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三百零一年,公元301年,农历辛酉(鸡)年,天干五行属金 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康二年,永宁元年。赵廞太平二年 。司马伦建始元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301年-400年    公元三百零一年,公元301年,农历辛酉(鸡)年,天干五行属金 西晋惠帝司马衷永康二年,永宁元年。赵廞太平二年 。司马伦建始元年






公元三百零一年




公元301年,农历辛酉(鸡)年,天干五行属金

西晋】洛阳)2.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永康二年

年号永康(300--301年四月)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四个年号,西晋政权第八个年号。

西晋】洛阳)2.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永宁元年(司马冏辅政)(四月癸亥改元)

年号永宁(301年四月初九--302年十二月)西晋第二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第五个年号,西晋政权第九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八王之乱司马伦建始元年(301年正月-四月.篡位被杀)

益州】大都督赵廞太平二年(300年十一月-301年正月.亡于李特)

前凉】凉州)凉州剌史、西平郡公,十六国前凉政权奠基者张轨(301年-314年在位)

陈留国】陈留王曹奂(265年—302年)原为曹魏第五任皇帝)

南匈奴22.左部帅刘渊(刘豹子)(279--304年建前赵--310年)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五任国王.美川王(乙弗利)(300年-331年在位)

铁弗匈奴】朔方)第二任君主刘诰升爰(272—309年在位‌)

羌族

【四川】四川汶山地区羌族起义(301年三月-八月)

氐族

仇池氐楊茂搜~仇池氐族第五任首领.

前仇池国】都城.清水)前仇池国第一任君主楊茂搜(296-317年在位‌)

巴氐

【巴蜀】成都)巴氐族人.大将军李特起义(301--303年)

鲜卑族

295年拓跋禄官分其国为三部(东部.中部.西部)

 1.自居上谷之北,2.侄猗拖居代郡之北,3.猗卢居定襄的盛乐故城。 

【东部】【拓跋鮮卑】19任首领.昭帝拓跋禄官‌(294-307年在位‌)

【中部】【猗拖大人】居代郡之北(295--305年在位)

【西部】【猗卢大人】盛乐)居定襄的盛乐故城(295--316年在位)

慕容吐谷浑部落】①慕容吐谷浑(283--317年)(领地范围:内蒙古阴山。公元313年左右,又从阴山南下,进入祁连山,后又向甘肃南部、四川西北部以及青海地区发展)

慕容鲜卑部落,】①慕容廆(285年~333年在位)



【世纪】4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98年
【年代】西晋惠帝

【在位皇帝】

西晋】洛阳)2.皇帝晋惠帝司马衷(290年5月16日四月二十日~307年1月8日在位)

【年号】永康,太平,建始西晋年号

【朝代】

晋朝】【人物】西晋(265年至317年)


公元301年1月26日

农历:301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31年8月28日,波斯历:前322年11月5日,星期:星期日,干支:辛酉年 己丑月 丁巳日,属相:鸡,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7日小寒 1月22日大寒,数九:四九第8天,儒略日数:1831024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何劭,(236年-301年),  字敬祖(一作敬宗)。西晋梁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太傅何曾之子,中国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永宁元年(301年),赵王司马伦篡位,以其为太宰,迁司空。同年去世,时年六十六,获赠司徒,谥号为康。

【亲属成员】
祖父:何夔,字叔龙,太仆,封阳武亭侯。
父亲:何曾,西晋太傅。
兄弟:何遵,庶长子,何劭庶兄,官至太仆。
儿子:何岐,何劭之子(嗣子)
侄子:
何嵩,何遵之子,著作郎。
何绥,何遵之子,尚书,被东海王司马越杀害。
何机,何遵之子,邹平县令。

    孙秀,(?~301年),字俊忠,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汉族。西晋时期大臣。司马伦的亲信,永兴元年(301年),被广陵王司马漼、左卫将军王舆杀死于中书省。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晋纪

  孝惠皇帝中之上永宁元年(辛酉,公元三零一年)

  春,正月,以散骑常侍安定张轨为凉州刺史。轨以时方多难,阴在保据河西之志,故求为凉州。时州境盗贼纵横,鲜卑为寇。轨至,以宋配、汜瑗为谋主,悉讨破之,威著西土。

  相国伦与孙秀使牙门赵奉诈传宣帝神语云:“伦宜早入西宫。”散骑常侍义阳王威,望之孙也,素谄事伦,伦以威兼侍中,使威逼夺帝玺绶,作禅诏,又使尚书令满奋持节、奉玺绶禅位于伦。左卫将军王舆、前军将军司马雅等帅甲士入殿,晓谕三部司马,示以威赏,无敢违者。张林等屯守诸门。乙丑,伦备法驾入宫,即帝位,赦天下,改元建始。帝自华林西门出居金墉城,伦使张衡将兵守之。

