮阳景侯张宾卒,后赵王勒哭之恸,曰:“天不欲成吾事邪?何夺吾右侯之早也!”程遐代为右长史。遐,世子弘之舅也,勒每与遐议,有所不合,辄叹曰:“右侯舍我去,乃令我与此辈共事,岂非酷乎!”因流涕弥日。

  张茂使将军韩璞帅众取陇西、南安之地,置秦州。

  慕容廆遣其世子皝袭段末柸,入令支,掠其居民千馀家而还。

  肃宗明皇帝上


【公元三百二十二年大事记】

晋元帝忧愤而死
  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司马懿曾孙,司马觐之子。咸宁二年(276)生于洛阳。十五岁嗣位琅邪王。曾参与讨伐成都王颖,迎太妃归琅邪国。永嘉初年,用王导计,始镇建业。晋怀帝被汉军俘掳,睿被推为盟主。愍帝被俘,睿始即位于江南,建立东晋政权,依靠王导、王敦、顾荣、贺循、周顗、刁协、刘隗等士人辅佐。永昌元年(322)初,王敦因与朝廷不合而举兵,攻占石头城,飞扬跋扈,专权擅政,帝无力回天,于同年闰十一月忧愤而死,年四十七岁。葬于建平陵,庙号中宗。

 

晋成帝司马绍即位
  司马绍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睿为晋王,立绍为王太子;睿即皇帝位后,又被立为皇太子。为人钦贤爱客,雅好文辞,当时名臣王导、庾亮、温峤、桓彝、阮放等与之来往密切。又习武事,善抚将士。王敦叛乱,太子欲率军亲征,被温峤阻止;王敦欲废太子,因百官反对而作罢。永昌元年(322)闰十一月,元帝卒,王导受遗诏辅政,司马绍于是即皇帝位,尊生母荀氏为建安君。

 

后赵谋臣张宾卒
  张宾字孟孙,赵郡中丘(今河北内丘西)人。宾少年好学,博涉经史,阔达有大节。永嘉时天下大乱,石勤任刘渊辅汉将军,与诸将下山东,张宾于是提剑至石勒军门,被石勒引为谋主。任右长史、大执法,进封濮阳侯,大受信用,宠冠当时,石勒称其为“右侯”而不称名。为石勒及后赵参谋划议,建树尤多,后赵四年(322)十二月卒,石勒大悲,痛哭不止。赠散骑常侍、右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曰景。

 

王敦举兵反晋
  王敦自与朝廷不合,内不自安,元帝亦派戴渊镇合肥,刘隗镇淮阴以备敦。晋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清君侧除刘陶为名,在武昌(今湖北鄂城)举兵反,沈充在吴兴(今浙江湖州西南)起兵响应。王敦进至芜湖,双上表数刁协罪,元帝大怒,亲率六军征讨,下令“有杀敦者,封五千户侯”。王敦起兵后,欲联合梁州刺史甘卓东下,又遣参军桓罴劝说谯王司马氶共反,但遭司马氶严词拒绝。氶以虞悝为长史,联合零陵太守尹奉、建昌太守王循、衡阳太守刘翼、舂陵令易雄共同举兵讨敦。与此同时,司马氶又派邓骞至襄阳劝说尚在观望的甘卓,与此同时,王敦则派乐道融再次联络甘卓,但乐道融恶王敦悖逆,反劝甘卓响应君命,共击敦。甘卓于是意决,与巴东监军柳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声言讨敦。卓又派人约广州陶侃、江西戴渊等共进助君。勤王之师。
 
杨难敌降附前赵
  光初五年(322)二月,前赵刘曜亲率军进攻氐帅左贤王杨难敌,难敌不能敌,退保仇池(今甘肃成县西)。仇池氐及晋王司马保故将杨韬、陇西太守梁勋均降于刘曜。曜乘势将陇西万余卢迁往长安,并向仇池进攻。时值赵军大疫,曜亦染上疾病,不得不中途退兵,但又惧杨难敌背后袭击,于是派王犷说服难敌,令其投降,难敌遂向刘曜遣使称藩,被授予假黄鉞、都督益、宁、南秦、凉、梁、巴六州陇上西域诸军事、上大将军、益宁南秦三州牧、武都王。

