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川王(忧位居) 高句骊国第十一世王(227 年 - 248 年)
东川王(忧位居)
高句丽东川王(?-248年),是中国东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政权——高句丽王国的第11任君主。
根据历史记载,这位君主有时也被尊称为东襄王。 东川王姓高,名忧位居或郊彘。他于公元227年登基,在位期间长达21年,直至248年去世。在其统治时期,正值三国时代初期,中原大地战乱频繁,而高句丽则在东北亚区域逐渐发展壮大。东川王继承前任君主的治国方略,持续巩固和发展高句丽的势力范围,为这个古老王国的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史料对东川王的具体生平记载相对简略,但从其在位时间之长可以推测,他在处理内政外交事务方面应该有着一定的能力与智慧。这一时期,高句丽不仅面临着周边诸势力的竞争与挑战,同时也积极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互动,努力维持自身的独立与发展。
东汉王朝的覆灭之后,辽东地区陷入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其中最为强势的是公孙度家族。这一时期,高句丽与曹魏之间建立了联盟关系,共同对辽东地区展开了军事行动。 在公元234年,曹魏派遣使者前往高句丽,促成了双方的和亲,进一步巩固了这种同盟关系,随后二者联合对辽东郡发动了攻势。到了236年的时候,高句丽斩杀了东吴派遣的使臣胡卫,并将他的首级送到曹魏的幽州,这表明高句丽在当时的政治立场上更倾向于曹魏,而与东吴处于敌对状态。 公元238年,曹魏发起了对公孙渊的讨伐战争,高句丽的东川王也积极响应,派遣主簿大加率领军队协助曹魏进行征讨。当曹魏成功攻占辽东之后,高句丽却突然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转而对辽东西部地区发起了袭击。东川王怀揣着取代公孙氏在辽东称霸的野心,多次出兵袭取辽东郡内的西安平县等地。 然而,在公元244年,曹魏展开了反击战,大将毌丘俭率军进攻并摧毁了丸都城,使得高句丽遭受重创,东川王被迫逃亡至沃沮。尽管丸都城在70年后得以重建并且继续作为高句丽进攻辽东地区的基地,但这次失败对于高句丽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