  丙寅,尊帝为太上皇,改金墉曰永昌宫,废皇太孙为濮阳王。立世子荂为皇太子,封子馥为京兆王,虔为广平王,诩为霸城王,皆侍中将兵。以梁王肜为宰衡,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义阳王威为中书令,张林为卫将军,其馀党与,皆为卿、将,超阶越次,不可胜纪;下至奴卒,亦加爵位。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是岁,天下所举贤良、秀才、孝廉皆不试,郡国计吏及太学生年十六以上者皆署吏;守令赦日在职者皆封侯;郡纲纪并为孝廉,县纲纪并为廉吏。府库之储,不足以供赐与。应侯者多,铸印不给,或以白板封之。

  初,平南将军孙旂之子弼、弟子髦、辅、琰皆附会孙秀,与之合族,旬月间致位通显。及伦称帝,四子皆为将军,封郡侯,以旂为车骑将军、开府,旂以弼等受伦官爵过差,必为家祸,遣幼子回责之,弼等不从。旂不能制,恸哭而已。

  癸酉,杀濮阳哀王臧。孙秀专执朝政,伦所出诏令,秀辄改更与夺,自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百官转易如流。张林素与秀不相能,且怨不得开府,潜与太子荂笺,言:“秀专权不合众心,而功臣皆小人,挠乱朝廷,可悉诛之。”荂以书白伦,伦以示秀。秀劝伦收林,杀之,夷其三族。秀以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各拥强兵,据方面,恶之。乃尽用其亲党为三王参佐,加冏镇东大将军,颖征北大将军,皆开府仪同三司,以宠安之。

  李庠骁勇得众心,赵廞浸忌之而未言。长史蜀郡杜淑、张粲说廞曰:“将军起兵始尔,而遽遣李庠握强兵于外,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倒戈授人也,宜早图之。”会庠劝廞称尊号,淑,粲因白廞以庠大逆不道,引斩之,并其子姪十馀人。时李特、李流皆将兵在外,廞遣人慰抚之曰:“庠非所宜言,罪应死。兄弟罪不相及。”复以特、流为督将。特、流怨廞,引兵归绵竹。

  廞牙门将涪陵许弇求为巴东监军,杜淑、张粲固执不许,弇怒,手杀淑、粲于廞閤阁下,淑、粲左右复杀弇。三人,皆廞之腹心也,廞由是遂衰。

  廞遣长史犍为费远、蜀郡太守李苾、督护常俊督万馀人断北道,屯绵竹之石亭。李特密收兵得七千馀人,夜袭远等军,烧之,死者什八九,遂进攻成都。费远、李苾及军祭酒张微,夜斩关走,文武尽散。廞独与妻子乘小船走,至广都,为从者所杀。特入成都,纵兵大掠,遣使诣洛阳,陈廞罪状。

  初,梁州刺史罗尚,闻赵廞反,表“廞素非雄才,蜀人不附,败亡可计日而待。”诏拜尚平西将军、益州刺史,督牙门王敦、蜀郡太守徐俭,广汉太守辛冉等七千馀人入蜀。特等闻尚来,甚惧,使其弟骧于道奉迎,并献珍玩。尚悦,以骧为骑督。特、流复以牛酒劳尚于绵竹,王敦、辛冉说尚曰:“特等专为盗贼,宜因会斩之;不然,必为后患。”尚不从。冉与特有旧,谓特曰:“故人相逢,不吉当凶矣。”特深自猜惧。三月,尚至成都。汶山羌反,尚遣王敦讨之,为羌所杀。齐王冏谋讨赵王伦,未发,会离狐王盛、颍川处穆聚众于浊泽,百姓从之,日以万数。伦以其将管袭为齐王军司,讨盛、穆,斩之。冏因收袭,杀之,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起兵,遣使告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常山王乂及南中郎将新野公歆,移檄征、镇、州、郡、肥、国,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者,诛及三族。”

