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四百三十四年,公元434年,农历甲戌(狗)年,天干五行属木。北魏延和三年 北凉承和二年 北燕太兴四年 南朝宋元嘉十一年 赵广泰始三年
公元四百三十四年
公元四百三十四年,农历甲戌(狗)年,天干五行属木。
【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
【1.成汉】【2.前赵】【3.前凉】【4.后赵】【5前燕】【6前秦】【7后燕】【8后秦】【9西秦】【10后凉】【11南凉】【13南燕】【14西凉】【16大夏】
12【汉,】【北凉】(397年—460年)
【卢水胡.匈奴】【北凉】姑臧)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承和二年
(年号:承和(433年四月-439年九月),或作永和,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第一个年号,北凉政权第七个年号。
15【汉,】【北燕】(407年—436年)
(年号:太兴(431年正月-436年五月),十六国时期北燕北燕末代国君冯弘第一个年号,北燕政权第三个年号。
【南北朝时期政权】
(年号:元嘉(424年9月17日.八月初九--453年3月16日.二月二十一),南朝【刘宋】第二位皇帝刘义符第一个年号,南朝宋政权第三个年号。
②齐、都城.建康(479~502年)
③梁、都城.建康(502~557年)
④陈,都城.建康(557~589年)
【拓跋鲜卑】【北魏】平城)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延和三年
(年号:延和(432年—435年正月),北魏第三位皇帝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第三个年号,北魏第十个年号。
②东魏,都城.邺,(534~550年),历1帝
③北齐,都城.邺,(550~577年),历6帝
④西魏,都城.长安(535~556年),历3帝
⑤北周,都城.长安(557~581年),历5帝
【同时期政权】
【南朝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首领,赵广,1年(432年9月—439年)
【南朝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首领,程道养泰始三年(432年九月—437年四月)
(年号:泰始(432年九月—437年四月),蜀王程道养~南朝宋时期益州起义军首领第一个年号。
【氐族,】 【后仇池国】武都)第五任首领杨难当(429-442年在位
2.【慕容吐谷浑部落】沙州)10.吐谷浑慕璝(424年―436年)
【卢水胡.匈奴】十六国【北凉】第三位君主河西哀王沮渠牧犍(433年四月-439年九月)
【高句丽】十六国【北燕】第三位昭成皇帝冯弘(430年九月~436年)
公元434年1月26日
农历:434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194年9月29日,波斯历:前189年11月6日,星期:星期五,干支:甲戌年 乙丑月 乙未日,属相: 狗,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7日小寒 1月22日大寒,数九:四九第8天,儒略日数:1879602
【出生名人】
王睿(434-481年),字洛诚,自云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也 。北魏宠臣,赠凉州刺史王桥之子。太和五年(481年六月十六日)去世,时年四十八,加赠卫大将军、并州牧,谥号为宣。
【家族成员】
六世祖:王横,凉州参军;
父 亲:王桥(?-466年),字法生,侍御中散,追赠平远将军、凉州刺史、显美敬侯。王睿显贵后,重赠侍中、征西将军、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武威定王
母 亲:武威贾氏,武威王妃
妻 子:丁氏,中山王妃
长 子:王袭,字元孙,镇西将军、并州刺史、中山质公,赠平南将军、豫州刺史
次 子:王椿,字元寿,除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瀛州刺史、真定文恭侯,赠骠骑大将军、左仆射、太尉公、冀州都督
女 儿:王恩荣(陇西李蕤之妻)、王某(赵郡李华之妻)
七世孙:王晙,徙为沧州景城(今属河北沧州市)人,唐玄宗时期宰相。
【逝世名人】
