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渊~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228--238年)

首页标题    三国    曹魏    公孙渊~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228--238年)






乐浪公.公孙渊



时代:汉末→三国

本名:公孙渊

字:文懿

国籍:燕国(三国)

官职:大司马(魏册封)
爵位:乐浪公(魏册封)、燕王(自称)
年号:绍汉(237--238年)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东郡襄平县
逝世日期:238年
主要作品:《表吴主权》《上魏明帝表》

主要成就:夺其叔公孙恭位,割据辽东、击败魏将毌丘俭


个人简介

         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公孙渊夺取了其叔父公孙恭的职位,正式登上辽东的政治舞台。魏明帝
曹叡对这一变动表示认可,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并授予他辽东太守的官职。 然而,公孙渊并不满足于现状。他派遣使者与南方的吴国建立联系,试图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寻找更多机会。

     魏明帝曹叡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吴主孙权为了拉拢这位北方势力,派遣军队携带珍贵礼物前往辽东,意图册封公孙渊。然而,形势急转直下,公孙渊不仅斩杀了东吴使者,还俘获了一万余名东吴将士,此举令他声威大振。魏明帝曹睿再次对其加官进爵,拜为大司马,并赐封乐浪公,以表彰他的忠诚和功绩。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在成功击退前来讨伐的毌丘俭等将领后,公孙渊公然背叛魏国,在辽东自立为燕王,建元绍汉,设立百官制度,俨然一个独立王国的姿态。这种公然对抗中央政权的行为自然引起了魏国的强烈反应。

        魏明帝曹叡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派遣太尉司马懿率领四万大军征讨辽东。面对强大的魏军攻势,公孙渊节节败退,最终在襄平之战中失利。公孙渊与其子一同被魏军所杀,辽东地区重新归入魏国的统治之下。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云变幻,也反映了个人野心与国家意志之间的激烈碰撞。


【人物生平】
胁夺叔位

      公孙渊是辽东太守公孙度的孙子,左将军公孙康的儿子。在公孙康去世时,由于他的儿子们如公孙晃和公孙渊等年纪尚幼,难以承担起治理辽东的重任,于是众人共同推举了公孙康的弟弟公孙恭担任辽东太守一职。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恭因身体原因逐渐失去了生育能力,成为了阉人,这使得他无法有效地治理辽东地区。 到了太和二年(228年),公孙渊强行夺取了叔父公孙恭的职位。面对这一局势,魏明帝并没有听取刘晔的建议,反而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并继续担任辽东太守。这一决定无疑给当时的政局带来了复杂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历史发展埋下了伏笔。

 

周旋二国

          在三国时期的复杂政治局势下,辽东地区的公孙渊展现出其独特的外交策略,试图在这场权力博弈中占据有利地位。他在掌权不久后便开始积极与吴国进行往来互动。

        太和七年(233年),公孙渊意图向吴国称臣,企图借助吴国的力量作为自己的外部支援。面对这一情况,吴国君主孙权计划册封公孙渊为燕王,以示对他的重视和支持。然而,这个决定遭到了东吴朝廷内部的强烈反对。从丞相顾雍到辅吴将军张昭等众多朝臣纷纷劝谏孙权,他们认为公孙渊最终必将失败,因此不建议孙吴对公孙渊提供支持,但孙权并没有采纳这些意见。于是,孙权派遣张弥、许晏等人携带大量金玉珍宝前往辽东,正式册封公孙渊为燕王。然而,公孙渊并未如孙权所愿。他意识到东吴距离辽东遥远,而曹魏却近在咫尺,担心一旦接受吴国的支持会招致曹魏的讨伐。同时,他又觊觎吴国使者带来的珍贵财宝,于是在接待吴国使团时突然变卦,不仅斩杀了吴国使者,还吞没了吴国送来的物资。之后,公孙渊将吴国使者的首级献给了魏明帝,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忠诚。魏明帝对公孙渊的行为感到满意,任命他为大司马,并封他为乐浪公,还让他继续担任辽东太守,统领各个郡县。 后来,明帝派遣使者傅容、聂夔前去辽东正式册封公孙渊为乐浪公。此前,公孙渊派往洛阳的计吏回来后告诉他:“使团中有一位名叫左骏伯的人,此人非同寻常,力大无穷。”听到这个消息后,公孙渊心生恐惧,于是带领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使者居住的学馆。然后才出来拜见使者,在与使者相处的过程中,公孙渊多次在陪同的宾客面前口出恶言。使者回到洛阳后,便向魏明帝详细汇报了公孙渊的态度和行为。

        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派遣幽州刺史毌丘俭等人携带书信和印章前往辽东征召公孙渊入朝。公孙渊得知此事后,立刻召集军队,在辽隧设防阻击毌丘俭率领的魏军。双方展开了一场激战。由于形势对己方不利,毌丘俭最终选择撤退。这场交锋进一步揭示了公孙渊在辽东地区复杂的处境以及他与曹魏之间的微妙关系。

 