  使者至鄴,成都王颖召鄴令卢志谋之。志曰:“赵王篡逆,人神共愤,殿下收英俊以从人望,杖大顺以讨之,百姓必不召自至,攘臂争进,蔑不克矣!”颖从之,以志为谘议参军,仍补左长史。志,毓之孙也。颖以兗州刺史王彦、冀州刺史李毅、督护赵骧、石超等为前锋,远近响应;至朝歌,众二十馀万。超,苞之孙也。常山王乂在其国,与太原内史刘暾各帅众为颖后继。

  新野公歆得冏檄,未知所从。嬖人王绥曰:“赵亲而强,齐疏而弱,公宜从赵。”参军孙洵大言于众曰:“赵王凶逆,天下当共诛之,何亲疏强弱之有!”歆乃从冏。

  前安西参军夏侯奭在始平,合众数千人以应冏,遣使邀河间王颙。颙用长史陇西李含谋,遣振武将军河间张方讨擒奭及其党,腰斩之。冏檄至,颙执冏使送于伦,遣张方将兵助伦。方至华阴,颙闻二王兵盛,复召方还,更附二王。

  冏檄至扬州,州人皆欲应冏。刺史郗隆,虑之玄孙也,以兄子鉴及诸子悉在洛阳,疑未决,悉召僚吏谋之。主簿淮南赵诱、前秀才虞潭皆曰:“赵王篡逆,海内所疾;今义兵四起,其败必矣。为明使君计,莫若自将精兵,径赴许昌,上策也;遣将将兵会之,中策也;量遣小军,随形助胜,下策也。”隆退,密与别驾顾彦谋之,彦曰:“诱等下策,乃上计也。”治中留宝、主簿张褒、西曹留承闻之,请见,曰:“不审明使君今当何施?”隆曰:“我俱受二帝恩,无所偏助,欲守州而己。”承曰:“天下,世祖之天下也。太上承代已久,今上取之,不平,齐王顺时举事,成败可见。使君不早发兵应之,狐疑迁延,变难将生,此州岂可保也!”隆不应。潭,翻之孙也。隆停檄六日不下,将士愤怒。参军王邃镇石头,将士争往归之,隆遣从事于牛渚禁之,不能止。将士遂奉邃攻隆,隆父子及顾彦皆死,传首于冏。

  安南将军、监沔北诸军事孟观,以为紫宫帝坐无他变,伦必不败,乃为之固守。

  伦、秀闻三王兵起,大惧,诈为冏表曰:“不知何贼猝见攻围,臣懦弱不能自固,乞中军见救,庶得归死。”以其表宣示内外;遣上军将军孙辅、折冲将军李严帅兵七千自廷寿关出,征虏将军张泓、左军将军蔡璜、前军将军闾和帅兵九千自崿阪关出,镇军将军司马雅、扬威将军莫原帅兵八千自成皋关出,以拒冏。遣孙秀子会督将军士猗、许超帅宿卫兵三万以拒颖。召东平王楙为卫将军,都督诸军,又遣京兆王馥、广平王虔帅兵八千为三军继援。伦、秀日夜祷祈、厌胜以求福,使巫觋选战日,又使人于嵩山著羽衣,诈称仙人王乔,作书述伦祚长久,欲以惑众。

  闰月,丙戌朔,日有食之。自正月至于是月,五星互经天,纵横无常。

  张泓等进据阳翟,与齐王冏战,屡破之。冏军颍阴,夏,四月,泓乘胜逼之,冏遣兵逆战。诸军不动,而孙辅、徐建军夜乱,径归洛自首曰:“齐王兵盛,不可当,泓等已没矣!”赵王伦大恐,秘之,而召其子虔及许超还。会泓破冏露布至,伦乃复遣之。泓等悉帅诸军济颍攻冏营,冏出兵击其别将孙髦、司马谭等,破之,泓等乃退。孙秀诈称已破冏营,擒得冏,令百官皆贺。

  成都王颖前锋至黄桥,为孙会、士猗、许超所败,杀伤万馀人,士众震骇。颖欲退保朝歌,卢志、王彦曰:“今我军失利,敌新得志,有轻我之心。我若退缩,士气沮衄,不可复用。且战何能无胜负!不若更选精兵,星行倍道,出敌不意,此用兵之奇也。”颖从之。伦赏黄桥之功,士猗、许超与孙会皆持节,由是各不相从,军政不一,且恃胜轻颖而不设备。颖帅诸军击之,大战于湨水,会等大败,弃军南走。颖乘胜长驱济河。

