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光~十六国后凉开国君主(386--399年十二月在位)
懿武帝吕光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
全名:吕光
字:世明
谥号:懿武皇帝
封号:酒泉公、三河王、大凉天王、太上皇帝
庙号:太祖
年号:
1.太安(386年十月-389年二月)
2.麟嘉(389年二月-396年六月)
3.龙飞(396年六月—399年十二月)
民族族群:氐族(略阳吕氏)
出生地:枋头
生卒:337年~399年十二月
在位时间:386年-399年十二月
主要成就:擒获张蚝、平定五公之乱、征伐前燕、镇压李乌起义、平定苻洛之乱、征服西域诸国、统一河西、建立后凉、击败西秦、威震西北、一生无败
籍贯:略阳郡
前任:
继任:吕绍
陵墓:高陵
个人简介
吕光(公元337年-400年),字世明,祖籍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出生于枋头(今河南省浚县)。他是氐族杰出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前秦时期的名将,同时也是后凉的开国君主。吕光的父亲是太尉吕婆楼,而他的儿子则是灵帝吕纂。 吕光自幼聪慧,精通兵法,且骁勇善战。青年时期,他深得时任宰相王猛的赏识,因举贤良被推荐入仕,初任美阳县令。在任职期间,吕光以卓越的治理能力赢得了百姓的爱戴与拥护。此后,他逐步升迁,担任鹰扬将军一职。
永兴二年(公元358年),吕光受命征讨并州牧张平,在战场上力挫强敌,将号称“万人敌”的张蚝刺下马背,并与邓羌合力将其擒获,这一战奠定了他在军中的威名。建元四年(公元368年),在平定五公之乱的战役中,吕光巧妙运用计谋,成功击溃敌军首领苟兴,斩杀苻双、苻武,立下了赫赫战功。
建元六年(公元370年),吕光率军征伐前燕,因功勋卓著被封为都亭侯。随后,他又奉命镇压蜀地李乌起义,并平定了声势浩大的苻洛、苻重之乱。不仅如此,他还远征西域,征服了诸多国家,为前秦拓展了广阔的疆域,因此深受宣昭帝苻坚的信任与器重。
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吕光奉命带兵东归,途中消灭了凉州刺史梁熙,占据姑臧,从此自立门户。在此之后,他先后讨伐并平定了张大豫、徐炅、彭晃、康宁、王穆等割据势力,最终实现了河西地区的统一。得知苻坚遇害的消息后,吕光为其发丧,尊苻坚为皇帝,谥号“文昭皇帝”。随后,他据地称制,先自封为酒泉公,后又进爵为三河王。
龙飞元年(公元396年),吕光正式称天王,建立“大凉”政权。在他的统治下,后凉的疆域不断扩大,鼎盛时期西至葱岭,东达黄河,成为西北地区的一方霸主。吕光不仅在军事上屡建奇功,还多次击败南羌首领彭奚念及西秦军队,迫使乞伏乾归向其称臣,进一步巩固了后凉的地位。 然而,吕光晚年因年事已高,逐渐倦于政务,执政过程中也出现了失误。他听信谗言,杀害忠臣沮渠罗仇等人,导致朝野人心浮动,反叛事件频发。病重之际,吕光册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而自己则退居幕后,自号“太上皇帝”。 龙飞四年(公元399年),吕光去世,终年六十三岁。他死后被追谥为“懿武”,庙号“太祖”,安葬于高陵。吕光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既是前秦的重要功臣,也是后凉的奠基者,其历史地位不可忽视。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吕光是氐族酋豪世家吕婆楼之子,其家族与苻氏家族同为略阳氐族。在后赵时期,这两大家族一同被迁徙至关东地区。根据史料记载,吕光出生于枋头(现今的河南省浚县西南)。据传,在他出生的那个夜晚,天空中出现了奇异的神光,因此他的名字中带有“光”字。从小,吕光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质,他天生具有“重瞳”的异相。幼年时,他便对排兵布阵的游戏情有独钟;成年后,他对读书并不感兴趣,反而热衷于田猎和武事。 当时,后赵局势动荡不安,苻氏家族的家主苻健率领部众向西迁移,成功占领了关陇地区,并在长安(现今的陕西省西安市)建立了前秦政权。随着这一历史变迁,吕氏家族也重返关中,并开始为前秦效力。
