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零五年,公元305年,农历乙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木。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兴二年,成汉政权成武帝李雄建兴二年,前赵汉光文帝刘渊元熙二年。
公元三百零五年
公元305年,农历乙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木
【五胡十六国.304-439年】
【南匈奴】
(年号:元熙(304年十月—308年九月),十六国时期前赵开国皇帝光文帝刘渊的第一个年号,前赵政权第一个年号
【巴氐族】
(年号:建兴(304年十月-306年六月),十六国成武帝李雄的第一个年号,成汉政权第一个年号,306年六月改元晏平元年。
【同时期政权】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
【陈留国】第2代陈留王曹过(302年--326年在位) 曹奂之子
【前凉】凉州)凉州剌史、西平郡公,十六国前凉政权奠基者卢水胡人张轨(301年-314年在位)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五任国王.美川王(乙弗利)(300年-331年在位)
【南匈奴】22.左部帅刘渊(刘豹子)(279--304年建前赵--310年)
【铁弗匈奴】朔方)第二任君主刘诰升爰(272—309年在位)
(氐族)
【仇池氐】楊茂搜~仇池氐族第五任首领.
【前仇池国】都城.清水)前仇池国第一任君主楊茂搜(296-317年在位)
(巴氐族)
【成汉】成都)3,李雄十六国时期成汉政权第三任首领(303年九月--304年称王--306年称帝~334年在位)
(鲜卑族)
295年拓跋禄官分其国为三部(东部.中部.西部)
1.自居上谷之北,2.侄猗拖居代郡之北,3.猗卢居定襄的盛乐故城。
【东部】【拓跋鮮卑】19任首领.昭帝拓跋禄官(294-307年在位)
【中部】【猗拖大人】居代郡之北(295--305年在位)
【中部】【拓跋普根 大人】左贤王.居代郡之北(305~316年在位)
【西部】【猗卢大人】盛乐)居定襄的盛乐故城(295--316年在位)
【慕容吐谷浑部落】①慕容吐谷浑(283--317年)(领地范围:内蒙古阴山。公元313年左右,又从阴山南下,进入祁连山,后又向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青海地区发展)
公元305年2月11日
农历:305年正月(小)初一,伊斯兰历:前327年10月28日,波斯历:前318年11月21日,星期:星期日,干支:乙丑年 戊寅月 甲午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2日雨水,数九:六九第6天,儒略日数:1832501
【逝世名人】
左思(约250年—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
封尚,(?-305),西晋天水太守。305年六月,被秦州刺史张辅所杀。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永兴二年(305年)去世,时年七十二,谥号为“元”。
【家族成员】
祖父:王雄
父亲:王浑,曹魏凉州刺史
从弟:王愔、王衍、王澄
长子:王万,一作王绥,有美名,肥胖,十九岁卒。
次子:王兴,庶出,戎所不齿,以从弟阳平太守愔子为嗣。
女儿:王氏,裴頠之妻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孝惠皇帝下永兴二年(乙丑,公元三零五年)
夏,四月,张方废羊后。
