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豫,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十位君主(386--387年在位)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三】前凉,汉,卢水胡人    张大豫,十六国时期前凉第十位君主(386--387年在位)






凉州牧.张大豫



386年前凉】【张轨】【张寔】【张茂】【张骏】【张重华】【张耀灵】【张祚】【张玄靓】【张天锡】【张大豫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前凉)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
生卒:?--387年

都城:阳塢(今甘肃省西北部武威市)
籍贯: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
年号:凤凰(386年二月--387年八月)
在位时间:386年-387年

前任:张天锡

继任:前秦大臣.王穆(自称大将军、凉州牧。)


个人简介

        张大豫(?~387年),出生于安定郡乌氏县,即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是十六国时期前凉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前凉最后一位君主张天锡的长子。 在前凉灭亡之后,张大豫随其父张天锡投降了前秦。然而,随着淝水之战的爆发,前秦势力逐渐衰弱,这一局势为张大豫提供了新的机会。战后,他被前秦长水校尉王穆所藏匿,并最终与王穆一同投奔了鲜卑族首领秃发思复鞬。在此期间,张大豫积极筹备军事行动,试图恢复前凉的统治地位。他传布檄文,号召各方力量起兵,对后凉的统治者吕光发动了一系列进攻,甚至一度逼近姑臧,给后凉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太安二年(公元386年),张大豫自立为抚军将军、凉州牧,并宣布改元凤凰,以此彰显其重建前凉的决心和野心。同时,他任命王穆为长史,共同谋划复兴大业。然而,由于实力悬殊,张大豫的军队很快便被吕光击败。失败之后,张大豫被俘虏并押送至姑臧,最终遭到吕光的处决,结束了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


【人物生平】

       淝水之战结束后,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张天锡向南投奔东晋,而前秦长水校尉王穆则选择藏匿张大豫,并与他一同前往河西地区,寻求秃发思复鞬的庇护。秃发思复鞬将他们送往魏安。在魏安,焦松、齐肃、张济等人集结了数千兵马,迎接张大豫作为领袖。 太安元年(公元386年)二月,张大豫率领军队攻克了吕光所占据的昌松郡,并成功俘获了太守王世强。随后,吕光派遣辅国将军杜进进行反击,然而杜进的部队遭遇失败。张大豫乘胜追击,兵临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城下。

          此时,王穆向张大豫进言:“吕光粮草充足,城池坚固,且兵力精锐,强行进攻对我们并无益处。不如先占领岭西地区,磨练士兵,储备粮食,待时机成熟后再向东进军与吕光争锋。如此一来,不出一年,吕光必为我所取。”然而,张大豫并未采纳这一建议,自立为抚军将军、凉州牧,并改年号为凤凰。他任命王穆为长史,发布檄文号召各郡县响应。建康太守李隰和祁连都尉严纯纷纷起兵支持,张大豫迅速聚集了三万大军,驻扎于杨坞。 之后,张大豫从杨坞转移至姑臧城西驻扎,而王穆与秃发思复鞬之子秃发奚于则率领三万兵马驻守城南。吕光发动反击,斩杀了秃发奚于。

      凤凰元年(公元387年),张大豫从西郡出发攻入临洮,掳掠了五千余户百姓,并退守俱城。吕光联合彭晃、徐炅共同攻打张大豫。张大豫被迫逃往广武(今甘肃省永登县),而王穆则逃往建康。同年八月,广武的民众将张大豫押送至姑臧,吕光最终将其斩首。

 

【家族成员】

高祖:张轨,,凉武王,前凉开国君主。

曾祖:张寔,,凉明王,前凉第二位君主。
祖父:张骏,,凉文王,前凉第四位君主。

伯父:张祚,,前凉第七位君主(353年~355年在位)。

伯父:张重华,前凉第五位君主(346年~353年在位)
父亲:张天锡,凉悼公,前凉第九位君主。
母亲:焦氏,焦夫人。

堂哥:张耀,灵凉桓王张重华之子,前凉第六位君主(353年在位)。
兄长:张大怀,初为世子,后废为高昌公。
兄弟:张大诚,本名刘肃,敦煌郡人,为张天锡养子。
兄弟:张大奕,本名梁景,安定郡人,为张天锡养子。

【其它年号】

东晋年号】【十六国↓↓更多...

成汉】【前凉】【前赵】【后赵

前燕】【前秦】【后燕】【后秦

西秦】【后凉】【南凉】【西凉

北凉】【南燕】【北燕】【大夏

 
【其他阅读】
=======
 
2023年9月12日 22:19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