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三十八年,公元238年,农历戊午(马)年,曹魏景初二年 蜀汉延熙元年 东吴嘉禾七年,赤乌元年 公孙渊绍汉二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三十八年,公元238年,农历戊午(马)年,曹魏景初二年 蜀汉延熙元年 东吴嘉禾七年,赤乌元年 公孙渊绍汉二年






公元二百三十八年




公元238年,农历戊午(马)年,天干五行属土

曹魏】洛阳)2,魏明帝曹叡景初二年

年号:景初(237年三月-239年)三国时期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曹魏政权第四个年号

***景初元年:景初(237年三月-239年)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历时3年,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四个年号。青龙五年三月改元并改用景初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因此青龙五年三月则成为景初元年四月。 景初三年正月齐王曹芳即位沿用。

蜀汉】成都)孝怀帝刘禅延熙元年(蒋琬辅政)

年号:延熙(238年-257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二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三个年号,

孙吴】建业)吴大帝孙权嘉禾七年

年号:嘉禾(232年-238年八月)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第三个年号,称帝第二个年号,孙吴政权第三个年号。

孙吴】建业)吴大帝孙权赤乌元年

年号:赤乌(238年八月/九月-251年四月)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第四个年号,称帝第三个年号,孙吴政权第四个年号。赤乌十四年四月改元太元元年。

【辽东】公孙渊公孙渊绍汉元年(237七月称帝--238年八月.另说十一月,被魏将司马懿斩杀)

年号:绍汉(237年七月-238年八月),三国时期公孙渊自立为燕王的年号,共计13个月。

【同时期政权】 

烧当羌烧当羌族王~芒中反叛(238年)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一任国王.东川王(忧位居)(227 年 - 248 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35年
【年代】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

【在位黄帝】

曹魏】第二任,魏明帝曹叡(226年6月29日--239年1月22日在位,正月初一.)

蜀汉】后主孝怀帝刘禅(223年五月-263年在位)

孙吴】吴大帝孙权(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

【年号】曹魏曹睿景初二年  蜀汉刘禅延熙元年 【 东吴孙权嘉禾七年,赤乌元年】 ,公孙渊绍汉二年延熙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三国·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魏蜀吴三国年号

公元238年1月3日

农历:238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396年8月28日,波斯历:前385年10月13日,星期:星期三,干支:戊午年 壬子月 癸亥日,属相:马,星座:摩羯座,节气:1月8日小寒 1月23日大寒,数九:二九第3天,儒略日数:1807990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南乡恭侯韩暨卒。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 [1]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景初二年(238年),升任司徒。不久后逝世,年八十,谥号“恭”

【亲属成员】
祖先:韩信,西汉诸侯王,封韩王。
祖父:韩术,曾任河东太守。
父亲:韩纯,曾任南郡太守。
【儿子】
长子:韩肇,袭爵南乡亭侯。
次子:韩繇,官至高阳太守。
【孙子】
韩邦,韩肇之子,官至新城太守,因举故吏而被晋武帝诛杀。
韩洪,韩繇之子,官至侍御史。 
韩松,官至益州刺史、西夷校尉。
【曾孙】
韩寿,韩洪之子,官至代理河南尹,卒赠骠骑将军。
【玄孙】
韩谧(贾谧),韩寿之子,有才华,袭外公贾充爵位鲁郡公,后为司马伦诛杀。
韩蔚,韩寿之子,有才器名望,与贾谧一同被诛杀,韩氏就此覆灭。

     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
       
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烈祖明皇帝下景初二年(戊午,公元二三八年)

  春,正月,帝召司马懿于长安,使将兵四万讨辽东。议臣或以为四万兵多,役费难供。帝曰:“四千里征伐,虽云用奇,亦当任力,不当稍计役费也。”帝谓懿曰:“公孙渊将何计以待君?”对曰:“渊弃城豫走,上计也;据辽东拒大军,其次也;坐守襄平,此成禽耳。”帝曰:“然则三者何出?”对曰:“唯明智能审量彼我,乃豫有所割弃。此既非渊所及,又谓今往孤远,不能支久,必先拒辽水,后守襄平也。”帝曰:“还往几日?”对曰:“往百日,攻百日,还百日,以六十日为休息,如此,一年足矣。”

