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一十七年,公元317年,农历丁丑(牛)年,天干五行属火。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五年,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玉衡七年,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麟嘉二年,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前凉建兴五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301年-400年    公元三百一十七年,公元317年,农历丁丑(牛)年,天干五行属火。晋愍帝司马邺建兴五年,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玉衡七年,前赵政权汉昭武帝刘聪麟嘉二年,东晋元帝司马睿建武元年,前凉建兴五年






公元三百一十七年




公元317年,农历丁丑(牛)年,天干五行属火

西晋】长安)4.司马邺建兴五年(316年长安陷,被刘聪所俘,司马邺建兴四年(316年)八月,刘曜围长安,316年十一月十一.乙未日,西晋灭亡。。317年三月被杀。

年号:建兴(313年四月二十七-316年十一月十一日降赵) 西晋第四位皇帝孝愍帝司马邺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共5年。西晋王朝第十六个年号,也是最后一个。

东晋】健康)1.晋王(自称)司马睿建武元年

年号建武(317年三月初九-318年三月) 东晋第一位君主晋王司马睿第一个年号,东晋王朝第一个年号,东晋政权第一个年号。【晋王朝第十七个年号】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南匈奴前赵平阳)十六国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麟嘉二年

年号麟嘉(316年十一月-318年六月),十六国前赵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第四个年号,前赵政权第七个年号

【巴氐族成汉】成都)十六国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玉衡七年

年号:玉衡(311年―334年),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成武帝李雄的第三个年号,称帝第二个年号,成汉政权第三个年号,

卢水胡】【前凉】凉州)第二任位君主'凉州刺史.西平郡公'张寔 建兴五年(永安四年)

年号永安(314年─320年)十六国前凉第二任位君主张寔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一个年号。

前凉建兴五年:前凉317年本是永安四年,因对西晋室司马家敬畏拥戴,西晋灭亡后,所以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年号(建兴五年)。

  【同时期政权】 

陈留国】第2代陈留王曹过(302年--326年在位) 曹奂之子

】【后赵】襄国)石勒 (生卒274年~333年8月17日)襄国,中国古代的都城、郡、县,位于今邢台市襄都区,西楚霸王项羽更名信都为襄国。为赵王赵歇和赵王张耳之国都。西汉设为襄国县。东晋十六国时,羯族人石勒建以襄国为都建立后赵

羌族】【后秦】政权奠基人,姚弋仲(生卒280年~352年))

南匈奴铁弗匈奴】朔方)第三任君主刘虎(刘乌路孤)(309—341年在位‌)

氐族】【仇池氐楊茂搜~仇池氐族第五任首领.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前仇池国第一任君主楊茂搜(296-317年在位‌)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二任君主杨难敌(317-334在位)

氐族】【氐族人~苻洪前秦政权奠基人,略阳郡氐族首领,310年,汉国皇帝刘聪派遣使者任命苻洪为平远将军,苻洪不肯接受汉国的官职,自称护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郡公。 (310年-350年在位)

鲜卑族

代国】鲜卑代国第四任君主拓跋郁律鬰yù拓跋猗迤之弟拓跋弗的儿子(316-321年)

【慕容吐谷浑部落】①慕容吐谷浑(283--317年)(领地范围:内蒙古阴山。公元313年左右,又从阴山南下,进入祁连山,后又向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青海地区发展)

【慕容吐谷浑部落】②慕容吐延(317年―329年在位)慕容吐谷浑长子

慕容鲜卑部落,】自称>鲜卑大单于慕容廆(285年~307年-333年在位)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五任国王.美川王(乙弗利)(300年-331年在位)

 

【世纪】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014年

【年代】晋愍、成,列国。汉,列国前凉

【在位皇帝】

西晋】3.皇帝晋怀帝司马炽307年1月11日~公元313年3月14日

(农历306年十一月二十一>农历313年二月初一.丁未日在位,311年被俘后,西晋未另立天子,仍是名义上的皇帝)317年三月被杀)

东晋】健康)1.晋王(自称)司马睿(317年4月6日 -323年1月3日在位)(317年称晋王,318年4月26日称帝)

南匈奴】十六国【前赵】第三任皇帝汉昭武帝刘聪(310--318年8月31日)

氐族十六国【成汉开国皇帝成武帝李雄(304年~334年在位)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第二任位君主张寔(314五月--320年)

【年号】建兴,玉衡,麟嘉,建武,建兴

【朝代】

晋朝】【人物东晋(317年至420年

晋朝】【人物西晋(265年至317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公元317年1月29日

农历:317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14年2月28日,波斯历:前306年11月8日,星期:星期二,干支:丁丑年 辛丑月 甲申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7日小寒 1月22日大寒,数九:五九第2天,儒略日数:1836871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晋愍帝司马邺遇害