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养子昌求救于外。昌诣司空越,越以太宰颙新与山东连和,不肯出兵。昌乃与故殿中人杨篇诈称越命,迎羊后于金墉城。入宫,以后令发兵讨张方,奉迎大驾。事起仓猝,百官初皆从之;俄知其诈,相与诛昌。颙请遣御史宣诏喻重令降,重不奉诏。先是城中不知长沙厉王及皇甫商已死,重获御史驺人,问曰:“我弟将兵来,欲至未?”驺人曰:“已为河间王所害。”重失色,立杀驺人。于是城中知无外救,共杀重以降。颙以冯翊太守张辅为秦州刺史。
六月,甲子,安丰元侯王戎薨于郏。
张辅至秦州,杀天水太守封尚,欲以立威;又召陇西太守韩稚,稚子朴勒兵击辅。辅军败,死。凉州司马杨胤言于张轨曰:“韩稚擅杀刺史,明公杖钺一方,不可以不讨。”轨从之,遣中督护汜瑗帅众二万讨稚,稚诣轨降。未几,鲜卑若罗拔能寇凉州,轨遣司马宋配击之,斩拔能,俘十馀万口,威名大振。
汉王渊攻东赢公腾,腾复乞师于拓跋猗,卫操劝猗助之。猗帅轻骑数千救腾,斩汉将綦毋豚。诏假猗大单于,加操右将军。甲申,猗卒,子普根代立。
东海中尉刘洽以张方劫迁车驾,劝司空越起兵讨之。秋,七月,越传檄山东征、镇、州、郡云:“欲纠帅义旅,奉迎天子,还复旧都。”东平王楙闻之,惧;长史王修说楙曰:“东海,宗室重望;今兴义兵,公宜举徐州以授之,则免于难,且有克让之美矣。”楙从之。越乃以司空领徐州都督,楙自为兗州刺史;诏即遣使者刘虔授之。是时,越兄弟并据方任,于是范阳王虓及王浚等共推越为盟主,越辄选置刺史以下,朝士多赴之。
成都王颖既废,河北人多怜之。颖故将公师籓等自称将军,起兵于赵、魏,众至数万。初,上党武乡羯人石勒,有胆力,善骑射。并州大饥,建威将军阎粹说东嬴公腾执诸胡于山东,卖充军实。勒亦被掠,卖为茌平人师懽奴,懽奇其状貌而免之。懽家邻于马牧,勒乃与牧帅汲桑结壮士为群盗。及公师籓起,桑与勒帅数百骑赴之。桑始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名。籓攻陷郡县,杀二千石、长史,转前,攻鄴。平昌公模甚惧;范阳王虓遣其将苟晞救鄴,与广平太守谯国丁绍共击籓,走之。
八月,辛丑,大赦。
司空越以琅邪王睿为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睿请王导为司马,委以军事。越帅甲士三万,西屯萧县,范阳王虓自许屯于荥阳。越承制以豫州刺史刘乔为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领豫州刺史;乔以虓非天子命,发兵拒之。虓以刘琨为司马,越以刘蕃为淮北护军,刘舆为颍川太守。乔上尚书,列舆兄弟罪恶,因引兵攻许,遣其长子祐将兵拒越于萧县之灵壁,越兵不能进。东平王楙在兗州,征求不已,郡县不堪命。范阳王虓遣苟晞还兗州,徙楙都督青州。楙不受命,背山东诸侯,与刘乔合。
太宰颙闻山东兵起,甚惧。以公师籓为成都王颖起兵,壬午,表颖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河北诸军事,给兵千人;以卢志为魏郡太守,随颖镇鄴,欲以抚安之;又遣建武将军吕朗屯洛阳。
颙发诏,令东海王越等各就国,越等不从。会得刘乔上事,冬,十月,丙子,下诏称:“刘舆迫胁范阳王虓,造构凶逆。其令镇南大将军刘弘、平南将军彭城王释、征东大将军刘准,各勒所统,与刘乔并力;以张方为大都督,统精卒十万,与吕朗共会许昌,诛舆兄弟。”释,宣帝弟子穆王权之孙也。丁丑,颙使成都王颖领将军楼褒等,前车骑将军石超领北中郎将王阐等,据河桥,为刘乔继援。进乔镇东将军,假节。
刘弘遗乔及司空越书,欲使之解怨释兵,同奖王室,皆不听。弘又上表曰:“自顷兵戈纷乱,猜祸锋生,疑隙构于群王,灾难延于宗子。今夕为忠,明旦为逆,翩其反而,互为戎首。载籍以来,骨肉之祸未有如今者也,臣窃悲之!今边陲无备豫之储,中华有杼轴之困,而股肱之臣,不惟国体,职竞寻常,自相楚剥。万一四夷乘虚为变,此亦猛虎交斗自效于卞庄者矣。臣以为宜速发明诏诏越等,令两释猜嫌,各保分局。自今以后,其有不被诏书,擅兴兵马者,天下共伐之。”时太宰颙方拒关东,倚乔为助,不纳其言。
乔乘虚袭许,破之。刘琨将兵救许,不及,遂与兄舆及范阳王虓俱奔河北;琨父母为乔所执。刘弘以张方残暴,知颙必败,乃遣参军刘盘为督护,帅诸军受司空越节度。
时天下大乱,弘专督江、汉,威行南服。谋事有成者,则曰“某人之功”;如有负败,则曰“老子之罪”。每有兴发,手书守相,丁宁款密。所以人皆感悦,急赴之,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前广汉太守辛冉说弘以从横之事,弘怒,斩之。
