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三十四年,公元234年,农历甲寅(虎)年,魏明帝曹叡青龙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吴大帝孙权嘉禾三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三十四年,公元234年,农历甲寅(虎)年,魏明帝曹叡青龙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吴大帝孙权嘉禾三年。






公元二百三十四年




公元234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山阳公~汉献帝刘协逝世(181年4月2日  —234年4月21日 ),

01,汉世祖:刘秀(前6年-57年),

02,汉显宗:刘庄(28年-75年)
03,汉章帝:刘炟(56年~88年4月9日)
04,汉穆宗: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
05,汉殇帝刘隆(105年11月5日—106年9月21日)

06,汉恭宗:汉安帝刘祜(94年-125年4月30日)

07,刘懿(?- 125年
08,汉敬宗:汉顺帝刘保(115年—144年9月20日)
09,汉冲帝刘炳(143年-145年2月15日)
10,汉质帝刘缵(138年—146年7月26日)
11,汉威宗:汉桓帝刘志(132年-168年1月25日)
12,刘宏(157年-189年)

13,刘辩(173年-190年)
14,刘协(181年4月2日  —234年4月21日 )公元234年,东汉最后一位皇帝、山阳公汉献帝刘协逝世,享年五十四岁(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彻底落幕。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东汉末年,当时朝政混乱,外戚与宦官势力争斗不断,地方豪强崛起,黄巾起义爆发,天下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下,年幼的刘协即位为帝,开始了他充满波折的统治生涯。 刘协虽然身为一国之君,但实权却长期掌握在权臣和军阀手中。董卓、李傕、郭汜等人的专横跋扈使得他如同傀儡一般。直到曹操迎奉天子至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才使他的处境有所改善,然而这也意味着曹操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尽管如此,刘协始终保持着尊严与智慧,在夹缝中求生存,努力维护着皇室的颜面。 最终,在禅让给曹丕之后,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过上了相对平静的生活。直至公元234年病逝,结束了这位历史人物传奇而坎坷的一生。随着汉献帝的离世,东汉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封建王朝也正式画上了句号。



公元234年,农历甲寅(虎)年,天干五行属木

曹魏】洛阳)2,魏明帝曹叡青龙二年

年号青龙(233年二月六日-237年)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第二个年号,曹魏政权第三个年号

蜀汉】成都)孝怀帝刘禅建兴十二年(诸葛亮辅政)

年号:建兴(223年五月-237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二个年号,

孙吴】建业)吴大帝孙权嘉禾三年

年号嘉禾(232年-238年八月)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第三个年号,称帝第二个年号,孙吴政权第二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庐陵李桓、罗历起事(234-236年)(庐陵~今江西吉水)

【吴武陵】五谿蛮反吴(230--234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228--237称帝--238年)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一任国王.东川王(忧位居)(227 年 - 248 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31年
【年代】 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

【在位黄帝】

曹魏】第二任,魏明帝曹叡(226年6月29日--239年1月22日在位,正月初一.)

蜀汉】后主孝怀帝刘禅(223年五月-263年在位)

孙吴】吴大帝孙权(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

【年号】魏明帝曹叡青龙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十二年,吴大帝孙权嘉禾三年。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三国·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公元234年2月16日

农历:234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400年8月28日,波斯历:前389年11月27日,星期:星期日,干支:甲寅年 丙寅月 丙戌日,属相    虎,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8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七九第1天,儒略日数:1806573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山阳公~汉献帝刘协(181——234年) ,汉灵帝次子,字伯和,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逼刘协禅让帝位,建立魏朝。刘协被废为山阳公,于青龙二年(234年)去世,葬于禅陵。

祖父:刘苌,汉章帝曾孙,封解渎亭侯,追赠孝仁皇
祖母:董太后,尊号孝仁皇后
父亲:刘宏,谥号孝灵皇帝
母亲:王荣,汉灵帝贵人,追封灵怀皇后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今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一说今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三里店人,一说湖南益阳人)人。
      刘晔(?——约234),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县东南)人。
     潘璋(?——234),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聊城)人。
     杨仪(?—235),字契公,襄阳人。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青龙二年(甲寅,公元二三四年)