     司马裒,(300年―317年),字道成,晋元帝司马睿次子,晋明帝司马绍同母弟,母为宫人荀氏,东晋宗室。建武元年(317年)四月,改封琅琊王,十月二十九日,司马裒去世,时年十八岁,谥号孝王,追赠车骑大将军,加赠侍中。司马裒的王妃山氏去世时,与其合葬。晋穆帝司马聃在位时,追赠司马裒为太保。

【家族成员】(详见司马家族
父亲:晋元帝司马睿
嫡母:元敬皇后虞孟母
母亲:豫章郡君荀氏

    汉赵刘义被杀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中宗元皇帝上建武元年(丁丑,公元三一七年)

  春,正月,汉兵东略弘农,太守宋哲奔江东。

  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自长安奔凉州,称愍帝出降前一日,使淑等赍诏赐张实,拜实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且曰:“朕已诏琅邪王时摄大位,君其协赞琅邪,共济多难。”淑等至姑臧,实大临三日,辞官不受。

  初,实叔父肃为西海太守,闻长安危逼,请为先锋入援。实以其老,弗许。及闻长安不守,肃悲愤而卒。

  实遣太府司马韩璞、抚戎将军张阆等帅步骑一万东击汉,命讨虏将军陈安、安故太守贾骞、陇西太守吴绍各统郡兵为前驱。又遗相国保书曰:“王室有事,不忘投躯。前遣贾骞瞻公举动,中被符命,敕骞还军。俄闻寇逼长安,胡崧不进,麹允持金五百,请救于崧,遂决遣骞等进军度岭。会闻朝廷倾覆,为忠不遂,愤痛之深,死有馀责。今更遣璞等,唯公命是从。”璞等卒不能进而还,至南安,诸羌断路,相持百馀日,粮竭矢尽。璞杀车中牛以飨士,泣谓之曰:“汝曹念父母乎?”曰:“念。”“念妻子乎?”曰:“念。”“欲生还乎?”曰:“欲。”“从我令乎?”曰:“诺。”乃鼓噪进战。会张阆帅金城兵继至,夹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

  先是,长安谣曰:“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及汉兵覆关中,氐、羌掠陇右,雍、秦之民,死者什八九,独凉州安全。

  二月,汉主聪使从弟畅帅步骑三万攻荥阳,太守李矩屯韩王故垒,相去七里,遣使招矩。时畅兵猝至,矩未及为备,乃遣使诈降于畅。畅不复设备,大飨,渠帅皆醉。矩欲夜袭之,士卒皆恇惧,矩乃遣其将郭诵祷于子产祠,使巫扬言曰:“子产有教,当遣神兵相助。”众皆踊跃争进。矩选勇敢千人,使诵将之,掩击畅营,斩首数千级,畅仅以身免。

  辛巳,宋哲至建康,称受愍帝诏,令丞相琅邪王睿统摄万机。三月,琅邪王素服出次,举哀三日。于是西阳王羕及官属等共上尊号,王不许。羕等固请不已,王慨然流涕曰:“孤,罪人也。诸贤见逼不已,当归琅邪耳!”呼私奴,命驾将归国。羕等乃请依魏、晋故事,称晋王;许之。辛卯,即晋王位,大赦,改元;始备百官,立宗庙,建社稷。

  有司请立太子,王爱次子宣城公裒,欲立之,谓王导曰:“立子当以德。”导曰:“世子、宣城,俱有朗俊之美,而世子年长。”王从之。丙辰,立世子绍为王太子;封裒为琅邪王,奉恭王后;仍以裒都督青、徐、兗三州诸军事,镇广陵。以西阳王羕为太保,封谯刚王逊之子承为谯王。逊,宣帝之弟子也。又以征南大将军王敦为大将军、江州牧,扬州刺史王导为骠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书监、录尚书事,丞相左长史刁协为尚书左仆射,右长史周顗为吏部尚书,军谘祭酒贺循为中书令,右司马戴渊、王邃为尚书,司直刘隗为御史中丞,行参军刘超为中书舍人,参军事孔愉长兼中书郎;自馀参军悉拜奉车都尉,掾属拜驸马都尉,行参军舍人拜骑都尉。王敦辞州牧,王导以敦统六州,辞中外都督,贺循以老病辞中书令,王皆许之,以循为太常。是时,承丧乱之后,江东草创,刁协久宦中朝,谙练旧事,贺循为世儒宗,明习礼学,凡有疑议,皆取决焉。

