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跋~十六国时期北燕第二位君主(409年-430年)
文成帝冯跋
【基本信息】
所处时期:东晋.十六国
本名:冯跋
别名:冯文起、乞直伐、北燕文成帝
字:文起,小字乞直伐
庙号:太祖
谥号:文成皇帝
年号:太平(一作太元,409年十月—430年十二月)
都城:龙城
继位地:昌黎
出生地: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
生卒:(?~430年)
在位时间:409年十月—430年十二月
陵寝长谷陵(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县西官营子村
个人简介
冯跋(?~430年),字文起,小字乞直伐,祖籍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省衡水市)人,出身于历史悠久的长乐冯氏家族。他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第二位君主,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宽厚仁德的领导风格,在乱世中为北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冯跋自幼便展现出谦和有礼、宽宏大度的品格,加之出生于将门世家,这使他在军事与政治领域都具备了深厚的底蕴。在慕容宝执政时期,他官至中卫将军,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华。然而,随着慕容熙继位,冯跋的命运发生了转折。慕容熙即位后,对冯跋颇为器重,先后提升他为殿中左监和卫中郎将。但慕容熙统治期间暴虐无道,朝政日益昏暗。更甚者,冯跋与其弟冯素弗曾因某些事务获罪,慕容熙因此萌生杀害冯跋兄弟之心。为避祸患,冯跋兄弟不得不隐匿于深山之中。 不久之后,冯跋联合冯素弗、张兴等人发动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政变,成功推翻了慕容熙的统治,并拥立慕容云为天王。
在此过程中,冯跋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威望,被进封为侍中、征北大将军、录尚书事,同时获封爵位武邑公。义熙五年(409年),高云遭近臣刺杀,冯跋迅速平定叛乱,稳定局势,并顺势自立为天王,改元太平,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统治时代。 冯跋在位期间,致力于振顿朝政,肃清吏治,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他注重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积极劝课农桑,减轻徭役负担,降低赋税,以确保百姓安居乐业。此外,他还设立了太学,重视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外交方面,冯跋采取灵活务实的策略,与柔然、契丹等周边势力保持友好关系,同时与东晋交好,从而巩固了北燕的统治基础。在他的治理下,北燕维持了长达二十年的偏安和睦局面,社会经济逐渐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
元嘉七年(430年),冯跋因病重而卧床不起。临终前,他命太子冯翼摄理政事,以确保国家平稳过渡。然而,宋夫人却暗中为其子冯受居谋取王位,导致宫廷内部矛盾激化。冯跋之弟冯弘见状,率兵入宫平息变乱。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动荡中,冯跋因惊惧过度而撒手人寰。他去世后,被追谥为文成皇帝,庙号太祖,以表彰其一生为北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冯跋的一生,不仅体现了他对权力的稳健掌控,更彰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以智慧和勇气,在乱世中开辟了一片安宁之地,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人物生平】