永兴元年(公元357年),苻坚登上了前秦君主的宝座,称大秦天王。在他的统治下,像吕婆楼、梁平老、王猛这样的功臣得到了重用。此时的吕光已届弱冠之年,他性格沉稳持重,为人宽厚大度,喜怒不形于色。尽管如此,他的才华并未被当时的人们所重视,唯有王猛对他颇为赏识。后来,由于王猛的推荐,吕光通过“举贤良”的方式踏入仕途,被任命为美阳县(现今陕西省扶风县北)的县令。在其任职期间,他治理有方,使得百姓和少数民族都对他既敬畏又爱戴,邻近的区域也因此保持了安定和平。由于政绩斐然,他随后被提升为鹰扬将军,并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
南征北战
(铜壁之战、五公之乱、前秦灭前燕之战、前秦平幽州之乱)
公元358年,即永兴二年,苻坚发动了一场针对割据并州的军阀张平的军事行动。张平麾下的养子张蚝以勇猛著称,号称“万人敌”。在与秦军前锋将领邓羌的对峙中,双方僵持不下,持续了十余日之久,难分胜负。 不久之后,苻坚亲自抵达铜壁(现今位于山西忻县西),指挥作战。张平倾尽全力出动所有兵力迎战。战斗中,张蚝单骑冲入秦军阵中,反复冲击达四五次之多。面对如此困境,苻坚悬赏招募勇士迎战。此时,吕光挺身而出,请缨出战,成功将张蚝刺落马下,随后邓羌趁势将其生擒。此役,张平大败,最终只能选择向苻坚投降。经此一战,吕光声名鹊起,威名远扬。
建元三年(公元367年),前秦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宗室叛乱,史称“五公之乱”。赵公苻双占据上邽(治所在今甘肃天水西南)、晋公苻柳占据蒲阪(治所位于今山西永济)、魏公苻廋占据陕城(治所位于今河南三门峡西),而燕公苻武则占据安定(治所位于今甘肃泾川北)。这四路叛军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对长安形成夹击之势。苻坚尝试招降失败后, 公元368年初出兵平叛。然而,由于西线战事不利,苻坚又命令武卫将军王鉴率领精锐部队出征。当时,吕光担任宁朔将军,随同王鉴在西线战场讨伐苻双和苻武。 当时,西线叛军已经乘胜逼近榆眉(治所位于今陕西千阳东)。王鉴希望速战速决,但吕光认为叛军因新近获胜而士气正盛,建议稳重用兵,等待良机。果然,二十日后,叛军因粮草耗尽而被迫退兵。吕光当即与王鉴率军追击,大败叛军,斩首一万五千级。苻双和苻武仓皇逃回上邽。吕光与王鉴乘胜进军,于当年七月攻陷上邽,成功斩杀苻双和苻武,彻底平定了西线叛乱。
建元六年(公元370年),吕光跟随王猛攻灭前燕,因其卓越表现被封为都亭侯。 建元十四年(公元378年),北海公苻重在洛阳发动叛乱。彼时,吕光正在苻重的幕府担任长史。苻坚坚信吕光忠诚正直,不会参与谋反,于是命令吕光逮捕苻重。吕光果然听命行事,将苻重囚禁于槛车之中押送回长安。然而,苻重随后却被苻坚赦免。不久之后,吕光回朝担任太子右率,深得苻坚敬重。次年(公元379年),吕光以破虏将军的身份率军入蜀,镇压李焉起义,因功升任步兵校尉。
建元十六年(公元380年),行唐公苻洛在幽州和龙(治所位于今辽宁朝阳)发动叛乱。苻坚试图招抚未果,遂命大都督苻融率领左将军窦冲、右将军都贵等军队平叛。吕光亦随军出征,隶属于窦冲部下。当时,苻重正驻守幽州蓟城(治所位于今北京大兴),他是苻洛的亲兄,因此再次起兵叛乱,响应苻洛。兄弟二人在中山(治所位于今河北定州)会师。同年五月,窦冲与吕光进至中山,以四万步骑兵大破十万叛军,俘获了苻洛,并将其押送至长安。苻重在逃回蓟城途中,被吕光追击斩杀。不久之后,吕光因功勋卓著升任骁骑将军。
威震西域
(西域三十六国、吕光攻龟兹之战)
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与鄯善王休密驮亲自率领使团前往长安朝贡。他们不仅表达了对前秦的忠诚,还主动提出愿意协助秦军征服西域诸国。此时,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已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国力强盛,军队战斗力极高。苻坚正计划进一步拓展疆域,将目光投向了西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任命吕光为使持节(也有记载为持节),并担任都督西讨诸军事的要职,统领包括姜飞、彭晃、杜进和康盛在内的四位将领,率领以五千精锐铁骑为核心的七万大军(《资治通鉴》中记载为十万,《魏书》则称吕光仅率七千人,但后者可能有误),正式开启了征讨西域的军事行动。同时,苻坚还任命陇西董方、冯翊郭抱、武威贾虔以及弘农杨颖作为辅佐将领,共同参与此次远征。