  刘琨、段匹磾相与歃血同盟,期以翼戴晋室。辛丑,琨檄告华、夷,遣兼左长史、右司马温峤,匹磾遣左长史荣邵,奉表及盟文诣建康劝进。峤,羡之弟子也。峤之从母为琨妻,琨谓峤曰:“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当立功河朔,使卿延誉江南。行矣,勉之!”王以鲜卑大都督慕容廆为都督辽左杂夷流民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公,廆不受;征虏将军鲁昌说廆曰:“今两京覆没,天子蒙尘,琅邪王承制江东,为四海所系属。明公虽雄据一方,而诸部犹阻兵未服者,盖以官非王命故也。谓宜通使琅邪,劝承大统,然后奉诏令以伐有罪,谁敢不从!”处士辽东高诩曰:“霸王之资,非义不济。今晋室虽微,人心犹附之,宜遣使江东,示有所尊,然后仗大义以征诸部,不患无辞矣。”廆从之,遣长史王济浮海诣建康劝进。

  汉相国粲使其党王平谓太弟义曰:“适奉中诏,云京师将有变,宜衷甲以备非常。”义信之,命宫臣皆衷甲以居。粲驰遣告靳准、王沈。准以白汉主聪曰:“太弟将为乱,已衷甲矣!”聪大惊曰:“宁有是邪!”王沈等皆曰:“臣等闻之久矣,屡言之,而陛下不之信也。”聪使粲以兵围东宫。粲使准、沈收氐、羌酋长十馀人,穷问之,皆悬首高格,烧铁灼目,酋长自诬与义谋反。聪谓沈等曰:“吾今而后知卿等之忠也!当念知无不言,勿恨往日言而不用也!”于是诛东宫官属及义素所亲厚,准、沈等素所憎怨者大臣数十人,坑士卒万五千馀人。夏,四月,废义为北海王,粲寻使准贼杀之。义形神秀爽,宽仁有器度,故士心多附之。聪闻其死,哭之恸,曰:“吾兄弟止馀二人而不相容,安得使天下知吾心邪!”氐、羌叛者甚众,以靳准行车骑大将军,讨平之。

  五月,壬午,日有食之。

  六月,丙寅,温峤等至建康,王导、周顗、庾亮等皆爱峤才,争与之交。是时,太尉、豫州牧荀组、冀州刺史邵续、青州刺史曹嶷、宁州刺史王逊、东夷校尉崔毖等皆上表劝进,王不许。

  初,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王之为丞相也,遣行参军谯国桓宣往说平、雅,平、雅皆请降。及豫州刺史祖逖出屯芦洲,遣参军殷义诣平、雅。义意轻平,视其屋,曰:“可作马厩。”见大镬,曰:“可铸铁器。”平曰:“此乃帝王镬,天下清平方用之,奈何毁之!”义曰:“卿未能保其头,而爱镬邪!”平大怒,于坐斩义,勒兵固守。逖攻之,岁馀不下,乃诱其部将谢浮,使杀之;逖进据太丘。樊雅犹据谯城,与逖相拒。逖攻之不克,请兵于南中郎将王含。桓宣时为含参军,含遣宣将兵五百助逖。逖谓宣曰:“卿信义已著于彼,今复为我说雅。”宣乃单马从两人诣雅曰:“祖豫州方欲平荡刘、石,倚卿为援;前殷义轻薄,非豫州意也。”雅即诣逖降。逖既入谯城,石勒遣石虎围谯,王含复遣桓宣救之,虎解去。逖表宣为谯国内史。

  己巳,晋王传檄天下,称:“石虎敢帅犬羊,渡河纵毒,今遣琅邪王裒等九军,锐卒三万,水陆四道,径造贼场,受祖逖节度。”寻复召裒还建康。秋,七月,大旱;司、冀、并、青、雍州大蝗;河、汾溢,漂千馀家。

  汉主聪立晋王粲为皇太子,领相国、大单于,总摄朝政如故。大赦。

  段匹磾推刘琨为大都督,檄其兄辽西公疾陆眷及叔父涉复辰、弟末柸等会于固安,共讨石勒。末柸说疾陆眷、涉复辰曰:“以父兄而从子弟,耻也;且幸而有功,匹磾独收之,吾属何有哉!”各引兵还。琨、匹磾不能独留,亦还蓟。

  以荀组为司徒。

  八月,汉赵固袭卫将军华荟于临颖,杀之。

  初,赵固与长史周振有隙,振密谮固于汉主聪。李矩之破刘畅也,于帐中得聪诏,令畅既克矩,还过洛阳,收固斩之,以振代固。矩送以示固,固斩振父子,帅骑一千来降;矩复令固守洛阳。