  自冏等起兵,百官将士皆欲诛伦、秀,秀惧,不敢出中书省;及闻河北军败,忧懑不知所为。孙会、许超、士猗等至,与秀谋。或欲收馀卒出战;或欲焚宫室,诛不附己者,挟伦南就孙旂、孟观;或欲乘船东走入海,计未决。辛酉,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陵公漼帅营兵七百馀人,自南掖门入宫,三部司马为应于内,攻孙秀、许超、士猗于中书省,皆斩之,遂杀孙奇、孙弼及前将军谢惔等,漼,亻由之子也。王舆屯云龙门,召八坐皆入殿中,使伦为诏曰:“吾为孙秀所误,以怒三王,今已诛秀。其迎太上皇复位,吾归老于农亩。”传诏以驺虞幡敕将士解兵。黄门将伦自华林东门出,及太子荂皆还汶阳里第,遣甲士数千迎帝于金墉城。百姓咸称万岁。帝自端门入,升殿,群臣顿首谢罪。诏送伦、荂付金墉城。广平王虔自河北还,至九曲,闻变,弃军,将数十人归里第。

  癸亥,赦天下,改元,大酺五日,分遣使者慰劳三王。梁王肜等表:“赵王伦父子凶逆,宜伏诛。”丁卯,遣尚书袁敞持节赐伦死,收其子荂、馥、虔、诩,皆诛之。凡百官为伦所用者皆斥免,台、省、府、卫,仅有存者,是日,成都王颖至。己巳,河间王颙至。颖使赵骧、石超助齐王冏讨张泓等于阳翟,泓等皆降。自兵兴六十馀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斩张衡、闾和、孙髦于东市,蔡璜自杀。五月,诛议阳王威。襄阳太守宗岱承冏檄斩孙旂,永饶冶令空桐机斩孟观,皆传首洛阳,夷三族。立襄阳王尚为皇太孙。

  六月,乙卯,齐王冏帅众入洛阳,顿军通章署,甲士数十万,威震京都。

  戊辰,赦天下。

  复封宾徒王晏为吴王。

  甲戌,诏以齐王冏为大司马,加九锡,备物典策,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成都王颖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录尚书事,加九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河间王颙为侍中、太尉,加三赐之礼;常山王乂为抚军大将军,领左军。进广陵公漼爵为王,领尚书,加侍中;进新野公歆爵为王,都督荆州诸军事,加镇南大将军。齐、成都、河间三府,各置掾属四十人,武号森列,文官备员而已,识者知兵之未戢也。己卯,以梁王肜为太宰,领司徒。

  光禄大夫刘蕃女为赵世子荂妻,故蕃及二子散骑侍朗舆、冠军将军琨皆为赵王伦所委任。大司马冏以琨父子有才望,特宥之,以舆为中书朗,琨为尚书左丞。又以前司徒王戎为尚书令,刘暾为御史中丞,王衍为河南尹。

  新野王歆将之镇,与冏同乘谒陵,因说冏曰:“成都王至亲,同建大勋,今宜留之与辅政;若不能尔,当夺其兵权。”常山王乂与成都王颖俱拜陵,乂谓颖曰:“天下者,先帝之业,王宜维正之。”闻其言者莫不忧惧。卢志谓颖曰:“齐王众号百万,与张泓等相持不能决;大王迳前济河,功无与贰。然今齐王欲与大王共辅朝政。志闻两雄不俱立,宜因太妃微疾,求还定省,委重齐王,以收四海之心,此计之上也。”颖从之。帝见颖于东堂,慰劳之。颖拜谢曰:“此大司马冏之勋,臣无豫焉。”因表称冏功德,宜委以万机,自陈母疾,请归籓。即辞出,不复还营,便谒太庙,出自东阳城门,遂归鄴。遣信与冏别,冏大惊,驰出送颖,至七里涧,及之。颖住车言别,流涕滂沱,惟以太妃疾苦为忧,不及时事。由是士民之誉皆归颖。

  冏辟新兴刘殷为军谘祭酒,洛阳令曹摅为记室督,尚书郎江统、阳平太守河内苟晞参军事,吴国张翰为东曹掾,孙惠为户曹掾,前廷尉正顾荣及顺阳王豹为主簿。惠,贲之曾孙;荣,雍之孙也。殷幼孤贫,养曾祖母,以孝闻,人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当相酬耳。”及长,博通经史,性倜傥有大志,俭而不陋,清而不介,望之颓然而不可侵也。冏以何勖为中领军,董艾典枢机,又封其将佐有功者葛旟、路秀、卫毅、刘真、韩泰皆为县公,委以心膂,号曰“五公”。

