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不降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夏朝
本名:姒不降
别名:不降
姓:姒
都城:老丘(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
在位:1817年(一说前1793年)~前1758年
成就:
1.前1811年 : 平九苑之乱
2.前1790年 : 征东夷、西戎
3.前1800年 : 兴水利、促商贸
4.前1795年 : 免赋赈灾
5.前1758年 : 禅让姒扃
生卒:?-前1748年
前任:姒泄,(sì xiè)
继任:扃
【个人简介】
姒不降,姓姒,名不降,出生于古都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他是夏王泄之子,在父亲因病去世后继承王位,年仅19岁便登基为君,在位长达59年,是中国历史上夏朝时期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之一,也是夏代具有重要历史地位与政治成就的杰出统治者。 在姒不降执政的半个多世纪里,夏朝国力强盛,疆域不断扩大,最终达到历史上的最大版图。他以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稳健的治国方略,推动国家发展,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对外扩张,使得夏王朝在当时诸部族中占据主导地位,为夏朝的繁荣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位第59年时,姒不降并未将王位传于自己的子嗣,而是选择将王位禅让给自己的弟弟姒扃,这一举动在当时具有深远意义,体现了他对国家利益高于个人权力的胸怀与格局。禅位之后,姒不降又活了十年,于晚年安然离世,享年八十八岁,去世后葬于故乡老丘,以示对故土的深厚情感与尊重。 姒不降一生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其执政期间被视为夏朝的鼎盛时期之一,为后人所敬仰与铭记。
【人物生平】
夏王不降,名姒不降,出生于夏后泄三年,诞生于夏朝都城老丘,即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东部约54里处的黄河大堤南岸,具体位置位于现今杜留乡国都里村一带的夏都王宫之中。作为夏朝的重要都邑,老丘不仅是政治中心,也见证了夏王朝的繁荣与变迁。 姒不降继位后,在其统治的第六年,面对九苑地区的叛乱,果断采取军事行动,成功平定了局势,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据《竹书纪年》记载:“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这充分体现了他在治国安邦方面的果敢与才能。
所谓“九苑”,是指位于今嵩山北麓、洛河以南的一片区域,大致包括顾县镇、缑氏镇、庞村镇与寇店镇一带,历史上属于有莘氏部族的聚居地。有莘氏与夏后氏同属姒姓部族,均为大禹的后裔,有着深厚的血缘与文化联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该地区部分下层民众发动了叛乱,对夏王朝的统治构成威胁。 面对内乱,姒不降亲自率军征讨,最终以强有力的军事行动稳定了局势,巩固了中央政权的权威,也进一步彰显了他作为一代君王的统治能力与政治魄力。此次胜利不仅维护了夏王朝的统一与稳定,也为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史料记载】
据《竹书纪年》记载:“(不降)五十九年,逊位于后扃。” 意即在夏王不降在位的第五十九年,他将王位禅让于其弟扃(即后扃),这一历史事件体现了早期中国王朝权力传承的一种方式。十年之后,夏王不降驾崩,葬于古都老丘。 这一记载不仅为我们了解夏代早期的政治制度与王位继承提供了重要线索,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与礼制的初步发展。老丘作为夏代的重要都城之一,其地理位置与历史意义在后世史书中亦多有提及,成为研究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参考。
【家庭成员】
祖父:姒芒(夏朝第九任君主)
父亲:姒泄(夏朝第十任君主,定都老丘,扩张夏朝版图)
弟弟:姒扃(夏朝第十二任君主)姒不降生前任命其为相国总揽朝政,以“沉稳多谋”著称
儿子:姒孔甲
母亲:未见于史料
妻妾:记载缺失,仅知育有十余子(均未获继承权)
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昌意,006颛顼,007鲧,→008禹→009启→010姒中康~姒相~012姒少康~013 杼~014 槐~015 芒~ 016泄~ 017不降~传位于017姒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