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六十五年,公元365年,农历乙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木。东晋兴宁三年 前凉升平九年 代国建国二十八年 前秦甘露七年,建元元年 前燕建熙六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301年-400年    公元三百六十五年,公元365年,农历乙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木。东晋兴宁三年 前凉升平九年 代国建国二十八年 前秦甘露七年,建元元年 前燕建熙六年






公元三百六十五年




公元三百六十五年,农历乙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木。

东晋】健康)第六位皇帝晋哀帝司马丕兴宁三年(二月二十二卒

年号兴宁(363年二月-365年3月30日东晋第六位皇帝晋哀帝司马丕第二个年号,东晋政权第十一个年号。【晋王朝第二十七个年号】

东晋】健康)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司马奕(二月二十三继位,次年改元)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1.成汉】【2.前赵】【4.后赵


03【汉卢水胡】十六国【前凉】(301年/318年-376年)

前凉】姑臧)第九任位君主.凉悼公张天锡太清三年(东晋升平九年)

年号:太清(363年八月月--376年),十六国时期前凉第九任位君主.凉悼公张天锡第一个年号,前凉政权第七个年号。


05【慕容鲜卑部落】十六国【前燕】(337年 - 370年)

前燕】邺)第二位皇帝幽帝慕容暐建熙六年

年号:建熙(360年正月二十五日-370年十一月),十六国时期前燕第二位皇帝幽帝慕容暐第一个年号,前燕政权第三个年号。


06【氐族】十六国【前秦】(351年—394年)

前秦】长安)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建元元年

年号建元(365年二月至385年七月),十六国时期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第三个年号,前秦政权第五个年号。


07【鲜卑】【后燕】(384年—407年):北燕天王高云所取代


08【羌,】【后秦】(384年—417年):被东晋太尉刘裕 灭


09【鲜卑】【西秦】(385年—400年):400年被后秦灭,409年复国,431年被夏国灭


10【氐,】【后凉】(386年—403年):降于后秦


11【鲜卑】【南凉】(397年—414年):降于西秦


12【汉,】【北凉】(397年—460年):降于北魏


13【鲜卑】【南燕】(398年—410年):归于东晋


14【汉,】【西凉】(400年—421年):想袭击北凉,结果全军覆灭,国亡


15【汉,】【北燕】(407年—436年):被北魏  灭


16【匈奴】【大夏】(407年—431年):431年被吐谷浑军队所俘,后解送北魏,432年被魏太武帝拓跋焘处死,灭

【同时期政权】 

丁零部】①翟斌~翟魏国君先祖,丁零部落首领(330-384年)

陈留国】第4代陈留王曹恢(363年—378年)

羌族】【后秦】第三任首领姚苌357年姚襄被前秦杀死后,其弟姚苌带领余部降前秦,东晋司马曜太元九年(384年),姚苌抓住机会,正式宣布自己为大将军、大单于以及万年秦王,之后颁布了大赦令,同时改年号为“白雀”。白雀三年(386年)姚苌即位为帝,改年号建初,建国号大秦。

南匈奴】【铁弗匈奴】代来城)第七任君主.刘卫辰(359—391年)

氐族】【前仇池国】清水)第七任君主杨世(360-370在位)


鲜卑族

1.【代国】盛乐)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建国二十八年(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

年号:建国(338年十一月-376年正月)东晋.十六国时期鲜卑代国第八任君主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第一个年号,共使用39年。


2.【慕容吐谷浑部落】④吐谷浑碎奚(351年―371年)

5.【乞伏鮮卑西秦奠基人乞伏司繁(329年?---376年在位)

6.【宇文鲜卑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六任国王.故国原王(钊)(331年 - 371年)

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

【世纪】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3062年
【年代】东晋哀、孝,列国前凉,列国前秦

【在位皇帝】

东晋】第六位皇帝晋哀帝司马丕(361年7月13日---365年3月30日)

东晋】第七位皇帝晋废帝司马奕(365年3月31日-372年1月6日在位)

卢水胡】十六国【前凉】第九任位君主.凉悼公张天锡(363年八月–376年)