  成都王颖至鄴,诏遣使者就申前命;颖受大将军,让九锡殊礼。表论兴义功臣,皆封公侯。又表称:“大司马前在阳翟,与贼相持既久,百姓困敝,乞运河北邸阁米十五万斛,以振阳翟饥民。”造棺八千馀枚,以成都国秩为衣服,敛祭黄桥战士,旌显其家,加常战亡二等。又命温县瘗赵王伦战士万四千馀人。皆卢志之谋也。颖形美而神昏,不知书,然气性敦厚,委事于志,故得成其美焉。诏复遣使谕颖入辅,并使受九锡。颖嬖人孟玖不欲还洛,又程太妃爱恋鄴都,故颖终辞不拜。

  初,大司马冏疑中书郎陆机为赵王伦撰禅诏,收,欲杀之。大将军颖为之辩理,得免死,因表为平原内史,以其弟云为清河内史。机友人顾荣及广陵戴渊,以中国多难,劝机还吴。机以受颖全济之恩,且谓颖有时望,可与立功,遂留不去。

  秋,七月,复封常山王乂为长沙王,迁开府,骠骑将军。

  东莱王蕤,凶暴使酒,数陵侮大司马冏,又从冏求开府不得而怨之,密表冏专权,与左卫将军王舆谋废冏。事觉,八月,诏废蕤为庶人,诛舆三族,徒蕤于上庸;上庸内史陈钟承冏旨潜杀之。

  赦天下。

  东武公澹坐不孝徙辽东。九月,征其弟东安王繇复旧爵,拜尚书左仆射。繇举东平王楙为平东将军、都督徐州诸军事,镇下邳。

  初,朝廷符下秦、雍州,使召还流民入蜀者,又遣御史冯该、张昌督之。李特兄辅自略阳至蜀,言中国方乱,不足复还。特然之,累遣天水阎式诣罗尚求权停至秋,又纳赂于尚及冯该;尚、该许之。朝廷论讨赵廞功,拜特宣威将军,弟流奋武将军,皆封侯。玺书下益州,条列六郡流民与特同讨廞者,将加封赏。广汉太守辛冉欲以灭廞为己功,寝朝命,不以实上,众咸怨之。

  罗尚遣从事督遣流民,限七月上道。时流民布在梁、益,为人佣力,闻州郡逼遣,人人愁怨,不知所为;且水潦方盛,年谷未登,无以为行资。特复遣阎式诣尚,求停至冬;辛冉及犍为太守苾以为不可。尚举别驾蜀郡杜苾秀才,式为苾说逼移利害,苾亦欲宽流民一年;尚用冉、苾之谋,不从;苾乃致秀才板,出还家。冉性贪暴,欲杀流民首领,取其资货,乃与苾白尚,言:“流民前因赵廞之乱,多所剽掠,宜因移设关以夺取之。”尚移书令梓潼太守张演于诸要施关,搜索宝货。

  特数为流民请留,流民皆感而恃之,多相帅归特。特乃结大营于绵竹以处流民,移辛冉求自宽。冉大怒,遣人分榜通衢,购募特兄弟,许以重赏。特见之,悉取以归,与弟骧改其购云:“能送六郡之豪李、任、阎、赵、杨、上官及氐、叟侯王一首,赏百匹。”于是流民大惧,归特者愈众,旬月间过二万人。流亦聚众数千人。

  特又遣阎式诣罗尚求申期,式见营栅冲要,谋掩流民,叹曰:“民心方危,今而速之,乱将作矣。”又知辛冉、李苾意不可回,乃辞尚还绵竹。尚谓式曰:“子且以吾意告诸流民,今听宽矣。”式曰:“明公惑于奸说,恐无宽理。弱而不可轻者民也,今趣之不以理,众怒难犯,恐为祸不浅。”尚曰:“然。吾不欺子,子其行矣!”式至绵竹,言于特曰:“尚虽云尔,然未可信也。何者?尚威刑不立,冉等各拥强兵,一旦为变,亦非尚所能制,深宜为备。”特从之。冬,十月,特分为二营,特居北营,流居东营,缮甲厉兵,戒严以待之。

  冉、苾相与谋曰:“罗侯贪而无断,日复一日,令流民得展奸计。李特兄弟并有雄才,吾属将为所虏矣!宜为决计,罗侯不足复问也!”乃遣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等潜帅步骑三万袭特营;罗尚闻之,亦遣督护田佐助元。元等至,特安卧不动,待其众半入,发伏击之,死者甚众。杀田佐、曾元、张显,传首以示尚、冉。尚谓将佐曰:“此虏成去矣,而广汉不用吾言以张贼势,今若之何!”