有星孛于北斗。
平昌公模遣将军宋胄趣河桥。
十一月,立节将军周权,诈被檄,自称平西将军,复立羊后。洛阳令何乔攻权,杀之,复废羊后。太宰颙矫诏,以羊后屡为奸人所立,遣尚书田淑敕留台赐后死。诏书累至,司隶校尉刘暾等上奏,固执以为:“羊庶人门户残破,废放空宫,门禁峻密,无缘得与奸人构乱。众无愚智,皆谓其冤。今杀一枯穷之人,而令天下伤惨,何益于治!”颙怒,遣吕朗收暾。暾奔青州,依高密王略。然羊后亦以是得免。
十二月,吕朗等东屯荥阳,成都王颖进据洛阳。
刘琨说冀州刺史太原温羡,使让位于范阳王虓。虓领冀州,遣琨诣幽州乞师于王浚;浚以突骑资之,击王阐于河上,杀之。琨遂与虓引兵济河,斩石超于荥阳。刘乔自考城引退。虓遣琨及督护田徽东击东平王楙于廪丘,楙走还国。琨、徽引兵东迎越,击刘祐于谯;祐败死,乔众遂溃,乔奔平氏。司空越进屯阳武,王浚遣其将祁弘帅突骑鲜卑、乌桓为越先驱。
初,陈敏既克石冰,自谓勇略无敌,有割据江东之志。其父怒曰:“灭我门者,必此儿也!”遂以忧卒。敏以丧去职。司空越起敏为右将军、前锋都督。越为刘祐所败,敏请东归收兵,遂据历阳叛。吴王常侍甘卓,弃宫东归,至历阳,敏为子景娶卓女,使卓假称皇太弟令,拜敏扬州刺史。敏使弟恢及别将钱端等南略江州,弟斌东略诸郡,江州刺史应邈、扬州刺史刘机、丹杨太守壬旷皆弃官走。
敏遂据有江东,以顾荣为右将军,贺循为丹杨内史,周为安丰太守,凡江东豪杰、名士,咸加收礼,为将军、郡守者四十馀人;或有老疾,就加秩命。循诈为狂疾,得免,乃以荣领丹杨内史。亦称疾,不之郡。敏疑诸名士终不为己用,欲尽诛之。荣说敏曰:“中国丧乱,胡夷内侮。观今日之势,不能复振,百姓将无遗种。江南虽经石冰之乱,人物尚全,荣常忧无孙、刘之主有以存之。今将军神武不世,勋效已著,带甲数万,舳舻山积,若能委信君子,使各得尽怀,散蒂芥之嫌,塞谗谄之口,则上方数州,可传檄而定;不然,终不济也。”敏乃止。敏命僚佐推己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锡,列上尚书,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
太宰颙以张光为顺阳太守,帅步骑五千诣荆州讨敏。刘弘遣江夏太守陶侃、武陵太守苗光屯夏口,又遣南平太守汝南应詹督水军以继之。侃与敏同郡,又同岁举吏。随郡内史扈怀言于弘曰:“侃居大郡,统强兵,脱有异志,则荆州无东门矣!”弘曰:“侃之忠能,吾得之已久,必无是也。”侃闻之,遣子洪及兄子臻诣弘以自固,弘引为参军,资而遣之。曰:“贤叔征行,君祖母年高,便可归也。匹夫之交,尚不负心,况大丈夫乎!”
敏以陈恢为荆州刺史,寇武昌;弘加侃前锋督护以御之。侃以运船为战舰,或以为不可。侃曰:“用官船击官贼,何为不可!”侃与恢战,屡破之;又与皮初、张光、苗光共破钱端于长岐。
南阳太守卫展说弘曰:“张光,太宰腹心,公既与东海,宜斩光以明向背。”弘曰:“宰辅得失,岂张光之罪!危人自安,君子弗为也。”乃表光殊勋,乞加迁擢。
是岁,离石大饥,汉王渊徙屯黎亭,就邸阁谷;留太尉宏守离石,使大司农卜豫运粮以给之。
【公元三百零五年大事记】
东海王越起兵欲迎帝还都
张方既挟惠帝西迁长安,天下震掠,东海中尉刘洽劝司马越起兵讨之。永兴二年(305)七月,越传檄天下,"欲纠帅义旅,奉迎天子,还复旧都。"东平王司马楙被迫于徐州响应,范阳王司马猇、王浚等推举司马越为盟王,朝士应越者众多。越以琅邪王司马睿留守下邳。睿以王导为司马,并委以军事。越自率甲士三万,屯守萧县(同今),以司马猇领豫州,以豫州刺史刘乔为冀州刺史,但遭刘乔所拒,司马楙等遂与刘乔联合,共阻越兵,太宰司马顒知山东起兵,急忙征服调司马颖镇邺以阻东兵。同时又矫诏令司马越等人各自返国,遭赵拒绝,顒旋调刘弘、张方率精兵十万援助刘乔;又命石超、司马颖等据河桥,以抗司马越。同年十二月,司马颖进据洛阳。司马猇遣刘琨向王浚求援,击杀司马顒大将石超与王阐,刘乔自考城败退,猇又败司马楙;司马越进屯阳武,以王浚部将祁弘领鲜卑,乌桓骑兵为先锋,向司马猇进攻。
石勒投公师藩