  郑攀等相与拒王廙,众心不壹,散还横桑口,欲入杜曾。王敦遣武昌太守赵诱、襄阳太守硃轨击之,攀等惧,请降。杜曾亦请击第五猗于襄阳以自赎。

  廙将赴荆州,留长史刘浚镇扬口垒。竟陵内史硃伺谓廙曰:“曾,猾贼也,外示屈服,欲诱官军使西,然后兼道袭扬口耳。宜大部分,未可便西。”廙性矜厉自用,以伺为老怯,遂西行。曾等果还趋扬口;廙乃遣伺归,裁至垒,即为曾所围。刘浚自守北门,使伺守南门。马俊从曾来攻垒,俊妻子先在垒中,或欲皮其面以示之。伺曰:“杀其妻子,未能解围,但益其怒耳。”乃止。曾攻陷北门,伺被伤,退入船,开船底以出,沉行五十步,乃得免。曾遣人说伺曰:“马俊德卿全其妻子,今尽以卿家内外百口付俊,俊已尽心收视,卿可来也。”伺报曰:“吾年六十馀,不能复与卿作贼,吾死亦当南归,妻子付汝裁之。”乃就王廙于甑山,病创而卒。

  戊寅,赵诱、硃轨及陵江将军黄峻与曾战于女观湖,诱等皆败死。曾乘胜径告沔口,威震江、沔。王使豫章太守周访击之。访有众八千,进至沌阳。曾锐气甚盛,访使将军李恒督左甄,许朝督右甄,访自领中军。曾先攻左、右甄,访于阵后射雉以安众心,令其众曰:“一甄败,鸣三鼓;两甄败,鸣六鼓。”赵诱子胤,将父馀兵属左甄,力战,败而复合,驰马告访。访怒,叱令更进,胤号哭还战。自旦至申,两甄皆败。访选精锐八百人,自行酒饮之,敕不得妄动,闻鼓音乃进。曾兵未至三十步,访亲鸣鼓,将士皆腾跃奔赴,曾遂大溃,杀千馀人。访夜追之,诸将请待明日,访曰:“曾骁勇能战,向者彼劳我逸,故克之;宜及其衰乘之,可灭也。”乃鼓行而进,遂定汉、沔。曾走保武当。王廙始得至荆州。访以功迁梁州刺史,屯襄阳。

  冬,十月,丁未,琅邪王裒薨。十一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丁卯,以刘琨为待中、太尉。

  征南军司戴邈上疏,以为:“丧乱以来,庠序隳废;议者或谓平世尚文,遭乱尚武,此言似之,而实不然。夫儒道深奥,不可仓猝而成。比天下平泰,然后修之,则废坠已久矣。又,贵游之子,未必有斩将搴旗之才,从军征戍之役,不及盛年使之讲肄道义,良可惜也。世道久丧,礼俗日弊,犹火之消膏,莫之觉也。今王业肇建,万物权舆,谓宜笃道崇儒,以励风化。”王从之,始立太学。

  汉主聪出畋,以愍帝行车骑将军,戎服执戟前导。见者指之曰:“此故长安天子也。”聚而观之,故老有泣者。太子粲言于聪曰:“昔周武王岂乐杀纣乎?正恐同恶相求,为患故也。今兴兵聚众者,皆以子业为名,不如早除之!”聪曰:“吾前杀庾珉辈,而民心犹如是。吾未忍复杀也,且小观之。”十二月,聪飨群臣于光极殿,使愍帝行酒洗爵,已而更衣,又使之执盖;晋臣多涕泣,有失声者。尚书郎陇西辛宾起,抱帝大哭,聪命引出,斩之。

  赵固与河内太守郭默侵汉河东,至绛,右司隶部民奔之者三万馀人。骑兵将军刘勋追击之,杀万馀人,固、默引归。太子粲帅将军刘雅生等步骑十万屯小平津,固扬言曰:“要当生缚刘粲以赎天子。”粲表于聪曰:“子业若死,民无所望,则不为李矩、赵固之用,不攻而自灭矣。”戊戌,愍帝遇害于平阳。粲遣雅生攻洛阳,固奔阳城山。

  是岁,王命课督农功,二千石、长吏以入谷多少为殿最,诸军各自佃作,即以为禀。

  氐王杨茂搜卒,长子难敌立,与少子坚头分领部曲;难敌号左贤王,屯下辨,坚头号右贤王,屯河池。

  河南王吐谷浑卒。吐谷浑者,慕容廆之庶兄也,父涉归,分户一千七百以隶之。及廆嗣位,二部马斗,廆遣使让吐谷浑曰:“先公分建有别,奈何不相远异,而令马有斗伤”吐谷浑怒曰:“马是六畜,斗乃其常,何至怒及于人!欲远别甚易,恐后会为难耳!今当去汝万里之外。”遂帅其众西徙。廆悔之,遣其长史乙郍娄冯追谢之。吐谷浑曰:“先公尝称卜筮之言云:‘吾二子皆当强盛,祚流后世。’我,孽子也,理无并大。今因马而别,殆天意乎!”遂不复还,西傅阴山而居。属永嘉之乱,因度陇而西,据洮水之西,极于白兰,地方数千里。鲜卑谓兄为阿干,廆追思之,为之作《阿干之歌》。吐谷浑有子六十人,长子吐延嗣。吐延长大有勇力,羌、胡皆畏之。


