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绍~十六国后凉第二位国君(399年十二月)

首页标题    五胡十六国    【10】后凉    吕绍~十六国后凉第二位国君(399年十二月)






隐王吕绍



399年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
民族族群:氐族

本名:吕绍

字:永业

谥号:隐王

在位时间:399年十二月

年号:承康(39年十二月)
出生地:略阳
生卒:?--399年

前任:吕光

继任:吕纂


个人简介

       吕绍(?~399年),字永业,略阳(今甘肃省天水市)人,氐族,是后凉懿武帝吕光之子,也是十六国时期后凉的第二位国君。 龙飞元年(396年),吕光正式即天王之位,建立了后凉政权,并立吕绍为太子。作为储君,吕绍肩负着国家未来的重任。然而,在他短暂的政治生涯中,却充满了波折与挑战。

       龙飞四年(399年)五月,吕绍与他的兄长太原公吕纂共同率军出征北凉。此次军事行动旨在扩大后凉的领土和影响力,然而北凉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拒绝与后凉军队正面交锋。面对敌方的谨慎应对,吕绍与吕纂最终无功而返,未能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 同年十二月,吕光病逝,吕绍继位成为后凉的新任国君。然而,他的统治时间极为短暂。不久之后,吕绍便被其兄长吕纂杀害,谥号为隐王。吕绍的一生虽然充满遗憾,但他作为后凉重要历史阶段中的关键人物,仍然在那个动荡的时代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元396年,即龙飞元年六月,吕光正式登基称天王,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后凉政权,并册立吕绍为太子。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后凉政权的正式成立,也为后续西北地区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到了龙飞四年(公元399年)五月,一场重要的战争拉开帷幕。当时,后凉太子吕绍与他的兄长太原公吕纂共同率领大军,向北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面对后凉的强大攻势,北凉王段业迅速采取行动,向南凉王秃发乌孤请求军事援助。秃发乌孤接到求援后,派遣其弟骠骑大将军秃发利鹿孤,联合杨轨一同前往北凉进行支援。 然而,在这场即将爆发的大战中,北凉内部却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沮渠蒙逊作为段业的重要谋士,他冷静分析了当前局势,劝谏段业不要贸然出战。沮渠蒙逊指出:“杨轨虽然表面上是来救援,但实际上他依仗鲜卑的强大势力,暗藏对我方不利的野心。而吕绍、吕纂此次敢于深入我境,显然是将部队置于死地而后生的状态,我们的实力难以抵挡。如果现在选择不出战,我们还能保有如泰山般稳固的局势;但如果贸然迎战,则会陷入如同累卵般的危险境地。”段业听从了沮渠蒙逊的建议,决定按兵不动,避免直接冲突。 由于北凉军队坚守不出,后凉大军无机可乘,最终吕绍和吕纂只能无奈撤军返回。这次战役充分展现了古代战争中策略的重要性,也凸显了谋士在关键时刻对国家命运的重大影响。


登基
       龙飞四年(公元399年)十二月,吕光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在临终之际,他做出了多项重要的人事安排和政治嘱托,以期稳固国家局势并确保家族政权的延续。 首先,吕光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己则退居幕后,号称太上皇帝。这一举措体现了他对继承人问题的深思熟虑以及对权力平稳过渡的期望。同时,他还任命太原公吕纂为太尉、常山公吕弘为司徒,这两位亲信兄弟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职责:吕纂负责统领六军,掌控军事大权;吕弘则主管朝廷政事,掌管内政事务。 吕光深知此时的后凉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南凉、西秦与北凉三个强邻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趁虚而入。因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向吕绍谆谆告诫道:“如今国家正值多灾多难之时,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民心不稳。待我归天之后,你务必将军事指挥权交付于吕纂,将朝政管理权托付给吕弘。你自己则要保持恭顺谨慎的态度,不必过多干预具体事务,只需专注于稳定大局。只要你们兄弟之间能够精诚团结,互相信任,或许就能渡过这场危机。倘若内部产生猜忌与纷争,那么家门之祸必将接踵而至!”

