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乙



【上古】【三皇】【五帝】【夏朝】【夏朝帝王】 【商朝】【商朝帝王】【耿国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商朝

本名:子瞿qú("瞿"为多音字,作人名时读qú(非jù或qū))
别名:武乙
‌‌庙号‌:武
‌祭名‌:乙

都城:沬(朝歌,今河南淇县)
民族族群:商族

在位:公元前 1147年 至 1113年,35年

生年:(两说)公元前1180年左右‌ / 公元前1200年—前1185年之间

卒年:公元前1113年

出生地:殷都(今河南安阳)


逝世地:陕西关中东部

1.渭河平原(黄河与渭河交汇区域)主流
2.死于征伐东夷或周人的战场(如渭水流域)
3.现代考证将逝世地锁定在‌渭河平原东部‌(今陕西关中东部)


陵墓:殷墟(今河南安阳洹河北岸)

主要成就:军事扩张‌、宗教改革、迁都(殷(今安阳)至沬(今河南淇县)

前任:庚丁~商朝第二十六位国君

继任:太丁~商朝第二十八位国君


【个人简介】

      武乙(?—公元前1113年),子姓,名瞿,是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商王庚丁之子。根据历史记载,武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147年至公元前1113年,这一时间划分源自“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公元前1147年,其父庚丁去世,武乙继位为商王;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其子文丁继位,继续统治商朝。 作为商代后期的重要君主之一,武乙在位期间曾试图通过一系列政治举措来挽救日益衰落的国势。然而,由于当时社会矛盾加剧、统治体制僵化,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其努力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国力依旧持续下滑。 值得一提的是,武乙在政治体制的演变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积极削弱神权对朝政的干预,推动由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的转变,为后世王权集中奠定了一定基础,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然而,史书也记载他生性残暴、专断,沉溺于享乐生活,缺乏治国远见,因此在后世评价中,他多被视为一位暴君。 总体而言,武乙的统治是商王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其个人形象也因性格与执政方式的复杂性而饱受争议。


【人物生平】

      商王武乙(子姓,名瞿),是中国商朝历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重要君主。他在位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与宗教举措,对中国早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演进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位时间与世系背景

       武乙,子姓,名瞿,是商王庚丁之子,继位为商朝第二十七任君主(《史记》中记为第二十八任)。其在位时间为公元前1147年至公元前1113年,共计三十五年。 公元前1148年,商王庚丁去世,武乙继承王位,成为商朝新的统治者。他即位之初,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开启了其统治的新篇章。 公元前1145年,武乙将都城由殷迁至黄河以北,并在同年将岐邑之地赐予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这一举措被视为对周族势力的认可与扶持。

      公元前1133年,武乙再次迁都,将都城迁至沬(即朝歌,今河南淇县),以适应政治与军事形势的变化。 在其统治末期,即公元前1114年,周部落首领季历(古公亶父之子)前来朝见,武乙赐予其土地三十里、玉十对、马八匹,显示出对周族的进一步支持。 公元前1113年,武乙去世,其子文丁(《史记》作太丁)继位,继续统治商朝。

【政治与军事活动】 

 迁都举措

          武乙在位期间多次迁都,体现出其对政治中心的战略调整与战略布局:

          公元前1147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确立统治中心。

         公元前1145年,迁都至黄河以北,同时赐予周族首领古公亶父岐邑之地。

         公元前1133年,再迁都至沬(朝歌),以应对东部边疆压力与政治局势变化。

 

军事征伐

         武乙在军事上积极作为,多次对外用兵,拓展疆域,稳定边疆: - 多次征伐西部强敌旨方,俘获敌军两千余人,有效遏制西部威胁。 -命令周部落首领季历讨伐西戎,战后赐予其土地、玉器与马匹,以示嘉奖。 - 成功击败东夷部落,缓解东部边疆的紧张局势,巩固商朝东部安全。


【外交往来】   

 对外关系

      武乙时期也展现出一定的外交智慧。周部落首领季历曾前来朝见,武乙不仅予以接见,还给予丰厚赏赐,显示出对周族势力的认可与拉拢。这一举措虽为短期稳定边疆所用,却也为日后周族崛起埋下伏笔


【王权与神权的冲突】

打压巫教势力

        武乙在位期间,与传统宗教势力发生激烈冲突。他采取一系列极具象征意义的行动,挑战神权权威,削弱巫教对政治的干预: - 制作木偶“天神”并与之博弈,胜后当众羞辱木偶,以此破除神权崇拜。 - 以革囊盛血悬挂于高空,仰天射之,称“射天”,表达对天神的蔑视。 - 通过斩杀巫师等暴力手段,直接削弱神权集团的政治影响力。

 

政治影响

         武乙的这些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巫教势力,强化了王权的集中与权威,但也引发了传统宗教阶层的强烈不满。史书多称其“无道”,指责其行为违背礼制、亵渎神明。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他的举措客观上推动了商朝由神权政治向王权政治的过渡,为中国早期政治体系的理性化奠定了基础。

 

死亡之谜

         公元前1113年,武乙在渭河平原(今陕西潼关至华阴一带)狩猎时,据传遭遇雷击身亡。这一事件在后世引发了诸多争议: - 传统巫师集团将此视为“天谴”,认为是对其“射天”等亵渎神明行为的惩罚。 - 部分现代学者则认为,雷击说可能是后世对其统治不满的污名化叙事,武乙的真实死因或为政治谋杀,甚至是在战场上的意外身亡。 无论真相如何,武乙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趣闻轶事】

