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帝司马衷~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5月16日—307年1月8日在位)
晋惠帝司马衷
【司马衷个人资料】
所处时代:西晋
籍贯: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
全名:司马衷
字:正度
庙号:
谥号:孝惠皇帝
在位年号:
1.永熙(1),庚戌(290年四月二十~十二月)
2.永平(1),辛亥(??)291
3.元康(9),辛亥(三月)291--299
4.永康(2),庚申(??)300--301
5.永宁(2),辛酉(四月)301--302
6.太安(2),壬戌(十二)302--303
7.永安(1),甲子(??)304
8.永兴(3),甲子(十二)304--306
9.光熙(1),丙寅(六月)306
出生日期:259年
逝世日期:307年1月8日【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日.时年四十八岁】
在位时间:290年5月16日--307年1月8日
前任:::(父亲)晋武帝.司马炎
继任:::晋怀帝,司马炽
主要成就:
主要作品:
出生地::洛阳
逝世地::洛阳
陵墓::太阳陵
个人简介
司马衷(259年-307年1月8日),字正度,出生于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他是西晋的第二位皇帝(290年5月16日至307年1月8日在位),晋武帝司马炎的嫡次子,其母为武元皇后杨艳。
泰始三年(267年),司马衷被册封为皇太子。太熙元年(290年)正式即位成为皇帝,是为惠帝,年三十二,性痴呆。同年八月二十六日,立子广陵王司马遹(yù)为皇太子,291年正月,改元为永平。其即位就迫害皇太后废其位,杀太宰司马亮。由于自身能力不足,无法真正处理国政,因此由太傅杨骏辅佐朝政。后来,皇后贾南风设计谋害了杨骏及其家族,并逐渐掌控了朝廷的实际大权。
在此之后,八王之乱拉开序幕,祸事连连,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司马衷成为了各诸侯王相互争夺和挟持的对象,长期处于傀儡状态,备受凌辱。直到东海王司马越起兵迎回洛阳。他的处境才稍有改善,但国家局势依然动荡不安。期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篡夺了皇位,将司马衷尊为太上皇,并将其幽禁于金墉城,光熙元年(306年)九月,八王之乱结束。
光熙元年十一月庚午日(307年1月8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死后被追谥为“惠皇帝”,并安葬于太阳陵。
【人物生平】
册立太子
司马衷出生于曹魏甘露四年,也就是公元259年。在泰始三年(267年)正月丁卯日(疑误),年仅九岁的司马衷被正式立为皇太子。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标志着他作为晋朝未来继承人的身份得到了确立。
泰始八年,也就是公元272年的二月辛卯日(疑误)。司马衷遵循晋武帝的旨意,迎娶了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将其立为太子妃。当时,贾南风年仅十五岁,而她比司马衷还要年长两岁。这次婚姻不仅是两人命运的结合,更是一次深刻的政治联姻,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267年2月4日(农历266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丁卯日)
公元267年2月28日(农历267年正月十八日,辛卯日)
盛年登基
太熙元年,即公元290年的四月二十日,晋武帝司马炎不幸驾崩。随即,皇太子司马衷继承大统,正式登基为帝,是为晋惠帝。新帝即位之际,颁布了大赦天下的诏令,并将年号更改为永熙。 晋惠帝尊奉自己的继母——皇后杨芷(她是杨艳的堂妹)为皇太后,同时立自己的妃子贾南风为皇后。同年五月十三日,晋惠帝安排隆重的仪式,将先帝晋武帝安葬于峻阳陵,此地现今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南蔡庄北。 到了五月十八日,晋惠帝司马衷再次颁布诏令,宣布天下所有官员的官位普遍晋升一级,而那些参与晋武帝丧礼事务的官员则额外再晋升一级,总计两级。此外,还决定免除全国百姓一年的租税负担,以示恩泽。对于品级达到二千石以上的高级官员,一律封赐为关中侯。在朝政辅佐方面,任命太尉杨骏担任太傅一职,负责协助朝政事务。 八月二十六日,晋惠帝立自己的儿子广陵王司马遹为皇太子。为了确保太子的教育与成长,特别指派中书监何劭担任太子太师,吏部尚书王戎担任太子太傅,卫将军杨济担任太子太保。同时,朝廷派遣南中郎将石崇、射声校尉胡奕、长水校尉赵俊以及扬烈将军赵欢分别率兵驻守四方,以巩固边防和稳定局势。 随后,在公元291年的正月,晋惠帝再次更改年号,从“永熙”改为“永平”,以此开启新的政治纪元。