  公孙渊闻之,复遣使称臣,求救于吴。吴人欲戮其使,羊道曰:“不可,是肆匹夫之怒而捐霸王之计也,不如因而厚之,遣奇兵潜往以要其成。若魏伐不克,而我军远赴,是恩结遐夷,义形万里;若兵连不解,首尾离隔,则我虏其傍郡,驱略而归,亦足以致天之罚,报雪曩事矣。”吴主曰:“善!”乃大勒兵谓渊使曰:“请俟后问,当从简书,必与弟同休戚。”又曰:司马懿所向无前,深为弟忧之。”帝问于护军将军蒋济曰:“孙权其救辽东乎?”济曰:“彼知官备已固,利不可得,深入则非力所及,浅入则劳而无获;权虽子弟在危,犹将不动,况异域之人,兼以往者之辱乎!今所以外扬此声者,谲其行人,疑之于我,我之不克,冀其折节事己耳。然沓渚之间,去渊尚远,若大军相守,事不速决,则权之浅规,或得轻兵掩袭,未可测也。”

  帝问吏部尚书卢毓:“谁可为司徒者?”毓荐处士管宁。帝不能用,更问其次,对曰:“敦笃至行,则太中大夫韩暨;亮直清方,则司隶校尉崔林;贞固纯粹,则太常常林。”二月,癸卯,以韩暨为司徒。

  汉主立皇后张氏,前后之妹也。立王贵人子璿为皇太子,瑶为安定王。大司农河南孟光问太子读书及情性好尚于秘书郎郤正,正曰:“奉亲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曰:“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曰:“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施为,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知也!”光知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自然,不可力强致也。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正,俭之孙也。

  吴人铸当千大钱。

  夏,四月,庚子,南乡恭侯韩暨卒。

  庚戌,大赦。

  六月,司马懿军至辽东,公孙渊使大将军卑衍、杨祚将步骑数万屯辽隧,围堑二十馀里。诸将欲击之,懿曰:“贼所以坚壁,欲老吾兵也,今攻之,正堕其计。且贼大众在此,其巢窟空虚。直指襄平,破之必矣。”乃多张旗帜,欲出其南,衍等尽锐趣之。懿潜济水,出其北,直趣襄平;衍等恐,引兵夜走。诸军进至首山,渊复使衍等逆战,懿击,大破之,遂进围襄平。秋,七月,大霖雨,辽水暴涨,运船自辽口径至城下。雨月馀不止,平地水数尺。三军恐,欲移营,懿令军中:“敢有言徙者斩!”都督令史张静犯令,斩之,军中乃定。贼恃水,樵牧自若,诸将欲取之,懿皆不听。司马陈珪曰:“昔攻上庸,八部俱进,昼夜不息,故能一旬之半,拔坚城,斩孟达。今者远来而更安缓,愚窃惑焉。”懿曰:“孟达众少而食支一年,将士四倍于达而粮不淹月;以一月图一年,安可不速!以四击一,正令失半而克,犹当为之,是以不计死伤,与粮竞也。今贼众我寡,贼饥我饱,水雨乃尔,功力不设,虽当促之,亦何所为!自发京师,不忧贼攻,但恐贼走。今贼粮垂尽而围落未合,掠其牛马,抄其樵采,此故驱之走也。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贼凭众恃雨,故虽饥困,未肯束手,当示无能以安之。取小利以惊之,非计也。”朝廷闻师遇雨,咸欲罢兵。帝曰:“司马懿临危制变,禽渊可计日待也。”雨霁,懿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楯橹钩冲,昼夜攻之,矢石如雨。渊窘急,粮尽,人相食,死者甚多,其将杨祚等降。八月,渊使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解围却兵,当君臣面缚。懿命斩之,檄告渊曰:“楚、郑列国,而郑伯犹肉袒牵羊迎之。孤天子上公,而建等欲孤解围退舍,岂得礼邪!二人老耄,传言失指,已相为斩之。若意有未已,可更遣年少有明决者来!”渊复遣侍中卫演乞克日送任,懿谓演曰:“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馀二事,但有降与死耳。汝不肯面缚,此为决就死也,不须送任!”任午,襄平溃,渊与子修将数百骑突围东南走,大兵急击之,斩渊父子于梁水之上。懿既入城,诛其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馀人,筑为京观。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皆平。渊之将反也,将军纶直、贾范等苦谏,渊皆杀之,懿乃封直等之墓,显其遗嗣,释渊叔父恭之囚。中国人欲还旧乡者,恣听之。遂班师。

