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二百二十九年,公元229年,农历己酉年(鸡)年,天干五行属土 曹魏第二任魏明帝曹叡太和三年 蜀汉孝怀帝刘禅建兴七年, 孙吴吴王孙权黄武八年,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

首页标题    008.公元记事    201年--300年    公元二百二十九年,公元229年,农历己酉年(鸡)年,天干五行属土 曹魏第二任魏明帝曹叡太和三年 蜀汉孝怀帝刘禅建兴七年, 孙吴吴王孙权黄武八年,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






公元二百二十九年




公元二百二十九年,农历己酉年(鸡)年,天干五行属土

曹魏】都城洛阳)第二任魏明帝曹叡太和三年

年号太和227-233年)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明帝曹叡第一个年号,曹魏政权第二个年号

蜀汉】都城成都)孝怀帝刘禅建兴七年(诸葛亮辅政)

年号:建兴(223年五月-237年)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个年号,,蜀汉政权第二个年号,

孙吴】都城武昌)吴王孙权黄武八年(顾雍辅政

年号:黄武(222年十月-229年四月)是三国时东吴的君主吴大帝孙权的第一个年号,东吴政权的第一个年号。

孙吴】都城建业)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四月丙申改元. 称帝)(--辅政

年号黄龙(229年5月23日-231年)三国时期吴大帝孙权第二个年号,称帝第一个年号,孙吴政权第二个年号。

    黄龙元年:黄龙(229年四月-231年)是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吴大帝孙权政权第二个年号,称帝第一个年号,共计3年。黄武八年四月丙申日(229年5月23日 ),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州)登基为帝,改元黄龙元年。建国号~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吴大帝孙权(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

【同时期政权】 

【辽东】公孙渊自立(228--237称帝--238年)

南匈奴】都城平阳),21.刘豹(挛鞮豹),(曹操所立)(216-279年)

高句丽】丸都城)第十一任国王.东川王(忧位居)(227 年 - 248 年)

鮮卑】索头部,15任首领.神元皇帝拓跋力微219-277年在位‌

【世纪】3世纪
【中历】黄帝纪年2926年
【年代】 东汉献帝,三国蜀汉,三国魏,三国吴

【在位黄帝】

曹魏】第二任,魏明帝曹叡(226年6月29日--239年1月22日在位,正月初一.)

蜀汉】后主孝怀帝刘禅(223年五月-263年在位)

孙吴】吴大帝孙权(229年5月23日-252年5月21日在位)

【年号】魏明帝曹叡太和三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七年,吴大帝孙权黄武八年,黄龙元年。

【朝代】

三国·曹魏:220年12月11日至266年2月8日。
三国·蜀汉:221年5月15日至263年12月23日。

三国·孙吴:229年5月23日至280年5月1日 


公元229年2月11日

农历:229年正月(大)初一,伊斯兰历:前405年6月28日,波斯历:前394年11月22日,星期:星期三,干支:己酉年 丙寅月 乙卯日,属相:鸡,星座:水瓶座,节气:2月7日立春 2月23日雨水,数九:六九第5天,儒略日数:1804742

 
【出生名人】
 

【逝世名人】

   繁阳王~曹穆,生年不详,魏明帝曹睿之子,太和三年六月廿一癸卯日(229年7月29日),繁阳王曹穆去世,享年不详。

  元城哀王~曹礼,(?-229年),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文帝曹丕与徐姬之子,封元城王。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去世,谥号哀,曹礼没有子嗣。太和五年(231年),以任城王曹楷之子曹悌嗣曹礼后。

   赵云,(?-229),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蜀汉著名武将。

    陈脩,(?-229),三国东吴将领,陈武之子。

 

 

【中国大事记】

《资治通鉴》魏纪

  烈祖明皇帝上之下太和三年(己酉,公元二二九年)

  春,汉诸葛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建威,淮退,亮遂拔二郡以归;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