八王之乱
司马衷继位为皇帝后,对皇后贾南风极为信任。这种信任逐渐演变为贾南风专权的局面,她甚至胆大妄为,假借皇帝之名伪造诏书,干预朝政。永平元年(公元291年),贾南风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她不仅废黜了皇太后的地位,还将太宰司马亮杀害,同年更在金墉城将皇太后处死。这一系列血腥事件标志着“八王之乱”的开端,西晋王朝自此陷入长期的内乱之中。
元康四年(公元294年)和元康六年(公元296年),边疆地区局势动荡不安,匈奴等少数民族纷纷起兵反叛。与此同时,氐族首领齐万年更是自称皇帝,建立政权,与中央政府形成对抗之势。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这场持续多年的叛乱才被彻底平定。 然而,就在同一年(元康九年,公元299年),贾南风再次施展阴谋,将矛头指向了太子司马遹。她先是废除了司马遹的太子之位,次年更进一步设计谋害了他。这一残酷的行为激起了许多反对贾南风专政的宗室成员的愤怒,成为他们采取行动的重要导火索。最终,在赵王司马伦的主导下,一份伪造的诏书被颁布,贾南风被废黜并遭到杀害。同时,司马伦自立为相国,并恢复了原太子的地位,立已故太子司马遹之子司马臧为皇太孙,试图稳定局势。然而,这些举措并未能真正终结混乱,反而让西晋的政治斗争更加复杂化。
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八月,淮南王司马允因不满司马伦的专横跋扈,举兵讨伐司马伦。然而,由于实力悬殊和策略失误,司马允最终兵败被杀。同年十二月,益州刺史赵廞联合从中原逃难至四川的流民,在成都发动叛乱,试图推翻晋朝在当地的统治。
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局势进一步恶化。司马伦篡夺皇位,自立为皇帝,并将原来的晋惠帝司马衷尊奉为太上皇。同时,皇太孙司马臧遭到杀害。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抗司马伦的篡权行为,并得到了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以及常山王司马乂等人的支持。司马伦军队迅速溃败。淮陵王司马漼随后下令诛杀司马伦的党羽,驱逐司马伦,并迎回司马衷重新登基复位。不久后,司马伦被处死。五月,朝廷册立襄阳王司马尚为新的皇太孙,并封羊献容为皇后。六月,东莱王司马蕤密谋推翻司马冏的专权,但计划泄露,最终被废黜。十二月,李特在四川正式举起反晋大旗,这标志着成汉政权的开端。 最初,皇太孙司马尚不幸夭折,于是司马覃被立为太子。到了太安元年(公元302年)五月,李特在四川战场上击败了由司马颙派遣前来讨伐他的军队,斩杀了广汉太守张微,并自称大将军,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同年十二月,司马颖、司马颙、新野王司马歆以及范阳王司马虓齐聚洛阳,共同谋划反对司马冏的专政。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司马乂抓住机会除掉了司马冏,从而成为朝中掌握实权的重要人物。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加剧了西晋内部的分裂,也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
复位洛阳
太安二年,即公元303年的三月,李特在进攻成都的战役中不幸遇害。然而,他的事业并未因此中断。同年四月,李特的儿子李雄成功占领了成都,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这一年年末,李雄几乎完全控制了整个四川盆地,这一成就标志着他在建立地方政权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与此同时,在五月,张昌与丘沈发动叛乱,自立建国号为“汉”,并在此过程中杀害了司马歆,进一步加剧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八月,司马颖和司马颙联合起来讨伐司马乂,使得局势更加复杂化。十月,司马颙的军队攻入长安,随后发生了惨烈的洗劫事件,导致上万人丧生,城市陷入一片混乱。 此后,双方的军队在长安城外展开对峙。由于战事激烈,甚至出现了征召十三岁少年入伍的情况,同时两军还招募了包括匈奴等外部势力在内的大量援军参与战斗。最终,司马乂兵败被杀,而司马颙则凭借此次胜利成为晋朝内部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政治格局。