  春,二月,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遣使约吴同时大举。

  三月,庚寅,山阳公卒,帝素服发丧。

  己酉,大赦。

  夏,四月,大疫。

  崇华殿灾。

  诸葛亮至郿,军于渭水之南。司马懿引军渡渭,背水为垒拒之,谓诸将曰:“亮若出武功,依山而东,诚为可忧;若西上五丈原,诸将无事矣。”亮果屯五丈原。雍州刺史郭淮言于懿曰:“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堑垒未成,汉兵大至,淮逆击却之。亮以前者数出,皆以运粮不继,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五月,吴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众号十万;又遣陆逊、诸葛瑾将万馀人入江夏、沔口,向襄阳;将军孙韶、张承入淮,向广陵、淮阴。六月,满宠欲率诸军救新城,殄夷将军田豫曰:“贼悉众大举,非图小利,欲质新城以致大军耳。宜听使攻城,挫其锐气,不当与争锋也。城不可拔,众必罢怠;罢怠然后击之,可大克也。若贼见计,必不攻城,势将自走。若便进兵,适入其计矣。”

  时东方吏士皆分休,宠表请召中军兵,并召所休将士,须集击之。散骑常侍广平刘邵议以为:“贼众新至,心专气锐,宠以少人自战其地,若便进击,必不能制。宠请待兵,未有所失也,以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骑三千,先军前发,扬声进道,震曜形势。骑到合肥,疏其行队,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贼后,拟其归路,要其粮道。贼闻大军来,骑断其后,必震怖遁走,不战自破矣。”帝从之。宠欲拔新城守,致贼寿春,帝不听,曰:“昔汉光武遣兵据略阳,终以破隗嚣,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纵权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诸将坚守,吾将自往征之,比至,恐权走也。”乃使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助司马懿御诸葛亮,敕懿:“但坚壁拒守以挫其锋,彼进不得志,退无与战,久停则粮尽,虏略无所获,则必走;走而追之,全胜之道也。”秋,七月,壬寅,帝御龙舟东征。满宠募壮士焚吴攻具,射杀吴主之弟子泰;又吴吏士多疾病。帝未至数百里,疑兵先至。吴主始谓帝不能出,闻大军至,遂遁,孙韶亦退。

  陆逊遣亲人韩扁奉表诣吴主,逻者得之。诸葛瑾闻之甚惧,书与逊云:“大驾已还,贼得韩扁,具知吾阔狭,且水干,宜当急去。”逊未答,方催人种葑、豆,与诸将奕棋、射戏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必当有以。”乃自来见逊。逊曰:“贼知大驾已还,无所复忧,得专力于吾。又已守要害之处,兵将意动,且当自定以安之,施设变术,然后出耳。今便示退,贼当谓吾怖,仍来相蹙,必败之势也。”乃密与瑾立计,令瑾督舟船,逊悉上兵马以向襄阳城。魏人素惮逊名,遽还赴城。瑾便引船出,逊徐整部伍,张拓声势,步趣船,魏人不敢逼。行到白围,托言往猎,潜遣将军周峻、张梁等击江夏、新市、安陆、石阳,斩获千馀人而还。群臣以为司马懿方与诸葛亮相守未解,车驾可西幸长安。帝曰:“权走,亮胆破,大军足以制之,吾无忧矣。”遂进军至寿春,录诸将功,封赏各有差。

  八月,壬申,葬汉孝献皇帝于禅陵。

  辛巳,帝还许昌。

  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馀日,亮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毘杖节为军师以制之。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杖节而到,贼不复出矣。”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邪!”亮遣使者至懿军,懿问其寝食及事之烦简,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福至,与亮语已,别去,数日复还。亮曰:“孤知君还意,近日言语虽弥日,有所不尽,更来亦决耳。公所问者,公琰其宜也。”福谢:“前实失不咨请,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百姓奔告司马懿,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案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初,汉前军师魏延,勇猛过人,善养士卒。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杨仪为人干敏,亮每出军,仪常规画分部,筹度粮谷,不稽思虑,斯须便了,军戎节度,取办于仪。延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仪不假借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忍有所偏废也。

  费祎使吴,吴主醉,问祎曰:“杨仪、魏延,牧竖小人也,虽尝有鸣吠之益于时务,然既已任之,势不得轻。若一朝无诸葛亮,必为祸乱矣。诸君愦愦,不知防虑于此,岂所谓贻厥孙谋乎!”祎对曰:“仪、延之不协,起于私忿耳,而无黥、韩难御之心也。今方扫除强贼,混一函夏,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若舍此不任,防其后患,是犹备有风波而逆废舟楫,非长计也。”

  亮病困,与仪及司马费祎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仪秘不发丧,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当自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之所部勒,作断后将乎!”自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奔马而去。延寻悔之,已不及矣。