        随后,吕光又转而对吕纂和吕弘说道:“吕绍并非具备拨乱反正之才的人,之所以让他继承大统,仅仅是因为他是嫡出之子,符合传统的继承规则罢了。然而,当前形势严峻,外有强敌压境,内有民心浮动,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国家倾覆。如果你们兄弟之间能够齐心协力,紧密合作,那么皇位便可千秋万代地传承下去。反之,若因私利而相互图谋,则大祸顷刻即至!”听到这些肺腑之言,吕纂和吕弘皆涕泪横流,连连表示不敢违背父亲的遗命。 吕光还特别抓住吕纂的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你性格刚烈暴躁,这是我最为担忧的一点。我希望你今后能够收敛脾气,一心辅佐吕绍,切勿轻信他人挑拨离间之言。”说完这番话后,吕光当日便撒手人寰。 吕绍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立即下令封锁消息,暂时搁置丧礼事宜,以防引起动荡。然而,吕纂却推开东侧小门,径直闯入灵堂,面对父亲的遗体失声痛哭,尽情发泄内心的哀伤。直到情绪稍稍平复之后,他才重新回到议事厅。 吕绍见状,内心倍感惶恐,认为自己难以胜任天王一职,于是主动提出将皇位让给吕纂,并说道:“兄长功高德劭,且年长于我,理应继承皇位。”然而,吕纂却谦逊地推辞道:“陛下身为国家嫡长子,臣怎敢越俎代庖?”尽管吕绍再三坚持让位,但吕纂始终不肯接受,表面上仍维持着对吕绍的忠诚态度。


去世
        吕绍的堂兄、骠骑将军吕超曾对他说:“吕纂统领大军多年,声威远播,震慑内外。然而在先王去世之时,他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哀伤,反而昂首阔步,神情傲慢,心中恐怕已有不臣之心。为了国家社稷的安危,我们应当及早采取行动,将他铲除。”然而,吕绍却坚定地回应道:“先帝临终前的教诲犹在耳边,我怎能违背?如今我年纪尚轻,便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正需要两位兄长的支持与辅佐,以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即便他们真的怀有异心,我也愿意以身殉国,绝不忍心对他们下手。请不要再提及此事。”

          后来,吕纂前往湛露堂拜见吕绍。当时,吕超手握利刃,站在吕纂身旁,用眼神示意吕绍允许他当场擒拿吕纂。然而,吕绍依然拒绝了这一提议。 与此同时,吕弘秘密派遣尚书姜纪向吕纂传递了一条消息:“当今主上昏庸懦弱,难以承受国家的大变故。大哥您素来以威望和恩德著称,理应为国家社稷着想,不应拘泥于小节。”受此激励,吕纂于当夜率领数百名精壮士兵翻越北城,直扑皇城广夏门。而吕弘也带领东苑兵众,用斧头劈开洪范门,配合吕纂的行动。 当时,左卫将军齐从正在融明观驻守。他迎面喝问来者是谁,众人答曰:“太原公吕纂。”齐从义正辞严地说道:“国家正值大丧之际,新君刚刚即位,太原公不走正道,却于深夜潜入禁城,莫非是要谋反?”说罢,他拔出佩剑冲向吕纂,一剑砍中其额头。吕纂的随从迅速上前将齐从制住,但吕纂却称赞道:“这是个忠义之士,不可加害于他!”于是下令释放齐从。

         随后,吕绍派遣虎贲中郎将吕开率领宫廷禁军,在端门布防抵抗;吕超也率两千兵力赶来增援。然而,士兵们素来畏惧吕纂的威名,尚未交战便已溃散。吕纂趁势从青角门进入禁城,并登上谦光殿。吕绍见大势已去,逃至紫阁后自尽身亡。吕超则仓皇逃往广武。 最终,吕纂登上了天王之位,并追谥吕绍为隐王。这一场权力争夺战,以吕纂的胜利告终,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统治时代的开始。

 
【历史评价】
吕光:“永业才非拔乱。
吕纂:“陛下国之冢嫡,臣敢奸之!
姜纪:“主上暗弱,未堪多难。
【史书记载】
《晋书·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一》 
【家庭成员】
父亲:后凉武懿帝吕光。
兄弟:后凉灵帝吕纂、番禾郡公吕弘、陇西公吕纬。
妻子:张氏,吕绍死后,自杀。
【其他阅读】
=======
2025年4月18日 15:03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