永安元年(304年),西晋王朝内部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当时,晋惠帝司马衷面临着来自司马颙的威胁日益加重。为化解危机,他秘密下诏命令刘沈与皇甫重联合进攻司马颙,然而此次行动未能取得成功。 在此之后,司马颙的军队进入洛阳,并在城内肆意抢掠,造成了极大的混乱和破坏。同年二月,朝廷废黜了皇后羊氏以及皇太子司马覃,改立司马颖为皇太弟。这一举措标志着司马颖与司马颙开始掌控朝政,专横独断。 然而局势并未稳定太久,到了六月,京城再度爆发政变。司马颖被驱逐出京,而羊氏得以恢复皇后之位,司马覃也重新成为太子。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个月后的七月,司马衷亲自率军讨伐司马颖,却在荡阴一战中惨败。在这场战斗中,司马衷不仅面部受伤,全身还中了三箭,最终不幸被司马颖俘虏。随后,羊氏和司马覃再次遭到废黜。 八月间,司马颖在与安北将军王浚的交战中失利,无奈之下挟持着司马衷逃往洛阳。一路上条件艰苦,他们只能以粗米充饥。十一月时,司马衷又被司马颙麾下的将军张方劫持至长安。张方的部队对皇宫进行了洗劫,将宫中的珍宝财物掠夺殆尽。至此,司马颙再度于长安掌握大权,而司马越则被任命为太傅。 就在同一年,西南地区李雄于成都自立为成都王,宣告成汉政权建立;与此同时,北方的刘渊也自称汉王,开启了前赵的历史篇章。这些事件共同构成了永安元年这一复杂动荡的历史画卷。
永兴二年,即公元305年,西晋王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局面。当时,司马颙与张方所率领的军队、司马颖的势力、司马越的部队以及范阳王司马虓的军事力量,在中原大地展开了激烈的混战。这场内乱使得原本就岌岌可可危的西晋中央政府几乎完全崩溃,国家的统治秩序荡然无存。与此同时,位于帝国边缘的各个地区也趁机脱离中央控制,纷纷宣布独立,进一步加剧了国家的分裂局势。 到了永兴二年的年底,司马越逐渐占据上风,并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面对失败的局面,司马颙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杀害了自己的盟友张方,试图以此向司马越示好并请求议和。但遗憾的是,这一举动并未得到司马越的认可,双方的冲突依然未能平息。 时间推进到光熙元年,也就是公元306年,局势更加恶化。这一年,司马越麾下的鲜卑军队攻破长安城,随之而来的是一场惨烈的浩劫。这些入侵者在城中肆意掠夺财物,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导致数以万计的无辜百姓丧生,据记载,仅在这场灾难中就有两万多人惨遭杀害。同年九月,曾经权倾一时的司马颖被俘虏,并最终遭到杀害。至此,持续多年的“八王之乱”正式宣告结束,但西晋王朝也因此元气大伤,为后续的历史变迁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突然去世
光熙元年十一月十八(庚午)日,即公元307年1月8日,晋惠帝司马衷在洛阳显阳殿驾崩,享年48岁。据史书记载与民间传说,司马衷很可能是被当时权势熏天的东海王司马越毒杀。他去世后,被安葬于太阳陵,该陵墓位于今天的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司马衷去世后,被追封为孝惠皇帝。 随后,他的弟弟司马炽继位,成为了西晋的第三位皇帝.晋怀帝。
司马炽(284年--313年)。在他即位之后,宣布改元永嘉,以此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篇章。这一时期正值西晋末年的动荡年代,国家内外交困,局势极为复杂。司马炽的继位虽一度带来了些许希望,但最终未能扭转国家走向衰亡的命运。
张泓:“太子不学。”
卫瓘:“此座可惜!”
《晋书》史臣曰:“不才之子,则天称大,权非帝出,政迩宵人。褒姒共叔带并兴,襄后与犬戎俱运。昔者,丹朱不肖,赧王逃责,相彼凶德,事关休咎,方乎土梗,以坠其情。溽暑之气将阑,淫蛙之音罕记,乃彰蚩笑,用符颠陨。岂通才俊彦犹形于前代,增淫助虐独擅于当今者欤?物号忠良,于兹拔本,人称袄孽,自此疏源。长乐不祥,承华非命,生灵版荡,社稷丘墟。古者败国亡身,分镳共轸,不有乱常,则多庸暗。岂明神丧其精魄,武皇不知其子也!” 赞曰:“惠皇居尊,临朝听言。厥体斯昧,其情则昏。高台望子,长夜奚冤。金墉毁冕,汤阴释胄,及尔皆亡,滔天来遘。”
胡三省:“孰谓帝为戆愚哉!”
