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禄官~西晋时期鮮卑族索头部19任首领(294--307年)
昭帝拓跋禄官
所处时代:西晋
本名:拓跋禄官
民族族群:鲜卑族
谥号:昭皇帝
出生地:定襄盛乐
生卒:?--307年
在位:294年—307年
主要成就:将鲜卑索头部划分三部
个人简介
拓跋禄官,生年不详,卒于公元307年,是鲜卑族的重要领袖之一。他出生于定襄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晋时期鮮卑族索头部19任首领,在位时间(294--307年)。北魏皇帝的先祖,神元帝拓跋力微之子。
西晋元康四年(294年),拓跋禄官正式继位成为首领。在其统治期间,他推行了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分封制度。这一制度将代国的领土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由不同的部族首领负责管理。他自己则亲自统领东部地区,担任“东部大人”。此外,他还通过联姻政策加强了与其他部落的关系,例如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宇文逊昵延,从而巩固了与宇文部的联盟。
在对外关系上,拓跋禄官积极与西晋王朝建立友好往来,并与并州刺史司马腾结成同盟。在他的领导下,代国联合西晋军队共同对抗汉赵政权的刘渊,成功削弱了匈奴族在北方的统治势力。这一系列军事胜利不仅提升了代国的地位,也为后续鲜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跋禄官的统治时期,社会秩序稳定,百姓生活安定,经济繁荣昌盛。据记载,当时代国的财物和牲畜十分富足,拥有骑兵四十余万,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公元307年,即西晋永嘉元年,拓跋禄官去世,结束了他十三年的统治生涯。在他去世后,随着北魏的建立,他被追尊为昭皇帝,以表彰其对鲜卑族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
继任代王
在西晋咸宁三年,即公元277年,拓跋禄官的父亲——拓跋力微不幸去世。作为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拓跋力微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同时也开启了拓跋家族新的权力传承阶段。在其去世之后,拓跋家族内部经历了多次权力更迭,其中拓跋禄官的兄弟拓跋悉鹿、拓跋绰以及他的侄子拓跋弗先后担任首领一职,继续引领着这一部族的发展。 时间流转至西晋元康四年,也就是公元294年,拓跋禄官的侄子拓跋弗也在这一年辞世。随着他的去世,代王之位再次迎来了新的继任者,拓跋猗卢总管三部,实现三部统一。
分设三部
公元295年,即西晋元康五年,拓跋禄官对索头部的领土进行了重新划分,将其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从而奠定了部落管理的新格局。在这一布局中,拓跋禄官亲自统领东部地区,其驻地设于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以北、濡源(今滦河)以西的区域。这一地理位置使得东部与鲜卑宇文部的领地相邻,形成了重要的战略缓冲地带。 与此同时,拓跋禄官委任其长兄拓跋沙漠汗的长子拓跋猗迤负责中部地区的治理,该区域位于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以北。而西部则由拓跋猗迤的弟弟拓跋猗卢统领,其驻扎地位于定襄盛乐(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的故城之中。通过这样的分工,拓跋禄官不仅有效地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基础,还为索头部的未来发展创造了更加稳定的内部环境。 追溯索头部的历史,自拓跋力微继位以来,这一部落便一直与西晋保持着友好往来。这种外交策略为索头部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发展,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财富和牲畜也日益充盈。到了拓跋禄官继位之时,索头部的实力已达到巅峰,拥有骑兵多达四十余万,成为当时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这一时期的繁荣景象,充分展现了索头部在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综合实力,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宇文朝贡
在公元299年,也就是西晋时期的元康九年,历史舞台上发生了一件颇具意义的事件。当时,鲜卑宇文部的首领宇文逊昵延在与鲜卑慕容部的一场重要冲突中遭遇失败。面对这样的局势,宇文逊昵延展现出了极大的智慧和策略,他不仅以谦卑而诚恳的态度遣使前往拓跋部,还携带了丰厚的礼物表达自己的诚意。 这一举动显然引起了拓跋部首领拓跋禄官的高度关注。拓跋禄官对宇文逊昵延所表现出的忠诚与亲善态度表示赞赏,并决定通过联姻进一步巩固两部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将自己年长的女儿许配给了宇文逊昵延为妻。这次联姻不仅体现了双方在政治上的合作意愿,也象征着不同部落之间和平共处、相互支持的一种美好愿景。 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在那个充满纷争的时代背景下,各部落首领们依然能够通过智慧和外交手段化解矛盾,寻求共赢的机会。这也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民族融合与交流的复杂过程。
出兵助腾
永兴元年,即公元304年,正值西晋八王之乱这一动荡时期。当时,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被成都王司马颖强行留在邺城。与此同时,匈奴首领刘渊在离石起兵反叛,自立为汉王,并建立了汉赵政权。 在此危急关头,西晋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向索头部请求支援。拓跋猗迤随即率领十万多名骑兵出征,而拓跋禄官也同时派遣大军相助。两支军队协同作战,在西河郡(今山西省汾阳县)和上党郡(今山西省长子县)对刘渊的部队进行了猛烈打击,取得了重大胜利。 恰逢此时,晋惠帝司马衷得以返回洛阳。于是,司马腾向索头部的援军表示感谢并予以辞送。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展现了各方势力在乱世中的复杂博弈,也凸显了索头部与西晋之间的军事合作及其重要影响。
去世追尊
永兴二年(305年),中部首领拓跋猗迤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其子拓跋普根继承了父亲的遗志,顺利地统领起部众,继续推动着部落的发展与壮大。
永嘉元年(307年)这一年又迎来了一个重要转折点——拓跋禄官离世。随着他的离去,整个局势发生了变化。在此背景下,拓跋猗卢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深远的政治眼光,成功实现了对三部的总管,完成了三部的统一。这一壮举不仅标志着部落内部力量的高度整合,更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魏皇始三年,亦即天兴元年,公元398年,道武帝拓跋珪正式登基称帝。在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为了缅怀先祖的功绩,道武帝追尊拓跋禄官为昭皇帝。
【主要成就】
在拓跋禄官的统治时期,他采取了一项重要的行政区划调整措施,将索头部划分为了东、中、西三个部分。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他对部族管理的深思熟虑,也展现了其战略眼光。 具体而言,拓跋禄官亲自统率东部,驻扎于上谷以北、濡源以西的区域,这一地理位置使其东部与鲜卑宇文部形成了接壤之势,为后续的军事防御和外交往来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委任自己的长兄拓跋沙漠汗的长子拓跋猗迤负责统领中部,其居住地设在代郡参合陂以北,这一安排既确保了中部地区的稳定,又能够有效协调东西两部之间的关系。此外,拓跋猗迤的弟弟拓跋猗卢则被赋予了西部的统帅之责,驻守在定襄的盛乐故城,进一步巩固了西部边疆的安全与秩序。 通过这样的布局,拓跋禄官不仅实现了对索头部的有效管理,还为其政权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分而治之的策略,充分彰显了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史籍记载】
《资治通鉴·卷八十二》
《资治通鉴·卷八十六》
《魏书·卷一·帝纪第一》
《魏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九十一》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
父亲:拓跋力微,追封神元皇帝,庙号始祖。
嫡母:窦氏,没鹿回部大人窦宾之女,追封神元皇后。
(兄弟)
拓跋沙漠汗,追封北魏文帝。
拓跋悉鹿,追封北魏章帝。
拓跋绰,拓跋悉鹿之弟,追封北魏平帝。
(女儿)
长女:拓跋氏,出嫁鲜卑宇文部首领宇文逊昵延。
(后代)
拓跋颓,道武帝拓跋珪时,册封望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