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正月,吕光自长安出发,踏上了西征之路。临行前,苻坚命令车师前国和鄯善国的军队充当向导,并亲自在建章宫设宴为吕光送行,以示重视。然而,吕光的西征并非一帆风顺。当他行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地区)时,突然听闻苻坚正在南征东晋的消息。面对复杂的局势,吕光一度考虑原地停军待命。但在副将杜进的坚持下,他最终决定继续西进。一路上,部队克服了数百里沙漠的恶劣环境,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当年十二月抵达焉耆国。焉耆及其附属的小国纷纷选择投降,而邻近的龟兹国却联合其属国据城抵抗。吕光随即指挥大军集结于龟兹国都延城(今新疆库车附近)城南,每隔五里设置一个营寨,挖掘深沟,修筑高垒,展开攻城战。为了迷惑敌军,他还巧妙地利用木偶披甲伪装成士兵,布置在堡垒上,制造出兵力充足的假象。龟兹王帛纯则将城外百姓全部迁入城内,凭借坚固的城墙抵御秦军的进攻。然而,就在这一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遭遇惨败,导致鲜卑、羌族、丁零等胡族纷纷起兵反叛,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局面。
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七月,龟兹王帛纯不惜重金向狯胡国求援。很快,狯胡国联合温宿国、尉头国等多个国家,迅速集结了七十万大军,全力援助龟兹。这支联军擅长弓马骑射,精通矛槊战术,所穿铠甲甚至刀枪不入,而且他们的骑兵还能用绳索套住敌人,命中率极高。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吕光麾下的众将无不心生畏惧,纷纷建议每营各自结阵,固守不动以避敌锋芒。然而,吕光并未采纳保守策略,而是果断下令将各营兵力集中起来,演练勾锁战法,并以精锐骑兵作为机动部队,随时填补战场上的缺口。不久之后,吕光率领的西征军在延城西郊与西域联军展开决战,最终大获全胜,斩杀敌军万余人。帛纯见势不妙,连夜弃城逃亡,而龟兹所属的三十余个王国也纷纷归降。吕光乘胜进入延城,设宴犒赏将士,并在当地推行安抚政策,恩威并施。他的威名迅速传遍整个西域,连一些从未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国家也纷纷不远万里前来归附,甚至交出了汉朝政府曾经赐予的符节。吕光则代表前秦政府重新颁发符节,确立了新的宗主关系。 同年八月,苻坚得知西域已被平定,遂任命吕光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同时加封安西将军、西域校尉,并晋爵为顺乡侯,以表彰他的卓越功勋。然而,由于北方局势动荡不安,道路阻隔,苻坚的诏令未能及时送达西域。
入主凉州
龟兹是西域的一个大国,物产丰富,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然而,当西征军占领龟兹之后,士兵们渐渐沉溺于当地的奢侈浮华生活之中,甚至产生了长期驻留的念头。吕光本人也萌生了羁留西域的想法。为了安抚龟兹民众,他决定册立帛纯的弟弟帛震为新的龟兹国王。 当时,著名的西域高僧鸠摩罗什正随军同行。他认为西域是一片“凶亡之地”,不宜久留,并建议吕光率军东归。
吕光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设下盛大宴席,向将士们征询关于去留的意见。众将领因思乡心切,纷纷表示不愿继续驻守西域。最终,吕光下令用两万多头骆驼装载西域的珍宝奇玩,并驱赶了一万余匹骏马,在建元二十一年(公元385年)三月从西域启程东归。经过半年的跋涉,至九月时,大军已经抵达凉州边境。