  初,渊兄晃为恭任子在洛阳,先渊未反时,数陈其变,欲令国家讨渊;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廷尉高柔上疏曰:“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夫仲尼亮司马牛之忧,祁奚明叔向之过,在昔之美义也。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圄,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竟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九月,吴改元赤乌。

  吴步夫人卒。初,吴主为讨虏将军,在吴,娶吴郡徐氏。太子登所生庶贱,吴主令徐氏母养之。徐氏妒,故无宠。及吴主西徙,徐氏留处吴。而临淮步夫人宠冠后庭,吴主欲立为皇后,而群臣议在徐氏,吴主依违者十馀年。会步氏卒,群臣奏追赠皇后印绶,徐氏竟废,卒于吴。

  吴主使中书郎吕壹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因此渐作威福,深文巧诋,排陷无辜,毁短大臣,纤介必闻。太子登数谏,吴主不听,群臣莫敢复言,皆畏之侧目。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吴主怒,收嘉,系狱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侍中北海是仪独云无闻,遂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厄以闻知当有本末。”据实答问,辞不倾移,吴主遂舍之;嘉亦得免。上大将军陆逊、太常潘濬忧壹乱国,每言之,辄流涕。壹白丞相顾雍过失,吴主怒,诘责雍。黄门侍郎谢肱语次问壹:“顾公事何如?”壹曰:“不能佳。”肱又问:“若此公免退,谁当代之?”壹未答。肱曰:“得无潘太常得之乎?”壹良久曰:“君语近之也。”肱曰:“潘太常常切齿于君,但道无因耳。今日代顾公,恐明日便击君矣!”壹大惧,遂解散雍事。潘濬求朝,诣建业,欲尽辞极谏。至,闻太子登已数言之而不见从,濬乃大请百寮,欲因会手刃杀壹,以身当之,为国除患。壹密闻知,称疾不行。西陵督步骘上疏曰:“顾雍、陆逊、潘濬,志在竭诚,寝食不宁,念欲安国利民,建久长之计,可谓心膂股肱社稷之臣矣。宜各委任,不使他官监其所司,课其殿最。此三臣思虑不到则已,岂敢欺负所天乎!”左将军硃据部曲应受三万缗,工王遂诈而受之。壹疑据实取,考问主者,死于杖下;据哀其无辜,厚棺敛之,壹又表据吏为据隐,故厚其殡。吴主数责问据,据无以自明,藉草待罪;数日,典军吏刘助觉,言王遂所取。吴主大感寤,曰:“硃据见枉,况吏民乎!”乃穷治壹罪,赏助百万。丞相雍至廷尉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乎?”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有司奏壹大辟,或以为宜加焚裂,用彰元恶。吴主以访中书令会稽阚泽,泽曰:“盛明之世,不宜复有此刑。”吴主从之。

  壹既伏诛,吴主使中书郎袁礼告谢诸大将,因问时事所当损益。礼还,复有诏责诸葛瑾、步骘、硃然、吕岱等曰:“袁礼还云:‘与子瑜、子山、义封、定公相见,并咨以时事当有所先后,各自以不掌民事,不肯便有所陈,悉推之伯言、承明。伯言、承明见礼,泣涕恳恻,辞旨辛苦,至乃怀执危怖,有不自安之心。’闻之怅然,深自刻怪!何者?夫惟圣人能无过行,明者能自见耳。人之举厝,何能悉中!独当己有以伤拒众意,忽不自觉,故诸君有嫌难耳。不尔,何缘乃至于此乎”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色,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公私分计足用相保,义虽君臣,恩犹骨肉,荣福喜戚,相与共之。忠不匿情,智无遗计,事统是非,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同船济水,将谁与易!齐桓有善,管子未尝不叹,有过未尝不谏,谏而不得,终谏不止。今孤自省无桓公之德,而诸君谏诤未出于口,仍执嫌难。以此言之,孤于齐桓良优,未知诸君于管子何如耳!”