王夫之:“惠帝之愚,古今无匹,国因以亡。
【轶事典故】
作弊解题
司马衷从小智商低下,司马炎对此很发愁,担心司马衷会丢了祖宗开创的家业。有一次,司马炎为了测验一下司马衷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几道问题考他,并限他三天之内交卷。司马衷拿到题目以后,不懂作答。他的妻子贾南风是个很聪明的人,有见及此,便立刻请来几位有学问的老先生为司马衷解答难题。
司马炎看了答卷后,以为儿子的思维还是很清楚的,也就放心了。可是司马炎一死,司马衷即位,遇事要他自己定策,就闹出了不少笑话。
官私蛤蟆
有一年夏天,司马衷与随从到华林园去玩。他们走到一个池塘边,听见里面传出咕咕的青蛙叫声。司马衷觉得很奇怪,于是便问随从这些咕呱乱叫的东西,是为官或是为私的?随从就说:“在官家里叫的,就是官家的;若在私家里叫的,就是私人的。”
何不食肉糜
又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
嵇侍中血
永兴元年(304年)七月二十四日,石超的军队突然杀到,司马衷的军队在荡阴大败,司马衷脸部受伤,中了三箭,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穿着朝会时的礼服,下马登上司马衷的车驾,挺身保卫天子,石超的军士把嵇绍拉到车辕中要砍杀。司马衷说:“这是忠臣,不要杀他!”回答说:“奉皇太弟(司马颖)的命令惟独不侵犯陛下一人而已。”于是杀了嵇绍,鲜血溅到司马衷的衣服上,司马衷为他的死哀痛悲叹。等到战事平息,侍从要浣洗御衣,司马衷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司马衷于泰始三年(267年)被立为太子,他的母亲是晋武帝的皇后杨艳。作为次子他被立为太子是因为他的哥哥司马轨很早就死了,也有说是晋武帝为了将来传位给他宠爱的聪明孙子湣怀太子司马遹。司马衷一般被评价为“甚愚”或“白痴”,这个说法可能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
1,首先晋惠帝司马衷显然无法解决他统治时期的政治困难,造成了八王之乱,他本人成为他人的傀儡,最后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
其次晋武帝司马炎亲身经历了曹魏的兴衰,因而对皇朝继承人的能力和成长非常关心,但在《晋书》中记载武帝也多次对晋司马衷的能力表示怀疑并多次对他的能力进行考验,而司马衷则在太子妃贾南风及谋臣的献策下通过了这些考验。
2,有研究认为,司马衷即使无法对付当时的政局,但从今天的医学概念来说他不能算作是一个白痴。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晋书·惠帝纪》中对司马衷时期的大事虽然有很多报道,但对司马衷本人的言行、作为和决定却所言甚少。
【八王之乱】参与者
楚隐王,,,司马玮,晋武帝司马炎第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
长沙王,,,司马乂 ,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异母兄弟
成都王,,,司马颖,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的异母兄弟
汝南王~司马亮~马懿第四子,晋景帝司马师、晋文帝司马昭之弟,晋武帝司马炎叔父
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晋景帝司马师、文帝司马昭异母弟
齐王,~司马冏,,晋文帝司马昭之孙,齐献王司马攸次子,晋武帝司马炎之侄
河间王~司马颙,,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孙,太原烈王司马瑰之子
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之孙,高密文献王司马泰长子(晋书记为次子,然史书未记载司马泰长子,应为笔误)。晋武帝司马炎从兄弟。
父亲:晋武帝司马炎
亲母:武元皇后杨艳
(兄弟姐妹)
司马衷为晋武帝司马炎次子,除早夭的毗陵悼王司马轨、和秦献王司马柬外皆为异母所生,有一个哥哥,二十六个弟弟,兄弟二十八人中只有八人长大成人,而长大成人的八人中除秦献王司马柬、清河康王司马遐外皆死于非命。
哥哥:毗陵悼王,司马轨,司马衷同母兄
弟弟:秦献王,,司马柬,司马衷同母弟
城阳怀王,,司马景
城阳殇王,,司马宪
楚隐王,,,司马玮,八王之乱之一
东海冲王,,司马祗
始平哀王,,司马裕
淮南忠壮王,司马允
新都怀王,,司马该
清河康王,,司马遐
长沙王,,,司马乂 ,八王之乱之一
汝阴哀王,,司马谟
成都王,,,司马颖,八王之乱之一
吴孝王,,,司马晏
渤海殇,,,王司马恢
晋怀帝,,,司马炽
代哀王,,,司马演
(姐妹)
平阳公主,司马衷同母妹
新丰公主,司马衷同母妹
阳平公主,司马衷同母妹
武安公主
万年公主
常山公主
繁昌公主
(后妃)
妻子
1.皇后贾南风,原配。
2.皇后羊献容,继配。
妾室
淑媛谢玖
儿子:愍怀太子,司马遹,母谢玖
(女儿)
1.河东公主,母贾南风。嫁射声校尉孙会
2.临海公主,初封清河公主,母羊献容,嫁宗正曹统
3.始平公主,母贾南风
4.弘农郡公主,司马宣华,母贾南风
5.哀献皇女,,司马女彦,,母贾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