在吕光东归的途中,长安被鲜卑叛军攻陷,苻坚被迫出逃,最终被羌族叛将姚苌俘获并杀害。苻坚的儿子苻丕虽然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即位称帝,但前秦政权实际上已经分崩离析。此时,高昌太守杨翰担忧吕光会趁机夺取凉州,因此向凉州刺史梁熙提议派遣军队驻守高桐谷口(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和伊吾关(位于今新疆哈密)这两处战略要地,以阻止西征军进入凉州。然而,梁熙并未采纳这一建议。 由于西域消息闭塞,吕光只知道苻坚被叛军围困在长安,对于具体局势并不了解。他感到前途未卜,又听闻杨翰所献之策,担心梁熙会拒绝其入境,因此犹豫不决,不敢贸然前进。
关键时刻,杜进力主迅速进军。于是,西征军继续向东推进,很快便逼近了高昌。面对吕光的强大攻势,杨翰不得不开城投降。随后,敦煌太守姚静与晋昌太守李纯也相继归降。 直到吕光的军队到达玉门关时,梁熙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他发布檄文,谴责吕光未经诏命擅自撤离西域,并命令自己的儿子梁胤率领五万大军前往酒泉阻截吕光。吕光则针锋相对,向凉州各郡传发檄文,指责梁熙在国家危难之际不仅未能履行职责,反而阻挠归国之师。接着,吕光任命彭晃、杜进、姜飞为前锋,挥师直进,在安弥(今甘肃酒泉东)大败梁胤的军队,并将其生擒。 随着战局的发展,周边的胡人和夷族纷纷归附吕光。武威太守彭济见大势已去,遂逮捕了梁熙,并打开城门向吕光请降。吕光顺利占据姑臧(凉州及武威郡治所,今甘肃武威),自封为凉州刺史、护羌校尉,初步确立了对凉州的统治。
在此过程中,梁熙被处死,而酒泉太守宋皓、西郡太守索泮因拒绝投降,也被吕光攻杀。 这一系列事件标志着吕光成功掌控了凉州地区,为后续建立后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场战役也充分展现了吕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断决策的能力。
建立后凉
太安元年(公元386年),苻丕派遣使者授予吕光车骑大将军、凉州牧、领护西域大都督的职位,并封其为酒泉公。然而,使者在途经关中的时候被后秦(由姚苌所建立的政权)扣留,导致诏命未能顺利传达至凉州。同年,吕光得知苻坚遇害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命令全军披麻戴孝,在城南为苻坚举行隆重的发丧仪式,追谥苻坚为大秦文昭皇帝。吕光为苻坚服丧三个月之后,在凉州宣布大赦天下并改年号,自称为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领护匈奴中郎将、凉州牧、酒泉公,正式建立了以姑臧为都城、割据河西地区的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后凉。
太安三年(公元388年)三月,吕光的外甥石聪从关中来到凉州。吕光问他:“中原地区的人们对我治理政事的情况有何评价?”石聪回答说:“只知道有杜进这个人而已,确实没听说过有舅舅您。”吕光听后沉默不语,不久便下令诛杀了杜进。随后,吕光设宴款待群臣,在酒酣耳热之际谈论起政事。当时吕光施行的刑法十分严厉,参军段业进言道:“过于严苛的法律并不符合贤明君主的治国之道。”吕光反驳说:“商鞅的法令极为严峻,却能兼并诸侯;吴起虽然冷酷无情,却帮助楚国称霸,这是为何?”段业回应道:“主公受上天眷顾,肩负统御四海之重任,即便效仿尧舜这样的圣君,仍担心有所疏漏,又怎能用商鞅、申不害这类末流法家的手段来治理承载道义的神州大地呢?这显然不是此地百姓对主公的期望啊。”吕光听后神色一变,向段业致歉,并下诏自我反省,决定减轻刑罚,推行宽厚简约的政策。
太安三年(公元388年),后凉境内接连出现了诸多祥瑞之兆,如“甘露降于逍遥园”、“白燕翱翔于酒泉,众燕列队跟随”,次年(公元389年)更是出现了“麒麟现身金泽县,百兽随行”的奇景。吕光因此再次宣布大赦天下,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称号为三河王,改年号为麟嘉。他设立了完整的官僚体系,册封妻子石氏为王妃,立嫡长子吕绍为世子。后来,太庙建成,吕光追尊父祖四代为王公,并采纳中书侍郎杨颖的建议,将远祖吕望(即姜太公)定为永世不祧的始祖。