慕容鲜卑部落】【前燕】第二位皇帝幽帝慕容暐(360年--370年)

氐族,】十六国【前秦】第三位皇帝宣昭皇帝苻坚(357年六月~385年10月16日)

【年号】兴宁,升平,建国,建熙【甘露,建元】

【朝代】

晋朝人物东晋(317年至420年

五胡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


公元365年2月7日

农历:365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265年8月28日,波斯历:前258年11月18日,星期:星期一,干支:乙丑年 戊寅月 乙巳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6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六九第2天,儒略日数:1854412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司马丕,(341年-365年3月30日),字千龄,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东晋第六位皇帝(361~365年在位),晋成帝司马衍长子,母为周贵人。兴宁三年(365年)正月一日(乙巳日),皇后王穆之去世。 同月丙申日(二月二十二日),司马丕在西堂去世,时年二十五岁。葬在安平陵。司马丕死后谥号为哀,和王皇后并葬于安平陵。司马丕无后,皇太后下诏令,让琅邪王司马奕继承帝位。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晋成帝司马衍。
母亲:周贵人,晋成帝妃嫔,后因哀帝即位为皇帝,尊为皇太妃,兴宁元年(363年)三月崩于琅邪王府第 。
弟弟:晋废帝司马奕。

      王穆之,(?-365年2月22日),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女,晋哀帝司马丕皇后。出身世代公卿的士族太原王氏,初为琅琊王妃,琅琊王司马丕继位后立为皇后。兴宁三年(365年2月22日)薨逝,谥号哀靖皇后。

【家庭成员】

祖父:王黯,东晋时叶县县令。
祖母:庾三寿,出身颍川庾氏,庾琮之女。
父亲:王濛,东晋时司徒左长史。
长兄:王脩,东晋时著作郎。
次兄:王蕴,东晋时左光禄大夫。
妹妹:王氏,嫁散骑常侍谢琰。
丈夫:司马丕,即晋哀帝,东晋第六位皇帝。

    周抚,(?~365年),字道和,汝南安城(今河南省汝南县)人。东晋名将,梁州刺史周访之子。宁三年(365年),逝世,追赠征西将军,谥号为襄。
【家族成员】
曾祖:周纂,孙吴威远将军。
祖父:周敏,左中郎将。
父亲:周访,官至安南将军,封寻阳县侯。
弟弟:周光,官至宁远将军、寻阳太守,封曲江男。
儿子:周楚,官至冠军将军,袭封建城县公。
孙子:周琼,周楚之子,官至东羌校尉,袭封建成县公。
曾孙:周虓,周琼之子,官至西夷校尉、梓潼太守,袭封建成县公。
玄孙:周兴,周虓之子。

     秃发推斤,(?~365年),别称秃发椎斤,十六国时期秃发鲜卑的首领,前任秃发务丸之孙,继承秃发务丸为首领。东晋兴宁三年(365年)推斤去世,史书记载:推斤享年110岁,惟此说尚待商榷。推斤去世后,其子秃发思复鞬继承其位。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孝宗穆皇帝下兴宁三年(乙丑,公元三六五年)

  春,正月,庚申,皇后王氏崩。

  刘卫辰复叛代,代王什翼犍东渡河,击走之。

  什翼犍性宽厚,郎中令许谦盗绢二匹,什翼犍知而匿之,谓左长史燕凤曰:“吾不忍视谦之面,卿慎勿泄。若谦惭而自杀,是吾以财杀士也。”尝讨西部叛者,流矢中目;既而获射者,群臣欲脔割之,什翼犍曰:“彼各为其主斗耳,何罪!”遂释之。

  大司马温移镇姑孰。二月,乙未,以其弟右将军豁监荆州、扬州之义城、雍州之京兆诸军事,领荆州刺史,加江州刺史桓冲监江州及荆、豫八郡诸军事,并假节。

  司徒昱闻陈祐弃洛阳,会大司马温于洌洲,共议征讨。丙申,帝崩于西堂,事遂寝。帝无嗣,丁酉,皇太后诏以琅邪王奕承大统。百官奉迎于琅邪第,是日,即皇帝位,大赦。

  秦大赦,改元建元。

  燕太宰恪、吴王垂共攻洛阳。恪谓诸将曰:“卿等常患吾不攻,今洛阳城高而兵弱,易克也,勿更畏懦而怠惰!”遂攻之。三月,克之,执扬武将军沈劲。劲神气自若,恪将宥之。中军将军慕舆虔曰:“劲虽奇士,观其志度,终不为人用,今赦之,必为后患。”遂杀之。