【公元三百一十七年大事记】

    从晋室南迁到刘裕建宋的103年中,中国是南北分裂的。由于南北各政治势力力量较为均衡,因此无论南方祖逖、桓温等人的北伐,还是北方苻坚声势浩大的南侵,均以失败而告终。分裂的中国这时处于一种弱势政权统治的状态,因此在长江以北,各少数民族纷纷登场,轮番扮演着政治舞台上的各种角色。而在长江以南,虽然晋宗室又建立了一个流亡政权,虽然能够保住半壁江山,但更多是因为其为西晋正统传人,中国民众也有着忠君的传统,所以能够勉力支撑下去。但他们也一直没能积累起强大的实力去收复江北,重寻往昔司马氏的辉煌。
  西晋灭亡以后,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起近二十个少数民族政权。政权更迭频繁,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落凋敝,北方各族劳动人民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永嘉之乱后,洛阳陷落,中原人民纷纷南迁。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民迁徙。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建立东晋。东晋政权的政治基础是流寓江南的门阀士族,他们满足于门弟的清高、官职的显要,缺乏必要的政治素养与理政能力,导致东晋政权很快走向衰败。东晋末年,内有桓玄专权,外有孙恩、卢循起义的打击,东晋政权奄奄一息。出身寒门的刘裕以挽救朝廷危亡起家,安内平外,并最终成为东晋王朝的掘墓人,代晋自立。
  东晋时期,南方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北方农民不断渡江而来,补充了南方不足的劳动力,也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北农民的结合,北方的工具技术同南方水田种植经验的结合,是南方农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于是,中国的经济重心从此开始南移。

 

司马睿称帝建东晋 
  永嘉元年(307)七月,朝廷命镇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的琅琊王司马睿移镇建邺(今江苏南京),又命王衍弟王澄为荆州都督,族弟五敦为扬州刺史。建兴四年(316)十一月,愍帝出降刘聪,西晋灭亡。建兴五年(317)三月,晋愍帝遇害的消息传到建邺,琅琊王的僚属纷纷上表劝司马睿即皇帝位。十日,司马睿于建邺即位称帝,这就是晋元帝。东晋王朝正式建立。建邺为了避愍帝司马邺的讳,改称建康。司马睿宣布大赦天下,改元大兴。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级。东晋政权是西晋门阀士族统治的继续和发展。司马睿能在江南重建和中兴晋室,北方士族王导、王敦等琅琊王氏起了很大作用。王导(276——339)更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当时被称为“江左管夷吾”。永嘉(307——313)之乱后,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因此,在江左建立的东晋政权不仅是门阀专政的工具,同时也反映了汉民族利益的某些特征,所以“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汉太弟义被杀,立粲为太子。
  汉太弟刘义曾因王沈、靳准等挑拨而受汉帝刘聪猜忌,刘聪见其容貌憔悴,酒欢时仍持之如初。然至麟嘉二年(317)三月,相国刘粲与勒准、王沈等共诬刘义谋反,并率军包围东宫,获氐、羌酋长十余人,于是尽杀东宫官属及刘义素所亲厚者。王忱、勒准所恨大臣数十人及东宫兵士一万五千余人亦死于此难。同年四月,义被废为北部王,粲密使靳准派人杀之。刘聪闻义死,痛哭流涕。一时氐、羌叛汉者甚众。同年七月,聪立粲为皇太子,领相国、大单于,总摄朝政如故。

 

汉境大旱
  麟嘉二年(317)七月,汉境司(今河北邢台)、冀(今河北冀县)、并(今山西太原西南)、青(今山东淄博东)、雍(今陕西西安西北)五州发生干旱,蝗早成灾。而黄河、汾水岸溢,冲漂千余家,灾情十分严重。

 

晋置太学,督课农功
  建武元年(317)十一月,征南军司戴邈以世道久丧,礼俗日弊,向晋王司马睿献议,谓“宜笃道崇儒,以励风化”,兴设太学。晋王赞允,于是东晋始立太学。司马睿又下令课督农功,二千石官及长吏以入谷多少为考绩殿最,诸军各自佃作以自给。

 

