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三十三年,公元233年,农历癸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水 曹魏魏明帝曹叡太和七年 曹魏魏明帝曹叡青龙元年 蜀汉孝怀帝刘禅建兴十一年 孙吴吴大帝孙权嘉禾二年
公元二百三十三年
公元233年,农历癸丑(牛)年,天干五行属水
(年号:太和(227-233年)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第一个年号,曹魏政权第二个年号
(年号:青龙(233年二月六日-237年)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第二个年号,曹魏政权第三个年号
【同时期政权】
【南中】刘胄反蜀(233年)(南中~西南云贵地区)
【吴武陵】五谿蛮反吴(230--234年)
【辽东】公孙渊自立(228--237称帝--238年)
【南匈奴】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三国·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农历:233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401年7月28日,波斯历:前390年11月8日,星期:星期一,干支:癸丑年 癸丑月 壬戌日,属相:牛,星座:水瓶座,节气:1月8日小寒 1月23日大寒,数九:四九第9天,月相:新(朔)月 新(朔)月,儒略日数:1806189,年代: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
【出生名人】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三国蜀汉时至西晋官员、史学家。元康七年(297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家庭成员】
从子:陈符,陈寿哥哥的儿子,继陈寿之后担任著作郎一职。
从子:陈莅,陈符之弟,官至梁州别驾。
【逝世名人】
北海王蕤卒。曹蕤(ruí)(?―233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潘淑媛。曹睿即位后,封阳平县王。232年改封北海王,233年去世。曹蕤无子嗣,234年,以琅邪原王曹敏之子曹赞奉曹蕤后。
【家庭成员】
祖父:魏武帝曹操
祖母:卞皇后
父亲:魏文帝.曹丕
母亲:潘淑媛
兄弟:魏明帝曹睿、赞哀王曹协、东武阳怀王曹鉴、东海定王曹霖、元城哀王曹礼、邯郸怀王曹邕、清河悼王曹贡、广平哀王曹俨。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慈溪鸣鹤乡(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人 ,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之子。因常常顶撞孙权,被放逐到交州。(今越南、广西一带),在那生活了十余年,老死于其地,享年七十。尸骨运回余姚祖坟安葬,妻子儿女也得以返回故里。
【虞翻家族成员】
《三国志》载:虞翻有十一子。
虞汜,虞翻第四子,曾任散骑中常侍,监军使者,从讨扶严,战后官拜交州刺史、冠军将军,封余姚侯。
虞忠,虞翻第五子,官至宜都太守,晋灭吴之战时兵败被杀。
虞耸,虞翻第六子,先仕吴,曾任越骑校尉、廷尉等职。后入仕西晋,任河间相。
虞昺,虞翻第八子,东吴黄门郎,后降晋,历任廷尉尚书,济阴太守。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青龙元年(癸丑,公元二三三年)
春,正月,甲申,青龙见摩陂井中,二月,帝如摩陂观龙,改元。
公孙渊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奉表称臣于吴;吴主大悦,为之大赦。三月,吴主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渊,封渊为燕王。举朝大臣自顾雍以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但可遣吏兵护送舒、综而已。”吴主不听。张昭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吴主反覆难昭,昭意弥切。吴主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常恐失计!”昭熟视吴主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吴主掷刀于地,与之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吴主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
夏,五月,戊寅,北海王蕤卒。
闰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六月,洛阳宫鞠室灾。
鲜卑轲比能诱保塞鲜卑步度根与深结和亲,自勒万骑迎其累重于陉北。并州刺史毕轨表辄出军,以外威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已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慎勿越塞过句注也。”比诏书到,轨已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轲比能遣子将千馀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没,步度根与泄归泥部落皆叛出塞,与轲比能合寇边。帝遣骁骑将军秦朗将中军讨之,轲比能乃走幕北,泄归泥将其部众来降。步度根寻为轲比能所杀。