  恪略地至崤、渑,关中大震,秦王坚自将屯陕城以备之。

  燕人以左中郎将慕容筑为洛州刺史,镇金墉;吴王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兗、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荆州牧,配方一万,镇鲁阳。

  太宰恪还鄴,谓僚属曰:“吾前平广固,不能济辟闾蔚;今定洛阳,使沈劲为戮;虽皆非本情,然身为元帅,实有愧于四海。”朝廷嘉劲之忠,赠东阳太守。

  臣光曰:沈劲可谓能子矣!耻父之恶,致死以涤之,变凶逆之族为忠义之门。《易》曰:“干父之蛊,用誉。”《蔡仲之命》曰:“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惟孝。”其是之谓乎!

  太宰恪为将,不事威严,专用恩信,抚士卒务综大要,不为苛令,使人人得便安。平时营中宽纵,似若可犯;然警备严密,敌至莫能近者,故未尝负败。

  壬申,葬哀帝及静皇后于安平陵。

  夏,四月,壬午,燕太尉武平匡公封弈卒。以司空阳鹜为太尉,侍中、光禄大夫皇甫真为司空,领中书监。骛历事四朝,年耆望重,自太宰恪以下皆拜之。而骛谦恭谨厚,过于少时;戒束子孙,虽硃紫罗列,无敢违犯其法度者。

  六月,戊子,益州刺史建城襄会周抚卒。抚在益州三十馀年,甚有威惠。诏以其子犍为太守楚代之。

  秋,七月,己酉,徙会稽王昱复为琅邪王。

  壬子,立妃庾氏为皇后。后,冰之女也。

  甲申,立琅邪王昱子昌明为会稽王;昱固让,犹自称会稽王。

  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刘卫辰皆叛秦。毂帅众二万寇杏城,秦王坚自将讨之,使卫大将军李威、左仆射王猛辅太子宏留守长安。八月,坚击毂,破之,斩毂弟活,毂请降,徙其豪杰六千馀户于安。建节将军邓羌讨卫辰,擒之于木根山。

  九月,坚如朔方,巡抚诸胡。冬,十月,征北将军、淮南公幼帅杏城之众乘虚袭长安,李威击斩之。

  鲜卑秃发椎斤卒,年一百一十,子思复鞬代统其众。椎斤,树机能从弟务丸之孙也。

  梁州刺史司马勋,为政酷暴,治中、别驾及州之豪右,言语忤意,即于坐枭斩之,或亲射杀之。常有据蜀之志,惮周抚,不敢发。及抚卒,勋遂举兵反。别驾雍端、西戎司马隗粹切谏,勋皆杀之,自号梁、益二州牧、成都王。十一月,勋引兵入剑阁,攻涪,西夷校尉毌丘弃城走。乙卯,围益州刺史周楚于成都。大司马温表鹰扬将军江夏相义阳硃序为征讨都护以救之。

  秦王坚还长安,以李威守太尉,加侍中。以曹毂为雁门公,刘卫辰为夏阳公,各使统其部落。

  十二月,戊戌,以尚书王彪之为仆射。

  海西公上


【公元三百六十五大事记】

晋哀帝卒,司马奕即位
  兴宁三年(365)二月,晋哀帝司马丕病死于建康城太极殿西堂。无子嗣,皇太后以琅邪王司马奕为嗣。奕系丕之弟,晋成帝之子。先封东海王,丕即位后即改封琅邪王。哀帝死当月,百官奉太后之诏奉迎于琅邪第,旋即皇帝位,是谓海西公。次年初,改太和元年。

 

