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贲~成汉皇帝(347-349年在位)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一】成汉.    范贲~成汉皇帝(347-349年在位)






丞相范贲



347年五胡十六国【1.成汉李特】【李流】【李雄】【李班】【李期】【李寿】【李势】【范贲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十六国(成汉)

本名:范贲

职务:丞相
生卒:349年

在位:347-349年
籍贯:涪陵丹心(今重庆黔江)

前任:李势


个人简介

        范贲(?~349年),出生于涪陵丹心(今重庆市黔江区),是成汉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不仅是成汉的皇帝,还担任过丞相一职,并且是西山侯范长生之子。 范贲早年曾担任侍中这一重要职位。玉衡八年(318年),他的父亲范长生去世后,范贲接任了丞相的职位,继续为成汉政权效力。然而,在嘉宁五年(349年),成汉被东晋名将桓温所灭,成汉皇帝李势及其宗室成员被迁往建康。 同年,成汉的部分将领在蜀地拥立范贲为皇帝。据史书记载,范贲“以妖异惑众”,因此吸引了许多蜀地民众归附于他。然而,范贲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同年,东晋益州刺史周抚与龙骧将军朱焘联合发兵,成功击败了范贲的军队。最终,范贲被杀,益州得以平定,重新归入东晋的版图。


【人物生平】
         成汉丞相范长生是一位学识渊博、见多识广的传奇人物,他享年接近百岁才离世,被蜀地百姓尊崇敬仰,视为神明一般的存在。范长生之子范贲同样才华横溢,在成汉朝廷中担任侍中一职。

       318年,范长生去世后,范贲继承了父亲的职位,成为成汉的新一任丞相。

【范氏父子助成汉】
劝雄称帝
      关于范贲的出生日期,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
不过可以推测的是,他应该出生于成都青城山下。如果按照另一种说法,范贲出生于涪陵郡,并且在349年被东晋将领斩杀的话,那么他的寿命也差不多接近百岁高龄了。当然,这种可能性并不大。据估计,范长生至少是在四十岁以后才得子范贲。

        追溯到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延熙十一年(248年),涪陵郡发生了一起重大事件。当时,少数民族首领徐巨为了摆脱蜀汉的控制,起兵造反,甚至杀害了巴东属国都尉,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蜀汉朝廷。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刘禅迅速命令车骑将军、江州都督邓芝出兵平叛。经过两年艰苦卓绝的征战,邓芝终于俘获并斩杀了徐巨,成功平定了涪陵地区的叛乱。 为了彻底消除隐患,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延熙十三年(250年),蜀汉政府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将涪陵郡的徐、蘭(兰)、谢、范四大豪族共计五千余家强行迁徙至成都。当时,范长生已经三十二岁,他被征召为“射猎官”,与整个家族一同迁移到成都,并在西山(今青城山)脚下定居下来。 范长生所属的家庭是地方上的豪族,世代掌握着强大的部曲力量。迁居青城山之后,范长生加入了当时在蜀中影响力极大的天师教。他隐居山林,潜心问道修身,最终成为了天师道的教主。凭借从涪陵迁移而来的千余家家族部曲以及众多信众的支持,范长生能够号召的人数达到了数万之众。他不仅拥有庞大的人力和粮食储备,还具备武装力量和宗教信仰的支撑,因此其实力极为强大,不容小觑。此外,范长生本人道行深厚,才学超群,智慧非凡,被誉为神仙般的存在。而作为“少教主”的范贲,其学识、才干与影响力显然仅次于其父范长生一人。 历史发展到304年,范长生对李雄领导的流民军给予了大力支持,提供了大量粮食援助,帮助流民军渡过了难关,转危为安。最终,流民军击败了由罗尚统帅的西晋大军,成功攻占成都。鉴于范长生的巨大影响力,李雄曾打算迎立范长生为君主,自己甘愿为其臣子。然而,“范神仙”坚决推辞不受。无奈之下,李雄只能退而求其次,请范长生出任丞相,并尊称其为“范贤”。

       建兴三年(306年),范长生劝说李雄称帝。于是,李雄在成都即位为皇帝,改年号为晏平,建国号为大成,史称成汉。同时,李雄加封范长生为四时八节天地太师,封爵为西山侯,允许追随范长生的部众免于参与军事征伐,所有租税收入全部归范家所有。另外,李雄还封范长生之子范贲为侍中。这样一来,当时大约四十来岁的范贲便成为了大成皇帝李雄的心腹近臣。


初封丞相
        范长生以八十八岁的高龄,辅佐李雄治理国家长达十二年之久。在他的协助下,大成政权推行宽和的政治与徭役政策,减轻百姓的赋税负担,建立官学,兴盛文化教育,端正社会风气。这一系列举措使得政权逐渐声名远播,恩威并重,蜀地也因此日益繁荣昌盛。公元318年4月,范长生以百岁高龄在成都仙逝。其子范贲被李雄封为丞相。 范贲继任丞相之后,秉持着“萧规曹随”的方针,在道家“清心寡欲、敬天爱民”的处世宗旨影响下,继续遵循父亲范长生所制定的“休养生息,薄赋兴教,切莫穷兵黩武”的既定国策治理国家。他忠实履行“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职责,尽心尽力辅佐李雄。