自立燕王

      景初元年(237年),在中原大地风云变幻之际,一场惊心动魄的叛乱正在东北方悄然展开。 公孙渊原本是魏国任命的地方官员,在面对毌丘俭等将领率领大军前来讨伐之时,凭借其在当地经营多年所积累的力量成功击退了讨伐军。这一胜利极大地增强了他的野心与势力,于是他决定脱离魏国的统治,自立为燕王。 公孙渊登基后,宣布改年号为“绍汉”,意在表明自己延续汉室正统的决心。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他仿照中原王朝设立了百官制度,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行政体系。同时,他还积极向外扩张影响力,派遣使者携带官方符节前往北方边境地区,授予鲜卑部落首领单于印绶,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加封晋爵,意图拉拢这些游牧民族作为自己的盟友,并怂恿他们侵扰魏国北部边境。 此外,公孙渊深知自身实力有限,难以单独对抗强大的魏国,便再次向南方的吴国称臣,希望能够获得来自吴国的支持与援助,以共同对抗魏国的强大军事压力。这一系列举动使得整个东北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也为三国时期的中国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兵败身死
      公元238年,即景初二年,魏明帝曹叡召回了时任太尉的司马懿,委以重任,令其率领四万精锐之师远征辽东,讨伐割据一方的公孙渊。六月,司马懿的大军浩浩荡荡抵达辽东。 面对来势汹汹的魏军,公孙渊不敢掉以轻心,立即派遣麾下大将卑衍和杨祚统率一万多名步兵与骑兵驻守在辽隧地区,并且围绕这一带挖掘了长达二十余里的壕沟,意图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阻挡魏军前进的步伐。 当司马懿的部队到达辽隧后,公孙渊命令卑衍主动出击进行挑战。然而,卑衍所部却未能抵挡住魏军的强大攻势,在与魏将胡遵的交锋中惨遭失败。此时,司马懿巧妙地指挥军队突破了敌军设置的防线,采取了一种佯攻东南方向而后突然转向东北直扑襄平的战略。卑衍等人担心襄平城防空虚,便匆忙带领兵马连夜赶往襄平增援。 行至首阳山时,公孙渊再次下达决战命令,但这一次卑衍依旧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再度遭遇惨败。随后,司马懿率军顺利抵达辽隧城下,并迅速组织士兵挖掘壕沟构建包围圈。 不料天降大雨,连续下了三十多天未曾停歇,导致辽水水位急剧上涨。这样一来,司马懿的运输船只得以从辽河入海口直接驶抵辽隧城下,为魏军提供了充足的后勤补给保障。雨过天晴之后,司马懿立刻下令在城外堆砌土丘,建造瞭望楼,并准备了大量的石块和强弩,对城内展开猛烈攻击。此时的公孙渊已是惊恐万分,而城内的粮食储备也逐渐耗尽,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死亡人数难以统计。最终,杨祚等人选择了向司马懿投降。 更加令人震惊的是,在八月的一个夜晚,一颗长度约十丈的巨大流星划破夜空,从首山的东北方向坠落在襄平城的东南方向,仿佛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命运即将迎来巨大的转折。
         不久之后,公孙渊的军队全面溃败。他与儿子公孙修率领着数百骑兵向东南方向突围逃跑。司马懿的大军紧随其后,穷追不舍。最终,在流星坠地的地方,公孙渊父子被杀。辽隧城也被攻破,相国以下数千名官吏被斩首示众,公孙渊的首级被送往洛阳,以彰显胜利。随着这一战事的结束,辽东、带方、乐浪、玄菟等地也相继平定,归入了中央政权的统治之下。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公孙渊家中就多次出现一些诡异的现象:有一次,一条狗竟然穿上了官服,戴着官帽爬上了房顶;还有一次做饭的时候,竟发现有一个小孩被蒸死在锅中。更令人惊恐的是,在襄平北市还长出了一块肉,这块肉周长数尺,有头有眼有口,但却没有手脚,还能缓慢移动。当时占卜的人解读说:“这种有形但不完全成形,有头部各器官却不能发声的怪异现象出现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将面临灭亡的命运。”这些奇异事件似乎预示着公孙渊政权即将走向覆灭。

【人物评价】
孙权:天姿特达,兼包文武。 
卫臻: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
夏侯献:公孙渊昔年敢违王命,废绝计贡者,实挟两端。既恃阻险,又怙孙权。故敢跋扈,恣睢海外。宿舒亲见贼权军众府库,知其弱少不足凭恃,是以决计斩贼之使。又高句丽、濊貊与渊为仇,并为寇钞。今外失吴援,内有胡寇,心知国家能从陆道,势不得不怀惶惧之心。因斯之时,宜遣使示以祸福。
孙楚:昔公孙氏承藉父兄,世居东裔,拥带燕胡,凭陵险远,讲武游盘,不供职贡,内傲帝命,外通南国,乘桴沧海,交酬货贿,葛越布于朔土,貂马延于吴会;自以控弦十万,奔走之力,信能右折燕、齐,左震扶桑,輮轹沙漠,南面称王。 
陈寿:度残暴而不节,渊仍业以载凶,秪足覆其族也。
个人作品:《全三国文》有《表吴主权》、《上魏明帝表》。 
史料记载:《三国志·卷八·魏书八·二公孙陶四张传第八》
【家族成员】
曾祖父:公孙延,与公孙度一起移居玄菟郡。
祖父:公孙度,辽东太守。自称辽东侯、平州牧,东伐高句丽,西击乌丸,打击豪族。为公孙氏割据辽东打下基础。
父亲:公孙康,在公孙度死后继承辽东太守的职位,把前来投奔的袁熙、袁尚首级送给曹操,被拜为左将军,封襄平侯。又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丸都城。进一步巩固了公孙氏的地位。
叔父:公孙恭,在公孙康继位后袭封永宁乡侯,于公孙康死后继承辽东太守的职位,魏文帝时加车骑将军。之后大病,成为阉人,被公孙渊胁逼退位。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后,将公孙恭释放。
(兄弟)
兄长:公孙晃,因任子制被公孙恭送至洛阳为官,公孙渊叛乱前曾屡次说明此事。公孙渊叛乱后,魏明帝赐其金粉,公孙晃及其妻子皆吞金而死。
(子女)
儿子:公孙修,与公孙渊一起出逃被擒斩首。
【其他阅读】
=======
2025年3月8日 16:5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