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奕~东晋第七位皇帝(365年3月31日-372年1月6日在位)

首页标题    晋朝    东晋    司马奕~东晋第七位皇帝(365年3月31日-372年1月6日在位)






晋废帝司马奕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

全名:司马奕
别名:晋废帝、海西公
字:延龄
封号:东海王、琅邪王(即位前)、东海王(被废后)、海西县公(降封) 
年号:太和((366年正月初一~371年十一月十五)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丹阳郡建康县(今江苏省南京市)
生卒:342年~386年11月23日 
逝世地: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县)
在位时间:365年3月31日--372年1月6日 .农历371年十一月十五)
前任:晋哀皇帝司马丕
继任:晋太宗简文皇帝司马昱(371年十一月十五继位)
籍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


个人简介

        司马奕(公元342年-公元386年11月23日),字延龄,祖籍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出生于建康县(今江苏省南京市)。他是东晋的第七位皇帝(公元365年3月31日-公元372年1月6日在位),为晋成帝司马衍的次子,同时也是晋哀帝司马丕的同母弟弟,其生母为周贵人。在东晋的历史上,司马奕是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

        早年经历 :咸康八年(公元342年),年仅十岁的司马奕被册封为东海王。此后,他历任散骑常侍、镇军将军以及车骑将军等重要职务,逐步积累了政治经验和地位。

       即位与统治 :晋哀帝司马丕即位后,司马奕受封琅邪王,并被授予侍中、骠骑大将军及开府仪同三司等显赫官职。兴宁三年(公元365年),晋哀帝去世,司马奕继承皇位,正式登基成为东晋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六年期间,虽未有显著政绩,但也维持了国家的基本稳定。 太和六年(公元371年),大司马桓温以“昏庸无道”为由发动政变,将司马奕废黜,降封为东海王。翌年,即咸安二年(公元372年),司马奕再次被降封为海西县公,从此退出了权力中心。

       晚年与逝世 :失去皇位后的司马奕过着相对低调的生活。 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日(公元386年11月23日),司马奕在吴县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五岁。作为东晋历史上一位特殊的皇帝,他的命运深刻反映了当时权臣专政、皇权旁落的时代背景。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司马奕出生于咸康八年(342年),在他出生的同年便被册封为东海王。这一早期的身份赋予,标志着他在晋朝皇室中具有重要地位。 到了永和八年(352年),司马奕被授予散骑常侍一职,这是对他能力与身份的一种肯定。不久之后,他又被加封为镇军将军,这表明他在军事及政治上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升平四年(360年),司马奕再次获得晋升,被任命为车骑将军,这一职位进一步巩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 在升平五年(361年)五月二十二日,晋穆帝去世且无子嗣继承皇位,于是司马奕的兄长司马丕被拥立为皇帝,即晋哀帝。同年五月二十七日,晋哀帝对弟弟司马奕进行了改封,将其封号更改为琅邪王,体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新君主对家族成员的信任与重视。 隆和元年(362年)七月,司马奕的官职再次发生变动,他被调任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并获得开府仪同三司的殊荣。


登基为帝
          兴宁三年,即公元365年的二月二十二日,晋哀帝司马丕不幸驾崩。由于司马丕在位期间并未留下子嗣,皇位继承问题随即成为朝廷的当务之急。在此关键时刻,崇德太后褚蒜子于次日,也就是二月二十三日,颁布了一道重要的诏书。在这份诏书中,太后明确指出,琅邪王司马奕不仅德才兼备,且身为先帝之弟,理应继承大统,成为东晋的新一任皇帝。 于是,朝廷百官迅速行动起来,前往琅邪王府迎请司马奕入宫。司马奕于当日接受了百官的拥戴,正式即位为帝,并颁布诏令大赦天下,以示新君登基的喜庆与恩泽。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东晋王朝进入了新的统治时期。 同年三月二十九日,晋哀帝被安葬于安平陵,仪式庄严肃穆,彰显了对先帝的尊崇与缅怀之情。到了次年,新帝司马奕为了昭示新时代的到来,宣布改元“太和”,以此开启属于他的治世篇章。