  延使人觇仪等,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汉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而疑延。仪等令槎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将军何平于前御延。平叱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遂夷延三族。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还。始,延欲杀仪等,冀时论以己代诸葛辅政,故不北降魏而南还击仪,实无反意也。诸军还成都,大赦,谥诸葛亮曰忠武侯。初,亮表于汉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馀饶,臣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卒如其所言。丞相长史张裔常称亮曰:“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陈寿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治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初,长水校尉廖立,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副,常以职位游散,怏怏怨谤无已,亮废立为民,徙之汶山。及亮卒,立垂泣曰:“吾终为左衽矣!”李平闻之,亦发病死。平常冀亮复收己,得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也。

  习凿齿论曰:昔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诸葛亮之使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岂徒无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鉴至明而丑者忘怒;水鉴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鉴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于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

  蜀人所在求为诸葛亮立庙,汉主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步兵校尉习隆等上言:“请近其墓,立一庙于沔阳,断其私祀。”汉主从之。

  汉主以左将军吴懿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以丞相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寻加琬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吴人闻诸葛亮卒,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汉人闻之,亦增永安之守以防非常。汉主使右中郎将宗预使吴,吴主问曰:“东之与西,譬犹一家,而闻西更增白帝之守,何也?”对曰:“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吴主大笑,嘉其抗尽,礼之亚于邓芝。

  吴诸葛恪以丹杨山险,民多果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馀深远,莫能禽尽,屡自求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咸以为:“丹杨地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番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十里,山谷万重。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仗兵野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猿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叹曰:“恪不大兴吾家,将赤吾族也!”恪盛陈其必捷,吴主乃拜恪为抚越将军,领丹杨太守,使行其策。

  冬,十一月,洛阳地震。

  吴潘濬讨武陵蛮,数年,斩获数万。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十一月,濬还武昌。


【公元二百三十四年大事记】

魏减鞭杖之制
  魏青龙二年(234)二月十八日,因鞭杖过重,受刑者多无辜死,下诏减鞭杖之制。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
  蜀建兴十二年、魏青龙二年(234)二月,诸葛亮领兵十万出斜谷(今陕西眉县东北)攻魏,遣使约吴共举。四月,蜀军至郿(今陕西眉西眉县东北),屯于五丈原(今陕西眉西眉县西南),与司马懿二十万魏军隔渭水相峙。诸葛亮因数次北伐均以粮草不继而退兵,故分兵屯田,计划久驻,屯田兵杂于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然如故。两军对垒百余日,亮数挑战,懿坚壁拒守,不出。至八月,亮乃送懿巾帼妇人之服以激之,懿仍不出战。诸葛亮遣使至魏营,司马懿但问亮之寝令及政事繁简,不问戎事。使者答诸葛亮夙兴夜寐,事必躬亲,而进食甚少。懿告人道:“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同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卒于军中。蜀长史杨仪整军还,司马懿追之。姜维使杨仪反旗鸣鼓佯将攻懿军,魏军不敢逼,退。蜀军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懿闻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追之不及而还。

 

汉献帝刘协卒
  魏青龙二年(234)三月初六,汉献帝刘协卒,年五十四岁。刘协(181——234),汉灵帝刘宏中子,母王美人。汉中平六年(189)封陈留王,同年九月即帝位,改元永汉,时年九岁。即位时,东汉已名存实亡,刘协成为董卓的傀儡。汉初平元年(190),被董卓挟持至长安。初平三年董旧被诛杀,刘协旋又成为卓部将李傕郭汜控制和争夺的对象。汉兴平元年(194)七月,刘协夜间偷渡黄河至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建安元年(196)七月至洛阳,曹操挟之以令诸候,被近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成为曹操的傀儡。董贵人、伏皇后均被曹操杀死。汉延康元年(220),曹操死,曹丕袭爵,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逼迫刘协退位,东汉亡。丕封刘协为山阳公。卒谥孝献皇帝,葬禅陵(今河南修武北)。

 

吴三路攻魏
  吴嘉禾三年、魏青龙二年(234)五月,吴应蜀约大举攻魏,吴帝孙权自率兵十万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北);遣陆逊、诸葛瑾领兵万余人入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口),向襄阳(今湖北襄樊);将军孙韶、张承入淮,向广陵(今江苏清江西南)。七月,魏明帝曹睿亲率水师东征。魏征东将军满宠令壮士烧吴攻具,射死刘泰。当时吴吏士又多病,权遂退兵,陆逊等军亦退。

 