永兴二年(305)七月,司马颖故将公师藩在赵、魏起兵,自称将军。归属部众多至数万,其中有上党武乡羯人石勒。石勒字世龙,其先人系匈奴别部羌渠之后。十四岁时随同邑人行贩洛阳(今市东北)。及长后健壮有力,颇善骑身。太安中,并州饥荒,建威将军阎粹说东瀛公司马腾执获诸胡于山东卖充军实。腾便下令虏群胡至冀州(治今河北冀县),两胡一枷。石勒时年二十二岁。被卖到茌平人师懽为奴,懽因奇其状貌而免之。后与魏郡人汲桑来往,并自托于桑,结壮士为群盗。公师藩起兵后,石勒与汲桑等人投奔,桑命勒以石为姓,勒为其名,并被公师藩任为前队督,攻邺地司马模,但反被击败,公师藩被晋濮阳太守苟晞所杀。石勒与汲桑亡匿苑中。
陈敏割据江东
广陵度支陈敏既破石冰,任广陵相,逐自谓勇略无敌,有割据江东之意。其父闻之,忧惧而死。敏后据历阳反敏司马越,使弟陈恢、陈斌攻略江、扬等地,于是占据江东。敏采纳顾荣之议,任用江东豪杰名士,如以顾荣为右将军,以驾循为丹杨内史,以周玘为安丰太守。凡用名士四十余人,但名士如循、玘等多称疾不赴。陈敏又命僚属推巳为都督江东诸军事、大司马、楚公,加九爵,列上尚书,自称被中诏,自江入沔、汉,奉迎銮驾。
张轨称霸河西
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少明敏好学,后为卫将军杨珧辟为掾属,除太子舍人,累迁散骑常侍、征西军司。当时中原诸王内乱,政治多变,轨欲图据河西。永宁初(301),也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当时鲜卑反叛,冠盗纵横。轨到任后即记得平定。又征九郡胄子五百人,设置学校、置崇文祭酒,春秋行乡射之礼。永兴二年(305)六月,鲜卑若罗拔能进犯凉州,张轨派遣司马宋配阻击,斩杀拔能,俘获千万余口。威名大震。晋惠帝又加其安西将军,封安乐乡侯,邑千万。轨又大修姑臧城(今甘肃武威),以此为据,遂称霸河西。
王戎卒
晋永兴二年(305),司徒王戎卒于郏县。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今县北)人。幼而颖悟,神彩秀彻,深得陵墓籍友爱。袭父爵,历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参与灭吴战争,进爵安丰县侯,增邑六千户。后渡江,绥慰新附,宣扬威惠,被征为侍中。又迁光禄勋、吏部尚书,拜太子傅,寻转司徒、尚书令等职。戎位历三公,故吏多至显官。其人短小,任率不修威仪,善发谈端,不拘礼制,为"竹林七贤"之一。渡江后,尝受贿南郡太守刘肇细布五十端,又以王政将损,苟媚取容。其性好财兴利,广收八方园田水碓,积宝聚钱,而又俭啬,其女嫁裴頠,頠向其贷钱数万,久而未还,戎色不悦;从子将婚,戎送其单衣,婚后即索回。家有好李,恐人得种,故钻李取核。积钱无数,每手执牙筹,昼夜计算,以此获讥于世。后晋惠帝西迁,戎出奔郏地,卒于此,时年七十二岁,谥曰元。
左思卒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家世儒学,貌寝,口讷,但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著《齐都赋》。后妹左芬入宫,移家京师,求为秘书郎。又赋《三都》,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偶得一句,即便疏写。赋成后,安定皇甫谧称善,并为作序,中书郎刘逵,中书著作郎张载评论其赋:"拟议数家,传辞会议,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陈留卫瓘又为左思《三都赋》作《略解》。自此之后,《三都赋》大盛于时,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一时为之纸贵。当时陆机也想作《三都赋》,及见思作,遂辍笔。左思后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永兴二年(305)病卒。诗以《咏史八首》为代表,后人辑有《左太冲集》。
【魏晋诗词】
三洲歌
[魏晋] 佚名
送欢板桥湾,相待三山头。
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