辱神射天

        商朝末期的君主武乙,以其昏庸无道而闻名于史册。据传,他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甚至挑战天命与神灵。武乙曾亲手制作了一个木制的人偶,并将其称为“天神”。他故意与这个“天神”进行赌博,还命令身边的人担任评判。当“天神”在赌局中落败时,武乙便以此为由,百般羞辱这个人偶,以此彰显自己凌驾于神明之上的姿态。 不仅如此,他还发明了一种极具象征意义的行为来进一步表达对天命的蔑视。他让人制作了一个皮袋,里面装满鲜血,然后将皮袋高高挂起,对着它张弓搭箭,射破皮袋,让鲜血洒落而下,称之为“射天”。此举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挑衅,更是对当时社会普遍信仰体系的公然嘲弄。这种行为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也进一步削弱了他在民众与贵族中的威信。

 

雷击而死

       关于武乙之死,史书中也有诸多传闻。据记载,有一次,武乙在渭河平原(位于黄河与渭河之间)狩猎时,天空晴朗,阳光明媚,忽然一道惊雷劈下,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武乙本人,他当场倒地身亡。 然而,这一离奇的死亡事件也引发了后世学者的诸多猜测。有观点认为,这则“遭雷击而死”的记载,很可能是当时对武乙心怀不满的巫师或史官所编造的故事,意在通过天谴的象征来贬低其统治的合法性,强化他“昏庸无道”的形象。 也有学者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分析。根据武乙晚年频繁用兵于渭水流域的记载来看,他很可能是在征伐西方方国部落的战争中遭遇不测,最终战死沙场。这种解释更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也为武乙的结局提供了更为现实的可能。 无论是“射天”的狂妄之举,还是“雷击而死”的神秘传说,都为武乙这位商朝末代君主增添了一层扑朔迷离的历史色彩。他的行为不仅挑战了当时的社会信仰,也为后人留下了诸多思考与争议。

 

【历史评价 】

  关于商朝君主武乙的历史评价,历代史家多有记载与评述,反映出其在历史中的形象与影响。

      司马迁在其所著的《史记》中评价武乙为“帝武乙无道”,指出其在位期间施政失当,未能以仁德治国,反而行事乖张,导致朝政混乱,民生困苦。这一评价奠定了后世对武乙的基本看法。

        范晔在《后汉书》中也提到“武乙暴虐”,进一步强调了他在统治期间的残暴性格和苛政行为。这种暴虐不仅体现在对百姓的压迫上,也反映在他对待臣属和神权的态度上,从而加剧了社会矛盾,削弱了商王朝的统治基础。

      唐代史学家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则指出:“武乙无道,祸因射天。”这句话揭示了武乙不仅在政治上失德,更因“射天”之举被视为对天命与神权的蔑视,最终招致灾祸。这一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大逆不道,也进一步加深了他作为昏君的历史形象。

          综上所述,从《史记》到《后汉书》再到《史记索隐》,历代史家对武乙的评价多持否定态度,认为其统治时期是商朝走向衰落的重要阶段。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治国理政的历史借鉴。


【史料记载】

       根据《史记·卷三·殷本纪第三》的记载,武乙是中国商朝晚期的重要君主,他在位期间的历史事迹被司马迁收录于这部中国古代经典史籍之中。作为殷商王朝的代表人物之一,武乙的执政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发展状况与王权的运行机制。

        在《殷本纪》中,对于武乙的描述体现了司马迁对商代君主的系统梳理和客观记录。文中提到,武乙继承王位后,面对的是一个内外局势都较为复杂的国家。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稳定政局,巩固统治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持续发展。尽管史料对武乙个人的详细事迹记载较为简略,但通过对其统治背景与政策的分析,仍可窥见其作为一国之君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史记》中也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与政治制度,为后人了解商代晚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依据。武乙作为这一时期的重要人物,其执政经历不仅展现了商王朝晚期的政治脉络,也为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国家形态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些记载不仅是对武乙个人的回顾,更是对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一次深刻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文化意义。如今,我们通过阅读《史记·殷本纪》中的相关篇章,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商代君主及其所处时代的历史背景。


【家庭成员】
祖父:祖甲~商朝第二十四位国君

伯父:廪辛~商朝第二十五位国君

父亲:庚丁~商朝第二十六位国君 
儿子:太丁~商朝第二十八位国君
孙子:帝乙~商朝第二十九位国君


【武乙个人世系】

 【一世】【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少昊(玄嚣)006【蟜极】007帝喾】008【

   【第八代】五兄弟:008.【1.尧】【2.契】【 3.后稷】,【4.帝挚】【5.台玺


   【第八代】01.02.昭明03.相土,04.昌若,05.曹圉,06.冥,07.王亥08.上甲微,09.报丁,10.报乙,11.报丙,12.主壬(示壬),13.主癸(示癸)

商朝>

【第二十一代】01成汤02太丁,03太甲04太庚 ,05太戊 ,06河亶甲,07祖乙 ,08祖辛,09祖丁,10小乙,,11.武丁,12.祖甲

【第三十三代】13庚丁(生一子,武乙

 

【第三十四代】14武乙

 
【宝儿网地图】


========

武乙(wǔ yǐ)~商朝第二十七任国君,武乙被雷劈死是真的吗?

2025年8月7日 16:08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商朝    武乙(wǔ yǐ)~商朝第二十七任国君,武乙被雷劈死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