  夏,四月,丙申,吴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龙。百官毕会,吴主归功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吴主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吴主追尊父坚为武烈皇帝,兄策为长沙桓王,立子登为皇太子,封长沙桓王子绍为吴侯。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而谢景、范惧、羊慎等皆为宾客,于是东宫号为多士。太子使侍中胡综作《宾友目》曰:“英才卓越,超逾伦匹,则诸葛恪;精识时机,达幽究微,则顾谭;凝辩宏达,言能释结,则谢景;究学甄微,游夏同科,则范惧。”羊道私驳综曰:“元逊才而疏,子嘿精而很,叔发辩而浮,孝敬深而狭。”道卒以此言为恪等所恶,其后四人皆败,如道所言。

  吴主使以并尊二帝之议往告于汉。汉人以为交之无益而名体弗顺,宜显明正义,绝其盟好。丞相亮曰:“权有僭逆之心久矣,国家所以略其衅情者,求掎角之援也。今若加显绝,雠我必深,更当移兵东戍,与之角力,须并其土,乃议中原。彼贤才尚多,将相辑穆,未可一朝定也。顿兵相守,坐而须老,使北贼得计,非算之上者。昔孝文卑辞匈奴,先帝伏与吴盟,皆应权通变,深思远益,非若匹夫之忿者也。今议者咸以权利在鼎足,不能并力,且志望已满,无上岸之情,推此,皆似是而非也。何者?其智力不侔,故限江自保。权之不能越江,犹魏贼之不能渡汉,非力有馀,而利不取也。若大军致讨,彼高当分裂其地以为后规,下当略民广境,示武于内,非端坐者也。若就其不动而睦于我,我之北伐,无东顾忧,河南之众不得尽西,此之为利,亦已深矣。权僭逆之罪,未宜明也。”乃遣卫尉陈震使于吴,贺称尊号。吴主与汉人盟,约中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兗、冀、并、凉属汉,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张昭以老病上还官位及所统领,更拜辅吴将军,班亚三司,改封娄侯,食邑万户。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汉使来,称汉德美,而群臣莫能屈,吴主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避席谢,吴主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吴主辞谢焉。

  元城哀王礼卒。

  六月,癸卯,繁阳王穆卒。

  戊申,追尊高祖大长秋曰高皇帝,夫人吴氏曰高皇后。

  秋,七月,诏曰:“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籓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惑误时期,既尊恭皇,立庙京都,又宏籓妾,使比长信,叙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祐,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之。昔鲁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后嗣万一有由诸侯入奉大统,则当明为人后之义;敢为佞邪导谀时君,妄建非正之号以干正统,谓考为皇,称妣为后,则股肱大臣诛之无赦。其书之金策,藏之宗庙,著于令典!”

  九月,吴主迁都建业,皆因故府,不复增改,留太子登及尚书九官于武昌,使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二郡事,董督军国。南阳刘廙尝著《先刑后礼论》,同郡谢景称之于逊,逊呵景曰:“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君今侍东宫,宜遵仁义以彰德音,若彼之谈,不须讲也!”太子与西陵都督步骘书,求见启诲,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及诸僚吏行能以报之,因上疏奖劝曰:“臣闻人君不亲小事,使百官有司各任其职,故舜命九贤,则无所用心,不下庙堂而天下治也。故贤人所在,折冲万里,信国家之利器,崇替之所由也。愿明太子重以经意,则天下幸甚!”

  张纮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子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咸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佐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言善之难也。人君承奕世之基,据自然之势,操八柄之威,甘易同之欢,无假敢于人,而忠臣挟难进之术,吐逆耳之言,其不合也,不亦宜乎!离则有衅,巧辩缘间,眩于小忠,恋于恩爱,贤愚杂错,黜陟失叙,其所由来,情乱之也。故明君寤之,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则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矣!”吴主省书,为之流涕。