晋愍帝遇害
  晋愍帝于建兴四年(316)十一月被俘往平阳后,汉帝刘聪以愍帝为光禄大夫,封怀安侯。次年末聪外出狩猎,又以愍帝行车骑将军,身着戎服执戟前导,见之者皆指称为“长安天子”。汉太子粲建议杀之以绝后患。同年十二月,刘聪又在平阳光极殿盛宴群臣,令愍帝行酒洗爵;聪自更衣,又使晋帝执盖。晋臣见状,悲痛弟泣,尚书郎辛宾抱帝大哭,为刘聪所杀。晋将赵固与河内太守郭默起兵侵扰汉境河东,声言将擒缚刘粲以赎晋帝,刘聪于是将晋愍帝杀害。年十八。

 

杨氏氐分裂为二
  晋建武元年(317)末,氐王杨茂搜卒。长子杨难敌继立,与少子杨坚头分领部曲。杨难敌号称左贤王,屯驻下辨(今甘肃成县西);杨坚头号称右贤王,驻屯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北)。

 

河南王吐谷浑卒
  吐谷浑系鲜卑慕容廆之庶兄,其父涉归,分其户一千七百与之。慕容廆嗣位,二部马匹争半,廆遣使指责吐谷浑:“父亲已将你我分开,你为何不远离此地,以致二部马因斗致伤!”吐谷浑大怒,声言马斗乃系常事,“何至怒及于人?”遂率其部众西迁。慕容廆后悔,遣使追及,但遭到拒绝。吐谷浑率众先居阴山,后值永嘉大乱,又度陇向西,据洮水(今甘肃洮水流域)以西,至白兰(今青海玉树西北)据地方数千里。慕容廆追思,为之作《阿干之歌》,阿干即“兄”之意。晋建武元年(317),吐谷浑卒,有子六十余人,长子吐延嗣位。吐延长大有勇力,羌胡皆畏之,河西、陇右吐谷浑始此。

 

葛洪著《抱朴子》发展道教
  东晋时,葛洪撰成《抱林子·内篇》,这是道教宗教哲学和原始化学炼丹术的重要著作。它在道教史和炼丹史上都有重大影响。葛洪(284-364),字稚川,自号抱林子,丹阳句容(江苏省句容县)人,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和医药学家。他学识丰富,著作很多,但大多散佚。其中影响最大的当推《抱朴子》,含内篇20卷,外篇50篇。而《抱朴子·内篇》则是反映他的道教神学的主要代表作。东晋时道教从民间宗教向为门阀世族服务的官方宗教转型,葛洪的《抱林子·内篇》对此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是这一转折阶段的一块里程碑,早期的道教常以符箓、巫祝等宗教仪式为人治病,并以此吸引信徒,后来便有人认为用这种方法可求取长生,葛洪对此作了否定。他赞富贵神仙,斥民间道教,甚至认为王者应以严刑峻法来制止这类巫术活动。他在强调内修的同时,提出了外养兼顾,“藉外物以自坚固”的见解,他从黄金耐腐蚀、高熔点的化学稳定性出发,推论金丹具有使人不朽的滋补作用,并为信徒们列出以下修道方法:①积善立功;②草木药饵;③屈伸导引;④宝精行气;⑤金丹大药。《抱朴子·内篇》还总结了魏晋时期炼丹术,收集了大量炼丹方。葛洪是汉魏以来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抱朴子·内篇》为神仙道教构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它是向社会不同阶层公开布道的神仙道教典籍,并为道教在南北朝成熟准备了条件。

 

干宝与《搜神记》
  东晋年间,史学家干宝石根据历代神话传说,编撰了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搜神记》所记多为神怪灵异,但也保存了不少民间传说。如《韩凭夫妇》、《李寄》、《干将莫邪》等篇。《干将莫邪》写楚人干将莫邪为楚王铸剑,三年剑成,却被楚王盛怒杀死。其子赤比立志报仇,不惜自刎,托头于山中客,山中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曰:‘此乃勇士头也,当于汤镬煮之。’王如其言煮头,三日三夕不烂,头踔出汤出,瞋目大怒,客曰:‘此儿头不烂,愿王自往临视之,是必烂也。’王即临之,客以剑拟头王,王头随堕汤中,客亦自刎己头,头复堕汤中,三首惧烂。”惊心动魄,壮气淋漓。《韩凭夫妇》写宋康王见韩凭的妻子何氏美丽,强加抢夺,并迫令韩凭服劳役,逼得二人先后殉情自尽。何氏留下遗言,请求与韩凭合葬一处,而宋康却说:“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一宿之间,两棵梓木从两冢中长出来,树干相交,根于地下缠绕,树枝也牵连在一起,人称之为“相思树”,树上又有鸳鸯一对,早夕不肯离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本书篇幅较大,所收内容多有价值。在六朝志怪小说中占重要地位,被当时人刘倓称为“鬼之董狐”。

 