        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李雄病逝,范贲担任丞相的时间长达十六年之久。 李雄在位三十一载中,范长生与范贲父子两代相继为相,辅佐李雄执政。君臣之间关系和谐融洽,上下一心,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均呈现出清明畅达的局面。国家一度富足强盛,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刑不滥及,狱无滞囚”的理想境界。治下的百姓得以享受短暂的太平富足生活,这一时期被称为成汉政权四十余年间最为辉煌的黄金时代。可以说,当时蜀中大治,成汉兴盛,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范长生、范贲父子二人的卓越贡献。 然而,随着李期、李越兄弟于公元334年杀害了李雄的接班人李班,李期于同年十月即位称帝。李期自认为已经成功谋得大位,便开始轻视旧臣,将包括范贲在内的诸多老臣排挤出权力中心。后来,李寿、李势父子相继登基,“雄时旧臣及六郡人皆斥废”,范贲从此再未能回到朝廷任职。那么,他去了哪里呢?据推测,他应当是回到了青城山,接替父亲成为天师道的新一代教主。因为那里不仅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更是他赖以生存的根基,是他力量的源泉。

         东晋永和二年(公元346年)十一月,东晋大司马安西将军桓温率领征虏将军周抚、辅国将军王无忌、建武将军袁乔等人伐蜀。次年二月,东晋大军迅速攻至成都,进展神速,成汉军队一触即溃。仅仅历时五个月,当年三月,东晋便攻下了成都。李势弃成都而逃,最终向桓温投降,并将其家人及部分近臣送至东晋京师建康,李势本人则被封为归义侯。 表面上看,蜀地似乎已平定,但实际上仍暗藏危机。成汉尚书仆射王誓、镇东将军邓定、平南将军王润、将军隗文等人,曾在李势放弃成都出走后,打开成都城门向桓温投降,并为桓温招降李势。桓温当时承诺事成之后让他们“留国称藩”,当一路诸侯。然而,桓温后来背信弃义,决定将他们全部迁往建康。这几人大失所望,遂降而复反,各路兵马加起来足有数万之众,导致蜀中再度烽烟四起。面对变故,桓温表现得沉着冷静。他亲自率军攻打邓定,派袁乔攻打隗文。结果,邓定与隗文的军队均大败而逃。随后,桓温命令益州刺史周抚镇守彭模,斩杀了王誓与王润。桓温在成都停留三十日后,整顿部队返回江陵。


立贲为帝
       公元347年的四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撼动了成都大地。这一自然灾害不仅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恐慌与破坏,也成为了邓定、隗文等人趁乱而起的契机。他们迅速抓住机会,以“蜀地将要改朝换代”为口号,召集旧部重新集结力量,并成功攻占了成都城。面对这一局势,东晋征虏将军杨谦不得不选择战略性撤退,放弃涪城,退守德阳,以图保存实力。 邓定和隗文占领成都后,为了稳定局势,首先维持了表面的秩序。然而,他们深知自己资历尚浅,威望不足,难以完全掌控局面。因此,他们决定拥立一位具有号召力的人物作为名义上的领袖,以凝聚军心民心,成就更大的事业。当时成汉李氏家族的后代要么已被杀戮殆尽,要么被迁徙至建康,几乎再无继承者。正当二人一筹莫展之际,有人向他们推荐了原李雄朝丞相范贲。范贲虽已年过八旬,但身体依然康健,且因其长期信奉天师道,在蜀地拥有众多信徒和极高的声望。得知这一消息后,邓定和隗文大喜过望,

          同年秋七月,亲自率领仪仗队浩浩荡荡前往青城山,隆重迎请范贲出山即位。范贲登基后,沿用了李势时期的年号“嘉宁”,象征着对成汉王朝传统的延续。 范贲此时已是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形象,他本已归隐山林多年,不再过问世事。然而,当他看到邓定和隗文的诚意以及蜀中百姓渴望摆脱东晋统治的愿望时,内心再次燃起了对成汉故国的忠诚之情。他毅然决然地走出青城山,接受皇帝之位,肩负起复兴成汉的重任。范贲称帝后,高举抗晋的大旗,充分利用蜀人对东晋的不满情绪,凭借其父范长生在蜀地多年经营天师道所积累的声望和影响力,召集了大量李氏旧部和天师道教徒,整合反晋力量,迅速壮大了抗晋队伍。在他的感召下,“蜀人相率归附”,军队规模迅速扩充至精锐兵勇万余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反抗力量。

        永和四年(348年)十二月,东晋振威护军肖敬文也在涪城(今绵阳)举兵反晋,斩杀了晋征虏将军杨谦,随后归附范贲政权,占据涪城这一战略要地。范贲命令肖敬文驻守涪城,切断晋军北上的通道,并进一步进军巴西,直逼汉中。这一系列军事行动引发了巴西、汉中地区的广泛响应,许多民众纷纷加入抗晋阵营,使得范贲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肖敬文据守涪城后,声势日益壮大,甚至击败了桓温增派的督护邓遐与周抚的部队。桓温见状,不得不下令梁州刺史司马勋率军会同周抚共同进剿肖敬文。然而,肖敬文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顽强抵抗,晋军久攻不下,陷入了僵持状态。 尽管范贲领导的成汉军在初期取得了不少胜利,但终究难敌东晋的强大兵力。

        晋穆帝永和五年(349年)夏四月,桓温派遣益州刺史周抚和龙骧将军朱焘率领数万大军联合进攻范贲。面对东晋重兵压境,成汉军据城坚守,展开了一场英勇悲壮的抗战。战士们宁死不屈,誓死保卫家园,但最终因粮草耗尽、弹尽援绝,成都失守。范贲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拒绝投降,最终慷慨赴义。范氏父子两代人,一生忠于成汉王朝,为蜀中人民流汗流血,他们的精神犹如高山流水,永垂不朽。 范贲的一生,既是成汉王朝最后的光辉篇章,也是蜀中人民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缩影。

 


【家庭成员】

父亲:范长生,成汉丞相

【其他阅读】
=======
2025年4月5日 22:2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