拥立高云
冯跋,字文起,小字乞直伐,祖籍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据史书记载,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毕万之后。毕万的后裔中有人以冯乡为食邑,因此以冯为姓氏。在永嘉之乱时期,冯跋的祖父冯和为躲避战乱迁居至上党(今山西长子)。冯跋的父亲冯安,以其勇武和卓越的器量闻名,在西燕皇帝慕容永执政期间担任将军一职。随着西燕的灭亡,冯跋一家向东迁徙至和龙(今辽宁朝阳),并在长谷定居下来。 冯跋自幼便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他为人持重寡言,待人宽厚仁慈,胸怀大度。据说他能饮酒达一石而不醉,这种酒量也成为他个人魅力的一部分。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三个弟弟,他们崇尚义气但不拘小节,而冯跋则恭敬谨慎,致力于家业的发展,深得父母的喜爱和器重。 在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继位后,冯跋被任命为中卫将军。然而,命运多舛,冯跋与其弟冯素弗曾因某些事件得罪了后燕昭文帝慕容熙,从而招致杀身之祸。为了保全性命,冯跋兄弟不得不隐匿于深山之中。当时,国家赋税徭役繁重,百姓苦不堪言,社会动荡不安。
建始元年(407年),冯跋兄弟经过慎重商议后认为:“如今慕容熙昏庸残暴,对我们兄弟更是心怀忌恨。既然已无退路,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此时正是奋起之时,建立公侯大业。如果事情失败,再赴死也为时不晚。”于是,他们联合堂兄冯万泥等二十二人共同策划行动。冯跋与两位弟弟乘坐车辆,由妇女驾车,秘密潜入龙城,并藏身于北部司马孙护的住所。随后,他们成功刺杀了慕容熙,推翻了他的统治。 在这场政变之后,冯跋等人拥立高云为帝。高云即位后,对冯跋极为倚重,授予他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等重要职务,并封其为武邑公。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彰显了冯跋在新政权中的核心地位,也标志着他在历史舞台上正式崭露头角。冯跋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谋略,为北燕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燕国
冯跋在大宴群僚之际,突然间,他的左臂流出鲜血,这一异象令冯跋心中极为厌恶。从事中郎王垂见此情景,便向冯跋讲述应验符命之事,试图以此来解释这一奇异现象。然而,冯跋对此并不认同,告诫王垂不要将这些言论传播出去。 义熙五年(409年),高云被近臣离班、桃仁杀害。冯跋闻讯后,迅速登上洪光门(弘光门)观察事态变化。帐下督张泰、李桑对冯跋说道:“这帮叛贼竟如此嚣张!请允许我们替您铲除他们。”随即,二人挥舞着刀剑冲下楼去。李桑在西门斩杀了离班,张泰则在庭院中诛杀了桃仁。
随后,众人推举冯跋为主。然而,冯跋却谦逊地表示:“范阳公冯素弗才华出众,志在平定战乱,扫除凶暴之人。如今能够稳定局势,全赖范阳公的功劳。” 冯素弗听后连忙推辞道:“我曾听闻,父亲或兄长若建立了天下基业,方可传位于儿子或弟弟,从未听说过儿子或弟弟凭借父兄之功而先于其称帝的情况。现今我们的王业尚未稳固,形势比大权旁落还要危险。上天赋予的重任不可空缺,这王业自然应当由兄长您来承担。希望您能上顺皇天之命,下合百姓之心愿。” 在众大臣的一再请求下,冯跋终于答应了大家的推举,于是在昌黎龙城(今辽宁朝阳)僭称天王,并以“燕”为国号,史称北燕。他颁布诏令,大赦境内百姓,建年号为太平。同时,派遣使者前往各郡国巡行,考察民间风俗。 冯跋追尊祖父冯和为元皇帝,父亲冯安为宣皇帝,尊母亲张氏为太后,立妻子孙氏为王后,册封儿子冯永为太子。任命弟弟冯素弗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录尚书事,冯弘为侍中、征东大将军、尚书右仆射、汲郡公;堂兄冯万泥为骠骑大将军、幽平二州牧;务银提为上大将军、辽东太守;孙护为侍中、尚书令、阳平公;张兴为卫将军、尚书左仆射、永宁公;郭生为镇东大将军、领右卫将军、陈留公;堂兄之子冯乳陈为征西大将军、并青二州牧、上谷公;姚昭为镇南大将军、司隶校尉、上党公;马弗勤为吏部尚书、广宗公;王难为侍中、抚军将军、颖川公。其余文武百官也各自得到了相应的官职与爵位,进位各有不同。