围棋兴盛
  三国时期,由于士族贵族喜好博弈,围棋开始得到发展,不但涌现了大批优秀棋手,而且建立了相当于今日段位制的棋品制,甚至出现了棋法研究的专著。在这一时期,士族贵族依靠他们特有的政治经济权利,过着奢侈而又闲适的生活。围棋作为一种高雅的消遣娱乐活动得到普遍的钟爱。因此,上至皇帝,下至王公大臣、文人学士都以此为乐。三国时曹操,南朝宋太祖刘裕、齐明帝萧鸾、梁武帝萧衍等都喜好围棋。这一时期围棋品评实践结果产生了棋品制,即按棋手技艺高低分为"九品",据魏国邯郸淳的《艺经》记载:“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复云。”其实当时除九品之外,尚有“棋圣”之称。这种九品制后来传入日本,成为日本九段制的根据。最后一种可以见出当时围棋发展的水平的,是棋谱和棋法研究专著的出现。据《南齐书·萧惠基传》记载:“宋文帝世,羊玄保为会稽太守,帝遣(褚)思庄入东与玄保戏。因制局图,还于帝前覆之。”这是关于录制名手棋谱的记载。至于研究棋法的专著。有《棋势》四卷、《棋势》十卷三种,《棋势》八卷、《棋图势》十卷、《棋法》八卷等。

 

顾恺之代表魏晋绘画艺术高峰
  顾恺之(344~405)是东晋绘画的卓越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画家,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出身士族高门,字长康,小名虎头,晋陵无锡人。他少年时便当上了大将军桓温的参军,后任散骑常侍。顾恺之多才多艺,名声很大,当时有“画绝、才绝、痴绝”的“三绝”称号。在绘画上,他总结了汉魏以来民间的和士大夫的绘画经验,把传统绘画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顾恺之善画肖像,亦工山水,他认为绘画妙在传神,要以形写神,有“传神写照,尽在阿堵中”的妙语,青年时代,他为瓦官寺作维摩诘壁画,当众为画像点睛,三日间便为寺院募得百万钱,此事轰动一时。他为裴楷画像,只在颊上添上三毫,变使画像神采奕奕;画谢鲲则以岩壑为背景,因为谢鲲好游山玩水,故借此以表现其志趣风度。唐代书画评论家张怀瓘的《画断》说:“像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以顾为最。”一语奠定顾在绘画史上的地位。顾恺之本人在其画论里也说,画“手挥五弦”固然不易,但画“目送飞鸿”更难。此语正体现了他对神形兼具的追求,这一点对后来的中国画创作和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田园诗对后世影响巨大
  陶渊明(365~427)名潜,又名元亮,以字行,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但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陶渊明少年时生活贫困,学习却非常勤奋,对儒家“六经”及诸子百家的书无所不读。年轻的陶渊明本来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他生活于东晋和南朝宋时代,29岁时踏上仕途。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不仅无由施展自己的抱负,而且要违心地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这一切使他对仕途前程灰心失意。陶渊明在10多年的仕途生活中,曾几次辞官归隐。他在自叙性的《五柳先生传》里,以简洁的文笔,描述了自己“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性格风貌。陶渊明仕途生活中最后一任官职是彭泽令,当了80多天,正逢郡里的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该恭敬地去迎接,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立即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陶渊明在辞官归家途中,写下了《归去来兮辞》这篇历来为人称颂的辞赋名作,着力描写他由仕途折回的喜悦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突出表现了他的高洁志趣,叙事、写景、抒情结合得非常自然,语言清新流畅。诗歌是陶渊明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方面。他在归隐生活中写下了大量田园诗,如“方宅二余亩,草屋八九间”,“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里,鸡鸣桑树颠”,不仅细致地描写了纯洁、幽美的田园生活,而且情趣盎然,在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写了《饮酒》、《拟古》、《读山海经》等其他内容的篇章,他性喜饮酒,诗中几乎篇篇提到酒,他不仅仅企图醉酒忘世,更多的是以酒寄怀,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愤慨难平的复杂感情。《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散文杰作,有曲折新奇的故事,有人物和对话,有对明丽如画的自然景色的描写,一个人们理想中的社会宛如就在眼前。作品中优美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思想内容相结合,千百年来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陶渊明的诗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开创的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他的作品平淡自然,但是,无一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实感受。所以亲切动人,这些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般若学流行两晋
  魏晋时期,以《般若经》为中心的印度大乘空宗学说传入中国,它要论证的是物质世界存在的虚幻性。般若是佛教六度之一,指通过智慧达到涅槃的彼岸,这里的智慧具有神秘意义,不是指用来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而是专门用来体会佛教最高精神本体的特殊智慧。佛教中的“般若波罗蜜”是一种极高的境界,要领在于抛弃凡间世人的智慧,用般若来领悟现实世界的虚幻、不真实性。《般若经》通篇内容就在于诱导人们认识一个空字,但是,在如何解释空上,僧众中却有很大分歧,另外,受当时玄学的影响。佛教僧侣所宣传的般若空宗学说,基本上是以玄学理论为出发点的,因玄学中存在不同观点,导致般若空宗产生不同流派,因此,在早期般若学中有所谓“六家七宗”之学的争论,各家从不同角度解释般若空观,形成玄学化的佛学。般若到僧肇而发展到高峰。僧肇集前代般若学之大成而建立的哲学体系,虽然在理论上最后归于宗教神秘主义,但促进了中国哲学理论思想的发展,它在中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功不可没,般若学之后,社会上广泛传播的就是涅槃学了。  