燕军攻克洛阳
  燕人攻占许昌、汝南、陈郡等地后,欲取洛阳。建熙五年(364),燕太宰慕容恪为图洛阳,先派人进行招纳、降服远近诸坞;又派悦希、孙兴驻军于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和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洛阳晋军由冠军将军陈祐率众二千守卫。吴兴太守王胡之请以沈劲为冠军长史,劲自求卒众千余人增援,此时洛阳粮尽援绝,陈祐自度不能守,以救许昌为名,留劲五百人守洛,自率众东出,闻知许昌已落入燕人之手,于是投奔新城,燕将燕悦遂引兵攻取河南诸城。次年二月,晋司徒昱闻陈祐弃洛阳,欲与桓温共议征讨,但遇晋哀帝暴崩而事寝。燕太宰慕容恪、吴王慕容垂乘势于三月攻克洛阳,执杀沈劲。恪又略地至崤谷、渑池,引起关中大震。燕人随即以慕容筑为洛州刺史,镇守金墉(今河南洛阳东北),吴王垂为都督荆扬洛徐兖豫雍益凉秦十州诸军事,荆州牧,镇守鲁阳(今河南鲁山)。

 

匈奴叛秦
  匈奴人刘卫辰率部众叛代后,又降附前秦,但至前秦建元元年(365)七月,左贤王刘卫辰与右贤王曹毂等率部众叛秦。曹毂进寇杏城(今陕西黄陵西南),秦王苻坚派李威、王猛辅助太子苻宏留守长安,自率军讨伐。八月,苻坚击破毂军,毂众又降附,苻坚遂将其众六千余户迁至长安。同时,前秦建节将军邓羌又进攻刘卫辰,在朔方木根山处将其擒获。九月工资,苻坚至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巡抚诸胡。但长安遭受部将准南公苻幼(系苻生之弟)的进攻,被守将李威击退。同年十一月,苻坚返回长安,以李威守太尉,加侍中;曹毂、刘卫辰分别为雁门公、夏阳公,各领其众,以示拢络。

 

秃发椎斤卒
  晋兴宁三年(365)十月,鲜卑秃发椎斤卒,年一百一十岁,其子思复代统其众。

 

阳鹜任太尉
  前燕建熙六年(365)四月,燕太尉封奕卒,以司空阳鹜代其职任太尉、侍中。阳鹜字士秋,右北平无终(今河北蓟县)人。先为慕容皝幕僚,参谋帏幄,其在前燕地位仅次于慕容恪。慕容暐即位后,待阳鹜以师傅之礼,亲遇日降。鹜以四朝元老,年耆望重,清贞谦谨,自慕容不得恪以下皆尊拜;生洛俭约,戒束子孙,无敢违犯法度者。前燕建熙七年(367)卒。燕以司空皇甫真为太尉继其位。

 

周抚卒
  周抚字道和,周访之子。曾任晋元帝丞相掾,后又在王敦手下任职,王敦败后,抚逃亡,及敦党诏赦,周抚复出。曾参与平定苏峻叛乱,镇守襄阳,又任益州刺史。桓温来蜀后,周抚治理蜀地,先后击败蜀余党隗文、邓这、范贤等,又平定晋叛将肖敬文之乱,因功进爵建城县公、镇西将军。兴宁三年(365)六月卒于任所。周抚镇守蜀地三十余年,甚有威惠。既卒,晋廷以其子周楚嗣其位。

 

司马勋反晋
  司马勋系晋梁州刺史,为政酷虐,治中、别驾及州县豪右若言辞忏其本意,随即被除数杀。勋又长怀据蜀之志,但畏益州刺史周抚。及周抚于宁三年(365)六月病卒,勋遂于十月举兵反晋,杀雍端、隗粹,自称梁、益二州牧、成都王。十一月,勋率叛军进入剑阁,又围攻成都,益州刺史周楚急向晋廷告援,大司马桓温派将军朱序增援。次年五月,将司马勋击败,桓温斩勋,传首建康(今江苏南京)。同年九月,又大赦梁、益二州司马勋从党。

 

【外国大事记】
 

【魏晋诗词】

采桑度 其三

[魏晋] 乐府
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
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

 
【其他阅读】
=======
2023年9月6日 19:1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