  冬,十月,改平望观曰听充观。帝常言:“狱者,天下之性命也。”每断大狱,常诣观临听之。初,魏文侯师李悝著《法经》六篇,商君受之以相秦。萧何定《汉律》,益为九篇,后稍增至六十篇。又有《令》三百馀篇、《决事比》九百六卷,世有增损,错糅无常,后人各为章句,马、郑诸儒十有馀家,以至于魏。所当用者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馀言,览者益难。帝乃诏但用郑氏章句。尚书卫觊奏曰:“刑法者,国家之所贵重而私议之所轻贱;狱吏者,百姓之所县命而选用者之所卑下。王政之敝,未必不由此也。请置律博士。”帝从之。又诏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等删约汉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百八十馀篇,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

  十一月,洛阳庙成,迎高、太、武、文四神主于鄴。

  十二月,雍丘王植徙封东河。

  汉丞相亮徙府营于南山下原上,筑汉城于沔阳,筑乐城于成固。


【公元二百二十九年大事记】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蜀建兴七年、魏太和三年(229)春,诸葛亮遣蜀将陈式攻魏武都(今甘肃成县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援,亮自领兵至建威(今甘肃成县西北),淮退,亮遂拔二郡回师。后主刘禅复拜亮为丞相。

 

孙权称帝,改元黄龙
  吴黄武八年、黄龙元年(229)四月十三日(丙申),孙权于武昌南郊即皇帝位。因夏口(今湖北武汉)、武昌(今湖北鄂城)并言黄龙、凤凰见,遂改元黄龙,大赦。追尊孙坚为武烈皇帝,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子孙登为皇太子。以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

 

吴蜀联盟
  吴黄龙元年、蜀建兴七年(229)四月,孙权遣使至蜀、告以并尊二帝之议。六月,蜀遣卫尉陈震使吴,贺权称帝。吴与蜀盟,约中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司州以函谷关(今河南陕县至灵宝间崤山山区)为界。

 

吴迁都建业
  吴黄龙元年(229),孙权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留太子孙登及尚书九官于武昌(今湖北鄂城)使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

 

魏改平望观曰听讼观
  魏太和三年(229)十月,魏帝曹睿改平望曰听讼观,每断大狱,常至观临听。

 

诸葛亮筑汉、乐二城
  蜀建兴七年(229)十二月,诸葛亮筑汉城于沔阳(今陕西勉县东),筑乐城于成固(今陕西城固西北)。

 

曹植徙封东阿王
  魏太和三年(229)十二月,雍丘王曹植徙封为东阿王,作《转封东阿王谢表》、《迁都赋》。赋有序,叙己初封平原,转临淄,鄄城,徙雍丘,改邑浚仪、又将适于东阿。六易其名号,三迁其居址。“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魏制定新律
  魏太和三年(229)十月,魏帝曹睿因汉律繁杂,乃诏刑律用郑玄章句,置律博士。又诏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劭等删约汉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一百八十余篇。

 

魏太庙成
  魏太和元年(227),魏于洛阳营建太庙,三年十一月建成,使太常韩暨持节迎高、太、武、文四神主于邺。十二月还洛阳,安放神主。

 

大月氏王使至魏
  魏太和三年(229)十二月,大月氏王波调遣使向魏奉献,魏帝曹睿封波调为亲魏大月氏王。

 

赵云卒
  蜀建兴七年(229),蜀镇军将军赵云卒。赵云(?—229),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蜀大将。本属公孙瓒,后随刘备。长阪之役,云抱刘备之子刘禅,保护甘夫人,均得免难。刘备攻蜀,云留荆州,刘备妻(孙权妹)孙夫从欲携刘禅还吴,云与张飞截江夺刘禅还。以云为翊军将军。蜀建兴元年(223)以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曾谏刘备勿攻吴,箕谷兵败,自请贬镇军将军。卒后追谥顺平侯。

【外国大事记】
 

【两汉诗词】

七谏 其一 初放

[两汉] 东方朔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壄。言语讷譅兮又无彊辅。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壄。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高山崔巍兮水流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如坈。块兮鞠,当道宿,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其他阅读】
=======
 

 

2023年8月6日 18:11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