公孙渊知吴远难恃,乃斩张弥、许晏等首,传送京师,悉没其兵资珍宝。冬,十二月,诏拜渊大司马,封乐浪公。吴主闻之,大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踊如山。不自截鼠子头以掷于海,无颜复临万国。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陆逊上疏曰:“陛下以神武之姿,诞膺期运,破操乌林,败备西陵,禽羽荆州。斯三虏者,当世雄杰,皆摧其锋。圣化所绥,万里草偃,方荡平华夏,总一大猷。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违垂堂之戒,轻万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闻之,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不怀细以害大。强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远征,必致闚,戚至而忧,悔之无及。若使大事时捷,则渊不讨自服。今乃远惜辽东众之与马,奈何独欲捐江东万安之本业而不惜乎!”尚书仆射薛综上疏曰:“昔汉元帝欲御楼船,薛广德请刎颈以血染车。何则?水火之险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今辽东戎貊小国,无城隍之固,备御之术,器械铢钝,犬羊无政,往必禽克,诚如明诏。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民习鞍马,转徙无常,卒闻大军之至,自度不敌,鸟惊兽骇,长驱奔窜,一人匹马,不可得见,虽获空地,守之无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混滉漾,有成山之难,海行无常,风波难免,倏忽之间,人船异势,虽有尧、舜之德,智无所施,贲、育之勇,力不得设,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雾冥其上,碱水蒸其下,善生流肿,转相洿染,凡行海者,稀无斯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圣,当乘时平乱,康此民物。今逆虏将灭,海内垂定,乃违必然之图,寻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计,又开辟以来所未尝有,斯诚群僚所以倾身侧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者也。”选曹尚书陆瑁上疏曰:“北寇与国,壤地连接,苟有间隙,应机而至。夫所以为越海求马,曲意于渊者,为赴目前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弃本追末,捐近治远,忿以改规,激以动众,斯乃猾虏所愿闻,非大吴之至计也。又兵家之术,以功役相疲,劳逸相待,得失之间,所觉辄多。且沓渚去渊,道里尚远,今到其岸,兵势三分,使强者进取,次当守船,又次运粮,行人虽多,难得悉用。加以单步负粮,经远深入,贼地多马,邀截无常。若渊狙诈,与北未绝,动众之日,脣齿相济;若实孑然无所凭赖,其畏怖远迸,或难卒灭使天诛稽于朔野,山虏承间而起,恐非万安之长虑也!”吴主未许。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以诛暴乱、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无事,从容庙堂之上,以馀议议之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盘互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未有正于此时舍近治远,以疲军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于时天下乂安,百姓康阜,然汉文犹以远征不易,告喻而已。今凶桀未殄,疆场犹警,未宜以渊为先。愿陛下抑威任计,暂宁六师,潜神嘿规,以为后图,天下幸甚!”吴主乃止。
吴主数遣人慰谢张昭,昭因不起。吴主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吴主烧其门,欲以恐之,昭亦不出。吴主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吴主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初,张弥、许晏等至襄平,公孙渊欲图之,乃先分散其吏兵,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玄菟在辽东北二百里,太守王赞,领户二百,旦等皆舍于民家,仰其饮食,积四十许日。旦与群等议曰:“吾人远辱国命,自弃于此,与死无异。今观此郡,形势甚弱,若一旦同心,焚烧城郭,杀其长吏,为国报耻,然后伏死,足以无恨。孰与偷生苟活,长为囚虏乎!”群等然之。于是阴相结约,当用八月十九日夜发。其日中时,为郡中张松所告,赞便会士众,闭城门,旦、群、德、强皆逾城得走。时群病疽创著膝,不及辈旅,德常扶接与俱,崎岖山谷,行六七百里,创益困,不复能前,卧草中,相守悲泣。群曰:“吾不幸创甚,死亡无日,卿诸人宜速进道,冀有所达,空相守俱死于穷谷之中,何益也!”德曰:“万里流离,死生共之,不忍相委。”于是推旦、强使前,德独留守群,采菜果食之。旦、强别数日,得达句丽,因宣吴主诏于句丽王位宫及其主簿,给言有赐,为辽东所劫夺。位宫等大喜,即受诏,命使人随旦还迎群、德,遣皁衣二十五人,送旦等还吴,奉表称臣,贡貂皮千枚,鹖鸡皮十具。旦等见吴主,悲喜不能自胜。吴主壮之,皆拜校尉。
是岁,吴主出兵欲围新城,以其远水,积二十馀日,不敢下船。满宠谓诸将曰:“孙权得吾移城,必于其众中有自大之言。今大举来,欲要一切之功,虽不敢至,必当上岸耀兵以示有馀。”乃潜遣步骑六千,伏肥水隐处以待之。吴主果上岸耀兵,宠伏军卒起击之,斩首数百,或有赴水死者。吴主又使全综攻六安,亦不克。蜀庲降都督张翼,用法严峻,南夷豪帅刘胄叛。丞相亮以参军巴西马忠代翼,召翼令还。其人谓翼宜速归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还耳。然代人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乎!”于是统摄不懈,代到乃发。马忠因其成基,破胄,斩之。
诸葛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三年而后用之。
【公元二百三十三年大事记】
魏改元青龙
魏太和七年(233)正月二十三日(甲申),青龙见于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井中,二月六日(丁酉),魏明帝曹睿至摩陂观龙,于是改是年为青龙元年,改摩陂为龙陂。
公孙渊杀吴使降魏