不久之后,冯万泥上表请求让贤,愿意让他人替代自己的职位。冯跋回复道:“我德行不足,却被诸位贤士推举为王。我正想与兄弟们共同分享这份喜乐与忧愁。如今四方战乱未息,守护城池、保卫国家的重任,非得有德行的皇室宗亲才能担当。况且抵御外敌、保卫国土,即便是其他人,也不如我的兄弟们更能胜任。怎能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呢?”于是,冯跋加封冯万泥为开府仪同三司。
义熙六年(410年),冯跋下诏书说:“昔日汉高祖为楚义帝举哀,因此赢得了天下人的敬服。我与高云从义理上说是君臣关系,情谊甚至超过了兄弟之情。现在应当依照礼制安葬高云及其妻儿,在韭町为高云立庙,设置二十家园邑,每年四季都为其供奉祭祀。
平定内乱. 稳固基业
每一次权力的更迭与分配,都可能引发内部的动荡。当初,冯跋被拥立为天王时,冯万泥、冯乳陈二人自认为是冯跋的至亲,并且在建立政权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当进入朝廷,担任三公或辅相这样的重要职务。然而,冯跋却认为这两人肩负着两个藩国的重大责任,暂时不宜调入朝廷,于是便没有满足他们的期望。这一决定让冯万泥和冯乳陈心生怨恨,埋下了内乱的种子。 冯乳陈性格粗犷豪放,勇猛过人。
义熙六年(410年),他秘密派人向冯万泥传递消息,声称自己已经制定了一个绝妙的计划,希望能够与叔父联手行动。冯万泥听后立刻起兵响应,率军前往白狼城发动叛乱。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冯跋迅速作出反应,派遣弟弟冯弘与将军张兴共同率领两万步骑兵前去讨伐叛军。 冯弘深知此次平叛的关键在于分化敌人,瓦解其斗志。他派使者前往叛军营地,对冯万泥晓以大义:“昔日咱们兄弟齐心,顺应天命,奋起图强。各位大臣一致认为这是上天的旨意,也是百姓的心愿,才强行推举主公登上尊位。我们分封土地、授予官爵,本就是为了共享荣华富贵。为何如今要在兄弟之间大动干戈,抛弃手足之情,去做那如阏伯般互相残杀之人呢?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悔改。若能及时回头,重归于好,共同辅佐王室,才是最好的选择。” 冯万泥听后有所动摇,萌生了投降的念头。然而,冯乳陈却怒不可遏,他紧握长剑,大声说道:“大丈夫生死由命,成败在此一举!今日之事,唯有决一死战,何谈投降!”随后,他强行要求冯万泥按照计划行事,约定次日出战。 张兴凭借多年征战的经验,敏锐地察觉到敌人的意图。他对冯弘分析道:“反贼既然定于明日出战,今晚必定会趁夜色偷袭我军营寨,以打乱我们的部署。我们应提前做好防备。”冯弘采纳了他的建议,命令全军每人都准备十束干草,堆积成火把,并安排伏兵隐藏在暗处,静候敌人的到来。 当晚,冯乳陈果然派出一千余名精锐士兵潜入偷袭。然而,当他们接近营地时,突然间火光冲天,无数火把同时点燃,将黑夜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埋伏已久的伏兵从四面八方杀出,将偷袭者团团围住。
经过一番激战,所有偷袭的敌军不是被俘就是被斩杀,无一幸免。 此役之后,冯乳陈等人见大势已去,只得选择投降。然而,冯弘并未给予他们任何宽恕的机会,而是下令将这些叛乱分子全部处死。通过此次果断而有效的平叛行动,冯跋成功化解了一场可能危及政权稳定的内乱,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一事件不仅展现了冯跋及其兄弟在处理复杂局势时的智慧与果敢,也提醒后人:权力之争虽不可避免,但唯有秉持公正之心,才能赢得人心;唯有团结一致,才能成就伟业。
废黜苛政