龙飞元年(公元396年),由于境内出现“五龙见于浩亹”的异象,后凉群臣纷纷劝吕光登基称帝。于是,吕光再次宣布大赦天下并更改年号,正式登上帝位,自称天王,以“凉”为国号,史称大凉天王。他册立世子吕绍为太子,同时分封吕氏子弟二十人为公侯,标志着后凉政权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晚年及病逝
公元397年,正值龙飞二年,南凉的统治者秃发乌孤宣布建立新的纪元“太初”,并自封为大都督、大单于及西平王,正式确立国号为“凉”。同年,南凉军队成功攻克了后凉的金城地区,这一胜利极大地提升了南凉的声望与实力。随后,后凉将领吕光派遣将军窦苟率领大军讨伐南凉,双方在街亭展开激烈交锋。然而,窦苟所率领的后凉军队最终惨败而归。 随着战局的发展,后凉的乐都、湟河、浇河三郡相继投降南凉,岭南地区的羌胡部落数万之众也纷纷归顺。此外,后凉的将军杨轨与王乞基带领数千户百姓投奔南凉。凭借这些优势,秃发乌孤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改称武威王。 与此同时,后凉内部却因吕光年迈昏庸而陷入混乱。他经常听信谗言,不分忠奸善恶。后凉尚书沮渠罗仇曾随吕光攻打西秦,在一次战役中,吕光的弟弟吕延因轻率追击敌军而导致兵败身死。
到了四月,吕光受人挑拨,以“败军之罪”为由,冤杀了沮渠罗仇及其弟三河太守沮渠麹粥。此举引发了极大的不满,沮渠部族万余人在为沮渠罗仇举行葬礼时,其侄子沮渠蒙逊愤怒指责吕光昏庸无道,滥杀无辜,并誓言要向后凉发动战争以雪此恨。 不久之后,沮渠蒙逊召集部众起兵反抗,迅速攻占临松郡。仅仅十天之内,他就聚集了一支万人规模的军队,并据守金山作为根据地。
五月份,吕光派遣太原公吕纂率军前往忽谷讨伐沮渠蒙逊。尽管吕纂兵力强大,但沮渠蒙逊仍凭借地形优势成功逃脱,退入山中暂避锋芒。 此时,沮渠蒙逊的堂兄沮渠男成也在乐涫起兵响应,集结了数千人的队伍。面对这一威胁,后凉酒泉太守垒澄亲自率领一万步骑兵前去镇压,然而却不幸战败阵亡。趁着这一有利时机,沮渠男成立即进攻建康,并派人说服建康太守段业背叛后凉。段业随即自称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定年号为“神玺”。他任命沮渠男成为辅国将军,赋予其重要的军事与行政权力。同时,沮渠蒙逊也率众投奔段业,并被授予镇西将军之职。 面对新的局势,吕光命令吕纂转而讨伐段业,然而未能取得胜利。趁此机会,沮渠蒙逊主动出击,进攻临洮以支援段业。两军在合离展开激战,结果吕纂再次大败而归。
龙飞四年(公元399年),吕光因病重而逐渐失去对朝政的掌控。当年十二月(即公元400年初),他立太子吕绍为天王,自己则退居幕后,自称太上皇帝。临终前,吕光感慨“开创基业艰难,守护成果不易”,特意叮嘱吕绍将庶兄吕纂与吕弘分别委以军政重任,并强调兄弟之间应和睦相处,共同应对国家面临的内外困境——外部强敌环伺,内部人心未稳。不久之后,吕光病逝,享年六十三岁。 得知吕光去世的消息后,吕绍选择暂时隐瞒丧讯。由于畏惧吕纂的实力,他甚至打算主动让位给吕纂。然而,吕纂非但没有接受,反而联合吕弘发动政变,逼迫吕绍自杀,自立为大凉天王。随后,吕纂将吕光安葬于高陵,追尊庙号为太祖,谥号为懿武皇帝。
【为政举措】
镇压叛乱
吕光通过军事力量成功占领河西地区,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他采取了极端手段,杀害了姚皓、尹景等十余位凉州的名士。这种残酷的行为导致他未能获得河西地区世家大族的认可与支持,反而引发了持续不断的反抗活动。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吕光不得不频繁地动用武力镇压各地的叛乱。以下是他在统治期间所面对的主要几次重大叛乱及其处理过程:
一、镇压尉祐之乱 尉祐原为梁熙的部下,曾与彭济共同策划逮捕梁熙,因此成为吕光的心腹,担任主簿一职并备受宠信。他不仅唆使吕光杀害了姚皓、尹景等凉州名士,还利用权势谋取私利。在被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尉祐于允吾(今甘肃永靖西北)发动叛乱,其堂弟尉随则占据鹯阴(今甘肃靖远西北)予以响应。面对这一局势,吕光迅速派遣部将魏真、姜飞进行讨伐,成功击溃了尉祐的部队。然而,尉祐并未就此罢休,他逃至兴城(今甘肃永靖西北),继续煽动当地各族民众作乱,吸引了大量夷人和汉人加入其阵营。他的叛乱行动甚至导致了吕光军队内部的动摇,使得姜飞所率领的部分兵力瓦解。尽管史料中未明确记载尉祐叛乱的具体结局,但从历史脉络推测,这场叛乱最终应被吕光平定。
