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猗迤~西晋时期鮮卑族索头部中部首领(295-305年在位)
北魏桓帝拓跋猗迤
所处时代:西晋
全名:拓跋猗迤
谥号桓皇帝
职位:中部大人、大单于
民族族群鲜卑族
出生地云中郡盛乐县
在位:295--305年
生卒:267年~305年
主要成就:统领中部、大败汉赵
个人简介
拓跋猗迤(公元267年~公元305年),出生于云中郡盛乐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晋时期鲜卑索头部的一位杰出首领(公元295年~公元305年在位)。作为北魏皇帝的先祖,他被追封为文皇帝,是拓跋沙漠汗的长子。 拓跋猗迤以其英俊的相貌和魁梧的身材闻名于世。
元康五年(公元295年),他被任命为中部大人,并居住在代郡参合陂以北的地区。在他的统治期间,他采纳了大臣卫操的建议,积极召集和接纳汉人,促进了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同时,他还率军向西征战,成功降服了二十多个国家,极大地扩展了部落的影响力和疆域范围。 此外,拓跋猗迤还与西晋王朝建立了良好的外交关系。通过贸易往来,他的部族积累了丰富的财富和牲畜资源。他曾援助西晋并州刺史司马腾,大败汉赵皇帝刘渊的军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
因此,他获得了西晋授予的大单于官职,进一步巩固了其地位和权力。 永兴二年(公元305年),拓跋猗迤不幸去世,享年仅三十九岁。他的长子拓跋普根继任首领之位,继续领导着这个强大的部落。到了北魏天兴初年,拓跋猗迤被追谥为桓皇帝,以表彰他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贡献和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
英俊魁梧
拓跋猗迤是鲜卑索头部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索头部首领拓跋力微的孙子,同时也是拓跋沙漠汗的长子。他以相貌英俊、身材魁梧而闻名于世。由于他的体型过于魁梧,普通的马匹无法承受他的体重,因此他常常选择乘坐由大牛拉动的座车出行。
咸宁三年(公元277年),这一年对于拓跋家族来说充满了动荡与变故。当时,索头部部落的一些大人向拓跋力微进献谗言,恶意中伤拓跋沙漠汗。在拓跋力微的默许下,拓跋沙漠汗最终被杀害。这一事件不仅对拓跋家族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内部权力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同年,拓跋力微去世,这一消息进一步加剧了索头部内部的政治动荡。自拓跋力微去世之后,拓跋猗迤的叔父拓跋悉鹿和拓跋绰相继担任索头部的首领,随后他的弟弟拓跋弗也接过了这一重任。这一系列的人事更迭标志着索头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家族内部权力传承的复杂性。
统率中部
公元294年,也就是西晋时期的元康四年,拓跋弗离世。随之而来的是,拓跋猗迤的叔父拓跋禄官继任成为了索头部的首领,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到了元康五年即公元295年的时候,拓跋禄官对索头部的领土进行了重新规划与分配,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进行管理。其中,拓跋禄官亲自率领东部地区,驻扎在上谷以北、濡源以西的区域。这一位置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东面更是直接与鲜卑宇文部相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中部则由拓跋猗迤负责统领,他们居住在代郡参合陂以北的地方,这里是当时一个相对富饶且适宜居住的区域。至于西部,则交给了拓跋猗迤的弟弟拓跋猗卢来统率,其驻地设在定襄的盛乐故城,也就是今天内蒙古和林格尔以北的区域。 自拓跋力微继位以来,索头部一直与西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双方和平共处,这使得内部的社会环境十分稳定。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无论是财物还是牲畜都十分充足,整个部族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到了拓跋禄官将部族分为三部统治之时,索头部已经拥有了多达四十余万的骑兵部队,军事力量极为强大,成为了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纳汉西征
拓跋猗迤作为一位颇具远见的领导者,其决策对部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他采纳了大臣卫操提出的建议,积极召集和接纳汉人。这一举措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汉人前来依附,为部落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智慧。 拓跋猗迤对卫操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将其任命为辅相,将部落中的重大事务委以重任。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卫操的信任,也展现了他善于用人之长的领导才能。
元康七年(297年),拓跋猗迤率领军队跨越沙漠向北进行巡视。在这一过程中,他抓住机会,向西展开攻势,成功攻占了沿途的诸多国家,进一步扩大了部落的影响力和疆域范围。