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冯跋颁布了一道意义深远的诏书。他在诏书中提到:“近年来,国家局势多变,各种祸患接踵而至,导致赋税繁重、徭役频繁,百姓生活艰难困苦。为了改善这一局面,我们应当采取宽和简明的治理方式,摒弃前朝苛刻繁杂的政策。所有不合理的法令都应立即取消。地方官吏要以仁慈和惠爱之心对待民众,不得侵害百姓利益。兰台都官需加强对官员行为的监督与考核,确保政策得以妥善执行。” 早在慕容熙败亡之时,曾发生过一件贪腐事件。当时,一名工匠李训窃取了大量财宝后潜逃,并通过向马弗勤行贿的方式谋求庇护。马弗勤接受了贿赂,随后将李训任命为方略令。不久之后,有人将此事揭露并刻写在宫阙下的碑石上。冯素弗得知此事后,向冯跋报告,并请求免除马弗勤的职务,同时追究其罪责。 冯跋对此事做出了慎重处理。他说道:“身为朝廷大臣却丧失了忠诚清廉的节操,在朝堂之上公然收受贿赂,这种行为虽然与我治国能力不足有关,但马弗勤的行为显然已触犯刑律,理应被陈尸于市朝以示警戒。
然而,考虑到当前大业初兴,常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而马弗勤又是从贫贱之家提拔起来的人才,缺乏君子应有的志向,因此特此饶恕他的性命。至于李训,作为小人,竟敢贿赂朝廷官员,破坏纲纪,应在东市公开处决以儆效尤。”自此,整个朝廷风气焕然一新,上下官员皆严守法纪,贿赂之风彻底消失。
交胡利民
柔然可汗郁久闾斛律派遣使者,希望迎娶冯跋之女乐浪公主为妻,并进献了三千匹骏马作为聘礼。冯跋收到请求后,下令让臣下们商议此事。冯素弗等人经过商讨后表示:“按照前代的惯例,通常都是以宗族女子嫁予六夷首领,我们建议将妃嫔的女儿许配给他,而乐浪公主身份尊贵,不宜下嫁给异族。”然而,冯跋却认为:“女子出嫁从夫,即便相隔千里也并非遥远之事。朕正致力于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又怎能因种族差异而轻视或欺辱他们?”最终,冯跋决定答应这门婚事,派遣游击将军秦都率领两千骑兵护送女儿前往柔然,完成婚嫁仪式。 与此同时,库莫奚部落的虞出库真带领着三千多部落前来,请求与冯跋政权开展贸易往来,并献上一千匹马以示诚意。冯跋欣然接受,将这些部落安置在营丘地区,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为了更好地了解民间疾苦,冯跋派遣使者巡行各个郡国。对于那些生活困苦、无法自给自足的孤寡老人以及长期患病者,政府给予了粮食和布帛等物资援助,具体数量根据实际需求有所区别。
此外,冯跋还特别注重表彰社会中的优秀典范,例如孝顺长辈、勤奋耕作或者家庭和睦的人家,以此树立良好风气。昌黎的郝越、营丘的张买成、周刁、温建德、何纂等人因品德贤良而被选拔授官,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冯跋重视农业发展,积极鼓励民众从事农桑生产。他颁布诏书,要求减轻百姓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怠慢农事者将施以重罚,甚至处死;而对于努力耕田者则给予丰厚奖励。他还命令尚书纪达详细拟定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每次任命地方官吏之前,冯跋都会亲自在东堂接见他们,询问其对政务的看法,并鼓励畅所欲言,借此观察他们的志向与能力。通过这一系列举措,朝廷内外形成了勤勉务实的良好氛围,极大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与繁荣。
迎接宗族
河间人士褚匡曾对冯跋进言道:“陛下凭借至高的德行,顺应天命,在东夏之地开创伟业。然而,故乡的宗族亲人始终心向陛下,他们日日翘首以盼,度日如年。倘若陛下能够恩准,让我前往将他们接来,相信用不了多久便能顺利完成。”冯跋听后却有所顾虑,他问道:“国家之间隔绝甚远,其间相距数千里险阻重重,你又如何能够顺利将他们接来呢?”褚匡胸有成竹地回答道:“章武郡靠近海边,水路交通十分便利。从辽西临渝出发,实际上并不算困难。”冯跋最终采纳了褚匡的建议,暂时任命他为游击将军、中书侍郎,并慷慨地提供了大量的路费与财物支持。 不久之后,褚匡果然不负所托,与冯跋的堂兄冯买、堂弟冯睹一同从长乐率领五千多户人家前来投奔。冯跋对此大为欣慰,随即任命冯买为卫尉,封爵城阳伯;任命冯睹为太常,封爵高城伯,以此表彰他们的忠诚与贡献。 与此同时,在这一时期,契丹库莫奚部落也选择了归降。冯跋展现出了宽广的胸怀与卓越的政治智慧,他册封库莫奚的大人为归善王,既表达了对他们归顺的欢迎,也彰显了其仁政与包容之心。此举不仅巩固了自身的统治基础,更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根基。