二、镇压张大豫之乱 张大豫是前凉末代君主张天锡的世子,在前凉灭亡后随父投降前秦。淝水之战后,他与长水校尉王穆秘密潜逃回河西,隐匿于魏安(今甘肃古浪东)。大安元年(386年),魏安地方势力焦松、齐肃、张济等人起兵作乱,并拥立张大豫为首领。他们迅速攻占了后凉的昌松郡(今甘肃古浪西),击败了前来镇压的杜进部队。随后,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等人也纷纷起兵响应张大豫。然而,张大豫过于自信,不顾王穆等人的劝阻,直接率军进攻姑臧,意图与吕光决战。结果却在姑臧城下惨败,损失两万余兵力。被迫撤退后,张大豫强行掳掠五千余户百姓,退守俱城(今甘肃岷县)。次年(387年),吕光命令彭晃、徐炅联合讨伐张大豫,最终将其击败并处死。
三、镇压彭晃、王穆之乱 彭晃在参与讨伐张大豫后,被任命为张掖太守,但不久便据郡反叛。与此同时,徐炅也起兵响应,却被吕光迅速击败,转而投靠彭晃。此时,张大豫的残余势力王穆攻占酒泉,自称凉州牧;西平太守康宁则自封匈奴王,形成多方割据的局面。彭晃“东结康宁,西通王穆”,试图联合各方力量对抗吕光。然而,吕光当机立断,亲自率领三万步骑日夜兼程,直逼张掖。彭晃的部将寇顗临阵倒戈,开城投降,彭晃本人亦被擒杀。随后,吕光乘胜追击,率两万步骑攻打酒泉。王穆因猜忌部将索嘏而分兵攻打敦煌,给了吕光可乘之机。最终,王穆回师抵抗,仍难逃失败命运,被吕光斩杀。
四、镇压郭黁、杨轨之乱 龙飞二年(397年),后凉散骑常侍兼太常卿郭黁凭借对天文术数的精通,预测吕光即将败亡。于是,他与仆射王详密谋,在夜间纵火焚烧洪范门,企图突袭王宫。然而,此次行动很快就被吕光镇压,作为内应的王详被杀。郭黁随即占据姑臧城东苑发动叛乱,因其在民间享有极高声望,许多百姓纷纷响应。吕光紧急调遣正在北凉征战的吕纂撤军回援。起初,吕纂遭到叛军重创,但在西安太守石元良的支援下,终于扭转战局,大破叛军。吕纂乘胜进入姑臧,又在城西再次击溃郭黁部队,使其军势逐渐衰弱。与此同时,后将军杨轨亦发动叛乱,自称大将军、凉州牧。郭黁推举杨轨为盟主,希望借助其力量巩固自身地位。杨轨随即率领两万步骑救援郭黁,驻扎于姑臧城北。但由于双方缺乏有效配合,杨轨很快被吕纂击败。
郭黁得知消息后,弃城东逃,投奔西秦;杨轨则撤军南下,投靠南凉。 综上所述,吕光在统治河西期间,虽通过武力镇压了一系列叛乱,暂时稳定了局势,但这些事件也充分暴露了其政权内部的脆弱性以及与当地民众之间的矛盾。
攻伐西秦
鲜卑贵族西秦主乞伏乾归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在金城自立为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这一举动得到了前秦皇帝苻登的大力支持,从而使得秦、凉一带的鲜卑、胡、羌等各族纷纷归顺于他。盘踞枹罕的南羌首领彭奚念也率部投附其麾下,从而使乞伏乾归所建立的政权成为了当时控制陇西地区的一支不可小觑的强大势力。 与此同时,吕光在苻坚遇害后,逐步掌控了河西地区的局势,据守姑臧,与金城王隔湟水对峙。吕光多次意图渡过湟水向东推进,但均因受到乞伏乾归的顽强阻击而未能得逞。 麟嘉四年(公元392年)八月,乞伏乾归精心策划,唆使彭奚念出兵袭击吕光所辖的湟水北岸战略重镇白土津。面对此突发状况,吕光迅速反应,派遣南中郎将吕方、其弟右将军吕宝、振威将军杨范以及强弩将军窦苟等人率领大军东下进攻金城。然而,这场战役却遭遇了乞伏乾归的猛烈反击,最终以惨败告终。吕宝及万余名将士不幸阵亡,后续各部见形势不利,纷纷撤退。
随后,吕光又派遣其子吕纂率领五千步骑兵南下攻打彭奚念,双方在盘夷展开激战,但吕纂军队再次大败而归。 面对接连的失败,吕光决定亲自率领大军讨伐乞伏乾归和彭奚念。他屯集重兵于左南,而彭奚念则在白土津垒石筑堤,利用水流巩固自己的大营,并派遣一万轻骑扼守河津渡口,以防敌军渡河。吕光审时度势,采取了一项关键的战略调整:他命令将军王宝秘密转移至湟水上游,趁着夜色强行渡河,成功实现东进。彭奚念闻讯后惊慌失措,导致军中大乱。吕光抓住战机,迅速攻占白土津,摧毁对方的石堤,顺利渡过湟水,直逼枹罕。彭奚念的军队顷刻间溃散,他只能独自突围,仓皇逃往甘松。 此战充分体现了吕光从失败中汲取教训的能力。他改变传统的正面决战策略,通过奇袭渡河的方式,打乱敌方部署,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场战役不仅彰显了古代将领的智慧与胆识,更成为历史上以智取胜的经典案例之一。