永宁元年(301年),经过五年的艰苦西征,拓跋猗迤凯旋而归。此次征战成果斐然,成功降服了西部二十多个国家。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不仅巩固了部落的地位,还为其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援助西晋
永兴元年(304年),正值西晋八王之乱的动荡时期,局势极为复杂。当时,西晋皇帝晋惠帝司马衷因受成都王司马颖的逼迫,被迫留住在邺城。
与此同时,匈奴别部首领刘渊在离石起兵反叛,自立为汉王,并建立了汉赵政权,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西晋王朝内部的分裂与混乱。 在此背景下,西晋并州刺史、东嬴公司马腾向索头部请求军事援助。拓跋猗迤积极响应,率领十万精锐骑兵出征。这支强大的骑兵部队在西河郡和上党郡与刘渊的军队展开激烈交战,最终大获全胜,重创刘渊的部众。 恰逢此时,晋惠帝成功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局势稍有缓和。于是,司马腾决定辞谢索头部的援军。随后,拓跋猗迤与司马腾在汾河东岸举行隆重的结盟仪式,以示双方的友好合作。结盟之后,拓跋猗迤率军返回故地。为了纪念此次重要的军事行动,他派遣辅臣卫雄和段繁,在参合陂以西建造了一座石亭,并树立石碑,详细记载了这次战役的辉煌战绩。
永兴二年(305年),刘渊再次发动对司马腾的进攻。面对强敌,司马腾不得不第二次向拓跋猗迤求助。在卫操的建议下,拓跋猗迤果断决定出兵相助。他亲自率领数千轻装骑兵迅速驰援司马腾,成功击杀了刘渊的重要将领綦母豚,迫使刘渊仓皇南逃至蒲子。由于此役的卓越贡献,西晋朝廷特授予拓跋猗迤“大单于”的尊贵称号,并赐予金印紫绶,以表彰他的忠诚与勇武。 然而,同年六月二十四日,这位杰出的领袖突然病逝,享年仅三十九岁。他的英年早逝令部族上下深感悲痛。
去世后其长子拓跋普根继承了首领之位,继续带领部族走向新的征程。 拓跋猗迤的一生虽短暂,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动荡的时代中展现了非凡的领导力和军事才能,不仅为部族赢得了荣誉,也为西晋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
【主要成就】
在拓跋猗迤的统治时期,他在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才能与深远的战略眼光。
在政治层面,拓跋猗迤积极采纳大臣卫操的建议,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调整。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对汉人群体的重视与包容。他不仅召集了大量的汉人参与到国家治理中,还广泛接纳汉人的文化与制度,这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军事方面,拓跋猗迤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他亲自率领军队对西部诸部落展开了大规模的征讨行动。整个过程历时五年之久,期间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最终成功降服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系列胜利不仅扩大了国家的疆域,也极大地提升了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在外交策略上,拓跋猗迤同样表现得极具智慧。他主动加强与西晋的友好关系,接受了西晋所授予的封号,以此巩固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此外,他还多次派遣军队出兵援助西晋,这种互信互助的关系为两国带来了长期的和平与稳定,也为后续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卫操:“(桓穆二帝)驰名域外,九译宗焉。治国御众,威禁大行。声著华裔,齐光纯灵。智深谋远,穷幽极明。治则清断,沉浮得情。仁如春阳,威若秋零。强不凌弱,隐恤孤茕。道教仁行,化而不刑。国无奸盗,路有颂声。自西讫东,变化无形。威武所向,下无交兵。南壹王室,北服丁零。招谕六狄,咸来归诚。超前绝后,致此有成。奉承晋皇,悍御边疆。王室多难,天网弛纲。豪心远济,靡离其殃。岁翦逆命,奸盗豺狼。”
魏收《魏书》:①“帝英杰魁岸,马不能胜。”];②“神元生自天女,桓、穆勤于晋室。灵心人事,夫岂徒然?”
【轶事典故】
名字释义
拓跋猗迤名字中迤字,无“辶”偏旁,其字音读作yí。猗迤,两字连用无甚含义,特殊用法,鲜卑索头部,当是表音。
毒液生榆
拓跋猗迤曾经有一次中毒,呕吐之处生长出榆树。当时参合陂本地并无榆树,所以世人都感到十分惊异,因此该故事流传很广。
后世纪念
拓跋猗迤死后,卫操在大邗城南树立石碑,来颂扬拓跋猗迤的功德。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后,追谥拓跋猗迤为桓皇帝。
祖父:拓跋力微,追尊北魏神元皇帝,庙号始祖。
父亲:拓跋沙漠汗,追尊北魏文皇帝。
母亲:封氏(封皇后),追尊北魏文皇后。
(兄弟)
拓跋猗卢,拓跋猗迤同母弟,追尊北魏穆皇帝。
拓跋蓝,拓跋猗迤异母弟,继母兰妃所生长子,早卒。
拓跋弗,拓跋猗迤异母弟,继母兰妃所生次子,追尊北魏思皇帝。
(妻子)
祁氏(一作惟氏),生下景帝拓跋普根、惠帝拓跋贺傉、炀帝拓跋纥那,追尊北魏桓皇后。
(儿子)
长子:拓跋普根 ,左贤王,追尊北魏景皇帝。
次子:拓跋贺傉,追尊北魏惠皇帝。
三子:拓跋纥那,追尊北魏炀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