 

魏晋盛行墓葬壁画
  自汉代取得河西走廊以来,历代政府便不断加以开发。移民屯田,把农业文化带进河西。近年在酒泉、嘉峪关等地的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反映魏晋时期汉人生活的壁画。这些壁画,即有表现中原舆服制度的场面,亦有不少生活务农的情景,可见当地汉人的生活与中原地区已无多大差异。这些墓葬壁画保存至今,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衣装用具,具有很高的价值。

 

张实发兵勤王
  晋愍帝降汉被掳的消息传至凉州(今甘肃武威)后,张实叔父张肃悲愤而卒。晋黄门郎史淑、侍御史王冲自长安奔凉州,传诏令张实协佐琅邪王司马睿。建兴五年(317)正月,张实派遣太府司空韩璞等统军向长安进发,又遣书相国司马保,约共同勤王。韩璞等军途中为羌人所阻而返。时关中大乱,氐羌攻掠陇右,雍、秦之民,死者十之八九,唯凉州安稳,故长安有民谣称:“秦川中,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此后,张氏在凉州建立汉族政权,史称前凉。

 

慕容廆归顺江东
  建武元年(317)三月,晋王司马睿封拜鲜卑大都督慕容廆为都督辽左杂夷流民诸军事、龙骧将军、大单于、昌黎分;但慕容廆拒受。征虏将军鲁昌向廆献议,以为琅琊王承制江东,为四海所系属,应劝其承大统,奉诏以伐有罪。处士高翊亦劝廆与江东结好,遣使示尊:“然后仗大义以征诸部”,慕容廆接受此议,奉司马睿正朔,并派遣长史王济浮海至建康劝进。

 

祖逖经营北伐
  晋豫州刺史祖逖于建兴元年(313)八月过江北屯淮阴(今市西南)后,建武元年(317)六月,祖逖又出屯芦州(今安徽毫县东涡水)北岸,派遣参军殷乂前去联络流民帅张平、樊雅。此前王睿派桓宣已收复二部,殷乂轻视流民帅,反被张平所杀,祖逖又以计攻杀张平。逖随即进攻谯城樊雅,但久攻不下,又请兵于南中郎将王含,含遣参军桓宣助逖。宣单骑劝服攀雅,祖逖于是进入谯城。此时石勒派石虎进兵谯,但为桓宣所败。晋王睿随即传檄天下,命琅邪王司裒率兵三万受祖逖指挥,进行北伐,但旋即召裒复还建康。

 

周访击败杜曾
  杜曾占据沔汉后,晋廷派王廙为荆州刺史,先被杜曾所拒。王廙于建武元年(317)八月赴任荆州,留长史刘浚镇扬口(今湖北潜江北),不听竟陵内史朱伺劝告,自领兵西行。杜曾遂率兵先趋扬口,朱伺与刘浚不能守,奋战得脱,病创而死。武昌太守赵诱、襄阳太守朱轨及陵江将军黄峻又与杜曾攻战,皆战败而死。晋王司马睿急调豫章太守周访进击。访分军三部,自领中军,杜曾先后击败访军两翼,但访自选精锐八百,行酒饮之,并亲自击鼓,八月将士齐击奋杀曾众千余人,杜曾溃败,退守武当(今湖北均县西北),汉沔平定。王廙始得至荆州。周访因功升任梁州(今陕西汉中)刺史,屯驻襄阳。

 

司马裒卒
  司马裒字道成,司马睿次子。其母荀氏,以微贱入宫,受宠于晋王。裒初继叔父长乐亭侯司马浑,后徒封宣城郡公,拜将军。晋王睿立国后,以裒有成人之量,欲立之为嗣,但王导以为绍与裒俱有朗俊之美,理应立长。于是立绍为王太子。封裒为琅邪王,嗣恭王后,改食会稽、宣城邑五万二千户,拜散骑常侍、使持节、都督青徐兖三州诸军事、车骑将军,并征还京城。建武元年(317)十月卒,年仅十八岁。

 
【外国大事记】
 

【魏晋诗词】
元正诗
[魏晋] 辛萧
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
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22日 21:3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