麟嘉七年(公元395年)七月,吕光率领十万大军征伐西秦。面对强大的后凉军队,西秦主乞伏乾归选择称藩,并将儿子乞伏敕勃作为人质送往吕光处,以此表明自己的臣服态度。在确认乞伏乾归的诚意之后,吕光遂下令班师回朝。 然而,局势并未因此而长久稳定。龙飞元年(公元396年),西秦内部出现分裂,时任秦州牧的乞伏益州与乞伏轲殚关系恶化,导致乞伏轲殚最终投奔了吕光。这一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龙飞二年(公元397年),吕光对乞伏乾归的态度愈发强硬,他发布了一道诏书,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乞伏乾归心怀狼子野心,反复无常。朕正准备向东扫平秦、赵之地,在会稽勒石铭功,岂能让这个小子盘踞于洮南!况且,他的兄弟之间互相猜忌离间,这正是我们可乘之机,万不可错过。”于是,吕光命令内外戒严,亲自率军讨伐西秦。 得知消息后,乞伏乾归部下纷纷建议前往成纪避其锋芒,但乞伏乾归却冷静分析道:“战争的胜负关键在于智谋巧拙,而非兵力多寡。吕光虽兵多将广,但实际上并无章法;他的弟弟吕延虽勇猛但缺乏计谋,实在不足为惧。而且吕光的精锐部队大多集中在吕延手中,一旦吕延失败,吕光自然会撤退。” 随后,吕光率主力驻扎长最,派遣儿子吕纂带领杨轨、窦苟等将领统帅三万步骑攻打金城。乞伏乾归则亲率两万军队前来救援,但还未到达,吕纂等人便已攻克金城,擒获金城太守卫健。为了进一步牵制秦军行动,吕光又派将领王宝率五千士兵挑战乞伏乾归,同时命令梁恭、金石生率领万余甲士从阳武下峡出击,与秦州刺史没弈干一同攻击乞伏乾归的东部防线。此外,天水公吕延也率领枹罕之众攻取临洮、武始、河关等地,皆告捷报。 接连失利让乞伏乾归深感危机,他感叹道:“唯有在绝境中求生存,方能扭转乾坤,就在此时此刻!”于是,他派人散布假消息,声称“乞伏乾归军队溃散,现已逃往成纪”。吕光之弟吕延听闻此讯,信以为真,欲率军追击。然而,吕延的司马耿稚极力劝阻:“乞伏乾归雄才大略,非同小可。他曾以弱胜强,击败王广和杨定,皆因设下诱敌之计。即便如此小国,也不可轻视。
困兽犹斗,更何况是乞伏乾归这样的人物?怎能指望他望风而逃呢?再者,传信之人目光闪烁、神色慌张,显然别有用心。如今应当稳住阵脚,逐步推进,待各路大军汇合后再一举歼灭敌军。” 可惜吕延并未采纳耿稚的建议,执意率轻骑追击。结果,两军相遇,吕延战败被杀。耿稚与将军姜显收拾残兵,退守枹罕。与此同时,吕光也意识到局势不利,遂率军退回姑臧,结束了此次征战。
统治高昌
麟嘉六年,即公元394年的七月,吕光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他任命自己的儿子吕覆为都督玉门以西诸军事,同时兼任西域大都护,并且派遣吕覆镇守高昌这一战略要地。为了进一步巩固边疆的治理与防御体系,吕光还特意命令朝廷中的大臣们将自己的子弟一同派往高昌,跟随吕覆共同履行职责。此举不仅体现了吕光对西域地区管理的重视,也展现了他希望通过家族与朝臣力量相结合的方式来强化边疆统治的决心。
【史载】
《十六国春秋·卷八十一·后凉录一》
《十六国春秋别传·卷十·后凉录》
《晋书·卷一百二十二·载记第二十二》
《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
《太平御览·卷一百二十五·偏霸部九》
【历史评价】
王猛:此非常人。
苻坚:吕光忠孝方正,必不同也。
苻宏:君器相非常,必有大福。
蔡东藩:秃发乌孤之背吕光,乘光之衰也,沮渠蒙逊之叛吕光,因光之暴也。乌孤与光,本有杀兄之宿嫌,不得已敛尾戢翼,受光之封。至毛羽已丰,不飞何待。蒙逊本为光臣,与光无怨,待诸父罗仇麴粥无辜被杀,挟愤而起。一则蓄之于平素,一则迫之于崇朝,要之皆有词可援,非无因而至也。然使吕光能修明政刑无怠厥治,则乌孤不能崛兴,蒙逊何至猝变。分崩之祸,不戢自消,乃知瓦解土崩之患,莫非自召耳。
