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泄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夏朝
全名:姒泄
别名:姒洩、后泄
姓:姒
氏:夏后氏
都城:老丘(今河南开封)
民族族群:华夏族
在位时间:有争议........
1.公元前 1730年~1706年(25年)
2.公元前1843年—公元前1812年(共31年)
3.公元前1863年—公元前1843年(共20年)
生卒:?--公元前 1706年
陵墓:
前任:姒芒,(sì máng)
继任:不降
【个人简介】
泄,又名洩(音同“谢”,xiè),姒姓,是中国上古时期夏朝的第十位君主。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史书记载不详,具体时间已不可考。 在夏朝的历史长河中,泄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君主,继承了先王的基业,并在位期间致力于巩固政权、发展生产,推动了当时社会的稳定与进步。据传其治国期间,注重礼制建设,强化中央集权,同时加强对周边部族的管理与融合,为夏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后”是夏朝时期对君主的尊称,与后世“王”的称谓有所不同,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体制与文化特色。作为“后”,泄不仅肩负着统治国家的重任,也在一定程度上传承了大禹治水以来的治国理念与精神传统。 尽管关于泄的史料记载较为有限,但他作为夏朝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仍为后人所铭记。
【人物生平】
夏后泄,名泄,姒姓,夏后氏,是夏朝第十位君主,为夏王芒之子。他在位期间,夏朝的都城设于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国都里村附近)。 夏后泄继承了先王杼、槐、芒所奠定的基业,在其统治期间继续稳固和发展夏王朝的统治秩序。据史书记载,夏后泄在位的第二十一年,曾对诸夷部落颁布封命,以示安抚与统御。
《竹书纪年》记载:“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当时夏王朝对周边部族的影响力,也反映了夏后泄在治理国家时对边疆事务的重视。 夏后泄在位共计25年,时间跨度为公元前1730年至公元前1706年。在其统治期间,发生了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商上甲微灭有易氏之战”。这场战争不仅是商族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夏王朝在晚期对周边诸侯控制力的减弱。
据记载,在泄在位第十二年时,殷侯子亥(又称王亥)曾前往有易氏之地作客,行为放纵不检,引起了有易之君绵臣的不满。绵臣一度欲杀子亥以正其罪,后又改变主意将其释放。然而到了泄在位第十六年,殷侯微(即上甲微)借助河伯部族的军队讨伐有易氏,最终攻灭有易,并斩杀其君绵臣。
《国语·鲁语》中曾评价此事:“中叶衰而上甲微复兴,故商人报焉。”此语不仅揭示了商族在上甲微时期重新崛起的历史背景,也从侧面反映出夏后泄时期夏王朝权威的逐渐削弱与诸侯势力的抬头。 夏后泄的统治时期,既是夏朝延续传统王权的阶段,也见证了周边部族与诸侯势力的变动。他在位期间的政治举措与历史事件,对夏商更替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亲属成员】
祖父:姒槐(夏朝第八任君主):
父亲:姒芒:夏朝第九任君主,姒泄继其王位,定都老丘(今河南开封祥符区)
儿子:
长子:姒不降:姒泄逝世后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第十一任君主,在位期间持续向东扩张势力
次子:姒扃:姒不降之弟,后因姒不降禅让而继位,为夏朝第十二任君主
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昌意,006颛顼,007鲧,→008禹→009启→010姒中康~姒相~012姒少康~013 杼~014 槐~015 芒~ 016泄~传位于 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