  冬,十一月,壬午,以司空卫臻为司徒,司隶校尉崔林为司空。

  十二月,汉蒋琬出屯汉中。

  乙丑,帝不豫。辛巳,立郭夫人为皇后。

  初,太祖为魏公,以赞令刘放、参军事孙资皆为秘书郎。文帝即位,更命秘书曰中书,以放为监,资为令,遂掌机密。帝即位,尤见宠任,皆加侍中、光禄大夫,封本县侯。是时,帝亲览万机,数兴军旅,腹心之任,皆二人管之;每有大事,朝臣会议,常令决其是非,择而行之。中护军蒋济上疏曰:“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往者大臣秉事,外内扇动;陛下卓然自览万机,莫不祗肃。夫大臣非不忠也,然威权在下,则众心慢上,势之常也。陛下既已察之于大臣,愿无忘于左右。左右忠正远虑,未必贤于大臣,至于便辟取合,或能工之。今外所言,辄云中书。虽使恭慎,不敢外交,但有此名,犹惑世俗。况实握事要,日在目前,傥因疲倦之间,有所割制,众臣见其能推移于事,即亦因时而向之。一有此端,私招朋援,臧否毁誉,必有所兴,功负赏罚,必有所易,直道而上者或壅,曲附左右者反达,因微而入,缘形而出,意所狎信,不复猜觉。此宜圣智所当早闻,外以经意,则形际自见;或恐朝臣畏言不合而受左右之怨,莫适以闻。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绩,岂牵近习而已哉!然人君不可悉任天下之事,必当有所付;若委之一臣,自非周公旦之忠,管夷吾之公,则有弄机败官之敝。当今柱石之士虽少,至于行称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职,可并驱策,不使圣明之朝有专吏之名也!”帝不听。及寝疾,深念后事,乃以武帝子燕王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爽,真之子;肇,休之子也。帝少与燕王宇善,故以后事属之。

  刘放、孙资久典机任,献、肇心内不平;殿中有鸡栖树,二人相谓曰:“此亦久矣,其能复几!”放、资惧有后害,阴图间之。燕王性恭良,陈诚固辞。帝引放、资入卧内,问曰:“燕王正尔为?”对曰:“燕王实自知不堪大任故耳。”帝曰:“谁可任者?”时惟曹爽独在帝侧,放、资因荐爽,且言:“宜召司马懿与相参。”帝曰:“爽堪其事不?”爽流汗不能对。放蹑其足,耳之曰:“臣以死奉社稷。”帝从放、资言,欲用爽、懿,既而中变,敕停前命;放、资复入见说帝,帝又从之。放曰:“宜为手诏。”帝曰:“我困笃,不能。”放即上床,执帝手强作之,遂赍出,大言曰:“有诏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皆流涕而出。甲申,以曹爽为大将军。帝嫌爽才弱,复拜尚书孙礼为大将军长史以佐之。是时,司马懿在汲,帝令给使辟邪赍手诏召之。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遣懿便道自轵关西还长安,事已施行。懿斯须得二诏,前后相违,疑京师有变,乃疾驱入朝。


【公元二百三十八年大事记】

蜀改元延熙
  蜀延熙元年(238)正月,改元延熙,大赦。立刘璿(禅子)为太子。

 

吴铸当千大钱
  吴嘉禾七年(238)三月,铸以一当千大钱,径一寸四分,重十六铢。

 

魏第三次伐辽东
  魏景初二年(238)正月,明帝曹睿诏太尉司马懿领兵四万,第三次伐辽东公孙渊。渊闻之,复遣使向吴称臣求救。吴遂大发兵,以救援为名,实欲待机而动。六月,司马懿至辽东,公孙渊令大将军卑衍,杨祚领兵数万屯于辽隧(今辽宁辽阳西南),围堑二十余里,坚壁不战。司马懿乃多张旗帜,伪攻其南,衍尽将精锐迎之。魏军暗中渡水出其北,直指渊都襄平(今辽宁辽阳)。卑衍等恐,引兵夜走。复与魏军战,大败。魏军遂围襄平。七月,大雨月余不止,辽水暴涨,平地水深数尺,魏三军惊恐,欲撤围移营。司马懿乃令军中,敢有言徙营者斩,军心乃定。雨停,魏军乃合围,作土山地道,昼夜攻之。襄平粮尽,致要相食,死者甚多。渊将杨祚降魏。八月,公孙渊请解围降,司马懿不允。襄平守溃,渊与子修将数百骑突围向东南逃走,魏军公卿以下及兵民七千余人,积尸封土于其上,筑为京观。释公孙渊叔父原辽东太守公孙恭之囚。魏遂据辽东、带方(今朝鲜黄海南道、黄海北道一带)、乐浪(今朝鲜平安南道、平安北道及黄海北道各部分)、玄菟(今辽宁东部至朝鲜咸镜北道一带)四郡。次年四月,吴督军使者羊衜、郑胄,将军孙怡率兵至辽东,时辽东已平,遂击魏守将张持、高虑等,俘掠人口而归。

