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班~十六国成汉第二代皇帝(334年8月11日~十月在位)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一】成汉.    李班~十六国成汉第二代皇帝(334年8月11日~十月在位)






成哀帝.李班



334年五胡十六国【1.成汉李特】【李流】【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范贲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十六国

本名:李班
别名:成哀帝、李世文
字:世文

在位:334年农历334年六月二十五.丁卯日--十月
民族族群:氐族
出生地: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天水市)
生卒:288年~334年

前任:李雄

继任:李期


个人简介

       李班(公元288年-公元334年),字世文,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天水市)。他是成武帝李雄的侄子,同时也是成汉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为公元334年)。 李班自幼聪慧,深得叔父李雄的信任与器重。在其统治时期,李雄将他立为太子,作为未来国家的继承人培养。公元334年,李雄去世后,李班顺利继位,成为成汉帝国的新君主。然而,他的帝王生涯十分短暂,在同年便遭遇不幸,被李雄之子李越杀害,享年四十七岁。李班去世后,被追谥为“哀皇帝”。 作为成汉王朝的重要人物之一,李班的一生虽充满波折,但其对家族和国家的贡献依然值得铭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班在初任时被封为平南将军。他的叔父李雄虽然有十个儿子,但这些子嗣皆未能成才,因此李雄毅然舍弃自己的亲生子嗣,而立李班为太子。这一决定不仅彰显了李雄对贤能的重视,也体现了李班卓越的个人品质与才华。 李班为人谦逊且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他尊敬并爱护儒士与贤人。从何点、李剑等人开始,李班皆以老师的礼节对待他们,将他们视为知识与智慧的源泉。此外,他还接纳了名士王嘏以及陇西人董融、天水人文夔等人为宾客朋友。李班常常与董融等人交流,并感慨道:“周景王的太子晋、曹魏的太子曹丕、东吴的太子孙登,他们的文章审察辨识能力超群出众,每每想到这些古代贤人的高明之处,我总是感到自愧不如。为何后人无论如何努力,都难以企及古人的高度呢?”这种对自身不足的深刻认识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充分展现了李班谦虚好学的品格。 李班性情宽厚仁爱,行为举止始终符合轨范法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李氏子弟普遍崇尚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然而李班却能够保持清醒头脑,不断自我反省与勉励。每当朝廷面临重大问题需要讨论时,叔父李雄总会邀请李班参与其中,听取他的意见。李班认为,在古代,田地开垦后能够平均分配给民众,不论贫富都能公平地获得土地资源。然而如今,显贵之人却占据着大片荒田,而贫困者即便想要耕种也无地可用。那些占地过多的人甚至将多余的土地高价出售给贫困者,这显然违背了王者追求天下均等的大义。李雄采纳了李班的建议,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李班的政治远见,也为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少登基
        玉衡二十四年,即公元334年,李雄因长期积劳成疾,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最终卧病不起。在此期间,其子李班始终如一地守候在父亲身边,悉心照料。李雄早年频繁征战,身经百战,留下了许多旧伤。随着病情加重,这些伤疤逐渐化脓溃烂,散发出难闻的气味。面对这样的情况,李雄的其他儿子,如李越等人,均因难以忍受而选择远远避开。然而,李班却毫不嫌弃,不仅亲自为父亲清理伤口,还多次用口吸吮脓汁,以减轻他的痛苦。整个过程中,李班始终面无难色,表现得从容坚定。他常常在尝药时泪流满面,甚至为了更好地照顾父亲,数日未曾脱去衣冠,始终保持警醒状态。李班的孝顺与真诚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玉衡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五日,一代英主李雄不幸病逝,李班随即继承王位,正式登基为君。新帝即位后,为稳固政权并确保朝政有序运行,特别任命自己的堂叔、建宁王李寿为录尚书事,负责辅佐朝政事务。与此同时,李班遵循礼制,在宫中为先父守丧,表现出对传统礼仪的高度重视。在处理国政方面,他则充分信任并倚重司徒何点、尚书令王瑰等贤能之臣,将诸多政务交由他们共同商议和执行。


英年早逝
     李班继位后,李越当时镇守江阳,因为李班不是父亲李雄的儿子,心中很是不满。玉衡二十四年(334年)九月,回到成都奔父丧,和他的弟弟安东将军李期密谋除掉他。李班的兄弟李玝劝李班遣送李越回江阳,任命李期为梁州刺史,镇守葭萌。李班认为李雄还未下葬,不忍心让他们走,推诚待人而心地仁厚,没有一点嫌隙。当时有两道白气出现在天空中,太史令韩豹奏道:“宫中有秘密阴谋的杀气,要对亲戚加以戒备。”李班没有明白。
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十月,李班因为夜晚去哭灵,李越在殡宫杀了李班,时年四十七岁,李班共在位一年,于是群臣立李雄的儿子李期继位。

【家庭成员】
祖父:成汉景帝李特
祖母:太后罗氏
父亲:李荡
伯父:李始
叔父:成汉武帝
李雄
兄弟:李都、李玝

【人物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

①“班以宽爱罹灾,期以暴戾速祸,殊涂并失,异术同亡

②“班谦虚博纳,敬爱儒贤

③“为性泛爱,动修轨度

【史籍记载】
《晋书·卷一百二十一·载记第二十一》
《魏书·卷九十六·列传第八十四》 
《十六国春秋别传·卷六·蜀录》
【其他阅读】
=======
2025年3月30日 22:5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