魏收:夷狄不恭,作害中国,帝王之世,未曾无也。刘渊(刘聪、石虎、苻生、吕光、慕容详、慕容永、慕容超、慕容冲、慕容熙、赫连勃勃)等假窃名目,狼戾为梗,污辱神器,毒螫黎元,丧乱鸿多,一至于此。怨积祸盈,旋倾巢穴。天意其俟大人乎。
房玄龄:世明委质伪朝,位居上将,爰以心膂,受脤遐征。铁骑如云,出玉门而长骛;雕戈耀景,捐金丘而一息。蕞尔夷陬,承风雾卷,宏图壮节,亦足称焉。属永固运销,群雄兢起,班师右地,便有觊觎。于是要结六戎,潜窥雁鼎;并吞五郡,遂假鸿名。控黄河以设险,负玄漠而为固,自谓克昌霸业,贻厥孙谋。寻而耄及政昏,亲离众叛,瞑目甫尔,衅发萧墙。昔窦融归顺,荣焕累叶;隗嚣干纪,靡终身世。而光弃兹胜躅,遵彼覆车,十数年间,终致残灭。向使矫邪归正,革伪为忠,鸣檄而蕃晋朝,仗义而诛丑虏,则燕、秦之地可定,桓、文之功可立,郭黁、段业岂得肆其奸,蒙逊、乌孤无所窥其隙矣。而猥窃非据,何其谬哉。夫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非其人而处其位者,其祸必速;在其位而忘其德者,其殃必至。天鉴非远,庸可滥乎。
张大龄:吕光骄虐,一传而乱,李暠乘时挟诈,段业文懦无断,及身幸矣,奚后之垂。……夫区区河西,五凉分割,以五小郡而与中原抗衡,刘、石、苻、姚,亶亶虎视,至魏而始定,此其故何也。盖其士饶,饶则畜牧蕃;地险,险则关河隔;俗劲,劲则士卒犷悍。由是无事勤耕牧,有事便技击。
无名氏:吕光之才,止於将耳。吕氏得国,光拥重兵,乘苻氏之衰一举而得,实得天之幸,非光之力。光之据凉州,无士彦之才,岂能安之。内有诸子相争而不能制,使其阋墙,外有蒙逊、乌孤而不能用,任其据地称孤。诚可笑也。后凉之亡,实始於光也。
王夫之:吕光、杜伏威、刘豫、明玉珍汲汲焉相尊以益其骄,骈首就戮而悔之无及,以死亡易一日之虚尊,且自矜也,人之愚未有如是之甚者也。
【轶事典故】
精诚玄感
吕光率军征讨西域诸国,在茫茫戈壁和沙漠中行进三百多里,皆无水源,将士们很恐惧。吕光鼓励将士说:“我听说李广利精诚感动天地,涌出飞泉,我们难道就没有一点可以感动天地的吗。皇天必定会帮助我们,各位不必担忧。”不久下起大雨,平地涨起三尺水。
巨霸黑龙
吕光攻打龟兹城,他左肘上的肉印出现了两个字——“巨霸”。夜晚其营帐外面有一黑色物体,大小就像断堤,头上的角不停摇动,目光就像电一样,等到黎明之时四周布满云雾,于是就看不见了。白天查看它停留的地方,南北长达五里,东西宽达三十余步,卧在地上留下的鳞甲,依然可以看到。吕光笑着说:“黑龙也。”不久西北方起了乌云,暴雨把痕迹冲没了。
夜梦金象
吕光又进攻龟兹城,夜晚梦到金象飞出龟兹城外。吕光说:“此谓佛神去之,胡必亡矣。”不久就攻破了龟兹城。
傅曜托梦
张掖郡的督邮傅曜考核下属的各个县,丘池县令尹兴把他杀死,尸体投到空井中。傅曜托梦给吕光:“臣张掖郡小吏,案校诸县,而丘池令尹兴赃状狼藉,惧臣言之,杀臣投于南亭空井中。臣衣服形状如是。”吕光醒来后仍然能看到傅曜的身形,过了很久才消失。吕光派遣使者去核实真相,结果和梦中傅曜所说的一样,吕光大怒,杀死了尹兴。
躬临扑虫
麟嘉二年,沮渠罗仇担任西宁太守。往年蝗虫产子在地中,这个月全都变为蝗虫,在成片的农田中跳跃。吕光于是亲自率领吏民前往扬川、潒水北岸一带捕捉蝗虫。车驾所到的地方,蝗虫随即被捉尽。所以麦苗的损失很小。
父亲吕婆楼,在前秦官至司隶校尉。吕光建凉后,追尊为凉景昭王。
母亲某氏,吕光建凉后,追尊为凉昭烈妃。
兄弟:
1.吕德世,前秦内乱时到仇池避难,后到凉州投奔吕光。
2.吕他,左将军,后封巴西公。
3.吕宝,右将军。吕宝之子吕隆继位后,追尊吕宝为凉文帝。
4.吕延,左丞,后封天水公。
5.吕方,征东将军,镇守广武。
妻妾:
1.王妃石氏,吕光出征西域时留在前秦,前秦内乱时走到仇池,后到凉州。吕光称三河王时立其为王妃。
2.淑媛赵氏,吕纂的母亲。
儿子:
1.吕纂,太原公,太尉。吕光庶长子,后发动政变登位,即为凉灵帝。
2.吕弘,常山公,司徒。吕纂继位后封番禾郡公,使持节,侍中,大都督,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司马,车骑大将军,司隶校尉,录尚书事。
3.吕绍,太子,吕光去世后继位,吕绍继位不久即被吕纂发动政变所推翻,吕绍自杀。
4.吕纬,陇西公。
5.吕覆,都督玉门诸军事,西域大都护,镇守高昌。
6.吕训,光征西域时,留在仇池。在杨难当主政仇池时,任建忠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