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扃



【上古三皇五帝】【三皇】【五帝

 

夏朝(xià cháo)             夏朝帝王世系     

 

【基本信息】

所处时代:夏朝
本名:姒扃
别名:扃

都城:西河‌(约在今‌河南洛阳至陕西华阴之间)

在位时间:前1643年 - 前1626年

生卒:约 公元前1818年‌(癸卯年)~公元前1725年‌(享年约93岁)
民族族群:华夏族
出生地: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

陵墓: ‌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境内)
前任:姒不降(sì bú jiàng)

继任:廑


 

【个人简介】

         扃,生卒年不详,为夏朝第十二任君主,籍贯老丘(今河南省开封市)。他是夏王泄之子,不降的弟弟。在其兄长不降去世后,继承王位,继续以老丘为都城,延续夏朝的政治中心。 在位期间,扃勤于政事,秉持先王之制,维护国家稳定与社会秩序。他重视农业发展,关心民生,致力于巩固夏王朝的统治基础。据史书记载,他在位共十八年,去世后由其子廑继承王位。 尽管关于扃的史料记载较为简略,但他作为夏朝中期的重要君主,在维护国家统一与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为后人所铭记。

 


 

【人物生平】

           帝扃,又称夏扃或帝扃,是夏朝历史上第十二任君主。他是夏王泄之子、不降的弟弟,因其卓越的执政能力和丰富的治国经验,受到兄长不降的高度信任与推崇。 在帝不降统治的第五十九年,姒不降认为自己的弟弟姒扃在治理国家方面更具才干,于是决定将帝位禅让给弟弟。这一举动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极为罕见,体现了姒不降以国事为重、无私传位的圣德风范。

          《竹书纪年》中记载:“(不降)五十九年,逊位于后扃,三代之世内禅,惟不降实有圣德。”这里的“三代”指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这段记载不仅肯定了姒不降的贤明,也突显了姒扃继位的正统性与重要性。 姒扃正式登基称帝,改元“帝扃元年戊戌”,开启了新的统治时期。他在位期间,延续了夏王朝的统治秩序,并努力维持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在帝扃在位的第十年,其兄长、前任夏王姒不降去世,帝扃亲自为其举行隆重的悼念仪式,以示对兄长禅让之恩的深切缅怀与敬重。

          帝扃在位共十八年,于帝扃十八年去世,结束了他较为平稳而有序的统治。帝扃死后,其子姒廑继承帝位,继续夏朝的传承。 作为一位承前启后的君主,帝扃虽未有显著的变革之举,但在夏朝动荡与传承交替的历史阶段中,他的存在起到了维系王朝稳定的重要作用。


 


【史籍记载】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帝(宁)居原,自迁于老丘。”此处所言“帝”即指夏朝君主姒扃,又称帝宁。他最初居住在原地,后出于政治、军事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考量,将都城迁至老丘。老丘作为夏代中后期的重要都邑,其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东部,距城区约45里,具体位置在现今黄河大堤南岸的国都里村附近。这一迁都举措在夏代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格局的演变。

            《史记·卷二·夏本纪第二》中虽未详载姒扃迁都之事,但对夏朝历代君主的基本世系与统治概况有所记述,为后人研究夏代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而《竹书纪年》作为先秦时期的重要编年体史书,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记》等后世史籍的不足,成为研究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综上所述,通过对《古本竹书纪年》《史记·夏本纪》等相关文献的梳理,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姒扃作为夏代君主的历史地位及其迁都老丘的历史背景,也为进一步研究夏文化与中原文明的演进提供了宝贵的史料依据。


【家庭成员】

父亲‌:姒泄    夏朝第十任君主,定都老丘(今河南开封)‌
‌兄长‌:姒不降    夏朝第十一任君主,执政59年后禅让于姒扃‌
‌儿子‌:姒廑    夏朝第十三任君主,继位后迁都西河(今河南洛阳西)‌
‌侄子‌:姒孔甲    姒不降之子,姒廑逝世后继位为夏朝第十四任君主‌

 

姒扃个人世系:

         001燧人氏,002伏羲 ,003少典,004黄帝 ,005昌意,006颛顼,007,→008→009→010姒中康~姒相~012姒少康~013 ~014  槐~015 ~ 016~017姒扃~传位于姒廑

 
【其他阅读】
=======

姒扃(sì jiōng)~夏朝第十二代君主

2025年7月30日 21:15
浏览量:0
收藏
首页标题    夏朝    姒扃(sì jiōng)~夏朝第十二代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