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皋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夏朝
本名:皋
别名:昊、夏后皋、皋苟
民族族群:华夏族
都城:
1.继位初期:西河(河南洛阳西/渑池)
2.即位当年:迁都斟鄩(河南洛阳二里头)
3.执政后期:渑池新城(河南渑池西)
在位时间:
1.主流记载:公元前1679年(乙丑年)至公元前1669年,共计11年
2.争议记载:(按《竹书纪年》推论)称其在位9年(公元前1675年—前1666年)
出生地:西河王宫
陵墓:皋陵、崤山南陵(今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境内)《竹书纪年》载“帝皋葬于安邑”
逝世年事件:姒皋去世同年(前1669年),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出生
前任:姒孔甲(sì kǒng jiǎ)
继任:发
【个人简介】
皋,生卒年不详,亦写作“昊”,又称为简皋,是中国上古时期夏朝的第十五任君主。他是夏王孔甲之子,在孔甲去世后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的重要统治者之一。皋所处的时代,正值夏朝中后期,王朝政局多变,社会结构逐渐复杂,其统治期间的历史虽因年代久远而记载不详,但仍被后世史家所关注。
据传,皋在去世后安葬于崤山,即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一带。崤山地势险峻,历来被视为重要的地理标志,皋的陵墓所在也增添了其历史与文化意义。作为夏朝王室的重要成员,皋的生平虽史载有限,但他在夏朝历代君王的传承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为后人研究夏代历史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人物梳理】
皋,生卒年不详,是中国上古时期夏朝的第十五任君主。
据《太平御览》卷八十二所引《古本竹书纪年》及《帝王世纪》记载,皋又作昊、皋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亦称其为夏后皋,表明其在夏王朝中的尊贵地位。皋为夏王孔甲之子,在孔甲去世后继承王位,成为新一代的统治者。
据《通鉴外纪》记载,皋在位共十一年。他在位期间虽史载不多,但作为夏朝中期的一位君主,其统治对当时的政治与社会发展或有深远影响。皋去世后,据传葬于崤山,即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一带,此地亦称崤地,地势险要,历史悠久。 皋去世后,其子发继承王位,延续了夏朝的世袭统治。皋作为夏朝的重要君主之一,其生平虽多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但仍为后人所铭记,是研究夏代历史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环。
【史料记载】
姒皋,夏朝第十五任君主,为孔甲之子。在孔甲驾崩之后,姒皋继承帝位,史称“帝皋”。其在位时间虽未详尽记载,但据《通鉴外纪·卷二》所载,姒皋即位于元年乙未,共在位十一年。帝皋去世后,其子帝发继位,延续夏朝国祚。 关于姒皋的史料虽不多,但在古代典籍中仍可见其踪迹。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记载:“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这是对姒皋承袭帝位与政权更迭的基本记录,体现了夏朝王位传承的脉络。
据《太平御览·卷八十二·皇王部七》引《纪年》所述:“后昊立三年。”其中注释指出“帝皋也”,表明姒皋亦称“后昊”,或与其称号、别名有关。此外,《帝王世纪》则补充记载:“帝皋,一名皋苟。”说明其名在不同文献中可能存在异文或别称。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中,亦有一段与姒皋相关的记载,虽非直接描述其生平,却提及了他的陵墓所在。文中载:晋国老臣蹇叔送其子出征时悲叹道:“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此段文字不仅表达了蹇叔对战事的预判与悲痛,也从侧面印证了姒皋作为夏朝君主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墓葬位置在古代已被认可与记载。
综上所述,尽管关于姒皋的史料较为零散,但通过《史记》《太平御览》《左传》《通鉴外纪》等典籍的记载,我们仍可窥见其作为夏朝君主的一鳞半爪,也为后人研究夏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依据。
【家庭成员】
祖父:姒不降(夏朝第十一位君主),对姒皋寄予厚望,亲自以贤臣“皋陶”之名为其命名
叔祖父:姒扃(姒不降之弟,夏朝第十二任君主)。
父亲:姒孔甲(夏朝第十四任君主),昏聩荒淫致诸侯叛离,但姒皋以太子身份摄政三十一年,维持国政稳定。
叔叔:姒廑(姒扃之子,夏朝第十三位君主)
妻子:史料未载其妻室信息
儿子:姒发:长子,继承王位(夏朝第十六任君主),在位期间任用贤臣关龙逄,实现短暂中兴。
孙子:夏桀(姒履癸):姒发之子,姒皋之孙,夏朝末代暴君
姒皋个人世系:
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昌意,006颛顼,007鲧,→008禹→009启→010姒中康~姒相~012姒少康~013 杼~014 槐~015 芒~ 016泄~017不降 ~018孔甲~019 皋~~~传位于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