种桑薄葬
冯跋曾下诏书,内容深刻而富有远见。他说道:“如今国内没有战乱之患,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然而,田地荒芜的现象仍然存在,有关官吏未能按时进行督察。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实现家给人足的目标,岂不是十分困难吗?种植可养蚕的桑树和柘树,其益处众多,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根本。然而,此地桑树稀少,百姓尚未从中受益。因此,可以命令每户百姓种植一百棵桑树、二十棵柘树,以促进生产,改善民生。” 同时,冯跋还颁布了另一项重要诏令,强调节俭办丧的重要性。他说:“圣人制定礼法,对于送终之事有着明确的规定。然而,现代社会中,许多人过于注重华丽的衣衾和讲究的棺椁,这又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人一旦去世,灵魂归于天际,肉体回归大地。即便早上离世,晚上肉体便已腐败,再无冷暖知觉。为逝者穿上锦绣罗纨,难道他们还能感知到吗?花费大量的财物用于厚葬,甚至耗费大量资产改葬,这对死者毫无益处,反而给生者带来损失。因此,为祖父或父亲立庙时,都应在原地建立,不应改建陵寝。” 为了倡导节俭之风,冯跋在境内下达命令,要求从此时开始严格执行上述规定,以减轻百姓负担,推动社会风气向更加务实的方向发展。这一政策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与对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视。
扣使杀孙
北魏派遣耿贰出使北燕,冯跋特意派遣黄门郎常陋前去迎接。然而,冯跋因耿贰不肯向他称臣而心生不满,决定不见耿贰。当耿贰抵达后,冯跋又派常陋去慰劳他。不料耿贰十分愤怒,拒绝拜谢。此时,冯跋的散骑常侍申秀对冯跋进言道:“陛下以礼相待,可耿贰竟如此傲慢无礼,实在令人难以容忍。”中给事冯懿为了博取冯跋的宠信,极力渲染耿贰的傲慢态度,试图激怒冯跋。然而,冯跋却平静地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即便是普通百姓也不可强迫其屈服,更何况是一方之主呢?”尽管如此,冯懿仍请求将耿贰囚禁以迫使其投降,但冯跋并未采纳此建议,而是选择扣留耿贰,不让其返回。
孙护的弟弟昌黎尹孙伯仁、孙叱支、孙乙拔等人皆有才干且勇猛善战,声名远扬。当冯跋自立为天王时,他们本期望能够获得开府之职,但冯跋并未应允,因此心中颇有怨言。每当冯跋祭祀太庙之时,他们便常常拔剑砍柱,愤愤不平地说道:“我等建立大业,功不可没,却依旧只是散将,这难道符合汉祖共享河山的大义吗?”冯跋听闻此事后极为震怒,在义熙十一年(公元415年)将他们处死,并提升孙护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事,以此安抚孙护的情绪。然而,自从三位弟弟被杀后,孙护始终郁郁寡欢。冯跋对此感到不满,最终将其毒杀。 不久之后,辽东太守务银提认为自己的功劳远超孙护与张兴,却被外放至边郡任职。他上表表达不满,言语之间满是怨恨,并秘密策划反叛。得知此事后,冯跋勃然大怒,果断下令将务银提处死。
护律魏伐
柔然可汗郁久闾斛律因被自己的弟弟大但驱逐,无奈之下,携全家投奔了北燕的冯跋。冯跋以礼相待,将他们安置在辽东郡,并用对待宾客的礼节款待他们。不仅如此,冯跋还迎娶了郁久闾斛律的女儿为昭仪。然而,当时正值旱季,三个月未曾下雨,直到夏五月依然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郁久闾斛律上书请求返回塞北。 冯跋听后,分析道:“你离自己的国家有万里之遥,而且没有内应。如果派强大的军队护送你,粮草的运输将难以为继;若兵力太少,又势必不能稳固。况且要跨越千里去袭击一个国家,即便是古人也感到困难重重,更何况是数千里之遥!”然而,郁久闾斛律态度坚决地请求说:“不必麻烦太多人马,希望提供三百骑兵就足够了。