被废去世
            司马奕即位之时,桓温已经牢牢掌控了朝政大权。桓温心中早有废黜司马奕、自立为皇帝的野心,然而司马奕在位期间并无任何过失可言,这使得桓温难以找到合适的借口。 太和六年(371年)十一月,桓温终于采取行动。他以司马奕患有阳痿之疾、无法生育子嗣为由,指责宫廷中的男宠相龙、计好、朱灵宝等人参与后宫事务,进而质疑后宫所生的三位皇子并非司马奕亲生。基于此,桓温逼迫崇德太后褚蒜子颁布诏书,将司马奕废黜为东海王。当天,桓温派遣散骑侍郎刘亨进入皇宫,收缴了国玺,并强迫司马奕离开宫殿。司马奕身着单衣,步行走出西堂,乘坐牛车从神兽门离开。众臣纷纷哭泣,向他跪拜告别。随后,桓温命令部下带领数百名士兵押送司马奕回到原东海王府,将其软禁于此。 咸安二年(372年)正月,司马奕被进一步降封为海西公。同年四月,他被迁往吴县西柴里居住,由吴国内史刁彝与御史顾允率领士兵对其进行严密监管。尽管处境艰难,但时人对司马奕的遭遇深感同情,不少人假借他的名义,声称奉其诏命,聚众起事,反对朝廷统治。得知这些情况后,司马奕为了自保,选择深居简出,闭门谢客,谨慎度日,尽量避免引起嫌疑。 咸安二年(372年)十一月的一个清晨,卢悚派遣弟子许龙秘密来到司马奕的住所,声称奉太后密诏前来迎接他回京复辟。起初,司马奕对此有些心动,打算答应。然而,在家眷的极力劝阻下,他最终拒绝出门,并斥退了许龙。经过此事,司马奕深知复辟无望,且担心再次招致祸端,于是有意表现得平庸无能,终日沉迷于酒色,以此求得平安。朝廷见他甘于屈辱,总算没有加害于他,让他得以保全性命。 太元十一年十月甲申日(386年11月23日),司马奕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一带)病逝,享年四十五岁。

【为政举措】

         在司马奕正式即位的当天,为了彰显新帝登基的喜庆与恩德,他颁布诏令大赦天下,给予万民宽恕与福泽。同时,他还郑重决定将前朝晋哀帝安葬于安平陵,以此表达对先帝的追思与敬重,也向天下昭示了皇室血脉传承的庄重与连续性。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太和元年(公元366年),司马奕为了进一步巩固政权,并顺应天时地利人和,宣布改元为“太和”,寓意着国家进入一个和平昌盛的新纪元。同年九月甲午日,司马奕再次展现仁慈之心,特别下令对梁州与益州两地实行特赦政策。这一举措不仅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还有效缓和了边疆地区的社会矛盾,为朝廷赢得了更多的民心和支持。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司马衍,晋成帝
母亲:周氏,章太妃,成帝贵人,生子司马丕,司马奕,哀帝继位尊为皇太妃
长兄:司马丕,初封琅琊王,继位为晋哀帝
(姐妹)
司马氏,南平公主,下嫁平南将军、江州刺史刘胤之子刘赤松(东莱刘氏)。
司马氏,寻阳公主,下嫁尚书令、散骑常侍王述之子王祎之(太原王氏)。
(后宫)
庾道怜,出身颍川庾氏,车骑将军、江州刺史庾冰之女


(侧室,)

田美人,与孟美人为司马奕生下三位皇子

孟美人,与田美人为司马奕生下三位皇子
儿子:司马氏,田美人与孟美人所生的三位皇子

【其他阅读】
=======
2023年9月8日 21:1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