赫连昌(?-434年),一名赫连折,字还国,朔方郡朔方县(今陕西省靖边县)人,十六国时期胡夏第二位皇帝,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三子。真兴六年(424年)被册立为太子。公元425年(真兴七年)八月,赫连勃勃去世,太子赫连昌继位,下令大赦境内,改年号为承光(425年八月-428年二月在位),承光三年(427年),丧失统万城,逃往上邽。承光四年(428年),参加上邽会战,马失前蹄,兵败受擒。其弟赫连定继位。公元430年(神麚三年)三月十六日,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进封赫连昌为秦王。延和三年(434年),西逃途中,遭到杀害。不久北魏朝廷下令诛杀赫连昌所有的兄弟。
【家庭成员】(家族情况)
父亲:大夏武烈帝赫连勃勃
兄:赫连璝
道生(355-434) 晋宋间高僧。俗姓魏,钜鹿(今河北省平乡)人,侨居彭城(今江苏徐州)。家庭世代为士族,父亲为广戚(今江苏沛县东北)令 。幼随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十五岁便登讲座,二十岁受僧侣的最高戒律“具足戒”。公元397年道庐山相慧远求学,公元404年问学于鸠摩罗什和佛驮跋陀罗。以慧解著称,注重佛性的探讨,以为众生皆有佛性,主张顿悟,倡导《善不受报论》。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宋纪
太祖文皇帝上之下元嘉十一年(甲戌,公元四三四年)
春,正月,戊戌,燕王遣使请和于魏,魏主不许。
杨难当以克汉中告捷于魏,送雍州流民七千家于长安。萧思话至襄阳,遣横野司马萧承之为前驱。承之缘道收兵,得千人,进据磝头。杨难当焚掠汉中,引众西还,留赵温守梁州;又遣其魏兴太守薛健据黄金山。思话遣阴平太守萧坦攻铁城戍,拔之。
二月,赵温、薛健与其冯翊太守蒲甲子合攻坦营,坦击破之,温等退保西水。临川王义庆遣龙骧将军裴方明将三千人助承之,拔黄金戍而据之。温弃州城,退据小城,健、甲子退保下桃城。思话继至,与承之共击赵温等,屡破之。行参军王灵济别将出洋川,攻南城,拔之,擒其守将赵英。南城空无所资,灵济引兵还,与承之合。
魏主以西海公主妻柔然敕连可汗,又纳其妹为夫人,遣颍川王提往逆之。丁卯,敕连遣其异母兄秃鹿傀送妹,并献马二千匹。魏主以其妹为左昭仪。提,曜之子也。
辛卯,魏主还宫;三月,甲寅,复如河西。
杨难当遣其子和将兵与蒲甲子等共击萧承之,相拒四十馀日,围承之数十重,短兵接,弓矢无所复施。氐悉衣犀甲,戈矛所不能入。承之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椎之,一槊辄贯数人。氐不能当,烧营走,据大桃。闰月,承之等追击之,至南城,氐败走,斩获甚众,悉收汉中故地,置戍于葭萌水。
初,桓希既败,氐王杨盛据汉中,梁州刺史范元之、傅歆皆治魏兴,唯得魏兴、上庸、新城三郡。及索邈为刺史,乃治南城。至是,南城为氐所焚,不可复固,萧思话徙镇南郑。
甲戌,赫连昌叛魏西走;丙子,河西候将格杀之。魏人并其群弟诛之。
己卯,魏主还宫。
辛巳,燕王遣尚书高颙上表称籓,请罪于魏,乞以季女充掖庭;魏主乃许之,征其太子王仁入朝。燕王送魏使者于什门还平城。什门在燕二十一年,不屈节。魏主下诏褒称,以比苏武,拜治书御史,赐羊千口,帛千匹,策告宗庙,颁示天下。
戊子,休屠金当川围魏阴密。夏,四月,乙未,魏征西大将军常山王素击之。丁未,魏主行如河西。壬戌,获当川,斩之。
甄法护坐委镇,赐死于狱。杨难当遣使奉表谢罪,帝下诏赦之。
河西王牧犍遣使上表,告嗣位。戊寅,诏以牧犍为都督凉、秦等四州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河西王。
六月,甲辰,魏主还宫。
燕王不遣太子质魏,散骑常侍刘滋谏曰:“昔刘禅有重山之险,孙皓有长江之阻,皆为晋擒。何则?强弱之势异也。今吾弱于吴、蜀而魏强于晋,不从其欲,将有危亡之祸。愿亟遣太子,而修政事,抚百姓,收离散,赈饥穷,劝农桑,省赋役,社稷犹庶几可保。”燕王怒,杀之,辛亥,魏主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健等伐燕,收其禾稼,徙民而还。
秋,七月,壬午,魏主如美稷,遂至隰城,命阳平王它督诸军击山胡白龙于西河。它,熙之子也。
魏主轻山胡,日引数十骑登山临视之。白龙伏壮士十馀处掩击之,魏主坠马,几为所擒。内和行长代人陈建以身扞之,大呼奋击,杀胡数人,身被十馀疮,魏主乃免。
九月,戊子,大破胡众,斩白龙,屠其城。冬,十月,甲午,魏人破白龙馀党于五原,诛数千人,以其妻子赐将士。
直一月,魏主还宫。十二月,甲辰,复如云中。
【公元四百三十四年大事记】
宋梁、南秦二州刺史萧思话遣将破杨难当,收复汉中。
魏与柔然和亲。赫连昌叛魏西逃,被杀。
是年,林邑、扶南、诃罗单都遣使到宋。
[南北朝] 何逊
龙马鱼肠剑。躞蹀起风尘。结客葱河返。喧喧动尚邻。入墟犹忆旧。德卷复疑新。窥见应门出。遥识下机人。相悲泪欲下。离别方自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