只要能到达敕勒国,人们一定会高兴地前来迎接。”冯跋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派单于前辅万陵率领三百骑兵护送他。然而,万陵害怕远征,在抵达黑山时,竟杀害了郁久闾斛律,然后返回。 与此同时,天空中出现了赤气弥漫四方的异象。太史令张穆见状,对冯跋说道:“这是兵气的表现。如今北魏威震天下,但我们之间却没有使者往来修好。自古以来,邻国接壤却不通好的情况从未有过。违背道义激怒邻国,无疑是自取灭亡。我们应该遣还以前的使者,与北魏讲和结盟。”冯跋听后表示会考虑此事。 不久之后,魏军大规模来袭。冯跋急忙派单于右辅古泥率领骑兵前去侦察。然而,刚出城十五里,便遇到了魏军,只得仓皇逃回。
随后,冯跋又派遣将领姚昭、皇甫轨等人迎战。不幸的是,皇甫轨在战斗中被乱箭射死。由于冯跋早有防备,魏军最终无功而返,领兵退回。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当时的国际关系复杂性,也反映了古代君主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的谨慎与权衡。从冯跋的决策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局势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国家利益的考量。这段故事至今仍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死后政变
元嘉七年(公元430年)八月,北燕开国君主冯跋病情加重。为了确保国家的稳定与传承,他特意征召中书监申秀、侍中阳哲来到寝殿,嘱托后事。这一举动显示了冯跋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继承人选的高度重视。 到了九月,冯跋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他乘坐辇车前往金銮殿,郑重其事地命令皇太子冯翼主持朝政,并统率全国军队,以防止任何可能发生的意外变故。这一决定显然是出于对国家局势稳定的考虑,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太子冯翼的信任与期望。 然而,冯跋的一位妃子宋夫人却另有图谋。她希望自己的儿子冯受居能够继位,因此对太子冯翼主持朝政感到不满。她利用冯翼性格文弱仁厚的特点,劝说道:“皇上的病很快就会好转,你何必急于代替父亲君临天下呢?”冯翼听信了宋夫人的言语,主动放弃了主持朝政的机会,返回东宫,每日三次亲自探望父皇。
冯翼退位之后,宋夫人开始假传圣旨,禁止朝廷内外的官员进宫探视皇帝,所有事务只能通过宦官传达。这样一来,冯翼及其他几位皇子、朝中的文武重臣都被隔绝在皇宫之外,无法直接了解皇帝的真实情况。唯有中给事胡福一人可以自由出入皇宫,负责皇宫的安全警卫工作。 胡福察觉到宋夫人的阴谋正在逐步实现,深感忧虑。他迅速将宋夫人的异常行为报告给了司徒、录尚书事、中山公冯弘。冯弘当机立断,亲自率领数十名全副武装的武士闯入后宫。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负责宫廷禁卫的军队未作有效抵抗便四散而逃。 宋夫人见状,立即下令关闭东门,试图阻止冯弘的行动。然而,冯弘的家僮库斗头凭借敏捷的身手和过人的勇力,翻墙进入寝宫。他一箭射死了一名宫女,场面顿时陷入混乱。
此时,冯跋躺在床上目睹这一切,受到极大惊吓,最终气绝身亡。 冯弘趁势来到金銮殿,宣布登基为帝。他派人前往城中街巷宣告:“天降大祸,皇帝驾崩。太子冯翼未能在病榻前尽孝,朝中文武大臣也未及时赶来奔丧,恐有人心怀不轨,危及社稷。我以天王大弟的身份暂时登基,安定国家。凡百官入宫朝见者,一律晋升两级。” 得知冯弘篡位的消息后,太子冯翼立即率领东宫卫队出宫抵抗。然而,由于实力悬殊,冯翼最终惨败,手下士卒全部溃散。冯弘随后派人逼迫冯翼自尽,彻底清除异己势力。冯跋共有百余个儿子,冯弘将他们尽数屠杀,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事后,冯弘追谥冯跋为“文成皇帝”,庙号“太祖”,并将其安葬于长谷陵。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标志着北燕政权内部权力斗争的激烈程度,也反映了古代皇权更迭过程中的残酷与无情。