魏青龙元年、吴嘉禾二年(233),辽东(今辽宁辽阳)公孙渊因吴地远,难以为恃,乃斩吴使张弥、许晏等,送首级于魏。悉没其兵资珍宝。十二月,魏明帝诏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吴帝孙权闻之,大怒,仇而欲亲征辽东,群臣切谏乃止。
高句丽称臣于吴
吴嘉禾二年、魏青龙元年(233),吴使至辽东(今辽宁辽阳),公孙渊欲图之,乃先分其兵。吴中使秦旦、张群、杜德、黄强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郡(今辽宁沈阳东)。八月十九日,秦旦等欲发兵夺郡城被发觉,越城逃至高句丽,宣吴帝诏,假称有赐为辽东公孙渊所夺。高句丽王位宫大喜,令使送旦等还吴,奉表称臣,贡貂皮千条,鹖鸡皮十具。旦等及归,皆拜校尉。
吴攻魏新城六安
吴嘉禾二年、魏青龙元年(233)十二月,孙权出兵欲围魏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北),以新城距永远,二十余日不敢下船。魏征东将军满宠伏兵于肥水隐处,待吴军上岸耀兵,突起袭击,斩首数百。孙权又使全琮攻六安(今安徽六安北),亦不克。
刘胄反蜀
蜀建兴十二年(233)十二月,蜀南夷豪帅刘胄因蜀来降(今云南曲靖县),都督张翼用法严峻,起兵反蜀。诸葛亮以马忠代翼,击斩刘胄。
诸葛亮制木牛流马
蜀建兴九年(231),诸葛亮出祁山(今甘肃西和北祁山堡)攻魏,以木牛运粮。退兵后,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于斜谷口(今陕西眉县西南),息民休土,准备再次攻魏。木牛、流马今已失传,一说木牛为独轮车,流马为四轮车;一说二者均为四轮车。
魏筑成国渠、临晋陂
魏青龙元年(233),魏大将军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司马懿于雍、凉穿成国渠、筑临晋陂,灌溉田地数千顷。
虞翻卒
吴嘉禾二年(233),虞翻卒于交州,年七十岁。虞翻(164——233),字仲翔,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初从太守王朗为功曹,后随孙策,任富春(今浙江富阳)长;孙权时先为骑都尉,因数次犯颜直谏,又性不合俗,多见毁谤,坐徙丹阳泾县(今安徽泾县)。吕蒙以翻知医术,称病请翻随行医治,翻因此得释。孙权称吴王,欢宴之末,亲自行酒,翻假醉伏地不饮,权去,翻起坐。权大怒,欲杀之,幸大司农刘基抱权劝止。翻性格疏直,屡次触怒孙权。一次,孙权与张昭论神仙,翻指昭道:“彼皆死人,而语神仙,世岂有仙人邪!”权借此将翻流放交州。后吴使辽东(今辽宁辽阳)被杀,权悔之。认为虞翻若在,使辽东事就不会成。乃召翻还都。时翻已卒。虞翻为三国著名学者,家传西汉今文孟喜《易》学,为当时治《易》之名家,宣称“经之大者,莫过于《易》”,批评东汉郑玄所注五经违义尤甚者一百六十七事,不信神仙,兼知医术,善依《易》推衍象数,以占吉凶。流放岭南仍讲学不倦,门生常数百人。撰有《易注》今存。又训注《老子》、《论语》、《国语》及著《明杨》、《释宋》等,均佚。
轲比能攻魏并州
魏青龙元年(233)六月,鲜卑轲比能诱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合亲,自领尤骑侵扰魏并州。并州刺史毕轨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两将败死。步度根与泄归泥部落皆叛出塞,与轲比能联合侵扰边境。魏遣骁骑将军秦朗伐之。轲比能败走漠北,泄归泥率部众降。步度根旋被轲比能所杀。十月,步度根部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至并州降。秦朗引军还。
匈奴胡薄居姿职起兵
魏青龙元年(233)九月,安定(今甘肃镇原西南)保塞 匈奴大人胡薄居姿职起兵叛魏,被司马懿所遣将军胡遵击败,归降。
张昭称疾不朝
吴黄龙元年(229),孙权称帝,会百官,归功于周瑜。张昭正欲歌功颂德,孙权却道:若如张昭之计,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遂称老病辞官,还所领兵。及蜀使来,称美蜀德,吴群臣无能抗拒者,孙权感叹:如张昭在坐,蜀使不折则废,何敢自夸。次日,遣中使劳问,请见诏。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表明心迹:愿尽臣节,以报厚恩,不会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吴嘉禾元年(232),公孙渊称藩,权欲遣使至辽东,昭谏,争辩激烈,权不能忍受,握刀怒道:“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敬君已极,而多次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张昭视权良久,乃道:“臣虽知言不用,每尽愚忠者,实因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遣诏顾命之言犹央耳。”因涕泪横流。权掷刀于地,与昭对泣。及遣使至辽东,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用土塞堵其门,昭乃又于门内用土封堵。吴青龙元年(233)公孙渊果杀吴使。权数次慰问张昭,并认错。张昭坚决不出,孙权自至其门请昭,昭辞以病重。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紧闭门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乃朝会。
蒲元于斜谷铸刀
蜀建兴十一年(233)前后,诸葛亮令蒲元于斜谷(今陕西眉县西南)铸刀三千口。蒲元,生卒年里不详,三国著名制刀名家,发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炼钢技术—淬火法,并已清楚用不同质的水淬火对钢的性能的影响。据讲蒲元所制之钢刀,锋利异常,装满铁珠的竹筒“举刀断之,应手虚落”,“称绝当世,因曰神刀”。
【两汉诗词】
喜雨诗
[两汉] 曹植
天覆何弥广。
苞育此羣生。
弃之必憔悴。
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
郁述西南征。
时雨中夜降。
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膏壤。
登秋毕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