  于是六郡流民李含等共推特行镇北大将军,承制封拜;以其弟流行镇东大将军,号东督护,以相镇统;又以兄辅为骠骑将军,弟骧为骁骑将军,进兵攻冉于广汉。尚遣李苾、费远帅众救冉,畏特,不敢进。冉出战,屡败,溃围奔德阳。特入据广汉,以李超为太守,进兵攻尚于成都。尚以书谕阎式,式复书曰:“辛冉倾巧,曾元小竖,李叔平非将帅之材。式前为节下及杜景文论留、徙之宜,人怀桑梓,孰不愿之!但往日初至,随谷庸赁,一室五分,复值秋潦,乞须冬熟,而终不见听。绳之太过,穷鹿抵虎。流民不肯延颈受刀,以致为变。即听式言,宽使治严,不过去九月尽集,十月进道,令达乡里,何有如此也!”

  特以兄辅、弟骧、子始、荡、雄及李含、含子国、离、任回、李攀、攀弟恭、上官晶、任臧、杨褒、上官悖等为将帅,阎式、李远等为僚佐。罗尚素贪残,为百姓患。特与蜀民约法三章,施舍振贷,礼贤拔滞,军政肃然,蜀民大悦。尚频为特所败,乃阻长围,缘郫水作营,连延七百里,与特相拒,求救于梁州及南夷校尉。

  十二月,颖昌康公何劭薨。

  封太司马冏子冰为乐安王,英为济阳王,超为淮南王。


【公元三百零一年大事记】

晋惠帝复位,齐王冏辅政
  永宁元年(301)初,赵王伦篡夺帝位后,任用嬖人孙秀为中书令,引起朝野的怨愤。三月,刘王冏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起兵共同讨伐赵王伦,并派遣使者约请成都王颖,河间王颙等发兵,诸王先后响应,但扬州刺史郗隆和安南将军孟观则依附于司马伦。司马伦、孙秀急忙调兵设防,在洛阳附近激战了两个多月被击败,四月,洛阳城中卫将军王舆与广陵公凗发动兵变,自南掖门入宫,杀了孙秀及其党徒,囚禁了赵王伦。然后派甲士数千人到金墉城迎回惠帝,并将赵王伦及其子押送金塘城。不久赵王伦被赐死,其四个儿子被杀,凡是他命的官吏都被罢免,其军队也先后归降。惠帝复位后,改元永宁,大贺五日,派遣使者慰劳司马冏、颖、颙三王。他们先后进京,受命辅政,声势显赫,威震京城。后司马颖和司马颙分别回到了各自的封地,朝中大权全部被齐王冏所掌握。这年七月,司马冏的哥哥司马蕤,因怀私恨,上表奏齐王冏专权,与左卫将军王舆密谋废除司马冏。但事情败露,八月司马蕤被免为蔗人,被发配到上庸,上庸内史陈钟暗中执行司马冏的密旨,将其杀害。

 

司马伦称帝
  自永康元年(300)八月,司马伦加九锡之后,伦并不满足已获之位,在孙秀唆使下,伦欲废掉惠帝自代。永宁元年(301)初,伦、秀让牙门赵奉诈称宣帝司马懿神语说:“伦宜早入西宫(指禁中)”,仪阳王司马威谄事伦,逼夺惠帝玺绶,作禅诏,以禅位于伦。伦伪让不受,于是宗室诸王群公卿士皆称符瑞天文以劝进,伦于是备法驾入宫,即皇帝位,赦天下,改元建始。惠帝也居金墉城,改为永昌宫。司马伦立世子华为皇太子、馥为京兆王、虔为广平王翊为霸城王,司马肜为宰衡,何劭为太宰,孙秀为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司马威为中书令,张林为卫将军,其余党徒,皆封卿、将,下至奴卒,亦加爵位,每逢朝会,貂蝉盈座,时人讥讽曰:“貂不足,狗尾续。”朝权握于孙秀之手,伦所下发诏令,秀肆意改夺:“自书青纸为诏,或朝行夕改,百官转易如流。”张林素与秀不相能,上书太子反对孙秀专权,秀得知后,劝伦收林,夷其三族。又用亲党监佐齐王冏、成都王颖、河间王顒,外加耀职以宠安三人。