 

陈安自称凉王
  陈安原是晋王司马保都尉,但为保部将张春等人所忌,张春暗杀陈安,不成。安于是自称秦州刺史,向前赵刘曜称藩。光初五年(322)二月求入朝,时值曜与氐王杨难敌作战,染疾,不允见,安大怒,又疑曜已死,乃大掠而归。曜乘马车还,陈安俘获曜将呼延实,令其共反曜,但遭拒绝,于是杀呼延实,并派兵追击曜,为曜将所阻。陈安还归上邽(今甘肃天水),陇上氐羌皆降附,众达十余万,陈安遂自称大都督、假黄鉞、大将军、雍、凉、秦、梁四州牧、凉王,以赵募为相国。斩刘曜部将鲁凭,曜痛哭不已。

 

王敦攻占石头城
  永昌元年(322)二月,晋帝司马睿令戴渊、刘陶入卫建康。司空王导率其宗族二十余人每日诣台待罪,并呼周顗为之向皇帝陈情,曰:“伯仁,以百口累卿!”磾直入不顾,而暗上表屡明导无罪。于是元帝不记前嫌,三月,命导为前锋大都督,加戴渊骠骑将军,以周顗、王邃为尚书左右仆射,帝亲自被甲徇师,督促诸军进发。王敦亦率军东进,纳杜弘之议,攻入石头城(今江苏南京清凉山),晋将周札开门迎降。元帝急调刁协、刘陶、戴渊等围攻石头,均为王敦所败。太子绍欲亲率军进攻,但为部下所阻。王敦进占石头后,不入朝,放士卒抢掠,元帝脱戎衣,易朝服,派人告王敦:“公若直逼前来,联当君位以避贤路。”刁协、刘隗自身难保,帝令二人避祸,协行至江乘(今江苏句容北)为人所杀,送首于敦。陶奔后赵,官至主子太傅而卒。晋元帝又令公卿百官至石头城拜见王敦;并封王敦为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江州牧,进封武昌郡公,敦谢不受。敦又因晋太子绍有勇略,欲诬其不孝而废之,但因晋臣不同意而未果。当月,王敦任司马漾为太宰,加王导尚书令、王廙为荆州刺史;改易用百官及诸军镇,转徒黜废者数百人,或朝行暮改,惟意所欲,谢鲲劝敦入朝,敦不肯,四月,敦还军武昌。

 

周顗、戴渊死难
  周顗字伯仁,安东将军周浚之子;戴渊字若思,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周、戴向为元帝所重,王敦起兵反晋,顗支持晋帝反对叛乱,渊则还镇京都,卫戍建康。王敦攻占石头城(今江苏南京清凉山)后,晋帝令公卿百官晋见王敦,王敦见周、戴二人不屈, 又素忌二人之才,因探问王导意见,导三问三不答,于是敦下令将周、戴逮捕,周顗大骂:“贼臣王敦,倾覆社稷,枉杀忠臣;神祗有灵,当速杀之!”旋与戴渊被杀于石头南门外。周年五十四岁,王敦叛乱平定后二人均被赠封。后王导得知周顗数上言救助自己,痛哭痛涕,曰:“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悔恨不已。

 

长沙失守,司马氶被杀
  司马氶字敬才,晋宗室。司马睿为晋王时被封为谯王。大将军王敦有无君之心,氶劝晋元帝早为之备,帝遂任命氶为湘州刺史,以防王敦。永昌元年(322)初,敦举兵反晋,氶遂联合建昌太守王循、零陵太守尹奉等共同勤王声讨。王敦即派魏氶、李恒率军二万进攻长沙。长沙城池不固,人情震恐。但氶誓死守卫,同时派人求援于晋安南将甘卓,卓闻知王师已败,遂停止不进。魏氶率军攻不已,城中军士死伤甚众。四月,长沙城被攻陷,司马氶等被擒,荆州刺史王廙承王敦旨意,杀之于武昌(今湖北鄂城)途中,年五十九岁。王敦平后,被赠为车骑将军。