【为政举措】
社会方面
冯跋在治理国家政务时,始终秉持勤勤恳恳、尽心尽力的态度。他积极倡导百姓重视农业生产与桑树种植,通过减少徭役和降低赋税的政策,切实减轻了民众的负担,使百姓能够更加专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条件。此外,冯跋在任命地方官员时也十分谨慎认真。每当需要下派守宰一类的地方官时,他都会亲自召见候选人,详细询问他们关于施政的基本规划与思路,并通过观察其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力和品行是否符合要求。这种严谨的选拔方式,不仅提升了地方治理的水平,也让北燕的百姓对政府充满信任与欢悦之情。
教育方面
冯跋深刻认识到文武并重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因此专门颁布诏书强调:“武力是用来平息战乱、保卫家园的,而文化与教育则是用来治理政务、教化民心的关键所在。安定国家、匡正时俗,实则离不开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然而,近年来由于战乱频发,导致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礼乐制度逐渐衰败,民间再难听到歌颂太平盛世的声音,年轻人更是缺乏学校教育的熏陶。这一现象令冯跋深感忧虑,他引用《诗经》中的“子衿之叹”,感叹当前的文化教育状况已背离了整肃风化、崇尚斯文的理想。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冯跋决定大力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下令营建太学,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并精心挑选了三位德才兼备的学者担任博士郎中:长乐的刘轩、营丘的张炽以及成周的翟崇。同时,他还制定了一项明确的招生政策,即从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员家庭中,挑选年龄十五岁以上的子弟进入太学接受系统的教育。此举旨在为国家储备更多有识之士,从而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趣闻轶事】
神光照室
冯跋居住在长谷时,天空经常有像楼阁一样的云气,当时的人都很惊异。冯跋曾经在晚上见到天门打开,神光很明亮地照在门庭内。
因祸逃匿
当初,冯跋的弟弟冯素弗和堂兄冯万泥以及众位少年在河边游泳,有一条金龙浮在水面上游来。冯素弗对冯万泥说:“你们可看见什么东西没有?”冯万迟等人都说:“什么都没看见。”冯素弗就拿龙来给大家看。大家都认为这是不平常的吉兆。慕容熙听到后,就向冯素弗要这条金龙,冯素弗把龙藏了起来,慕容熙很愤怒,到慕容熙继位时,想秘密地杀掉冯跋兄弟。后来冯跋又违反了慕容熙的禁令,害怕灾祸临头,就和他的弟弟们逃到荒山大泽。每当晚上独自走路时,猛兽常常让开道路。
【历史评价】
房玄龄《晋书》:
①“文起常才,凭时叛换。咸窃大宝,为我多难。
②“幼而懿重少言,宽仁有大度,饮酒一石不乱。
③“惟跋恭慎,勤于家产,父母器之。
【家族成员】
祖父:冯和 永嘉之乱时迁居上党郡,谥号元皇帝。
父亲:冯安 西燕慕容永时官至将军,谥号宣皇帝。
母亲:张氏 冯跋之母,冯跋自立后被尊为太后(张太后)
诸弟:
1.冯素弗 北燕时录尚书事,封辽西公。
2.冯弘 北燕第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燕亡国,谥号昭文皇帝。
3.冯丕 北燕时尚书仆射,封常山公。
妻妾:
1.王后 孙氏 北燕第二位王后。
2.夫人 宋氏 冯跋病重时意图政变,立其子冯受居为君主,冯弘篡位后被杀。
长子:冯永 北燕第二位太子,太平十八年(426年)病逝。
诸子:
1.冯翼 北燕第三位太子,冯跋病重时摄行天王权利,冯弘篡位后被杀。
2.冯受居:冯弘篡位后被杀。
女儿 :? 封为乐浪公主,以和亲公主的身份嫁给了柔然第二任可汗斛律。