 

齐王冏起兵讨赵王伦
  赵王伦篡位称帝后,引起朝野怨愤,齐王司马冏谮谋征付,时值王盛、处穆反晋、冏暗中与之联络,但王处形势危急,冏恐事败,遂与司马伦所派管袭一起袭杀王、处。并在永宁元年(301)三月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起兵共反赵王伦,遣使告成都王颖、河间王顒、常山王冏等,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者,诛及三族。”司马颖、司马乂、新野公歆以及司马顒先后起兵响应,而扬州刺史郗隆和安南将军孟观则依附于伦。伦、秀三王起兵,即派孙辅李严出延寿关,张泓、蔡璜、闾和出崿孤关,司马雅、莫原出成皋关抗拒司马冏;孙会抗拒司马颖;召司马冏为后援。冏、颖之军先遇阻拦,但旋即转败为胜。赵王伦、孙秀形势危急,部下有劝其收残余作最后一拼者,亦有劝其南奔孙旗孟观者;还有劝其乘船东走入海者。同年四月,洛阳城内王舆与广陵公凗发动兵变,自南掖门入宫,杀孙秀及其党徒,囚禁赵王伦。

 

晋惠帝复位
  永宁二年(301)四月,晋左卫将军王舆与尚书广陵公凗乘司马冏起兵讨赵王伦之际,发动宫廷政变,内应司马冏,杀孙秀等,逼伦为诏云:“吾为孙秀所误,以怒三王;今已诛秀。其迎太上皇复位,吾归老于农亩。”于是派甲士数千至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北)迎惠帝复位。又诏将赵王伦及其子冏押送金墉城。惠帝入宫后,改元永宁,大贺五日,遣使慰劳司马冏、颖、顒三王,梁王司马肜上表将赵王伦赐死,并诛其四子顒、馥、虔、诩。凡为伦所任命之官悉罢。伦之党徒军队先后降附。自兴兵以来六十余日,战死者近十万人。伦党徒重要文臣武将先后被诛。司马颖、司马顒先后至京,六月,司马冏入洛,威震京都。

 

立司马尚为皇太孙
  永宁元年(301)八月,愍怀太子之子司马尚被立为皇太孙。尚字敬仁,永康元年四月封为襄阳王。自其兄司马臧于永康元年立为皇太孙后,永宁元年正月就被赵王伦废杀。尚于太安元年(302)三月卒,谥曰冲太孙。

 

司马冏入朝辅政
  永宁元年(301)六月,司民冏进入洛阳,受拜为大司马,加九锡,如宣、景、文、武辅魏故事,冏于是入朝辅政,设置掾属,大筑馆第,与禁中西宫牟等。成都王颖为大将军,加九锡,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河间王顒加三赐之礼;梁王肜为太宰,领司徒;广陵公凗、新野公歆进爵为王。冏又封葛冏、路秀、卫毅、刘真、韩泰为县公,委以心膂,号曰"五公"。其他如王戎、刘暾、王衍、刘殷、曹摅、江统、苟晞、张翰、孙惠、顾荣、王豹、何勖、董艾等人皆封赏有差。新野王歆劝齐王勖留成都王颖辅政,否则应夺其兵权。而颖 之部下卢志亦劝颖离开朝廷,避免发生冲突,于是颖以探母疾而与惠帝辞别。

 

司马蕤政变未遂
  永宁元年(301)七月,司马蕤密谋废除齐王冏未成。蕤字景回,齐王冏之兄,均为司马攸之子。其性强暴,素汹酒,陵侮弟冏。冏起兵反赵王伦,伦收蕤及弟寔欲杀之,赖太子中庶子祖纳上疏得免。齐王冏入城辅政,蕤加官为散骑常侍、大将军,领后军、侍中、特进,增邑二万户,蕤又求开府,遭拒,蕤怨愤,密表冏专权,与左卫将军王舆谋废齐王冏,但事情败露,同年八月被免为庶人,王舆被夷三族,蕤徒上庸(今湖北竹山县西南),上庸内史陈锺暗承冏密旨暗杀之。后齐王冏败,蕤王以礼改葬。

 