 

甘卓被袭杀
  甘卓字季思,丹杨(今江苏南京南)人,司马睿渡江,卓助平数次叛乱,因功进爵南乡侯、于湖侯,任湘州刺史,后任安南将军、梁州刺史,镇守襄阳。永昌元年(322)初,王敦举兵反,欲联甘卓。卓居襄阳,居晋与王敦之间,向为双方所争。后经司马氶、乐道融等劝说,始举兵勤王,并向王敦进军。当时司马氶被围长沙,卓本欲进兵,闻王敦已占石头城(今活江苏南京清凉山),卓于是顿兵不前,又闻知周顗、戴渊被害,卓士气低落,遂下令还军。乐道融劝止不住,忧愤而卒。卓于是散兵佃作,同年五月,襄阳太守周虑密承王敦旨意,乘卓不备将其袭杀,并及诸子。后被追赠为骠骑将军。

 

羊氏卒
  羊氏名献容,泰山南成(今山东枣庄北)人。太安元年(302)立为惠帝皇后。成都王颖讨伐长沙王乂,废为庶人,处之金墉城。陈眕等人攻伐成都王颖,又复后位。不久张方再废后。张方挟持惠帝西迁长安,洛阳留台又复后。永兴初年,张方再废后。河间王顒以后屡为奸人废立,矫诏赐死,但未果。惠帝返洛阳,羊氏又复后位。不久,洛阳令又废之,张方被杀后复位。晋怀帝即位,尊后为惠帝皇后。永嘉五年(311),刘渊攻陷洛阳,怀帝被俘,羊氏落入刘曜之后。曜即前赵皇位,立羊氏为后,羊氏亦倾心于曜,曾云:“妾生于高门,……自奉巾栉以来,始知天下有丈夫耳。”为刘曜生二子,于前赵光初五年(322)四月卒,谥曰献文。

 

石勒杀徐龛
  徐龛原为晋泰山太守。晋太光元年(318),彭城内史周抚降石勒,晋派徐龛等攻讨,后因争攻,龛亦降石勒,自称兖州刺史。次年八月,晋派羊鉴等率军征讨,太兴三年(320)龛向石勒求援,但又疑石勒部将张敬袭己,乃杀赵将王伏都,复降东晋。元帝恶其反覆,不受,并令蔡豹代替羊鉴,继续进攻。同时石虎亦率军击之。龛腹背受敌,乃送妻子为质复降石勒。但至太兴四年(321)初,龛再次向东晋请降。后赵四年(322)二月,石勒派石虎率四万精兵再次进攻徐龛,将其包围。七月,石虎攻陷泰山,获龛,石勒杀之于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并阬杀降卒三千人。

 

王廙卒
  王廙,字世将,王导从弟,晋元北姨弟,元帝初镇江左,王廙弃郡过江,被委以司马,后镇守石头(今江苏南京清凉山),领丞相军咨祭酒。王敦启用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但后为马俊、郑攀等袭击,奔逃江安。杜曾又与马、郑联合北迎第五猗距廙,后王敦命甘卓等击败杜曾,廙复得荆州。因诛戮陶侃将佐而失众心,被元帝调离。永昌元年(322)初,王敦反晋,元帝派廙劝诫王敦,反为敦所留。敦攻陷石头城,以王廙为平南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同年冬十月,病卒。

【外国大事记】
 

【魏晋诗词】

代秋胡歌诗 其四

[魏晋] 嵇康
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颜回短折。下及童乌。纵体淫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26日 12: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