诸葛亮卒
  蜀建兴十二年(234)八月,蜀丞相诸葛亮卒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军中,年五十四岁。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水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西)。以才学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亮向刘备提出占领荆、益二州,联吴抗曹,统一全国的战略,即著名的“隆中对”。遂为刘备谋士。以后亮劝刘备联合孙权,共破曹兵于赤壁,进而占领荆、益。刘备称帝,亮为丞相。后主刘禅即位,封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咸决于亮。诸葛亮当政期间,曾一下南中,五次攻魏。他励精图治,任人唯贤,吏治严明,赏罚必信。亮长于巧思,曾制连弩、木牛、流马;并推演兵法,作八阵图。诸葛亮文笔清新率直,文章质朴无华,感情真挚,《出师表》为其代表作。另有乐府《梁甫吟》亦颇著名。原有集二十五卷,散佚,现存辑本。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卒谥忠武侯。汉景耀六年(263)春,蜀后主诏为诸葛亮立庙于沔阳(今陕西勉县东),以绝私祀。

 

蒋琬主持蜀政
  蜀建兴十二年(234)八月,蜀帝刘禅以丞相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加琬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次年四月,刘禅以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代琬为尚书令。

 

蜀以费诗为谏议大夫
  费诗,字公举,犍为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刘璋时为绵竹(今四川德阳北)令。刘备入蜀,费诗举城降,累官至州前部司骊。曾劝关羽接受前将军职。反对刘备称帝,降职为永昌(今云南保山东北)从事。曾随诸葛亮献策。蜀建兴十二年(234)蒋琬主持蜀政,以费诗为谏议大夫,卒于家。

 

蜀以尹默为太中大夫
  尹默,字思潜,梓潼涪(今四川绵阳东)人。刘备领益州牧,以默为劝学从事,迁仆射;刘备称帝,拜默谏议大夫;诸葛亮住汉中(今陕西汉中东),默为军祭酒;亮卒,默还成都(今四川),拜太中大夫。尹默习中古文经,曾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学,专精于左氏春秋,熟诵刘歆条例及郑从,贾逵父子、陈元、服虔等诸家经说。曾以左氏何以授蜀太子刘禅。

 

东吴制瓷业形成规模(227~234)
  三国时期,雄据江南的东吴土地肥沃,物产富饶,受战争影响较小,制瓷技术在原有基础上日臻成熟,生产规模比前代扩大了数倍,东吴越窑青瓷为南方瓷系的典型代表。长江中游的武昌一带在东吴末年也有青瓷的烧制。三国早期的东吴青瓷大多仍保留东汉时期的风格特色,造型质朴,最常见的是双系壶、双耳罐,颈短、身矮、肩部鼓出,显得浑厚稳重,纹饰也比较单纯。后期器物品种日渐增多,尤其是人物楼阁罐最为突出。东吴越窑青瓷的一大特色是喜用动物作为器物造型以增加美感,利用平凡常见的器物,巧妙地加入动物的形象,获得新奇的艺术效果。东吴青瓷对两晋制瓷业产生了极大影响,使后来的两晋越窑青瓷,以其特有的优势,经南北朝到唐、五代,持续了七个多世纪。

 

刘琰弃市
  蜀建兴十二年(234)正月,车骑将军李琰妻胡氏入宫贺太后,太后令特留胡氏一月有余。胡氏有美色,琰疑其与蜀后主刘禅私通,令士卒挝胡,以至于以履击面,而后弃遣。胡氏告发。琰下狱,以“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罪弃市。刘琰(?——234),字威硕,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初从刘备于豫州为从事,备待之甚厚。备定益州,琰为固陵太守。后主刘禅即位,封都乡侯,拜卫尉中军师后将军,迁车骑将军,然不豫国政。车服饮食侈靡,侍婢数十。蜀建兴十年,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被诸葛亮遣还成都,官位如故。刘琰死后,蜀停大臣妻母朝庆礼。

 

马岱斩魏延
  蜀前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不睦,建兴十二年(234)八月,诸葛亮临卒,与杨仪、费祎、姜维安排身后军事,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延若不从命,军便自发。亮卒,延果不从命,率所部先南归,烧绝阁道。仪、延各相有叛逆。仪率部日夜兼行,魏延迎击仪等,士卒知延理曲,皆散。延与其子数人逃奔汉中,仪遣将马岱追斩之。魏延(?—234),字文长,义阳(今河南桐柏东)人。以部曲随刘备入蜀,因作战勇猛,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领汉中太守。刘备称帝,延进拜镇北将军。蜀建兴元年(223),封都亭侯;五年,延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大破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因功迁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南郑侯。魏延善养士卒,勇猛过人,每随亮北攻魏,常欲请率兵万人,异道攻长安,与亮会于潼关(今属陕西)。亮不许。延谓亮胆怯,叹恨才高不用。死后被夷三族。