张轨出使凉洲
  永兴元年(301)正月,晋廷任命张轨为凉州刺史。张轨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汉常山景王张耳十七代孙。泰始元年,受叔父锡官五品,后为太子舍人、散骑常侍、征西将军。惠帝时,朝野权势争斗,政出多门,时方多难,张轨于是心怀图据河西之意,向朝廷求仕凉州,而公卿亦举其才堪御远,于是朝廷任轨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当时州境贼盗纵横,鲜卑叛乱,张轨到任后,即派军征伐,斩首万余级,西士臣服。又以宋配、阴充、汜瑗、阴澹为股肱之谋,征发九郡胄子五百人,设立学校,置崇文祭酒,春秋行乡射之礼。于是凉州大兴教化,张轨始据有其地。

 

赵廞李庠火并
  赵廞割据蜀地,与中国断绝来往后,流民李特、李庠与兄弟妹夫李含、任回等四千骑归属赵廞。其中李庠是东羌良将,晓知军法,骁勇而得众心,赵廞恶其齐整,甚怀疑虑。长史蜀郡杜淑、张粲劝说赵廞,以李氏非其族类,其心必异,以大逆不道之罪斩李庠,并其子侄十余人。李特、李流将兵在外,闻变,于是乘赵廞遣派费远、李苾、常俊率万人断绝北道之际,袭杀,然后乘胜进攻成都,赵廞抵挡不住,与妻乘小船逃跑,旋为从者所杀。李特兵进入成都,纵兵大掠,并派人到洛阳陈述赵廞罪恶。

 

汶山羌起事
  永宁元年(301)三月,汶山(今四川茂县)羌反晋,益州(今四川成都)刺史罗尚派督牙门将王敦率兵镇压,但被羌人所杀。同时,离狐王盛、颍川处穆等亦在颍川长社县(今河南长葛东北)浊泽里聚众,民众从者日以万数。赵王司马伦派管袭镇压,王盛、处穆被杀;汶山羌也于永宁元年(301)八月被罗尚击破。

 

李特率流民起义
  永宁元年(301),流民李特等起兵反晋。当初,流民请就食于蜀,晋廷令其回返原地,并遣御史冯该、张昌监督其事。李特遣天水阎氏向益州刺史罗尚请求至秋返还,并贿赂罗尚及冯该,得到允许。李特及弟流因讨赵廞有功封侯,授予宣威将军、奋武将军,但被广汉太守辛冉寝阻。罗尚限令流民于永宁元年七月上道,并下令州郡逼遣,流民怨愤,且水潦方盛,年谷未登,没有行资。李特复遣阎氏要求罗尚延缓至冬,但辛冉及犍为太守李苾不同意,并与罗尚及梓潼太守于诸要关口把设,搜抢流民财物。引致流民恐恨,于是纷纷归附李特,特在绵竹(今县东南)安抚流民,旬月间归附者二万余人。李流部下亦有数千人。李特再次派阎氏要求罗尚宽限,得到罗尚允诺。是年冬十月,李特将大营分为二,自居北营,流居东营。辛冉,李苾发兵进攻流民,罗尚亦辅兵攻伐,李特是是率流民军向官军展开进攻。六郡流民推特为镇北大将军,流为镇东大将军;数败川军,占据广汉,又进攻成都。特兄子及亲戚皆为将帅,又与蜀民约法三章,施舍赈贷,礼贤拨滞,军政肃然,深得川人之心。罗尚等军屡次溃败,有民谣云:“李特尚可,罗尚杀我。”


何邵卒
  永宁元年(301)十二月,晋颖昌康公何邵卒。邵字敬祖,陈国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何曾之子,与晋武帝司马炎同年。武帝即位后,由中庶子转为散骑常侍,迁侍中中书。惠帝即位,以太子年幼,盛选六傅,邵为太子太师,通省尚书事。后转特进,迁尚书左仆射。永康初迁转司徒。赵王伦篡位后,邵为太宰,纵横于冏、颖、顒三王之争。其人博学善文,对近代史事了若指掌。衣裘服玩,骄奢简贵,食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费以二万为限,但优游自足,不贪权势,永宁元年卒,赠司徒,谥曰康。著有《荀粲传》、《王弼传》及诸类奏议文章等。

 
【外国大事记】
 

【魏晋诗词】

团扇郎六首 其六

[魏晋] 佚名
白练薄不著,趣欲著锦衣。
异色都言好,清白为谁施。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19日 08:09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