 

吴改元赤乌
  吴嘉禾七年(238)九月,孙权以赤乌集于殿前,遂改是年为赤乌元年。

 

荀粲卒
  荀粲(约210——238),字奉倩,颍川颍阴人,汉侍中光禄大夫荀彧第五子,魏晋玄学先驱之一。家中诸兄均尊儒,粲独好谈玄远。魏太和(227——233)初,与傅嘏、夏侯玄相识而友善。荀粲认为圣人思想,因旨趣精微,非语言文字所能尽表,六经虽存,不过是圣人思想的外壳,如同糠秕。因而“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因蕴而不出”,即所谓“言不尽意”。这是魏晋玄学主要命题之一,指 文字不能完全表达语言,语言不能完全表达思想。荀粲是此一玄学命题的首倡者之一。娶曹洪女为妻,妻死,痛悼不能自己,岁余亦亡。

 

韩暨卒
  魏景初二年(238)四月初九,魏司徒韩暨卒,约八十岁。韩暨(约159——238),字公至,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东)人。青年时结死士,追杀仇人首祭父墓,由是显名。刘表征其为宜城(今属湖北)长。曹操平荆州,辟暨为丞相掾属,选乐陵(今山东乐陵西南)太守,徙监冶谒者。在职七年因政绩卓著加司金都尉。曹丕称帝,封暨宜城亭侯。魏黄初七年(226)迁太常。魏青龙二年(234)因病逊位。魏景初二年(238)二月十一日,诏封韩暨为司徒。卒溢恭侯。韩暨为我国古代著名机械发明家之一。在他任监冶谒者期间, 鉴于当时冶金鼓风所用排橐均用马力、人力推动,费功费力,便利用水力作水排,使率益提高三倍。一说水排为东汉初南阳太守杜诗所发明,韩暨将其推广。水力鼓风在冶金史上有重要意义,比欧洲大约早十一个世纪。

 

倭女王使至魏
  魏景初二年(238)六月,倭女王卑弥呼遣大夫难升米、都市牛种等访魏,献男女生口十人及斑布。十二月,魏诏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封难升米为率善中郎将,都市牛利为率善校慰,并赐赠大量锦、罽、绛、绢等各色丝绸及刀、铜镜等物。

 

烧当羌起事
  魏景初二年(238)八月,烧当羌王芒中、注诣起事,魏凉州刺史率兵攻讨,斩杀注诣,遂平。

 

吕壹伏诛
  吴帝孙权使中书郎吕壹典校文书,壹因而得宠,渐作威福,陷害无辜,毁短大臣。吕壹诬诌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而收嘉,时同坐人畏壹,并言闻之,独侍中是仪云无闻,据实答问,嘉方得免。吕壹欲使太常潘滩代顾雍为丞相,乃于孙权前白雍过失。权怒,责诘雍。后壹闻浚切齿于己,惧,此事方罢。太子登数谏,权不听,群臣不敢复言。潘浚乃大请百官,欲于宴间杀壹,为国除害。吕壹闻知,称病不行。吴赤乌元年(238)吕壹诬左将军吕据,数日后事明,孙权方悟,乃收壹治罪。 九月,壹伏诛,权乃告谢诸大将,因问

时事所当损益。

 

朱桓卒
  朱桓(177——238),字休穆,吴郡吴人。从孙权,因平山越拜裨将军,封新城亭侯。代周泰斩擒魏将常雕、王双;封嘉兴侯、迁备武将军。吴黄武七年为右都督拒曹休。吴黄龙元年(229)拜前将军,领青州牧。因刺杀佐军,托发狂疾回建业治病。权惜其功,不问。桓耻为人下,每临战,节度不得自由,即愤激恚怒;然仗义轻财,爱护吏士,俸禄产业,皆与共分,故得军心。卒后吏士男女,无不号慕。又家无余财,孙权赐盐五千斛以周丧事。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百一诗 其七

[两汉] 应璩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年各百馀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上叟前致辞。室内妪貌丑。

中叟前置辞,量腹节所受。下叟前致辞。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7日 17:4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