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廞~中国西晋官员(300-301年在位)

首页标题    晋朝    西晋    赵廞~中国西晋官员(300-301年在位)






折冲将军赵廞



 

所属年代:西晋

中文名:赵廞
字:叔和

封号:扬烈将军、折冲将军、益州刺史

最高职务: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

年号:太平
生卒:?-301年

主要成就:建立太平王朝(三个月)


个人简介

      赵廞(?-301年),字叔和,益州(州治今四川成都)刺史。 公元296年,赵廞被朝廷任命为扬烈将军,并加封折冲将军之职。此后不久,他获得了进一步的升迁,被调任益州刺史一职。这一职位不仅是对赵廞能力的认可,也赋予了他在地方治理与军事防务上的重大责任。 公元298年,赵廞正式到任益州刺史。在他的治理下,益州地区的政局和民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发展。赵廞在任职期间展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坚定的领导力,为当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人物经历】

       赵廞(?301年),字子彦,西晋早年担任长安令一职,展现出卓越的治理才能。公元296年,赵廞被朝廷任命为扬烈将军,并加封折冲将军,随后调任益州刺史,于公元298年正式到任。 当时正值晋室逐渐衰败、内乱频发之际,赵廞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实现自己割据巴蜀野心的绝佳时机。于是,他采取了一系列收买民心的举措。例如,将官仓中的粮食分发给灾民,以缓解当地饥荒;同时,对流民首领李特兄弟予以优待,将其视为自己的左膀右臂,用以巩固自身势力。 然而,赵廞的行为引起了成都内史耿滕的高度警惕。耿滕察觉到赵廞的不臣之心后,迅速向朝廷密告其图谋。这一举动自然引发了赵廞与耿滕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公元300年11月,朝廷下达诏书,决定征召赵廞入朝担任大长秋一职。大长秋是皇后宫内的高级官员,主要负责传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廷事务。与此同时,朝廷还安排耿滕代理成都的相关事务。面对这样的局面,赵廞深感不安,担心一旦入京可能因贾后姻亲之事而被牵连治罪。为了自保,他果断采取行动,命令李特之弟李庠率军剿灭耿滕、犍为太守李密、汶山太守霍固以及西夷校尉陈总等反对势力,成功占据成都并公开反叛晋朝。 在宣布独立之后,赵廞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并设立“太平”年号,正式建立割据政权。他还授予李庠威冠将军的头衔,积极扩充军队,切断从关中通往四川的道路,使益州成为相对独立的军事堡垒。短短时间内,其麾下兵力便发展至万余人。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公元301年后,赵廞开始担忧李庠因其勇猛善战而在军中积累了过高的声望,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于是,在当年正月,赵廞设计杀害了李庠。此举激怒了李特等人,他们随即率领大军进攻成都,赵廞独自与妻子乘小船外逃,后被自己的部下所杀,这个仅存续三个月的“太平王朝”也随之覆灭。 综上所述,“太平王朝”是由赵廞于公元300年11月创立,至次年正月灭亡,经历了短暂的一位君主统治时期,共计三个月时间。

      这段历史充分体现了晋末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与消亡过程,也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其他阅读】
=======
2025年3月18日 22:48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