 

宗预使吴
  蜀建兴十二年、吴嘉禾三年(234)八月,吴人闻诸葛亮卒,恐魏借机取蜀,乃增巴丘(今湖南岳阳)兵万人,一欲为蜀之援兵,二欲以事分割。蜀亦增永安(今四川奉节东)守兵,以防非常。同月,蜀右中朗将宗预使吴,孙权问,蜀为何增加白帝守兵。宗预答道:“臣以为东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势宜然,俱不足以相问也。宗预,字德艳,南阳安众(今河南镇平东南)人。汉建安(196—220)中,随张飞入蜀,刘禅即位,预为丞相主簿,迁参军右中朗交,以后累迁至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蜀景耀元年(258)约七十岁,卒年不详。

 

诸葛恪镇抚山越
  吴嘉禾三年(234)八月,以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杨(今江苏南京)太守,使其镇抚山越。恪到任后,封锁山林,每至谷稼将熟,即纵兵抢割中,使无粮各。山民饥穷,渐出降首。至吴嘉禾六年,诸葛恪于丹杨一郡得山越丁壮四万名编入军队,其老弱迁至平原,编入郡县户口。恪因功拜威北将军。

 

李桓、罗历起事
  吴嘉禾三年(234)十一月,庐陵(今江西吉水)人李桓、路合,东冶(今福建福州)人随春,南海(今广东广州)人罗历等一时并起。孙权诏吕岱督刘纂、唐咨等分部镇压。随春即降吴。嘉禾五年二月,中朗将吾粲杀李桓、将军唐咨杀罗历,起事相继失败。

 

刘晔卒
  刘晔(?——约234),字子扬,淮南成德(今安徽寿县东南)人。汉末先随刘勋,后归曹操,为司空他曹掾,从征张鲁,为主簿,为曹操谋士之一。曹丕称帝,以晔为侍中。曾劝曹丕乘刘备攻吴之机灭吴。魏明帝曹睿初即位,晔亦得信任,进爵东亭侯。后有人谓刘晔善伺上意,不尽忠心。或为明帝设谋,请明帝试与晔言,皆反意而问之,以试其情。明帝如言验之,果得其情,从此疏远;晔因而发狂。魏太和六年(232)以病拜太中大夫,后出为大鸿胪。魏青龙二年逊位,复为太中大夫。约卒于魏青龙二年(234),谥景侯。

 

潘璋卒
  潘璋(?——234),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聊城)人。家贫,性博荡嗜酒,好赊酤,债家至门,便道以后豪富便还。孙权爱之,以为将。因镇压山越等,累迁至武猛校尉。汉建安二十年(215),合肥之战,吴诸将败逃,时潘璋在后,横马斩逃兵二人,吴兵皆还战。权壮之,拜偏将军。权征荆州,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擒关羽父子,拜璋为固陵(今湖北宜都、 姊归)太守,振威将军,封漂阳侯。夷陵之战,璋所部杀伤甚众,斩蜀大将冯习等,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权称帝,拜右将军。潘璋彪猛,禁令肃然,好立功业。然性贪奢侈,晚年更甚;吏兵富者,或杀之取其财物,服物僭越,多次违法,有司举奏,权以其功问。吴嘉禾三年(234)卒。

 

杨仪自杀
  蜀建兴十二年(234),杨仪杀魏延,自以为有大功,宜代诸葛亮秉政。而亮生前密以语告诸僚佐,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仪至成都,拜中军师,无所统领,怨愤形于声色。后军师费祎往劝慰之,杨仪道:“往者丞相亡没之际,吾若举军以就魏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复及。”祎密表其言。蜀建兴十三年正月,废仪为民,徙汉嘉郡(今四川雅安北)。仪至徙所,复上书,辞指激切。令下郡收仪,仪自杀。杨仪(?—235),字契公,襄阳人。汉建安(196——220)中,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随蜀关羽为功曹。奉命入蜀见刘备,得刘备赏识,辟左将军兵曹掾。刘备为汉中王,仪为尚书。备东征吴,以仪与尚书令刘巴不睦,左迁遥署弘农太守。蜀建兴三年,诸葛亮用仪为参军;建兴八年迁长史,加绥军将军。亮数出军,仪常规划节度,筹度粮草,不加思虑,须臾便了。亮深爱仪之才干而惜其性狷狭,仪亦以此不得令终。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庭中有奇树

[两汉] 佚名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7日 13:0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